公路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毕业设计在大学生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知识和能力的机会。

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进行文献综述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研究进展,并为自己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对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的重要性、撰写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首先,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一方面,文献综述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可以为自己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另一方面,文献综述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和难点,为自己的设计提供创新和改进的方向。

通过综合各种观点和成果,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的撰写步骤。

首先,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题目,并查找相关领域的文献。

其次,学生需要对所选文献进行筛选和整理,选择和自己设计方向最为相关的文献进行阅读和分析。

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提炼和总结关键观点和研究结果。

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目标和需求,对文献进行分类和排序,形成系统的综述框架。

最后,学生需要撰写文献综述的正文部分,并进行适当的引用和注释。

在撰写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时,学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

首先,学生应该确保所选择的文献是当前的、具有权威性的和有代表性的。

其次,学生需要合理使用引用和注释,避免抄袭和侵权的问题。

同时,学生应该注重文献的整理和归纳,避免仅仅堆砌大量的信息而缺乏深度分析。

此外,学生还应该注意文献综述的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确保文章的通顺和易读性。

总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是毕业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梳理,学生可以了解当前研究进展,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并为自己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学生需要遵循适当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文章的质量和有效性。

道路设计文献综述

道路设计文献综述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课题名称:205国道至京沈高速连接线B线工程设计学院(系):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年级专业:06土木工程(道桥)学生姓名:宋中举指导教师:茹洪忠完成日期:2008-3-22一、课题性质:毕业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假题真做”,强化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能力,方案必选和论证的能力,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

进一步提高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以及编写编制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大学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检测,为大学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进一步为即将步入的岗位做好技术储备。

回顾我国公路发展历程,对比世界公路发展趋势,可以认为,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

而二级路作为大学生道桥专业结业性的选题,给了即将走入社会的我们一个试手的机会。

同时,为逐步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按照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交通需求,高等级公路的发展也是未来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要点。

二、研究主要内容:(1)进行路线方案必选,确定工程方案(2)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的设计(3)道路平、纵断面设计(4)路面结构层设计(5)确定大、中桥位,设计方案,结构类型和主要尺寸(6)确定小桥、涵洞的类型和尺寸(7)挡土墙的设计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方法:1.收集资料,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2.初步勘测与初步设计(1)在教学地形图上研究几条可能的路线方案(2)进行各路线方案的勘测工作,并会出路线平面及纵断面设计图(比例尺位1:10000)(3)概略性确定沿线桥梁、涵洞位置、类型、孔径及数量(4)进行路线方案的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选用方案3.详细技术测量与技术设计(1)进行详细技术测量(在初步设计选定的方案中确定一段3-4公里,沿路线中线两侧各200米的地带上,将原地形图放大,其比例尺为:1:2000)(2)路线平面详细设计(3)路线纵断面详细设计(4)路基设计(5)路面结构设计(5)防护工程设计4.毕业设计说明书应附带的标准图纸(1)路线比较方案平面图(2)路线比较方案纵断面图(3)详细设计的路线平面图(4)详细设计的路线纵断面图(5)详细设计的路线横断面图(6)路面结构图(7)防护工程设计图四、存在问题:(1)资料有限,网上查阅结果的真实性有待验证(2)CAD和纬地软件操作不熟练,影响进度(3)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标注不明确,尤其是特殊地形处没有明确标出突变值(4)地形图等高线加密过程存在误差,脱离实际(5)地形图上的原有公路、铁路和河流的高程不明确,影响交叉口设计或桥梁定位(6)B线工程与已有高速路的衔接,因资料有限,存在一定困难五、主要参考文献:[1] 杨少伟主编.道路勘测设计.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2] 邓学钧编著.路基路面工程.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3] 冯健主编.土木工程CAD.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4] 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5] 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4-94).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F10-2006).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12] 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3] 铁道部.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2-99).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交公路发[2007]358号.[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 交公路发[2007]358号.[16] <日>大塚胜美,木仓正集.公路线性设计.沈华春译.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1.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年月日。

土木工程道路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土木工程道路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彩色沥青路面的研究及运用内容摘要: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原有的路面材料已经在某些方面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比如路面色泽的单一性,彩色沥青的出现和运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各种性能较以前也得到了提高,本篇文章就彩色沥青路面的出现历程,定义,组成,优点,施工工艺,发展与运用等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彩色胶结料,针入度,碾压,软化点,拌合温度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即开始研究彩色沥青路面材料及其铺装技术,如今在欧美各国及日本等国的应用已经形成了规模。

这种路面不仅可以与道路周围的建筑艺术更好地协调,而且还可以起到美化城市和诱导交通的作用,并且还能体现出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特色和风格,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和功能,显示出现代化都市的气派和魅力。

在这方面的探讨我国开始于80年代初,但收效甚微,且在道路上应用尚少。

近几年,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才作为一种新型的铺面技术,营造着21世纪交通的时代气息,在公路、道路或广场上等场所使用得越来越多,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被全球工程界视为“新型绿色建材”。

彩色沥青路面的定义:所谓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指脱色沥青与各种颜色石料、色料和添加剂等材料在特定的温度下混合拌和,即可配置成各种彩色的沥青混合料,再经过摊铺、碾压而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路用性能的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性能特点:①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在不同的温度和外部环境作用下,其高温稳定性、抗水损坏性及耐久性均非常好,且不出现变形、沥青膜剥落等现象,与基层粘结性良好。

②具有色泽鲜艳持久、不退色、能耐77℃的高温和-23℃的低温,维护方便。

③具有较强的吸音功能,汽车轮胎在马路上高速滚动时,不会因空气压缩产生强大噪音,同时还能吸收来自外界的其他噪音。

④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柔性,“脚感”好,最适合老年人散步,且冬天还能防滑,再加上色彩主要来自石料自身颜色,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大的危害。

彩色沥青混凝土的拌和及其路面施工工艺:㈠混合料拌合彩色沥青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基本相似,但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事项:①拌和前,应将搅拌站的拌和缸和沥青输送管道、运输车、施工机械设备等清洗干净;②原材料性能应稳定、使生产目标配合比能最大限度地接近设计配合比;③由于色粉比重大、在混合料中具有着色、分散、吸附、稳定、增粘作用,添加时需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生产前应根据目标配合比计算出每盘混合料色粉的用量,用聚乙烯塑料袋装好,并在拌和中由人工辅助加入;④拌和温度应控制在160℃~170℃,拌和时间比普通力气能够混合料多10s,出料后应及时检查粒料和颜色是否均匀。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献综述什么是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在研究⽅向确定后,研究者在前期研究和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将研究课题论证、设计、计划付诸于⽂字的研究⽂件,是研究的初步⽅案。

撰写开题报告和撰写课题申报书有许多类似之处,是科学研究者必须具备的能⼒。

什么是⽂献综述?真正意义上的“⽂献综述”,可以理解为“关于⽂献的⽂献”,是对⽂献再加⼯⽽成的第三次⽂献,即综述的作者并不需要⾃⼰去做第⼀⼿的⼯作,但却可以凭借⾃⼰的学识和判断⼒对某⼀领域的研究做出综合性的介绍,并加⼊⾃⼰的预测和判断。

⽂献综述是写给谁看的?多数同学都认为⽂献综述是写给⽼师看的,容易出现种种糊弄⽼师的现象。

⽂献综述写作主要是作者帮助⾃⼰吃透题⽬、理清思路、找到⽅向,所以⾸先应当是写给⾃⼰看的。

怎么做开题报告与⽂献综述?WH法:研究框架What: 发现问题,选择问题,界定问题When: 实效性;通过时间缩⼩范围Where: 研究地;通过空间缩⼩范围Who with Whom for Whom: 作者与读者Why: 阐明理由,设定⽬标,预期内容How: 理论武器,技术⼿段,研究⽅法怎么做开题报告与⽂献综述?以问题为导向:以⽬标为导向:以⼿段为导向:选题过程提出问题:以“内⾏”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

(兴趣;关键词)选择问题:以“内⾏”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

(“剥笋”)陈述问题:凝练核⼼观点的过程。

观点应当来⾃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总结,⽽不是为了套理论⽽“削⾜适履”或“⽆病呻吟”。

(收缩话题)通过“⽂献阅读”及“⽂献综述”作判断和决断。

如何做⽂献综述?⽂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法的整理评论性的( Review ),因此要带着作者本⼈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献,⽽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背景描述 (Background Description)问题产⽣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关注的是现实层⾯问题。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相关领域内已有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概括和评价,也是毕业论文(设计)研究的重要参考。

因此,在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时,需要注意以下要求。

1. 确定研究领域和问题首先,在写作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之前,需要明确所研究的领域和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

例如,如果你是做建筑设计的毕业生,可以选择研究某种建筑材料的使用效果,如果你是做软件开发的毕业生,可以选择研究某种编程语言的性能优化等问题。

在明确研究领域和问题后,需要查找相关文献,系统地综述已有的研究成果。

2. 筛选文献在查找相关文献时,需要对查找的文献进行筛选,确保其与研究问题相关,并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可信度。

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文献进行筛选:•搜集尽可能多的文献。

•筛选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的文献。

•选取最新和最有价值的文献。

•选择信誉高的期刊、会议论文等出版物。

3. 阅读和理解文献在确定了待综述的文献后,需要系统地阅读和理解这些文献,以便归纳出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在阅读文献时,要掌握以下几点:•确定文献的主题、目的和结论。

•理解文献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技术细节。

•辨别文献中提供的数据、实验结果等内容是否可靠。

•合理利用参考文献,挖掘文献之间的联系和矛盾。

4. 结合研究问题撰写文献综述在系统地阅读和理解文献之后,需要结合研究问题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应遵循以下结构:4.1 引言文献综述的引言部分应说明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并展示待综述的文献与此研究问题的关系。

4.2 文献综述主体•概述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并简要介绍各篇文献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从各篇文献中总结出一些通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为研究问题的讨论做铺垫;•针对研究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分别介绍各类方法和研究结果,指出其长处和不足;•码文过程中注意要及时引用相关文献,提高论述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毕设计文献综述怎么写

毕设计文献综述怎么写

毕设计文献综述怎么写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是对相关领域内已有文献、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的过程。

在撰写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时,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研究范围和主题,首先要明确你的毕业设计研究的范围和主题,确定你将要综述的文献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和主题。

2. 收集文献,通过图书馆、学术数据库、期刊论文等途径,收集与你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包括已有的研究成果、理论框架、方法论等。

3. 文献筛选,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与你研究主题密切相关、权威可靠的文献进行综述。

4. 梳理文献,对选定的文献进行阅读和梳理,理清每篇文献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结论等,同时注意文献之间的关联和差异。

5. 撰写综述,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主题分类或理论框架等方式进行组织,对每篇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指出它们在研究领域内的重要性、局限性以及对你研究课题的启发
和指导作用。

6. 结构清晰,文献综述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部分、文
献概况、文献分析和总结等部分,确保逻辑连贯、层次清晰。

7. 文献引用,在文献综述中,要及时、准确地引用每篇文献的
出处,遵循规范的引文格式。

最后,进行反复修改和润色,确保文献综述的内容全面、准确、具有说服力。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撰写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汇总9篇)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汇总9篇)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第1篇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格式参考一、内容要求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性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

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1、标题。

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3、正文。

这是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

应在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对自己搜集到的有用资料进行系统介绍。

撰写此部分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对已有成果要分类介绍,各类之间用小标题区分。

以下是常见的分类线索:按时空分类(如: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与国内研究现状);按本课题所涉及的不同子课题分类;按已有成果中的不同观点进行分类,等等。

4、总结。

对上述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研究趋势及价值进行概括与评价。

此部分应着重点明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已有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奠定了怎样的基础或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与尚存的研究空间(本课题已有研究中存在的空白或薄弱环节)。

二、格式要求:1、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

2、打印格式: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第2篇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本科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呢?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含义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是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论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要求及格式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要求及格式

文献综述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是在收集某一专题的大量文献资料,经过阅读、分析、综合而撰写出来的一种论文。

一. 文献查阅基本要求(1)查阅与课题有关的文献,尤其是近3~6年的文献,其中含有使用计算机检索;(2)应尽量选用有质量、有代表性的文献,包括一定数量的英文文献(总文献大于30篇,英文文献不小于10篇)。

二. 文献综述正文格式和要求综述的结构一般包括前言、正文、结论。

前言的基本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历史渊源,目前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等。

主体部分是综述主要内容的叙述部分。

一般要叙述所选研究题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研究至目前的主要他人研究成果;比较各种学术观点,阐明本研究的发展趋势;目前存在的问题。

对当前工作的现状,今后的发展趋势应作重点、详尽而具体地叙述。

结论部分一般除研究所得的结论外,还概括指出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待解决的问题等。

撰写文献综述,应注意公允综述,但应有本人观点、见解和想法;综述要以科学事实为依据,它的原材料不能挂一漏万,尤其各种具有代表性观点的文献不能遗漏;要用最简洁的文字高度浓缩式叙述。

文献综述格式与论文结构基本相同,含封面(学校有统一的封面)、目录(目录使用两端对齐)、题目、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英文文献不少于10篇)。

三.字体等格式要求1.使用word文档制作2.论文题目:三号、加粗、居中正文大标题:小四、加粗、顶格3.作者:XXX 五号、居中,专业:XXX4.摘要、关键词:五号、加粗、顶格5.正文、参考文献:五号、1.25倍行距6.页脚:插入页码,居中,奇偶页均同样例:第1 页(共4页),小五号7.页边距设置:默认上、下:2.54cm;左、右:3.17cm8.基本格式:(1)标题的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 2. …”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

(2)插图和表格●插图的图续、图题应放在插图的下方,居中排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交通运输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速公路的建设成为了国民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由于高速公路具有汽车专用,分隔行驶,全部立交,控制出入以及高标准,高要求,设备功能完善等功能,与一般公路相比具有很多优点,所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正处在“质”与“量”并重的重要发展阶段。

从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开始,中国大陆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高速公路在二十多年间展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在以建成的高速公路沿线及腹地迅速兴起了工业企业建设的热【1】潮,地价增值,地方税收增加,投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我国的沿海地带,大部分是淤泥质海岸。

因此,沿海特别是大江大河河口附近多为河相、海相或泻湖相沉积层,在地质上属于第四纪全新纪Q4 土层,多属于【2】东南海岸土的类别多为淤泥,淤泥质亚黏饱和的正常压密黏土。

土。

这类地基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高含水量、大孔隙、低密度、低强度、高压缩性、低透水性、中等灵敏度等特点;具有一定的结构性。

由于这类地基存在这些特点,在软粘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普遍存在稳定及变形的问题。

以高速为例,由于高速的路堤高度不大,所以稳定问题并不突出,但是变形问题很明显。

目前高速桥头跳车以及高填方段、填挖结合部等位置因地基差异沉降对路面结构造成的不良影响已引起公路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部门的日益重视。

如何解决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造成桥头跳车的原因【3】有很多:1、土质不良引起的地基沉陷:土质不良,由此产生沉陷是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

桥涵通常位于沟壑地方,地下水位较高,此类土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常含有机质,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一旦受到扰动,天然结构易受破坏,强度便显著降低,桥头路基填筑高度较大,产生基底应力相对较大,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引起地基沉陷,且变形稳定历时往往持续数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既便是在一些稳定地基,在外荷作用下,也无可避免出现这个问题。

2、台后填料的压缩沉降:台后填料一般为渗透性材料,存在着多孔隙,加上施工时受施工作业方面影响,压实机具不能过分靠近接触台背,不能将填料颗粒间孔隙完全消除,在车辆荷载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填料迅速压缩,孔隙率降低,便在短时间内产生压缩沉降,造成跳车。

在工程实践中,就是施工时工序符合要求,压实度达到要求,但台后填土较高,随着时间推移,也会产生不可避免沉降。

有时台后填土荷载对基底产生附加压力,严重时会使桥台向后倾斜,发生不均匀下沉,危及行车安全。

3、施工措施不当:当前一些施工队盲目追求高速度,没有严格按施工规程作业,台背填土速度过快,对地基造成扰动和破坏,没有充分时间固结,对台背挡土墙等构造物挤压力大,施工时没有按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检测“三分法”施工。

用料没有把好质量关,排水措施没有做好,压实度没有达到要求。

这些人为因素使高填土引道不稳定,工后沉降大,且不均匀,是造成跳车现象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桥头跳车会造成极大的危险,解决桥头跳车的问题十分紧迫和重要。

由于目前我国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普遍采用水平砂垫层和竖向塑料排水板,它们在施工阶段起到良好的效果:缩短排水路径,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固结度,提高软土路基的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从而保证基础及地基的安全和稳定。

但是,塑料排水板在地下很难降解,在工程竣工之后,仍然保持相当的排水能力,水平和竖向排水系统的存在,给孔隙水的消散提供通道,加速工后沉降,促使桥头跳车产生,给高速公路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而目前我国所采用的主要的处理方法是当桥台于路堤相邻处的高差达到10cm 以后填筑重度较高的沥青混凝土填料,新增加的荷载又会增加新的沉降。

由于这样消极的处理方法,使得年复一年的进行维护施工,不仅在经济上是种很大的浪费,并且每年的维修也会给交【4】通带来不便,影响道路的使用舒适度。

目前采用轻质材料处理桥头跳车问题,轻质材料换填以减少荷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控制沉降作用无疑是明显的,施工工艺主要是老路面铣刨挖除、浇筑膨胀珍珠岩高性能混凝土、铺筑沥青路面,技术上也是可行的。

但是也有不利因素,主要是施工组织复杂,影响公路正常通行,且利用膨胀珍珠岩高性能混凝土作为沥青路面基层,其配合比需要进一步研究,相应的沥青路面结构形式也需要探索研究。

加强台背所在位置的地基处理。

处理好台背软弱地基,是控制桥头跳车的重要措施。

对软基处理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处理方法,如排水固结法、换土法、振动碎石桩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以改善地基性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缩小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避免错台。

同时,考虑到桥头大多为高填土施工,故在桥头可考虑采用材质较轻的粉煤灰填筑,且应控制好填筑宽度,严禁因填筑宽度不够进行贴坡,致遇雨期间引起滑坡,导致桥头路基不稳而沉降。

如在漕俞路高填土施工时,因遇暴雨引起滑坡现象,致外侧3m 范围内结构层开裂等现象。

加强路桥过渡段的施工组织设计。

公路路桥过渡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该有利于减少路桥间的工后沉降差。

在桥台结构完成后,尽快安排过渡段路堤与一般填土路堤的施工。

并使用具有同等压实度能量的压实机械将过渡段路堤与一般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碾压。

在路堤与桥台连接部位,路堤与锥坡预压填土应同步填筑与碾压,使用大型机械碾压困难时可改用小型振动压实机械进行充分压实。

此外,对一些路基工后沉降可能大的工点,如深层的软土地基和桥头高路堤,除了采用一切必要的地基处治措施外,必须优先安排施工,进行静置预压直至符合规范要求为止。

选择有利于减少工后沉降的桥台结构。

在形式多样的桥台结构中,桩接台帽的桥台结构施工过程是:填筑路堤,钻孔桩基施工,台帽和耳背墙施工。

从其施工步骤可知,其过渡段路堤在桥台结构施工前填筑,不受施工作业面的限制,有利于大型机械碾压,不遗留施工死角,压实均匀,压实度易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桥台结构施工时,又为过渡段软土地基和路堤填土留有一定的沉降期,有助于减少过渡段路堤工后沉降。

因此,在桥梁设计时,宜首先选用桩接台帽式桥台结构。

加强路桥过渡段路堤填料的选择实施路桥过渡段路堤填筑之前,要有目的地选择施工路段的填料,采用各种土壤作对比试验。

试验项目包括:土壤的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实施筛分和击实试验。

各种土壤在相同压实机具下达到同等压实度时的压实遍数与松铺厚度的关系。

从实验结果中比较各种土壤的技术指标,从中选出最适宜的土壤作为过渡段路堤的填料。

【5】【6】【7】而处于领先地位的日本针对此类问题采用打穿或半打穿水泥搅拌墙方法,对桥头跳车可以做到较好的限制。

要减少工后沉降应该从软土地基的沉降与固结理论出发。

Terzaghi1924建立了饱和土单向固结微分方程,并获得了一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上的解析解,迄今仍被广泛应用。

【8】Biot1940根据连续介质力学基本原理,联列土骨架平衡方程、几何方程、线弹性本构方程、有效应力原理以及渗流过程的连续性方程,将空间任意点的三向位移wx ,w y ,wz 及孔隙水压力作为四个基本未知数,建立了Biot 固结理论。

Biot 固结方程反映出了固结过程中总应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揭示了这一规律的本质原因:土体固结过程中孔隙水压力消散和土骨架变形之间的耦合作用。

Biot 固结理论比Terzaghi 固结理论更为合理完整,但计算比较复杂,往往借助于有限元解。

Biot 固结理论与太沙基一伦杜立克固结理论相同之处在于两种理论都认为土是饱和的多孔隙介质,骨架变形呈线性弹性,渗流满足达西理论;都应用有效应力原理;也都假定渗流的连续【9】条件。

Biot 固结理论比太沙基固结理论更为合理,实际观测资料也证明了这点。

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Biot 固结理论也被应用的更加广泛,然而针对经过竖井处理后的地基,目前我们主要采用方法有2种,一种主要为数值解,最先由谢康和、Hird 和Indraratna 等人提出【10】,而另一条思路即是解析解,就目前的研究来说,对解【11】析解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只有唐晓武教授得到的解析解能够比较好的推广到2 层地基,因此具有比较好的适用性【12】。

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有限元方法下的数值解。

根据日本最新的理论和工程实例,结合之前的理论和经验,提出一种新型的处理方式,即П型水泥搅拌墙,控制沉降,延长维修年限的间隔,满足使用期的要求。

路堤软基沉降变形研究主要涉及沉降与时间之间关系的问题。

要求追踪整个施工、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的沉降变化,以填筑体分级加载过程为研究过程,采用对比的办法进行研究,对比采用新方法处理和未采用新方法处理两种情况下软基中某点或某个截面处的物理指标竖向位移、侧向位移或者孔隙水压力等的不同,分析这些指标在总不同时期沉降中所占的比重,提出控制这些指标的措施。

这些工作可以利用现有的商用计算软件Plaxis 进行模拟。

【13】文章需要做的是结合典型工况,考虑实际施工和使用情况,模拟整个施工过程中软基任意点各物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验证新处理方法的可行性。

对于最不利工况和最普遍工况分别提出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法。

为防止桥头沉陷而引起跳车、以及高填方段和填挖结合部因差异沉降而造成对路面结构的不良影响,借鉴已建和在建高等级公路在处理类似病害方面比较成功的工程实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但由于桥头跳车从表面上看是由桥台和路堤的沉降差造成,而实质上影响工后沉降差的因素很多,由于施工中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未能做到尽善尽美,还有很多未经实践的措施等待我们今后去研究和实施。

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用以减少桥头在软粘土地基上差异沉降的总和。

【14】桥头跳车问题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问题,由于П型水泥搅拌墙这种处理方法并没有真正在实际的工程中的到过应用,所以目前对于其的认识还非常有限.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目前国内采用的方法有些问题,必须结合新型水泥搅拌墙方法给我新的解决桥头跳车的方法。

文章主要就是用PLAXIS 软件从理论角度给出П型水泥搅拌墙这种处理方法的优越性。

具体实践需要工程实例的证明。

【1】张诚厚,高速公路的发展及软基土修筑高速公路的几个土工问题,1997【2】魏汝龙,软粘土的强度及变形,高速公路软基计算,1987【3】探讨公路桥头跳车产生原因及处治措施,中国论文联盟【4】马磊,IT 型水泥搅拌墙处理桥头跳车问题的数值模拟,2007【5】浅谈桥头跳车处理方法,罗桂兰【6】预防桥头跳车的施工对策,倪官康,华东公路,1993.【7】公路桥头跳车的预防及处理,张振勤,詹晶萍,陈超,黑龙江交通科技,1994【8】李广信. 高等土力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Biot A. General theroy of three-Dimensional consolidation,J.of Applied Phys.,1941,vol.12.【10】Hird C.C.PyrahI.C.and Russell D.Finite element modeling of vertical drains beneath embankments on soft ground J.Geotechnique 1992Vol 42No.3499~511.【11】IndraratnaB.and RedanaI.W.Plain strain modeling of smear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verticaldrains.J.Geotech.Engrg.ASCE1995123 (5)474~478.【12】Tang Xiao-wu. A study for consolidation of ground with vertical drain systemD.Saga UniversityJapan.1998a【13】PLAXIS 岩土工程软件使用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14】Kai Qiu Lin Ing Hieng Wong Use of Deep Cement Mixing to Reduce Settlements at Bridge Approaches. ASCE 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