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浆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规程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规程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规程一、注浆前准备1.设备及材料每次注浆前,应将注浆机、泵等设备及管路进行检查、清洗。

注浆所需材料包括注浆材料、清水、混合液液罐、清洗设备、工作手套等,应准备充足。

2.现场准备在注浆前,应按照具体情况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工作场地干净、平整,且不影响注浆质量和施工安全。

对于开挖后的灌注桩基础,必须在灌注前充分检查和清理,保证基础表面光洁光亮,不得存在油污、灰尘等。

二、注浆工艺1.注浆技术要求在灌注桩注浆前,需要进行良好的充分准备,仔细检查注浆管道的质量和位置是否正确,注浆之后防止管道移位或者让混泥土向管道内部流进去。

在注浆过程中,应进行均匀的注入,每一根注浆管道应进行充分注浆,避免注浆过程中的断流或者停泵现象,可以通过严格按照注浆量、注浆时间的要求保证质量。

对于注浆的深度要求,需要严格遵守设计要求,在注浆中不要让混泥土进入注浆管道内部,防止影响注浆质量。

2.注浆参数注浆参数包括注浆压力、注浆流量,它们是制约注浆质量好坏的关键参数。

注浆压力的大小应在1.5-2.5MPa之间,比较适合灌注桩注浆。

如果注浆压力过大,易导致注浆管道管壁变形或破裂。

注浆压力太小,注浆不充分,会导致注浆质量差。

注入的混泥土比例与注浆流量要根据具体设计方案来进行调整,避免注入过多的混泥土导致堵塞或者流失。

3.注浆方式常用的注浆方式包括单向注浆、双向注浆和逆向注浆。

其中,双向注浆和逆向注浆能有效提高注浆的充实度和覆盖面积,特别适用于长桩或大桩情况下,注浆质量较为关键的地方。

在进行单向注浆时,注浆点应与框架的长轴方向垂直,注浆距离依据施工要求确定。

双向注浆时,应先进行横向注浆,等待充分固结后再进行纵向注浆。

逆向注浆也是先进行底部注浆,之后进行上部注浆,注浆深度一般从低到高逐步注浆。

4.注浆施工细节在注浆过程中,注浆口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特别要注意对于某些较深较小的注浆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调整注浆口的大小。

预应力管道注浆技术要求

预应力管道注浆技术要求

预应力管道注浆技术要求明确连续梁预应力管道注浆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工艺标准及安全质量和环水保要求,指导、规范作业施工,以保证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和环境保护。

1.管道压浆1.1 压浆要求张拉完成后,应在两天内进行管道压浆。

压浆顺序先下后上,统一管道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

水泥浆搅拌结束至压入管道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40min。

压浆时浆体温度应在5℃-30℃之间,否则应采取措施以满足要求。

在高温条件下,不宜施工。

应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间,如在夜间进行施工。

在低温条件下施工应按冬季施工处理。

冬季压浆时应采取保温及其它相应抗冻措施。

冬季压浆或压浆后3天内,梁体及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

不宜在压浆剂中使用防冻剂,如果使用必须检测是否含有氯离子和亚硝酸盐并满足相关规定。

3.2 压浆设备根据孔道长度和压浆要求,选用匹配的压浆泵和灰浆拌合机进行压浆。

3.3进浆孔和排气孔设置纵向管道进浆孔和排气孔均设于锚垫板上,用铁管与喇叭管接通,曲线管道最高处及长管道每隔30-40m设置一排气孔。

竖向管道是与竖向预应力筋、锚垫板和锚具连接后,安装于腹板内的,压浆孔设于管道下端,管道上端排气。

3.4灰浆调制及技术要求1)水泥浆使用的水泥及标号与梁体相同,采用P.O42.5R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2)灰浆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

3)水灰比不大于0.4,并加入一定比例无腐蚀性的高效减水剂,搅拌3h泌水率不超过2%,保证压浆密实。

4)灰浆中可掺入适当剂量的微膨胀剂,以减少收缩,其掺量由试验确定。

3.5 作业程序5)张拉后,应立即将锚垫板、夹片周围用水泥浆封锚,待水泥浆强度达10MPa时,即可压浆。

压浆应及时,以张拉完毕不超过24h为宜。

同一管道压浆作业要一次完成,不得中断。

长孔道压浆可利用排气孔接力压浆。

6)灰浆经3mm*3mm筛子过滤后存放在储浆桶内,并保持足够数量,以使每个孔道压浆能一次连续完成。

对储浆桶内的水泥浆要低速搅拌,以保持灰浆均匀,水泥浆自调制至压入管道相隔时间不得大于10min。

同步注浆施工技术要求

同步注浆施工技术要求

同步注浆施工技术要求一、浆液拌制暂定配合比:砂浆比重在1.8左右,初凝时间在12小时以内,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验室交底才能调整;浆液原材料由实验室负责检测合格后方摧投入使用,砂需现场过二、注浆压力0.2~0.3MPa如在遇特殊地质洞段需要对注浆压力进行调整时,遵照值班工程师要求进行。

三、注入量5.5~7m3环在砂卵石地层则按大方量控制,在始发及到达段需要对浆液注入量进行调整时,遵照值班工程师要求进行。

四、停注条件停止注浆采用双项控制标准:1、压力达0.3MPa,稳压时间不低于5分钟。

2、注入量达到规定注入量。

五、操作注意事项1、同步注浆应在盾构向前推进盾尾空隙形成的同时进行,且注浆速度应与掘进速度保持同步,避免单环内少掘多注或多掘少注。

2、砂浆注入时应采用双泵四管路(四注入点)对称同时注浆,避免非对称注浆对管片存在的偏压现象,当管片安装姿态与设计轴线存在较大偏差时,也可依据值班工程师指令对注浆点位进行控制。

3、同步注浆在每环结束后,应采用清水将注浆机及管路清洗干净。

4、同步注浆过程中,如遇短时间停机情况(不超过2小时),应将注浆泵打开至低档,使注浆管路内砂浆处在流动状态,避免堵管;如停机时间较长(超过2小时),应将砂浆罐下浆口封堵后,采用清水将注浆机及管路清洗干净,如预计停机时间超过6小时,应将砂浆罐内砂浆倒运至相邻线路使用,砂浆拌制后应在8小时以内使用。

5、每班次结束后,应将砂浆罐、注浆机及管路采用清水清洗干净,注浆机应拆卸清洗干净。

6、注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管片变形情况,如发现管片有破损、错位等现象,应立即停止注浆。

7、由于左线盾构机尾盾止浆板未完成安装,注浆时易对土仓压力造成影响,如同步注浆时土仓压力不正常增大时,应减小注浆压力或停止注浆。

8、注浆时如发生盾尾漏浆现象,应手动加注盾尾密封油脂,必要时采用棉纱进行封堵。

9、注浆泵应由专人负责操作,未经同意其它人不得操作注浆泵。

10、在拆除管路及压浆泵前应确定管内压力降至零,且拆除时应佩戴护目镜,以免浆液入眼伤人。

注浆质量控制标准

注浆质量控制标准

注浆质量控制标准引言概述:注浆是一种常用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通过将注浆材料注入地下岩土中,以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密实性。

为了确保注浆工程的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注浆质量控制标准。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注浆质量控制标准。

一、注浆材料的选择1.1 注浆材料的种类根据注浆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的不同,注浆材料可以分为水泥浆、聚氨酯浆、环氧树脂浆等多种类型。

在选择注浆材料时,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工程要求和施工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1.2 注浆材料的性能要求注浆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注浆工程的质量。

常见的注浆材料性能要求包括凝结时间、流动性、粘度、黏度等。

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并确保其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1.3 注浆材料的质量控制为了确保注浆材料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包括对原材料的检测和验收,注浆材料的生产过程控制,以及成品的质量检验等。

只有确保注浆材料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才能保证注浆工程的质量。

二、注浆施工工艺控制2.1 注浆施工参数的确定注浆施工参数的确定是注浆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包括注浆压力、注浆速度、注浆量等参数的确定。

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合理确定注浆施工参数,确保注浆效果。

2.2 注浆施工过程的控制注浆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注浆设备的操作和注浆材料的投入。

注浆设备的操作要符合要求,确保注浆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同时,注浆材料的投入要控制好比例和时间,确保注浆效果的一致性。

2.3 注浆施工记录和监控注浆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监控。

包括注浆参数的实时监测,注浆设备的运行记录,注浆材料的使用情况等。

通过记录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保证注浆工程的质量。

三、注浆效果的评估3.1 注浆效果的检测方法注浆效果的评估需要使用合适的检测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测、钻孔取样、地下水位监测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评估注浆工程的密实性、承载能力等指标。

3.2 注浆效果的评定标准根据注浆工程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注浆效果评定标准。

注浆技术规程

注浆技术规程

注浆技术规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注浆技术规程_国家行业安全规范规程标准条例制度作者:飞天之龙点击:413次1、总则1.0.1以水泥-水玻璃为主要浆液的双液注浆技术,因其用料普通、来源广、价格低廉、污染较轻,且操作简便、快速有效等特点,在国内外建筑工程中已被大量采用,取得了诸多成熟经验,亦有若干科研成果。

尤其在当今基础工程处理和事故、疑难工程治理时被广泛应用且甚受欢迎。

但是到目前止,国内建筑工程行业尚没有相应的技术规程,这与工程实际所需不符。

为此,遵循“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方针,总结工程施工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在侧重实际应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出并编制本规程。

1.0.2建筑工程双液注浆采用的注浆材料有多种,应用范围亦较广。

考虑到第一次编写注浆规程,而某些化学注浆材料的非完全公开性及应用的局限性,本规程仅涉及水泥、水玻璃为主的双液注浆;注浆范围亦注重于软弱地层加固、既有建筑物地基处理、结构补强及预注浆堵水、防渗等。

伴随工程实践的日益拓展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盼规程执行后,经工程实践的检验,总结其发展成果再对其相关内容修改、补充和完善。

1.0.3本规程涉及的工程内容与现行的若干标准、规程等规范性文件有重叠和关联。

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应与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规程等配套使用。

3、基本规定3.1.基本资料3.1.1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实施双液注浆前,应该取得施工和设计的详细资料。

3.1.2 注浆浆液配比的选择和注浆效果,与所注地层的特性关联密切。

针对双液注浆工程的特点,本条明确规定了岩土勘察应取得土层的孔隙比、土层的渗透系数,为确定地层的可注性、注浆量等提供设计依据。

表中数据是总结注浆工程实例和有关资料取得。

对于没有取得相关地层参数的情况下,可参考表中数据取值。

注浆材料和浆液3.2.1 注浆时,应根据注浆之目的和环境水的腐蚀性等因素选择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 规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注浆防水施工技术要求

注浆防水施工技术要求

注浆防水施工技术要求11范围注浆是指预注浆、衬砌前围岩注浆、回填注浆、衬砌内注浆、衬砌后围岩注浆等。

1.2一般规定1.在工程开挖前,预计涌水量大的地段、软弱地层,宜采用预注浆。

2.开挖后有大股涌水或大面积渗漏时,应采用衬砌前围岩注浆。

3.衬砌后渗漏水严重的地段或充填壁后的空隙地段,宜进行回填注浆。

4.衬砌后或回填注浆后仍有渗漏水时,宜采用衬砌内注浆或衬砌后围岩注浆。

5.注浆施工前,应进行调查,搜集有关资料。

1.3材料1.选择注浆材料,要根据地质条件、注浆目的和注浆工艺等全面考虑,注浆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具有良好的可灌性,易注入地层和构筑物中;(2)浆液稳定性好,能在一定时间内凝固,固化时收缩小,与需注浆体有一定的粘结力;(3)结石体有一定的抗压、抗拉强度,且早期强度高,透水性低;(4)无毒、无污染,如地下水有侵蚀性时,还应具有相应的耐侵蚀性;(5)注浆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安全。

2.注浆浆液宜为单液浆和双液浆;注浆材料为标号不低于4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玻璃浓度宜为35〜40B6。

3.4注浆施工1复杂地层浅埋暗挖大跨度地铁车站、区间隧道防水注浆,根据不同阶段,分别采用预注浆、加固注浆和填充注浆。

4.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通过试验作出设计,再进行注浆;并在施工过程中修正各项参数,改进工艺操作,提高堵水效果。

5.预注浆。

根据预注浆范围、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情况,为确保注浆加固堵水效果,应选择合理的注浆参数和浆液配比。

一般情况下注浆孔间距宜为0.5〜0.8m,外插角宜为10°左右,注浆终压为1.0〜2.0MPa。

单液水泥浆水灰比宜为0.6:1-0.8:1,水泥一水玻璃双液浆适宜的配合比为1:0.4-1:0.6(体积比)。

6.填充注浆。

围岩与初期支护间的填充注浆,孔径不宜小于40mm,孔距可根据初期支护渗漏水情况确定,施工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沿工程轴线由低到高、由下往上,从少水处到多水处;(2)在多水地段,应先两头、后中间;(3)对竖井应由上往下分段注浆,在本段内应从下往上注浆。

注浆质量控制标准

注浆质量控制标准

注浆质量控制标准引言概述:注浆是一种常见的地质工程技术,在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等领域广泛应用。

为确保注浆施工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注浆质量控制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等方面,详细阐述注浆质量控制的标准。

一、材料选择1.1 注浆材料的选择:在注浆工程中,常用的注浆材料包括水泥、矿物胶凝材料、高分子材料等。

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是保证注浆质量的基础。

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材料,包括材料的强度、流动性、耐腐蚀性等指标。

1.2 材料的质量控制:为确保注浆材料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包括材料的采购、储存、试验等环节。

采购时应选择正规的供应商,确保材料符合相关标准。

储存时应注意防潮、防晒等,避免材料质量受到影响。

试验时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材料的性能符合要求。

1.3 材料的配比:注浆材料的配比是保证注浆质量的关键。

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和材料的性能,合理确定材料的配比。

在配比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水泥用量、水灰比等参数,以确保注浆材料的性能稳定。

二、施工工艺2.1 注浆施工方案的制定:在注浆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包括注浆的位置、注浆孔的布置、注浆孔的直径和深度等。

施工方案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注浆的目的进行制定,确保注浆施工的效果。

2.2 施工设备的选择:注浆施工需要使用专用的注浆设备。

选择合适的设备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

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设备,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可靠。

同时,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型号和规格。

2.3 施工过程的控制:在注浆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包括注浆孔的清洁、注浆材料的搅拌、注浆压力的控制等。

施工过程中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三、施工质量3.1 注浆强度的检测:注浆后,需要进行强度的检测。

可以通过取样试验、现场试验等方式进行。

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注浆的强度满足工程要求。

喷浆、注浆施工主要参数及相关要求

喷浆、注浆施工主要参数及相关要求

喷浆、注浆施工主要参数及相关要求 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 年X 月X 日封面页喷浆、注浆施工主要参数及相关要求安全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熟悉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计划方案,做好单位安全培训,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及考试更是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您浏览的《喷浆、注浆施工主要参数及相关要求》正文如下:喷浆、注浆施工主要参数及相关要求一、喷浆技术参数1.U钢棚架好后,对底拱喷浆厚度140mm。

对棚腿喷射高度为卡缆向上不小于500mm。

2.喷射混凝土配比为水泥(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料(砂和石子)=1:4(重量比),速凝剂掺入量为水泥重量的2.5~4%。

现场施工配比为水泥:混合砂=2袋:1料斗(0.25msup3;)。

3.喷浆机的供风压力控制在0.4MPa左右,水压比风压高0.1MPa左右,水灰比为0.4~0.5、4.喷拱最小角度不得小于70ordm;。

喷枪头与受喷面的垂直距离以0.8~1.0m为宜。

5.喷厚不够时要及时复喷,复喷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个小时。

6.开机时必须先开风,后给水,再开机,最后上料;停机时,要先停料,后停机,再关水,最后停风。

输料管堵塞时要采用敲击法疏通,如用高压风吹时,其风压不准超过0.4MPa。

7.喷射质量:喷射要均匀,无l穿裙、赤脚l现象。

喷浆后巷道墙要齐直,拱要圆滑,严禁出现凹凸不平现象。

喷体厚度要达到设计要求。

8.喷射工作结束后,喷层必须连续洒水养护28天以上,7天以内每班洒水1次,7天以后每天洒水1次。

二、注浆技术参数1.注浆管长度2000mm,注浆孔深度2500mm,间排距:18001800mm,允许误差plusmn;100mm,注浆孔应编号管理。

注浆孔采用YT-28型气动凿岩机打设。

注浆孔角度:两底角下扎30~45deg;,其余与岩面夹角不小于75deg;,注浆管外露不大于50mm。

2.注浆使用P.O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采用风动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浆液水灰比为1:0.6~0.8,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配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密注浆的施工技术要求
1.总则
1.1 本工程的压密注浆施工主要作为基坑围护中钢板桩围堰内回填砂及下部土体的加固。

压密注浆施工需在钢板桩顶部拉杆施工完成后进行压密注浆。

压密注浆的具体布置见“基坑围护施工图”。

1.2 在施工中除遵守本技术要求外,尚应遵守以下规程规范、文件的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
分);
(2)《上海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强制性条文》;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87)
(5)《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8)《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YB 9258-97)
(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
(12)《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13)《基坑工程设计规范》(DBJ08-61-97)
(14)《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08-40-94)
(15)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
行)》(DGJ08-90-2000)
(1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
(SL176-1996)。

(17)《市政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
局,1996)。

1.3 本施工技术要求与设计图纸共同组成苏州河河口水闸工程基坑围护部分压密注浆设计的有效文件,互为补充,施工时须同时使用。

1.4 若施工中发生矛盾或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时,应会同有关各方共同研究确定后解决。

2. 设计参数
2.1压密注浆采用双液注浆,孔距和排距均为1m,梅花型布置,固化剂采用R32.5普通硅酸盐水泥和水玻璃,水泥浆注入量15~20%。

2.2 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6,并可根据现场的试验对水泥的实际情况加入一定比例的外加剂。

3.施工要求
3.1 在压密注浆施工前,应清理场地内地上和地下的一切障碍物(如:抛填块石),保证压密注浆施工的连续性不受阻碍。

3.2 压密注浆采用R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注入率为15~20%。

可根据现场的试验性注浆,适当调整注浆量。

3.3压密注浆的钻孔孔距为1.0m,梅花形布置。

采用水泥-水玻璃双
液快凝浆液,初始注浆压力1~3Mpa,稳定注浆压力宜采用0.5~0.8MPa。

水玻璃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为0.5~3%;表面活性剂掺量一般为水泥用量的0.3~0.5%;粉煤灰掺加量不宜大于水泥用量的20%,注浆的有效范围不小于1m。

3.4压密注浆时,注浆管应先在浅层(地面以下2m范围内)以低压注浆,注浆压力暂定采用0.1~0.2Mpa(具体压力可由现场试孔确定),形成封闭浆液,然后再伸入到设计深度高压注浆,最后在浅层再次高压注浆。

3.5压密注浆的施工顺序为:先施工外排,再施工内排,并且需跳孔施工,防止窜浆,施工单位需根据实际的施工机具和技术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3.6压密注浆垂直偏差应小于1%。

花管注浆时,注浆管每次上拔或下钻高度为500mm。

注浆的流量为7~10 l/min。

3.7注浆一经开始即应连续进行。

如注浆中途发生地面冒浆现象应立即停止注浆,调查冒浆原因。

3.8压密注浆施工质量控制参照《上海市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08-40-94)严格执行,并做好自检工作。

3.9施工中需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监测、保护措施。

4. 质量检验:
4.1检测内容:
4.1.1压密注浆施工期质量检验包括机械性能、材料质量、掺合比试
验等资料的验证,检查注浆高程、注浆孔垂直度、水泥掺量、上提注浆速度、外掺剂掺量、水灰比、注浆起止时间、注浆量的均匀度、跳孔施工间歇时间等。

4.1.2 注浆结束28天后的注浆效果检测。

其中4.1.1项由现场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及检查施工记录(垂直度)后整理交检测单位汇总入检测报告中。

4.1.2项由检测单位负责。

4.2 测试要求和方法:
4.2.1压密注浆的连续性: 探测压密注浆之间水平搭接情况,有无断浆、裂缝、未搭接、空洞等现象,一般可采用声波地质雷达测试。

发现上述情况, 随即通知施工监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便采取纠正措施。

4.2.2强度指标测试:检测压密注浆加固后的效果,采用标准贯入和静力触探方法,检测在每孔压密注浆施工完毕后7天内进行,加固后土体强度要求达到0.8Mpa,检测点一般为注浆孔数的5%,检测位置有施工监理现场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