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二次灌浆施工规范
二次灌浆施工标准化施工要点

二次灌浆施工标准化施工要点
一.质量工艺要点
1.设备基础经过验收,将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松动的混凝土、砂浆,清理灌浆区域,去除灌浆区混凝土表面的油脂及杂物。
2.灌浆前24小时,设备基础表面充分湿润。
灌浆前1小时,应吸干表面积水。
3.选用与基础施工一致的模板,支模应牢固、美观、可靠、不漏浆,并留有排气孔。
模板与设备底座四周的水平距离应大于200mm,顶部标高应高出设备底座上表面50πrnio
4.施工单位应制定防止二次灌浆层和基础混凝土层之间产生色差和微裂缝的措施。
5.施工单位应根据二次灌浆施工工艺特点选取合适的灌浆工艺,确保设备台板下浇筑密实。
6.灌浆料符合设计要求,应具备自流行好、快捷、早强、无收缩、微膨胀、自密性好、防锈的特点。
7.如条件允许,大型设备基础,可采取分块灌浆的方法,较长设备的灌浆应采用分段施工。
8.灌浆开始后必需连续进行,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
9.不得在辅机设备运行时进行二次灌浆,二次灌浆时应停机24-96小时,以避免损坏未结硬的灌浆层。
10.灌浆料终凝后根据环境温度进行洒水或保温养护,养护期不少于7天。
二、质量工艺示范图例
设备基础棱角分明、工艺美观。
二次灌浆施工方案

二次灌浆施工方案一、引言在建筑工程中,二次灌浆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工艺,用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介绍二次灌浆的意义、施工前准备、施工工艺、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以指导工程施工人员有效进行二次灌浆施工。
二、二次灌浆的意义二次灌浆是指在混凝土结构初凝后进行的灌浆处理,其主要意义包括: 1. 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填补混凝土内部空隙,减少孔隙率,增强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
2. 修补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缺陷,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和力学性能。
3. 增强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三、施工前准备在进行二次灌浆施工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确认需要进行二次灌浆的部位和范围。
- 准备好所需的灌浆材料,包括水泥、砂浆、混凝土添加剂等。
- 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灌浆施工经验和证书。
四、施工工艺二次灌浆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工作:清理施工表面,确保表面干燥清洁,清除杂物和泥浆。
2. 基础处理:对基础部位进行湿润处理,增强混凝土表面的附着力。
3. 灌浆混凝土:根据混凝土结构的需要,调配好适宜的灌浆材料,进行灌浆。
4. 振捣处理:使用振捣棒将灌浆材料振捣均匀,确保灌浆充实均匀。
5. 表面修整:对灌浆后的表面进行修整,使其平整美观。
6. 养护处理:对施工完成的灌浆部位进行养护处理,保持充分湿润。
五、施工注意事项在进行二次灌浆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严格按照标准工艺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 确保灌浆材料的质量和配比,避免材料不足或过量。
-施工过程中注意安全,配备好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灌浆结果符合要求,并及时进行养护处理。
六、结论二次灌浆施工是保障混凝土结构质量和耐久性的重要工艺之一,正确的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对保证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对二次灌浆施工有所了解,并能指导工程施工人员进行有效施工。
二次灌浆规范

二次灌浆规范二次灌浆是指在原有混凝土结构物的基础上进行补强加固,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
为了确保二次灌浆工程质量,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以下是一个二次灌浆规范的内容,总计1000字。
一、灌浆材料的选用1. 灌浆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且经过合格的材料检测。
2. 灌浆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固化性,能够与原有混凝土结构充分融合。
二、灌浆工艺1. 灌浆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原有结构的清洗、修补、防水处理等。
2. 灌浆过程中,应采用适当的灌浆工艺和设备,确保灌浆材料均匀浸润到混凝土结构的内部。
3. 灌浆过程中应注意施工速度和灌浆压力的控制,避免过快或过慢造成质量问题。
三、灌浆浆液的配制1. 灌浆浆液的配制应根据工程需求和材料特性进行合理配比。
2. 灌浆浆液的配制过程中,应注意搅拌的时间和速度,确保浆液的均匀性。
3. 灌浆浆液的质量应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四、灌浆施工的要求1. 在进行灌浆前,应对结构表面进行处理,保证表面干净、平整、无附着物。
2. 灌浆材料应从底部向上逐层充满灌浆孔,确保灌浆材料充分浸润、排泄空气。
3. 垂直灌浆时,应从下向上连续灌浆,避免滞留和死角。
4. 水平灌浆时,应逐段进行,确保每段灌浆材料充实均匀。
五、灌浆质量的检测1. 灌浆工程完成后,应进行灌浆质量的检测,包括灌浆层厚度、密实度、抗压强度等。
2. 灌浆质量检测应由专业检测机构进行,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3. 如发现灌浆质量存在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和修复,并重新进行质量检测。
六、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1. 灌浆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 灌浆材料的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确保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3. 灌浆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现场,并做好环境整治工作。
七、施工记录和档案管理1. 灌浆施工过程中应编制详细的施工记录,包括施工日期、施工人员、使用的材料和设备等。
二次灌浆规范

二次灌浆规范篇一:设备基础二次灌浆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表6.11.8 设备基础二次灌浆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篇二:设备基础二次灌浆的施工方法设备基础二次灌浆的施工方法1、灌浆准备需要灌浆的部位主要有汽机基座、锅炉基础、各类风机及一般设备基础。
灌浆前必须由安装单位、业主、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发的设备基础灌浆通知单,才能准备灌浆。
2、现场准备清理干净所需灌浆的区域,对较深的预埋螺栓孔应用空压机吹扫,然后用清水冲洗,去除灌浆区砼表面的油脂,将砼表面凿毛。
支模要牢固、美观、可靠、不漏浆,并留有排气孔。
灌浆前24小时清水浸泡,达到灌时不再吸水的要求。
在灌浆开始前,把浮水清除干净,使砼表面成湿饱和状态。
工具准备:压力灌浆泵、搅拌、运输工具,浇筑、捣实工具;量具。
材料准备(按照设计要求准备):对于细石砼灌浆的部位,砂石、水泥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技术准备熟悉图纸和《作业指导书》,明确灌浆材料的种类和技术要求,由试验室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试验,选定符合要求的配合比,成立专职灌浆小组,由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专门从事本工程的灌浆操作。
4、灌浆操作对一个独立的灌浆部位作业应连续进行,材料、工具、人力准备充分,技术员、质检员、试验员必须坚守岗位指导作业。
灌浆材料配合比按重量比配制,搅拌机搅拌,开始灌浆后应连续作业直至灌完。
灌浆时对于平面部位应始终由一边灌注,直到另一边溢出,灌螺栓孔时应用专用的锥形筒另一端用胶管连接,直接送至螺栓孔底部,对于各类设备台板底部灌满后应用锤去检验是否有孔洞或漏浆部位。
灌浆振捣用小直经振动棒。
灌浆完成后,应将表面压平压光,并用湿草袋覆盖,洒水养护7天。
5、试验和检验灌浆材料的配合比,应由试验室根据所需材料做好试配,确定最佳配合比,对于加水直接拌合的灌浆材料其加水量应根据设计强度和施工流动性由试验室确定。
流动性试验合格后取样做100mm立方体试块3组,一组用于7天强度,一组用于28天试压,另一组备用,均须达到设计强度的要求。
二次灌浆规范

二次灌浆规范二次灌浆是指在混凝土结构已经施工完毕,发现存在漏水、渗水等问题时,通过注入适当的灌浆材料进行修补、加固,从而防止漏水、渗水问题的一种施工工艺。
下面是二次灌浆规范的内容。
一、施工准备1. 检查混凝土结构缺陷及漏水、渗水情况,确定需要进行二次灌浆的位置和范围。
2. 准备好灌浆材料,如水泥浆、聚合物浆料等,并按照施工要求进行调配和搅拌。
二、施工工艺1. 清洁表面:将待灌浆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清洁,去除松散的附着物、油污等。
对于较为光滑的混凝土表面,可以使用铁丝刷或高压水枪进行清洗。
2. 准备孔道:根据需要进行灌浆的位置和范围,在混凝土结构上预先凿开孔道。
孔道的尺寸和数量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一般要求孔道深度不小于20cm,直径不小于10cm。
3. 预处理孔道:将准备好的孔道清理干净,并涂刷一定的灌浆材料,增加孔道和灌浆材料的粘结力。
4. 注浆施工:将调配好的灌浆材料倒入注浆设备中,通过注浆设备将灌浆材料注入孔道。
注意控制注浆材料的流量和压力,使灌浆材料完全填充孔道,并且不产生外溢。
5. 静置养护:待灌浆材料充分凝固后,进行养护措施。
根据不同类型的灌浆材料,养护时间一般为24小时到72小时。
三、施工要求1. 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确保注浆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2. 注浆设备应具备一定的压力和流量控制功能,以保证注浆材料能够充分填充孔道。
3. 灌浆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附着性,能够在孔道内充分扩散和填充,同时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抗渗性能。
4. 注浆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好混凝土结构,防止注浆材料外溢,并及时清理干净注浆设备和作业场地。
5. 灌浆材料的养护时间和养护条件应符合施工规范和材料要求,以保证灌浆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验收标准1. 注浆孔道及周围混凝土结构表面应无漏浆、渗浆现象,孔道内充满灌浆材料。
2. 注浆材料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磨性,能够满足混凝土结构的使用要求。
3. 注浆效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预期效果,确保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性能。
二次灌浆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本次设备基础二次灌浆主要针对锅炉基础框架柱、汽机安装基座和全厂设备基础,本次采用YB60-III型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现场加水搅拌后即可使用,具有早强、高强、大流动性,微膨胀行等特点.生产厂家为湖南岳阳市远博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并结合厂家给具的施工方法制定,符合《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砼设计规范》(GBJ10)及《水泥基灌浆材料施工技术规范》(YB/T9261—98)中的相关规定。
2施工准备2.1现场准备(1)所需机械、机具已经进场并经过检修合格,机具、工具的安全性已经过检查.(2)提出物资计划,并催促材料及物资及时进场。
(3)编制相关的施工进度计划,并确定劳动力人数,确保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4)现场可采用搅拌机搅拌,也可进行人工搅拌,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由工长具体确定,具体施工时,如在冬季施工时,室外温度较低,搅拌时应在厂房内部,如确实需要在室外搅拌,必须搭设暖棚,并保证温度在5℃以上,并用热水搅拌,水温25℃—30℃,但不得高于30℃。
2.2技术准备(1)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已熟悉图纸及规范要求,掌握灌浆部位的细部尺寸,具体见下图示。
(2)在施工前,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必须进行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由项目部管理人员组织进行,并严格强调责任到人;现场责任工程师和施工队技术管理人员应熟悉施工现场和施工要求.(3)作业所需的灌浆料已经经过复试合格并报验完成。
2。
3人员准备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灌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本工作的操作常识和规程,能熟练操作本工种的机具.2。
4工具、器具准备(1)搅拌机、水桶、模板、测量器具、磅秤、养护用塑料布、草袋(可根据温度确定,环境温度大于5°时可不用)、清洁用棉纱、破布、空压机、竹条或钢筋(前端弯成钩头,主要用于灌浆时导流用)、漏斗等。
3灌浆操作一个独立的灌浆区域的灌浆作业应连续,材料、人力都要有足够的准备,除管理人员坚守岗位外,施工人员应稍有富余,以便应付突发事件.灌浆配合比应使用重量比,尽量使用搅拌机搅拌,条件不允许时也可使用人工搅拌,但一定注意要搅拌均匀。
二次灌浆

设备基础灌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该工程大型设备与基础连接采用锚栓连接。
设备底板与砼基础表面间设计有50mm的二次灌浆层。
根据图纸设计要求与设备厂家提供的灌浆要求文件,本工程采用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
设备基础上机械设备安装完毕由监理组织验收交给土建单位进行二次灌浆。
二、编制依据《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2009)《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HG 20203-2000)《水泥基灌浆材料施工技术规程》(YB/T926-98)《水泥取样法》(GB/T12573-2008)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文件施工蓝图三、施工准备3.1需要二次灌浆的设备基础,安装和土建单位办理移交手续。
3.2根据供货厂家提供的产品资料,按照施工程序报验,无收缩灌浆料已经到现场,进场取样复试合格,已经通过报验。
3.3清理设备基础,准备浇灌漏斗和软管,搅拌器,搅拌桶。
3.4关注今后几天天气情况,确保灌浆当日无雨水。
四、操作工艺4.1我方在将设备基础移交安装单位前,按照规范和相关技术文件对设备基础表面进行处理。
按照规范要求基础表面进行凿毛处理,每100mm*100mm/3`5个点,深10mm,以暴露坚硬混凝土的表层;如设备厂家对基础表面处理有特别技术要求的,按厂家技术指导文件执行,清扫设备基础表面,不得有碎石、浮灰、油污和脱模剂等杂物。
待安装单位联合相关单位验收合格,并进行设备安装作业完成后,向我公司发出设备基础灌浆委托单。
4.2我方在接到安装单位设备基础灌浆委托单后,立即组织相关方和总包专业工程师对设备基础进行灌浆前的检查,确定设备在一次灌浆前已经初步找平、找正,预埋螺栓已经找正且离预留洞壁大于15mm,检查合格后,由总包专业工程师通知监理、业主对设备一次灌浆就绪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开始对基础浇水湿润。
4.3灌浆料的配制:在灌浆料运出保存室前,检查其是否过期,有无结块,如有过期或结块现象出现,不得使用。
设备基础冬季二次灌浆

设备基础冬季二次灌浆一、设备基础冬季二次灌浆的目的设备基础冬季二次灌浆是在冬季对设备基础进行加固处理的一种施工方法。
由于冬季气温较低,设备基础可能会出现收缩、沉降等现象,导致设备安装精度下降,甚至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二次灌浆的方法对设备基础进行加固和调整,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精度要求。
二、设备基础冬季二次灌浆的施工要点1.灌浆前准备在灌浆前,需要将基础表面清理干净,并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模板。
对于灌浆料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必须符合工程要求,同时也要保证其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和较小的收缩率。
在搅拌灌浆料时,应按照规定的配合比进行配料,并保证搅拌均匀。
2.灌浆施工在灌浆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灌浆,以避免设备基础产生过大的侧向压力。
同时,应确保灌浆料的填充密实,避免出现空洞和气泡。
在灌浆过程中应及时清理溢出的灌浆料,保证施工面的清洁。
3.养护与检测在灌浆完成后,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养护处理,以保证灌浆料达到设计强度。
同时,需要对灌浆层进行检测,确保其承载力和稳定性符合要求。
在养护和检测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三、设备基础冬季二次灌浆的注意事项1.温度控制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应注意对灌浆料的温度进行控制,避免因温度过低导致灌浆料受冻或硬化速度过快。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保温措施,如使用热水搅拌等,以保证灌浆料的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2.防止收缩在灌浆料硬化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其收缩过大导致灌浆层出现裂缝。
为减小收缩率,可以采取在灌浆料中添加膨胀剂等措施。
3.确保均匀性在搅拌灌浆料时,应注意确保其均匀性,避免出现离析现象。
同时,在灌浆过程中应确保填充密实,避免出现空洞和气泡。
4.控制压力在灌浆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灌浆压力,避免因压力过大导致设备基础受到过大的侧向压力而产生变形或损坏。
5.养护与检测在灌浆完成后,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养护处理,并按照要求进行承载力和稳定性检测。
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正确使用CGM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效和加快进度,特制定本施工技术方法。
第2条 CGM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的施工不仅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方法的规定,尚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及《水泥基灌浆材料施工技术规程》(YB/T9261-98)中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名词、术语第3条 CGM高强无收缩灌浆料,是以高强度材料作为骨料,以水泥作为结合剂,辅以高流态、微膨胀、防离析等物质配制而成。
在施工现场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
以下简称CGM灌浆料第4条自重法,是在CGM灌浆料施工中,利用该材料流动性好的特点,在灌浆范围内自由流动,满足灌浆要求的方法。
第5条高位漏斗法,是在CGM灌浆料施工中,仅靠其流动性不能满足要求时,利用提高灌浆的位能差,满足灌浆要求的方法。
第6条压力灌浆法,是在CGM灌浆料施工中,采用灌浆增压设备,满足灌浆要求的方法。
第三章 CGM灌浆料的适用范围第7条 CGM灌浆料适用范围(见表1)型号适用范围最低施工温度(℃)CGM-1(普通型)地脚螺栓锚固、栽埋钢筋,灌浆层厚度30mm<?<150mm的设备基础二次灌浆。
有抗油要求的设备基础二次灌浆。
-10CGM-1(加固型)灌浆层厚度≥150mm的设备基础二次灌浆。
建筑物的梁、板、柱、基础和地坪的补强加固(修补厚度≥40mm)。
有抗油要求的设备基础二次灌浆。
-10CGM-2(普通型)灌浆层厚度30mm<?<150mm的设备基础二次灌浆。
/td> 5CGM-2(加固型)灌浆层厚度≥150mm的设备基础二次灌浆。
建筑物的梁、板、柱、基础和地坪的补强加固(修补厚度≥40mm)。
5CGM-4(超流态)灌浆层厚度在2mm<?<30mm的设备基础及钢结构柱脚板二次灌浆;混凝土梁柱加固角钢与混凝土之间缝隙灌浆。
/td> -5(表1)第8条 CGM灌浆料的施工应在规定的温度范围施工。
否则,应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章施工前的准备第9条 CGM灌浆料施工前应准备:1.机械搅拌:混凝土搅拌机或砂浆搅拌机;2.人工搅拌:搅拌槽及铁铲若干;3.水桶若干;4.台秤若干;5.高位漏斗、灌浆管及管接头;6.流槽;7.灌浆助推器(尺寸可视现场情况而定,见图1)图1 灌浆助推器形式8.模板(钢模、木模);9.草袋、岩棉被等;10.棉纱;11.胶带第10条 CGM灌浆料的验收应符合表2、表3的规定。
CGM灌浆料的常规物理性能型号抗压强度(MPa) 竖向膨胀率(%)流动度(mm) 坍落度(mm)1天 3天 28天CGM-1(普通型)≥30~50 ≥45~60 ≥65~85 ≥0.02 ≥300 /CGM-1(加固型)≥30~50 ≥45~55 ≥65~85 ≥0.02 / ≥270CGM-2(普通型)≥22~27 ≥38~45 ≥55~65 ≥0.02 ≥270 /CGM-2(加固型)≥22~27 ≥38~45 ≥55~65 ≥0.02 / ≥270CGM-4(超流态)≥18~25 ≥32~38 ≥45~55 ≥0.02 ≥ 350 /(表2)CGM-1灌浆料对钢筋的锚固强度钢筋直径 (KN) 设计拉力 D (mm)标准拉力(KN)极限拉力(KN)埋设深度≥15D,24小时后的抗拉力(KN)10 24 26 40 ≥4012 35 38 58 ≥5814 48 52 78 ≥7816 62 67 102 ≥10218 79 85 130 ≥13020 97 105 160 ≥16022 118 127 194 ≥19425 152 164 250 ≥25028 178 206 302 ≥30232 233 269 394 ≥39436 295 341 499 ≥49940 364 421 615 ≥615(表3)说明:Ⅱ级钢筋钢筋直径D:10~25 fy=310N/mm2 ;fyk=335 N/mm2 ;fs=510 N/mm2;钢筋直径D:28~40 fy=290N/mm2 ;fyk=335N/mm2 ;fs=490 N/mm2第11条 CGM灌浆料的验收以实验室检验为标准,检验项目应包括流动度或坍落度、竖向膨胀率、抗压强度。
检验方法除执行现行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附录A的有关规定。
第五章 CGM灌浆料的配制第12条 CGM灌浆料的配制1. CGM灌浆料拌和时,加水量应按随货提供的产品合格证上的推荐用水量加入,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对于地脚螺栓锚固和栽埋钢筋,用水量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适当减少。
拌和用水应采用饮用水,使用其它水源时,应符合现行《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2. CGM灌浆料的拌和可采用机械搅拌或人工搅拌。
推荐采用机械搅拌方式,搅拌时间一般为1~2分钟(严禁使用手电钻式搅拌器)。
采用人工搅拌时,应先加入2/3的用水量拌和2分钟,其后加入剩余水量搅拌至均匀。
3.搅拌地点应尽量靠近灌浆施工地点,距离不宜过长。
4.每次搅拌量应视使用量多少而定,以保证40分钟以内将料用完。
5.冬季施工时,CGM灌浆料及拌和水应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6.现场使用时,严禁在CGM灌浆料中掺入任何外加剂、外掺料。
第六章地脚螺栓锚固及钢筋栽埋第13条地脚螺栓常用形式见-图2第14条钻孔或预留孔,根据螺栓直径应符合表4的要求。
螺栓直径(mm) 螺栓表面至孔壁的距离(mm)10~14 ≥816~22 ≥1524~42 ≥2048~64 ≥3076~100 ≥40>100 ≥50(表4)第15条螺栓锚固及栽埋钢筋的埋设深度应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螺栓形式见图2,推荐埋设深度:≥15d (d:螺栓直径)第16条施工准备1.采用CGM灌浆料进行地脚螺栓锚固和栽埋钢筋,其工艺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2.地脚螺栓成孔时,基础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20MPa,螺栓孔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2mm,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
3.地脚螺栓的油污和铁锈必须清除干净。
4.成孔后,应除去孔内杂物、检测孔的深度,并用水充分湿润孔壁。
灌浆前应清除孔内积水。
5.螺栓插入后应校正其水平位置及顶部的高度,并予以固定。
第17条 CGM灌浆料的配制应按本施工技术方法第12条规定进行。
第18条 CGM灌浆料锚固地脚螺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将拌和好的CGM灌浆料灌入螺栓孔中,灌浆过程中严禁震捣、插捣。
灌浆结束后不得调整螺栓。
2.灌浆施工不易直接灌入时,宜采用流槽辅助施工。
第七章设备基础二次灌浆第19条 CGM灌浆料二次灌浆,其工艺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
第20条设备基础二次灌浆前,应根据实际情况按本规程第2章的规定选择相应的灌浆方式。
第21条施工准备1.设备基础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
清扫设备基础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浆、浮灰、油污和脱模剂等杂物。
灌浆前24小时,设备基础表面应充分湿润。
灌浆前1小时,清除积水;2.按灌浆施工图支设模板。
模板与基础、模板与模板间的接缝处用水泥浆、胶带等封缝,达到整体模板不漏水的程度;3.模板与设备底座四周的水平距离应控制在100mm左右,以利于灌浆施工;4.模板顶部标高应高出设备底座上表面50mm;5.灌浆中如出现跑浆现象,应及时处理。
第22条 CGM灌浆料的配制应按本施工技术方法第12条规定进行。
第23条较长设备或轨道基础的灌浆(参见附录D图附D01-1、图附D01-2),应采用分段施工。
即采用跳仓法施工。
第24条用高位漏斗法灌浆,从设备底座中央或一侧开始灌浆(参见附录D图附D02-1、图附D02-2)。
第25条 CGM灌浆料进行二次灌浆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CGM灌浆料二次灌浆时,应从一侧或相邻的两侧多点进行灌浆,直至从另一侧溢出为止,以利于灌浆过程中的排气。
不得从四侧同时进行灌浆;2.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断。
并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3.在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
必要时可用灌浆助推器沿灌浆层底部推动CGM灌浆料,严禁从灌浆层的中、上部推动,以确保灌浆层的匀质性;4.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应在灌浆后3~6小时沿设备边缘向外切45℃斜角(见图3 )以防止自由端产生裂缝。
如无法进行切边处理,应在灌浆后3~6小时用抹刀将灌浆层表面压光。
图3 示意图第26条当灌浆层厚度超过150mm时,应采用CGM灌浆料(加固型)。
第27条当设备基础灌浆量较大时,CGM灌浆料(加固型)的搅拌应采用机械搅拌方式,以保证灌浆施工。
第八章混凝土结构加固和修补第28条混凝土梁、板、柱的加固应采用CGM灌浆料(加固型),混凝土梁、板、柱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的要求。
第29条 CGM灌浆料(加固型)配制,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方法第12条的有关规定。
第30条 CGM灌浆料(加固型)加固混凝土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将拌和好的CGM灌浆料灌入已支设好的模板中;2.灌浆过程中允许适当振捣或适当敲击模板;3.拆模时间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方法表5的规定。
第31条用CGM灌浆料进行混凝土孔洞修补时,其孔洞的处理、施工准备及施工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将孔洞周围已松动的混凝土剔除;2.材料的配制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方法第12条的规定;3.施工准备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方法第21条的有关规定;4.施工方法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方法第30条的有关规定。
第九章养护第32条灌浆完毕后30分钟内应立即加盖湿草袋或岩棉被。
并保持湿润。
第33条冬季施工时,养护措施还应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第34条 CGM灌浆料达到拆模时间后,可进行设备安装,具体时间可参见表5。
日最低气温(℃) 拆模时间(h) 养护时间(d)-10 ~ 0 96 140 ~ 5 72 105 ~ 15 48 7≥ 15 24 7(表5)第35条在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如有要剔除部分,可在灌浆完毕3~6小时后,即灌浆层硬化前用抹刀或铁锹等工具轻轻铲除。
第36条不得将正在运转的机器的震动传给设备基础,在二次灌浆后应停机24~36小时,以避免损坏未结硬的灌浆层。
第十章施工验收第37条施工验收应按设计要求及现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录A 检验内容及方法根据本施工技术方法第12条规定检验项目应包括流动度、竖向膨胀率、抗压强度。
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A.0.1 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应符合现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GB177)中第3章的有关规定。
A.0.2 灌浆料流动度及强度检验方法a.流动度的检验应按现行《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8077)中第11章的有关规定执行,但对11.3.1条第1款修改为搅拌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