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详解汇编详解
2014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讲解

绝密★启用前:2014年6月7日9:00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我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致,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鲠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加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镝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敌“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2014年诗歌鉴赏真题译文、鉴赏、答案(课表卷2)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6分)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 诗人什么样的感情?(5分)
含山店梦觉作 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 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 惆怅起来山月斜。
• 常常在外漂泊流离,已 经习惯于远别家乡亲人。 • 随意的挥一挥衣袖,就 远走客居异乡。 • 一觉醒来,归梦破碎。 孤灯之下,依然身在江 南。 • 心情惆怅,起身出户, 见一轮明月,已斜挂山 顶。
• 世代生活在海边,芦 苇深处掩映几间小屋, 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 花。 • 晚上灯前主客相聚, 笑声不断,渔人讲述, 海上捕鱼晚上归来, 有青天一轮明月伴送 到家,真是开心惬意。
郭诗赏析:
• 题材:即事感怀诗 • 内容:全诗写夜宿渔家所感,到渔家生活 的苦乐与渔民豪爽乐观的性情,描写了渔 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 交谈的生活情象以及渔人笑说捕鱼场面, 令人欣然神往。该诗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 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表达了作者对 渔家生活的向往。 • 主要手法:白描 • 语言特点:平易朴素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 (此题考点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答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 比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等。 其他还有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等。 ) ①运用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②诗的首联先 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 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 “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 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 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 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 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③表达了诗人惆怅苦闷,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详解汇编详解

2014年高考诗歌阅读真题与赏析资料汇编一、(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阮郎归》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2014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天津卷(含解析)

2014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天津卷(含解析)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
【答案】
(1)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
(2)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
②动静结合。
2014年高考语文辽宁卷诗歌鉴赏题深度解析

2014年高考语文辽宁卷诗歌鉴赏题深度解析一、原题回放: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5分)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6分)二、词作详析:1、关于词牌:点绛唇,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
四十一字。
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
《词律》认为,上阕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平则不起调”。
但亦有作平起调者。
又有《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异名。
明·杨慎《升庵词品》:“《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
”《词谱》以冯延巳词为正体。
始见于南唐·冯延巳《阳春集》。
元《太平乐府》注:仙吕宫。
高拭词注:黄钟宫。
《正音谱》注:仙吕调。
宋王禹偁词,名《点樱桃》;王十朋词,名《十八香》;张辑词有“邀月过南浦”句,名《南浦月》;又有“遥隔沙头雨”句,名《沙头雨》;韩淲词有“更约寻瑶草”句,名《寻瑶草》。
在京剧中,《点绛唇》又通称为“点将”,用于元帅升帐、江湖豪客的排山等,其作用是为了表现场面的宏大和增强气氛。
2、关于作者:周晋(生卒年不详),字明叔,号啸斋,其先济南(今属山东)人,自祖秘起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
晋于绍定四年(1231)官富阳令。
嘉熙末淳祐初,为福建转运使干官。
累监衢州、通判柯山。
宝祐三年(1255),知汀州。
晋富藏书,工词。
词作多散佚。
《绝妙好词》卷三载其词三首,分别为《点绛唇》,《清平乐》,《柳梢青》。
3、词作赏析:周晋的词大多描写的是清逸自然之趣。
从调下词题可以看出,此词系为访问一友人而作,牟子才,字存叟,其先井研(今属四川省)人,因为爱好吴兴山水清远,遂家居湖州的南门。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详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4 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详析版(ft东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ft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ft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 分)【答案】①艳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清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解析】此题分析“景物形象”。
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 分)【答案】①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ft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解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
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
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 “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ft瓢莫笑侬” “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其一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注释】①楚酒:楚地产的酒。
唐皇甫冉《送从弟豫贬远州》:“忧来沽楚酒,玄鬓莫凝霜。
”困人:使人倦怠。
②陈居士:陈与义自称。
古有德才而不仕者称居士。
③亭角句:谓苦寻诗句却无所获。
2014年湖北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详解

今人难解古人心——2014年湖北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详解恩施一中之为早发晚唐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
(5分)答:①“早发”就是早早就出发的意思。
②诗歌一二句紧扣诗题“早发”。
请人饮酒喝醉,醒来时,发现客人散尽,只剩一点残灯,天还未亮,便携剑登程。
③诗人路上冒雪前行,还隐约能听见雄鸡唱晓的声音。
此处也能表现诗人出发得“早”。
④雪飞百草,再加上天色未明,只能隐约辨识道路,此处表现出发得早。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3分)答:“背”,背离,相反。
深秋时节,自己独自朝北方大漠前行,而大雁正北方飞往南方过冬,故曰:背行。
诗人朝寒冷辽阔的朔北艰难前行,大雁朝温暖的南方轻快飞跃,形成强烈对比,写出了自己旅程的艰辛和内心的愁苦。
鲁酒:人们邀请客人饮酒,常谦称自己的酒为“鲁酒”,表示酒很薄。
离程:离别朋友之后的征程。
事:服侍、侍奉。
这里指相伴左右,相随。
鸡唱”。
犹言鸡鸣、鸡啼。
出处:唐·刘禹锡《酬乐天初冬早寒见寄》:“霜凝南屋瓦,鸡唱后园枝。
” 宋·文天祥《闻鸡》诗序:“自入北营,未尝有鸡唱;因泊谢村,始有闻。
”此处有“鸡唱”,原因是因为下文的“近关”,不然在茫茫胡天是听不到鸡唱的。
飞雪:诗人深秋入胡天,故有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诗为证,“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雁:诗人去北边大漠时应是深秋时节,诗人北行,雁南飞,故曰背行。
白草:应为牧草,似莠yǒu而细,无芒(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其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
(此段材料来自网络论文《“诗虎”罗邺及其诗歌研究》白草是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植物种类。
据刘满先生的考证:白草就是席箕草,即我们今天所说的芨芨草。
“春发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而不萎。
高三四尺,性至坚韧,以之织物,其用如竹。
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1古诗鉴赏深度解析

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1古诗鉴赏深度解析一、原题回放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二、原词赏析:1、关于词牌:“阮郎归”来历是一个香艳穿越离奇的故事,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如果入了哪位大导演的法眼,拍摄成的影片肯定比时下的《大闹天宫》票房好多了。
“阮郎归”的故事见于《太平广记》,讲述了叫刘晨和阮肇的两个人,进入天台山去采药,因为路远不能回家,已经饿了十三天了。
远远地望见山上有桃树,树上的桃子熟了,就跻身险境抓着葛藤到了桃树底下。
他们吃了几个桃子,觉得不饿了,身体充实了,想要下山。
突然发现身边溪流漂来一只杯子,便顺手拿来杯子取水时,看见有芜菁叶流下来,很鲜艳。
又有一个杯子流下来,里面还有胡麻饭。
于是两人互相安慰说:“这里离人家近了。
”就越过山,出现一条大溪,溪边有两个女子,姿色很美。
她们看见二人拿着杯子,就笑着说:“刘、阮二位郎君拿回刚才的杯子来了。
”刘晨、阮肇都很惊讶。
两个女郎就高高兴兴地如旧相识一般,跟他们说:“怎么来晚了呢?”便邀请刘晨、阮肇跟她们回家。
南边东边两壁各有大红色的罗织床帐,帐角上悬着金铃。
上面有用金银雕嵌的综横交错的花纹图案交错。
两个女郎各有几个侍奉的婢女使唤。
吃的东西有胡麻饭、羊脯、牛肉,味道很美。
吃完饭又喝酒。
忽然有一群女子拿着桃子,笑着说:“祝贺你们女婿到来!”酒喝到尽兴时就奏乐。
晚上,刘晨与阮肇各到一个女郎的床帐里去睡觉,女郎娇婉的情态特别美妙。
住了十天,两人请求回家,二女又苦苦留住了半年。
从气候、草木情形看,当是春天的时节,百鸟啼鸣,使他们更怀乡思,思归更苦。
女郎就送他们,指点回去的道路让他们看清。
他们回乡以后,看到乡邑已经零落,才知道已经过了十代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诗歌阅读真题与赏析资料汇编
一、(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
【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
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
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
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
【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
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
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
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阮郎归》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
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
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
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
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
仍旧脱离不了低调。
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
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
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
“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
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
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
花
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
燕双人独。
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
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
一个警句。
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
的一种巧妙的写法。
“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
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
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
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
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二、(新课标卷II)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