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2.1温度和温标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高中物理 温度和温标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温度和温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理解摄氏温度的规定。
3、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温度值。
4、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过程、能力与方法:1、通过阅读、观察,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阅读、讨论、交流、动手实验,使学生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周围世界,关注我国科学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理解摄氏温度的规定。
2、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摄氏温度。
2、如何做到读数既快又准确。
四、教学用具教师:演示大温度计、烧杯〔2只,分别装热水、冷水〕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学生:实验用温度计、烧杯〔3只,分别盛热水、温水、冷水〕、试管、滴管、烧杯〔内盛红色的水〕、带细长玻璃管的橡皮塞、标记圈、水槽〔2只〕、塑料杯、塑料管五、板书设计八、教学设计说明本节内容知识面宽,但是难度不大,又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教学方法宜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本节的内容有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计的原理、结构、摄氏温度的规定、温度的写法和读法、自然界的一些温度以及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等。
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摄氏温度的规定、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我所教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成绩较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为达到教学目的,根据建构主义学说的理论,采用录像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授课,为此我设法创设好几个情景。
通过新闻报道创设情境Ⅰ:我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2004年10月25日上午九点从上海浦东民生港务公司码头启航奔赴南极。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2章 1 温度和温标

预习导学 | 新知领悟
多维课堂 | 素养初培
课堂小练 | 素养达成
课后|提升训练
物理 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配人教版
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
(多选)关于热力学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33 ℃=240 K B.温度变化1 ℃,也就是温度变化1 K C.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都可能取负值 D.温度由t ℃升至2t ℃,对应的热力学温度升高了273 K+t 【答案】AB
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
2.温标:定量描述__温__度__的方法. (1)摄氏温标:一种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的 熔点为__0__℃__,水的沸点为__1_0_0__℃__.在0 ℃刻度与100 ℃刻度之间均 匀分成___1_0_0_等份,每份算作1 ℃. (2)热力学温标:现代科学中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热力学温标也 叫“绝对温标”.
预习导学 | 新知领悟
多维课堂 | 素养初培
课堂小练 | 素养达成
课后|提升训练
物理 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配人教版
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
微思考 当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系统的所有性质都不随时间变化,是绝对不 变的吗?
【答案】不是,平衡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不受外界影响是不可能 的.
预习导学 | 新知领悟
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
如图所示,某氧气瓶容积为100 L,其内氧气在温度为20 ℃时的气 压为5 atm,打开阀门,过一段时间后,再关上阀门.
预习导学 | 新知领悟
多维课堂 | 素养初培
课堂小练 | 素养达成
课后|提升训练
物理 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配人教版
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
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学案:2.1温度和温标

温度和温标教学设计·高端引领新课导入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8 ℃,这种测温的方法是以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沸水的温度为100 ℃,在这两温度之间等分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为1 ℃,这种标注温度的方法是摄氏温标。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其他的标注温度的方法吗?它们与摄氏温度有什么关系呢?教学建议本节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但对于它们的原理并不明确,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学习。
(1)通过对平衡态和非平衡态的对比探究,了解平衡态是系统不受外界影响的理想的动态平衡。
(2)通过学习和探讨热平衡定律,明确测量温度的理论,依据温度计测量某物体温度的原理,了解用不同测温物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原理。
(3)通过温标的建立,明确用不同温标表示温度的方法及其关系,进一步认识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实用性。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1.知道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参量。
2.了解温度计的原理。
1.了解系统的状态参量以及平衡态的概念。
(物理观念)2.掌握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
(物理观念)3.掌握温度与温标的定义以及热力学温标的概念。
(物理观念)4.通过学习温度与温标,体会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科学思维)5.探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科学探究)6.观察生活中的热平衡现象,体会热力学温度的应用。
(科学态度与责任)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状态参量与平衡态1.系统:研究某一容器中气体的热学性质,其研究对象是容器中的大量分子组成的系统,这在热学中叫作一个热力学系统,简称系统。
用酒精灯加热容器中的气体,把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它就是一个热力学系统,而容器和酒精灯就是外界。
2.状态参量:热学中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
常用状态参量为压强、体积、温度。
通常用体积描述它的几何性质,用压强描述力学性质,用温度描述热学性质。
3.平衡态: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系统内各部分的状态参量能够达到稳定状态,这种状态叫作平衡态,否则就是非平衡态。
温度和温标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的热胀冷缩 电动势的大小
制成的液体 不同制作的热
温度计
电偶温度计
线膨胀程度不同的两种 金属片压合在一起,温 度变化时,双金属片的 弯曲程度会发生变化, 带动指针偏转来指示温 度的双金属温度计
温度计与温标
3.几种常见的温标 (1)摄氏温标(摄氏度t , 单位:oC):瑞典 人摄尔修斯在1742年提出。
(多选)伽利略在 1593 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 个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所示,一个细长颈的球 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槽中,细管中的液面清晰可 见,如果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就能根据液面的变 化测出温度的变化,则( CD )
A.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槽中的液体 B.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细管中的红色液体 C.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球形瓶中的空气 D.该温度计是利用测温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制造的
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三
2.1 温度和温标
复习回顾
温度的定义
1.宏观含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 理量。 2.微观含义(分子动理论观点):温度是物体分 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物 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内能的定义
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内能。组成任何物体的分子都在做着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以任何 物体都具有内能。
1.平衡态:对于一个封闭系统,经过足够长的时间 后系统各部分的状态参量达到稳定(不随时间变化), 此时系统达到平衡态 。
容器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 经过足够长的时间
各个部分的 :热量从温 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 低的物体,或者从物 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 温部分的过程。
3.热平衡:相互接触的两个系统通过热传递,经 过一段时间后,两个系统各自的状态参量不再变 化,两个系统都达到平衡,这种平衡叫做热平衡。
新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三2.1温度和温标

(2) 微观上温度反映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
※ ① 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② 系统达到热平衡的宏观标志就是温度相同。 ③若温度计跟物体A处于热平衡,它同时也跟物 体B处于热平衡,根据热平衡定律,A的温度便与B 的温度相等。(温度计测温原理)
3、热平衡定律:
注意: ①平衡态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任何系统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是 不可能的。 ②类似于化学平衡,热力学系统达到的平衡态也是一种动态平 衡。
热水 冷空气
热水
非平衡态
热水 温空气
温水
平衡态
【例 1】 (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状态参量是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故当系统的状态变化时,其各个状 态参量都会改变 B.当系统不受外界影响,且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其内部各部分状态参量将 会达到稳定 C .只有处于平衡态的 系统才有状态参量 D.两个物体间发生热传递时,它们组成的系统处于非平衡态
针对训练(多选)下列关于热平衡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两系统的温度相同时,才能达到热平衡 B.A、B 两系统分别与 C 系统达到热平衡,则 A、B 两系统达到热平衡 C .甲、乙、丙物体温度 不相等,先把甲、乙接触,最终达到热 平衡,再将 丙与乙接触最终也达到热平衡,则甲、丙是处于热平衡的 D.热平衡时,两系统的温度相同,压强、体积也一定相同
④电偶温度计是根据不同导体因温差产生的电动势大 小来测量温度的。
2、温标
(1)温标:定量描述温度的方法叫做温标 。
温标的建立包含三个要素: ①选择温度计中用于测量温度的物质,即测温物质; ②对测温物质的测温属性随温度变化规律的定量关系 作出某种规定; ③确定温度的零点和分度方法.
2.1温度和温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③设计互动环节,如让学生参与温度转换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强调温度和温标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温度和温标。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温度和温标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温度和温标的历史与发展》:介绍温度和温标的概念起源、发展历程以及重要科学家对其贡献。
《温度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温度控制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实例,如电子制造、食品保存等。
探究温度变化对物体性质的影响,如热膨胀、热传导等。
研究温度和温标在环境监测、气候变迁等方面的应用,关注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反思与总结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讲解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时候,我用了两个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温度下的膨胀程度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个温标的差异。这个实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很有深度的问题。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这说明学生是在积极思考的。
2.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温度和温标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规范实验操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6.鼓励学生课下复习,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1温度和温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2.1温度和温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热膨胀、热电效应等
4.实践活动:制作简易温度计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简易温度计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5.重点与难点
-温度的定义与性质
-温标之间的转换关系
-温度测量方法与仪器
-简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1)温度与分子运动关系:
-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5.实践活动:制作简易温度计
-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动手制作简易温度计,并进行实际测量
教学目标:
1.了解温度的定义、性质及测量方法
2.掌握不同温标之间的转换关系
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温度的定义、性质、温标及测量方法
2.演示法:展示不同温度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掌握常见温度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理解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如热膨胀、热电效应等。
(4)实践活动:制作简易温度计
-通过制作简易温度计,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温度测量原理的理解。
2.教学难点
(1)温度与分子运动关系的理解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温度与分子运动之间的直接联系,需要通过实例和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展示。
-在实验操作区,提前放置实验器材,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在分组讨论区,准备白板、记号笔等工具,方便学生进行讨论和记录。
-确保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正常运作,包括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以便于使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温度和温标”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1温度和温标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温度和温标知识结构导图核心素养目标物理观念:(1)了解系统的状态参量以及平衡态的概念.(2)掌握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3)掌握温度与温标的定义以及热力学温标的概念.科学思维:通过学习温度与温标,体会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科学探究:探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科学态度与责任:观察生活中的热平衡现象,体会热力学温度的应用.知识点一、状态参量与平衡态1.系统研究某一容器中气体的热学性质,其研究对象是容器中的________组成的系统,这在热学中叫作一个________,简称系统.例如,用酒精灯加热容器中的气体,把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它就是一个热力学________,而容器和酒精灯就是________.2.状态参量热学中描述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状态参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用________描述它的几何性质,用________描述力学性质,用________描述热学性质.点睛状态参量⎩⎪⎪⎨⎪⎪⎧ 体积V :几何参量,确定系统的空间范围温度T :热学参量,确定系统的冷热程度压强p :力学参量(压强是压力与接触面积的比值,即p =F S)知识点二、热平衡与温度1.热平衡 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参量________,此时两个系统到达了热平衡.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到达________,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3.温度热平衡定律说明,当两个系统A 、B 处于热平衡时,它们必然具有某个共同的热学性质,我们就把表征这一“共同的热学性质〞的物理量叫作温度.一切到达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________.拓展力学中的平衡状态⎩⎪⎨⎪⎧ 静止,v =0,a =0匀速直线运动:v ≠0,a =0平衡条件⎩⎪⎨⎪⎧ 运动条件:a =0受力条件:F =0知识点三、温度计与温标1.如果要定量地描述温度,就必须有一套方法,这套方法就是________;确定一个温标时首先要选择一种测温物质,根据这种物质的某个特性来制造________.确定了测温物质和这种物质用以测温的某种性质以后,还要确定温度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方法.2.________表示的温度叫作________,它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根本物理量之一,用符号T 表示,单位是________,简称开,符号为K .3.摄氏温标与热力学温标的关系:摄氏温标由________导出,摄氏温标所确定的温度用t 表示,它与热力学温度T 的关系是T =________.拓展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根本量及根本单位.【例1】 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热平衡就是平衡态B .只要系统的温度不变化,系统就处于平衡态C .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内能一定相同D .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温度一定相同变式训练1 (多项选择)有甲、乙、丙三个温度不同的物体,将甲和乙接触较长一段时间后分开.再将乙和丙接触较长一段时间后分开,假设只有在它们相互接触时有传热,不接触时与外界没有传热,那么( )A.甲、乙、丙三个物体都到达了平衡态B.只有乙、丙到达了平衡态,甲没到达平衡态C.乙、丙两物体都和甲到达了热平衡D.乙、丙两物体一定到达了热平衡变式训练2 (多项选择)两个原来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分开后,由于受外界的影响,其中一个系统的温度升高了5 K,另一个系统的温度升高了5℃,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两个系统不再是热平衡状态了B.两个系统此时仍是热平衡状态C.两个系统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D.两个系统的状态都没有发生变化区别平衡态与热平衡(1)平衡态是一个系统所处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系统的所有状态参量(如温度、压强等)不再发生变化,而热平衡是两个系统到达了相同的温度,温度是判断两系统是否到达热平衡的唯一参量.(2)热平衡不是平衡态,平衡态是对某一系统而言的,热平衡是对两个接触的系统而言的.(3)分别处于平衡态的两个系统在相互接触时,它们的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点拨处于热平衡的每个系统内部各局部的温度相同;两系统到达热平衡后,两系统的温度相同.要点二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关系1.T=t+273.15 K是解决有关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问题的根底.2.摄氏温度变化1 ℃与热力学温度变化1 K是等效的,即ΔT=Δt,而不是ΔT=Δt +273.15 K.3.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只能接近,永远达不到,故热力学温度不能出现负值,但摄氏温度可以出现负值.【例2】(多项选择)关于热力学温度,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33 ℃相当于240.15 KB.温度变化1 ℃,也就是温度变化1 KC.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都可能取负值D.温度由t升至2t,对应的热力学温度升高了273.15 K+t变式训练3 (多项选择)以下关于温标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温标不同,测量时得到的同一系统温度的数值是不同的B.不同温标表示的温度数值不同,可以说明温度不同C.温标的规定都是人为的,没有理论依据D.热力学温标是从理论上规定的两种不同温标的温度关系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对应的温标的零点是不同的,因此用这两种温标表达同一温度时的数值是不同的,但每一单位温度的大小是相同的,即在摄氏温度中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几摄氏度,热力学温度中就对应升高或降低几开尔文.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是T =t+273.15 K;在处理热学问题时,用热力学温度比用摄氏温度更简单.根据T=t+273.15 K,假设以T为纵轴,t为横轴,可得图像如下图.1.如图是四种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2.(多项选择)以下物体中处于平衡态的是( )A.冰水混合物处在1 ℃的环境中B.将一铝块放入沸水中加热较长的时间C.冬天刚翻开空调的教室内的气体D.用玻璃杯盛着的开水放在室内足够长时间3.小硕用一种特殊材料制成了一个新的温度计,他将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与水的沸点之间的温度等分为200格,且将冰的熔点的温度定为50 m,今小硕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为200 m,那么该温度用摄氏温度表示为( )A.60 ℃ B.50 ℃C.75 ℃ D.100 ℃4.(多项选择)如下图,一个有细长管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槽中,细管中的液面清晰可见,如果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就能根据液面的变化测出温度的变化,那么( )A.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槽中的红色液体B.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细管中的红色液体C.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球形瓶中的空气D.该温度计是利用测温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制造的温馨提示:请完成课时作业(四)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1.温度和温标根底导学研读教材一、1.大量分子热力学系统系统外界2.系统状态压强体积温度体积压强温度二、1.不再变化2.热平衡3.温度三、1.温标温度计零点分度2.热力学温标热力学温度开尔文3.热力学温标t+273.15 K课堂互动合作探究要点一【例1】【解析】A错:平衡态是针对某一系统而言的,热平衡是两个系统相互影响的最终结果.B错:一个系统的温度、压强、体积都不变化,系统才处于平衡态,仅仅根据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不能得出系统一定处于平衡态的结论.C错,D对:如果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那么它们的温度一定相同,而系统的内能与温度、体积、质量等有关.【答案】 D变式训练1 解析:A对,B错:乙和丙分开后,甲、乙、丙三个物体与外界没有传热,它们中各自的宏观性质将不随时间而变化且具有确定的状态,所以甲、乙、丙三个物体都到达了平衡态.C错,D对:甲和乙接触一段时间分开后,甲和乙到达了热平衡,但乙和丙接触一段时间后,乙的温度又发生了变化,甲和乙的热平衡被破坏,乙、丙两物体到达了热平衡.答案:AD变式训练2 解析:A错,B对:由于两个系统原来处于热平衡状态,故温度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后,温度仍相同,仍是热平衡状态.C对,D错:由于温度发生了变化,系统的状态也发生了变化.答案:BC要点二【例2】【解析】A对:由T=t+273.15 K可知-33 ℃相当于240.15 K.B对:由T=t+273.15 K可知,ΔT=Δt,即热力学温标温度的变化总等于摄氏温标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1 ℃,也就是温度变化1 K.C错:因绝对零度达不到,故热力学温度不可能取负值.D错:初态热力学温度为t+273.15 K,末态为2t+273.15 K,温度变化t(K).【答案】AB变式训练3 解析:A对:不同温标下,同一温度在数值上不同.B错:相同的冷热程度,用不同的温标表示,数值是不同的.C错,D对:热力学温标是从理论上规定的.答案:AD随堂演练达标检测1.解析: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必须置于液体中,而且不能与器壁接触,只有D正确.答案:D2.解析:冰水混合物在1 ℃的环境中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不是平衡态,A错误;当铝块放在沸水中足够长的时间,铝块各局部的温度与沸水的温度相同,到达平衡态,B正确;同理可知D也正确;冬天刚翻开空调的教室内的气体各局部温度不同,不是平衡态,C错误.答案:BD3.解析:每格表示的摄氏度为100200℃=0.5 ℃,比冰的熔点高出的温度为(200-50)×0.5 ℃=75 ℃,选项C正确,A、B、D错误.答案:C4.解析:细管中的红色液体用来显示球形瓶中空气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测温物质是球形瓶中封闭的空气,该温度计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造的.答案:C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教案:
温度和温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系统的状态参量以及平衡态的概念。
2.掌握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
3.掌握温度与温标的定义以及热力学温度的表示。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温度与温标,体会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生活中的热平衡现象,感应热力学温度的应用。
【教学重点】
热平衡的定义及热平衡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
有关热力学温度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练法、举例法、阅读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在初中我们已学过了测量温度时常用的一种单位,叫“摄氏度”。
大家都知道:它是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以一个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在这两温度之间等分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为1个温度单位,叫“摄氏度”。
这种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的测温方法叫摄氏温标,以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叫摄氏温度。
今天我们将要进一步学习有关温度和温标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平衡态与状态参量。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
回答问题:
(1)什么是系统的状态参量?并举例说明。
(2)举例说明,什么是平衡态?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2.热平衡与温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
回答问题:
(1)什么是热平衡?
(2)怎样理解"热平衡概念也适用于两个原来没有发生过作用的系统"?
(3)怎样判断"两个系统原来是处于热平衡的"?
(4)热平衡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5)温度是如何定义的?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3.温度计与温标。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
回答问题:
(1)什么是温标?
(2)如何来确定一个温标?并以"摄氏温标"的确定为例加以说明。
(3)什么是热力学温标和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什么?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怎样?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典例探究
例1: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常见液体温度计的下部的玻璃泡较大,壁也比较薄,上部的管均匀而且很细,想一想,温度计为什么要做成这样呢?
解析: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使测量更准确、更方便。
下部较大而上部很细,这样下部储存的液体就比较多,当液体膨胀收缩时,膨胀或收缩不大的体积,在细管中的液面就有较大的变化,可以使测量更精确;下部的壁很薄,可以使玻璃泡内的测温物质的温度较快地与待测物质的温度一致;细管的粗细是均匀的,是为了使刻度均匀,更便于读数。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1.平衡态与状态参量。
2.热平衡与温度的概念。
3.温度计与温标。
【作业布置】
1.阅读科学漫步中的材料。
2.完成问题与练习的题目。
(四)课后练习
1.关于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热力学温度的单位“K”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B.温度升高了1℃就是升高了1K
C.1℃就是1K
D.0℃的温度可用热力学温度粗略地表示为273K
2.(1)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____K;
(2)绝对零度是______℃=_________K;
(3)某人体温是36.5℃,也可以说体温为______K;此人体温升高1.5℃,也可以说体温升高了______K。
(4)10℃=______K; 10K=______℃; 27℃=______K;
27K=______℃; 273℃=______K; 273K=______℃;
(5)若Δt=40℃,则ΔT=______K;若ΔT=25K,则Δt=______℃。
参考答案:
1.A BD
2.(1)100;373(2)-273.15;0 (3)36.5;309;310.5
(4)283;-263;300;-246;546;0(5)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