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112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法制史112题

法制史112题

9西周时期婚姻缔结的三大原则是()( )( )。
10()集各国立法之大成,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11西周时期,凡是民事案件一般称为( );刑事案件称为( )。
12西周时期在审判结束后,要向当事人宣读判决书,称为( ),犯人不服判决的,可以要求上诉再审,称为( )。
109夏朝普通监狱称为( ),中央监狱称为( )。
110商时的监狱称为( )。
111“春秋决狱”的特点是( )。
112“重罪十条”首立于( )律中。
61奸党罪为()朝创立,上言大臣德政罪也为()创立。
62明朝死刑分为()()两种,分为( )和( )两种处理情形。
63明朝凌迟刑正式载入了《 》。
64枷号是()朝创立的耻辱刑。
65*元朝把居民分为四等,分别是( )( )( )( )
66清入关后,即在北京周遍地区( ),分配给满洲贵族及八旗军士。
67明清在有关遗失物 埋藏物和无主土地方面,突出了( )原则。
68明清时成立契约一般都有附署人,主要有( )和( ),合称( )。在各种民间契约中附署的中间人为( ),借贷租赁契约的附署人称为( )。
69()朝开始对媒妁进行规范化管理。
70清朝第一部正式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52宋代实行( )即犯人否认其口供,且所翻情节实碍重罪时。改由另一法官或司法机关审理,改换司法官审理,称为( );改换司法机关 审理,称为( )。
53唐太宗时期将行刑前的三复奏改为( )。
54元朝第一部成文法典是( );后来又修订了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
55开创了律例合编的法典编纂先例的是( )。
5西周时期有“三赦”之法,三赦是:一曰( ),二曰( )三曰( )。

法制史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法制史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夏 )2.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C.墨、劓、刖、宫、大辟 )3.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A.质剂 )4.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重大改革就是各诸侯国公布了成文法,这些成文法的中心内容是( A保护私有财产 )5.商鞅变法时期,为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颁布了( C.《分户令》 )6.秦朝的法律形式有(C.律、令、式、课、程 )7.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D.《厩律》 )8.曹丕称帝时,以书中监、令为长官,始设( B.中书省 )9.《晋律》颁行后,张斐、杜预两大律学家为之作注,经朝廷批准颁行天下,称为(D.《张杜律》 )10.将《新律》之《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两篇的律典是(B.《晋律》 )11.南朝规模最大的一次立法活动是( C.梁对律、令、科的修撰 )12.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的律典是( C.《北齐律》13.首创流刑五等之制,并为后世所沿用的律典是( C.《大律》14.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 D.《大业律》 )15.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A.《名例》 )16.宋代颁行的条法事类流传至今的是(C.《庆元条法事类》残本 )17.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元典章 )18.为防止臣下结党营私,明律专门设立( B.“奸党”罪名 )19.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为( C.《大明令》 )20.清朝绝大多数文字狱判刑且都是比照( C.谋大逆 )21.在清朝,地位进一步上升种类繁多、实用性强,成为主要法律形式的是( B.例 )22.太平天国的刑罚简单而残酷,包括( D.枷、杖、死刑 )23.《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公布于( D.1911年)24.《大清民律草案》仿照的是( B.德国式民法 )25.南京临时政府在总统之下设法制局,负责起草重要法令,其主持人是(A.宋教仁26.北洋政府的刑法典是( A.《暂行新刑律》 )27.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中,所占比重很大、地位极隆的是( 行政法 )2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颁布于( D.1931年 )29.抗日民主政权边区、县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D.参议会 )30.《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专门审理违抗、破坏土地改革案件的机构是( 人民法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古人经常兵刑并提,兵即是战争,刑起于兵说的是(A.刑与战争分不开 B.兵刑同制 D.司法与兵政的掌管者一身二任 )32.春秋时期,晋国制定法律的活动有( A.赵盾制定《常法》 B.范宣子制定刑书C.晋文公称霰时作“被庐之法” E.赵鞅、荀寅“铸刑鼎”)33.汉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有( A.按年龄确定刑事责任 B.亲亲得相首匿 C.贵族官员有罪先请D.先自告除其罪 )34.太平天国实行行政、司法合一制度,在中除天王为最高裁判者外,还有(A.各王 B.侯 C.丞相 D.检点 )35.抗日战争时期为保护承租人的利益,法律规定出租人必须在下列情况下才能收回土地(A.契约期满B.承租人非因不可抗力而一年不耕种、不交租C.承租人转佃土地给他人,从中取利D.承租人在减租后,有能力交租而故意不交E.承租人死亡而无继承人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六礼–-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______________。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______________》。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______________。

4、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改法为律”。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__________年发现的。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______________”。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______________。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_____________法,而无成文法。

10、元朝设置______________,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明朝简化税制“____________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__________”,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13、《资政新篇》是______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__________》,就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加以规定。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______________制。

16、北洋政府奉行______________应先于普通法原则。

1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实行______________级立法体制。

18、1934年1月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______________巩固地联合”的内容。

19、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人权条例规定,除______________以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进行逮捕、审问、死刑。

20、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审判机构的体制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一律改称______________。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第一节:古代中国法制的起源与发展一、古代中国法制的起源1.请简述古代中国法制的起源是如何发展的?古代中国法制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的部落社会。

在部落社会中,人们通过习俗和规则来维持社会秩序。

随着社会的演进,人们逐渐根据实际需要和经验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形成了初步的法制体系。

随着王国的兴起,各国在法律制度上逐渐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管理,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规体系。

二、封建社会时期的法律制度1.在封建社会时期,哪些法律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在封建社会时期,以下法律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家族法:以家族和亲属关系为基础的法律规范。

•家法:以家族为单位,通过家族族长或族规来管理家庭内事务。

•刑法:对于犯罪行为和刑罚进行规范和制度化。

•土地法:对土地的使用、转让和继承等进行规定。

•官僚制度:规定了官员的任免、权力范围和责任等方面。

三、近代中国法制的变革与创新1.近代中国法制的变革与创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近代中国法制的变革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户口制度的建立:明确每个人的身份和居住地,为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提供便利。

•宪法的出现:确立国家权力机构的组织方式和职权范围,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新刑法的制定: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为目标,对犯罪行为和刑罚进行规定。

•民法典的编纂:对个人、家庭和财产等方面的权益进行规范和保护。

•法院系统的建立:确保司法独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节: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一、重要事件1.辛亥革命对中国法制史的影响是什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中国法制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实现了中国的政治变革。

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制度,实行了宪政、议会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改革,为现代法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重要人物1.请列举三位对中国法制史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并简要描述其贡献。

•汉高祖刘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汉朝,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定,促进了封建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中国奴隶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我国奴隶社会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2、宗法制度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家长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以()为纽带、以()统治为核心的综合性的社会制度。

3、据商代资料,商代中期以后,主要是实行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并出现了()继承制。

二、判断题1、夏礼和殷礼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以神为核心。

()2、中国法起源于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与妥协。

()3、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礼起源于原始氏族的祭祀活动。

()三、简答题:1、试述西周的宗法制度。

2、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第二章中国奴隶社会的立法一、填空题1、春秋时期正式公布的成文法有郑国()、晋国()和邓析的竹刑。

2、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郑子产所铸的()。

3、第一次礼法之争的焦点是为国以礼还是()的问题。

二、名词解释1、铸刑书2、铸刑鼎3、竹刑三、简答题试述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意义。

第三章中国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制度分论一、判断1、所谓“三不去”包括有所取无所归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2、三不去制度的立法精神,是为了保护妇女的权益。

()3、奴隶制五刑包括自由刑。

()4、西周的民本思想是以人为本。

()二、名词解释1、以德配天2、明德慎罚3、出礼入刑4、五刑5、六礼6、同姓不婚7、五过之疵8、五声听狱讼三、简答题1、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2、怎样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4、简述西周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中国奴隶制时代重要法制人物点评简答题1、简述周公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2、论孔子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中国封建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礼与法的关系问题的实质,是儒家所提倡的()法律规范与法家所倡导的()法律规范的矛盾与协调问题。

2、西汉时代的“引经决狱”打开了法律儒家化的开端,东汉时代的以经注律开辟了法律儒家化的新途径,魏晋时代的()完成了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法制史习题与答案

法制史习题与答案
A。从宏观上看,西周时期的“礼”与“刑”都是当时维护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规则
B。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西周社会完整的法律体系
C。“礼”是积极、主动的规范;“刑”是消极的处罚
D。“礼”是禁恶于未然的预防;“刑是惩恶已然的制裁t
E。凡是“礼”所禁止的行为,也必然为“刑”所不容,即“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礼则人刑”
D。这种主张要求要根据时势的变化、国家具体政治情况、社会环境等因素来决定用刑的宽与严、轻与重
E。这种政策后来被融人中国传统政治理论中,对后世各封建帝王用法用刑有很大的影响
ˉ
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法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5。中国古代法制由成熟、稳定走向极端专制的时期是:()。
A。秦汉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
6。在中国历史上,对法律制度影响最深的思想理论是:()。
A.儒家学派B。法家学派
C.道家学派D。墨家学派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早期法制的突出特点是:()。
A。以习惯法为基本形态B。法律是不公开的
在政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原则与制度有:()。
A。嫡长子继承制
B。小宗服从大宗,诸弟服从长兄
C。西周土地按行政等级分封给各级官吏
D。国家官吏与各级行政结构的选拔,采用“任人为贤”的原则!
E。各级诸候王、卿大夫、士共同向最高宗子——周天子负责
5。关于西周时期的“礼”,论述正确的是:()。
A。“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旨在维护宗法血缘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和言行规范的总称
A。秦汉时期ˉ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法制史历年司考试题及答案

法制史历年司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司考真题一、单项选择题2012年16.宋承唐律,仍实行唐制“七出”、“三不去”的离婚制度,但在离婚或改嫁方面也有变通。

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变通规定?A.“夫外出三年不归,六年不通问”的,准妻改嫁或离婚B.“妻擅走者徒三年,因而改嫁者流三千里,妾各减一等”C.夫亡,妻“若改适(嫁),其见在部曲、奴婢、田宅不得费用”D.凡“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17.《折狱龟鉴》载一案例:张泳尚书镇蜀日,因出过委巷,闻人哭,惧而不哀,遂使讯之。

云:“夫暴卒。

”乃付吏穷治。

吏往熟视,略不见其要害。

而妻教吏搜顶发,当有验。

乃往视之,果有大钉陷其脑中。

吏喜,辄矜妻能,悉以告泳。

泳使呼出,厚加赏方,问所知之由,并令鞫其事,盖尝害夫,亦用此谋。

发棺视尸,其钉尚在,遂与哭妇俱刑于市。

关于本案,张泳运用了下列哪一断案方法?A.《春秋》决狱B.“听讼”、“断狱”C.“据状断之”D.九卿会审18.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历史地位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B.《北魏律》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C.《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仅含刑事内容的法典D.《大明会典》以《元典章》为渊源,为《大清会典》所承继2011年16.据史书载,以下均为秦朝刑事罪名。

下列哪一选项最不具有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A.“偶语诗书”B.“以古非今”C.“非所宜言”D.“失刑”17.关于明代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明朱元璋认为,“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B.明律确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刑罚原则C.《大明会典》仿《元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D.明会审制度为九卿会审、朝审、大审18.清乾隆律学家、名幕王又槐对谋杀和故杀的有关论述:①“谋杀者,蓄念于未杀之先;故杀者,起意于殴杀之时。

”②“谋杀则定计而行,死者猝不及防、势不能敌,或以金刃,或以毒药,或以他物,或驱赴水火,或伺于隐蔽处所,即时致死,并无争斗情形,方为谋杀。

法制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法制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法制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典是:A. 汉谟拉比法典B. 法经C. 唐律疏议D. 秦律2.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法经》的编纂者?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李斯3. “十恶不赦”是中国古代刑法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它最早出现在: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4. 清朝末年,中国第一部近代化的刑法典是:A. 大清律例B. 大清刑律C. 大清民律D. 大清新刑律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宪法颁布于:A. 1949年B. 1954年C. 1975年D. 1982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我国古代法律体系中,以“五刑”为基本刑罚,其中不包括______。

7. 唐朝时期,法律体系的完善体现在《______》的制定。

8. 明朝时期,著名的法律文献《大明律》是由______主持修订的。

9. 清朝末年,为了适应近代化需要,颁布了《______》。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是最高法律,具有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唐律疏议》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2. 简述清朝末年法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3.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4. 简述中国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的主要区别。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对现代法律的影响。

16. 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C4. D5. B二、填空题6. 徒刑7. 唐律疏议8. 朱元璋9. 大清新刑律10. 最高法律效力三、简答题11. 《唐律疏议》是唐朝时期的一部重要法典,它系统地总结了前代的法律经验,对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主要内容涵盖了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多个方面,特点在于法律条文明确,解释详尽,便于实施。

12. 清朝末年的法制改革主要包括废除旧的刑罚制度,引入西方的法律理念,制定新的刑法典,如《大清新刑律》,以及推动司法独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制史112题(依据自学考试教材内容)1(郑国子产“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2(晋国赵鞅“铸刑鼎”)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3(昏)是自己做了坏事而又掠他人美名,(墨)是贪得无厌,(贼)是肆无忌惮地杀人。

4“不用命戮于社”《尚书*甘誓》中记载得一条最早的军法。

是夏启在“甘”与军队作的誓词。

5西周时期有“三赦”之法,三赦是:一曰(幼弱),二曰(老耄)三曰(蠢愚)。

6西周有三宥之法,即(不识)(过失)和(遗忘)。

7西周时期过失称为(惟眚),故意称为(非眚),惯犯称为(惟终),偶犯称为(非终)。

8西周时期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契约事宜,称为(司约),(质剂)是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形式;(傅别)适用于借贷关系的契约形式。

9西周时期婚姻缔结的三大原则是(一夫一妻)(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0(魏李悝《法经》集各国立法之大成,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11西周时期,凡是民事案件一般称为(讼);刑事案件称为(狱)。

12西周时期在审判结束后,要向当事人宣读判决书,称为(读鞫),犯人不服判决的,可以要求上诉再审,称为(乞鞫)。

13“圜土”所关押的是特定对象,即未达到处以五刑程度的轻微犯罪者,当时称为(罢民),并由(司圜)专门管理。

14(桎)是加在脚上的木制刑具,(梏)是加在颈上的木制刑具。

15汉律有《九章律》《傍章律》《越宫律》和《朝律》。

萧何叔孙通张汤赵禹16东魏的《麟趾格》有刑事法律的性质。

17最早的“式”――西魏《大统式》,一种法律形式。

18官当正式规定在《北魏律》和《南陈律》中。

19秦明确规定了法官的责任,凡是故意加重或减轻判刑,承担(不直)的责任;凡是故意有罪不判或通过篡改案情,使罪犯达不到判刑标准的承担(纵囚)责任;由于过失而造成适用法律的错误,承担(失刑)责任。

20汉朝规定治安官吏凡“群盗起而不发觉,发觉而弗捕满品者”构成(沈命)罪。

21徒刑最早在(西周)朝时已有。

北魏时正式以“徒”为主刑名。

22秦朝把讯问被告称为(讯狱),庭审案件称为(治狱)。

23秦朝规定在押犯在接到判决后,如表示不服,可以申请再审,称为(乞鞠)。

24秦朝规定(髡)(耐)(完)等耻辱刑。

25汉代死刑分为三种(枭首、腰斩、弃市)。

秦代死刑:戮、磔、腰斩、车裂、枭首、夷三族、具五刑。

汉朝死刑多沿用秦朝或前朝之制。

唯汉朝有“殊死”这一刑名,用以处决死刑犯人。

“殊死”即斩首。

汉代徒刑有“顾山”,此刑只用于女犯,亦称“女徒顾山”。

26汉朝统治者为了禁止官吏结党,对有朋党行为的官吏及其亲属,实行终身不得为官的处罚,此种刑罚称为(禁锢)。

27秦朝(廷尉)作为中央司法机关长官,审理全国案件。

28汉朝时在发生重大案件时,还实行由丞相御史大夫和廷尉等官吏组成的共同审理制度,时称(杂治)。

29西汉武帝以后,在京师设置(司隶校尉),凡是京师与中央机关有滞狱和冤狱及司法官违法行为,都有权加以监督。

30北齐时期正式设置(大理寺)。

31秦朝把杀伤人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犯罪称为(公室告),把“子盗父母、父母擅刑、髡子及奴妾”称为(非公室告)。

32汉起诉形式分为两种:当事人或亲属直接到官府控告,称为(告诉);官吏代表国家纠举犯罪,称为(举劾)。

33西晋已在朝堂外设(登闻鼓),允许有重大冤屈者击鼓鸣冤,直诉于中央。

34汉朝审讯被告,称为(鞠狱),在审讯取得口供后,为防止犯人翻供,实行(复传)制度;判决后向被告及其亲属宣读,称为(读鞠)。

35南朝创立(“测囚之法),如囚犯不服罪,则断绝饮食,过三日才许进食少量的粥,以之逼供。

三国、两晋、南北朝审判官吏为了获得犯人口供,进一步推动刑讯手段的制度化。

北魏以重伽、大杖逼供;北齐讯囚用车辐粗杖夹指压踩;北周以霹雷车威吓妇女。

南陈还设“测定之法”,先对受审者分别鞭打二十,苔捶二十,再强迫其身负枷械刑具,站立在顶部仅容两足的一尺高的小土垛上,以逼问口供。

36《开皇律》在吸收北齐重罪十条的基础上正式形成了十恶制度。

37自《贞观律》修订完后,唐基本法典即告定型。

38《唐六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行政法典。

39宋朝法律形式除了律令格式外还有(编敕)和(条法事类)。

40《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41唐律中规定了贵族官员的封建等级特权原则,集中体现为(议、请、减、赎、当)等特权方面。

42《宋刑统》对动产中的宿藏物(埋藏物)、阑遗物(遗失物)、漂流物、无主物等所有权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43唐律中把借贷契约关系分为几种:一般附带计息的消费借贷称为“出举”、“举取”,所形成的债务称“息债”;不计利息的消费借贷称为“便取”;不计利息的借贷称“负债”、“欠负”;债务人在成立契约时向债权人指定自己的财产为抵押的称“指质”;债务人在成立借贷契约的同时向债权人提交抵押品的称为“收质”、“典质”等等。

44宋朝实行盐茶(官鬻)、(通商)官营专卖。

45唐代职掌中央司法审判权的是(大理寺)。

46唐代御史台下设(台)(殿)(察)三院。

47唐代中央和地方发生重大案件时,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长官会同审判,称为(三司推事)。

对于地方上的大案,如不便解送中央审理,则派大理寺评事刑部员外郎和监察御史为(三司使)前往审理。

48唐代起诉制度存在两种形式,分别是(举劾)和(告诉)。

唐还规定了直诉制度,凡有冤无处申者,可以通过(邀车驾)和(击“登闻鼓”)向皇帝告诉。

49宋太祖为加强对中央司法机关的控制,又另立(审刑院)是大理寺降为慎刑机关。

50唐代在地方上州设(法曹参军)或(司法参军)加强司法机关,又在县上设(司法佐、司法史)。

51宋代在州县上设立(提点刑狱司)作为中央在地方各路的司法派出机构。

52宋代实行(翻异别勘)即犯人否认其口供,且所翻情节实碍重罪时。

改由另一法官或司法机关审理,改换司法官审理,称为(别推);改换司法机关审理,称为(别移)。

53唐太宗时期将行刑前的三复奏改为(五复奏)。

秦(在京死刑,在各州仍实行三复奏)54元朝第一部成文法典是(至元新格);后来又修订了一部完备的法典是(大元通制)。

55开创了律例合编的法典编纂先例的是(《大明律集解附例》)。

56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是(大清律例)。

57《大清会典》也称五朝会典:(康)(雍)(乾)(嘉)(光)。

58清政府专门设立了(理藩院)作为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关。

59元代设立(刑部大宗正府宣政院)取代大理寺主持审判。

60元代设立(大宗正府)专理蒙古贵族王公案件;设立(宣政院)专理宗教审判;还设立(枢密院)兼掌军法审判。

蒙古军户口设奥鲁。

61奸党罪为(明)朝创立,上言大臣德政罪也为(明)创立。

还有“交接近侍官员”罪62明朝死刑分为(斩)(绞)两种,分为(监侯)和(立决)两种处理情形。

63明朝凌迟刑正式载入了《大明律》。

64枷号是(明)朝创立的耻辱刑。

65 元朝把居民分为四等,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66清入关后,即在北京周遍地区(),分配给满洲贵族及八旗军士。

67明清在有关遗失物埋藏物和无主土地方面,突出了(先占原则,保护先占者的利益)原则。

68明清时成立契约一般都有附署人,主要有(中人)和(保人),合称(中保)。

在各种民间契约中附署的中间人为(),借贷租赁契约的附署人称为()。

69(元)朝开始对媒妁进行规范化管理。

70清朝第一部正式的封建成文法典是(《大清律集解附例》)。

71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刑部和大理寺合称为(三法司)。

72明清家长的权力进一步扩大,主要包括(主婚)权和(教令)权两种,其中教令权又包括(惩戒权)和(送惩权)73*明清时“以一人而为两家之后”即一子继两房为(独子兼祧)。

74明按省把全国划分为(十三道),共设(监察御史)110人,直属督察院,分掌地方监察工作。

75明清主审机关是(刑部),(都察院或风宪衙门)是全国最高监察机关。

76明起诉方式与前代相同,分为(陈告)(纠举)两种。

77明朝凡发生重大疑难案件,由刑部大理寺督察院共同审问罪犯,然后将审理结果奏报皇帝,称为(三司会审)。

78明在朝堂上杖责大臣的制度,称为(廷杖)。

79明成祖建立宦官特务机构,称(厂卫)。

80清案件经秋审或朝审后,分为四种情况处理,分别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嗣)。

81(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82清“预备立宪”活动中,颁布的两个宪法性文件是(钦定宪法大纲)和(十九信条)。

83(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现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

84(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民法典草案。

85清末商事立法的第一阶段主要由(商部)负责,第二阶段由(修订法律馆)主持起草。

86《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采用(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合一)的体例。

是第一部近代意义诉讼法草案。

首次引进陪审、律师制度87清末曾改刑部为(法部),大理寺为(大理院),在各级审判厅设置相应的(检察厅),并在诉讼程序上实行(审检合署)88清时领事裁判权正式确立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其税则)及随后的(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借款)中。

89中国历史上唯一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0*封建制五刑正式确立于(开皇)律中。

91“准五服以制罪”首立于(晋)律中。

9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3(曹锟中华民国宪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的宪法。

94(中华民国民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

9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的,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

96中华民国时期,《民事诉讼条例》于1922年7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

它是中国正式颁布施行的第一部民事诉讼法典。

第一审程序、上诉审程序、抗告程序、再审程序,以及特别诉讼程序。

97土地革命后期影响最大,实施地区最广,适用时间最长的土地法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98抗日时期边区创设新罪名为(破坏坚壁财物罪)和(汉奸罪),并创设新刑种为(管制)。

99规定“六禁”的法律是(法经)。

100清末公布的过渡性刑法典是(大清现行刑律)。

101与《大清律例》篇章体例相同,并且是在《大清律例》基础上稍加删除而成的是(大清现行刑律)。

102“八议”确立于(《曹魏律》或新)律中。

大清新刑律中取消。

103“十恶”确立于(开皇)律中。

104《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于(解放战争)时期。

105《陕甘宁施政纲领》公布于(抗日战争)时期。

三三制106《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公布于(解放战争)时期。

107北洋政府的审判机关分为四级,中央设(大理院)。

108《名例律》最先规定于(北齐)律中。

109夏朝普通监狱称为(圜土),中央监狱称为(夏台)。

110商时的监狱称为(圜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