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土上唯一的外国军队
世界上竟还有另一个中国?有解放军和六星红旗(涨姿势)

世界上竟还有另一个中国?有解放军和六星红旗(涨姿势)
六星红旗?山寨的吧,可惜这次你错了!这旗竟然是真的!如您所愿,还真与中国有渊源!
印度靠近缅甸,就是在孟加拉东边突出部分的那个帮,叫曼尼普尔,这就是这个邦的独立运动旗帜。
上图为曼尼普尔的“国”徽,不用多解释了吧,和六星红旗一样,浸透了曼尼普尔的劳苦大众对中国的向往,对故国的眷恋,对阿三的愤恨和百年来被奴役被压迫的血泪史。
曼尼普尔的独立部队名字叫做解放军,对没错,和中国一样,不仅是缩写,全称也是Peoples Liberation Army ,人民解放军!
曼尼普尔是一个一直极度渴望独立的邦,一个被印度政府封锁的邦(即使是印度人想去那里,也需要先办理特别通行证,外国人更是难上加难得到通行证),一个自发不学习印地语,不看印度歌舞片的邦,一个市场上大部分货物都是MADE IN CHINA的邦,一个毒品交易横行的邦,一个当地妇女怀着极大仇恨的邦(主要是对印度的军队),一个当
地主要居民是黄皮肤,操汉藏系语言的帮—这个邦就是曼尼普尔。
事实证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越久,反抗必然越大!曼尼普尔位于印度东北部,南邻米佐拉姆,东接缅甸,西连阿萨姆邦,面积2。
2万多平方公里。
人口有183万(1991年)。
历史趣谈关东军为什么叫关东军?是因为驻扎在关东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关东军为什么叫关东军?是因为驻扎在关东吗
导语:在抗日战争中,关东军是日本侵略军中最为臭名昭著的一支队伍。
对于它的得名,有几种误解:一、因东北在山海关以东,我国又习惯称东北为关
在抗日战争中,关东军是日本侵略军中最为臭名昭著的一支队伍。
对于它的得名,有几种误解:一、因东北在山海关以东,我国又习惯称东北为关东。
二、日本人习惯上称其最大的岛屿本州岛的东京、横滨一带为关东,称京都、大阪、神户一带为关西,有人就以为关东的“关东”就是由目标的关东得名。
其实,以上两种认识都是不正确的。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日本战胜了沙俄,日本在东北驻扎了“清国驻屯军”。
辛亥革命后,“清国驻屯军”改称为“中国驻屯军”,但其实质没有改变。
1919年,占据我国东北的“中国驻屯军”在旅顺口设立了关东总司令部,统一指挥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军队,所辖部队亦名为“关东军”。
关东军得名于我国辽宁的关东州。
日本军国主义者用我国的地名命名自己的军队,其用心是极其险恶的,他们的意图就是要永久占据我国的领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东军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战略总预备队,是日军中的最精锐部队,最多时人数达百万。
1945年8月,在中国人民武装力量和苏联红军的打击下,狂妄一时的关东军被全部消灭。
拓展阅读:日本王牌部队关东军覆灭记:最后沦为逃跑兵团
侵略中国的急先峰
1904年,日本出兵入侵中国东北挑起了日俄战争。
经过一年多厮杀,日本获胜。
长期觊觎我国东北土地的日本侵略者,借口保护南满铁路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战争中的外国志愿军对抗日军的宝贵援助

中国战争中的外国志愿军对抗日军的宝贵援助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外国志愿军的援助对于中国抵御日本侵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外国志愿军来自不同国家,包括苏联、美国等,他们以热血和勇气投身中国的战斗之中,为中国人民抵御日本侵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苏联志愿军的英勇战斗苏联志愿军是中国战争中最重要的外国援军之一,他们为中国人民抵御日本侵略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7年七七事变后,苏联派遣了大批军事顾问到中国,帮助中国军队组织抗击日军的战斗。
1938年,苏联决定正式派遣志愿军加入中国的战斗。
苏联志愿军经过严格训练,熟悉中国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他们在战场上展现了出色的作战能力。
他们与中国军队紧密协作,共同抵御日本侵略军的进攻。
在淞沪会战中,苏联志愿军与中国军队并肩战斗,顽强地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保卫了上海和苏联租界。
二、美国“飞虎队”的崭新战术美国也是中国战争中的重要援助国之一,美国陆军航空队成立了著名的“飞虎队”,他们为中国抵御日本侵略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飞虎队采用了全新的战术和装备,他们使用先进的飞机和武器与日本空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空中作战中,飞虎队表现出色,击落了大量的日本战机,有效地遏制了日本空军的进攻。
他们的出色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军队的士气,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勇气。
除了军事援助,美国还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支援,包括食品、药品、弹药等。
这些援助帮助中国军队坚持了长期的战斗,为最终战胜日本侵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其他国家的援助除了苏联和美国,其他国家也纷纷向中国提供援助。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向中国提供了物资和医疗支持,帮助中国军队坚持抗战。
在中国战争中,外国志愿军的援助表明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关注和支持。
他们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经济、军事和技术援助,对于中国抵抗日本侵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语中国战争中的外国志愿军的援助对于中国抵御日本侵略起到了宝贵的作用。
苏联志愿军的英勇战斗以及美国的“飞虎队”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勇气。
我国的国防

我国的国防安全环境总论国家安全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世界、周边以及国内影响国家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正确认识和分析国家安全环境,是制定军事战略的先决条件。
任何国家(集团)的军事战略,无不受国家安全环境的影响。
我国军事战略的每一次调整转变,都与国家安全环境的发展变化有直接关系。
我国陆地疆界,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经东北、西北、西南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全长2.2万公里,是世界上陆界最长的国家之一。
我国大陆海岸线和岛屿海岸线绵延曲折,总计超过3。
2万余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余公里。
接壤国家有15个,东北面与朝鲜为邻;北面和西南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接壤;南面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毗连。
此外,美国在亚太地区存在利益要求并进行了军事准备,亦属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
我国边界线漫长,周边国家多,形成了我国国境线复杂、领土争端多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已先后同大多数邻国圆满解决了疆界问题。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仍有许多边界尚未解决。
一、美国对我国安全构成的威胁长期存在(1)美国曾经对我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并与我国进行过战争较量。
中美建交后,美国与我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但从美国的国家性质、战略目标,特别是两极格局终结后的政策走向来看,美国对我国安全构成政治、经济、军事的综合性威胁将长期存在,是我国在国际斗争中的主要战略对手。
(2)美国推行全球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战略,与我国存在着根本利益冲突。
冷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意愿十分强烈。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全球霸权主义国家,冷战结束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进一步膨胀,企图以经济实力为后盾,“民主”、“自由”、“人权”为幌子,采取军事威胁、政治渗透两手并用.实现其独霸世界和“消灭共产主义”的野心。
而冷战后,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大国的趋势势不可挡,中国自然要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进程。
中国出兵外蒙及西伯利亚

购我头颅十万金,真能忌我亦知音-- 徐树铮将军兵临库仑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有一次鲜为人知的军事行动,那就是北洋军阀政府的出兵外蒙和西伯利亚。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苏俄一片混乱,十月革命后,红军节节胜利,俄罗斯远东领土落入无政府状态,原来由俄国支持的外蒙古独立势力也顿失重心。
中国北洋政府利用这个有利时机,一方面派遣徐树铮将军出兵西北,伺机收复外蒙古,一方面于1918年决定出兵俄国西伯利亚,参加联合干涉军,屏护三江,并进一步设法收复东北失地。
外蒙古一路的总指挥是徐树铮将军。
说起来,那时的中国,虽然积贫积弱,内战不休,但是面对国家大义,依然不乏一腔热血的爱国志士。
徐树铮,江苏萧县人。
秀才出身。
北洋军阀皖系名将,文武双全,1905年被保送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任段祺瑞部第六镇军事参议及第一军总参谋。
是段琪瑞的得力助手。
此人风流自赏,豪气干云,曾赋诗曰:““购我头颅十万金,真能忌我亦知音。
”张学良对其敬佩有加,称为“上马杀贼,下马露布”。
萨的看法,此人乃是周公谨一流,才堪顾曲,气度狭隘,而单论外蒙一事,乃真正有利于国家社稷。
徐颇有政治头脑,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革命党素来具有亲近之情。
他和北洋老将徐世昌并称“两徐”,徐世昌被称为老徐,而徐树铮被称为小徐。
袁世凯称帝时,他力劝段抵制,一度被袁免职。
1917年他主导策动了张勋赶走黎元洪,事后又讨平张勋的军事行动,任陆军部次长。
积极主张武力统一全国。
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的时候,外蒙古在沙俄的威逼利诱和卖国王公的唆使下,宣布独立,脱离祖国。
孙中山、徐树铮等对此都表示强烈的愤怒,报界称为“当时中国唯一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收复外蒙失土的两个爱国者”。
但是当时中国没有能力保卫自己的边疆,所以除了抗议之外只能坐视。
到十月革命前夕中国在外蒙的主权几乎丧失殆尽,外蒙已沦为沙俄的殖民地!十月革命造成的混乱把外蒙古送回到了中国面前。
但是,如何在不刺激列强的前提下,依靠有限的力量夺回这片领土呢?这就是北洋政府考虑的一个重要题目。
外国资本对中国的侵略[最新]
![外国资本对中国的侵略[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ee39c0f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7.png)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强占中国租界,强租中国港湾,并且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割让给英国。
1860年,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
1849年,葡萄牙武力强占澳门半岛(葡萄牙实际控制澳门,在明末就已经开始)。
1887年,胁迫清政府订立《中葡会议草约》,允许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沙俄利用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机会,于1858年通过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之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年,通过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
186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1881年,通过《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
1898年,德国强租山东的胶州湾(青岛),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
沙俄强租辽东半岛的旅顺口和大连湾,以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
英国强租山东的威海卫和香港对岸的整个九龙半岛(新界),以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1899年,法国强租广东的广州湾(湛江),把广东、广西、云南作为其势力范围。
日本也声明把福建作为其势力范围。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帝国主义列强还运用武力或欺诈手段,霸占中国通商口岸内的土地,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
1845年,英国租得上海外滩附近837亩土地,设立上海英租界。
以后直至1911年,英、法、美、德、日、俄、意、比、奥等国,先后在上海、天津、汉口、广州、福州、重庆等16个城市,设立了30多个租界。
租界里的一切都由外国殖民者管理,中国的法律在这里不发生效力,俨然是“国中之国”。
1840年以来外国从海上总共侵略我国几次

1840年以来外国从海上总共侵略我国几次1840年以来,外国军队从海上总共侵略我国8次1、第一次鸦片战争。
19世纪初,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向中国贩卖鸦片,毒害中国人民,遭到中国的反对,禁烟浪潮席卷东南沿海。
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
1841年初,英军扩大侵华战争。
在一年多时间里,英军侵占了广东香港岛,又攻占了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
广州三元里人民奋勇抗英,给英军重创,但清政府组织清军抵抗不力,战事节节失利。
1842年8月,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列队架炮,扬言攻城。
清政府屈服求和,鸦片战争宣告结束。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法、美两国借口《黄埔条约》、《望厦条约》有12年后修约的规定,英国援引“最惠国待遇”利益“一体均沾”的条款,共同向清政府发难,提出“修约”要求,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美的“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使三国恼羞成怒,公开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1856年秋,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于是,英法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了。
这次侵略战争实际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3、日本侵略台湾。
1874年,日本军队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我国领土台湾,遭到台湾人民的顽强抗击。
后来,在英美等国的所谓“调停”下,日本向清政府勒索白银50万两后,才从台湾撤军。
4、中法战争爆发。
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到1885年,法国先后侵犯了我国马尾军港、台湾、浙江、谅山等地,中国军民奋起反抗,法军大败。
然而软弱的清政府却向法国求和。
1885年夏,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新约》。
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在中越边界开辟商埠;中国日后在广西、云南修筑铁路应与法国商办;法国从基隆和澎湖撤军。
从此,法国侵略势力伸入我国云南、广西,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
中国建立境外军事基地的可行性浅析

中国建立境外军事基地的可行性浅析【摘要】一国在他国建立军事基地或者驻军,或者说一国接受他国在本国建立军事基地或者驻军,是世界军事强国必然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中国在境外目前并无军事基地或者驻军,这是实然式的结论。
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多方面分析了中国在外建立境外军事基地的可能性。
【关键词】境外;军事基地;法律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地位来看,中国在境外建立军事基地或者驻军不仅有必要,而且可行。
为了做到“师出有名”,应当首先在国内法上为其提供法律支撑。
境外建立军事基地离我们有多远?这不仅是一个在法理上是否具有“正当性”的问题,还是一个在法律实践中是否具有“现实性”的问题。
一、从历史上看,新中国成立后曾经两次在境外长期驻军从历史上看,中国实际上在境外也存在驻军的情形。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有过六次对外战争,即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8);中印之战(1962年)、抗美援越战争(1965-1975)、中苏珍宝岛之战(1969年)、西沙保卫战(1974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1979年)。
但是,真正派兵到境外作战的,只有抗美援越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其中,抗美援越战争长达10年。
虽然新中国军队在两次对美的境外作战中,对外没有宣称建立军事基地,但是,实际上已经形成长期驻军的既成事实,可以认为是境外驻军的事实形态。
1960年5月27日,毛泽东主席同蒙哥马利元帅谈话时曾经说过:“美国有一半的军队都捆在基地上。
它有三百万军队,其中一百五十万在海外,包括在你们的英国和中国的台湾。
我们在国外没有一个军事基地,没有一个兵。
”但是,仔细研读上述谈话内容,可以看出,毛泽东只是在客观地描述表述现状而已,并没有表明中国不能在境外建立军事基地或者驻军。
因此,我们对于上述谈话内容不能加以主观推论甚至曲解。
二、从政策上看,中国在境外建立军事基地并无障碍1995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军备控制与裁军》,其中宣称:“中国不谋求世界或地区的霸权,中国不在外国派驻军队,不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简称“三不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领土上唯一的外国军队根据国际惯例,各国大使馆、领事馆以大门和围墙为界,外面由所在国负责安全保卫,里面则是使领馆国家的领土,由使领馆自己负责安全保卫。
而在中国,全世界各国驻华使馆的安全保卫都是由中国负责,只有美国例外,美国驻华使领馆大门围墙以外由中国负责,以内由美国海军陆战队负责警卫。
在全世界,所有的美国使领馆门口都是一身戎装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员在守卫,只有在中国,负责使领馆警卫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不能穿制服,不能佩戴枪械。
这两个特例,便彰显出中美两国在使领馆安全保卫问题上出于维护各自主权尊严的斗争与妥协。
驻北京联络办在1973年6月23日成立,只有6个人,最高军衔为枪炮士官。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中美建交的大门。
随后中美两国商定,在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前,双方互设联络处作为事实上的外交机构。
而在中美两国联络处的设立过程中,谁也没想到,最棘手的问题,居然是负责保卫工作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该以怎样的方式,进入中国。
根据美国法律,美国驻外机构都是由海军陆战队负责安全保卫,因此,中美互设联络处后,美方立即派出26名海军陆战队员来到北京。
按照中美达成的协议,这些美国现役军人到北京后都穿着便装,所以最初并没有引起中方太多的注意。
但到了1973年7月1日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举行开馆仪式,按照美军的规定,海军陆战队员穿着正式的军装出席,甚至还有人佩戴着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获得的勋章。
这立即引起了中方的强烈反感,特别是勾起了中国人对当年美国军人开着吉普,搂着吉普女郎,在中国的街道上横冲直撞的屈辱回忆。
中美双方为此进行了多次交涉,就在交涉紧张进行时,难耐没有夜生活的枯燥,美国海军修建营竟然在海军陆战队员居住的外交人员公寓内,修建了一个小酒吧,还挂上“海军之家”和“海军陆战队俱乐部”的招牌。
并且陆战队员们居然还印刷、出售“饮酒票”,引得许多驻北京的外国人来此跳舞和饮酒,很快来这里饮酒作乐的外国人越来越多,醉酒闹事的情况也日渐增多。
在此情况下,中方向美方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美方立即撤走海军陆战队队员。
美方联络处主任布鲁斯表示美方人员的行为,确有不当,一定严加管束,但是希望中方不要立即驱逐这些陆战队员,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
1973年11月,基辛格访华,就北京的陆战队问题,亲自向周恩来总理“求情”,因为撤走陆战队,将打破美国驻外使馆安全保卫的常规模式,尼克松和基辛格都会遭到美国国内强硬派的激烈反对,很可能影响中美建交的大局,所以希望中方体谅美方的困难。
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警卫早期标志。
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周恩来同意陆战队继续留在北京,但向基辛格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对外活动不能使用海军陆战队的名义;第二,中方视陆战队员为美国驻中国联络处的外交人员,他们可以在卧室或者联络处内穿军装,但离开联络处外出,不得穿军装;第三,随身武器只能在联络处内佩带。
基辛格同意了中方的三个条件。
此后,陆战队员也老实了一阵,不再穿着军装,只在联络处内部活动,还停止了引人注目的集体早操跑步。
尽管中美双方都做出了让步,但周恩来却为此遭到极左势力的猛烈抨击。
毛泽东闻讯后,也批评周恩来“对美国要注意,搞斗争的时候容易…左‟,搞联合的时候容易…右‟。
”毛泽东还要求在中央政治局开会批评周恩来、叶剑英等在此次中美会谈中的错误。
在接下来的政治局会议上,江青便大肆批评周恩来是“右倾投降主义”,周恩来起而与之争辩。
但次日,周恩来两次向毛泽东书面报告,表示自己在此次中美会谈中“做得不够”。
酒吧事件后老实了一段时间的陆战队员“积习难改”,很快又闹出事端。
1974年4月,陆战队员向北京的各国使馆倡议组织垒球联合会,陆战队员的这一举动,很显然是表现为“一支有组织的外国军队”,明显违反了周恩来与基辛格所达成的三项条件中的第一项,这回中方态度坚决地要求撤走海军陆战队员。
美方撤走海军陆战队,势必冒着遭受国内批评以及他国仿效的危险,但美方更多地把此事和1974年中方持续发出的对中美关系不满的种种信号联系起来。
为了维持“脆弱的友好关系”,也为了中美建交的大局,不得不打破惯例,从北京撤回海军陆战队。
此后,美国驻北京联络处的安全保卫工作,只好改由美国外事安全官员负责,至少后者不穿军服,更没有海军陆战队那种令中国人深为反感的历史形象。
但在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又回到了驻北京的联络处。
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负责美国驻华使领馆内部警卫任务依然是陆战队。
就这样,美国海军陆战队成为了在中国领土上唯一的外国军队,不过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在中国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都不得穿着军装携带枪械。
这两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破例,也充分体现了中美之间既斗争又妥协的微妙关系。
早期美国驻华大使馆外观。
看家护院的陆战队由于美国自二战以后,便向来以世界警察自居,有意无意地招来了众多的敌手。
作为美国派驻在世界各国的外交机构,便很自然地首当其冲地成为敌手袭击的目标,那么保护好驻外使领馆安全,便是美国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根据相关法律,担当这一重任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成立于1775年11月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简称USMC),目前总兵力约19.4万人,被视为美国的第四军种,拥有自己的地面、空中和海上力量,所以被称为“小三军”,其综合实力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武装力量。
陆战队作战部队由舰队陆战队、安全警卫部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的安全警卫部队约占陆战队总兵力的8%,分为担任大型军舰警卫的舰上分遣队、负责海军基地、重要岸上设施安全警卫的岸上警卫部队和负责美国驻外机构安全警卫的陆战队使馆警卫部队三部分。
其中舰上分遣队一般只配属在航母、战列舰、巡洋舰和大型两栖舰艇上,根据舰种的不同,分遣队人数也有不同,航母上约有60人,巡洋舰上则只有40人,他们除保卫军舰上重要舱室和贵重物资、器材的安全外,还担负着军舰上宪兵的职能。
岸上警卫部队除了保卫海军基地外,还负责保卫政府重要机构,以及包括核武器仓库等等最要害的单位,还有美国总统的官邸—白宫。
很多人都以为负责总统安全的是国土安全部的特勤局,没错,特勤局负责的是总统的贴身保护,而白宫的安全警卫则是由陆战队的岸上警卫部队来负责。
形象点来说,特勤局就像是御前带刀侍卫,而陆战队岸上警卫部队就像是守卫宫禁的御林军。
所以海军陆战队是最受美国政府信任的部队。
而我们现在要着重介绍的就是负责美国所有驻外机构安全的陆战队使馆警卫部队,也叫使馆安全部队,以前叫海军陆战队警卫营,负责美国驻外大使馆、领事馆及美国政府驻外机构如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美国驻北约代表处、哈瓦那的美国驻古巴代表处等单位的警卫任务。
这支警卫部队的成员也有个专门的名称“海军陆战队安全警卫”。
穿解放军军装拍照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警卫。
从美国建国开始,陆战队就与国务院开始了友好合作,从第一次巴巴里战争,到美墨战争以及义和团运动,陆战队多次保护了冲突地区美国驻外人员与侨民的安全。
1946年实施的《外交机构法》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海军陆战队正式、永久地作为驻外使领馆的警卫。
目前陆战队使馆警卫部队总人数约1000人,属于陆战队的营级编制,指挥官为中校,总部设在维吉尼亚州匡提科基地。
下辖9个连,分别是德国法兰克福的A连(负责东欧、欧亚大陆)、阿联酋阿布达比的B连(负责印度、中东)、泰国曼谷的C连(负责东亚、太平洋)、美国佛罗里达罗德戴尔堡的D连(负责南美洲)、德国法兰克福的E连(负责西欧、北欧)、南非普勒托利亚的F连(负责东非)、德国法兰克福的G连(负责北非、西非)、德国法兰克福的H连(负责中欧)、美国佛罗里达罗德戴尔堡的I连(负责北美洲、加勒比地区)。
每个连又下辖若干个分遣队,分遣队则是派驻到各个驻外机构的最基层单位,这些分遣队的派驻地点将近150个,遍及全球135个国家。
分遣队的主要职责是为驻外机构提供安全保障,特别是保卫涉及国家安全的机密资料和重要设备的安全,并为来访的美国政要提供人身安全保障,还要协助对驻在国或美国雇用的当地安全部队的外围警卫工作进行监督。
分遣队这些工作在业务上接受国务院外交安全局派驻在驻外机构中的高级执法代表和安全专员—“地区安全官”的指导监督,在行政上仍由海军陆战队使馆警卫部队管理。
在大部分情况下,分遣队负责使领馆建筑内部的安全,紧急情况下才有权负责建筑外部安全,或者为离开使领馆区外出的高级外交人员提供特别保护。
在需要紧急援助或采取行动的紧急情况下,为美国公民及使领馆建筑物的内部财产提供保护。
在履行公务时,陆战队警卫还可以享有一定程度的外交豁免权。
每个分遣队至少要在6人以上,由一名士官负责指挥,军衔通常在上士至一等士官长之间,而这个小小的士官,正式的职务竟然大的吓人,叫作“陆战队分遣队司令”,是极少数带有“司令”头衔的陆战队士官职务。
分遣队司令一般任期为2个18个月的役期,普通队员的军衔通常为一等兵至上士,通常需服满3个役期,每期12个月。
分遣队司令可以是已婚,而他手下的队员则必须是未婚。
任何未婚的海军陆战队员都可以志愿申请加入使馆警卫部队,但是身上有刺青纹身、有违法纪录、没有美国国籍或具双重国籍者以及没能通过安全调查无权接触机密的人是不能申请的。
申请获得批准后,就成为使馆警卫部队的后备人员,在正式派遣到驻外机构服役前,还必须在匡提科海军陆战队基地接受一段时间的上岗培训。
担任使馆警卫工作的海军陆战队警卫。
陆战队安全警卫在完成24个月的2个役期后,将被授予海军陆战队安全警卫绶带,在完成第三个役期后,还将获得“服役之星”勋章。
陆战队安全警卫表面看似风光,但也是高危岗位,在近年来美国使领馆遭袭事件中,就有多名安全警卫殉职。
除了生命危险外,由于安全警卫的岗位非常敏感,经常可以接触到国家机密,因此也成为别国情报机构拉拢的目标。
如上世纪80年代,曾先后在美国驻莫斯科和维也纳大使馆担任安全警卫的克莱顿·罗尼特勒中士就被苏联克格勃精心布置的美人计拉下水,为克格勃提供各种情报,包括大使馆的建筑设计图纸,还协助克格勃安装窃听器。
调到美国驻奥地利维也纳大使馆后,克莱顿又出卖了大使馆联系电话、雇员信息、使馆建筑平面图等情报。
罪行暴露后,克莱顿被判处30年有期徒刑,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有史以来第一个被发现并定罪的间谍。
由于克莱顿间谍案,使美国反间谍机构对驻外使馆的陆战队安全警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最终发现至少有10个美国驻外使馆的卫兵遭到了别国情报机构的渗透。
1987年4月对驻苏联的使领馆警卫分遣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洗牌”,包括整体撤换驻莫斯科大使馆、驻列宁格勒领事馆的警卫分遣队。
这一事件也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使馆警卫部队历史上的一大丑闻。
也正是从此之后,美国更加重视对陆战队使馆警卫部队人员的挑选和监管,以确保驻外机构的安全。
但在当前反恐形势相对严峻之时,陆战队使馆警卫部队所面临的压力也是空前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