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社会危机的表现
中国近代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探析

中国近代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探析近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在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内部动乱的双重压力下,逐渐走向衰落,最终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近代化进程的启动。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近代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呢?本文将进行深入分析。
经济制度的落后是中国近代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封建社会下,中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生产,而封建制度的压迫和限制,使得农民的生产力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导致了国家财政的窘迫,而无法及时调整财政制度,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
而在这一时期,欧洲等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阶段,他们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已经远超中国,这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逐渐下降。
政治制度的腐败也是中国近代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封建王朝的统治者虽然通常是异乡人,但依然有很多皇帝和统治者是自然辈出的。
而这些皇帝和统治者在位时通常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甚至是利用,导致了政治腐败和国家治理无力。
内部的封建家族势力和宦官势力也给国家的政治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危机,这使得国家经常陷入内乱,政局动荡不安。
这一时期的政治腐败还表现在对外的软弱无力,使得外国列强纷纷侵略中国,使得中国陷入了危机之中。
思想文化的滞后也是中国近代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封建社会下的中国,思想文化多为保守的儒家思想和封建传统所主导,而这些观念限制和束缚了人们的思维,使得人们无法进步和创新。
而在外国列强崛起的时期,他们的思想文化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使得中国的思想文化日益滞后,无法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
这种滞后导致了中国人对外国的侵略和压迫逐渐失去了抵抗力,使得中国的封建社会日益衰落。
社会制度的不公平也是中国近代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封建社会下,社会的阶层划分非常明显,士绅地主统治着大多数农民和贫苦阶层,使得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而这些矛盾最终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崩溃,使得封建社会无法继续存在。
近代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不仅仅是单一因素导致的,在权力、经济、思想、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渐走向崩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期末考试题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期末考试题型为三种:单选题30题,共30分;简答题3题,共30分(每题10分);论述题2题,共40分(每题20分)。
考试形式为闭卷,时间为60分钟。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
3、“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及影响。
4、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5、中共一大、二大、三大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6、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7、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8、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9、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0、廖仲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作用。
11、试述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12、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13、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14、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日本先后发动制造的一系列侵华史实有什么?
1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16、毛泽东指出:“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起破了产。
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资产阶级共和国最后为什么会让位于人民共和国?谈谈你的看法。
17、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8、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是什么?
19、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0、简评孙中山。
中国近代史时间表 中国近代史复习纲要

中国近代史时间表+中国近代史复习纲要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北京政变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黄花岗起义1911年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清帝退位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1925年孙中山逝世1925年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1927年8月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8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1927年底广州起义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5年一二.九运动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1937年9月凇沪会战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1940年百团大战1941年皖南事变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1945年双十协定签字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始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中苏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彻底废除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抗美援朝胜利1954年4月至7月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958年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1月全国各地掀起夺取党政各级领导权"一月风暴"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逝世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10月25日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中美建交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1980年8月12日刘少奇追悼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召开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亚洲运动会------------------------------------------------------------------------中国古代近代史复习纲要:《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简答/论述题)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简答题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
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唐朝政府采取的是什么对外政策?
对外开放,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2)清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闭关锁国”政策?
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需同外国互通有无, 还害怕外国商人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你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应 该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大中国,历史长,文明源远又流长; 有秦汉,有隋唐,四方来朝荣无尚; 大元朝,势力强,纵横欧亚广无疆; 华夏族,智慧广,四大发明创辉煌;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传四方;
康雍乾,盛世生,白银入库哗哗响; 近代化,在滋长,文明进程赛西方; 统治者,守古制,繁荣背后危机藏; 锁国门,闭耳目,天朝迷梦做夜郎; 重农业,抑工商,兴文字狱害忠良; 鸦片入,民遭殃,神州华夏遍地伤; 遭侵略,主权丧,任人宰割成羔羊; 恨闭关,悲专制,扼杀文明的成长; 历史恨,记在心,坚持改革与开放; 重交流,搞创新,国家才能够富强。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合作探究
资料1: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 农业、手工业、贸易、城市发展等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资料2:乾隆帝在答复英国使团通商的请求时说:“天朝物产丰盈, 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英使马戛尔尼邀 请大将军福康安观看自己随行卫队的欧洲火器操法,福康 安却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 么稀罕!”
(3)以上两种政策导致的结果各是什么?你得到了怎样 的启示?
前者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提高 了唐朝在国际上的声誉;后者阻碍了经济文化 的交流和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其他各国。
中国近代史 纲要题库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高等院校本科生的()A.公选课B. 必选课C.任选课D.必修课正确答案:D2.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A.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B.1911年以来中国的历史C.1919年以来中国的历史D.1949年以来中国的历史正确答案:A3.在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出现早期文明社会要素的时间是()A.约在四五千年以前B.约在五六千年以前C.约在六七千年以前D.约在七八千年以前正确答案:B4.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君主立宪制度C.民主共和制度D.酋长制度正确答案:A5.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A.平等制度B.封建宗法等级制度C.城市制度D.乡村制度正确答案:B6.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儒家思想D.杂家思想正确答案:C7.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事实是()A.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1775年的美国资产阶级革命C.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D.1861年的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正确答案:A8.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洋务运动D.中华民国建立正确答案:B9.英国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黄埔条约》D.《望厦条约》正确答案:B10.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A.封建社会B.半封建社会C.半殖民地社会D.殖民地社会正确答案:A1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半殖民地社会B.半封建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正确答案:C12.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A.封建社会B.半封建社会C.半殖民地D.殖民地正确答案:D13.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A.资产阶级B.地主阶级C.工人阶级D.农民阶级正确答案:C14. 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A.19世纪40至50年代B.19世纪50至60年代C.19世纪60至70年代D.19世纪70至80年代正确答案:A15.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正确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鸦片战争前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主要指()A.中国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B.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C.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高峰迭起美不胜收正确答案:ABCD2.五六千年以前,在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出现早期文明社会要素,主要有()A.城市B. 墓葬C.农业D.家畜饲养正确答案:ABCD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领域主要是()A.天文学B. 数学C.农学D.医药学正确答案:ABCD4.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杰出科技成果四大发明是()A.造纸术B. 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正确答案:ABCD5.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壮举和动人佳话,包括()A.汉代张骞班超通西域B.唐代玄奘西行印度取经C.鉴真东渡日本传经D.明代郑和下西洋正确答案:ABCD6.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许多杰出的()A.政治家B.军事家C. 思想家D.教育家正确答案:ABCD7.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一些“盛世”,主要是()A.汉代的“文景之治”B.唐代的“贞观之治”C.唐代的“开元之治”D.清代的“康雍乾盛世”正确答案:ABCD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需要两大前提,即()A.少数人积累大量的货币财富B.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C.思想上的启蒙运动D.世界市场的广泛开拓正确答案:AB9.英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是()A.英国资本主义扩张发展的客观要求B.英国政府蓄谋已久的武装侵略政策C.中国人民禁烟斗争D.中国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正确答案:ABD10.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强攫取中国大量侵略特权的条约有()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正确答案:ABCD1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有()A.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B.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基础和支柱C.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仍然占主导地位D.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已产生,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正确答案:ABCD12.鸦片战争后中国新产生的阶级有()A.工人阶级B.资产阶级C.农民阶级D.地主阶级正确答案:AB13.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主要是()A.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B.城乡破产失业的手工业者C.城市贫民D.中小地主正确答案:ABC1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正确答案:AC15.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A.实现共产主义B.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C.建设社会主义D.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正确答案:BD三、判断正误题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所有地区,在所有时期都是半殖民地。
2010年自考公共课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汇总第一章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课程性质和内容1、本课程的性质和类别:本课程是自2008年开考的一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课程。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学段同学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类别属于公共课程。
2、本课程的教学主线和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讲授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和1949年至今的中国现代史)的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简称“两个了解”“三个领会”)。
课程所用教材1、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规定的由李捷、王顺生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版)同名教材(后附本课自学考试大纲)。
本教材共分十章,前三章主要讲授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80年风云变幻的历史,第四章至第七章主要讲授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30年翻天覆地的历史,第八章至第十章,讲授新中国成立至当今近60年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
每一章都由数小节构成,每节由数个小目构成。
本课程内容历史和逻辑关系紧密清晰,有助于同学对课程的把握和认知。
2、本教材是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要求学生全面阅读本教材。
3、本课程串讲以考试大纲和本教材为依据,要求学生在全面阅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按照串讲要求,对所讲问题作适当记背。
本课程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1分×30(道题)=30分多项选择题:2分×10(道题)=20分简答题:6分× 5(道题)=30分论述题:10分×2(道题)=20分串讲的目的1、本课程串讲旨在协助应考学生在全面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从“逻辑入手”,以“问题为干”,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
答:特点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矛盾]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简述清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答: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强转向衰落,主要表现为: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消弱了清政府的统治能力。
2)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加。
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益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片言只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兵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也是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19世纪初,英国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西贸易长期有利于中国的局面发生逆转。
这就破坏了清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导致了银两兑铜钱的比价上升。
3.外国列强是如何对近代中国进行政治控制的?答:1)控制中国内政;2)操纵中国外交;3)享有领事裁判权;4)把持中国海关;5)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6)扶植、收买代理人。
4.外国列强是如何操纵中国经济命脉的?答:1)在中国开办工厂,形成了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垄断,使中国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2)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以还赔款;3)在中国设立银行,使之成为对华输出资本的枢纽;4)控制中国近代的交通运输业;5)给中国的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

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
在这个阶段,我国既受到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又存在着封建社会的残余。
对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不仅对理解我国近现代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理解我国的现实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特点1. 清朝末期的社会矛盾在清朝末期,我国社会呈现出了许多矛盾,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
列强入侵,封建统治,民族经济落后等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清朝的统治岌岌可危。
2. 半殖民地的形成在列强的侵略下,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
列强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迫我国开放通商口岸,给予列强治外法权等,严重削弱了我国的主权和独立性。
3. 半封建社会的残存封建社会的残余在我国社会依然存在,封建等级制度、土地制度等依然严重束缚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二、对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1. 经济上的认识在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我国经济陷入了危机之中。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列强的侵略更是让我国的经济遭受了严重挫折。
2. 政治上的认识在政治上,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我国的政治体制陷入了混乱和之中。
清朝的衰落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得我国的政治体制岌岌可危,对外更是遭受着严重的侵略和欺凌。
3. 社会上的认识我国社会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尤其是农民起义、思想解放等问题,都在这个时期表现出来。
农民起义的频繁,充分表明了我国社会的封建统治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思想解放更是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对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思考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对于理解我国近现代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也对于我们指导我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历史经验的借鉴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当前的社会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
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规律,开始由盛转衰。
其表现有五个方面:
政治上:中央集权化,管制废弛,官僚整体腐败腐化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
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改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