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历史教材重点

课本重点1、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得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3、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4、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本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5、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6、从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及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5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近代中国在外来帝国主义的威胁下,政治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等方面存在殖民地化、半殖民地化、封建化等特征的社会。
1. 殖民地化。
19世纪中期以来,列强相继入侵中国,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签订不平等条约,形成了租借地、租界、关税自治等中国领土丧失的局面,使得中国经济和政治处于列强的控制下。
2. 半殖民地化。
列强侵略中国并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致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受到列强控制和影响,无法彻底摆脱外国的武力和政治控制。
3. 封建化。
中国社会在经济结构上仍然保留着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手工业者阶级都依然存在着,土地私有制依旧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经济制度,农民负担重、地位低下。
4. 社会不平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存在极其严重的阶级、地区、民族、性别等社会不平等现象,社会分裂严重。
5. 国家主权受到削弱。
列强强逼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致使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失去了国家主权,政治上受到了严重打击,政府对国家经济、文化等的唯一控制力面临着威胁。
6. 经济落后。
中国的经济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缺乏独立的科技体系和现代化工业,国民经济一直处于崩溃边缘,贫富差距严重。
7. 文化僵化。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于列强的经济和文化侵略的阴影下,中国的科学文化、精神文明都处于严重的退化阶段,思想沉闷。
8. 思想落后。
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缺乏科学和现代化的思想,容易受到传统、愚昧、陈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思想意识难以得到开展。
9. 社会矛盾尖锐。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矛盾尖锐,劳资矛盾、地主农民矛盾、城乡矛盾等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社会动荡得升级。
10. 改革观念淡薄。
由于长期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形式和解答方式的影响,改革观念在这个时期被认为是不可行的,甚至是叛国的表现,人们对改革持谨慎态度。
总之,这与中国时期的特殊历史背景、地理位置、社会制度、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多重原因有关,这些原因都涉及到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更深层次的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性质。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宗族家长制。
)中国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 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鸦片战争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前的中国乾隆朝后期, 1. 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购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清王朝 2. 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需要寻找新出路的民不由强盛转向衰落 断增加.地租剥削、賦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的中国和世界 的主要表现: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片言只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暗,一片死寂;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 前的世界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①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1.军事侵略 ②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1842,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③勒索巨额赔款 ④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1894,11日军:旅顺大屠杀惨案;俄国:黑龙江:江东六十四屯惨案)⑤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文物和古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1860英法联军-北京-放火烧“万园之园”)外国列强 2.政治控制: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资本-帝国 如何侵略 3.经济掠夺:外国列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并逐渐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社会中存在着明确的等级划分,包括君主、贵族、官僚、平民等不同阶层,各阶层之间具有严格的等级差异。
2.君主专制: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统治国家和社会,君主的意志在政治决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官僚体系:建立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官员们通过科举等选拔制度晋升,负责执行君主的政令和管理国家事务。
4.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大多归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农民则租种土地,受到封建地主的剥削和控制。
5.法制传统:虽然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全公平和民主,但仍然有一定的法律规范和司法机构来维持社会秩序。
6.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制度,家族在社会和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家族伦理和宗法观念对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产生影响。
7.思想控制:封建统治者往往通过思想控制手段,如儒家思想的推广,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统治秩序。
中国封建社会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封建社会的起源与演变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社会形态,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建制度,它是一种政治、经济、社会的组织形式。
本文将从封建社会的起源和演变两个方面对中国封建社会进行探讨。
一、封建社会的起源封建社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国家分裂和割据较为深重的时期。
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导致了土地的私有化,这一现象进一步促进了封建制度的形成。
在封建制度中,君主通过分封土地来控制国家,而土地则是世袭的,并由土地所有者提供劳动和军事服务以换取保护和权益。
二、封建社会的演变封建社会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早期封建社会、中期封建社会和晚期封建社会。
早期封建社会是从秦汉时期到唐宋时期,这一阶段封建制度较为完备。
在这个阶段,社会的经济基础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国家的统治力度增强,君主和诸侯之间权力关系得到了重新调整。
同时,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和士人阶层的崛起使封建社会进一步巩固。
中期封建社会是从明朝到清朝的时期,这一时期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阶级分化加剧。
在明朝期间,士人阶层政治势力的增强导致了社会结构的改革,而清朝则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封建制度更加完备。
晚期封建社会是清朝末年到20世纪初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中国社会面临了来自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内外部矛盾的加剧。
封建制度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多种新的思潮和观念在社会中涌现。
封建社会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
三、封建社会的影响和启示中国封建社会的起源和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而封建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制约了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封建社会的演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封建制度的形成和演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我们也应看到封建制度带来的弊端,避免重蹈覆辙。
其次,封建社会演变的历史告诉我们,任何社会形态都是不断发展和变革的,我们应该积极应对社会变革,并寻求适合时代发展的制度和模式。
封建社会的三个特点

封建社会的三个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根本消费构造,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根本消费构造,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标准,主张仁政,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主。
中外封建社会的形成方式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
在西方,所有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封给贵族、功臣,贵族又把自己土地的一局部封给亲信,如此下去。
而在中国,自从商鞅变法起就实行土地私有制,地主对辖内土地拥有绝对支配权,可以任意买卖。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地主占有土地,赶走原来的土地所有者,然后把土地租佃给这些无地农民,由农民自行开发与耕种,缴纳地租。
在西方封建社会时期,封建领主不仅占有农田,还把原来生息在这片领地上的农民也囊括入自己的帐簿,使大批农民沦为农奴。
中国封建社会里,农民们名义上有独立的人身,但实际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根本没有自由。
在西方,农奴那么被视为领
主财产的一局部,与奴隶类似,但农奴只可使用不可买卖。
大学考试 近代史纲要 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特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也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政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2.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中国社会的性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4.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①三元里的抗英斗争②太平天国农民③台湾人民抗击美日侵略者④香港造船工人对法举行罢工⑤义和团对八国联军5.列强没能瓜分中国的原因: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②中华名族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6.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①社会制度的腐败②经济技术的落后7.林则徐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编写了《海国图志》8.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9.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0.孙中山到香檀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将其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11.新文化运动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1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族和科学13.李大钊是中国大地上率先曲奇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
14.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时代背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社会历史条件:①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②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15.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①五四运动代表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②五四运动时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④五四运动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2014纲要复习题11月28日

综述1.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A.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B.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D.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2.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封建宗法等级制度C.君主立宪制D.宗族家长制3.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
A.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以家族为单位的集体经济C.以机器为生产工具的工场经济D.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商业资本主义经济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中国与各国侵略者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其中主要有()。
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虎门条约》C.中美《望厦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E.中日《马关条约》5.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趁火打劫,相继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A.《虎门条约》B.《望厦条约》C.《黄埔条约》D.《天津条约》6.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 )。
A.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和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B.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C.中国自然经济虽遭到破坏但封建土地所有制仍保持,中国资本主义虽有所发展,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D.近代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可言,生活极端贫困化7.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一章8. 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2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惨案是()A.北京庄王府杀害义和团团民惨案B.江东六十四屯惨案C.火烧圆明园D.旅顺大屠杀惨案9. 19世纪中期,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的军事侵略的主要形式是()A.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B.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C.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D.勒索赔款,抢劫财物10.下列条约中涉及香港问题的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导地位。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
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社会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设置迟,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关于近代中国落后的两个基本认识
其一,中国的落后并不是从鸦片战争以后才开始的,早在鸦片战争以前,相当一段时间,中国就明显地落后于西方主要国家了,甚至可以这样说,正式这种落后,使得中国没有力量去阻止殖民主义侵略者的横暴相加。
其二,殖民主义的侵略,确实大大地加强加重加深了中国的落后。
鸦片战争1840 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政治方面
第一件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治控制
第二条把封建势力作为自己的通知支柱
经济方面
第三条旧经济即封建经济的状况
第四条新经济即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
第五条在列强争夺和间接通知下,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六条人民群众状况,一是极端贫困,二是毫无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