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樱花发展历史和对日本国民文化的影响
浅析日本文化中的樱花情结

浅析日本文化中的樱花情结研究日本的樱花文化,对认识日本本民族的民族特点有重要意义。
同时,由于日本人民赋予樱花以特殊的意义,了解日本人民的对樱花的特殊情结,有助于中日两国更好的交流,提高民族认同感。
本文旨在对日本民族中的樱花情节作简要阐述。
日本樱花文化民族性日本乐坛天后中岛美嘉的一首《桜色舞うころ》,以童话般纯净的钢琴音阶,小提琴的悠扬与怅然若失,唱出了樱花纷飞时节,人们的心灵感受,或沉溺其中不可自拔,或忧伤的婉转,或发喧嚣的暴走,或孤寂的徘徊,缕缕绵密萦绕不休。
同样是在讲樱花,不仅在歌曲中,而且书中也是俯拾皆是。
渡边淳一的《樱花树下》,少了樱花淡淡的忧伤,绵绵的情意,而是用缓缓的情节,细致的描写,勾勒出外表柔弱的樱花内心的狂野,以致让人感觉樱花树内心里蕴含的疯狂和绝望。
正如书中所言:“如此的怒放只是为了明天就要凋零。
”樱花何以在日本文化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日本民族为什么对于樱花有如此深层的爱恋?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日本文化中浓厚的樱花情结。
一、樱花的由来樱花又名仙樱花、福岛樱、青肤樱等。
根据日本有关学者编纂的权威性的樱花专著《樱大鉴》记载,樱花原生中国,最早是从喜马拉雅山脉传入日本的。
还有说法记载,日本樱花的祖本是由僧人从云南带回去的,这与有的日本人坚称他们的祖先是云南白族人一样具有探索性不谋而合。
但是,樱花是从喜马拉雅山脉传入日本的,这个似乎更具有可信性。
因为据文献资料考证,中国栽种樱花的历史至今为两千余年历史,早在唐朝时期,诗人白居易在自己的诗中就有描绘樱花的句子:“小园新种红缨树,线绕花枝便当游。
”可见当时樱花已经被移植到庭院、园林。
而日本栽种樱花的历史至今才有千余年。
因此,日本樱花起源于中国是毫无疑问的。
在此,需要一提的是,因为樱花后来成为日本的国花,它在日本受到广泛的关爱,也更受到大量的培养,出现观赏更强的高等品种,而樱花盛行的日本使得樱花在日本的名声盖过我国,这一现象的发展,才导致很多人都有了中国樱花传自日本的假想认识。
从“樱花魂”到“桃太郎精神”——日本昭和初期小学国语课程价值取向剖析

经过 精 心 设 计 的 。《 太 郎 》 课是 教科 书 ( 一 ) 桃 一 卷 最
《 太郎》 桃 一课 取 材 于 日本 家喻 户 晓 的 传 统 民问 后 一 课 , 事情 节 曲 折 丰 富 . 幅较 长 。学 生 经 过 一 故 篇
故 事 。桃 太 郎 是 一个 从 河 上 漂 来 的 大 桃 子 里 蹦 出来 个 学 期 的学 习 , 已经 具 备 了一 定 的 阅 读 能 力 。 后 一 最
子 为 其 随 从 . 一 路杀 到 鬼 岛 . 胜 巨 魔 。 桃 太 郎 把 并 战
《 小学 国语 读 本 新指 导 书 》小 林 佐 源 治 著 ) 指 ( 在
鬼 岛 上 的 财 宝装 了满 满 一 车 , 狗 、 由 山鸡 和 猴 子 拉 着 导 要 旨 中指 出 : 晴 暖 的 春 日里 , 花 盛 开 , 飘 四 在 樱 香 满 载 而 归 。老 夫 妇 见 此 高 兴 异 常 . 皇 听 到 这 个 消 溢 .樱 花 》 天 《 正是 作 者 面 对 此 情 此 景 发 自心 底 的 由 衷
教 育科 学 文摘
20 0 8年 第 6 期
教材 编 写
从“ 樱花魂" 桃太郎 神" 到“ 精
— —
日 本昭和初期小学国语课程价值取向剖析 李广 东 高 山达雄
1 东北师 范大学 教育科 学学 院 , . 吉林 长春 10 2 ; 3 0 4 2 宫城 教 育大学教 育临床 综合研 究 中心 , . 日本 仙 台 9 O 8 5 8 一0 4
小 学 国语 读 本 》 卷 一 ) 的两 篇 课 文 《 花 》 桃 太 同 而 形成 了截 然 不 同 的 国 民性 。随 着 时 代 的 变 化 . ( 中 樱 与《 郎 》在 日本 国 语 教育 史上 具 有 重要 的 地 位 和 深 远 的 故 事 中 的人 物 形 象 的 象 征 意 义 和具 体 所 指 也 在 不 断 . 影 响 。可 以说 . 两 篇 课 文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代 表 或 反 地 发 生着 变 化 。2 这 O世 纪 3 O年 代 , 太 郎 精 神 为 日 桃 映 了 当 时 的 日本 小 学 国语 课 程 价 值 取 向 。 本 军 国主 义所 利 用 ,海 外 发 展 ” 变 成 了 对 外 侵 略 , “ 演 “ 慈爱 ” “ 行 ” 成 了 屠 杀 与兽 行 。 与 孝 变 《 花 》 一 首 短 诗 , 起来 朗 朗 上 口 , 奏欢 快 樱 是 读 节
浅谈日本

浅谈日本谈及日本,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牙痒痒,甚至恨之入骨,我也不例外。
毕竟,这个民族带给中华民族的伤痛实在太多太多,以至于烙进了骨骼,难以抹去。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从七七事变到南京大屠杀,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难以计数,然而,与此同时,中日这两个民族之间又不断相互了解。
我不敢说自己懂日本,毕竟由于内心的抵触我对这个民族的研究少之又少,只是下意识的写下一些我所了解的日本元素及其文化,其中不免有疏漏甚至错误之处,望老师见谅。
最先了解的应该就是日本动漫了。
我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看的便是《神奇宝贝》《犬夜叉》《名侦探柯南》,现在虽然我不迷恋了,但身边仍有些同学在疯狂的追着,他们不花痴明星,却把动漫人物如海贼王、进击的巨人当做偶像,幻想着二次元三次元什么的,有的还玩起了cosplay。
不知不觉,日本的动漫文化已经传到中国这么多年了。
现在的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动漫强国,其发展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说到你没看过日本动漫,恐怕都会被身边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嘲笑。
不得不说,日本动漫的创意和设计的精致,都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
就拿宫崎骏来说,《风之谷》《龙猫》《千与千寻》,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为何宫崎骏宣布退隐退时那么多人为他惋惜,其实更多的是为那逝去的一个属于宫崎骏的时代的惋惜,他引领着日本动漫走向辉煌,却在最辉煌的时候退出江湖。
那么日本动漫为何会那么受观众喜爱?我问了好多追动漫的同学,他们的答案是迥异的,却也有相同的。
第一便是人物。
动漫中的人物外表以及内心刻画细致是日本动漫的一大特色,这也是别的国家想学都学不到的。
人物之间关系交错复杂,有的甚至观众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其次便是情节吸引力大。
就像我看过的《百变小樱》,每一集都是一个全新的奇幻的故事,她和王小明、小可等人物之间的故事也是跌宕起伏,以至于我百看不厌。
再者就是配乐。
日本动漫中的背景音乐能控制人的感情,一段舒缓的音乐让人放松,一段悲凉的音乐让人伤感,一段紧张的音乐让人神经紧绷,就这样把观众的心牵引着,欲罢不能。
被“樱花”操纵的神风特攻队——读《神风特攻队、樱花与民族主义》有感

被 樱花 操纵的神风特攻队读‘神风特攻队㊁樱花与民族主义“有感胡铁燕(单位: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㊀单位邮编:210094)摘要:在研究日本民族特性和民族文化的著作中,‘神风特攻队㊁樱花与民族主义“这本书有别于‘菊与刀“,认为神风特攻队的自杀式袭击并非是日本的军国主义㊁极端主义所致,而是日本军国主义利用了这些青年才俊的理想,操纵和利用了 樱花 这一美学符号,将他们送上了自杀袭击的道路㊂关键词:神风特攻队,美学符号,民族主义中图分类号:G4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2020)01-03-074㊀㊀在‘菊与刀“里,本尼迪克特从美国人的视角研究日本民族性格和文化,在美国人眼里,神风特攻队的自杀式袭击是他们极端主义的体现,是狂热军国主义的驱使㊂然而在‘神风特攻队㊁樱花与民族主义 日本历史上美学的军国主义化“,作者大贯惠美子却对本尼迪克特的这个观点提出了批判,她从一个日本研究者的视角㊁从美学的角度来研究神风特攻队,得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答案:是日本军国主义利用和操纵了 樱花 这一美学符号,灌输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将这些青年精英们送上自杀式袭击的悲剧之路㊂作者写本书的目的绝不是为了给二战时期日本的侵略行径开脱,而是表达了一个诉求 反对战争及一切形式的暴力㊂而这本书也可以说是提醒世人警惕军国主义将罪恶进行政治美化的警示录㊂一㊁被误解的神风特攻队二战后期,太平洋战争打响美军参战后,日本深陷东西两线作战的泥潭,内外交困,大势已去㊂面对美国军队强大的优势,为了挽救战败的局面,日本军部提出建立一个 神风特别攻击队 ㊂为什么叫 神风 呢?历史上,忽必烈曾经两次东征日本,都因为海上突如其来的飓风而告吹㊂日本人认为这是神武天皇的鬼魂掀起了 神风 ,击退了元朝军队㊂所以在二战后期这个日本又一次必败的战争局势中,军部打算孤注一掷,希望能通过组建这个 神风特攻队 ,再现 神风 的神话㊂神风特攻队 的作战方法,是在飞机上安装大量的烈性炸药,放在飞行员座舱之前㊂一旦发现敌军的目标,就连人带机一起撞过去,引发剧烈爆炸,同归于尽㊂可以说是一种不折不扣的 自杀式 攻击方法㊂提起当年日本的这些神风特攻队队员,人们也自然认为他们是一群头脑发热㊁胆大妄为㊁狂热甚至残暴的极端分子㊂但实际上,这些特攻队员很多都毕业于东京大学㊁京都大学这样的名校㊂通过他们留下的手稿和书信,我们会发现他们其实是一群饱读经典著作㊁受过很好的教育的青年才俊㊂可为什么这样一群社会顶尖的知识精英,会自愿参加送死的 神风特攻队 呢?本书的作者大贯惠美子从 美学 角度进行分析,指出这些青年才俊参加 神风特攻队 自愿去送死和樱花是脱不了关系㊂二㊁青年才俊的理想主义神风 招募来的队员主要都是青少年,其中有一千多人是为了入伍而提前毕业的公费大学生㊂这些 学生兵 都是顶尖的知识精英,在日本打开国门,加入到全球化浪潮的年代,他们阅读了大量哲学㊁社会学㊁文学巨匠的作品,渴望从书中找立国兴邦的道路㊂他们当中有大户人家的少爷,有出身书香门第的高材生,有基督徒也有马克思主义者㊂他们博览群书,接受过很好的教育,有强烈的求知欲㊂他们并不是脑子里简单地充斥着极端思想的狂热分子,而是一群主动思考,积极感受那个年代的各种思潮的有志青年㊂从他们留下的大量的手稿㊁日记和书信记录当中看不出什么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思想,相反他们厌恶极权,反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㊂在战火纷飞的乱世,无论是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青年人作为知识精英,往往都具有强烈的的责任感,他们往往会坚定地相信 匹夫有责 ,不能只顾全小我,这一点在日本也不例外㊂于是, 神风特攻队 就成了青年精英寄托这种理想主义情怀的载体㊂在这些青年精英的精神世界里, 神风特攻队 的送死的行为变成了 像樱花飘落一样 浪漫的 为国捐躯 行为㊂三㊁ 樱花 美学符号的扭曲(一) 樱花 丰富的象征意义我们都知道,日本被称为 樱花之国 ㊂一开始,樱花的象征着春天,代表着希望,代表着青春,爱情和生命力㊂后来,随着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渐渐在文化上产生了一种独创的需求㊂日本精英开始不甘于总是活在中国文化的阴影之中,想要有意识地发展具有自己风格的艺术,于是贵族们开始咏诵樱花,让樱花成为日本上上下下全体国民文化的一部分㊂日本文化具有十分细腻和敏感的特质,也就是所谓 物哀 的美学精神㊂在‘源氏物语“这部代表了日本 物哀美学 开山鼻祖的作品中,樱花就常常用来形容短暂而华丽的美好㊂它让人感叹生命的伟大,赞赏生命的美好,又让人唏嘘生命的短暂㊂当樱花逐渐被上层阶级接受之后,樱花又衍生出了新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纯真㊁正直,代表财富,权力和生命的美好,可贵,因为短暂而更应该加倍珍惜㊂(二) 樱花 的 死亡美学神风特攻队队员走上不归之路,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以 樱花 为象征的死亡美学的影响㊂历史上樱花并没有 死亡美学 这个意象,而是日本的军国主义利用和扭曲 樱花 的象征意义,把樱花所象征的 生命力 和 珍惜短暂的生命 被渐渐偷换㊁扭曲,变成了 死亡像飘落的樱花一样美丽 和 忠于信仰的灵魂会幻化成樱花 的死亡美学,并作为政治宣传的重要要素,让民众不知不觉之中就被灌输, 像樱花一样去死 是美的,浪漫的,理想化的,最终让民众对樱花的意义产生了误识,思想被意识形态灌输给扭曲了㊂前文提到青年们本来就属于富于热情㊁理想和抱负的人群,因此这种思想灌输,对青少年人群的的影响就尤为严重㊂樱花的传统的积极意义中,关于对纯洁㊁对青春㊁对爱的部分很容易打动年轻人,同时夹杂了军国主义邪恶目的的 死亡美学 也被灌输进了这些年轻人的脑海之中㊂军国主义正是利用了这些青年的梦想㊂理想主义㊁浪漫主义,把他们送上了死亡之路㊂四㊁小结美学符号的影响,可以说一种对人类思想 源代码 级别的影响㊂它 润物细无声 ,潜移默化,又无处不在㊂就如同学者色川大吉所说, 我们有能力打败军国主义和军政府,但我们无力打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㊂ 我们批判那些利用美学符号行邪恶目的的政治力量,可面对美学符号对个体思想的影响,却无能为力㊂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体,都应该时刻警惕传统积极的美学符号被阴谋家利用,不做邪恶目的下无辜的亡魂㊂472020年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女报㊃家庭素质教育。
2011年高考作文社会热点素材:“和服母女”赏樱拍照事件

2011年高考作文社会热点素材“和服母女”赏樱拍照事件写作佳苑2011-04-27 19172011年高考作文社会热点素材“和服母女”赏樱拍照事件一、背景材料1938年,侵华日军占领武汉,并于1939年前后从日本国内引植数十株樱花苗,“以增情调”。
1957年,武汉大学主管部门对这些樱花树进行了更新。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樱花,再次种植其中50株于武大内,1973年武大农场又从上海引进了一批樱花,同时再次更新了已老化的樱花树。
1983年1月15日,为纪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京都府日本友协和日本西阵织株式会社的迁先生向当时在京都大学学习的武汉大学生物系教师王明全赠送了100株垂枝樱苗,经王明全赠给学校后,栽植于枫园三舍南侧公路边和樱园附近,1986年全部开花。
1992年,在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际,日本广岛中国株式会社内中国湖北朋友会砂田寿夫先生率团访问武汉大学,赠送樱花树苗200株,后栽植于八区苗圃,现今武大校园各处的樱花树苗,除武大园林工人自行培育的之外,大多都来自于此。
武大校园的樱花又开了。
2009年3月21日,大量的人流涌入武大赏花,附近交通一度拥堵严重。
一对操武汉口音的母女身穿和服在樱花树下照相,招致数名学子的轰赶,很多围观市民也表示愤慨。
率先声讨的小伙子,据说是武汉大学的大二学生。
声讨声中,这对母女面露窘态,匆忙逃离。
二、写作材料多向立意举隅话题1、爱国3月21日下午3时左右,一对母女在武大樱园内穿和服拍照,引来众多学子围观声讨———“不要穿和服在武大拍照!”“穿和服的日本人滚出去!”至此,“口水爱国主义”又一次上演。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被日本人视为精神的象征,而当武大樱花乃至全中国的樱花被人以“爱国”的名义毁掉,其结果不会是损毁日本文化,而只是中国人被自己人剥夺了观赏樱花的权利;其所见证的,不是他们多有“爱国”精神,而是如何被自己的仇恨左右,丧失了生活的理智。
从樱花看日本人

、
日本人对樱花的态度和其原因
当人们 问起 1 9本人 “ 最喜欢 的花是什么 ”的时候 ,大 多 数 的人会 回答 为樱花 。樱 花是 日本的 国花 。 自古 以来 , 日本 人将樱花视 为春 天的化身 ,每年樱花一开 ,家人朋友 都会 成 群 结队地去 赏樱花 。他们 在樱花树下喝酒 ,喧 闹。表达他 们 对 生 活 、对 春 天 、 对樱 花 的 热 爱 。 那 么, 日本 人为什么会在赏花时尽情地喧 闹呢?赏花 并 不仅仅 是为了单一地 表达 对樱 花赞美的活动 , 日本人 的祖 先 从樱花盛开 的美 景看 到丰厚的果实 ,希望 能够收 获到丰盛 的
从樱 花看 日本人
董 日 日 日目
( 吉林 农业 大学
吉林 长春
10 ) 3 18 1
[ 摘要】 花是 E本的 国花 ,樱 花 的花语 是 高尚 ,可 以说樱 花是 美丽 与智 慧 的化 身。在 日语 中与 樱 1 樱 花相 关的词语 有很 多,每一 个词语都传达 着细腻的 感情。 日本人 对樱 花有着特 别 的感情 ,这种 感情 与 自古 以来 日本人 的 生 活 有 着 深远 的 关 系, 同时 也 形 成 了 日本人 所 特 有 的 审 美 意 识 和 国 民性 。在 本 文 中,作者从樱 花的特 点入手 ,探讨 日本人对 于樱 花的态度及 其原 因,并对樱 花与 日本人 的审美意识和 国 民性 的 关 系等进 行 了一 些 介 绍 。
[ 关键 词】樱 花 日本 日本人 审 美 意识 国 民性 [ 中图分类号 】G ; 【 O 文献标识码 ]A [ 5 文章编号 】10 —5 4 ( 0 )0 ~0 5 -0 9 59 2 1 0 0 8 02 2
每 到春 天 , 日本 人 都 会 走 进 自然 ,欣 赏 美丽 的樱 花 。 樱 花 美 丽 又 转 瞬 即逝 。 日本 的 文 学 家 以此 慨 叹人 生 的 短 暂 ; 日 本 的武士 由此会想到 为国流血 ;日本大众之所 以会喜欢樱 花 是 因为 它 带 来 了春 天 的 气 息 。
从樱花看日本人的性格

从樱花看日本人的性格
作为日本国宝级的花卉,樱花一直被视为日本文化和国民性格的象征之一。
早春季节,整个日本被粉色的樱花海覆盖,让人们沉浸在浪漫且富有诗意的幸福氛围中。
但在这些美
丽的花朵背后,我们是否能发现樱花背后所代表的更深层次的日本人的性格呢?
樱花盛开的季节是日本人非常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被称为“樱花节”。
很多人认为,这种节日的背后真正的含义是,它象征着日本文化中最核心的精神——“莫言寂寞,东篱菊,今春看尽,何事不从容”。
“莫言寂寞”意指即使在孤独的时候也不要消极,而是积
极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这种精神也是日本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樱花正是这种精神的
象征。
樱花的颜色通常是淡粉色,这与日本人的性格特点有很多共通之处。
传统上,日本人
被认为是一种温和、谦虚、文雅的民族。
这些特质在日本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
反映,例如日本园艺美学中强调的平衡、善意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日本戏剧、文学和
电影中表现出的内敛、含蓄和浪漫的主题。
日本文化的发展历程

20XX年日本文化的发展历程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
日本是个十分重视也十分善于吸收和输入他国文化的民族,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日本文化的发展历程。
日本文化有无自己的根?回答是肯定的。
尽管日本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始终以到如得的外来文化为媒介,但它毕竟尽有自己的根。
日本文化如同一棵树,它的根深扎于日本国的风土上。
若究其缘起,则可上溯到公元前数千年的绳纹时代。
“绳纹文化与后来的弥生文化、古坟文化,是日本原出文化的三个时期。
”日本历史始于石器的出现,绳纹时代即是日本的石器时代。
考古发掘出的那个时期的陶器表面带有丰富多彩的草绳模样,史称绳纹陶器。
绳纹陶器历史久远,外观渐趋复杂,花纹日益丰富多彩,说明其时陶器工艺的成熟以及石器加工的发达。
尽管当时日本已经处于新石器时代,但因岛国的地理位置,致使当时欧亚大陆的先进文化未能进入日本。
绳纹人群居坚穴,仍以捕鱼、狩猎、采集为生,不知农耕。
生产力的滞后,亦使其当时社会滞留在母系氏族公社阶段。
巫术支配人们的原始社会生活,也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日本历史进入弥生时1/ 12代。
考古学家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发掘出不同绳纹陶器的新式陶器,史称弥生陶器,史称弥生文化。
弥生陶器器形简单,花纹也不繁杂,与绳纹陶器迥然不同,反映出一种新的审美情趣。
一般认为,弥生陶器是从海外输入的,即可能是从大陆迁入的民族带去了新的弥生文化。
新的文化虽然战胜原有的绳纹文化而成为日本文化的主流,但外来人终被原住居民所同化,日本民族并未因之而断续。
弥生时代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因为先进的大陆文明经由朝鲜半岛传到了日本,促经日本很快进入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的农耕社会,石器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
弥生人从事农耕,种植粮食,共同劳动逐渐形成大的村落,父系社会制度取代了母系制度,阶级差别、政治支配关系也逐渐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的樱花发展历史和对日本国民文化的影响
董震东
大家普通认知中的樱花,生物学上统称蔷薇科樱属类的观花植物。
《中国植物志》中显示,樱花主要生长于中国的西部和西南,还有朝鲜及日本。
而实际上,近代科学和以往的文献都给出了充足的证据,中国的西南地区是樱花发迹的重要根据地。
但另一个事实就是,源自中国西南的樱花属种,在最初时并未参与到现代观赏性樱花的杂交培育中,而目前广泛服务于观赏栽培用途的樱花属种,实际上大部分还是日本的本土樱花种。
下面我就日本本土樱花品种的进化以及与日本文化的关联,通过网络搜索等手段,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做了一定归纳。
日本奈良时期开始(719年-794年),樱花已有最初记载。
在日本,有一部跟《诗经》在中国的地位相仿的著作,叫做《万叶集》,只要对日本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它是有史记录以来最早的日语诗歌总集。
曾有人专门做过统计,在《万叶集》中,有118篇诗歌与梅花相关,而有46篇诗歌是与樱花有关的。
在《万叶集》内涉及过各种花类里,樱花的提及度只排第四。
在日本奈良时期,某些东渡的中国僧侣把梅花种子带去日本作为礼物,于是梅花(也就是梅子)便被引入了日本。
《万叶集》主要收录了公元4-8世纪期间的日本诗歌,从中国引入植物的盛行,体现了早期日本人吟咏花木的审美,受盛唐文化的左右极大。
由于日本人对汉语“梅”发音的误传,梅花的学名后来才被叫做Prunus mume,特别是种名mume的念法直接来源于此。
直至今日,日语中的“梅”仍被念做“ume”。
总而言之,在奈良时代,日本人对樱花的喜欢只是一般程度,并未到最爱的程度,那种赏樱花的樱花文化远未成形,此时在日本民间社会提起花,人们想到最多的还是梅花,“花見”(赏花)的说法,也是指赏梅,而非赏樱。
而到了794年到1185年的平安时代,又出现了一本书,叫做《古今和歌集》,此书据说是编成于914年前后。
在这个阶段,日本的风物文化的层次变得丰富的多,感受也更富季节性,而和歌、俳句里的“花”,也渐渐代指樱花而不再是梅花,并且已现压倒性优势。
在这一点上,日文的维基百科上有一个很有象征性的例子:
(1)《古今集》:难波津の咲くやこの花冬ごもり今は春べと咲くやこの花。
中文翻译:花开难波津,寒冬闭羞颜。
今春满地堂,花开香芬芳。
此处的“花”,寒冬吐香,自是梅花无疑;
(2)纪友则:ひさかたの光のどけき春の日にしづ心なく花ぞ散るらむ。
中文翻译:今朝春日里,本拟共芳尊。
无奈樱花落,纷纷乱我心。
这里的“花”,春日散落,就是樱花了。
注:纪友则为三十六歌仙之一,活跃于平安时代前期(845?-907)。
(引自《樱花对于日本文化是怎样的一种存在?》蔓玫)
在日本本土的樱花品种中,最美丽的有两种,东京樱花和大山樱,这两种樱花是当今世界观赏性樱花的主流品种。
可见,日本人产生樱花情节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是他们珍惜并发展了自己的自然和文化。
日本在过去的传统农耕社会中,对四季和节气风物的关注成为日本当地文化的形成因素之一。
樱花渐渐成为了春日的重要标志。
在日本民间社会,“田打樱”的习俗跟传统中国的“春社”很相似,而樱花成为了代指这一习俗的元素。
而随后产生的“花见”,也被某些学者认为是源自“田打樱”,当然,这就是官方和上层社会的事情了。
平安时代到来之后,民间对于樱花和梅花的审美变化也受到了政治变化的左右。
在这里,有一个政治人物需要提及,他就是嵯峨天皇(809-823在位)。
此前的女性天皇持统天皇(690-697年在位)就爱赏樱花,但真正把赏樱仪式化,并且在宫廷里种满樱花的人,却是这位持统天皇。
不得不说,日本赏樱文化的渐行,与日本渐渐脱离盛唐模式,开始发展自己成熟的日本文
化有很大的关系,从梅花到樱花,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东瀛文化崛起的一个标志。
再后来,从从镰仓幕府到丰臣秀吉,或许因战事多,关于樱花的新闻少了,但赏樱的规模逐渐扩大,从宫廷贵族之间才有的仪式,到武士家臣之间的团体活动,仿佛“花吹雪”一样纷纷扬扬的扩展,以至于到后来的江户时代,已经变得很全民化了。
醍醐寺内的700株樱花据说就是丰田秀吉在此期间种的,而醍醐寺内举办的“醍醐の花見”也声势浩大。
从1603年开始的江户时代,如黄永玉老先生所说,“十万狂花入梦来”,樱花正式成为日本主流文化的标志性象征,其中有两个重要的东西,武士道精神的确立,及东方花卉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
”维基百科上关于此方面是这么描述的:武士道真正完成于德川幕府时代。
在江户年间,由古学派的始祖山鹿素行汲取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养分,对日本武士道精神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经过12世纪晚期的发展,武士道在16世纪成为了成文的准则。
此前,樱花的含义偏柔,比如木花开耶姬,还有其它爱情故事。
但武士道产生后,一切就变得光芒四射,气势磅礴起来。
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一朵樱花微不足道,满树的樱花却蔚为壮观,这和日本武士的集体精神是非常相一致的。
并且,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美丽中达到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毫无眷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可以说,樱花文化与整个日本国民文化深深地交织在一起。
在为完成本文而进行查阅搜集的过程中,我加深了对樱花和日本文化的认识,了解到樱花文化在日本的发展历史和它对日本国民文化的深远影响。
日本对一花的重视堪称难得,这在世界其它国家颇为鲜见。
虽然菊花是象征着日本皇室的国花,但毋庸置疑,影响了整个日本文化精神的仍是樱花。
不要小看了这一朵花啊,它折射的是这个国家千百年来的世间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