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课件小肠结肠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小肠的解剖生理ppt课件

小肠的组织结构
01
02
03
04
黏膜层
小肠黏膜层由单层柱状上皮细 胞组成,能够分泌消化酶和吸
收营养物质。
黏膜下层
该层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等结构,为黏膜提供营养和感
觉功能。
肌层
小肠肌层由内环行肌和外纵行 肌组成,能够控制肠道的运动
。
外膜
外膜为浆膜,起到保护和润滑 的作用。
小肠的肠管壁结构
粘膜层
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 成,负责吸收食物中的
标和病原体。
内镜检查
通过小肠镜或胶囊内镜等内镜检 查技术,观察小肠黏膜状态,发 现病变并进行组织活检。
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 查,观察小肠形态和位置,辅 助诊断小肠疾病。
诊断性手术
对于无法通过非手术方法确诊的 小肠疾病,可采用诊断性手术探
查,获取病理组织进行诊断。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吸收。
节律性运动是由小肠平滑肌的自 主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其频率约
为3次/分钟。
这种运动有助于将食物与消化液 混合,使其更好地被消化和吸收。
小肠的分节运动
分节运动是小肠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它有助于将食物分成小块,使其更好地被消 化和吸收。
分节运动是由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其运动形式类似于波浪状的运动。
症状。
其他疾病
小肠扭转
小肠扭转是一种急腹症,由于小肠的 系膜过长或过短导致肠道发生扭转, 引起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道套入其相连的肠 管内,引起腹痛、血便等症状,常见 于儿童和老年人。
05 小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解剖学课件-小肠、大肠

1.弯曲 侧面观: 直肠骶曲 直肠会阴曲 前面观: 三个弯曲 2.直肠壶腹 三个直肠横襞 中间的距肛门7cm
(六)肛管
• 肛柱 • 肛瓣 • 肛窦 • 肛直肠线 • 齿状线 (肛皮线) • 肛梳(痔环) • 白线 • 痔(内痔,外痔,混合痔) • 肛门内括约肌 • 肛门外括约肌 • 肛直肠环
小肠、大肠
五、小肠
(一)十二指肠 • 上部
十二指肠上曲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好发 • 降部 十二指肠下曲 十二指肠纵襞 十二指肠大乳头 十二指肠小乳头 • 水平部 L3 • 升部 十二指肠空肠曲 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空肠起始部的标志
上下消化道的分界标志
(二)空、回肠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别
• 区别
空肠
回肠
• 位置 左腰区,脐区 脐区,右髂区,下腹区
• 长度
2/5
3/5
• 外观 粗,粉红,血管多 细,粉灰,血管少
2. Meckel 憩室
(三)小肠的微细结构
细胞衣 吸收细胞:微绒毛
上皮:单柱 杯状细胞
受体
➢ 粘膜
内分泌细胞
固有层:小肠腺 十二指肠腺
➢ 粘膜下层 回肠集合淋巴小结
空肠无特殊结构
➢ 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
➢ 浆膜(除十二指肠中段外)
六、大肠
(一)结肠和盲肠的共同形态 结肠袋、结肠带、肠脂垂 (二)盲肠 1.位置 2.形态 回盲口 回盲瓣
(三)阑尾
1.形态 2.位置 3.根部体表投影
McBurney点 Lanz点
(四)结肠
分四部: 升结肠
结肠右曲(肝曲) 横结肠
结肠左曲(脾曲) 降结肠
乙状结肠
(五)直肠
(六)肛管
• 肛柱 • 肛瓣 • 肛窦 • 肛直肠线 • 齿状线 (肛皮线) • 肛梳(痔环) • 白线 • 痔(内痔,外痔,混合痔) • 肛门内括约肌 • 肛门外括约肌 • 肛直肠环
小肠、大肠
五、小肠
(一)十二指肠 • 上部
十二指肠上曲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好发 • 降部 十二指肠下曲 十二指肠纵襞 十二指肠大乳头 十二指肠小乳头 • 水平部 L3 • 升部 十二指肠空肠曲 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空肠起始部的标志
上下消化道的分界标志
(二)空、回肠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别
• 区别
空肠
回肠
• 位置 左腰区,脐区 脐区,右髂区,下腹区
• 长度
2/5
3/5
• 外观 粗,粉红,血管多 细,粉灰,血管少
2. Meckel 憩室
(三)小肠的微细结构
细胞衣 吸收细胞:微绒毛
上皮:单柱 杯状细胞
受体
➢ 粘膜
内分泌细胞
固有层:小肠腺 十二指肠腺
➢ 粘膜下层 回肠集合淋巴小结
空肠无特殊结构
➢ 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
➢ 浆膜(除十二指肠中段外)
六、大肠
(一)结肠和盲肠的共同形态 结肠袋、结肠带、肠脂垂 (二)盲肠 1.位置 2.形态 回盲口 回盲瓣
(三)阑尾
1.形态 2.位置 3.根部体表投影
McBurney点 Lanz点
(四)结肠
分四部: 升结肠
结肠右曲(肝曲) 横结肠
结肠左曲(脾曲) 降结肠
乙状结肠
(五)直肠
(医学课件)结肠解剖与生理

结肠的消化功能
1 2
水分重吸收
结肠通过重吸收水分,使排泄物中的水分减少 ,粪便变硬。
分泌黏液
结肠黏膜分泌黏液以润滑粪便,有利于粪便的 排出。
3
细菌消化
结肠内的有益菌群可帮助分解食物残渣,促进 消化。
结肠的吸收功能
吸收水分
结肠通过吸收水分,使粪便中的水分减少,粪便 变干。
吸收电解质
结肠黏膜可吸收电解质,如钠、钾等,以维持体 内水盐平衡。
肠管的分化
胚胎第12天,卵黄囊形成并开始萎缩,胚外中胚层向内凹陷 形成原始肠管,之后分化为消化管和泌尿生殖系统。
结肠的发育过程
原始肠管在胚胎第2周末开始分化为3个肠袢,第3周末形成卵 黄囊憩室,第4周末形成脐尿管和膀胱。
结肠的组织学结构
黏膜层
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固有膜、黏 膜肌层和黏膜下层组成。
黏膜下层
结肠功能性疾病
功能性腹泻
由于肠道功能紊乱,导致长期反复腹泻,大便不成形或呈水样便,无器质性病变 。
功能性便秘
指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粪质较硬或呈球状、排便不尽感等症状,多见于老 年人。
结肠其他疾病
结肠憩室
是由于结肠壁局限性向外突出形成的袋状结构,分为先天性 憩室和后天性憩室,后者多与慢性炎症有关。
富含血管和神经,连接黏膜与肌层 。
肌层
包括内环肌和外纵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层。
外膜层
由浆膜和脂肪组织组成。
结肠的微细结构
肠绒毛
隐窝
是肠黏膜表面的突起,增大了吸收面积。
是肠黏膜上的凹陷,可分泌消化液和电解质 。
潘氏细胞
杯状细胞
位于隐窝底部,可分泌溶菌酶和防御素等物 质。
位于隐窝顶部,可分泌黏液保护黏膜。
小肠解剖及临床精品PPT课件

消化系统
小肠
为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上起自胃的幽门, 下接盲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 部分。Fra bibliotek十二指肠
长25~30厘米,呈“C”形,可分为四部分。 1、上部:十二指肠球,粘膜光滑,临床为十 二指肠溃疡好发处。 2、降部:十二指肠大乳头,有胆总管和胰管 的共同开口。 3、水平部:又称下部。 4、升部:十二指肠空肠曲被十二指肠悬肌 (TREITS韧带)固定于腹后壁。
胃十二指肠动脉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X线检查时,通常将小肠袢按部位 分为六组
第一组为十二指肠,位于腹上区; 第二组为空肠上段,位于左腹外侧区; 第三组为空肠下段,在左髂区; 第四组为回肠上段,位于脐区; 第五组为回肠中段,在右腹外侧区; 第六组为回肠下段,右髂区、腹下区和盆腔。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空肠、回肠
项目
淋巴
位置 管径 管壁 血管 颜色 皱襞
肠道
滤泡
左上
散在
空肠 腹 较粗 较厚 丰富 红润 密高 孤立
2/5
右下
还有
回肠 腹 较细 较薄 较少 较淡 疏低 集合
3/5
滤泡
供血动脉
• 肠系膜上动脉 十二指肠横段、升段,空肠和回肠,结肠脾 曲前的结肠
十二指肠上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
空场、回肠
空肠
空肠开始于十二指肠空肠曲,空肠在横结肠 系膜下区,依小肠系膜而盘曲于腹腔内, 呈游离活动的肠襻,全长约2m余。它由肠 系膜上动脉的分支供应血流。空肠主要位 于左上腹与脐部,但也可至腹腔的其他部 位。空肠的黏膜有许多环形皱襞,隔着肠 壁即可摸到这些皱襞。空肠肠腔较宽,壁 较厚,肠系膜脂肪较少,血管网较清楚, 血管弓较少,末端小直血管较少而长。空 肠壁上的淋巴滤泡较少,称孤立淋巴滤泡。 空肠下与回肠相接。
小肠
为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上起自胃的幽门, 下接盲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 部分。Fra bibliotek十二指肠
长25~30厘米,呈“C”形,可分为四部分。 1、上部:十二指肠球,粘膜光滑,临床为十 二指肠溃疡好发处。 2、降部:十二指肠大乳头,有胆总管和胰管 的共同开口。 3、水平部:又称下部。 4、升部:十二指肠空肠曲被十二指肠悬肌 (TREITS韧带)固定于腹后壁。
胃十二指肠动脉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X线检查时,通常将小肠袢按部位 分为六组
第一组为十二指肠,位于腹上区; 第二组为空肠上段,位于左腹外侧区; 第三组为空肠下段,在左髂区; 第四组为回肠上段,位于脐区; 第五组为回肠中段,在右腹外侧区; 第六组为回肠下段,右髂区、腹下区和盆腔。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空肠、回肠
项目
淋巴
位置 管径 管壁 血管 颜色 皱襞
肠道
滤泡
左上
散在
空肠 腹 较粗 较厚 丰富 红润 密高 孤立
2/5
右下
还有
回肠 腹 较细 较薄 较少 较淡 疏低 集合
3/5
滤泡
供血动脉
• 肠系膜上动脉 十二指肠横段、升段,空肠和回肠,结肠脾 曲前的结肠
十二指肠上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
空场、回肠
空肠
空肠开始于十二指肠空肠曲,空肠在横结肠 系膜下区,依小肠系膜而盘曲于腹腔内, 呈游离活动的肠襻,全长约2m余。它由肠 系膜上动脉的分支供应血流。空肠主要位 于左上腹与脐部,但也可至腹腔的其他部 位。空肠的黏膜有许多环形皱襞,隔着肠 壁即可摸到这些皱襞。空肠肠腔较宽,壁 较厚,肠系膜脂肪较少,血管网较清楚, 血管弓较少,末端小直血管较少而长。空 肠壁上的淋巴滤泡较少,称孤立淋巴滤泡。 空肠下与回肠相接。
肠道解剖课件ppt

肠道健康与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调 节肠道蠕动,维护肠道健康。
减轻压力
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会影响肠道 健康,通过放松身心、调节情绪 等方式减轻压力,对肠道健康有
益。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肠道健康检查,可以及 时发现并处理肠道问题,维护肠
道健康。
THANKS
感谢观看
小肠的组织结构
小肠粘膜层由单层柱状上皮细 胞组成,具有分泌和吸取功能 。
小肠肌肉层由内环行和外纵行 两层平滑肌组成,具有节律性 收缩和舒张功能。
小肠浆膜层由间皮细胞和结缔 组织组成,具有保护和润滑功 能。
小肠的消化功能
小肠是消化和吸取的主要场所,能够分解食物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 。
小肠分泌的消化酶能够将食物分解成可被吸取的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单糖和脂 肪酸等。
酸等。
排泄
大肠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通 过肛门排出体外。
免疫
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具有免疫 调节功能,帮助身体抵抗病原
体的入侵。
02
小肠解剖
小肠的解剖结构
小肠位于腹腔的左中右部,是消 化道中最长的一部分,包括十二
指肠、空肠和回肠三个部分。
小肠通过幽门与胃相连,通过阑 门与大肠相连。
小肠的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 、肌肉层和浆膜层四层组成。
肠道解剖课件
汇报人:文小库 202X-XX-XX
目录
• 肠道概述 • 小肠解剖 • 大肠解剖 • 肠道疾病与防治 • 肠道健康与生活
01
肠道概述
肠道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肠道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组成 部分,包括小肠、大肠和直肠等 部分。
功能
肠道主要负责消化和吸取食物中 的营养成分,同时还有排泄废物 和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等功能。
解剖学课件 小肠,结肠45页PPT

解剖学课件 小肠,结肠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小肠解剖及临床》课件

《小肠解剖及临 床》PPT课件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添加目录标题
小肠解剖概述
小肠疾病诊断 方法
小肠疾病治疗 方法
小肠疾病预防 措施
小肠疾病并发 症及处理方法
小肠疾病研究 展望
添加章节标题
小肠解剖概述
小肠的生理功能
消化和吸收功能: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分泌功能:小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泌的消化液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运动功能:小肠的运动有助于食物的搅拌和推进 免疫功能:小肠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能够抵御病菌和毒素的入侵
手术治疗方法
适应症:小肠梗 阻、出血、穿孔 等
手术方式:小肠 切除、吻合、修 补等
术后护理:观察 生命体征、预防 并发症等
注意事项:术前 术后饮食调整、 避免剧烈运动等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通过药 物对小肠疾病进行 治疗,如抗生素、 抗炎药等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 的小肠疾病,需要进 行手术治疗,如肠切 除、肠吻合等
汇报人:PPT
运动锻炼:适当 进行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等, 增强身体免疫力
定期体检:定期 进行小肠相关检 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潜在疾病
保持良好心态: 避免过度焦虑、 压力等不良情绪 影响,保持心情 愉悦
定期体检建议
定期进行小肠镜检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
定期进行腹部CT检查
定期进行其他相关检查
小肠疾病并发症及处理 方法
病理学诊断方法
活检:通过手术或内镜获取小肠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通过细胞学方法对小肠分泌物或脱落细胞进行检查 免疫学检查:利用免疫学方法检测小肠相关抗体或抗原 分子生物学检查:通过PCR、基因测序等技术对小肠相关基因进行检测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添加目录标题
小肠解剖概述
小肠疾病诊断 方法
小肠疾病治疗 方法
小肠疾病预防 措施
小肠疾病并发 症及处理方法
小肠疾病研究 展望
添加章节标题
小肠解剖概述
小肠的生理功能
消化和吸收功能: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分泌功能:小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泌的消化液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运动功能:小肠的运动有助于食物的搅拌和推进 免疫功能:小肠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能够抵御病菌和毒素的入侵
手术治疗方法
适应症:小肠梗 阻、出血、穿孔 等
手术方式:小肠 切除、吻合、修 补等
术后护理:观察 生命体征、预防 并发症等
注意事项:术前 术后饮食调整、 避免剧烈运动等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通过药 物对小肠疾病进行 治疗,如抗生素、 抗炎药等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 的小肠疾病,需要进 行手术治疗,如肠切 除、肠吻合等
汇报人:PPT
运动锻炼:适当 进行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等, 增强身体免疫力
定期体检:定期 进行小肠相关检 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潜在疾病
保持良好心态: 避免过度焦虑、 压力等不良情绪 影响,保持心情 愉悦
定期体检建议
定期进行小肠镜检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
定期进行腹部CT检查
定期进行其他相关检查
小肠疾病并发症及处理 方法
病理学诊断方法
活检:通过手术或内镜获取小肠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通过细胞学方法对小肠分泌物或脱落细胞进行检查 免疫学检查:利用免疫学方法检测小肠相关抗体或抗原 分子生物学检查:通过PCR、基因测序等技术对小肠相关基因进行检测
消化系统—小肠(人体解剖学)

第五节 小 肠
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上起幽门, 下连盲肠,成人5—7m。为食物消
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分部: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一)十二L1~3之间 分部: 上部(球部)
降部 水平部 升部 弯曲: 3个
十二指肠上曲 十二指肠下曲 十二指肠空肠曲
特点: 十二指肠纵襞 十二指肠大乳头 十二指肠悬肌 (Treitz 韧带)
十二指肠悬肌 ((Treitz 韧带)
十二指肠悬肌
二、空肠和回肠
特点比较:
空肠 回肠 位置 左上腹部 右下腹部 长度 近侧2/5 远侧3/5 管腔 较粗 较细 管壁 较厚 较薄 颜色 较红 较淡
环状襞 淋巴滤泡
空肠
回肠
密集
疏而低
孤立淋巴滤泡 孤立、集合淋巴滤泡
血管弓:空肠少,1-2级 回肠多,3-4级
直血管长
直血管短
各种形态的美克尔(Meckel)憩室
2%成人,回肠末端距回盲瓣0.3-1.0m范围回肠 壁上,囊状突起,胚胎时期卵黄蒂闭锁的遗迹。
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上起幽门, 下连盲肠,成人5—7m。为食物消
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分部: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一)十二L1~3之间 分部: 上部(球部)
降部 水平部 升部 弯曲: 3个
十二指肠上曲 十二指肠下曲 十二指肠空肠曲
特点: 十二指肠纵襞 十二指肠大乳头 十二指肠悬肌 (Treitz 韧带)
十二指肠悬肌 ((Treitz 韧带)
十二指肠悬肌
二、空肠和回肠
特点比较:
空肠 回肠 位置 左上腹部 右下腹部 长度 近侧2/5 远侧3/5 管腔 较粗 较细 管壁 较厚 较薄 颜色 较红 较淡
环状襞 淋巴滤泡
空肠
回肠
密集
疏而低
孤立淋巴滤泡 孤立、集合淋巴滤泡
血管弓:空肠少,1-2级 回肠多,3-4级
直血管长
直血管短
各种形态的美克尔(Meckel)憩室
2%成人,回肠末端距回盲瓣0.3-1.0m范围回肠 壁上,囊状突起,胚胎时期卵黄蒂闭锁的遗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结肠动脉左支与左结肠动脉升支之间的边缘动脉往 往吻合较差,甚至中断,如中结肠动脉左支受损,可 能引起横结肠左侧部坏死。
另外,在最下一条乙状结肠动脉与直肠上动脉分支间 也往往缺少吻合,如最下乙状结肠动脉受损,可能引 起乙状结肠下部血流障碍,导致肠壁缺血坏死。
但近年也有人证明上述部位仍存在恒定吻合,可保证 侧支循环血流通畅。
边缘动脉 colic marginal artery
肠系膜上、下动脉分出各结肠支之间,在结肠内缘均 相互吻合。从回盲部至乙状结肠与直肠移行处,在近 结肠边缘形成一个动脉弓,称为边缘动脉。
边缘动脉发出许多终末支称直动脉,后者又分长、短 支,短支多起自长支,在系膜带处穿入肠壁,长支在 浆膜下环绕肠管,至另外两条结肠带附近分支入肠脂 垂后,穿入肠壁。
小肠的感觉神经纤维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分别传入 脊髓9~11胸节和延髓。痛觉冲动主要经交感神经 传入脊髓,小肠病变时牵涉性痛出现于脐的周围。
Meckel憩室
是胚胎卵黄管近侧端残留未闭所形成 出现率约2%左右,一般位于回肠末段距回
盲瓣50~100cm处 呈盲囊状,结构与回肠相同,有时粘膜内
含有胃泌酸细胞或胰腺组织 可发生溃疡和炎症,症状与阑尾炎相似
空、回肠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中结肠动脉 右结肠 回结肠动脉 空、回肠动脉
空、回肠动脉12~18条,彼此吻合成弓。小肠近 侧段只有l~2级弓,远侧可达3~4级。末级弓发 出直动脉分布于肠壁,直动脉间缺少吻合。
肠切除吻合术时应作扇形切除,并将对系膜缘侧 的肠壁稍多切除一些,以保证吻合口对系膜缘侧 有充分血供,避免术后缺血坏死或愈合不良形成 肠瘘。
静脉
结肠静脉基本与动脉伴行 结肠左曲以上的静脉血分别经回结肠静脉、
右结肠静脉和中结肠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 左曲以下的静脉则经左结肠静脉、乙状结肠
静脉汇入肠系膜下静脉 最后均汇入门静脉
空、回肠静脉
与动脉伴行,汇入肠系膜上静脉。 继沿相应动脉右侧上行,至胰颈后方, 会合脾静脉,形成门静脉。
淋巴
小肠淋巴管伴血管行走,注入肠系膜 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为数可达百余个, 沿肠血管及血管弓分布,输出管注入肠系 膜上动脉根部的肠系膜上淋巴结。后者的 输出管注入腹腔干周围的腹腔淋巴结,最 后汇为肠干注入乳糜池;部分输出管直接 汇入肠干入乳糜池。
腹膜内位器官。横结肠上方与肝、胃相 邻,下方与空、回肠相邻,因此,常随 肠、胃的充盈变化而升降。
降结肠 descending colon:长约25~30cm。
腹膜间位。内侧为左肠系膜窦及空肠袢, 外侧为左结肠旁沟。
乙状结肠 sigmoid colon长约40cm,腹膜内
位,有较长的系膜,活动性较大,可入 盆腔,也可移至右下腹遮盖回盲部,当 系膜过长时可发生乙状结肠扭转。
神经
空、回肠的神经支配来自腹腔丛和肠系膜上丛,沿 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到肠壁,其中包括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三种纤维。
小肠的交感神经,起于脊髓9~11胸节,经交感干、 内脏神经入腹腔丛和肠系膜上丛。它们抑制肠的蠕 动和分泌,使肠的血管收缩。
小肠的副交感神经来自迷走神经,促进肠的蠕动和 分泌。
形态特征
结肠带 Colic bands
系膜带mesocolic band 网膜带omental band 独立带free band
结肠袋 Haustra of colon
肠脂垂 Epiploicae appendices
结肠的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回结肠动脉 右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左结肠动脉 乙状结肠动脉
解剖学课件小肠结肠
位置与形态
占据结肠下区的大部, 上段是空肠,始于十二指
肠空肠曲,下段是回肠, 末端接续盲肠。 腹膜内位器官 借系膜悬附腹后壁,因此 总称系膜小肠。 空、回肠平均全长为 410.5cm。 两部间无明显分界,大约 空肠占近侧的2/5,主要 盘曲于结肠下区的左上部; 回肠占远侧的3/5,盘据 结肠下区的右下部,并垂 入盆腔。
结肠 colon
按其行程 和部位分
升结肠 ascending colon:长12~20cm。腹
膜间位。内侧为右肠系膜窦及回肠袢, 外侧为右结肠旁沟,结肠右曲后面贴 邻右肾,内侧稍上方与十二指肠相邻, 前上方有肝右叶与胆囊。右肾周围脓 肿或肝脓肿偶可溃入结肠。
横结肠 transverse colon:长约40~50cm,
空、回肠区别
空肠: 径粗,壁厚,色红,弓稀,脂肪少。 粘膜环状皱壁多而高,粘膜内散在孤立淋 巴滤泡。 回肠:径细,壁薄,色白,弓密,脂肪多。 环状皱襞疏而低,粘膜内除有孤立淋巴滤 泡外,尚有集合淋巴滤泡。
肠系膜mesentery
小肠系膜由二层腹膜组成,其中含有分布到肠襻上的 血管、神经和淋巴,将空、回肠悬附于腹后壁。 其在腹后壁附着处称小肠系膜根,从第2腰椎左侧斜 向右下。到达右骶髂关节前方,长约15cm。 系膜缘处肠壁与两层腹膜围成系膜三角。该三角处肠 壁无浆膜,不易愈合,故行小肠切除吻合术时,应妥 善缝合,以免形成肠瘘和感染扩散 。
消化管概况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系膜小肠
盲肠
阑尾
升结肠
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
肛管
X线检查时,通常将小肠袢按部位分为六组
第一组为十二指肠,位于腹上区; 第二组为空肠上段,位于左腹外侧区; 第三组为空肠下段,在左髂区; 第四组为回肠上段,位于脐区; 第五组为回肠中段,在右腹外侧区; 第六组为回肠下段,右髂区、腹下区和盆腔。
另外,在最下一条乙状结肠动脉与直肠上动脉分支间 也往往缺少吻合,如最下乙状结肠动脉受损,可能引 起乙状结肠下部血流障碍,导致肠壁缺血坏死。
但近年也有人证明上述部位仍存在恒定吻合,可保证 侧支循环血流通畅。
边缘动脉 colic marginal artery
肠系膜上、下动脉分出各结肠支之间,在结肠内缘均 相互吻合。从回盲部至乙状结肠与直肠移行处,在近 结肠边缘形成一个动脉弓,称为边缘动脉。
边缘动脉发出许多终末支称直动脉,后者又分长、短 支,短支多起自长支,在系膜带处穿入肠壁,长支在 浆膜下环绕肠管,至另外两条结肠带附近分支入肠脂 垂后,穿入肠壁。
小肠的感觉神经纤维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分别传入 脊髓9~11胸节和延髓。痛觉冲动主要经交感神经 传入脊髓,小肠病变时牵涉性痛出现于脐的周围。
Meckel憩室
是胚胎卵黄管近侧端残留未闭所形成 出现率约2%左右,一般位于回肠末段距回
盲瓣50~100cm处 呈盲囊状,结构与回肠相同,有时粘膜内
含有胃泌酸细胞或胰腺组织 可发生溃疡和炎症,症状与阑尾炎相似
空、回肠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中结肠动脉 右结肠 回结肠动脉 空、回肠动脉
空、回肠动脉12~18条,彼此吻合成弓。小肠近 侧段只有l~2级弓,远侧可达3~4级。末级弓发 出直动脉分布于肠壁,直动脉间缺少吻合。
肠切除吻合术时应作扇形切除,并将对系膜缘侧 的肠壁稍多切除一些,以保证吻合口对系膜缘侧 有充分血供,避免术后缺血坏死或愈合不良形成 肠瘘。
静脉
结肠静脉基本与动脉伴行 结肠左曲以上的静脉血分别经回结肠静脉、
右结肠静脉和中结肠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 左曲以下的静脉则经左结肠静脉、乙状结肠
静脉汇入肠系膜下静脉 最后均汇入门静脉
空、回肠静脉
与动脉伴行,汇入肠系膜上静脉。 继沿相应动脉右侧上行,至胰颈后方, 会合脾静脉,形成门静脉。
淋巴
小肠淋巴管伴血管行走,注入肠系膜 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为数可达百余个, 沿肠血管及血管弓分布,输出管注入肠系 膜上动脉根部的肠系膜上淋巴结。后者的 输出管注入腹腔干周围的腹腔淋巴结,最 后汇为肠干注入乳糜池;部分输出管直接 汇入肠干入乳糜池。
腹膜内位器官。横结肠上方与肝、胃相 邻,下方与空、回肠相邻,因此,常随 肠、胃的充盈变化而升降。
降结肠 descending colon:长约25~30cm。
腹膜间位。内侧为左肠系膜窦及空肠袢, 外侧为左结肠旁沟。
乙状结肠 sigmoid colon长约40cm,腹膜内
位,有较长的系膜,活动性较大,可入 盆腔,也可移至右下腹遮盖回盲部,当 系膜过长时可发生乙状结肠扭转。
神经
空、回肠的神经支配来自腹腔丛和肠系膜上丛,沿 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到肠壁,其中包括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三种纤维。
小肠的交感神经,起于脊髓9~11胸节,经交感干、 内脏神经入腹腔丛和肠系膜上丛。它们抑制肠的蠕 动和分泌,使肠的血管收缩。
小肠的副交感神经来自迷走神经,促进肠的蠕动和 分泌。
形态特征
结肠带 Colic bands
系膜带mesocolic band 网膜带omental band 独立带free band
结肠袋 Haustra of colon
肠脂垂 Epiploicae appendices
结肠的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回结肠动脉 右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左结肠动脉 乙状结肠动脉
解剖学课件小肠结肠
位置与形态
占据结肠下区的大部, 上段是空肠,始于十二指
肠空肠曲,下段是回肠, 末端接续盲肠。 腹膜内位器官 借系膜悬附腹后壁,因此 总称系膜小肠。 空、回肠平均全长为 410.5cm。 两部间无明显分界,大约 空肠占近侧的2/5,主要 盘曲于结肠下区的左上部; 回肠占远侧的3/5,盘据 结肠下区的右下部,并垂 入盆腔。
结肠 colon
按其行程 和部位分
升结肠 ascending colon:长12~20cm。腹
膜间位。内侧为右肠系膜窦及回肠袢, 外侧为右结肠旁沟,结肠右曲后面贴 邻右肾,内侧稍上方与十二指肠相邻, 前上方有肝右叶与胆囊。右肾周围脓 肿或肝脓肿偶可溃入结肠。
横结肠 transverse colon:长约40~50cm,
空、回肠区别
空肠: 径粗,壁厚,色红,弓稀,脂肪少。 粘膜环状皱壁多而高,粘膜内散在孤立淋 巴滤泡。 回肠:径细,壁薄,色白,弓密,脂肪多。 环状皱襞疏而低,粘膜内除有孤立淋巴滤 泡外,尚有集合淋巴滤泡。
肠系膜mesentery
小肠系膜由二层腹膜组成,其中含有分布到肠襻上的 血管、神经和淋巴,将空、回肠悬附于腹后壁。 其在腹后壁附着处称小肠系膜根,从第2腰椎左侧斜 向右下。到达右骶髂关节前方,长约15cm。 系膜缘处肠壁与两层腹膜围成系膜三角。该三角处肠 壁无浆膜,不易愈合,故行小肠切除吻合术时,应妥 善缝合,以免形成肠瘘和感染扩散 。
消化管概况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系膜小肠
盲肠
阑尾
升结肠
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
肛管
X线检查时,通常将小肠袢按部位分为六组
第一组为十二指肠,位于腹上区; 第二组为空肠上段,位于左腹外侧区; 第三组为空肠下段,在左髂区; 第四组为回肠上段,位于脐区; 第五组为回肠中段,在右腹外侧区; 第六组为回肠下段,右髂区、腹下区和盆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