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城在我心中》资料孟姜女哭长城(新版)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城在我心中》学案 第一课时(新版)

2017-2018学年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城在我心中》学案 第一课时(新版)

《长城在我心中》学案1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的象征意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悟长城的巍峨壮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坚强意志,民族精神
的敬佩和赞叹,锻炼学生的顽强的意志。

二、重点难点
感悟长城的象征意义。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长城象征着什么?
2.“我站立在宽阔的长城上,极目远望;在广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城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宛如横卧在华夏大地的灰色巨龙。

那高大的烽火台,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

”这句话中,作者分别把长城比做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长城的历史故事呢?
四、参考资料
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cháng chéng]
长城( 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军事性工程。

长城始建于周朝。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最早的关于长城的典故。

国家文物局2012年宣布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5个省区,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

此前,国家文物局曾于2009年首次公布明长城调查数据,中国明朝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

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

新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城在我心中》资料长城的历史沿革

新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城在我心中》资料长城的历史沿革

《长城在我心中》资料长城的历史沿革长城起源中国历代长城长城始建于周朝。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最早的关于长城的典故。

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代,楚国最早修筑了防御别国入侵的"楚方城"揭开了中国历史上记载的长城修建的帷幕。

战国时期,齐、魏、赵、秦、燕和中山等国也相继修建了"诸侯互防长城"。

其中,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同时,又在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

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

秦统一后,废弃了隔离各国的长城,将秦、赵、燕北部边境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扩展和修缮,第一次形成了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万余华里的长城,万里长城由此出现。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汉朝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以抵御北方匈奴的侵袭。

从汉文帝到汉宣帝,筑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的长城。

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达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

“内边”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

“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

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

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

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中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

最新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城在我心中》资料长城的现存遗址(精品)

最新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城在我心中》资料长城的现存遗址(精品)

《长城在我心中》资料长城的现存遗址山海关长城山海关主词条:山海关长城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

河北山海关长城是万里长城的入海处。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属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境内。

全长26公里,主要包括:老龙头长城、南翼长城关城长城、北翼长城、角山长城、三道关长城及九门口长城等地段。

老龙头长城是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有“中华之魂”的盛誉。

山海关城由关城、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威远城和宁海城七大城堡构成,四周有长4769米、高11.6米、厚10余米的城墙,墙体高大坚实,气势宏伟。

在东、西、南、北建有四个城门,城东南隅、东北隅建有角楼,城中间建有雄伟的钟鼓楼。

整个卫城建筑规模宏伟,防御工程坚固。

山海关是明代创建“卫所兵制”的产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对山海关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金山岭长城金山岭长城主词条:金山岭长城所说的明长城,长8851.8公里,其中多为夯土建筑,真正的砖石结构,既雄伟又坚固,也就是最具典型意义的长城只有1000多公里,其中只有200多公里在北京市,其余绝大部分分布在河北省的秦皇岛、唐山、张家口市、承德市。

金山岭长城位于密云县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交界的燕山山脉中。

西起龙峪口,东止望京楼,全线10.5公里。

沿线有建筑各异的敌楼67座,烽火台2座,大小关隘5处,这里长城上敌楼密集,一般50-100米一座,墙体以巨石为基,高5-8米,并设有拦马墙、垛墙和障墙,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被誉为“万里长城,金山独秀”。

八达岭长城主词条: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长城1961年,国务院确定八达岭关城和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在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倡议下,古老雄关更换新颜,先后修复城楼19座,城墙全长3741米,使游览总面积达到1.9万平米。

1986年,八达岭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

1987年,联合国接受万里长城为“世界文化遗产”。

1991年8月,八达岭作为万里长城的精华,在北京故宫博物馆,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人类文化遗产证书。

最新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城在我心中》资料长城的建筑结构(精品)

最新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城在我心中》资料长城的建筑结构(精品)

最新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城在我心中》资料长城的建筑结构(精品)《长城在我心中》资料建筑结构长度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修建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二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河西走廊,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1万里以上。

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北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新疆、天津、辽宁、黑龙江、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

由于年代久远,早期各个朝代的长城大多数都残缺不全,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人们一般谈的长城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就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畔。

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2009年4月18日联合公布,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

经过壕堑359.7千米,自然天险2232.5千米。

国家文物局2012年6月5日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宣布,历经近5年的调查认定,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5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

这是中国首次科学、系统地测量历代长城的总长度。

国家文物局曾于2009年首次公布明长城调查数据,中国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

而此次长城的调查和认定,不仅认定了明代长城的长度,还开展了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的资源调查。

[2]构筑方法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中,许多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次修筑,我国古代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为它贡献了多少智慧,流尽了多少血汗,才使它成为世界一大奇迹。

不论是巨龙似的城垣,还是扼生产流程和比较科学的烧制砖瓦作坊。

最新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城在我心中》资料长城的意义(精品)

最新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城在我心中》资料长城的意义(精品)

《长城在我心中》资料长城的意义分界线长城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所构成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决定了整个中国大陆古代经济、文化大致分为东西两大区和南北三带的天然布局。

东西两大区即北起兴安岭,经燕山、阴山、贺兰山、岷山至横断山脉一线,以东为农业经济发展地区,其西是畜牧业(间有河谷或绿洲小块农业)经济发展地区。

三带即秦岭、淮河以南为水田农业经济发展带;秦岭、淮河以北至阴山、燕山以南和东北平原是旱作物农业经济发展带,阴山以北,贺兰山以西为畜牧业经济发展带。

两区三带的天然布局,构成中国大陆古代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类型。

长城带包含了整个旱作农业经济发展带和畜牧业经济发展带的大部,构成一个完整独立的经济体系。

经济上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补充,两种经济相互依存,互相补充。

文化上以农耕文化为主导,农、牧两种文化相互渗透和吸收,不断汇聚与辐射。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农业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发展起来,成为整个中国农业经济、文化的腹心,并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交流汇聚的中心。

在整个畜牧业经济区,自兴安岭以西、阴山以北的内蒙古大草原,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成为畜牧业经济、文化的腹心。

长城就坐落在这两个经济、文化腹心的自然交汇处,它是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的产物。

长城既将两种经济、文化隔开,又将两种经济、文化联结在一起。

如今长城已失去了它的军事用途,更多的在体现我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激励着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保卫我中华民族。

同时也在见证我中国人民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团结一致拼搏进取,抒写奇迹抒写辉煌。

长城带的民族关系长城带古代的经济、文化结构与古代民族的构成格局,决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地区与畜牧业经济地区的关系集中表现于长城一线,其农业经济、文化与畜牧业经济、文化的对立统一也沿长城一线展开。

与此相适应的中国古代的民族问题也集中于长城一线,表现得异常突出,无论是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合与交流,还是民族间军事、政治上的斗争,都沿长城一线展开,它对于主体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主体民族与长城带各民族的关系,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都曾起过重要作用。

2017-2018学年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城在我心中》学案 第二课时(新版)

2017-2018学年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城在我心中》学案  第二课时(新版)

《长城在我心中》学案2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遐、戈、巅”等11个会认字和“岭、戈、魂”等8个会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了解长城,体会长城的伟大,唤起他们对民族、先辈、祖国庄严神圣的感情。

2.难点:感悟长城的象征意义。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通过学习,对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了更深的了解。

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2.长城由哪几大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
3.关于长城,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四、参考资料
长城的古代名称
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所使用的名称多有不同。

方城:只在春秋时楚国用过。

堑、长堑、城堑、墙堑:这几种称谓基本上相互通用,从战国时期直到明代几乎全都使用过。

塞、塞垣、塞围:在史书中用到“塞”字的地方很多,一般情况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关口要隘,二是表示长城。

长城塞、长城亭障、长城障塞:这些称谓在史书当中很常见。

壕堑、界壕:是长城建筑的一种形式,而界壕则是金代长城的专用词。

边墙、边垣:将长城称之为“边”,主要是明朝。

中国古代,多将中原各地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地域称之为“边地”,明代则将在这一地域修筑的长城称之为“边墙”或“边垣”。

孟姜女哭长城的简介

孟姜女哭长城的简介

孟姜女哭长城的简介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传说故事之一,被广泛流传并深入人心。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爱情牺牲的悲壮故事,也是中国文化中“长城情怀”的象征之一。

故事发生在唐朝时期。

相传,北方的辽宁营州(今辽宁省秦皇岛市)附近,有一位叫孟姜女的少女,她自幼聪慧漂亮,温婉贤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她父母认为她是一位幸福的姑娘,于是聘请了著名的英才李秦为她的丈夫。

然而,就在孟姜女待嫁之时,李秦被当时的皇帝征召入宫为官,被分派去修筑长城。

孟姜女心系丈夫,每天夜晚常常仰望着满月,默默地等待丈夫归来。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丈夫却始终没有音信。

孟姜女的父母逝世后,她仍然忠诚地等待着丈夫。

终于有一天,她听说丈夫已经在长城修筑时不幸遇难殉职,丧失了生命。

孟姜女痛不欲生,悲痛欲绝。

她百般思念丈夫,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

于是,孟姜女决定去长城寻找丈夫的遗骨,以便能够好好地安放他的灵魂。

她跋山涉水、穿越草原,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长城。

她用长长的头发系在一块巨石上,准备用力拆开长城,以寻找丈夫的遗骨。

然而无论她怎样努力,长城始终岿然不动。

孟姜女的坚毅和决心触动了众神。

据说,当时的长城是有神力保护的,因此,孟姜女的哭声感动了天神,最终崩裂了一小段长城。

当巨石摔碎石头时,山上的旱枯木突然迸发出鲜花,草原上的百灵鸟飞舞欢腾。

然而,孟姜女终究没有找到丈夫的遗骨。

她无奈地去到遗址上,跪拜着称颂年轻的丈夫,然后用泪水浇灌着这块巨石。

传说中,孟姜女的泪水感动了神佛,长城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这个传说在中国人的心中代表了一段深情厚意的爱情故事,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于长城的崇敬之情。

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孟姜女哭长城,在中国文化中被看作是一种独特的长城情怀,也象征着坚韧、忍耐和爱情的升华。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源远流长,被文人墨客多次演绎与描绘。

在民间艺术中,如戏剧、曲艺、绘画等,都有通过表达这个故事来表达爱情和忠诚的主题。

此外,珠穆朗玛峰、恨海、森林等,都被喻为“现代的长城”,表达了对于传统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与尊重。

五年级上册缩写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五年级上册缩写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五年级上册缩写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五年级孟姜女哭长城缩写故事如下:
1、缩写极简版:
孟姜女在长城脚下为自己死去的劳力丈夫哭泣,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

2、适中版:
孟姜女和一位名叫范喜良的书生喜结良缘。

但是刚结婚,范喜良就被抓取充当劳力修筑长城。

孟姜女去了长城,得知范喜良已经去世,心中悲痛,就在长城脚下哭了三天三夜,大雨滂沱倾斜而下,冲垮了长城。

3、偏长版:
古时候,有位孟老爷子的长女叫孟姜,生的聪明伶俐,贤惠善良,而且擅长弹琴、针织,与书生范喜良结为夫妻。

后来,范喜良被拉去修长城,长时间未回,孟姜女便去寻夫,最后在长城下找到了丈夫尸骨。

她趴在丈夫身上痛哭7天7夜,把长城哭倒了十多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在我心中》资料
孟姜女哭长城
古时候,孟老汉和姜老汉互为邻居,仅一墙之隔。

一年春天,孟老汉在自己院中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浇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芦秧长得肥壮、高大,从墙头爬过去,到姜老汉的院里结了个很大的葫芦,有几十斤重。

等葫芦熟后,姜老汉拿刀把它切开,突然见里边躺着个又白又胖、非常可爱的女娃娃,姜老汉喜台望外,奔走相告,村里人听说后,纷纷前来观看这新鲜事,可是孟、姜两老汉却因此产生了矛盾,吵得不可开交。

孟老汉非常坚定地说:"这葫芦是我亲自种下的,胖女孩该归我。

"姜老汉却固执地说:"这葫芦结在我的院子里,这女娃该是我的。

"吵了三天三夜,难解难分,毫无结果,后经村里人调解为:女娃娃属于两家共同的,轮流居住,共同扶养,并取了个"孟姜女"的名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孟、姜两家老人为现已长大成人的孟姜女选了个女婿叫范杞梁,选定良辰吉日,准备成亲。

天有不测风云,成亲之日,新郎、新娘正要拜堂,突然从门外闯进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把新郎范杞梁当民夫抓走了。

原来,当时由于秦始皇在全国各地抽调大批民夫修筑长城,日日夜夜拚命干,民夫们被累死、饿死的不计其数,为了加快工程速度,他们又到处抓民夫补充,范杞梁也被发配去充当修长城的民夫了。

转眼一年过去了,范札梁杳无音信,急得孟姜女饭吃不下,觉睡不着,不知如何是好,跟两家老人商量后,决定去找丈夫,发誓找不到丈夫绝不回家。

她带上干粮和给丈夫特制的御寒衣服上路了。

一路上,风吹雨淋、日晒风寒、饥寒交迫、步履艰难,经过千难万险的万里跋涉,终于找到了修长城的地方,一打听才知道,为修长城死了许多人,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并被埋在长城下,尸骨都找不到了。

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孟姜女顿时就伤心地恸哭起来,泪如泉,声如雷,哭得惊
天动地,天昏地暗,眼看着长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里塌到哪里,足有八百里长。

这下可急坏了工程总管,急忙去报告正来此巡查工程进展的秦始皇。

秦始皇赶忙去见孟姜女寻问根由。

一见之后,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为"正宫娘娘"。

孟姜女虽然怒火满腔,但还是压住心头仇恨,灵机一动,将计就计地非要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才能当"正宫娘娘"。

一要找到丈夫范札梁的尸体;二要为其丈夫举行国葬;三要秦始皇为范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

秦始皇听罢孟姜女提的三个条件,思索片刻,为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孟姜女戴着孝拜了为筑城而死的范札梁坟墓后,宿愿已偿,面对滚滚的渤海,纵身一跃, 投海自尽了。

嘉峪山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从祁连山流下来的雪水,不断汇合成北大河,它穿过河西走廊中段的荒原,浇灌著那一带的良田,养育著那里的各族人民。

有一天,一个牧童正在荒原上放羊,迎头碰上一个古怪老头儿,身上背一袋子石沙,问他去北大河如何走,并说:"这北大河原是我的家,后来被一群百姓抢去,我这次来要用石沙堵住北大河。

"牧童听后非常气愤,立刻顶撞道:"别说你用一袋石沙,就是把北边大山搬来,也妄想使北大河改道。

"那老头儿一听气炸了,立刻将这袋石沙向左右撤开,骤然间,荒原上突起许多丘陵和一座大山,这座大山就是现在的嘉峪山。

原来这个怪老头儿是龟精变的,只见他口念咒语,企图推倒嘉峪山来封堵北大河,正在此时,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玉皇大帝派雷神把老头儿击死了。

在他死的地方,立即隆起了个山包,形状如龟,这就是现在的"龟盖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