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内科冠心病介入-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

合集下载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信息网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信息网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信息网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血管炎、心瓣膜疾病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医疗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针对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已成为常规的治疗手段之一,该手段通过内窥镜等介入设备,将医生通过小切口、穿刺或导管等方式进入患者体内进行治疗。

本文将探讨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的技术特点、管理模式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心血管介入诊疗的技术特点心血管介入诊疗的技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微创性心血管介入诊疗不需要开放手术,只需通过微小创口或刺入介入设备,便可以实现手术治疗的效果。

这种微创性操作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还可使患者早日出院回归正常生活。

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操作可有效减少手术切口,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期。

2.高精度心血管介入治疗通过导管或内窥镜等设备进入患者体内,在显微镜下实现高精度操作,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治疗患者的病症。

此外,通过先进的成像技术(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简称DSA技术),医生可以实时观察病变血管及周边血管结构,为手术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有助于有效减少手术风险。

3.多学科合作心血管介入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合作的过程,需要心血管内科、放射科、心脏外科、心理科等科室专业医生的协作。

这些专业领域的医生各有所长,可以共同致力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增加治疗速度和效果。

二、心血管介入诊疗的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管理心血管介入诊疗,医院和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

1.建立规范的治疗流程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流程的整体性和规范性。

因此,医院和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规范的治疗流程,确保每一步操作都按照流程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流程规范化还可以提升医生的协同效能,使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治疗服务。

2.提高诊断水平一流的心血管介入治疗需要一流的医生团队和先进的设备技术,这是成功治疗和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信息网

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信息网

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信息网心血管介入诊疗是指通过经皮、经血管等介入手段,在心血管病变部位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现代医学技术。

该技术不仅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恢复快等优点,而且适用范围广,可治疗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介入诊疗的诊疗管理信息网是一种可以为医生和患者提供相关诊疗信息服务的互联网平台。

通过该网站,医生可以查阅最新的治疗技术和临床指南,获取最新的医学知识和诊疗经验;患者可以了解心血管介入诊疗的治疗方法、效果、费用等相关信息,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和治疗计划。

该网站将提供以下几方面的信息服务:一、诊疗技术资料该网站将为医生提供最新的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标准和操作指南,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该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操作流程。

同时,该网站还将提供介入诊断和治疗所需的器材设备的规格、操作方法、消毒方法等相关资料,保证医生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二、临床指南为保证治疗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该网站将及时提供针对不同心血管疾病的最新临床指南和诊疗方案,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确保病人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医学文献和研究成果该网站还将提供相关医学文献和研究成果,帮助医生了解国内外心血管介入诊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依据。

四、患者教育和心理疏导针对心血管介入诊疗所需的患者教育和心理疏导,该网站将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服务。

通过在线直播、远程咨询、病例分享等形式,帮助患者了解治疗过程、注意事项和后续康复方案,降低患者的治疗焦虑和恐惧情绪。

五、个性化服务医生和患者都可以注册该网站的账户,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信息服务方案。

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和临床需求,定制个性化信息服务方案;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疾病情况和治疗意愿,选择合适的服务内容和模式。

总之,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信息网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诊疗信息服务,促进心血管介入诊疗的发展和普及,提高临床治疗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学术会议工作总结

学术会议工作总结

学术会议工作总结学术会议工作总结110月29日,由重庆市护理学会主办、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承办、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消化内科协办的“重庆市护理学会消化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学术会议”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科教中心成功举办,来自重庆市近200名消化护理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此次会议特别邀请了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朱京慈教授、新桥医院护理部教研室张庆玲主任、新桥医院消化内科李春花护士长、西南医院杨梅护士长、大坪医院李清总护士长分别就《护理人员职业规划》《护理论文的撰写》《TIPS围手术期护理》《消化疾病心身护理》《敏感指标在GICU质量管理中的运用》《消化专科及内镜治疗新业务新技术》等六个专题进行了精彩授课。

会后,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会议更新了知识,提供了实用、规范、前沿的学术指导,是消化护理人员非常好的一个学习机会,希望以后多举办类似的学习会议。

据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李春花护士长介绍,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也随之有了质的飞跃,建立科学的消化内科护理机制、培养具有专业特点的护理人才,在优化服务流程、提髙质量安全、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此次会议的目的就是推进消化护理专业发展,繁荣消化护理学术,普及新知识、新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学术水平,为大家搭建起消化护理的交流平台,为患者更好的服务。

学术会议工作总结2数字生活国际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Life (ICDL )"已于11月8日至10日在中山大学冼为坚堂成功召开,并与第三届全国数字娱乐与艺术(DEA )及数字家庭交互应用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联合举行。

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山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由中山大学数字家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

会议由国内数字家庭方面的专家中山大学罗笑南教授担任主席。

会议期间,共有69位分别来自中国、韩国、伊朗、马来西亚、芬兰、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参加了学术讨论,其中包括Kore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Institute、Tampe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Ir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偏重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质、量不高;心血管药物和器械原创性较低等,只有正视上述问题,才能积极开拓进取。

中国每年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

中国每年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

中国每年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资料图:长城会创立者、北京和睦家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图)标签胡大一心血管心肌梗塞中国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各类心血管病,占总死亡原因之首,平均每十秒钟就死一个患者。

一半以上的人首次发作就是心肌梗死或者猝死。

现在是趋利性的医学模式,医院水平用手术和毛收入量化的指标来衡量。

医生支架手术做的越多,就能发表越多的论文,名气也越大。

这是一个很荒谬的事情。

2014年10月16日至19日,第二十五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以下简称长城会)在北京召开。

“在所有导致人类死亡的疾病中,心脑血管疾病排名首位。

”长城会创立者、北京和睦家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中国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患心血管病。

”长城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企业家、高级白领心血管患者不断增多。

一项针对北京、上海等城市2000名企业高管的健康调查显示,超重或肥胖者为55%,血脂异常率为全国平均血脂异常发病率的2倍以上,脂肪肝的患病率为全国成年人脂肪肝发病率的3倍以上。

如果没有科学的血管健康管理,这些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极高。

作为国内知名的心血管专家,学科带头人,胡大一出生于医学世家。

1987年,他从美国回国,就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组建了心电生理科,如今还会去国内几百家医院会诊指导。

但多年下来,他发现心血管疾病从医疗模式,到公众对疾病的认知都存在诸多问题。

“我们都知道心血管病预防最重要,但那么多大医院,还是看了一次就不管后续。

”在胡大一看来,医院好多都是坐堂医生,等着人生病求医,病人则总是不注重恢复和预防。

久而久之,陷入了“医生等得病,病人等复发”的怪圈。

而被称为“焦虑的专门器官”——心脏,其疾病往往受到心理和情绪的影响更大。

因此,相比治疗方法的进步,他更看重心脏康复和“双心门诊”的推广。

尽管年近七旬,但他身体矫健,语速很快,思路十分清晰。

在长城会开幕式上,胡大一宣布下届大会主席将由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主任马长生担任。

沈阳军区总医院志-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信息网

沈阳军区总医院志-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信息网

沈阳军区总医院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简介1、医院简介及科室情况沈阳军区总医院是一座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1994年首批进入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行列。

医院有第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湖北医科大学等高等医学院校的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导师30余人以及一大批知名专家。

曾获得各种科技成果奖1036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l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奖3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二等奖5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10余项。

医院拥有国际最新型的超导磁共振(MR I)全身成像系统、PET-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256排螺旋CT等大型设备1500余件,总价值6亿余元。

1997年经总后卫生部批准,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与心血管外科、先心病内科三个科室共同组成全军心血管内外科研究所(始建于1987年), 2000年成为首批全军“重中之重”研究所,2001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心血管病研究所”,2004年7月被中华医学会批准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沈阳培训基地”,2005年3月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心血管微创技术培训推广项目”培训基地,2009年成为全军首批“国家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

1987年开展冠脉造影,1989年开展冠脉介入治疗,1995年开展急诊冠脉支架术。

目前开展总例数居东北及军内首位、其中危重复杂介入治疗例数居国内领先,总成功率达到99.9%以上。

心血管内科目前展开床位157张,其中CCU及ICU 展开39张。

年门诊量10万余人次,收容病人7500余人,2009年心血管介入诊治手术量达10000余台次。

学科拥有各类专业人员170余人,其中正高职专家7名,副高职专家17名。

医生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博士学位20人,12人经过国外长期培训。

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3~4人,硕士研究生20余人。

【课题申报】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新技术

【课题申报】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新技术

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新技术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新技术一、课题背景和意义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心脏疾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也是导致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传统的冠脉介入治疗技术,如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但依然存在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高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

这些新技术包括造影剂选择和使用的优化、血管成像技术的改进、导管和支架的创新等。

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冠脉介入治疗的质量和效果,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旨在系统总结和评价当前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新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和临床效果,为进一步推动冠脉介入治疗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主要研究内容1. 造影剂选择和使用的优化:在冠脉介入治疗中,造影剂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药物,用于血管成像和病变评估。

传统的造影剂使用虽然能够达到预期的成像效果,但也存在一系列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因此,研究新型造影剂,改善其副作用和并发症,是当前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

2. 血管成像技术的改进:血管成像技术是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到治疗的准确性和疗效。

近年来,一系列新的血管成像技术不断涌现,如经皮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这些新技术在血管成像的分辨率、清晰度和灵敏度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辐射暴露。

3. 导管和支架的创新:导管和支架是冠脉介入治疗中的重要设备,直接影响到治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近年来,针对导管和支架的创新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如药物洗脱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等。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文献综述和病例分析的方法,系统收集和总结国内外关于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新技术的相关研究,分析其优缺点和临床应用前景,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临床研究。

2023年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考核工作

2023年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考核工作

2023年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考核工作2023年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考核工作引言: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增加,对专业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人员的需求也愈发迫切。

为了确保医疗机构能够提供高质量、安全可靠的心血管介入治疗,各国纷纷开始实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考核工作。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全面评估这一培训项目的价值,并提出个人观点和建议。

1.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的深度评估1.1 培训内容的全面性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具备扎实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专业人员。

培训内容涵盖了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知识、诊断技术、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

这样的深度培训可以确保学员获得全面且准确的知识,为未来的工作打下牢固基础。

1.2 培训方法的灵活性和有效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培训项目需要及时跟进最新的技术进展,并将其纳入培训内容中。

培训方法也要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虚拟仿真技术、远程教育等,提高培训的灵活性和效果。

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培训项目能够更好地满足学员的需求,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1.3 培训效果的评估和改进为了确保培训项目的质量,有效的评估机制是不可或缺的。

考核工作应该尽可能贴近实际工作情境,通过实际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估学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反馈并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以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2.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的广度评估2.1 培训对象的广泛覆盖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的受益对象不仅包括医学院校的学生,还包括医院内的医师、护士等相关人员。

这种广度的培训覆盖可以提高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整体水平,使更多的医疗机构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最终受益于广大患者。

2.2 培训资源的充足性和合理性为了保证培训的广度,同时需要充足的培训资源供应。

2022年新桥医院临床药师招生简章

2022年新桥医院临床药师招生简章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桥医院)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2022年招生简章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设有临床和医技科室43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1个、全国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2 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1个、全军医学研究所3 个、全军医学专科(病)中心学科6 个、国家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基地3个、重庆市重点学科18 个、重庆市医学研究所5个。

医院是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有18个博士和29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现有展开床位2401 张,拥有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2000余台,仪器设备总值6 亿余元;年门(急)诊量近100 万人次,年收治病人5.5 万人次,年住院手术量2 万台次。

为落实卫生部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建立临床药师制要求,推动和规范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探索临床药师培养成长规律,逐步规范培养模式,我院经卫生部批准,成为全国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现面向全国招收2022 年临床药师学员。

欢迎各位符合条件的药师,踊跃报名参加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学习。

一、招生专业及规模呼吸内科、抗肿瘤药物、消化内科专业学员各2~3名,根据本人条件和单位意见,择优录取。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临床药师。

三、培训方式在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指导下,以直接参与临床用药实践为主,适当课程教育为辅,紧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培养临床药物应用型人才,提升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能力。

专业教学内容将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扩大学员的知识面,教学中采用讲授、讨论、病例分析等方法。

学习方式:1 年(2022 年10月至2022年9月),全脱产学习。

学员在1 年之内,按要求完成培训且考核成绩合格,由卫生部颁发岗位培训证书。

四、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1、高等医药学校药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在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工作2 年以上,上进好学、表现优秀;2、年龄在35岁以下,身体健康,能坚持完成一年脱产培训;3、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患者、医师、护士沟通能力较强,愿献身于临床药学事业,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4、学员结业后,选送医院应保证其从事专职临床药师和参与临床用药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介绍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

始建于1944年,是一所设备先进、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教学医院,是国家重点院校教学医院。

新桥医院心内科现为心血管病国家重点学科牵头单位、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重庆市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重庆市心血管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高校重点学科、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

197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也于同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8年招收博士后流动人员。

现有正教授8名,副教授7名,中级职称13名,初级职称4名。

博士导师4名,硕士导师7名。

博士学位18名,硕士学位8名。

学科展开床位200张,监护病床20张。

分为心脏血管内科病房、监护病房、临床检查室、心导管室、实验室,学科拥有专科仪器设备总价值5716万元,08年收治病人4815人次。

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23项、国家级攻关课题分题7项,军队及省部级攻关课题7项、其它课题12项。

学科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及省部级二等奖15项,获国家专利1项。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著600余篇、其中SCI论文21篇。

主编及副主编专著12部,参编专著77部。

参与2次国家教改课题研究,分别获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及重庆市教学成果奖。

本学科整体已达到国内大型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先进水平,在军内和西部有明显优势:1、学科基础实力雄厚:本学科是军队及西部唯一的心血管专业国家重点学科的牵头单位。

学术梯队合理,优秀中青年专家已成为学科带头人,主要学术带头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黄岚教授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唯一两个军队常委之一;2、学科特色鲜明: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医疗规模及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例数位于全国第一方阵;已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基础研究与临床防治”、“心肌疾病、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及临床救治”、“心律失常基础研究及临床救治”和“野战环境下部队相关心血管疾病临床救治研究”等方面形成学科特色和优势;获国家自然基金数居国内同行前列;3、学科发展前景广阔:学科设备先进、相关学科支撑配套、经费投入充足,研究方向同国家“十一五”规划吻合,与国外心血管病专业发展同步。

本学科已在“多环节逆转心肌重塑”、
“选择心肌血运重建的最佳方式”及“血管损伤性疾病救治的关键环节”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较大成绩。

这些研究方向也是今后心血管病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热点,深入研究有望取得重大进展。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一直是本学科的发展重点,特别是对疑难重症复杂高危的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本学科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历史悠久,技术成熟。

50年代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心脏介入诊疗技术;80年代开始选择性冠脉造影;90年代开展PTCA及支架植入术;2000年开展冠脉内超声消融动脉粥样斑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2001年开始处理复杂高危高龄冠脉病人的PCI治疗、冠状动脉会师治疗术;2002年率先在国内开展超声引导下假性动脉瘤封堵术(该项研究成果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冠心病杂交PCI治疗手术;2002年开展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术;2004年开展冠状动脉内弹簧圈阻塞术、冠脉内血栓抽吸术;2006年利用铆钉技术处理慢性闭塞病变,并开展慢性病变逆向对吻技术、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CRUSH 技术、心肌声学造影对心肌灌注评价(该项研究成果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2007年开展杂交心肌血运重建术、逆行心肌血运重建术、复杂心脏病同步介入矫正术;2008年经桡、股动脉径路同步介入治疗心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临床干预路径、临界冠脉病变的评价及干预决策、肺动脉高压新分类及相应干预途径。

自80年代开展冠心病介入诊疗工作以来,我科已经累计开展2万余例。

2006年冠脉介入1567台,其中PCI 560台,2007年冠脉介入1920台,其中PCI 620台,2008年冠脉介入2254 台,其中PCI 720台,每年急诊介入治疗均在70例左右。

在仪器设备方面,我院拥有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2000余台件,仪器设备总值6亿余元,其中有世界最先进的Leksell C型伽玛刀、3.0和1.5特斯拉双梯度MRI、64层螺旋CT、e-Speed电子束CT、高能超声聚焦刀、四维彩超和INNOV A3100平板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系统等现代化的诊疗设备。

医院设有介入中心,建有4个导管室,均装备了影像质量极好的血管造影机、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机、冠脉内超声等先进设备,可行远端血栓保护、血栓抽吸,有调配使用的旋磨设备。

在冠脉介入领域,本学科保持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地位,到本学科学习冠脉介入不仅有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而且能领略先进的治疗技术,开阔眼界。

本学科开展心血管介入诊疗进修生培训已经逾20年,2005-2008年每年主办“南方介入培训会”1-2次,承办“第三届全国《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研讨会”(2006年)及“第十届全国心脏学会、第十三届心功能学会、《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会议”(2007年)。

拥有可供全国及全军实时手术转播的教学条件,其中较具影响的转播包括2001年“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及2007年“南方心血管会”的大会冠脉介入手术现场转播。

有6名具备冠心病介入医师资格的指导人员,其中正高2人,副高3人,并具备系列的冠心病介入培训制度。

负责人简介及:
黄岚,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59年7月出生,1993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现为心血管内科专业国家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副院长,第三军医大学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重庆市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研究,擅长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具有国家级介入培训专家资格,是我国及全军介入心脏病学领域杰出的专家之一。

多次赴国外研修心血管疾病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及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

独立完成心脏介入手术14500例次,在心血管疾病治疗和研究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

担任25种国际及国内期刊杂志编委,发表研究论文167篇,其中SCI收录16篇;培养博士研究生28名,硕士研究生25名,以第一牵头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4项,军队“十一五”杰出人才项目1项,军队“十一五”攻关课题1项,国家“十一五”支撑课题分题3项,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35部,参与我国抗凝、调脂、冠脉介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肺血管病等多项中国指南的编写。

获军队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在国内较早开展细胞移植治疗心肌缺血损伤及血管损伤性疾病研究,在心肌及血管损伤修复机制、细胞移植途径、移植剂量和患者年龄及其它疾病对细胞移植疗效影响方面提出了创新性认识,为损伤性血管疾病防治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主要学术任职
国际心脏研究会委员
美国心脏学院专家会员(FACC)
首批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专家会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心血管专委会肺血管病组副主任委员
中国心脏学会常委兼秘书长
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中华介入培训委员会委员
中国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生物医学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重庆市起搏与电生理学会主任委员
重庆市介入心脏病学会主任委员
《International J Cardiology 》
《Cardiovascular J pharmaco》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等25个杂志编委
学术带头人—宋耀明
宋耀明,男,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63年3月生。

2000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获博士学位。

现任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心律失常、冠心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擅长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多次赴国外研修心血管疾病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及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独立完成心脏介入手术14000例次。

现任中国心功能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心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心血管病委员会冠心病治疗专业分会委员、重庆市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委员,重庆市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心脏杂志》等6个专业杂志编委。

发表论文47篇;参编多部心血管专著的编写;多次获军队科技进步及医疗成果奖,现承担国家“十一五”支撑课题分题2项。

学术带头人—晋军
晋军,男,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69年8月出生,2002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获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博士学位。

现任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基础研究,临床防治及介入治疗,独立完成心脏介入手术9300余例。

多次赴美、法等国研修。

在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68篇,副主
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16 部。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2主研人)、二等奖2项。

主要学术任职有:美国老年心脏病学会会员、全军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动脉粥样硬化学组委员、中国冠心病介入沙龙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库成员、《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编委等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