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仪器分析考试卷A-----考前必看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复习题教学提纲

环境监测复习题教学提纲

环境监测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精密度 5472 空白试验 5483 静态配气法 2254 生物监测 2965 空气污染指数 2036 分贝 3497 生化需氧量 118 8 化学需氧量 1139 优先污染物 8 10 简易监测 43911 土壤背景值 270 12遥感监测 48513 突发事件 399 14 环炉检测技术 44615 质量控制图 550二问答题1 为什么在环境监测中要开展质量保证工作?它包括哪些内容?500-5012 怎样制定地面水体水质的监测方案?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42-433 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

534 水样在分析之前,为什么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565 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和总铬?896 说明电极法和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

96-977 怎样测定污泥沉降比和污泥体积指数?测定它们对控制活性污泥的性能有何意义?141-1428 简要说明制订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和主要内容。

1529 简要说明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NOx的原理,用简图示意怎样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测定NO2、NO和NO X?17710 怎样用重量法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192-19311 静态配气法和动态配气法的原理是什么?各有什么优缺点?225-226;228-22912 什么是危险废物?其主要判别依据有哪些?235-23613 生活垃圾有何特性?其监测指标主要有哪些?249-25114 简述渗滤液的分析项目。

25415 土壤污染监测有哪几种布点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276-27716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水样中汞,在原理、测定流程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78-7917 说明生物群落法监测水体污染的依据,常用哪些水生生物作为生物群落法监测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30018 怎样利用植物群落监测空气污染状况?31919 简要说明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功能。

环境仪器分析试卷.doc

环境仪器分析试卷.doc

(学生考试用)档案编号:课程名称:环境仪器分析学分:2 教学大纲编号:03042902-0试卷编号: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满分分值:100 组卷日期:年月日组卷教师(签字):审定教师(签字):学生班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13质谱分析的中的碎片离子峰的作用是。

14 用电位分析法测定溶液中的氟离子时,参比电极为,指示电极为。

15 溶出伏安法是在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6环境监测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二、简答题(50分,5分/题)1气相色谱分析中对固定液的要求是什么?2分析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时,常用什么方法?使用什么检测器?为什么?3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化学键合固顶相的优势是什么?4原子发射光谱分定性分析的基础是什么?5能否使用普通的连续光源(钨灯和氘灯)作为原子吸收的光源?为什么?6叙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工作流程,信号调制的作用是什么?7紫外光谱吸收有哪些吸收带?各有什么特点?最常用的吸收带是什么?8常见的化学基团在中红外光谱区有特征基团频率。

一般把它分成几个区、每个区的范围是什么?对应着什么样的基团振动?9哪类物质最容易产生荧光?为什么?10质谱分析的总离子流色谱图有什么特点?二、问答题(30分,10分/题)1 什么是程序升温?什么是梯度洗提,它们之间有何异同?2 为什么环境监测中常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染物?3 推导pH值的测定公式。

一、简答题(20分,1空/题)1 光化学分析法在环境中的应用主要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子荧光、、、分子荧光光谱和化学发光。

2由气相色谱的速率理论可推导出方程式。

3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的苯,色谱图如下。

图中对二甲苯和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和异丙苯的分离度计算公式是。

4高效液相色谱仪最常用的检测器是。

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更多用于定分析。

6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特别要考虑和的干扰,他们会出现在每一张红外谱图上。

仪器分析试题A卷.doc

仪器分析试题A卷.doc

仪器分析试题A卷2006级各专业考试时间:2009年7月11日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三标准试样法的工作曲线,其纵坐标-横坐标是:A.A5-lgc;B.AS-c;C.lg/-lgc;D.lg/?-lgc2.以下四种气相色梏检测器,哪一种检测器对具有电负性物质的检测有很高的灵敏度()A、热导池检测器B、氢火焰电离检测器C、电子俘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检测器3.色谱法中判断两个相邻峰完全分离开的依据是()A、R<1B、R=1C、1<R<1.5D、R>1.54.山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产生的浩线变宽称为()A、自然变宽B、多普勒变宽C、赫尔兹马克变宽D、洛仑兹变宽5.能量最大者所属的电磁辐射区是:A.X射线;B.红外区;C.无线电波;D.可见光区6.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目前常用的光源是()A、鸨灯B、空心阴极灯C、林灯D、危灯7.分光光度计的光路顺序,正确的是:设1-光源;2-比色皿;3-单色器;4-检测器;5-微安表A. 1—2—3―4—5 ;B.1―3—2―4―5C.l->3->2->5->4;D.1 ->2->3->5->48.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作出至大贡献,解决了测量原子吸收的困难,建立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科学家是:A.BunrenR(本生);B.WollartenWH(伍朗斯顿);C.WalshA(瓦尔西);D.KirchhoffG(克希荷夫)9.理论塔板数反映了()A、分离度B、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10.影响经典极谱分析灵敏度的主要因素为(A.迁移电流的存在C.氧波的出现B.充电电流的存在D.极大现象的出现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在朗佰比耳定律中,如果入射光波长相同,物质浓度不同,则摩尔吸光系数;入射光波长相同,物质不同,则摩尔吸光系数o2.多普勒变宽是由于原子的热运动所引起的变宽,故又称为。

环境监测仪器考试试题

环境监测仪器考试试题

环境监测仪器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50 分)1、以下哪种仪器常用于测量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A 气相色谱仪B 分光光度计C 颗粒物监测仪D 离子色谱仪2、水质监测中,用于测量化学需氧量(COD)的仪器是()A 溶解氧测定仪B COD 快速测定仪C 电导率仪D 浊度计3、以下哪项不是环境监测中常用的气象参数测量仪器?()A 风速仪B 雨量计C 辐射计D 电子天平4、测量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时,常用的仪器是()A 原子吸收光谱仪B 红外分光光度计C 荧光分光光度计D 气质联用仪5、噪声监测中,测量等效连续声级的仪器是()A 声级计B 频谱分析仪C 示波器D 万用表6、用于监测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仪器是()A 紫外分光光度计B 红外气体分析仪C 原子荧光光谱仪D 原子发射光谱仪7、以下哪种仪器可用于测量水中的氨氮含量?()A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B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C 离子选择电极法D 以上均可8、监测水质中的总磷含量,通常使用的仪器是()A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B 过硫酸钾消解钼锑抗分光光度法C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D 以上都不是9、在环境监测中,以下哪种仪器用于测量挥发性有机物(VOCs)?()A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B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C 原子荧光光度计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10、测量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浓度时,常用的方法是()A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B 重量法C 容量法D 滴定法二、填空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1、环境监测仪器的准确性通常用_____和_____来表示。

2、常见的水质采样器有_____、_____和_____。

3、大气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

4、测量土壤酸碱度时,常用的仪器是_____。

5、噪声监测中,A 声级的单位是_____。

三、简答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1、简述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及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环境分析与监测》考试试卷(A)与答案

《环境分析与监测》考试试卷(A)与答案

《环境分析与监测》考试试卷(A)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测定是酸雨调查最重要的项目。

2.根据误差的来源和性质分为、。

3.用原料气配制低浓度标准气的方法有、。

4.在一条采样垂线上,当水深小于或等于5米时,只在水面米处设一个采样点。

5.水体的真色是指除去后水的颜色。

6.优级纯试剂标签的颜色为。

7.一般分析中的误差是指。

8.地下水的水质比较稳定,一般采集水样,即能有较好的代表性。

9.分光光度法中吸光度(A)与透光率(T)的关系是。

10.由于底质(沉淀物)比较稳定,一般每年在期采样1次。

11.当河流断面宽度在100~1000米时,监测断面上应设条采样垂线。

12.从土壤和水体中吸收污染物的植物、其污染物分布量和残留量最多的部位是。

13.水质监测可分为、两种。

14.一条理想的标准曲线,对其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的要求是。

15.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的变化范围是。

16.溶剂萃取法是基于物质在不同的溶剂相中不同,而达到组分的富集与分离。

17.沿河、渠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因渗漏可能造成带状污染,此时地下水样的采集宜用设置监测井。

二.选择题1.原子吸收光谱是由下列哪种粒子产生的()?A、固体物质中原子的外层电子B、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C、气态物质中激发态原子的外层电子D、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2.色谱法作为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

A、进行定性分析B、进行定量分析C、分离混合物D、分离混合物并分析测定3.在下列液体中滴加酚酞指示剂,溶液显红色的是()。

A、普通电热蒸馏水B、全玻二次蒸馏水C、已被固定的测氰废水D、已被固定的测氨氮废水4.大气采样时,多孔筛板吸收管气样入口应是()。

A、球形上部的导管口B、球形旁边的长导管口C、上述两个导管口都可以D、随便哪一个导管口5.未经任何处理的清洁水样最长存放时间为()。

A、24小时B、48小时C、72小时D、96小时6.采集金属污染的土壤样品,其采样工具应为()。

《环境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环境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环境仪器分析》教学大纲修订单位:环境工程系执笔人:李萍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环境仪器分析2.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Instrument Analysis3.课程类别:必修4.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5.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16学时)6.总学分:3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环境仪器分析是环境工程与科学专业的必修课,将仪器分析方法应用于环境试样的分析之中,讲述主要污染物常用的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方法原理,简易分析技术等知识。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熟练地掌握环境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并了解其在环境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1. 第一章绪论(2学时)2. 第二章电化学分析法(4学时)第一节电解分析原理、分类及影响因素第二节伏安分析原理、分类及仪器第三节电位分析法,概述,PH的电位测定法,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第四节电化学分析法在环保中的应用重点、难点: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伏安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3 第三章原子吸收与发射光谱法(6学时)第一节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理论、原子吸收光谱仪、干扰及消除第二节原子发射光谱法基本原理、光谱定性、定量分析第三节原子吸收与发射光谱法的环境试样分析重点、难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理及应用4第四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6学时)第一节概述及基本原理第二节定性与定量分析第三节光电比色计与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第四节显色反应与显色计第五节如何提高比色分析的灵敏度和精确度第六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重点、难点: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原理及应用5 第五章红外光谱法(3学时)第一节基本原理、红外光谱仪及制样技术第二节定量与定性分析第三节红外光谱法的应用重点、难点:红外光谱法定性分析应用6 第六章气相、液相色谱法(3学时)第一节气相色谱法分离原理第二节气相色谱检测器及应用第三节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概述及应用重点、难点:气相色谱分析法原理及应用7 核磁共振与质谱法(3学时)第一节核磁共振理论及化学位移第二节质谱分析法概述重点、难点:样品组成分析方法8其它分析方法(3学时)第一节环境仪器分析的特点第二节其他分析方法概述9 环境分析方法研究进展简述(2学时)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拟为学生开设电化学、光学、原子吸收,原子发散、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6个环境分析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充分理解环境分析方法的原理,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实际操作、撰写实验报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境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环境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环境仪器分析》教学大纲环境仪器分析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是介绍环境仪器的分类、原理、应用及操作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环境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以及熟悉常见环境样品的分析方法和仪器选择。

以下是《环境仪器分析》教学大纲的内容:一、课程概述1.课程名称和学时分配2.课程目标和要求3.教材、参考书和其他教学资源二、仪器分类与基本原理1.仪器分类及特点2.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三、环境样品的采样与前处理1.环境样品的采样方法和注意事项2.环境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和步骤四、常见环境样品的分析方法1.大气样品的分析方法和仪器选择2.水样品的分析方法和仪器选择3.土壤样品的分析方法和仪器选择4.生物样品的分析方法和仪器选择五、典型环境污染物的分析1.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和仪器选择2.典型无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和仪器选择3.典型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和仪器选择六、仪器的操作与维护1.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2.仪器的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七、仪器分析数据的处理与评价1.仪器分析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步骤2.仪器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评价方法八、环境仪器分析的应用案例1.环境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案例2.环境仪器分析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案例以上是《环境仪器分析》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各类环境仪器的分类、原理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为将来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和应用实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环境仪器分析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环境监测仪器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仪器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仪器》学习提纲(主要参考书:现代仪器分析主编刘约权)仪器分析方法主要分为: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其他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名词: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色谱流出曲线、色谱保留时间、色谱保留体积、死时间、死体积、分配系数K、分配比k、色谱法按两相状态可分为:气相色谱法(以惰性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和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按分离原理可分为:吸附色谱(利用固定吸附剂表面对各组分吸附能力强弱的不同进行分离的色谱分析法)分配色谱(利用固定液对各组分的溶解能力不同而进行色谱分析的方法)离子交换色谱(利用离子交换剂对各组分的亲和力不同进行分离的色谱分析法)凝胶色谱:(利用某胶体对分子大小、形状不同的组分产生的阻滞作用不同而进行分离的色谱分析法)色谱流出曲线(又称色谱图)是组分在检测器上产生的信号强度对时间(T)所作的图,又叫,是浓度——时间曲线。

保留时间(tr)指待测组分从进样到出现色谱峰最高点时所需时间。

死时间(t m) 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色谱峰最高点(浓度最大)时所需的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tr’)是指扣除死时间的保留时间。

保留体积(vr)是指待测组分从进样到出现色谱峰最高点时所消耗的流动相体积。

死体积(Vm)不被固定相滞留组分从进样开始到出现色谱峰最高点时所消耗流动相体积。

调整保留体积(vr’)是指扣除死体积的保留体积。

分配系数K指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分配达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与流动相中的浓度比。

分配比k指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之间的质量之比。

塔板理论:n=L/H,L、H、n之间关系是:当L一定时,H越小,塔板数n越多,混合样品分配次数越多,色谱峰越窄,表示色谱柱分离效能越高。

色谱定性分析方法:保留时间(tr)是定性分析的依据(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仪器分析考试卷A-----考前必看
东华大学2011----2012学年第2学期期末试题A卷
踏实学习,弘扬正气;诚信做人,诚实考试;作弊可耻,后果自负。

课程名称环境仪器分析使用专业环境科学09级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光谱分析法与其他分析法的不同点在于光谱分析法涉及到()。

A 试样通常需要预处理以消除干扰组分
B 光电效应
C 复杂组分的分离和两相分配
D 辐射光与试样间的相互作用与能级的跃迁
2. ICP光源高温的产生是由于()。

A 气体燃烧
B 气体放电
C 电极放电
D 电火花
3. 原子发射光谱中,与光谱强度无关的因素是()。

A 跃迁能级间的能量差
B 高能级上的原子数
C 跃迁几率
D 蒸发温度
4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的干扰。

A 磷酸
B 硫酸
C 镁
D 钾
5.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时,以0.1 mg/L铅的标
准溶液测得吸光度为0.27,测定20次的标准偏差为
0.018,其检出限为()。

A 10 µg/L
B 20 µg/L
C 15 µg/L
D 5µg/L
6.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的灵敏度为0.04 mg L-
1/1%,当试样质量分数约为0.1%,配制25ml溶液应称取
()试样?
A 0.10 g
B 0.015 g
C 0.18 g
D 0.020 g
第1页
注意:填写内容不要超出以上格式,第二页的边距和第一页
一样
出题人(签名)__________
室负责人(签名)_________
6.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对于氧化物熔点较高的元素,可选用()。

A 化学计量火焰
B 贫燃火焰
C 电火花
D 富燃火焰
7. 在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K带是指()。

A n → σ* 跃迁
B 共轭非封闭体系的π→ π*跃迁
C n→π*跃迁
D σ→σ*跃迁
8. 气相色谱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

A 热导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B 热导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
C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
D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
9. 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适用于分离()。

A 异构体
B 沸点相近,官能团相同的化合物
C 沸点相差大的试样
D 极性变化范围宽的试样
10.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择是否适宜的参数是
()。

A 理论塔板数
B 塔板高度
C 分离度
D 死时间
二、填空题(20分,每空0.5分)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摩尔吸收系数的物理意义是指吸光物质在()浓度及()厚度时的吸光度,它是表明物质对()的吸收能力。

2.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用石墨炉原子化法测定原子吸收时经历()、()、()和()四个阶段。

3. 紫外吸收光谱中,分子的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一定的能级而且是量子化的。

所以分子具有()能级、
()能级和()能级。

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其共同点都是利用吸收原理进行分析的方法,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产生吸收的是(),后者产生吸收的是
()。

前者使用的光源是()光源,后者是()光源。

前者的单色器在产生吸收之
(),后者的单色器在产生吸收之()。

第2页
5. 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有2个:
( )和
()。

6. 红外光谱引起物质的能级跃迁是分子()能级及()能级间的跃迁;一般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类型分为()振动和()振动;在红外光谱中通常把4000 ~ 1500cm-1的区域称为()区,把1500 ~ 400cm-1的区域称为()区。

7. 在气液色谱中,固定液的选择一般根据
()原则。

被分离组分分子与固定液分子的性质越相近,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越(),该组分在柱中停留时间越(),流出的越()。

8. 在液液分配色谱中,对于亲水固定液采用( )流动相,即流动相的极性()固定相的极性,成为正相分配色谱,适合于分离()化合物,极性
()的组分先出峰,极性()的组分后出峰。

9. 色谱法理论中,分离度是定量描述混合物中相邻两组分在色谱柱中分离情况的主要指标,它主要受()、()和()三个参数的控制。

10. 离子交换色谱的固定相是
(),主要分离
()的化合物;空间排阻色谱的分离原理是
();
亲和色谱的分离原理是
()。

三、问答题(30分)
1. 何谓锐线光源?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6分)
2. 原子荧光产生的类型有哪些?各自的特征是什么?(6分)
第3页
3. 比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的异同点。

(8分)
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存在哪些干扰类型?如何消除干扰?(10分)
第4页
四、计算题(30分)
1. 称取0.5 g的铜样,溶解后将其中的锰氧化成MnO4-,移入100 ml容量瓶中,加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

当液层厚度为1.0 cm时,对某一波长光的吸收为51%,已知K(摩尔吸收系数)为
2.2 ×103 L mol-1cm-l,试计算铜样中锰的含量分数。

(6分)
2. 用15cm长的ODS柱分离两个组分,已知在试验条件下的柱效为n = 2.84×104m-1。

3. 在一个3 m长的色谱柱上分离组分A,B和C三组分,其中C是不被保留组分,它们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4 min,17 min,1 min,已知死时间和B组分的峰底宽均为1 min。

(15分)
请计算:
(1)组分A和B的调整保留时间t’RA和t’RB;
(2)用组分B计算色谱柱的有效塔板数n有效及有效塔板高度H有效;
(3)组分A和B的分配比k1和k2;
(4)组分A和B的相对保留值及分离度;
(5)若使两组份刚好完全分离,所需的最短柱长是多少?
第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