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广东当代十大最具影响力书画家之一林墉
十大画家

交谈中请勿轻信汇款、中奖信息、陌生电话,勿使用外挂软件。
落地生根 18:31:19代国画十大超级女生◆林蓝【简历】林蓝,1971年生,广东潮州人,199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199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并获美术学博士学位。
【点评】林蓝是名门之后,父亲林墉母亲苏华都是著名的国画家,而林蓝自己,是清华美院毕业的博士高材生,还当上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副院长,被誉为美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长级人物。
林蓝的作品俱非宏制,皆为小品,“金版水墨”是其招牌。
篇幅尽管只有盈尺大小,但仍能够感悟她的自由挥洒。
她的画,借鉴了恽南田“撞水撞粉”的技法,边缘线并不清楚,墨、粉、色等互叉交融,由此发展出了一种充分显示“水渍美”的形式语言。
她对西画的借鉴和学习,也给人印象颇深。
“就处理画面大的关系而言,林蓝已经很巧妙地融入了现代绘画的平面构成方法。
故无论表现何种对象,她总是想办法让大的块面决定画面的结构性,同时使画面充满着的几何的秩序,显得简洁、大气、有力。
”(鲁虹语)当代国画十大超级女生◆潘汶汛【简历】潘汶汛,1976年5月出生,现工作与生活在杭州。
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院国画系。
1999-2001浙江大学艺术系教师。
2004年毕业于中国美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
2004至今中国美院国画系教师。
【点评】同样,中国美术学院的潘汶汛,也是名门之后。
2006年4月,博艺网推出了她的作品网络大展。
从那时起,许多人“迷”上了一位名叫潘汶汛的女画家。
当时,笔者就冒昧写了篇《从古意中走出的“女红”》,把所感所想记录下来。
女子作画,世上多矣!以女性为题,也不乏人。
潘汶汛的人物画,或采薇、或持柳、或捧瓶,不少取材于石窟和佛教韵味,让人感受浓郁的汉唐风韵。
但与飞天壁画中饱满重彩营造的奢华气韵不同,潘汶汛却又能将人物塑造得清丽雅逸,温婉动人,而且竟有着那么一些时尚气息,创出独特的“似唐非唐”“似今非今”之意。
哪些中青年书画家的作品值得收藏

哪些中青年书画家的作品值得收藏一、为什么要收藏和投资当代中青年书画家作品要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以一言而蔽之,则是因为古代和近现代书画作品资源短缺,而书画市场对该类作品需求饥渴,造成赝品和仿品的大量出现。
而投资和收藏当代中青年画家作品则很少有这种尴尬。
这样说的理由至少有以下五点:1.古代、近现代画家们都已离世,其作品年代久远,对其真伪不用说收藏者看了一头雾水,就连鉴定家们也往往看法有异,甲称真,乙说伪,众口不一,难下结论。
如前些年大名鼎鼎的“谢徐之争”便是如此。
而当代中青年画家都还健在,虽然其中名气较大者的作品也有赝品和仿品出现,但不管怎样,辨伪相对容易,且辨伪成本较低,投资购藏风险相对要小得多。
2.经过书画市场最近几年的炒作,古代和近现代大名家作品单幅价格已过百万甚至千万元大关,中等名家的作品单幅价格也在10万或数十万元,就连稍有名气的画家,其作品价格动辄也已涨到数万元、十数万元,价格上涨已到位,升值空间小。
而当代中青年画家画作的行情才刚刚起步,价位相对较低,升值潜力较大。
3.从作品的风格来看,中青年画家的画风和题材更贴近现代人的审美观,其创新意识、艺术特征、情感表达、色彩格调与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和家居风格更能融合。
4.收藏投资者的心理预期较高。
在当代众多的中青年画家群中,随着生活的积累,意境的追求,审美的创新,风格的突破,他们中的一些画家再过二三十年,有可能成为像吴冠中、傅抱石、张大千、徐悲鸿那样的书画大师,到时其书画价格有可能是现在价格的几十倍。
5.当代中青年画家的市场行情出现新一轮的涨势。
从2003年以来,当代中青年画家书画拍卖专场表现令人称道,成交率几乎都在85%以上,多个专场成交率甚至达到100%。
北京画家王明明、石齐、崔如琢等,5年之前他们的作品市场价无论在港台还是在内地,单幅一般在2万至10万元之间,而到了2005年,王明明的《兰亭雅集图》长卷拍出了352万元的高价,崔如琢的《山水》八屏也拍出了330万元,而石齐的《农奴的故乡》在激烈的竞拍中以高出估价近3倍的176万元成交。
关于王镛的介绍

关于王镛的介绍王镛别署凸斋、鼎楼主人等。
一九四八年三月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
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专业,得到叶浅予、梁树年等先生的指导,一九八一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发表,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并出版专集数种。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副理事长。
王镛先生作为当今富有独立见解和开拓精神的艺术家,在书、画、印三方面都有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他的作品涌荡着一种向往原始,向往自然的人文态度,透脱着一份苍茫与雄浑的大扑境界,成为中青年书画家中的重镇。
在水墨画家中,能在书、画、印三个领域中均有较高造诣,并使三者高度统一,以此独标一格,自成一家者,并不多见,王镛当是其中的佼佼者。
其早期的山水,受文人画之溽染,追求疏简清秀的笔致。
至20世纪90年代,画风始变,逐渐向山水画的主脉—荆关董巨的宏大、崇高性山水画回归,着意于依真而作,笔墨繁复的“画家画”的创作,以此超越了小趣味、小技巧的文人画樊篱。
王镛的画风走朴野雄浑一路,作画时,率性而为,大胆落笔,层层积墨,自然生成森严之气势,浑厚绵密中流光徘徊,溢出通透的灵性和放浪的野逸。
王镛的书法以小笔作大字,锋、腹、根并用,成功塑造出拙朴之中,暗埋巍峨的书风。
在王镛的画面上,书、画、印虽形态各异,但在风格、精神层面上,却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作品有《红树秋山日欲斜》、《燕山长城》、《大江东去》、《田园小景》、《秋声暗向树头归》、《秋声》等。
艺术年表1948年 3月生于北京。
1955年读小学。
喜欢书法、绘画。
1958年观看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遗作展,开始学习中国画。
1961年就读于北京市第13中学,考入北京市少年宫国画组和金石书法组,受教于马耀华、刘博琴先生。
名家绘画:古典人物作品欣赏 钟馗

名家绘画:古典人物作品欣赏钟馗董新华人物画作品欣赏钱慧安(1833-1911年)字吉生,祖籍浙江湖州,出生于宝山高桥镇(旧属江苏,今上海辖区)。
钱慧安别号清溪樵子、退一老人,因其画室名为双管楼,所以又号双管楼主。
刘福芳山东省招远县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原系副主任),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盟中央妇女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老教授协会会员。
赵蕴玉,原名文蔚,后改名赵石,字蕴玉,四川省阆中县人。
一九一六年二月一日生。
幼年读过私塾,在县中读书时,因酷爱绘画而缀学,专修绘画,先后曾在阆县几所学校任教。
一九四五年到成都,入大风堂,师事大千先生,艺事得以大进,并在成都的岷云艺专任教。
陈缘督:1902.3 -1967.12,广东梅县人。
1917年从金北楼学画,1920年入湖社画会,1923年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京华美术专科学校、辅仁大学美术系讲师、教授。
五十年代后,曾任教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后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当选北京新国画研究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
何业琦:男,1950年6月生于上海,浙江鄞县人,擅长中国画、漫画。
197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专业。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画人物研究会理事,宁波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宁波画院副院长。
戴敦邦(1938- ),字政,号国正,自号民间艺人。
江苏丹徒人。
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师范学校,先在中国少年报社、儿童时代杂志杜、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
1981年调上海交通大学任教,现为文学艺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中国道教协会理事、上海市道教协会副会长。
萧立声1919年生于中国广东潮安龙湖市,父少斋,擅行书。
兼善墨梅,家学斋源,自少喜作人物画,对罗汉画兴趣尤浓,从唐石刻及壁画得其韵味,上追唐、宋诸名家。
当代颇具收藏潜力的实力派画家——林跃平

国 内 多家 艺 术 媒 体 评 其 为 当 代 最 具 活 力 的 画 家 当 代 最 具 收 藏 潜 力 画 家 :曾被
,
日 本 著名 艺 术 杂 志 《 视
觉探 索 》 为 中 国 当 代 少 有 诗 书 篆 画 全 能 天 才 型 画 家 评
“ 、 、
”
。
其
、
东 书 钟 多 中 作 品 《 馗 系 列 》 次 发 表 于 《 国 书 画 报 》 《 法 导 报 》 《 国 画 家 》《 方 艺 术 》 中
会 会 员 中国 三 峡 画 院
, 、
一
级 画师 北
,
京 弘 文 画 院 副 院 长 广 西 师 范 大 学客 座 教 授
,
,
当
代 善 代 艺 术 部 落 主 编 策 划 中央 电 视 台 《 琏 湖 笔 》 言 画 家 曾荣 获 政 协 颁 发 和 谐 中
“
. ,
国 2 ( )0 7 年 度 影 响 力 人 物 之 十 大 创 新 人 物 德 艺 双 馨 艺 术 家 称 号
信 片 ( 中 国 邮政 发 行 ) 等
。
众
神
威
图
澎
震
圈
W o r ks
o
f C
a
ll ig r a p h y
翰墨 春秋
பைடு நூலகம்
当代 颇 具 收 藏 潜 力 的 实 力 派 画 家
林跃 平
椿跃 平 字 十 耳
,
。
生 于 福 建漳 州 现 定 居 北 京
,
,
。
,
毕 业 于 中央 美 术 学 院 研 究 生 班
.
。
中 国 文 化 部 艺 术 联 合 会 委 员 中 国 书 法 艺 术 研 究 院 艺 委 会 常务 理 事 中 国 书 法 家协
致敬林占熺:用草木写传奇以初心铸成就共3篇

致敬林占熺:用草木写传奇以初心铸成就共3篇致敬林占熺:用草木写传奇以初心铸成就1致敬林占熺:用草木写传奇以初心铸成就林占熺,生于1932年,是我国著名的现代画家和书法家,素有“草木传奇”的美誉。
从小林占熺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热爱大自然,时常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捕捉它们的形态、颜色、质感,运用在绘画创作中。
他的画作中草木花卉的形态栩栩如生,五颜六色,生机勃勃,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林占熺在绘画中追求自然、平实、深刻的艺术效果,作品主题多元化,形式多样化,他的作品唯美派和写实派兼备,风格独特。
林占熺曾经说过:“画得好不好要看内心世界有没有真正的金子。
有了金子才能画出自己的风格。
”他的每幅画作中蕴含着他对生命、对文化的深深思考,创作中寄托了他对自然、人性、人生的热爱和感悟。
他强调画家作为表现生命的艺术工作者,需要有一颗敏感心灵和一种超凡的思维方式,需要持续地学习、观察、思考和创作,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林占熺在学艺初期,就学习了古人的书法、绘画和诗词,深谙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性。
他善于运用中西方的艺术技巧和思维方式,将传统的文化元素和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充满创意的艺术作品。
他的草书与花鸟画结合的《草木原》、《草木三联画》,丽水起重机厂墙上的漫画册,都是他与时俱进的艺术作品。
林占熺深受李时中、黄宾虹等人的影响,尤其受冯骥才先生的深刻影响更是至深。
冯骥才先生在林占熺的艺术上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每当林占熺在面对艺术上的困惑和迷茫时,冯骥才先生总会给予他耐心的指点和建议。
这种师徒情,林占熺倍感珍贵,他常常说:“有了老师的指导,我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对林占熺的致敬,也是对他的艺术、人格、行为的敬意。
他始终秉持初心,以美育为己任,兢兢业业,培育学生,首倡艺术公益,打造了一个师友互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艺术群体。
他通过艺术作品向社会传达出深刻、认真的精神内涵,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和爱戴。
中国近代十大画家排行及代表作品赏析

中国近代十大画家排行及代表作品赏析展开全文二十世纪中国十大画家主流排名: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林风眠、李可染、傅抱石、张大千、石鲁、吴冠中。
第一名: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
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2017年12月17日晚,齐白石作品《山水十二条屏》亮相拍场,最终以9.315亿元人民币成交,成为目前最贵的中国艺术品。
山水十二条屏山水十二条屏山水十二条屏《山水十二屏》是齐白石一生中画过的最伟大最重要的画作。
它的著名性体现在诸多方面:《山水十二屏》目前存世可见两套,另一套藏于博物馆;集合齐白石山水画的全部造诣,每屏上均题有自作诗,且钤盖齐白石常用印,可谓“诗书画印”四绝俱全。
作品流传收藏过程清晰有序,当年齐白石画赠给民国北平名医陈子林,五十年代转至齐白石女弟子郭秀仪与黄琪翔夫妇秘藏,历经“文革”至八十年代由现藏家接棒珍藏至今。
《山水十二屏》自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展览著录累累,已发现二十余次,最重要的如1954年中国美协在故宫举办“齐白石绘画展”,1955年国家拍摄纪录片《画家齐白石》,1958年苏联展览文化馆举办的“齐白石遗作展览会”。
“震古烁今·从北宋到当代的中国书画”专题拍卖中,有4件拍品此前被设定为估价待询。
几年前曾有机会上拍却最终被意外撤下的齐白石作品《山水十二屏》呈现在全球藏家面前。
林浩湖辑评

非常细致 人微的 。 所以他的 山水画 既有 深厚传
统 的积 累, 又有当代 鲜活 的生活感受 ,应该说 这是 当代山水画发展的一条正路。
一一 槠一~一一一 一 ~一一一一一
、
’ 追 求 “ 斋 ”自 由fI 谷, 心 境界 他 的f 品 根 植 于 :
j 月的主张,画面常
准。
— —
范迪安
话 湖 卷
水画 现 在 到 了一 个 非 常 好 的
《 世纪 鬟 跨
、
术 湖 行正 浩 献 —— 制
锄 、 《 津
罨 等 》
网
渣
的面貌 , 我理 解的所谓 后李可 染时 代更 多地可 能是 对传统 的一种回归, 对待传统经 典特质的
生, 妙观逸想 , 状如流水行 云、 龙翱 凤裤, 若有 元人笔墨, 人 宋 气象 之余韵留香。 看他的 画, 能
令我们马上想到 “ 抚琴动操 , 令众 山皆响” 这样
的 句 子。
林 浩湖的 山水写生 , 可以说是 自然 山水 的 “ 相” 也可以说是 自然山水 的 “ 相” 他 真 , 变 ,
中圜 萄 哥 u 艺术家 ’代
林 浩湖辑评
龚
林 浩 湖 把 l 画 = 一 种 人 哲 学 的 反 水 l 一 为 映 他 认 为 , 水 意 圬 山 与人格精神 有 彼此映
∈ 他所 追 的 美, R 是 衬的相 互涵养 的内在 系。
人 那 进 化 了 的 艺 术 一 灵, 是追求 } 神远离尘 }
— —
张 江舟
生。 所以, 这些 山水写生本身就是绝佳的创作, 因为它们是 “ 道之本体”通过 “ 垂丽天之 象” 而 “ 铺理地 之形”的化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林墉
林墉,1942年4月23日出生。
祖籍是广东省潮州市,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美协广东分会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全国人大主席成员团成员。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1989年任第六届全国美展评选委员副主任,1991年受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1993年受聘暨南大学艺术中心主任。
被评为广东当代十大最具影响力书画家。
林墉擅人物、花鸟画,风格潇洒、清新、明丽,兼擅文论及插图。
1981年创作《宋庆龄》入选广东美展二等奖,1982年《访问巴基斯坦组画》获广东省首届“鲁迅文艺奖”,1983年获巴基斯坦总统颁发“卓越勋章”,多次在国内举办个展,出版有《林墉作品选》、《林墉访问巴基斯坦选集》、《人体速写》、《林墉肖像画》、《林墉中国人物写生精选》等。
林墉像许多“文革”前毕业的美术院校生那样,经历过严格的造型基础训练和现代国画新传统的熏陶,亲身经历过“文革”对艺术的专制性异化,因此,在改革开放的时期,格外的渴求艺术本体的深入和艺术个性的作品,他是新时期新岭南派的代表。
他的创作得益于时代的春风,信马游缰似地腾奔着内心美的冲动,他的作品,坦诚自在地表露着自我与美的契合,他将那丰富的人生理想和美的意识毫不掩饰的呈现大众面前,让我们看到由受命转换为自主,由矫饰转换为真诚的林墉。
近二十年来,林墉的中国画大体有以下几种样式。
其一,为年轻女性肖像,1979年至1981年间此类所做居多,以细劲的结构线和有分寸的皴擦渲染为语言在严谨的造型和秀劲的格调中呈现出年轻女性的资质和心灵。
也宣示着画家不凡的现代学院派中国画写实技巧。
其二,为女人体系列。
这一艺术视角,20年来未曾中断,技法却变化多端,或写生,或意想或柔笔线描如流水。
或辅以墨色肌理,或以苍笔枯墨檫,显示女性人体曲线之美。
以艳丽亦属此古体今用乏类。
其三:为古代人物或仙佛造像,尤以灵馗和古代文人造像最具有特色。
笔墨转归为文人画画风,风神姿肆神奇情慨亦庄亦谐,画外别有所寄.评者谓"楚骚风采"是也.其古代女性造像或清和,或艳丽亦属,此古今用乏类。
其四:为城外风情,以访问巴基斯坦,印度时速写得稿为代表.尤其访印作品多用仿古宣,桑皮纸之黄底施墨点粉,塑光色体面,以极生动灵活之技巧再现域外风景之奇异.笔者认为.此类作品造型坚实且具生命力,乃林墉艺术最高点。
其实以林墉之聪明其表现远非以上四类.其文笔在同辈中亦为佼佼者.他的画流溢出霸悍,坚实,俏丽媚艳诸态.展现出不俗的追求和多变的才华.为其后期创作的整合与升华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被誉为广东艺坛金刚之一的林墉,其绘画艺术直承南国特有的楚骚文化;鲁迅评《离骚》时说:“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其影响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之上。
”而这正是林墉画的鲜明特点:所谓“充满霸悍之气的精神张力”,把骚人传统精神张力用绘画语言准确地捕捉和再现于他一贯的南国情趣和题材中,就此而言,以“骚人画”概林墉作品并不为过。
“鬼才”黄永玉曾经对其赞誉有加:“林墉有精湛的功底,艺术上的‘金本位’储存得充实,所以这家伙运用起技巧来有时显得过于阔绰和懒散。
”因此,“(其)作品时而细致时而简练,蕴藏着一个严肃的态度;但有时却又玩世不恭到荒唐的地步,有时信手点缀,寥寥数笔白地满片,有时大气磅礴,水墨淋漓,不经意、不负责、不关心,却仿佛处处留意、精心。
”
欣赏过林墉的作品《南国五月红》的人都说,这幅作品是典型地实践了林墉的绘画理论和审美主张。
画面中睁着水汪汪大眼睛的南国小姑娘,其美丽并非所谓“摩登”可以概括。
故有论者谓林氏的“大美人”形象,可以“美”得感到令人震惊、感到战栗、感到不自在,甚至会为“美人”那双灵动的大眼睛摄走心魄。
不止此。
我们看作者对南国少女神情、身姿的准确捕捉,正生动地表现
灵动的审美趣味,与鲜嫩欲滴的荔枝正相辉映成趣。
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如一朵水莲花不胜凉
风的娇羞”的描写显然柔弱了些;也许《诗经·硕
人》中说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
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方差可
概其一端。
而其“把心中的激越画成给人看,一起
来共享那份快乐”的宣言,却又使读者在观画时,
心灵已经随着不由自主地舞蹈。
《南国五月红》亦可见出林氏对传统笔墨,特
别是用线的深入研究,而这一切都可能丰富和增强
文化的精神厚度以弥补南方绘画艺术易于流于“单
薄”的缺陷——林墉本人画作中已避免了此种缺陷;
而由南方传统精神——楚骚风采——积淀发展而成
的“诡丽恣肆”、“痛快淋漓”的特点,或喜怒哀乐、
抒泄无碍,怒即怒到极点,乐也乐得尽致,自由精
神激发着“姿丽”的风采,散发着浪漫气息的楚骚
式现实关怀,则具体表现为林墉在一种敏锐而超越
的思想支持下的对现实人生的终极关怀。
整体看来在林墉的作品中,某种题材、风格的
绘画在市场上大受欢迎,而另一些则并非如此,原
因很简单,林墉踏出校门就经历了“文革”时期。
70年代末期躬逢思想解放运动,随后是国门敞开,
西方文化汹涌而来,商品经济浪潮汹涌澎湃……总
的来说林墉的艺术是时刻跟时代联系在一起的,可
以说,他的作品从一个侧面映射出几十年来中国社
会政治理念的嬗变轨迹,以及这种嬗变对艺术创作
的某种影响和艺术家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实现个体艺术理想的艰辛努力。
作为一位长期备受关注的艺术家和广东美术界的领导者,林墉的艺术创作、文学创作以及他个人本身,无疑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更是研究广东以至中国新时期美术的重要文本。
林墉是岭南派著名人物画家,对岭南派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同时依旧保持自己的风格,即使是在西方现代艺术盛行于中国,盛行于广东的时候。
在西方艺术开始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艺术经历了“五四新美术运动”提倡西洋画,到30年代的“尊孔读经”、反对“五四”新文化的逆流。
广东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祥之地,政治革命推动了美术革命的发展,不少“岭南派”画家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关系密切,“岭南派”标榜的“新派画”尽管有着种种不足和缺陷,革新的姿态却给予南中国画坛以巨大影响。
大革命失败以后广东复古风气炽盛,为对抗复古潮流,在广东地区最早出现“全盘西化”论的明确主张。
20─30年代广东地区爆发新旧中国画的争论,以“国画研究会”画家为代表指责“岭南派”画家剽窃抄袭日本画,从而否定“岭南派”画家革新中国画的探索。
“岭南派”画家则坚持“新派画”的立场,以对抗“国画研究会”画家为代表的传统派势力。
广东地区新旧中国画的论争是当时“西化”与“反西化”潮流斗争在美术领域的反映。
我认为“现代化”不等于“西化”,“现代美术”不等于“西方美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现代化道路选择,从二十世纪后期至今,世界的现代化已呈现多种模式并存和竞争的多元化格局,即使在西方世界,现代化也形成多种模式并存和竞争的多元格局,我们
要借鉴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各种现代化经验,走出一条本民族的现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