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枯山水与茶庭

合集下载

日本园林的特点

日本园林的特点

日本园林的特点日本是个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岛国,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森林茂密,丰富而秀美的自然景观,孕育了日本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的美学观,甚至连姓名也大多与自然有关,这种审美观奠定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础,从而使得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

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

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

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

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日本园林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

日本园林虽早期受中国园林的影响,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己的特色,尤其在小庭院方面产生了颇有特色的庭园。

从种类而言,日本庭园一般可分为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平庭、茶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舟游式以及它们的组合等。

枯山水又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系日本园林的精华。

其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即在庭园内敷白砂,缀以石组或适量树木,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池泉园是以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体现日本园林的本质特征,即岛国性国家的特征。

园中以水池为中心,布置岛、瀑布、土山、溪流、桥、亭、榭等。

筑山庭是在庭园内堆土筑成假山,缀以石组、树木、飞石、石灯笼的园林构成。

一般要求有较大的规模,以表现开阔的河山,常利用自然地形加以人工美化,达到幽深丰富的景致。

日本筑山庭中的园山在中国园林中被称为岗或阜,日本称为“筑山”(较大的岗阜)或“野筋”(坡度较缓的土丘或山腰)。

日本庭院中一般有池泉,但不一定有筑山,即日本以池泉园为主,筑山庭为辅。

日本园林-枯山水园林

日本园林-枯山水园林

日本园林的特点及启示李明(2011级园林2班11130230)摘要:简要概述了日本园林的历史、特点及对现代园林的影响,并就我国目前城市园林建设中值得借鉴之处提出建议。

关键词:日本园林;启示1 日本园林的溯源1.1日本园林的主要演变过程日本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

公元六世纪,中国园林随佛教传入日本。

飞鸟、奈良时代是中国式山水园林舶来期,平安时代是日本式池泉园的和化期,镰仓、室町时代是园林佛教化时期,桃山时代是园林的茶道化期,江户时代是佛法、茶道、儒意综合期。

日本园林主景的演变过程为:动植物(大和、飞鸟)——中国式山水(奈良)——寝殿建筑佛化岛石(平安)——池岛、枯山水(镰仓)——纯枯山水石庭(室町)书院、茶道、枯山水(桃山))))茶道、枯山水与池岛(江户)。

1.2中国对日本园林的影响日本历史上早期虽有掘池筑岛,在岛上建筑宫殿的记载,但主要是为了防火及防御外敌。

随着佛教的东传,中国园林对日本的影响逐渐扩大。

日本园林的山水骨架是从中国流传而入,它成为后来池泉的始祖。

其中佛教被日本确定为国教的地位对于日本园林朝宗教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日本园林初期相当于囿的苑园,因输入了中国较为成熟的技法,除动植物外,更多的是人工山水,即更接近于人工园。

由于结合了日本国土性质,采用舟游的形式,其内容有山水部分的池、矶、须弥山等,动物部分的龟、鱼、狗、马等,建筑有苑、离宫、吴桥、画舫等,园林活动有狩猎、舟游、其水宴等。

日本园林风格虽然受我国园林艺术的影响,但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创新,已形成日本民族独有的自然式风格的山水园。

可以认为,日本园林起初重在把中国园林的局部内容有选择、有发展地兼收并蓄入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后来则通过中国禅宗的传入,把对园林精神的追求推向极致,并产生有自己风格的园林形式。

2 日本园林的特点2.1自然对日本园林的影响日本是个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岛国,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森林茂密,丰富而秀美的自然景观,孕育了日本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的美学观,甚至连姓名也大多与自然有关,这种审美观奠定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础,从而使得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日本枯山水

日本枯山水

枯山水园林产生的原因

1)宗教原因 公元 538 年的时候,日本开 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 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 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 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 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 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 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 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 我修行的目的。
枯山水园林产生的原因

3)现实原因 由于日本是海岛国家,白砂 多石头多,堪称日本取用不尽的资源,再 加上当 时京都缺水,原先以水、山为主的 池泉山园林逐渐因为经济、耗水等园林被 人舍弃,而小型的枯山水园林就应运而生 了,特别是在缺水地区,枯山水园林的应 用 十分广泛,因此,产生初期典型的枯山 水庭园大都集中在京都。
枯山水的特色

1、追求凝固的美和永恒 、 枯山水追求孤 寂淡泊、脱尘离世的外在美,重视内在的 永恒感、归属感、秩 序感,它以块石做山, 白砂为水,免去草木苔藓的交替荣枯,避 免了水体的变幻 莫测,在枯山水中一切都 是恒定的,一旦做好便不再变化,所以枯 山水最根本的 追求是美的永恒与凝固,这 与中国园林追求自然的千变万化与勃勃生 机刚好相反。
枯山水的特色

2、小而精致无比、少而意象无极 、小而精致无 比、 日本是一个海岛国家,国土面积小,资源少, 因此,日本的枯山水园林,无 论是面积还是园林 里的构成要素,都体现“小”的特点。日本人在 园林的构造中, 力求用很小的要素、很少的物体 来表现意味深长的东西。在枯山水中,几乎任何 事物都有一个深刻的含义或者作用,例如园中的 “三樽石”,是三块很小的石头,它们代表的是 日本早期的三个大的岛屿;一块铺满白沙的小池, 代表的是整个大 海;白沙中间的一棵树或者是一 块石头代表的是一个小岛;白沙中人工形成的一 道道细纹是大海的波浪。枯山水就是追求在有限 的空间中创造出的大的意象。

日本园林之美——枯山水

日本园林之美——枯山水

日本园林之美——枯山水------------------------------------枯山水又称假山水(镰仓时代又称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园林独有的构成要素,堪称日本古典园林的精华与代表。

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深刻,几乎各种园林类型都有所体现,无论是舟游、回游的动观园林,还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观庭园,都或多或少的反应了禅宗美学枯与寂的意境。

不过这些庭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各种理念发挥到极至的,还是当属枯山水。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

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顶顶出名的“虎子渡”枯山水庭院,这座枯山水名字叫做——虎子渡,是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代表作之一。

这里的对岸,就是净土的意思,这个过程就代表了修行的过程,如果不是看过介绍,任凭怎样的开悟也不会想到竟含有如此深远的涵义吧。

但是,就算不知道几块石头的故事,坐在枯山水前却会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效果,迷你的一处枯山水。

南禅寺方丈庭院的枯山水南禅寺如心庭的枯山水南禅寺南禅寺天授庵的枯山水。

林文月文:银阁寺庭园亦属枯山水,此园为足利义政晚年之别墅,作庭者系当时名家相阿弥。

庭中以银阁前堆砂成丘的“向月台”,及曲折绵延的“银沙滩”为主题,虽然洁白一色,却富于高低的变化。

(銀閣寺枯山水)銀閣寺 . 枯山水“向月台”呈圆锥形而削平其顶,底层最大部分,约需十人合抱。

(銀閣寺向月台)銀閣寺向月台真如堂的正式名称为“真正极乐寺”,寺内宽敞幽静,耸立着主堂、三重塔、观音堂等建筑。

主尊来迎阿弥陀念佛是京都六大阿弥陀之一。

(真如堂枯山水)位于日本和歌山县伊都郡高野町高野山的高野山真言宗总本山寺院。

日式风格景观的十大构成元素

日式风格景观的十大构成元素

日式风格景观的十大构成元素1. 枯山水(Karesansui):枯山水是日本传统景观中最著名的元素之一,它是将自然风景用干燥的河石、沙子和稻草等构成的,通过几何形状的排列来表达大自然的美。

枯山水通常包括石庭、沙庭和水庭等,通过不同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呈现出不同的表情和意境。

2. 水景(Mizube):水是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日式风格景观中也非常重要。

水景可以是传统的鱼池或小型湖泊,也可以是流水、瀑布或人工溪流等。

水景的设立可以为整个景观增添生气和动感,同时也提供了一个静谧和放松的空间。

3. 庭院(Niwa):庭院是日式风格景观的核心,它是一个被围墙隔离的空间,通常由花草树木、石头、水景、桥梁和小径等构成。

庭院的设计注重空间的分隔和组合,采用不同的元素和材料来表达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4. 桥梁(Hashi):桥梁是日式庭院中常见的元素,它们可以是通往庭院内部的小桥,也可以是跨越自然水景的大桥。

桥梁的设计通常简洁、自然,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通过木材或石头等材料的使用,为庭院增添了一分雅致和和谐。

5. 茶室(Chashitsu):茶室是日本传统茶道的重要场所,也是日式风格庭院中的一部分。

茶室采用简约的建筑风格,注重材料的质感和构造的合理性。

茶室通常有一个小庭院,庭院中有石子铺成的小径和绿色盆景等,为茶室增添了一份静谧和自然的氛围。

6. 盘石(Suiseki):盘石是日本传统庭院中的一种石头,它们经过精心挑选和打磨,形状奇特,纹理美观。

在庭院中摆放盘石可以表达对自然的尊重和欣赏,也可以象征着大山大河、风云变幻等,给人们带来一份宇宙与自然的触动。

7. 目屏风(Mokoshi):目屏风是日本建筑中常用的一种屏风,也是日式风格庭院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目屏风通常由木材制成,表面绘有传统的花卉、鸟类和自然图案等。

目屏风的作用是用于隔离和屏蔽外界的视线,为庭院创造一个私密和安静的空间。

8. 盆景(Bonkei):盆景是一种将自然景观缩小成为盆景的艺术,它在日式风格庭院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日本枯山水景观设计初探

日本枯山水景观设计初探

相聚之泉
希望之路
本规划用地位于八千代市的东南部,周边从北到南有10m高差的缓坡地。开发地的南侧有一片 沿东西方向展开的森林。丰富的绿色长廊构成了街区风景的景观要素。
水景
特色游乐设施
规划地南侧被用作市民交流活动的场所,设有能够进行简单运动的广场"光之广场",北侧是可 供从幼儿乃至老年人都可以自由利用的设施及林荫的"发现之林"此外还设置了连接南北的水景轴线 3个区域
平面图
水池、溪流和瀑布等要素一并构成 了场所的精神内涵。
白沙象征大海,以花岗石代表海中 诸岛。石头是设计的核心。三棵松树 赋予景观动人的静谧静之感。
从上层俯瞰花园
三棵黑松
国家金属研究院科学技术所
自然洁净广场
NATIONAL RESEARCH INSTITE FOR METALS,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建成于 1993年12月 设计师意在为研究者们创造一个培养‘静心’的场所
平面图
白色是纯洁的象征,也是佛的心灵的象征。在禅宗哲学里、自然以她惊人的力量使疾惫的心灵 重新焕发活力,并使心灵回归本真。
广场随处分布着坚定、轮廓分明的石头。巨大的石头朝向建 筑布置,象征人类的生命。
这些石头被雨水冲洗,被风沙打磨,直到它们被逐渐纯化、 漂白,通过经历艰苦的环境,人的精神也得到净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层庭院1平面
用块石,片石不同布置垒砌布置方式, 象征性的展现山川的逶迤形态与远近距 离,形成空间的错落与空间的纵深感
庭院营造出令人沉思和恢复活力的 氛围,遵循曰本传统的审美观念和禅宗 精神,同时这些观念和精神被赋予了时 代的理解
四层庭院2平面

“负之庭”——枯山水造庭看

“负之庭”——枯山水造庭看

2019·03从字面理解,枯山水其实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明明庭院中没有水,名字里却有水的字样。

橘俊纲编著的造园技术的秘籍《作庭记》中记载:“在没有池子也没有人工细流的地方放置石头,被创造出来的东西被称作枯山水。

”枯山水中的“枯”字并不是代表着“干涸”的意思,也没有“干燥无味”的意思。

通过对西芳寺、龙安寺、大德寺石庭院的品鉴就能明白,鉴赏者不会因为庭院没有水的存在就认为那里是干涸的、无味的,反而期盼着能在如此环境中通过观赏、冥思感受水的存在,乐于享受想象其中云朵飘逸和水沫飞溅山水的过程,因此被称作枯山水。

[1]一、枯山水庭院发展枯山水属于一种庭院,是日本独有的庭院形式,在日本庭院文化中独特存在,是抽象的禅宗美学与侘寂文化的具象体现,是人们接近其文化内核的最佳契机。

说到枯山水的发展,多数人会理解成类似龙安寺那样的禅宗寺院,这个想法不够准确。

类似枯山水的事物最早出现在寝殿建筑的某种构造里,像《北野天神缘起绘卷》中出现的阶梯前的小庭院就是根据《作庭记》的指导建造的。

根据枯山水被用在寝殿之后的发展方向,就可以推测出它的营造初衷是为仪式典礼而使用白砂来开辟场地。

就连《作庭记》里都重点提出寝殿的南边庭院不能空出六七丈,在皇宫里不能空出八九丈,要在那里立上观赏用的石头,种上花草树木等。

日本的庭院是以“神庭”“斋庭”“市庭”这三种庭院为原型发展起来的。

说起“庭”,根据场景不同,可以分别特指:神降临的地方(神庭)、审判用的奉行所(斋庭)、在市场上交易或者进行性交的地方(市庭)。

显然可以确定枯山水不是出自这些地方。

而且,最初枯山水萌芽与禅宗思想也毫无关系,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开始与禅宗的“本来无一物”相联系、相挂钩,慢慢地由“白居易式庭院”转换成“心中的禅庭”。

最初的转换设计不可能只有僧侣参与,完成这些庭院的恰恰是被称作“庭者”的工匠,如:为后崇光院所用,受足利义教之命在室町第和荫凉轩建造庭院的虎菊;起源于从南北朝时期到祈园社支配下的四条河原一个叫作“河原手工艺”的职业团伙———河原者;在《荫凉轩日录》和《鹿苑日录》里使用“泉石之妙手”“天下第一”“奇绝”等词来夸赞的善阿弥;禁里御庭者的市;相国寺御用的彦六;大乘院的造庭者次郎;龙安寺石庭院石刻上的小太郎等。

细微处见匠心日本园林深度解析

细微处见匠心日本园林深度解析

细微处见匠心日本园林深度解析日本园林是一种微缩的园林,它集中了佛教与本土文化的多种元素。

它更是一种精神园林,在这里你能感到内心的空灵、自在与安然。

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岛国,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森林茂密,丰富而秀美的自然景观,孕育了日本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的美学观,从而使得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风格日本园林的风格简单介绍为六个字清纯、自然、小巧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

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日本园林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

表现形式1.枯山水又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是日本园林的精华。

其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即在庭园内敷白砂,缀以石组或适量树木,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1.1枯山水的组成1.1.1石石也是枯山水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在枯山水中的石隐喻山川岛屿,根据放置位置的不同,石头代表不同的事物,比如神仙岛、蓬莱岛、鹤岛、龟岛、瀑布、须弥山、九山八海、三尊佛等。

把石头布置于庭园中,叫作「立石」。

「立石」的关键在于要让庭中的石头好似拔地而起,给人刚劲有力之感。

深深埋入地面的石头,会让人觉得石头的地下部分巨大,给人以挺拔的感觉。

当多种石块组合在一起时,更能彰显刚劲挺拔之势。

山石的形态一个景石代表须弥山石像;两个景石代表坐禅石,老和尚讲经,小和尚听经;三个代表三尊石,一个中尊,两个侍尊;五个即为五行石,金、木、水、火、土;佛菩萨石由几十个景石组成;多组景石组合的有七五三石(15个景石分成7个、5个、3个三组,以一个中心石为对称轴两侧各置一组景石);龟石或鹤石,象形组合,龟石有6块,头、尾、四个足。

鹤石有4块,头、尾、2个鹤羽。

1.1.2砂如果是在中国,僧人若想闭关禅修,可以选择隐居山林,逃离到杳无人烟的悬崖之上、洞穴之中闭关、打坐。

然而,在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僧人没有荒山、世外可以逃离,只好在庭院中建起了微缩景观,面对虚拟的“山水”与“大海”,依然可以观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茶庭中,一切都安排得朴素无华,富有 自然情趣,更加突出禅者、茶人心造其境的禅 宗主旨。以禅宗心身感悟的方法,把人们引入 一种淡泊清幽的脱尘境界,使人感受更多的是 一种纯粹的对精神空间的追求。
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 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 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 林"。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与及至--乔灌木、小桥、岛屿 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 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 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 成要素。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日本由于南北纵长三千多公里,其气候地形较多变,四季 分明,人民生活的侧重点随季节更替,季节的微妙变化赋予 日本人民对变化的极度敏感。日本植物生命的季节性变化不 仅给花道带来灵感,还让人们产生 时世无常 之感,这种精 神随即被融入茅道精神。茅道精神实际正是禅宗哲学的基础。
日本园林设计师兼禅宗法师枡野俊明认为,园林 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场所,是心灵的栖居地。
茶庭大体上可以分成禅院茶庭、书院茶庭、 草庵式茶庭(通常称为露路、露地)三种,其中 草庵式茶庭最具特色。又因茶庭区划不同而有一 重露地、二重露地、三重露地三种;三重露地则 有外、中、内三区庭园。
草庵式茶庭四周有围篱,自院门至茶室设 置一条园路,两侧用植被或白砂敷于地面,栽 植树木,配置岩石,沿路设寄付(门口等待室)、 中门、待合(等待室)、雪隐(厕所)、灯笼 (照明用)、手洗钵(洗手用)、飞石(即步 石)、延段(石块、石板混合铺成的路段)等 待客所需的设备。 书院式茶庭的特点是在庭园中各茶室之间 用“回游道路”和“露路”联通,一般都设在 大规模园林之中,如桂离宫等。
“枯山水”的由来
枯山水又称假山水(镰仓时代又称乾山水或乾泉 水),是日本园林独有的构成要素,堪称日本古典园 林的精华与代表。日本人好做枯山水,无论大园小园, 古园今园,动观坐观,到处可见枯山水的实例。枯山 水之名最早见于平安时代的造园专著《作庭记》,不 过这时所言的枯山水并非现在通常所指的那种以砂代 水,以石代岛的枯山水,而仅仅指无水之庭。不过那 时的“枯山水”已经具有了后世枯山水的雏形,开始 通过置于空地的石块来表达山岛之意象。真正的枯山 水还是起源于镰仓时代,并在室町时代达到了极至, 著名的京都龙安寺庭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禅宗美学 对于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深刻,几乎各种园林类 型都有所体现,无论是舟游、回游的动观园林,还是 枯山水、茶庭等坐观庭园,都或多或少的反应了禅宗 美学枯与寂的意境。
日本枯山水园林简介 中日两国古典园林同属于区别于欧洲和西亚的东 方园林体系,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很大,两者 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经过日本长期的历史 过滤与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 园林艺术。而被誉为日本庭院艺术的最高峰的枯山 水更具其独特魅力。 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 水景观,在些枯山水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点, 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 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 寓意大山、瀑布等等。
南庭取 “蓬莱、方 丈、瀛洲、 壶梁”四仙 山之意,右 侧配有“五 山十刹”的 五山景色, 以砂纹表现 水波。
东福寺的方丈庭院中可以看到日本近代造庭名家 重森三玲于1938年作的近代枯山水庭园,传承镰仓古 意而融入近代的几何风格何学的纹样,是近代枯山 水的代表作。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 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13世纪 时,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 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 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 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 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日本列岛虽然在一个相对较为单一的环境下发展, 但在文明萌发的初期就受到了外来文化的明显影响。 这种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构成了日本审美文化 的特点。枯山水是可看作日本脱胎于中国园林的延伸, 很大程度上贯穿着日本“朝花夕落”以及对于“岛屿 生存忧患”的意识,充满了对生命早逝的悲哀,以及 大和民族对“死寂”的世界观,佛教的观点,其实也 是一种依托,可以这样思考,同是大乘佛教的中国园 林,同是“一花一世界”的抽象理念的寺庙园林。
日语中有“净火”一词,是指神前净火, 意味着用火去净化万物。每当人们在保留火种 时就愈感到火具有的神奇魅力。人们不愿让这 神圣的火种熄灭,就用笼去罩住它。石灯笼罩 住的圣火一般被置放在寺庙内,它后来演化为 日本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它预示着光明和 希望,会给人带来好运。
龟岛、鹤岛 由六尊矮石按龟首、龟足、龟尾的形式组成 龟岛 六景石(一鹤首石、两鹤羽石、两鹤足石、 一鹤尾石)组成一个抽象鹤岛。据说,中国战国时 代的帝王、霸王和武将都期望自己能成为仙人— — 能像仙鹤一样自由飞翔,像海龟一样潜入海底, 并且还会长生不老。后来,这些愿望就作为象征 寄托在龟鹤身上,以龟岛为例的虚幻想像以及对 它的憧憬,成为一种蓬莱神话传入日本。
代 表 作 品
日本枯山水庭院的最高峰—— 京都大德寺大仙院
龙安寺庭院
桂离宫庭院
西 芳 寺 庭 院
日本庭园之祖的京都西芳寺庭园已有六百多年 的历史,江户时代起又广覆苔藓,因此西芳寺也被 称作“苔寺”。
西芳寺庭园的造园者, 日本庭园的祖师,梦窗疏 石是镰仓末期、室町初期 的临济宗禅僧
东 福 寺
内 露 地
蹲 踞
洗手钵一般是蹲踞式石洗手 钵,象征圣洁泉水。
待合
休息 的小 茅亭 或小 竹亭
石灯笼
受禅宗思想影响, 模仿古刹的肃穆宁静。
延段
茶庭格调洗练、简约,并突 出其“闹中取静”的山林隐逸 气势,以便于沉思冥想,故造 园设计比较偏重于写意及平淡 恬逸的境界。(如松叶铺地)
在日本的茶 庭中,喜用松 叶铺地,如同 枯山水式理念 一样,以地上 的松叶象征茂 密的森林。
不审庵——草庵式茶庭的代表
桂离宫——书院式茶庭的代表
孤篷庵寺院——禅院茶庭的代表
木户:“茶庭的第一个门城是嵌于 高木户”,它将露地与外界清晰的 隔离。
外 露 地
第一层庭院,整个景观为半自然状。半具 野趣半分略有人工凿痕,外露地之目的与功能, 犹如如今潜水艇减压舱一般,让你的身体与心 理慢慢适应。
西庭以低矮松树拼成几何形状,表现井田的特征。
东庭利用石柱的余料,造出北斗七星之景。
“枯山水”庭院小品
景石分作九个山头来象征须弥山:佛教的 宇宙观倡导天动说,据说须弥山被视为世界 中心的高山,按风轮、水轮、金轮的顺序叠 为三层。相传它是一座了不起的圣山,可以 保佑万物的平安。
须 弥 山 石 组
石 灯 笼
不过这些庭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各种理念发挥到极 至的,还是当属枯山水。虽然日本禅宗庭园的另外一大分支 茶庭虽然也简洁、纯粹、意味深远,在表现禅宗枯寂的哲学 意境和极少主义的美学精神上也堪称绝妙,但在写意手法上 并不突出,其庭池花木的布置是为了营造一种淡泊宁静的 “悟境”,而非隐喻自然山水。
形成的原因
石塔 原为佛教意义上的建筑。在古代印度,用石 头垒砌成塔状以供奉佛舍利,以求平安。受佛教 文化影响,日本也建造了许多石塔作为供奉。江 户时代以后,石塔便被作为古色古香的艺术品引 入园林。石塔不仅美观,而且有镇宅一方之暗喻, 还有驱灾避邪保佑平安的寓意。
茶庭由来
茶庭,在日本指与茶室相配的庭园,是 日本庭院艺术中很有民族特色的作品种类。 茶庭是把茶道融入园林之中,未进行茶道 利益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面积很小,可设 在筑山庭和平庭之中,一般是在进入茶室前的 一段空间里布置各种景观。步石道路按一定的 路线,经厕所、洗手钵最后到达目的地。
飞石
就是进入外露 地时,脚下所踩的 石头。通常是“渡 六分,景四分”。
中门
用竹子编 的一镂空小门, 其作用是用来 区分外露地和 内露地。亦是 喧嚣与静逸的 再度切离。
穿过中门,就进入内露地。此处被要求是 完完全全的野趣。宛如进入一个缩小版的森 林中,空气、味道、湿度已大不相同,精神 完全放松,细胞慢慢舒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