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山大学心理学系661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中山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试题

中山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某次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问越多,他们的学习成绩越差。
该研究属于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c.个案研究D纵向研究2.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A詹姆斯B斯金纳C华生D惠特海默3.神经元结构中具有信息整合功能的部位是A树突B胞体C.突触D轴突4.人体的躯体感觉中枢位于A.额叶B颞叶C.枕叶D顶叶5.以可见光波的长短为序,人类感觉到的颜色依次为A红黄绿紫B.红绿黄蓝C紫红黄蓝D.红紫蓝绿6.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是A16~20000Hz B.50~5000Hz C.300~5000Hz D.1000~4000Hz7.从高楼顶上看街道上的行人,尽管看上去很小,但人们不会把他们都看作是小孩。
这种现象体现的主要知觉特性是A.大小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方向恒常性D明度恒常性8.一般而言,产生立体知觉最重要的线索是A运动视差B运动透视C双眼视差D空气透视9.贾维克(Jarvik)和艾斯曼(Essman)的小白鼠跳台实验所支持的记忆学说是A脑机能定位说B突触生长说C反响回路说D记忆分子说10.机械复述与精细复述的最主要区别在于A.知识经验参与的多少B是否有意识的参与C.复述材料的数量不同D复述材料的性质不同11.库柏(L.A.Cooper)和谢帕德(R.N.Sherpard)的“心理旋转”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最长时,字母“R”旋转的角度是A.60°B.90°C.180°D.240°12.诵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句时,脑中浮现出相关形象的过程是A创造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13.通常把对解决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事物称为A原型B定势C迁移D.变式14.某患者能说话,能理解口头言语,能看到字形,却不能理解书面语言。
其病变发生的区域通常是A布洛卡区B中央后回C角回D.艾克斯勒区15.展开性程度最高的言语形式是A独白言语B对话言语C书面言语D.内部言语16.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沧中,属于成长性需要的是A安全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7.与自制力相对立的意志品质是A任性B犹豫C独断D执拗18.在完成自由命题的作文时,一位中学生选择作文题日,确定写作提纲,并评价目己写出的作文是否符合要求。
2015年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考题及解析(十二)

82.鲍姆瑞德(D.Baumirind)通过追踪研究发现,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青少年发展之间存在联系,如下表:教养方式结果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权威型较高的认识和社会能力较高的自尊,较好的社会技能,较强的道德,亲社会关注和较高的学业成就专断型一般的认识和社会能力一般的学业表现和社会技能,比纵容型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更为顺从纵容型较低的认识和社会能力较低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业成就,此权威型和专断型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社会行为问题(1)结合鲍姆瑞德的观点,阐述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其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2)用亲子相互作用模型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青少年发展之间的关系重新进行解释,并分析其与鲍姆瑞德观点之间的差异。
【答案解析】不同父母的教养方式:(1)权威型教养方式:一种具有控制性但又比较灵活的教养方式。
这种类型的父母会对孩子提出许多合理的要求,并且会谨慎地说明要求孩子遵守的理由,保证孩子能够遵从指导。
权威型父母更多地接纳孩子的观点并作出反映,会征求孩子对家庭事务的意见。
能够认识到并尊重孩子的观点,以合理、民主的方式来控制孩子。
专制型教养方式:一种限制性非常强的教养方式,通常成人会提出很多规则,期望孩子能够严格遵守。
他们很少向孩子解释遵从这些规则的必要性,而是依靠惩罚和强制性策略迫使儿童顺从。
专制型的父母不能敏感觉察到孩子的不同观点,而是希望孩子能够将他们所说的话当做圣旨,并尊重他们的权威。
纵容型教养方式:一种接纳且放任的教养方式。
这种类型的父母会相对较少地提出要求,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冲动,避讳密切监控孩子的行动,很少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强硬的控制。
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权威型教养方式:权威型父母的孩子发展得相当好。
他们心情愉快,具有社会责任感,自立,有成就定向并且能够与成人和同伴合作良好。
在儿童时期具有较高的认知和社会能力。
青少年时期具有较高的自尊,非常好的社会技能,较强的道德、亲社会关注和较高的学业成就。
2015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要点.doc

2015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65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A.认识需要B.审美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爱与归属需要【解析】D,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划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又叫缺失性需要。
高层次的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但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所以又叫生长需要。
2.远处行驶的汽车看起来很小,但人们并不认为汽车变小了,这体现的知觉特征是()A.恒常性B.整体性C.理解性D.选择性【解析】A,知觉恒常性,是指知觉的稳定性或不变性,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称为知觉恒常性。
3.一个病人听觉器官正常,但不能理解口语,该患者受伤的脑区域是()A.布洛卡区B.威尼尔克区C.艾克斯区D.运动区【解析】B,感觉性失语症(sensory aphasia)又称“威尼克氏失语症”(Wernieke's aphasia)。
病变位于颞上回之后部,由于其中储存的听觉语音记忆痕迹受影响,造成理解口语和口语表达困难。
此时病人听力正常,但听不懂别人及自己说的话,严重时答非所问,病人常滔滔不绝地独自说个不停,但用词混乱,使人无法理解。
4.下列选项中,与有机体的呼吸、吞咽、排泄等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联系的是()A.脑桥B.中脑C.延脑D.间脑【解析】C,延脑(medulla oblongata)脊髓的直接上延部分,是脑干的后段。
延髓调节控制机体的心搏、血压、呼吸、消化等重要功能,延髓中的局部损害常危及生命,故被看作机体的生命中枢。
延髓是中枢神经系统许多感觉和运动纤维传导的必经之路。
2015年中山大学心理学系661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5年中山大学心理学系661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一个实验未能得到显著差异的时候( )。
A.该实验有可能未使用一个有效的自变量操作B.说明自变量的操作改变了因变量C.说明因变量对于自变量没有影响D.有可能自变量的效果是随机出现的【答案】A【解析】一个实验未能得到显著差异,说明自变量的操作对因变量并未有明显影响,该实验有可能没有使用有效地自变量操作。
2.一个考察工厂生产效率的研究发现,室外气温越高,工人的生产效率越低。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的例子?( )A.正相关B.负相关C.零相关D.混淆【答案】B【解析】负相关是指在回归与相关分析中,因变量值随自变量值的增大(减小)而减小(增大)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表示相关程度的相关系数为负值。
3.在一个考察火车站流浪人员社会互动的研究中,研究者装扮成一个流浪者,每天记录他和其他人的互动情况。
这是一个何种研究的例子?( )A.调查研究B.实验研究C.观察研究D.档案研究【答案】C【解析】观察研究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观察研究是最原始、应用最广的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的成功取决于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以及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
4.下列哪个实验的实验设计是准实验设计?( )A.动机对完成任务绩效的影响B.情绪对记忆的影响C.年龄对智力的影响D.教学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答案】A【解析】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
它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但不如真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控制得充分和广泛。
动机对完成任务绩效的影响是准实验设计。
5.被试间设计的一个主要劣势是( )。
A.一种实验操作的影响可能会改变后续实验操作的效果B.被试的差异可能会掩盖实验操作的效果C.只能使用唯一的自变量D.只能考察较少的因变量【答案】B【解析】被试间设计误差的主要来源于个体差异。
(NEW)中山大学心理学系654心理学研究方法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
2011年中山大学心理学系640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2011年中山大学心理学系640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
2012年中山大学心理学系640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2012年中山大学心理学系640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
2013年中山大学心理学系656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2013年中山大学心理学系656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
2014年中山大学心理学系661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2014年中山大学心理学系661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
2015年中山大学心理学系661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2015年中山大学心理学系661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
2016年中山大学心理学系661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2016年中山大学心理学系661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
2017年中山大学心理学系655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2011年中山大学心理学系640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2015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要点

2015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65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A.认识需要B.审美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爱与归属需要【解析】D,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划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又叫缺失性需要。
高层次的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但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所以又叫生长需要。
2.远处行驶的汽车看起来很小,但人们并不认为汽车变小了,这体现的知觉特征是()A.恒常性B.整体性C.理解性D.选择性【解析】A,知觉恒常性,是指知觉的稳定性或不变性,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称为知觉恒常性。
3.一个病人听觉器官正常,但不能理解口语,该患者受伤的脑区域是()A.布洛卡区B.威尼尔克区C.艾克斯区D.运动区【解析】B,感觉性失语症(sensory aphasia)又称“威尼克氏失语症”(Wernieke'saphasia)。
病变位于颞上回之后部,由于其中储存的听觉语音记忆痕迹受影响,造成理解口语和口语表达困难。
此时病人听力正常,但听不懂别人及自己说的话,严重时答非所问,病人常滔滔不绝地独自说个不停,但用词混乱,使人无法理解。
4.下列选项中,与有机体的呼吸、吞咽、排泄等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联系的是()A.脑桥B.中脑C.延脑D.间脑【解析】C,延脑(medullaoblongata)脊髓的直接上延部分,是脑干的后段。
延髓调节控制机体的心搏、血压、呼吸、消化等重要功能,延髓中的局部损害常危及生命,故被看作机体的生命中枢。
延髓是中枢神经系统许多感觉和运动纤维传导的必经之路。
其中一些上行冲动能影响大脑皮层的功能、对维持觉醒和产生睡眠有重要作用。
2015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2015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心理学考研真题是心理学考研最为核心的练习题,考研真题对于考生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不仅可以清楚的了解院校出题方向及特点,也为我们心理学考研的复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博仁教育老师为备考心理学研究生的同学整理出2015年心理学统考真题及解析,作为复习参考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同学掌握考点金榜题名。
一、单项选择题:1-65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A.认识需要 B.审美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爱与归属需要【博仁解析】D。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划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又叫缺失性需要。
高层次的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但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所以又叫生长需要。
2.远处行驶的汽车看起来很小,但人们并不认为汽车变小了,这体现的知觉特征是()A.恒常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选择性【博仁解析】A。
知觉恒常性,是指知觉的稳定性或不变性,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称为知觉恒常性。
3.一个病人听觉器官正常,但不能理解口语,该患者受伤的脑区域是()A.布洛卡区 B.威尼尔克区 C.艾克斯区 D.运动区【博仁解析】B。
感觉性失语症(sensory aphasia)又称“威尼克氏失语症”(Wernieke's aphasia)。
病变位于颞上回之后部,由于其中储存的听觉语音记忆痕迹受影响,造成理解口语和口语表达困难。
此时病人听力正常,但听不懂别人及自己说的话,严重时答非所问,病人常滔滔不绝地独自说个不停,但用词混乱,使人无法理解。
4.下列选项中,与有机体的呼吸、吞咽、排泄等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联系的是()A.脑桥 B.中脑 C.延脑 D.间脑【博仁解析】C。
2015年心理学考研真题解析

2015年心理学考研真题解析2015年心理学考研初试结束,我们第一时间为大家点评和解析2015心理学考研真题,希望对2015年考生的估分和2016心理学考研的复习都能有所帮助。
总体上,今年的主观题难度和2014年主观题难度相当,只要考生理解了老师推荐的参考书,掌握了老师在强化班中重点讲解的知识点,那么提炼出简答题和论述题的答案还是比较轻松的。
当然简单的背诵知识还是不够的,现在考题越出越灵活,比如今年的对表象的考察,不仅要求考生答出心理旋转现象,而且答出实验逻辑,那么说这道题也在考察大家的实验心理学知识,所以考生在复习中,要从多个层面复习一个知识点,做到对知识点的真题透彻理解,而不仅仅是会背诵定义,理论。
我们对比了2014年、2015年主观题中各考试科目的分值比例。
下面我们分科目,具体分析一下考点分布和考题特点。
1、普通心理学2014年考察了2道简答、1道论述,共3道,分值50分;2014年考察了3道简答、1道论述,共4道,分值60分。
普通心理学占有的分值比例不仅增加了,而且普通心理学的分值占有比例在各科目中一直遥遥领先的排第一。
可见,普通心理学的重要地位。
这里,我们建议2016级考生在复习普通心理学时,核心教材应为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第一遍复习一定要精读,多读几遍。
普通心理学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不仅对基本框架要熟悉,更要理解基本概念,其他科目才能学的更好。
2015年普通心理学的考点具体是智力(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概念(概念转变)、表像(心理旋转)和大五人格理论。
这些都是基础概念,也是常考点。
跨专业或者本专业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最好是结合基础精讲班课程(针对教材讲解),做到理解性记忆。
2016年考研同学对往年中考过的知识点也要重要掌握。
真题考过的肯定是重点,而这些重点下次可能很可能会变换一个形式继续考察。
2、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一直也是考试中的重点、难点。
2014年考了2道简答,1道论述;虽然2015年只考了一道简答,而且考题也较简单,但同学们对实验心理学的复习绝对不能放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中山大学心理学系661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一个实验未能得到显著差异的时候()。
A.该实验有可能未使用一个有效的自变量操作
B.说明自变量的操作改变了因变量
C.说明因变量对于自变量没有影响
D.有可能自变量的效果是随机出现的
【答案】A
【解析】一个实验未能得到显著差异,说明自变量的操作对因变量并未有明显影响,该实验有可能没有使用有效地自变量操作。
2.一个考察工厂生产效率的研究发现,室外气温越高,工人的生产效率越低。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的例子?()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混淆
【答案】B
【解析】负相关是指在回归与相关分析中,因变量值随自变量值的增大(减小)而减小(增大)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表示相关程度的相关系数为负值。
3.在一个考察火车站流浪人员社会互动的研究中,研究者装扮成一个流浪者,每天记录他和其他人的互动情况。
这是一个何种研究的例子?()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观察研究
D.档案研究
【答案】C
【解析】观察研究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观察研究是最原始、应用最广的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的成功取决于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以及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
4.下列哪个实验的实验设计是准实验设计?()
A.动机对完成任务绩效的影响
B.情绪对记忆的影响
C.年龄对智力的影响
D.教学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答案】A
【解析】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
它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但不如真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控制得充分和广泛。
动机对完成任务绩效的影响是准实验设计。
5.被试间设计的一个主要劣势是()。
A.一种实验操作的影响可能会改变后续实验操作的效果
B.被试的差异可能会掩盖实验操作的效果
C.只能使用唯一的自变量
D.只能考察较少的因变量
【答案】B
【解析】被试间设计误差的主要来源于个体差异。
有时个体差异过大会对实验操作的效果产生影响。
二、实验分析(25分)。
某研究关注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
研究者选择在四所高校的三年级学生中发放问卷,问卷要求填写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每周上网次数与时间并回答17个关于上网动机的问题。
实际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后按照每周上网次数大于等于1次,每周上网时间大于等于0.5小时作为标准,得到581份,其中男性被试有245人,女性被试有336人。
分析结果显示,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动机水平与上网时间呈显著负相关;以人际交往为目的的动机水平与上网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研究者做出结论:把互联网当成学习工具有助于避免网络成瘾,而如果一个人试图在互联网上交朋友的话,他就更容易出现网络成瘾行为。
(1)请论述该研究的研究设计是否足够支持研究者得到的结论
(2)请设计一个实验研究,探索互联网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
答:(1)该研究的研究设计不能够支持研究者得到的结论,理由如下:
①网络成瘾的定位不恰当。
在该研究中按照每周上网次数大于等于1次,每周上网时
间大于等于0.5小时作为标准来分析问卷,对于网络成瘾的标准太过严格,每周上一两次网,使用时间大于等于0.5小时属于正常的上网频率和时间。
②问卷的性别比例不均。
在所分析的581份问卷中,男性被试有245人,女性被试有336人。
明显女性人数比男性人数多,而得出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因为性别比例不均造成的。
③得出结论不够严谨。
分析结果显示,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动机水平与上网时间呈显著负相关;以人际交往为目的的动机水平与上网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只能说明以从网上获取信息的动机水平的人上网时间可能越短,并不能由此推知把互联网当成学习工具可以有助于避免网络成瘾。
以人际交往为目的的动机水平的人上网时间越长,也不能由此推知如果一个人试图在互联网上交朋友的话,他就更容易出现网络成瘾行为。
还应该进行深入分析。
④统计数据太少。
虽然发出去的问卷有1000分,但收回来的仅有581份,对于统计以得出普遍结论来说是不够的。
(2)①在互联网上发布电子问卷,要求填写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每周上网次数与时间,并回答17个关于上网动机的问题。
②将收回来的问卷进行根据50%的答题量进行有效问卷和无效问卷的筛选。
从每周上网次数不少于3次,每周上网时间大于等于3小时作为标准,从有效问卷中选取,并保持男女比例适中。
③通过对上网时间和频率的统计分析,研究互联网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
并且对男女性别,和不同职业的互联网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三、论述(25分)
选用科学研究或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分析观察法、相关法以及实验法各自的优势与劣势。
答:(1)观察法
①定义: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是最原始、应用最广的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的成功取决于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以及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
②实例:
近20年内,有些生态学家在自然环境下,利用各种现代化的观察设备,对各种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习俗进行长达1~2年的观察,为研究动物行为和心理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③优点:
对被观察者行为进行直接观察和记录,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保持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和客观性,获得资料比较真实。
④缺点:
不能探索因果关系;在自然条件下,对某种现象难以进行重复观察,结果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在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用观察法得到的结果,往往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由于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者处在被动的地位,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观察的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
(2)相关研究
①定义:和因果关系是不同,相关研究是寻找心理现象和其他现象的相关关系。
相关研究是心理学的另一类重要的研究。
心理学的许多研究都是在寻找相关。
②实例:探究小学三年级学生看电视时间长短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③优点:探索性强,可以建立预测模型。
④缺点:相关本身不能提供因果的信息,当两种现象被发现有相关时,甲可能是引起乙
的原因,乙也可能是引起甲的原因,或者它们是以其他的方式产生相关的。
只从相关本身的信息,无法推断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3)实验法
①定义:在控制的情境下,研究者有系统的操纵自变量,使之系统的改变,然后观察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包括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
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使人们在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情景中进行的。
它消除了实验室实验的缺点,但是由于条件控制的不够严格,因而难以得到精密的实验结果。
②实例:许多心理学实验可以借助于事先编制的实验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人们可以严格控制刺激的呈现,精确地记录被试的反应时间。
③优点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可以揭示因果关系;可以重复检验;数量化指标明确。
④缺点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境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会受到实验者、外部环境的多种影响等;被试处在这种情境中,意识到自己在接受实验,就有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研究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10分,每题2分)判断题。
请判断每个陈述的正误,正确打勾,错误打叉。
请把题号和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增加样本量不会改变效应量。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