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母猪群几种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 万遂如
生产母猪群几种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

每日 1 。 次 () 4 电解质 多维 ( 2 0克对 水 1 + 芪多糖粉 (0 吨) 黄 4 0克对水 1 , 吨)
() 温 肥 皂 水 或 2 1用 %小苏 打 水 , 复 深 部 灌 肠 , 反 并用 温 湿 毛 巾按 摩 腹 部 。 () 1 %硫 酸钠 30毫 升 或硫 酸 镁 3 2用 0 0 0克加 水, 或者大黄末 5 ~ 0 0 10克加水 , 胃管 1 用 次投服 ; 投 药后 3 4小 时 , ~ 皮下注 射 新斯 的 明 2 5毫 克 , 可 ~ 均 提高疗效 。 () 痛 不 安 时 , 肌 注 2 %安 乃 近 注 射 液 3 5 3腹 可 0 ~ 毫升或 25 . %盐 酸异 丙嗪注射 液 2 4毫升 。 ~ () 意 保 护 心 脏 。 肌 注 2 %安钠 咖 2 5毫 升 4注 可 0 ~ 或强尔心注射液 5 1 毫 升 。 ~O () 5 补液 、 解毒 、 调整酸碱平衡 。 静脉 或腹腔 注射 1 %葡萄糖 生理盐水注射 液 3 0 5 0毫升加维 生素 0 0~0 C 1 升 , 日 2次 。 0毫 每 () 强科学 管理 , 予全价 饲料 , 6加 给 特别 是妊 娠 期间要 多喂易 消化 的饲料 , 当在饲 料 中添 加食 盐 适 和矿物质 , 常饮多维水 , 增加运动 。 () 7 母猪产 仔前 2个 月于饲 料 中添加微 生态 制 剂, 如金唯肽 C 3 或唯泰 C 3 ( 21 2 1 芽孢菌 、 乳酸 菌、 肠 球菌类多种益生菌及促生长 因子) 每 20 3 0克拌 , 0~0 料 1 , 续饲喂 2个月 , 吨 连 可有效提 高母猪 免疫 力、 预 防 多 种 消 化 道 疾 病 的发 生 。 3 母 猪 胃 溃 疡 母猪 皮肤与黏膜发 白, 体质虚弱, 精神不振, 食欲
养猪场常见疾病及应对措施

养猪场常见疾病及应对措施
养猪场常见的疾病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疾病及应对措施:
1. 猪瘟:这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呼吸困难、咳嗽、皮肤出血等。
应对措施包括加强疫情监测,及时隔离患病猪只,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给猪补充营养。
2. 猪蓝耳病:这是由猪蓝耳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呼吸困难、厌食、体重下降等。
应对措施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配合营养支持治疗。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这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呼吸困难、咳嗽、流涕、眼结膜炎等。
应对措施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配合营养支持治疗。
4. 口蹄疫:这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口腔、蹄部出现水泡和溃疡、发热、厌食等。
应对措施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配合使用高锰酸钾清洗患处和预防性疫苗接种。
5. 猪肺炎:这是一种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嗜睡、体温升高等。
应对措施包括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配合营养支持治疗,保持环境清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养猪场疾病防治相关书籍或咨询养猪专家。
生猪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生猪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1. 猪瘟: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病,其症状包括高烧、呼吸困难、消化不良等。
防治措施包括疫苗接种、灭鼠灭蝇、隔离患病猪只等。
2. 猪肾综合征与呼吸综合征(PRRS):PRRS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其症状包括发热、呼吸急促等。
防治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卫生管理、隔离患病猪只等。
5. 猪血吸虫病:猪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引起的疾病,会导致猪只贫血、消瘦等。
防
治措施包括定期驱虫、合理的饮水管理、防止猪只接触被污染的水源等。
6. 猪轮状病毒病:猪轮状病毒病是一种通过粪-口传播的疾病,其症状包括腹泻、呕
吐等。
防治措施包括健康的饮水管理、卫生管理等。
针对这些疾病,养殖者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 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清洁、消毒养殖场,保持场地清洁干净,防止病菌传播。
2. 疫苗接种:根据养殖区域和猪只的年龄,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免疫
力。
3. 饲料管理:合理搭配饲料,增加猪只的抵抗力,防止疾病产生。
4. 隔离患病猪只:发现猪只出现疑似疾病症状时,及时将其隔离,防止病毒传播到
其他猪只。
5. 定期驱虫:定期使用驱虫药物,清除猪只体内的寄生虫,保持猪只的健康。
对于生猪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养殖者应加强卫生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合理搭配
饲料、隔离患病猪只以及定期驱虫,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和健康
水平。
母猪生产前后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母猪生产前后几种常见病的防治引言在母猪生产前后,会面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和疾病挑战。
本文将重点介绍母猪生产前后几种常见病的防治措施,以帮助畜牧农户更好地管理母猪健康,提高生产效益。
1. 产前发热产前发热是母猪在即将生产前出现的一种常见症状。
常见原因包括母猪体内产生抗体、内分泌失调等。
为预防产前发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母猪饲养环境要保持清洁,避免感染病菌。
•给予合理的营养饲料,提高母猪的免疫力。
•定期进行产前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疾病和不适。
2. 产后感染产后感染是母猪在生产后易发生的疾病之一。
细菌感染和内分泌失调是常见的发病原因。
以下是预防产后感染的措施:•在猪舍内保持清洁卫生,避免细菌滋生和繁殖。
•给予营养丰富的饲料,增强母猪的抵抗力。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并治疗可能的感染。
3. 乳房炎母猪乳房炎是母猪在哺乳期常见的疾病之一。
乳腺感染和宿主免疫功能下降是常见的发病原因。
以下是预防乳房炎的措施:•在猪舍内保持干燥,并注意合理通风,防止细菌滋生。
•定期给乳房进行清洁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和乳汁排泄。
•定期检查乳房情况,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问题。
4. 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是母猪在生产后可能发生的疾病。
它常常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能对母猪的繁殖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预防子宫内膜炎的措施:•保持母猪圈内的卫生干净,减少细菌繁殖的机会。
•为母猪提供充足的饮水,促进尿液排泄和身体的自洁功能。
•定期检查母猪的生殖系统,及早发现并治疗潜在问题。
5. 脱奶症脱奶症是母猪在哺乳期产乳量突然减少或完全停产的症状。
它常常与内分泌失调和饲养管理不当有关。
以下是预防脱奶症的措施:•给予足够的营养饲料,确保母猪身体的健康和内分泌的平衡。
•减少母猪的压力,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避免任何可能的干扰和惊吓。
•定期监测母猪的乳房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的问题。
结论母猪生产前后常见病的防治是确保母猪健康和繁殖效益的重要措施。
通过保持环境的清洁,提供合理的营养和注意及时的健康检查,我们可以预防和减少这些疾病对母猪和猪场生产的影响。
生猪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生猪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生猪养殖中,常见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1. 猪瘟:这是一种高传染性病毒性疾病,它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病猪的体温会急剧升高,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厌食、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
预防猪瘟的最好方法是强化猪圈的卫生管理,注意猪的饮食和饮水卫生状况,同时注重病猪的隔离和治疗。
2. 猪流感:这种疾病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通常是由人员从已感染的猪到健康猪的传染。
患病的猪出现高烧、厌食、鼻涕、咳嗽、腹泻等症状。
预防猪流感的关键是对猪舍和饮水设施的清洁消毒。
此外,应该及时采取隔离和合理治疗措施进行治疗。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这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症状包括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和发热等。
除卫生管理措施外,病猪应该及早隔离和治疗。
4. 传染性胃肠炎:这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病猪通常会出现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卫生消毒和隔离患病猪只。
5.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经常影响生猪养殖的疾病,主要传染途径为呼吸道或消化道。
症状包括消瘦,全身衰弱,呼吸困难等。
防治措施是,确保厨余饲料人工消毒方法,加强病畜隔离治愈,并注意生猪的防疫工作。
6. 青年猪病:该病是一种肠型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饲养者需要加强环境整治和照料猪只,以及及时注射疫苗。
针对这些疾病,农民应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严密的卫生和消毒制度。
清洁猪舍和饮水设施,消毒饮水和饲料,定期替换和清理粪便集中处理设施,经常更换饲料盆和饮水器。
2. 增强猪只的免疫力。
及时注射各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疫苗,饲料中添加抗菌素和其他营养供给。
3. 加强健康管理。
监测猪只的体温,体重和喂食量,对不适应环境的猪只及时隔离治疗。
及时清除死亡猪只,避免死亡猪只的交叉感染。
4. 合理的养殖环境。
保持猪只的良好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环境的通风和适温,在防止其他疾病传播的同时,也预防了疾病的爆发。
综上所述,对于生猪养殖业主们,保持猪圈的清洁和卫生是极其重要的。
生猪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治疗措施

生猪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治疗措施
生猪疾病是养猪业中的大问题,因为它们会给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猪病,以及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 猪瘟
猪瘟是猪类传染性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病症包括高热、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出血、呼吸困难等。
预防猪瘟的最好方法是进行疫苗接种。
治疗上需要注意对症处理,饲料要容易吸收。
2. 猪肺炎
猪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猪咳嗽、气促、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
预防猪肺炎需要注意通风和防潮处理,饲料要放干净。
3. 猪流感
猪流感和人类流感非常相似,也是由病毒引起的。
预防猪流感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期消毒、改善饲养条件以及隔离病毒感染的猪。
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感染后症状包括发热、无食欲、厌食、咳嗽等。
预防的方法包括检查新引入的猪、确保饲养环境好等。
6. 猪鼻疽
猪鼻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呼吸困难等。
预防猪鼻疽的方法包括确保饮用水源干净,通风良好等。
总之,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重要,因此,养猪户应该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与改善,为猪提供合适的饲料,建立健全的疫苗预防制度,这些措施都可以减轻猪疾病的危害。
如遇疫情应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
母猪产后几种疾病的防治对策

母猪产后几种疾病的防治对策
1. 产后乳房炎:母猪产后乳房炎是指妊娠期、分娩期和哺乳期母猪乳房受到致病因素刺激后引发的乳房炎症。
防治对策包括:
- 加强产房卫生管理,保持母猪产房环境清洁卫生;
- 母猪分娩后清洗乳头,预防细菌感染;
- 为产母猪提供干净、舒适的产床,减少创伤和感染的机会;
- 注重饲养管理,注意母猪滞奶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2. 子宫蓄积:子宫蓄积是指产后母猪子宫内有积液,排尿困难,导致子宫内有积脓等病症。
防治对策包括:
- 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预防细菌感染;
- 合理饲养管理,保证母猪饮用清洁水源;
- 为产后母猪提供充足的运动空间,促进恢复;
- 定期检查母猪子宫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配合兽医进行治疗。
3. 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是指子宫内膜受到细菌感染,导致炎症反应,引发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等疾病。
防治对策包括:
- 加强分娩、产房、产床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 疫苗预防,定期给母猪注射疫苗,增强免疫力;
- 合理饲喂,保证母猪摄取足够的营养;
- 定期检查母猪子宫情况,及时发现异常进行处理。
4. 产后厌食症:母猪产后厌食症是指分娩后母猪食欲下降,摄食减少,身体虚弱等疾病。
防治对策包括:
- 合理饲喂,提供高营养的饲料,增强母猪食欲;
- 加强产后管理,保持食槽清洁,及时补充饲料;
- 观察猪只生理变化,及时发现异常,进行适当处理。
生猪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生猪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生猪养殖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部分,猪群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猪病及其防治措施。
一、蓝耳病蓝耳病是由蓝耳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病猪表现为发热、食欲减退、呼吸困难、流涕、咳嗽等症状。
严重的病例会导致死亡率高达50%以上。
防治措施:1.疫苗预防:可使用蓝耳病灭活疫苗或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
2.环境卫生: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和通风,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
3.疾病监测:定期对猪群进行体温、呼吸、食欲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隔离治疗。
二、猪瘟防治措施:1.疫苗预防:使用猪瘟减毒活疫苗可有效预防猪瘟的发生,提高猪群的抵抗力。
2.消毒措施:定期对养殖环境、猪舍、饮水设备等进行消毒,杀灭病毒的存活。
3.严格隔离:定期做好新进猪的隔离工作,避免引入病毒源。
4.病死动物处理:对病死动物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毒传播。
三、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对幼崽猪的病死率较高。
病猪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蹄部溃疡、下痢等症状。
四、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类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
病猪表现为腹泻、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防治措施:1.疫苗预防:使用传染性胃肠炎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
2.合理饲养管理: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有助于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3.环境卫生: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干燥,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率。
生猪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包括蓝耳病、猪瘟、口蹄疫和传染性胃肠炎等。
通过疫苗预防、病死动物处理、环境卫生和合理饲养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生猪养殖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防治技术 7.2.1 分泌物过多时可先用2%小苏打水(小苏打 0.05%,食盐0.8%),或0.1%高锰酸钾,或1%明矾 溶液冲洗子宫;冲洗后,肌注催产素10~30国际 单位,使其将子宫内的分泌物充分排出,再向子 宫内放入青霉素200万单位加链霉素160万单位, 每日1次,连用3次; 7.2.2 鱼腥草注射液30毫升加抗菌肽(60公斤体 重1毫升),或者加头孢噻呋钠(每公斤体重5毫 克),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次;也可肌 注阿奇霉素-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2毫 升,每日1次,连用3-4次;除外还可用长效土霉 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强力霉素等治疗;
6.2.4 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卡那霉素100~ 150万单位,地塞米松5~10毫升,维生素C 10毫 升,混合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3次。 6.2.5 产房要清洁卫生,干燥,定期消毒;产前 产后要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0.1%新洁尔灭溶 液擦洗乳房和乳头;仔猪出生剪平犬齿,以防咬 伤母猪乳房。 6.2.6 局部涂擦10%鱼石脂软膏或樟脑油等,也 可配合使用温湿毛巾按摩乳房,每隔几小时人工 挤奶10分钟,以减少乳房的肿胀与疼痛。
混合加水煎3次,然后将3次药液混合,加
红糖50~100克,分上下午2次灌服,本方
为120公斤体重的猪只用量。
1.2.4
饮用电解质多维(200克兑水500公斤),
加葡萄糖粉(200克兑水500公斤),加黄芪多糖
粉(400克兑水1吨),饮用7天;
1.2.5 改喂全价饲料,提高营养标准;加强科学
3.2.5 促进溃疡愈合:香菇多糖注射液(每千克体 重0.1毫升)加猪用转移因子(100公斤体重1毫 升,重症加量),加排疫肽(五种高免球蛋白, 每50公斤体重1毫升),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 用4次,同时口服云南白药粉,每日2次。 3.2.6 止血:止血敏,每次肌注0.25~0.5克;或 维生素K,每次肌注0.03~0.05克;或安络血, 每次肌注2~4毫升,每日2次,连用2-3天; 3.2.7 抗菌:30%氟苯尼考,每公斤体重0.1毫升, 每日1次,连用3次;或阿莫西林,每公斤体重 4~7毫克,每日2次,连用3天; 3.2.8 补液:10%葡萄糖盐水注射液500毫升,加 维生素C1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3次。
6.2
防治技术
6.2.1 母猪分娩前应减喂饲料的喂量,并在饲料 中添加微生态制剂金唯肽C231或唯肽C231 6.2.2 鱼腥草注射液30毫升加头孢噻呋钠(每公 斤体重5毫克)或头孢拉啶1克,混合肌注,每日1 次,连用4次; 6.2.3 0.25%盐酸普鲁卡因溶液50毫升,加青霉 素80万单位,链霉素50万单位,混合后于乳房实 质与腹壁之间的空隙,用注射针头刺入后注入, 每日1次。
3.2 防治技术 3.2.1消除各种诱发病因,保证母猪的营养标准, 调整日粮配比,增加维生素E、B1和硒,改进加 工方法,加强饲养管理; 3.2.2 镇静止痛:肌注2.5%盐酸氯丙嗪4~5毫升 (每公斤体重1~3毫克),或肌注安溴注射液10 毫升,每日1次; 3.2.3 中和胃酸:口服小苏打,或抗酸剂氢氧化铝, 硅酸镁,氧化镁等; 3.2.4 保护胃粘膜:口服次硝酸鉍,每次5~10克, 每日3次;或口服韖 酸蛋白,每次2~5克,每天2 次;
2.2.6 加强科学管理,给予全价饲料,特别是妊 娠期间,要多喂易消化的饲料,适当在料中添加 食盐和矿物质,常饮多维水,增加运动; 2.2.7 母猪妊娠时,可在产仔前2个月于饲料中 添加微生态制剂,如金唯肽C231或唯肽C231(芽 胞菌、乳酸菌、肠球菌类等多种益生菌及促生长 因子),每200~300克,拌料1吨;连续饲喂2个 月,可有效的提高母猪免疫力,预防消化道多种 疾病的发生。
1.2
防治技术
立即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1~3毫升和
1.2.1
10%安那加注射液2~10毫升或者肌注地塞米松5毫 克,每日1次;或肌注10%樟脑磺酸钠注射液,每 头10~15毫升,每日1次;或者肌注三磷酸腺苷
(ATP)注射液,每头20~80毫克,每日1次。
1.2.2
灵芝多2.4 注意保护心脏,可肌注20%安纳加2~5毫 升,或者肌注强尔心注射液5~10毫升;
2.2.5 补液、解毒、调整酸碱平衡,静脉或腹腔 注射10%葡萄糖盐水注射液300~500毫升,加维生 素C10毫升,每日2次;或者用每公斤体重300毫克 VB1加胃复安(每公斤体重1毫克),混合肌注, 每日1次,连用3天。
连用3次;
5.2.3 中药治疗:王不留行40克、穿山甲15克、 木通10克、黄芪20克、当归20克、党参20克、混 合煎水给母猪内服,每日1次,连用2次; 5.2.4 每日口服鸡蛋4个或口服豆浆;同时静脉或 腹腔注射10%葡萄糖盐水注射液500毫升,加维 生素C 10毫升,混合注射,每日1次,连用3次; 5.2.5 用温湿毛巾按摩乳房,每日2次;改喂全价 饲料,增加运动;患有其他疾病时应进行对症治 疗。
3、胃溃疡
母猪皮肤与黏膜发白,体质虚弱,精神不振, 食欲下降,排煤焦油样的干粪球,吃食时常出现 呕吐,吐出黄绿色粘稠的液状胃内容物,急性发 作时可见突然死亡。我国猪群中发病率为5%~ 25%,淘汰率可达13%以上。
3.1 病因 发生胃溃疡的原因很多,主要的病因有:饲料质 量不佳、粗糙、霉变、缺乏营养、缺乏纤维;日 粮中玉米比例过高,粉碎过细,颗粒料饲喂时间 过长;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过多;高铜、高锌饲 料;缺乏维生素E、B1和硒;各种应激因素、遗 传因素,高热、寒冷,铜中毒与酒糟中毒、寄生 虫病(蛔虫、弓形虫、附细胞体、线虫等)和传 染病如猪瘟、蓝耳病、链球菌病、沙门氏菌病、 慢性猪丹毒及螺旋菌感染等,均可诱发胃溃疡。
管理,除去一切应缴因素;
1.2.6 猪舍保持清洁卫生、干净、干燥、保温、
通风。
2、妊娠母猪便秘
母猪突然减食,饮水增多,出现排粪困难,粪 球干硬附有粘液,呼吸増数,起卧不安,腹部有 疼痛反应,体温正常。 2.1 病因 妊娠期间饲料中干燥谷物和含粗纤维的劣质饲料 如谷糠、蚕豆糠、干红薯蔓、花生蔓等饲喂过多, 营养不全;母猪过肥或过瘦,饮水不足,缺乏运 动;妊娠后期或分娩时伴有胃肠迟缓也可造成母 猪发生便秘;当发生热性疫病,如流感、猪瘟、 高热综合症时,也可诱发继发性便秘。
7、母猪子宫内膜炎
母猪产仔后常呈排尿动作,卧地时从阴道 流出红色污秽的分泌物,混夹有胎衣碎片, 食俗减少,有的母猪体温升高。慢性炎症 时,可见从阴门流出脓性絮状分泌物,或 者不发情,屡配不孕,母猪消瘦,精神不 振,食欲减退。
7.1 病因 母猪产后或流产后发生子宫内膜炎,多数是由于 分娩或流产时产道受到损伤、污染、胎衣不下或 胎衣碎片残存,子宫弛缓恶露滞留,致使病原微 生物侵入而引发本病;人工授精时消毒不严,母 猪过度瘦弱,抗病力低下,卵泡激素缺乏,黄体 激素过多,以及布鲁氏菌病、弧菌病、滴虫病等, 都可引发子宫内膜炎。
规模化养猪场生产母猪群几种常 见疾病的防治技术
(20120228)
万遂如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 长春市 130122)
2009年到18个省、市、自治区300多个种猪场搞 调查发现,生产母猪群除了经常发生多种传染性
疾病之外,普通病的发病率也很高,往往不引起
重视。特别是母猪产前产后发生的一些常见疾病 对母猪发情、配种、妊娠健康、产仔率、哺乳、 仔猪的成活率,及其繁殖性能影响很大,常造成 严重的经济损失,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就当前
加排疫肽(每50公斤体重1毫升),加猪用转移因 子(每100公斤体重1毫升),混合肌注,每日1次, 连用3次;或者用黄芪多糖注射液(0.2毫升/公斤
体重)加倍康肽(白细胞介素—4,没30公斤体重
1毫升)加倍健(免疫核糖核酸75公斤体重1毫
升),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次;
1.2.3 口服红糖水或者静脉或腹腔注射10% 葡萄糖溶液300~500毫升,加10%维生素 C5毫升,每日1次;或者用黄芪50克、党 参50克、当归30克、甘草30克、干姜40克、
6、母猪乳房炎
急性乳房炎可见乳房肿胀、发热、发硬,有疼痛 感,拒绝仔猪吮乳;乳汁稀薄,变为乳清样,并 含有絮状物。炎症发展成脓性时,可排出黄色脓 汁和组织碎片。母猪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 减退,喜卧地,不愿站立。慢性乳房炎可导致乳 腺萎缩,乳房变小、硬固,泌乳停止。
6.1 病因 哺乳期乳房受到损伤或被咬伤,可感染多种病菌 引发乳房炎;母猪产前产后饲料控制不当,饲喂 发酵饲料和多汁饲料过多,可导致乳汁在乳腺泡 和乳腺导管内积滞,而引发乳房发炎;母猪患有 布病,结核病和子宫内膜炎等疾病,也可转移或 波及到乳房引起发炎。另外,母猪产后无仔猪吸 乳或仔猪断奶过早,使乳汁积聚于乳房,而被细 菌感染,导致乳房发炎。
5、母猪产后无乳综合症
母猪产后表现精神沉郁、不食,体温升高,乳腺 肿大,不分泌乳汁,仔猪吸吮乳头时,母猪拒绝 哺乳。 5.1 病因 妊娠期间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不全,缺乏蛋 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妊娠期间 缺乏运动,母猪过肥,乳腺脂肪过多,抑制乳腺 腺泡发育;患有严重的热性传染病,乳房疾病, 过早配种,乳腺发育不全,内分泌失调和应激等 都可引起无乳综合症。
5.2 防治技术 5.2.1 催乳灵注射液,用量按说明书规定使用, 肌注,每日1次,连用3次;或催产素,每头20~ 30单位,肌注,每日1次,连用3次;
5.2.2 鱼腥草注射液30毫升加猪用转移因子(每
100公斤体重1毫升)或加倍康肽(白细胞介素—
4,每30公斤体重1毫升),混合肌注,每日1次,
猪场生产母猪群常见多发的几种疾病情况及防治
技术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同仁们参考。
1、母猪“低温症”
母猪妊娠后或产仔后有时出现体温偏低,常处于
37.5℃左右,不吃料,能喝水,鼻、耳及四肢末 端发凉,恶寒,机体稍瘦弱,被毛粗乱,肌肉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