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物理机械性质32页PPT

合集下载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

粘着性大小,以粘着强度( N/cm2 )表示。
第一节
土壤的结持性
1.影响土壤粘着性大小的因素
(1)土壤含水量:含水少时,粘着性小,含水增多,粘着 性增大。随土壤水分进一步增加,水膜加厚,吸水力减小, 粘着强度降低。当含水量增多至土壤成流体状态时,粘着性 消失。 (2)土壤质地:土粒越细,粘着性越强。 (3)农机具材料的性质:农机具所用材料的亲水性,直接 影响土壤的粘着强度。亲水性强,易粘着,反之不易粘着。 (木料易粘着,塑料不易粘着) (4)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构性:有机质多、结构性好的土 壤,粘着性低。
力。
第一节
土壤的结持性
3.土壤粘结性与土壤耕作的关系
粘结力大,耕作时易形成大土块,即使经 耙耱也会形成小于0.25mm的团聚体,破 坏土壤结构。 粘结力增加农机具对土壤作用的阻力和附 着力。
第一节
土壤的结持性
二、土壤的粘着性
土壤的粘着性:土壤粘附于其它物体的性质称土壤
的粘着性。 粘着性是土粒-水-外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一节
土壤的结持性
三、土壤的可塑性
土壤在外力作用下,能塑造成任意形状而不破裂,并 在去掉外力以后仍能保持新形状的性质,称土壤塑性。
塑性仅在一定含水量范围才能表现出来。
干土无塑性,随土壤含水量增加 至土粒表面 形成一薄层水膜时 因水膜张力作用使土粒粘结在 一起 当外力大于水膜的张力时 土粒相互滑动 使土体变形。外力消失时,土粒仍被水膜粘结力保持 在土体变形后的位置上 土壤就表现出塑性。
第一节
土壤的结持性
塑性下限(塑限) :土壤开始出现塑性时的最 小含水量。
塑性上限(液限或流限):土壤能够保持塑性 的最大含水量。 塑性指数:塑性上限与塑性下限之差。它反映 土壤塑性的强弱。

土壤性质PPT课件

土壤性质PPT课件
第33页/共102页
(3)由于水气协调,较好地调节了土壤的导热性和热容量状况,相应地 使热量也得到了较好的调节,使温度变化比较稳定适度。
第34页/共102页
(4)在团粒结构土壤中,有机质和各种养分 的含量都比较丰富。水、气、热协调的同 时,对土壤养分的调节释放亦有很大的影 响,由于团粒结构的表面通气性强,好气 微生物活动旺盛,养分易于分解,使养分 不断供植物吸收利用;团粒内部水分多空 气少,嫌气微生物活动为主,养分分解缓 慢,有利于养分的贮存,所以保肥与供肥 的情况比较理想。
(1)砂质土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管孔隙少。 通气性好,透水性强,作物根系易于发展,土温上 升快,土壤中有机质矿化作用也快,然而保水保肥 能力差,土壤容易产生旱象。发小苗,不发老苗。
(2)粘质土粘粒占优势,非毛管孔隙少,毛管孔隙 多,通气透水性差,作物根系不易伸展,土温上升 缓慢,土壤中有机质矿化作用缓慢,有机质比较易 于积累,保肥能力较强。发老苗,不发小苗。
第45页/共102页
四、土壤的物理机械性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是指土壤在各 种含水状况下,受到外力作用时 显示出一系列的动力学的性质, 包括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膨 胀性和收缩性、可塑性等。
第46页/共102页
1.土壤粘结性
• 土粒与土粒之间互相吸引而结合在一起的 性能称为土壤粘结性(soilcoherence)。
• 土壤含粘粒越多,粘结力越强。 • 土壤有机质对粘结性有良好影响,因为腐
殖质能包裹粘粒,并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 • 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的阳离子如以钠为主,
可增加土壤的粘结性,而以钙为主时,则
第47页/共102页
2.土壤粘着性
• 土壤粘着性(soil stickiness)指土粒粘附于外物的性能。 • 土粒愈小,土壤粘着性愈强,粘粒和粘土的粘着性大于砂粒和砂土,因

第四章 土壤物理性质ppt课件

第四章 土壤物理性质ppt课件
土壤密度与4℃时纯水密度之比,一般取2.65。
二、土壤容重(bulk density of soil)
1. 概念: 单位体积自然状态土壤体(原状土)(含粒 间孔隙)的重量(干重)。(g/cm3) 2. 土壤容重(soil bulk density)作用 (1)计算土壤孔隙度(soil porosity)
三、土壤孔性
(一)概念 土壤总孔度、大小孔隙分配、孔隙在土体中分布。 (二)孔隙度(soil porosity)
土壤全部孔隙容积(pore volume)占土体容积的百 分率。
水和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
2. 土壤三相组成及孔度计算 总孔度(total porosity)= (1-容重/密度) ×100% 固相(solid phase)=(容重/密度) ×100% 液相(liquid phase)=(水分重量百分率×容重) ×100% 气相(gas phase)=(总孔度-液相) ×100% 土壤三相比=固相:液相:气相
增加介质中电解质浓度也可促进胶粒凝聚。 农业生产中,常采用排水晒田、晒垄、冻垄等 措施,提高土壤溶液电解质的浓度,促进土壤胶粒 凝聚。
(2)水膜(water film)的粘结作用 土粒在水膜的作用下,在土粒接触处形成弯月
面,由于弯月面内侧的负压,把相邻的土粒团聚 在一起,形成土团。 (3)胶结作用(cementation) a、简单的无机胶体(simple soil mineral colloid)
水分结冰时体积膨胀增大约9%,对周围的土体 产生压力而使土壤崩裂。
孔径愈小,其中水分冰点愈低。造成膨压的差异使 土体产生裂痕,一旦融化,土壤就会沿裂痕酥散。
(3)生物作用(biological effect) a、植物根系的穿插挤压,可使土体破碎形成结构。 b、土壤中的蚯蚓、昆虫、蚁类等,对土壤结构形成

土壤机械组成PPT课件

土壤机械组成PPT课件

物理性粘粒
(%)
0-5 5-10 10-20 20-30 30-45 45-60 60-75 75-85 >85
质地类型
松砂 紧砂 砂壤 轻壤 中壤 重壤 轻粘 中粘 重粘 土土 土 土 土 土 土 土 土
5
第二步按优势粒级细分和定名。粗粉粒为粗粉质,中细粉粒为粉质,砂粒 为砂质,粘粒为粘质。具体命名时取第二优势粒级,如下表:
时分秒 2 55 2 50 2 50 2 45 2 40 2 30 2 25 2 25 2 20 2 15 2 15 2 15 25 20 1 55 1 55 1 50
<0.001mm
时分秒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16
(6)读数校正
➢ 由于水质、温度、分散剂对读数有影响,因而首先要将读数进行校正(表6-4)
13
(4)分离2~0.25mm粒级及制备悬液
分离0.25mm以上的沙粒,分别称出它们的烘干质量。
14
(5)测定悬液比重
搅拌后静置,记下时间,按照溶液的温度,查表2-1可 知到< 0.01毫米土粒沉降所需时间,在到达所需时间的前 20秒(如温度约20℃时所需时间为26分钟,则在25分40秒) 将比重计徐徐放入,至所达时间立即读数(R)。
<0.05mm
时分秒 1 32 1 30 1 25 1 23 1 20 1 18 1 18 1 15 1 12 1 10 1 10 18 16 15 13 10 58
<0.01mm
时分秒 43 42 40 38 37 36 35 34 33 32

土质土力学土的物理性质优秀PPT

土质土力学土的物理性质优秀PPT
土质土力学土的物 理性质
物理性质分为基本物理性质和水理性质:
土的固、液(水)、气三相在质量和体积 之间的相互比例关系称为土的基本物理性 质,主要反映在土的密实程度和干湿状况 等。
液相(水)水与固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表 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土的水理性质,主要研 究土的稠度与塑性、土的膨胀性与收缩性、 土的透水性和毛细性等。
为土的天然密度(通常所说的密度 即指天然密度),相应的重度为天 然重度,以区别于其他条件下的密 度。
土的密度是实测指标,可采用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和灌
砂法等方法测定。 环刀法适用于细粒土,蜡封法适用于易破裂土和形状不规则
的坚硬土,灌水法和灌砂法适用于现场测定粗粒土的密度。
环刀
(3)饱和密度(重度)
[无量纲]
ms
S
Vs
质量 mass
体积 volume
土的三相图
土粒比重与土粒密度在数值上是相 等的。
一般土的土粒密度值见下表:
土名
砂土 砂质粉土 粘质粉土 粉质黏土 黏土
s(g/cm3) 2.65~2.69 2.70
2.71 2.72~2.73 2.74~2.76
土粒密度是实测指标,小于5mm的
用小数表示
A ma(0)
mw
W
m
Va Vv
Vw V
计算指标
孔隙比常用以表示土的密实 程度,并用于计算地基沉降 量。e越大,孔隙越发育,结 构越松散。 粉土按孔隙比e的分类: 密实(e<0.75); 中密(0.75e<0.90); 稍密(e0.90)。
ms
S
Vs
质量 mass
体积 volume
土的三相图
(1) 孔隙度(孔
隙率) n Vv 100%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PPT课件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PPT课件

常用土壤密度值:
2.65克/厘米3。
第6页,共34页。
密度(克/厘米 3) 2.62 2.66 2.66 2.62 2.59 2.59
2、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干质量。
土壤容重值多介于1.0-1.5克/厘米3范围内,
夯实的土壤容重则可高达1.8-2.0克/厘米3。
土壤
典型土壤容重
土粒 腐 殖 质
土粒 Fe3+
Al3+
第32页,共34页。
其它结构体的形成
立方体型、条柱型、片状型结构体多由单粒直接 粘结而成,或由已有结构体在机械力作用下沿一定方 向破裂而成,没有经过多次复合和团聚作用。因此, 其孔性不良。
第33页,共34页。
4、土壤胀缩性
•概念:土壤吸水后体积膨胀,干燥后体积收缩的性能。
第22页,共34页。

壤 团
粒 体
第23页,共34页。
4、近似球形的粒状结构体 主要类型:团粒结构体 土壤肥力特点: ①具有多级孔隙;团粒内部多为毛管孔隙,团粒之间多 为通气孔隙。大孔隙通气、透水,小孔隙保水、蓄水。 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 (原因与其形成过程有关)
第24页,共34页。
团粒结构体的土壤肥力特点: ②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大孔 隙有充足的氧气供应,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 分解快;
小孔隙中有机质进行嫌气分解,速度慢而使养分得以 保存。
第25页,共34页。
团粒结构体的土壤肥力特点:
③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壤热量状况;
④团粒结构降低了土粒间的粘着性、粘结性,减少了耕作 阻力,提高了耕作质量,土壤耕性好; ⑤有利于作物根系的伸展和生长; 团粒间较疏松,根系穿插容易; 团粒内部相对紧密,有利于根系的固着;

第四章 土壤物理性质ppt课件

第四章 土壤物理性质ppt课件
3. 土壤三相组成的适宜范围(comfort zone) 多数旱地作物适宜的土壤固、液、气三相比为: 0.5∶0.25~0.3∶0.15~0.25
(三)孔隙的分级
1. 当量孔径 与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隙直径称为当量孔径。 T=3/D D为孔隙直径(毫米)。T为水吸力,可理解为
土壤对水的吸力,单为厘米或百帕(hpa)。
第四章 土壤物理性质
第一节 土壤孔性
土壤液、气共同存在于土壤孔隙中。
一、土壤密度(soil density)
1. 概念 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质
量。(g/cm3)
2. 影响土壤密度的因素 矿物组成、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 土壤密度一般取平均值2.65g/cm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组分
石英 正长石 斜长石 白云母 黑云母 角闪石 辉石 纤铁矿
土壤密度与4℃时纯水密度之比,一般取2.65。
二、土壤容重(bulk density of soil)
1. 概念: 单位体积自然状态土壤体(原状土)(含粒 间孔隙)的重量(干重)。(g/cm3) 2. 土壤容重(soil bulk density)作用 (1)计算土壤孔隙度(soil porosity)
土粒在胶结物(有机质、碳酸钙、氧化铁)的作 用下,相互团聚在一起形成大小、形状、性质不同 的土团。
二、土壤结构体类型
1. 块状结构(cloddy structure)
形状:立方体型,纵轴和横轴大体相等,边面 不明显,内部紧实。
产生条件:熟化度较低的表层土壤或缺乏有机质 而粘重的底土多为块状结构。
大小划分:大块状结构,直径>10cm;小块状结构直 径5~10cm。
土粒后形成核状结构。 大 小 划 分 : 大 核 状 , 直 径 > 1 cm; 核 状 , 直 径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

第三节
土壤的抗剪强度
(三) 土壤抗剪强度与土壤耕作的关系
1.土壤水分低时 (1)结构良好的土壤:整体抗剪强度低,而土块、团聚体抗剪强度 高,此时耕作,虽然土块不易破碎,但也不易破坏土壤结构。 (2)结构不良土壤:土块和整体土壤的抗剪强度相仿,此时耕作, 不但原有土块不易散,并且会形成新的土块。 2.土壤水分增加时
而不发达,易产生畸形块根,招致减产。
第四节
土壤的压缩和压实
(三)土壤压实的原因
过度耕作:耕作机具都有压实土壤的一面,超出需要的过度耕 作是压实土壤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土壤过湿时耕作:在土壤塑性状态时耕作最易被压实。
农机具的接地压力太大。 正常情况下,播前整地、播种、镇压的接地压力应小于5-6 N/cm2,而夏、秋耕为10-15 N/cm2。
1. 土壤质地:土壤越粘重,抗剪强度越大。 2. 土壤容重:容重越大,土壤越紧密,土粒咬 合越大,抗剪强度越大。
第三节
土壤的抗剪强度
3. 土壤水分:
a 土块抗剪强度:土块、团粒结构和团聚 体被剪切时,土壤抗剪强度主要由分子内聚 力形成的粘结力起作用。 故含水少,抗剪强度大。含水量增加, 抗剪强度下降(曲线A)。 b 整体抗剪强度(指耕层土壤被剪切时 的抗剪强度):耕层土壤较疏松,主要由水 膜张力形成的粘结力起作用。 土壤含水量在塑限以下时,土壤抗剪强 度随水分增加而增加,至塑性下限时达最大 值,然后迅速下降,含水量达塑性上限时, 抗剪强度很小(曲线B)。
推广适合的少耕法、免耕法,尽量减少耕作次
数。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土壤的结持性?结持性包括哪三种类型,影响结持 性的因素如何?
2、土壤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对土壤耕作有何影响? 3、土壤的摩擦力有哪几种?影响土壤摩擦力的因素是什么? 4、什么是土壤的抗剪强度?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5、什么是土壤压缩与压实?简述产生土壤压实的原因及土壤 压实对土壤耕作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6、防止土壤压实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