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

粘着性大小,以粘着强度( N/cm2 )表示。
第一节
土壤的结持性
1.影响土壤粘着性大小的因素
(1)土壤含水量:含水少时,粘着性小,含水增多,粘着 性增大。随土壤水分进一步增加,水膜加厚,吸水力减小, 粘着强度降低。当含水量增多至土壤成流体状态时,粘着性 消失。 (2)土壤质地:土粒越细,粘着性越强。 (3)农机具材料的性质:农机具所用材料的亲水性,直接 影响土壤的粘着强度。亲水性强,易粘着,反之不易粘着。 (木料易粘着,塑料不易粘着) (4)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构性:有机质多、结构性好的土 壤,粘着性低。
力。
第一节
土壤的结持性
3.土壤粘结性与土壤耕作的关系
粘结力大,耕作时易形成大土块,即使经 耙耱也会形成小于0.25mm的团聚体,破 坏土壤结构。 粘结力增加农机具对土壤作用的阻力和附 着力。
第一节
土壤的结持性
二、土壤的粘着性
土壤的粘着性:土壤粘附于其它物体的性质称土壤
的粘着性。 粘着性是土粒-水-外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一节
土壤的结持性
三、土壤的可塑性
土壤在外力作用下,能塑造成任意形状而不破裂,并 在去掉外力以后仍能保持新形状的性质,称土壤塑性。
塑性仅在一定含水量范围才能表现出来。
干土无塑性,随土壤含水量增加 至土粒表面 形成一薄层水膜时 因水膜张力作用使土粒粘结在 一起 当外力大于水膜的张力时 土粒相互滑动 使土体变形。外力消失时,土粒仍被水膜粘结力保持 在土体变形后的位置上 土壤就表现出塑性。
第一节
土壤的结持性
塑性下限(塑限) :土壤开始出现塑性时的最 小含水量。
塑性上限(液限或流限):土壤能够保持塑性 的最大含水量。 塑性指数:塑性上限与塑性下限之差。它反映 土壤塑性的强弱。
土壤物理性质(四)

土壤物理性质(四)(五)土壤力学性质与耕性土壤受外力作用(如耕作)时,显示出一系列动力学特性.统称土壤力学性质(又称物理机械性)。
主要包括黏结性、黏着性和塑性等。
耕性是上壤在耕作时所表现的综合性状,如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的好坏,宜耕期的长短等。
土壤耕性是土壤力学性质的综合反映。
1.土壤黏结性和黏着性 (1)概念土壤黏结性是土粒与土粒之间因为分子引力而互相黏结在一起的性质。
这种性质使土壤具有反抗外力破裂的能力,是耕作阻力产生的主要缘由。
干燥土壤中,黏结性主要由土粒本身的分子引力引起。
而在潮湿时,因为土壤中含有水分,土粒与土粒的黏结经常是通过水膜为媒介的,所以事实上它是土粒-水膜-土粒之间的黏结作用。
同时,粗土粒可以通过细土粒(黏粒和胶粒)为媒介而黏结在一起,甚至通过各种化学胶结剂为媒介而黏结。
土壤黏结性的强弱,可用单位面积上的黏结力(g/cm2)来表示。
土壤的黏结力,包括不同来源和土粒本身的内在力。
有范德华力、库仑力以及水膜的表面张力等物理引力,有氢键的作用,还往往有如化学胶结剂(腐殖质、多糖胶和等)的胶结作用等化学键能的参加。
土壤黏着性是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土粒黏附在外物(农具)上的性质,即土粒-水-外物互相吸引的性能。
上壤黏着力大小仍以g/cm2等表示。
土壤开头展现豁着性时的最小含水量称为黏着点;上壤丧失黏着性时的最大含水量,称为脱黏点。
(2)结性与瓤着性的影响因素土壤赫结性和载着性均发生于土粒表面,同属表面现象,其影响因素相同,主要有土壤比表面大小和含水量凹凸两个方面。
1)土壤比表面及其影响因素土壤质地、黍占粒矿物种类和交换性阳离子组成,以及土壤团圆化程度等。
都是影响土壤黏结性和黏着性离子大小的因素。
土壤质地愈黏重,黏粒含量愈高,尤其是2:1型黏粒矿物含量高,交换性钠在交换性阳离子中占的比例大,而使土粒高度簇拥等,则黏结性与黏着性增加;反之,土粒团圆化降低了彼此间的接触面,所以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就整体来说黏结力与黏着性削弱。
第九章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三) 土壤的位移阻力 土壤的位移阻力,主要(zhǔyào)是外物破碎土
壤时遇 到的阻力,常用抗剪强度来表示。
精品资料
测定(cèdìng)土壤的抗剪强度
将土样置于剪切盒中,施加垂直压力,使 土样在横断面上感受压应力(yìnglì)P0。固定下盒, 在 上盒上施以水平力S,土样在上下盒的交界面 上受到剪应力(yìnglì)的作用。当剪应力(yìnglì)超 过一定值 时,土块便被剪断,这时的剪应力(yìnglì)称为土 壤的 抗剪强度。
精品资料
土壤胶粒表面多带负电荷,如果吸引了周围的 阳离子,都带有正电荷,仍是互相排斥的,只有 (zhǐyǒu)当排斥力小于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时,胶粒 才能互相吸引。
精品资料
4、水膜的表面张力 当土壤中含有一定水分(shuǐfèn)的时候,
在土粒与土粒的接触点上,水膜相互连接,而 形成凹形的曲面,借表面张力的作用,可使相 邻的土粒互相靠近。
精品资料
5、浓浆结持状态 土壤呈浓浆状,可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没有
(méi yǒu)
精品资料
(一) 1、定义
土壤的抗压性,是指土壤对挤压力的反应, 其衡量(héng liáng)的指标是土壤的坚实度。
精品资料
土壤坚实度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是用压缩(yā suō)每单位容积土壤所需的力表 示 ( 单位:公斤/厘米3) ;
四、土壤的可塑性(soil plastcity) (一) 概念
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在外力作用下 可以任意改变形状,当外力取消,土壤干燥后, 仍能保持所获得(huòdé)的形状,这种性质称为
精品资料
(二) 产生塑性的原因 土壤中的粘粒是薄片状的,彼此间有很大
小结土壤知识点总结

小结土壤知识点总结一、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地质、气候、植被、陆地利用和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
在土壤形成的过程中,岩石会受到风化、侵蚀和分解的作用,生成土壤颗粒。
同时,有机质的积累和生物活动也会对土壤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如砂质土壤、粘土壤、壤土等。
二、土壤的物理特性1. 土壤的质地土壤的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种颗粒的数量和比例。
一般来说,砂质土壤通透性较好,排水性较强;粘土壤含有较多的粘粒,保水性较好,但通透性差;壤土则是砂和粘的混合物,具有较好的通透性和保水性。
2. 土壤的结构土壤的结构指的是土壤颗粒之间的排列方式和相互连接的程度。
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助于土壤的通气、排水和根系的生长。
土壤结构分为状结构、粒结构和块状结构等。
3. 土壤的孔隙度土壤的孔隙度是指土壤中的空气和水所占的比例。
孔隙度的大小对土壤的透气性、排水性和水分存留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土壤的密度土壤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土壤中所含的颗粒的重量。
密度大小对土壤的排水性、保水性和通气性有一定的影响。
5. 土壤的色泽土壤的色泽反映了土壤中有机质、氧化铁和其他矿物质的含量。
不同颜色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性,如黑色的土壤含有较多的有机质,红色的土壤含有氧化铁等。
三、土壤的化学特性1. 土壤的酸碱性土壤的酸碱性对植物的生长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酸性土壤会对植物的养分吸收和根系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而碱性土壤则会影响土壤中元素的溶解和养分的供应。
2. 土壤的养分土壤中的养分包括氮、磷、钾等必需元素,这些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土壤的养分含量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
3. 土壤的有机质土壤中的有机质是由植物和动物残体、粪便等有机物质分解而成。
有机质对土壤的保水、供养养分、促进微生物生长和改善土壤结构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土壤的生物特性1. 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及其对车辆行驶性能的影响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及其对车辆行驶性能的影响1.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土壤是工程机械的作业对象,又是其支承基础。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直接影响工程机械的作业阻力、运行阻力,牵引性能及运行通过性。
1.1土壤的粒度组成工程中所研究的土壤系指各种大小的土壤颗粒任意组合而构成的堆积物。
土壤通常由土壤颗粒、水和空气三相物质构成。
若土粒间的空隙全部被水充满,形成饱和土,即为两相土壤。
土壤各相的相对含量决定了土壤的状态与性质。
[1]实际土壤是不同粒度土粒的混合物。
不同粒度土粒的相对含量直接影响土壤的性质。
为了研究土壤的性质,常常要确定土壤的粒度组成.即进行颗粒分析试验。
工程中实用的颗粒分析试验方法有筛分法和比重计法。
筛分法适用于粒径大于0.1 mm以上的土壤;比重汁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1mm的土壤。
如果土壤中同时含有大于和小于0.1 mm的土粒时,两种方法并用。
[2]土壤中各级粒度分组搭配情况,用其含量《以重量计》的百分数表示,称为土壤的颗粒级配。
颗粒不均匀,称为级配良好;颗粒较均匀,则级配不好。
颗粒分布均匀程度用不均匀系数K表示:K=K60K10 d60--限定粒径,土壤中小于该粒径的颗粒占总土重的60%d10--有效粒径,土壤中小于该粒径的颗粒占总土重的10%K值愈大,说明颗粒愈不均匀。
当K>5时称为不均匀土壤。
1.2土壤的含水量与塑性土壤的含水量ω是土壤中所含水的质量m2与土壤颗粒的质量m1之比:ω=m2m1×100%土壤在外力作用下变形。
当外力解除后,土壤保持其变形形状的能力称为它的塑性。
粘性土是可塑性土壤,而砂和砾石则为非塑性土壤。
[3]含水量对土壤的塑性有重要影响。
当含水量大于一定界限时,粘性土会呈现某种流动状态。
这一极限含水量称为粘性土的流动界限(液限)或称为塑性上限二当含水量小于某一界限时,则粘性土壤会失去压延性而变成硬性的固体状态,这一极限含水量称为粘性土的压延界限(塑限)或称为塑性下限。
植物生产环境-土壤物理机械性与耕性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与耕性土壤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显现出来各种不同的动力学特征,包括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胀缩性以及其他受外力作用后而发生形变的性质。
一、土壤物理机械性(一)土壤黏结性土壤黏结性是指土粒与土粒之间由于分子引力而相互粘结在一起的性质。
(二)土壤黏着性土壤的黏着性是指土粒黏附于外物上的性能,是由土粒—水膜—外物之间相互吸附而产生的。
影响土壤粘结性和粘着性的因素有:1.土壤质地土壤愈细,接触面愈大,粘结性和粘着性愈强,所以粘质土壤的粘结性和粘着性都很显著,耕作困难。
砂质土则粘结性和粘着性弱,易于耕作。
2.土壤含水量含水量愈少,土粒距离愈近,分子引力愈大,粘结性愈强,故干燥土块破碎甚为困难。
随着水分含量增加,水膜使土粒间的距离加大,分子引力减弱,粘结性减小。
土壤干燥时无粘着性,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粘着性逐渐增强。
因为此时土粒与外物间有水膜生成。
但是当水分过多时(一般认为大约超过土壤饱和持水量的80%以后),由于水膜太厚而降低了粘着性,直到土壤开始呈现流体状态时,粘着性逐渐消失。
所以粘质土壤在水分较多时进行耕作,常因土壤粘着于农具而感到费力;而土壤在清水条件下犁耙却很少受粘着性的影响。
3.土壤结构团粒结构可使土团接触面减少,因而其粘结性和粘着性降低,土壤疏松易耕。
据试验,在相同质地条件下,有团粒结构土壤的粘结性比无团粒结构土壤要小2-6倍。
4.土壤腐殖质含量腐殖质含量增加可减弱粘土的粘结性,因为腐殖质在土粒外围形成薄膜,改变了粘粒接触面的性质。
也可减低粘性土壤的粘着性,腐殖质的粘结力和粘着力都比砂土大,因而腐殖质可以改善砂质土过于松散的缺点。
5. 土壤代换性阳离子的组成不同的阳离子种类可影响土粒的分散和团聚。
钠、钾等一价阳离子可使土粒分散,导致粘结性、粘着性增大。
二价钙、镁离子能促使土壤胶体凝聚,土粒间的接触面积减少,从而降低土壤的粘结性和粘着性。
(三)土壤胀缩性土壤吸水体积膨胀,失水体积变小,冻结体积增大,解冻后体积收缩这种性质,称为土壤的胀缩性。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土壤耕作是土壤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耕作的目的是改善土壤孔隙状况,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若要合理地对土壤进行耕作,就应了解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耕作性质。
一、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当土壤受到外力作用(如耕作)时发生形变,显示出的一系列动力学特性,称为土壤的物理机械性。
这一性能是多项土壤动力学性质的统称,包括黏结性、黏着性、可塑性等。
(一)土壤黏结性和黏着性土壤黏结性(soil cohesiveness)是土粒间通过各种引力而黏结在一起的性质。
这种性质使土壤具有抵抗外力破碎的能力,也是耕作时产生阻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土壤中往往含有水分,土粒之间的黏结常以水膜为媒介。
同时,粗土粒可以通过细土粒(黏粒)而黏结在一起,甚至通过各种化学胶结剂为媒介而黏结在一起。
土壤黏着性(soil adhesiveness)是土壤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土粒黏附在外物(如农具)上的性质。
土壤过湿耕作,土粒黏着农具,增加土粒与金属间的摩擦阻力,使耕作困难。
土粒与外物的吸引力也是由于土粒表面的水膜和外物接触面产生的分子引力引起的,故黏着性实际上是指土粒—水膜—外物之间相互吸引的性能。
土壤黏结性和黏着性强弱,分别用单位面积上的黏结力(g/cm2)和黏着力(g/cm2)表示。
影响土壤黏结性和黏着性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即土壤活性表面和土壤含水量。
土壤活性表面,一般用土壤比表面来表示。
土壤黏结性和黏着性强弱首先与土壤比表面成正比,比表面越大,黏结力和黏着力越大,黏结性和黏着性越强,反之亦然。
因此,土壤质地、土壤中黏土矿物种类和交换性阳离子组成以及土壤团聚化程度等,都影响其黏结性和黏着性。
土壤质地越黏重,黏粒含量越高,土壤黏结力和黏着力越大;而土壤质地越轻,黏结力和黏着力越小。
另外,土壤中蒙脱石为主,交换性Na+占优势,土壤高度分散,则土壤黏结性和黏着性增强;反之,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交换性离子以Ga2+占优势,土壤团聚化程度高,则土壤的黏结性和黏着性降低。
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物理性质
1.2土壤孔隙性
(4)计算土壤储水量及灌水(或排水)定额
设土层厚度1m,土壤含水量25%,容重为1.3 t/m3。
公 式
1hm2的1m土层储水量 =10000m2×1m×1.3 t/m3×25% =3250m3/hm2= 325mm
1.1土壤质地与土壤结构
土壤质地
物理性粘粒 (<0.01mm)%
物理性沙粒 (>0.01mm)%
组别
名称
灰化土类
草原土及 红黄壤土
碱土及 强碱化土
灰化土 类
草原土及 红黄壤土
碱土及 强碱化土
砂土
松砂土 紧砂土
壤土
砂壤土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粘土
轻粘土 中粘土 重粘土
0–5 5 – 10
10 – 20 20 – 30 30 – 40 40 – 50
90 – 80 80 – 70 70 – 60 60 – 50
90 – 80 80 – 70 70 – 55 55 – 40
40 –50
50 – 60 >65
50 –35
35 – 20 <20
40 –25
25 – 15 <15
100 – 95 95 – 90
90 – 85 85 – 80 80 – 70 70 – 60
土壤的物理性质
1.3土壤物理机械性质与耕性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土壤粘结性
土壤粘着性
土壤可塑性
土壤的物理性质
1.3土壤物理机械性质与耕性 土壤黏结性:土粒与土粒之间相互黏结在一起,抵抗机械破碎 的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各种土壤的粘结力及对铁片的粘着力 (Schubler)
土 壤 1.硅质纯砂土 2.腐殖质 3.菜园土 4.砂粘土 5.壤粘土 6.灰色纯粘土 干土的相对粘结力 (以灰色纯粘土作为100) 0.0 8.7 7.6 57.3 68.8 100.0 湿土对铁片的粘着力 (磅/英尺2) 3.8 8.8 6.4 7.9 10.6 17.2
第一节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当土壤受到外力作用(如耕作)时发生 的形变、显示出一系列动力学特性(dynamic property)叫做土 壤物理机械性质。它是多项土壤动力学性质的统称,包括了一 下性质: 一.土壤粘结性(soil cohesion) (一)概念: 指土壤颗粒之间被此粘结在一起的性质。又称 为“土壤内聚力”。它使土壤具有抵抗外力(机械破坏和根系 穿插时)而不被破坏的能力。 粘结性强弱的表示指标为粘结力 :单位面积的粘结力。其单 位为N/cm2。 颗粒的粘结力有范德华力、库仑力、水膜的表面张力等物理 引力,以及氢键、各种化学胶结力。
第一节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三.可塑性(plasticity):
(一)概念:土壤在适宜水分范围内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当外力撤消后和干 燥后仍能保持这种变形的特性,也称可塑性。传统的泥塑艺术工艺,就是利用粘 土的这一特性形成的。 原因:粘粒成薄片状,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粘粒表面被包一层水膜,外力 揉搓时,片状的粘粒重新排列且粘结固定,由于粘结力的存在,失水后能保持原 状。粘结性关系到土壤耕作质量。 土壤表现塑性的含水量范围 塑性的含水量范围是土粒间的水膜 塑性的含水量范围 已厚到允许土粒滑动变形,但又没有丧失其 粘结性的范围 (二)影响可塑性的因素 凡影响粘结性的因素都影响可塑性 (1)下塑限(塑限)(lower plastic limit): 土壤呈现塑性的最小含水量 (2)上塑限(upper plastic limit): 土壤因含 水量增多而丧失塑性,并开始成为流体时的含水量。也有人叫流限(liquid limit) (3)塑性值(塑性指数)plastic index :上塑限与下塑限的差值。在这一含水量 范围内,土壤才会有塑性。它也是土壤可塑性强弱的指标。
土壤的结持性((soil consistence)土壤抗拒外力而变形的能力。 土壤结持性在土力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土壤的结持常数:也叫阿德堡极限(Atterberg limits)最早由 Atterberg (1911, 1912)提出,土壤显示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的含水量范围(上、下限),对于 每种土壤都是一定的值。因此,叫常数。 结持常数包含有: 下塑限、上塑限、塑性值、粘着点、脱粘点等,均以含水量表示,而且都是可 以具体测定的。 土壤结持性描述方法:有人按照干湿程度分:湿、潮、干。湿时粘、潮时坚、干 时硬。 又有人依据土壤湿度由干到湿依次分为 1.坚固结持性 2.酥软(或酥脆)结持性 3.可塑结持性 4.粘韧结持性 5.浓浆结持性 6.薄浆结持性
不同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土壤粘结性、粘着性差异
第一节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二.粘着性(adhesion): (一)概念:土壤颗粒粘附外物(农机具)的性能。是土粒分子与外 物之间通过水分子吸引力而产生的性质 粘结性是农业机具表面进行镀金属处理的主要依据。 粘着性用粘着力表示,单位面积粘着力(N/cm2) (二) 影响土壤粘着性因素 (同粘接性) 就含水量而言,开始出现粘着性的含水量要比开始出现粘结性的含 水量高。也就是说,在低含水量下,可能只有粘接性,而无粘着性, 当含水量较高时,粘接性和粘着性同时出现。 在土壤湿润时产生粘着性(土壤含水量达到全蓄水量的45%左 右);水分过多时(超过全蓄水量80%左右)粘着性下降。 (1)粘着点:土壤开始出现粘着性是的含水量。 (2)脱粘点:土壤因含水量增加而不再粘覆外物时的含水量。
第一节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各种质地土壤的塑性值(含水量%) 各种质地土壤的塑性值(含水量%) 质地类型 粘 土 粘壤土 壤 土 砂壤土 砂 土 下塑限 23~30 16~22 10~15 <10 0 上塑限 41~50 28 40 28~40 17~27 <16 0 塑性值 18~20 12~17 7~12 <7 0
The Plow A plow is a wedge that is dragged through the soil by a draft animal or a tractor. It cuts away the top layer of soil. The plow lifts and turns over the soil layer. In this way, the soil is broken up for planting crops. The plow is one of mankind’s oldest machines. Wooden plows have been in use for about 5000 years. Metal plows date back less than 200 years.
第一节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土壤塑性值直接影响到土壤的 适耕期长短
可塑性与土壤质地关系
几种土壤质地的塑性值 土壤质地 砂壤土 轻壤土偏砂 轻壤土偏中 中壤土 中壤土偏重 物理性粘粒 <20 20~25 24~30 28~40 >40 上塑限(%) 28 ± 30 ± 31 ± 32~34 34~40 下塑限(%) 23 ± 22 21 ± 18~20 16~19 塑性值 5 8 10 12~16 18~21
+
+
2+
2+
>H
+
Shrink / Swell Potential• soils with more than 30% clay have a high Shrink Swell > clay more S.S. Potential (if clay is 2:1) • to avoid this problem soil must be compacted and water must be kept out. • Without the above Shrink/swell will crack foundations and pavements or move telephone poles.
第十章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soil mechanics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关系到土壤耕性问题
土壤物理机 械性的意义
Settling of foundation due to unstable soil due to high shrink swell potential 土壤物理机械性能关系到建筑材料与建筑体的稳定性
第一节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钙或钠饱和的粘粒矿物的塑限(含水量%) 钙或钠饱和的粘粒矿物的塑限(含水量%) 土壤矿物 类型 蒙脱石 高岭石 钙饱和 下塑限 63 36 上塑限 177 73 97 26 钠饱和 下塑限 上塑限 700 52
土壤矿物类型和代换性阳离子与土壤可塑性关系
第一节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第二节 土壤耕性 soil tillage
第二节 土壤耕性 soil tillage
Purposes of Tillage
1.Seedbed preparation a. Remove crop residues from the surface b. Temporary aeration of soil c. Reduce crusting of problem soils 2.Weed control a. Turn weeds under b. Cultivation between rows c. Summer fallowing 3.Improve tilth:Fluff soil(疏松土壤) - reduce bulk density of root zone 4.Crop residue management a. Speeds residue decomposition b. Destroys insect and disease organism habitat 5.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ummer fallowing
• Tillage uses more energy than any other cropping procedure. • Tillage requires time, since lifting the soil and moving it can not be done rapidly.
Tillage - old
第一节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第一节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四.土壤胀缩性(龟裂)(soil swelling and shrinkage) 土壤胀缩性主要发生在可塑性强的土壤上。它干时收缩、湿 时膨胀。 土壤胀缩性影响因子 1.交换性阳离子类型:阳离子对膨胀的作用次序如下
Na 、K > Ca 、Mg
2.土壤质地:轻壤质以上土壤 3.矿物类型 土壤胀缩用膨胀仪测定
第一节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二)影响粘结力的因素: 1.土壤颗粒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越大,粘 接力越强。 (1)土壤质地:粘性土>壤质土>砂质土 (2)粘土矿物的类型 2:1矿物>1:1型矿 物 (3)代换性阳离子组成:土壤上代换性 Na+(盐渍土)越高,粘结力越强(白僵土、 不毛毡)。 (4)土壤颗粒的团聚化程度:结构性强 的土壤粘结性差 2.土壤水分含量 在适度含水量时粘结力最大。水分的 变化过程也会影响到粘结力(见图) C表明由干土到湿土粘结力变化 “湿时一团糟,干时一把刀”; A (Clay)、B(sand)从湿到干变 “宁可干耕勿湿耕”道理要理解。 化中粘结力变化 3.有机质缺乏的土壤,粘结性强。
第二节 土壤耕性 soil till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