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景观设计-德国的景观设计

合集下载

巴塞罗那德国馆构图解析

巴塞罗那德国馆构图解析
空间层次感
德国馆的景观设计通过层次感和空间感的营造,创造出丰富的视觉 效果,对现代景观设计的空间感表现产生了影响。
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简约主义风格
德国馆的室内设计风格简约,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对现代室内设 计的简约主义风格产生了影响。
灵活多变的布局
德国馆的室内设计打破了传统布局的限制,采用灵活多变的空间布 局,为现代室内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人性化设计
德国馆的室内设计注重人性化,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考虑人的行为 和心理需求,对现代室内设计的人性化趋势产生了影响。
05 德国馆的未来展望
德国馆的修复与保护
修复受损结构
01
针对德国馆的受损结构,应采取适当的修复措施,保持其原有
的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
保护文物和特色
02
在修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馆内的文物和特色,避免对它
流动空间
德国馆的空间设计具有流动性,通过不同空间的穿插和交叠,创造出丰富的空间体验, 对现代建筑的空间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强调自然与建筑的融合
德国馆的设计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强调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 一,对现代景观设计产生了启示。
生态设计
德国馆的景观设计体现了生态理念,注重植物的生长和生态平衡, 对现代景观设计的生态化趋势产生了影响。
色彩与材质的结合
在德国馆中,色彩与材质的结合非常巧妙, 不同的材质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增加了 建筑的质感和视觉效果。
04 德国馆的现代主义影响
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强调功能主义
德国馆的设计强调了功能主义的理念,注重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布局,对现代建筑设 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开放式平面

德式风格公园设计理念

德式风格公园设计理念

德式风格公园设计理念德式风格公园是一种融合了德国传统建筑和自然景观的设计理念,追求自然、简约、大气和文化的结合。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热爱自然的精神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首先,德式风格公园注重自然环境的营造。

它将自然美与建筑美相结合,创造出一个和谐、完美的景观。

公园中的植被多样丰富,如绿茵草地、花坛和树林等,使人们能够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享受舒适的环境。

此外,公园中还会设置一些自然的水景,如泉水、小溪、喷泉等,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视觉的艳丽。

这些自然元素的运用使得整个公园更具生机和活力。

其次,德式风格公园注重空间的布局和编排。

公园中的各个景点和建筑物都有其独特的位置和角度,创造出一种流畅、连贯的空间效果。

公园中的建筑多以德国传统的风格为主,如宫殿、别墅和亭子等,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德国的古老城市中。

同时,公园中还会设置一些座椅和休息区,供人们休息和聚会,增加公园的社交功能。

整个公园的空间布局既注重景点的完整性和独特性,又注重步行和游览的便利性,让人们能够自由地探索和欣赏。

再次,德式风格公园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

公园中的建筑和景点都富有德国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如雕塑、纪念碑和纪念花坛等,让人们了解和感受德国的文化底蕴。

公园中还会设置一些展览区和文化活动区,举办各种文化演出和展览,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德国的艺术和文化。

通过文化的渗透,公园不仅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成为人们学习和领略文化的场所。

总之,德式风格公园是一种将自然、简约、大气和文化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通过自然环境的营造、空间的布局和文化内涵的传递,德式风格公园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学习和领略文化的重要场所。

它不仅是一座美丽的景点,更是一张展示德国传统文化的名片。

德国景观设计

德国景观设计

瑞典园林设计透视图
透视图每一根线条都准确无误, 从图上可以看出他的设计充满斯 堪的纳维斯鲁厄Weinbrenner广场透视图
德国Rastatt宫殿花园
德国Emmendingen精神病学 中心花园
卡尔斯鲁厄某学校环境
卡尔斯鲁厄某银行庭院
德国园林展
卢茨
卢茨30岁时建立了事务所,在随后的 年代里迅速成长,连续赢得设计竞赛, 1975年成为斯图加特大学荣誉教授, 1977年获得斯开尔奖,1993年获得德 国景观规划设计奖,确立了在德国景 观规划设计届的地位。
卢茨设计的1993年斯图加特国际园艺博览会展园
“城市与大自然交流,自然需要您,您需要自然”的宗旨,建成了位于市中心北 部的100hm2的公园。它把市中心东、西部的分散绿地联系起来,成为一条8km的环 绕市区东、北、西三面的U型绿带,大大地改善了该市的城市结构。
140hm2的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是格茨梅 克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公园位于慕尼 黑北部,距市中心4km,1972年第20界 夏季奥运会在此举办。公园基址原是 一块极为荒凉的空地,周围是兵营及 工业用地,南部是二战后由城市中清 理出来的废墟瓦砾所堆积的高60m的小 山,地段一直作为练兵场来利用。
公园规划的目标是要把奥运 会办成“绿色的奥运会”。在规划时 考虑运动会结束后的使用问题。体育 设施成为市民健身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运动员村成为居住区和大学生宿舍, 绿地则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园。
马汀淞在德国做了大量的设 计,同时又培养了一批设计人才。 通过教学和设计,他成为70 到80年代影响很大的景观设计师。 。 。
1963年马汀松在汉堡国际园 艺博览会上设计的瑞典园林
这是一个住宅花园,其中一个庭院在 住宅的中心,另外一个庭院为花园。 住宅有大片的玻璃窗,两个庭院视线 上可以相互贯通。花园中布置着一系 列由绿篱修剪成的高低、大小不同的 立方体,形成形状不一、大小不同、 功能各异的连续空间,从住宅室内看 花园,绿篱层层叠叠、视线非常深远。

德国的景观设计充满了理性主义的色彩

德国的景观设计充满了理性主义的色彩

德国的景观设计充满了理性主义的色彩,从二次大战后的城市重建到上世纪未的新柏林的建设,理性的光芒一直照耀在德国的上空。

德国到处都是森林河流,墨绿色延绵无际。

在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他们更尊重生态环境,景观设计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规划。

使景观确实体现冥想的空间“或“静思之场所“,它迫使观者去进行思考,超越文学、历史、文化常规,不断地对景观进行理性分析,辩析出设计者的意图及思想,或是从中找出逻辑秩序,感受到思考的乐趣和感官的体验。

德国的景观是综合的理性化的,按各种需求、功能以理性分析、逻辑秩序进行设计,景观简约,反映出清晰的观念和思考。

简洁的几何线、形,体块的对比,按照既定的原则推导演绎,它不可能产生热烈自由随意的景象,而表现出严格的逻辑,清晰的观念,深沉、内向、静穆。

自然的元素被看成几何的片断组合,但这种理性透出了质朴的天性,来自黑森林民族对自然的热爱,自然中有更多的人工痕迹表达,自然与人工的;中突给人的强烈的印象,思想也同时得到提升。

数理思考当代德国景观中的静默与沉思,是以观念来表达的。

在数理关系中,用抽象的几何形体来完成线条的交织、转折,图案的重迭、转换,矩阵的相对与穿入草坡中的巨大石墙对应……。

它很少有完美的古典对称构图,如法国式的水池、花坛、喷泉、放射状的路。

它遵循理念和关系,直接而明晰,观念不用太多的修饰和衬托,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不对称的简洁几何关系,一种解读自然宇宙和此片空间的理念,它给人更多的是静思后思考的愉悦和理性的磨练,而不是情感上和视觉上的快乐,这也是与美国,东方景观最大的差异。

欧美近现代自然式花园设计风格在以规则式造园为传统特征的西方国家,自然式花园最早出现、也最常见于那些“土生土长”的乡村农舍花园。

园林源于自然景观,高明的园林设计师们总是能在自然与人工之间找到精彩的契合点,从而创造出令观者动心、访者动情的园林景观。

特别在英国,随着18世纪后期风景式造园的鼎盛,自然式园林受到越来越多园主的青睐,并在西方国度流行一时。

德国生态节约型景观设计细部实例

德国生态节约型景观设计细部实例

万方数据
树通过地面排水管道系统向地卞 排避雨水,并且在排水管出口设置 过虑装置,防止地面的油污污染地 下水源,严格控制碗质地菌所点比 例,用半硬质地面代替,尽可能增 加鞍质地面,德国}故软铺装的园林 舞树根主富(莹7)。如图8就是可 渗水鲴石游步道及可渗水坜薄路面 的细部做法厦形,或的效果举恻。道 路雨水排放过程中,流经绿地《图 9),根据当地的雨水量.{[水时间 等推算出存水绿地的面_【}i,深度、 存水时间等让雨水尽可能渗透到 地下(图10),通过金属篦管,将雨 水引人绿地(图”)。建筑屋面收 集的雨水也可以通过暗淘,通人绿 地(图12)。
景观设计应节约原材料,减少 能源’自耗,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能
蕊弋万Βιβλιοθήκη 数据22万方数据源,包括自然光源,自然风源,营 造舒适的小气候环境,保护生态环 境,降低使用成本。如图13这里是 需要景观改建的地块,以合理的大 小将原有铺装切割成碎块(图14), 集中堆放(图15),原铺装场地局 部换土,种植树木(图16),将破碎 混凝土块平整面向上摆放并找平 (图17),石缝用粒径1厘米以下的 灰色碎石填平(图18)。图19是改 建后的景观鸟瞰(图4是局部效 果)。
德国园林设计师在实践中摸索 出的生态节约型景观设计细部,值 得我们借鉴。在我国的园林中,希 望能见到更多有创意的生态节约型
设计。④
圈片说明: 12.建筑屋面收集的雨水也可以通过
暗淘。澹入绿地. 13.-I耍量观改建的地块 14.以合理的大小将原有铺装切翻成
碎块 15.将碎块集中堆放 16.原铺装场地局部换土,种植树术 仃.将破碎混凝土块平整面向上tll捌t
并找平 18.石缝用粒径1疆米以下的灰色碎
石填平 19.改建后的量观鸟lit
(;ardmlm 2006年簟5111轫I摩

德国园林设计的特点及分析

德国园林设计的特点及分析

德国的园林设计的特点
2, 理性主义色彩
2.1 严谨的设计风格,德国的景观设计充满理性主义的色彩,从宏观的角度 全面把握规划,重视与哲学、地理学、植物学,、建筑学以及生态学的交叉
结合,不断地对景观进行理性分析;按各种需求及功能,以理性分析、逻辑
秩序进行设计,不需要太多的修饰和衬托,给人更多的是思考的愉悦和理性 的磨练。 如慕尼黑机场第二航站楼旁的停车库前花园,利用简洁的人工几
德国的园林设计的特点
总结:由于严谨的民主性格,对二战的反思深刻,生态观
念的普及,和社会民主制度的完善,加上拥有上千年的园林景 观设计历史以及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设计思想。包括生态 节约型思想、理性色彩、抽象风格富的细节、对材料的重视、
民众的可参与性等,为我国的园林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经验。
感谢您的关注!
国人墨守成规和一成不变,其实这就是德国人所标榜的服从性。德国人是一向崇拜和服从权威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起源于古时条顿人作战养成的习惯。奥托· 冯· 俾斯麦就不无得意地称赞普鲁士的这种“美德
”——“荣誉、忠诚、顺从、和勇敢贯穿于从军官到年轻新兵的整个队伍”。可见,从军队到人 民“服从”已成为德国人的主要性格之一,这也是条顿人所特有的性格。德国人的另一个性格 就是不安全感,德国统一前由三百多个小国组成。这种四分五裂的局面容易导致外来入侵。因此 统一之前的不安全感一直伴随着德国人,即使是统一后亦不例外。这种不安全感在希特勒身上得 以体现,由此找到了发动二战的借口,即利用“民族主义”发动战争,挑战世界,达到主宰世界 的目的。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德国园林设计的特点及分析
(从历史,民族性格,文化等方面具体分析)

德国的景观设计(1)

德国的景观设计(1)
1
.
8.1 联邦园林展与德国现代城市公园
欧洲举办园林展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18 世纪下半叶公园出现之时,作为大众广泛参与 的园林展也只有伴随着公园的出现才有可能举 办。
1809年比利时举办了欧洲第一次大型园艺 展,从此形成了园林展览的初步观念。
98年后的1907年,德国曼海姆市为纪念建 城300周年,举办了大型国际艺术与园林展览, 成为德国园林展的里程碑,从此园林展深入人 心。
他们首先 更新被污染的 表层土壤,由 此塑造了大地 艺术般的地形, 直线的道路强 化了地形,工 业设施都成为 了公园的标志。
22
格尔森基尔欣NORDSTERM公园
.
高50m的采掘塔成为登高瞭望塔。在公园最低的地方,表
23
现基地原有的面貌。公园的建造彻底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
小结:尽管变革脉络如此,但每一届展览都 有自己的宗旨,有变化,才使园林展不陷于僵 化,才能吸引数百万的游人。
与18至19世纪的风景园相比,当代的德国园林除了 形式上更简洁外,本质上也有着很大差别。这突出表现 在人与园林的关系上。
.
18至19世纪的园林还是属于艺术的范畴,园林还是 奢侈品,是为少数亲王侯爵所建造的。欣赏风景是它最 基本的要求,人与园林的关系就如同人与美术馆中的藏 品一样,处于欣赏与被欣赏的状态,人就是被动的观赏 者。
水面是市民的水上运动中心,公园整体气氛是湖泊式风景,林地面积很
少。大的基调是起伏的草地及湖泊等自然景观。
36
休憩园虽是为市民休息、活动所建,但景观也是其重要的一环。
.
卡塞尔市富尔达河谷公园
37
.
3. 假日园: 这类公园的活动设施更为齐全,为便于管
理,公园用围栏围起,并收门票。 与前两类园林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在园林

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1)

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1)

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1) 内容摘要彼得·拉茨是德国当代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他用生态主义的思想和特有的艺术语言进行景观设计,在当今景观设计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拉茨的主要设计作品及其设计思想。

1 拉茨的设计作品20世纪90年代,曾经是德国最重要工业基地的鲁尔区,进行了一项对欧洲乃至世界上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

它的最大特色是巧妙地将旧有的工业区改建成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并且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的工业设施,同时又创造了独特的工业景观。

这项环境与生态的整治工程,解决了这一地区由于产业的衰落带来的就业、居住和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难题,从而赋予旧的工业基地以新的生机,这一意义深远的实践,为世界上其他旧工业区的改造树立了典范。

由德国慕尼黑工大教授、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设计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公园之一。

要了解拉茨的这一作品,首先要了解一下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的情况。

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位于德国鲁尔区,由西边的杜伊斯堡市到东边的贝格卡门市,长70km,从南到北约12km宽,面积达800km2,区内人口约为250万。

埃姆舍河地区原为德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经过150年的工业发展,这一地区形成了以矿山开采及钢铁制造业为主要产业的工业区。

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运河、高压输电线、矿山机械、高大的烟囱、堆料场等成为地区的典型景观。

自60年代以来,作为主要工业的煤矿和铁矿开采,渐渐衰落、倒闭,大量质量很好的建筑也不再使用。

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促使当地政府为地区的复兴采取有效措施,即建造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主要内容包括:350km长的埃姆舍河及其支流的生态再生工程,净化区域中被污染的河水,恢复河流两侧的自然景观;建造300km2的埃姆舍公园,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改造现有住宅,并兴建新住宅,解决居住问题;建造各类科技、商务中心,解决就业问题;原有工业建筑的整治及重新使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马汀松在汉堡国际园艺博览会上的瑞典园林设计透视图
从住宅室内看花园,绿篱层层叠叠、视线非常深远。
11
马汀松认为斯堪的那维亚国家的景观设计师 布兰勃德和索伦森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两位学者, 从他们那里他学到了简单、清晰的结构、丰富的 空间,特别是修剪的绿篱划分空间的手法。 他还用极具个性的透视图来构思、表达设计。 透视图每一根线条都准确无误,从图上可以看出 他的设计充满斯堪的那维亚设计的特点,简洁、 结构清晰、空间明确。 他常用修剪的绿篱或墙体来分隔空间。绿篱 与自然生长的植物形成强烈的对比,建筑的直线 又被植物的自然生长所软化。
29
港 口 岛 公 园
30
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利用原有的建筑和循环水系统建造的水园
31
杜 伊 斯 堡 风 景 公 园 利 用 原 有 的 料 仓 和 废 弃 物 构 筑 的 小 花 园
32
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中由铁板铺成的“金属广场”
33
拉茨在法国Tours附近设计的国际园林展花园
34

拉茨的作品从很多方面是难以用传统园林 概念来评价的,他的园林是生态的又是与艺术 完美融合的,他在寻求场地、空间的塑造中, 利用了大量的艺术语言,他的作品与建筑、生 态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 由于他的成就,拉茨获得了1989年德国景 观规划设计师学会奖。
8.3 景观设计师
• 8.3.1 格茨梅克 • 除园林展外,德国通过举办博览会和
运动会及利用工业废弃地的改建,建造了 一些有影响的园林。
1
• • • • • •
格茨梅克1915年出生于科隆, 1937—1941年在柏林学习景观设计, 1947年创建事务所, 1965—1972年为卡塞尔大学造型艺术系教授, 1972—1980年主持慕尼黑工大景观设计研究所。 60、70年代完成大量的景观设计项目,其中不少 项目是和著名的建筑师贝尼什合作。 • 1973年格茨梅克获得斯开尔奖。
2
140hm2的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是格茨梅克最重 要的代表作品。公园位于慕尼黑北部,距市中心 4km,1972年第20界夏季奥运会在此举办。公园基 址原是一块极为荒凉的空地,周围是兵营及工业用 地,南部是二战后由城市中清理出来的废墟瓦砾所 堆积的高60m的小山,地段一直作为练兵场来利用。 公园规划的目标是要把奥运会办成“绿色的奥 运会”。在规划时考虑运动会结束后的使用问题。 体育设施成为市民健身和文化活动的场所,运动员 村成为居住区和大学生宿舍,绿地则是市民休闲娱 乐的公园。
3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平面图
整个场地被城市中环路分为两部分,北边是运动员村,景观设计主 要由卢茨完成,南边是140hm2的奥运公园。 由纽芬堡花园引来的水穿过公园,在公园的中心形成一个水面。水 体北部是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自行车赛场等体育设施。南部是绿 地山景。 4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露天剧场与游泳馆
54
鲍尔1981年获得了德国景观规划设计师学 会奖、1995年获得了德国景观规划设计奖。 德国是世界上最具有生态意识的国家,国 民非常热衷于环保,德国的生态政策在世界上 也是首屈一指的。 德国的景观设计大多追求良好的使用功能、 经济性和生态效益,重视园艺水准和建造工艺, 并不特别追求象征性和前卫性,不追求时髦的 材料和表现手法。但却是脚踏实地地改善着城 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着国家的历史,同时为大 众提供了最为实用和理想的户外活动场所。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8.3.5 鲍尔
1940年出生于德国; 1969年毕业于卡尔斯鲁厄大学 建筑系,然后在学校景观设计研究 室马汀松教授手下作助教,1970年 建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作为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鲍尔不仅能做大尺 度的规划,也可以完成小尺度的设计,具备了建筑 设计、城市设计到景观设计的多方面的能力。 鲍尔非常注重细部的设计,具有出色的细部能 力,我们从他的景观设计作品的节点、细部和材料 运用中都能深深地感受到这些。 48
52
每个树池中种 植13棵同种的乔木, 但是不同的树池中 乔木的种类又不同, 在规整中又展示了 变化多端的季相变 化。
卡 尔 斯 鲁 厄 市 “ 西 南 建 筑 联 合 公 司 ” 屋 顶 花 园
53

鲍尔的设计不追求时髦的材料和手法,他 认为,景观设计应该与建筑或艺术一样,有简 单而明确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设计成统一 的作品。 • 他欣赏瑞士提契诺的建筑师斯诺奇的一句 话,“每一个变化都意味着破坏,请理智地破 坏。” • 鲍尔认为,为了未来,应该尽量少地人工 建造,如果必须如此,也要在生态上、方案中 及细节上非常谨慎地考虑,对基地最小干预的 思想始终贯穿在他的设计之中。
公园在平面和立体上都采用流线形的布局,与帐顶的体育建筑浑 5 然一体。建筑物结合地形设计,尽量减小尺度。
慕 尼 黑 奥 林 匹 克 公 园
由于采用悬索结构,建筑物的墙体和屋顶均采用大面积的玻璃 建造,减少了建筑对绿地在视线上的分割。
6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露天剧场
公园是风景式园林,但必须成为市民休闲活动的场所。
27
拉茨非常欣赏密斯的建筑,特别是密斯建 筑中“少”与“多”的关系。 他常常在景观设计中利用最简单的结构体 系,形式和格网在拉茨的许多规划设计中扮演 了重要角色。 拉茨认为,技术、艺术、建筑、景观是紧 密联系的。例如,技术能产生很好的结构,这 种结构具有出色的表现力,成为一种艺术品。
28
慕尼黑附近拉茨的住宅花园中用废弃的材料砌筑的围墙
24
埃 特 林 根 公 园 平 面 图
园林下是地下停车场,周围与城市相连。将乔木种植在公园外围, 中心是微微起伏的草地和水池,一些紫杉绿篱围合成不口分开设置, 使得出入口不至于过大,而道路又弯曲,司机必须减速行驶,同时眼前 又不会始终是一个入口黑洞,入口处植物生长郁郁葱葱,常春藤爬满墙 25 壁。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12
马 汀 松 的 卡 尔 斯 鲁 厄
13
Weinbrenner 广 场 设 计 透 视 图
马 汀 松 设 计 的 卡 尔 斯 鲁 厄 某 银 行 庭 院
14
马汀松设计的卡尔斯鲁厄某学校环境
15
马汀松设计的德国Rastatt宫殿花园
16
马汀松设计的德国Rastatt宫殿花园
17
马汀松设计的德国Emmendingen精神病学中心花园
18
马汀松在德国作了大量的设计,同时又培 养了一批设计人才。 通过教学和设计,他成为70—80年代影响 很大的景观设计师,享有崇高的荣誉,1983年 获得景观设计界的重要奖励——斯开尔奖。
19
8.3.3 卢茨

卢茨30岁时建立了事务所,在 随后的年代里迅速成长,连续赢得 设计竞赛,1975年成为斯图加特大 学荣誉教授,1977年获得斯开尔奖, 1993年获得德国景观规划设计奖, 确立了在德国景观规划设计届的地 位。 在40年的职业生涯中,卢茨在不同的领域 • 完成众多的项目。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是建筑的 外环境设计,平面严谨,植物多样。后来作品 逐渐灵活,但都与使用功能紧密联系。
埃尔曼设计的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德国馆平面图
49
埃尔曼设计的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德国馆
50
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中水边的船形平台
51
卡尔斯鲁厄市“西南建 筑联合公司”屋顶花园
为了保证乔木生长必须的土层厚度, 鲍尔在地下停车场屋顶设计了5个椭圆形大 树池,树池布局非常灵活,在纯净的草地 上飘逸轻盈。
埃特林根公园
26
8.3.4 拉茨
拉茨认为,景观设计不应过多地干涉一块 地段,而是要着重处理一些重要地段,让其他 广阔地区自由发展。 景观设计师处理的是景观变化和保护的问 题,要尽可能地利用在特定环境中看上去自然 的要素或已存在的要素,要不断地体察景观与 园林文化的方方面面,总结它的思想源泉,从 中寻求景观设计的最佳解决途径。
20
卢茨设计的景观
21
卢茨设计的1993年斯图加特国际园艺博览会展园,把斯图加特分散 的绿地连成一个环绕城市东、北、西的长8km的U形绿环,并把市中心通 过绿地与这条绿环联系起来,彻底改善了城市的环境。
22
斯图加特U型绿环中的景观
23
卢 茨 设 计 的 斯 图 加 特 某 建 筑 的 庭 院
7
8.3.2 马汀松
马汀松是把斯堪的那维亚国家景观设计的思想和理 论引入德国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1924年出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曾在那里学习园 艺,后来有机会在德国斯图加特的瓦伦丁事务所实习。 然后又在斯德哥尔摩市的海么林事务所工作, 1958—1960年在斯德哥尔摩艺术学院学习建筑, 1957年建立了自己的事务所,并很快取得了一些影 响。 1965年马汀松来到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建筑系新成 立的景观与园林研究室工作,直到1991年以后他才返回 瑞典。
8
1963年马汀松在汉堡国际园艺博览会上设计的瑞典园林
这是一个住宅花园,其中一个庭院在住宅的中心,另外一个庭院为花 园。住宅有大片玻璃窗,两个庭院视线上可以相互贯通。 花园布置着一系列由绿篱修剪成的高低、大小不同的立方体,形成形状 不一、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的连续空间。
9
1963年马汀松在汉堡国际园艺博览会上设计的瑞典园林平面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