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全部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套资料之《第一单元(全单元)课文》教学课件

悠 然 之 美:清 晨 望 哨 图
清
澄
之 美
黄 昏
低
飞
图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 诗。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 文;结尾两句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课堂总结
散文诗
深读课文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比喻句
用“诗”来做比, 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作者如何评价?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 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如何评 价?
身段美:流线型结构, 长喙,脚。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 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1 白鹭
易写错
mù
不要少写一“点”
慕
巧记:羡慕小点(、),落 幕巾。日暮日落,坟墓土。
1 白鹭
fēn 不要写成“人”。
吩
吩咐 口头指派或命令; 嘱咐
1 白鹭
识字游戏
拔
花
生
播种 浇水 吩咐 半亩 爱慕
1 白鹭
词语解释
爱慕:由于喜爱或 敬重而愿意接近。
与落花生相比,人 们见到石榴就会产 生爱慕之心。
买种 翻地 播种 浇水
1 白鹭
★种花生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 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 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 居然 收获了。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 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优质课件(共55张PPT)

词语解释 【垂 】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
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 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清露】清纯的露水。 【流响】指蝉长鸣不
已,声音传得很远。流,发出。
【疏桐】高大的梧桐。疏,开阔、稀疏。 【居高】指栖息在高处。 【藉】凭借、依赖。
诗歌大意: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
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 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正是 因为在高处发声,蝉的声音才能传得远, 并不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那般耀眼夺目,热情四射,但她的宁静之美却 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她总是在 寂静的夜晚默默地为大地添上 一抹光亮,给人们的心头添上 一抹温馨之感。
1.他获得的那枚奖章第是2他课的时骄·傲·。
2.他太骄·傲·了,我不喜欢他。 3.古代四大发明是我们的骄·傲·。 4.他因为做了一点小贡献而骄·傲·自满。 5.骄·傲·自大是他的一个缺点。 6.我真为莉莉的肚量感到骄·傲·。
交流示例
《白鹭》蕴含着作者对白鹭 的美的欣赏和赞美。
《珍珠鸟》蕴含着人与鸟之间的 情意,使人感受到信赖往往创造出 美好的境界。
说说你从下面的事物中,感受到了什么? 叶落归根 奉献一生 自由快乐 ……
坚强不屈 无私奉献 乐观谦虚 ……
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 的相似之处。
白鹭 白鹤 朱鹭
色素、身段适宜 太大 苍鹭 大了一些
赞扬了白鹭平凡 朴素的外形美。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 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 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瓜架(别有风趣)
石狮子、大旗杆 (没有生机)
突出瓜架的 别致生动
写话训练
运用对比的写法,写一个小片段。 示例:月亮的光芒是柔和的,她不似太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 5、我会照样子,改写句子。(4分) • 例: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 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 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所以我 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 • (1)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 • • (2)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 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 • 6、按要求改写句子,不改变句子的意思。(2分) • 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改为陈述 句: • 7、红色字部分是 描写“我”表面上 ,蓝色字部分 是 描写,内心却非常 ,因为 。(4分)
zhī chēng 支 撑 gǔ lì 鼓励 huán rào 环 绕 piàn duàn 片 段 hū lüè 忽 略
• wū yán • 屋檐
• 五、课文内容背一背 • 第1课《窃读记》,第2页,第4页最后一段。 •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读者。我很快乐, 也很______——这种 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________,我 却________________。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 老师_______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 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 (shì sì)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 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 完。 •
• 1、在文中我会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标出。 (4分) •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动词和划去不正 确的字。(4分) • 3、我会求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 惧怕( ) 急切( ) 适宜 ( ) 寻找( ) • 4、这篇短文的作者是 ,“我”的心情变 化过程是:暗喜—( )—( )。(3分) • 5、文中第一自然段系列动作描写表现“我”对 读书( )。(2分) • A、感到辛苦 B、如饥如渴 C、很是无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部编版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 名师教学课件PPT(1)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22
2021/10/14
交流平台
我发现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 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琦君笔下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回 忆,也寄托了她浓浓的思乡之情,使我很受感动。
《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 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让我深受启发。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23
2021/10/14
交流平台
请你结合具体的 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24
2021/10/14
从这两篇课 文中,你又有哪些 阅读体会呢?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25
2021/10/14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26
2021/10/14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作者在描写事 物时,或蕴含着浓浓 的感情,如:赞美、喜 爱、思念之情;或引 发了深深的思考,受 到的启发,如:想到做 人的道理和对生活的 感悟,这些感情和感 悟同样打动着我们。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8
2021/10/14
交流平台
我发现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 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琦君笔下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回 忆,也寄托了她浓浓的思乡之情,使我很受感动。
《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 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让我深受启发。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2
2021/10/14
课文
具体事物
事物的特点
《白鹭》
白鹭
外形和情态的美
《落花生》
花生
《桂花雨》
桂花
《珍珠鸟》 珍珠鸟
外表不好看,但有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第一单元PPT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 口语交际内容
• 1、可以谈你和书的故事呢?也可以谈 你读书的体会。 • 2、谈谈你采访了谁,和同学交流采访 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 • 3、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 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 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 看?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 人谈话。———歌德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 —弥尔顿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采访提纲
1、你很爱读书,而且你的成绩很好, 能说说读书给你带来的帮助吗? 2、既然读书有那么多的好处,能谈谈你 的读书方法吗? 3、你以后还会怎么做?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3、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 日不读——毛泽东
4、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5、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6、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 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7、一个人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 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苏霍姆林斯基
1、把你和书的故事或你读书的体会 写下来。 2、分句采访时做的笔记,仿照课文 整理出采访记录。 3、以“记一次辩论”为题,写一写 这次辩论的经过,也可以把自己对这 个问题的看法写下来。
你会写吗?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 读书名言
***************************************** *****************************************
人教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第一单元全部)PPT课件

2021
20
林 海 音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 读书长大, 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2021
21
巩固·复习
•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
了脸。
×
2、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
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
×
3、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
2021
27
2021
28
苗苗(1989—— ):全国十佳小记者。原 名张苒,笔名张苗。著有《小苗与大树的对 话》,后又发表了《我眼中的人大附中》《艺 术家散论》《荷塘》等文章。
季羡林(1911——2009):中国语言学家、翻
译家、作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
家、思想家佛学家,精通12国语言。
2021
2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 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
动性。
2021
3
窃(qiè)(窃读) 腋 (yè)(腋下) 哟(yō)(哎哟) 婪 (lán)(贪婪) 惧(jù) (惧怕) 辘 (lù) (辘轳) 撑(chēng)(支撑)
我费尽心思地挤到里边,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 好不容易找到了我昨天看的那本书,
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 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 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
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套精品教学课件PPT小学优质优秀课件1教材配套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套精品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白 鹭读唐诗,猜谜语:白鹭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杜牧打一动物:导入新课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
作者简介认读生词宜鹤嫌朱嵌框匣哨恩韵不要少写一横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谁?它有什么特点?(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清田独钓图清 晨 望 哨 图黄昏低飞图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1 白鹭第二课时复习导入精巧 色素 配合 身段 生硬 寻常 常见 忘却 结构 青色 清晨 安稳 悠然 黄昏 恩惠美中不足 流线型 散文诗深读课文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比喻句 用“诗”来做比,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如何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如何评价?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
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悠 然 之 美:清 晨 望 哨 图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统编(部编)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课件(共27张)

日积月累 5.古诗赏析: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 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 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 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 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 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 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 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 的、畅想曲的气氛。
日积月累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 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 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 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 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 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 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 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 的水天交接之处。
交流平台
我发现本单元的课文大多借助某一事 物抒发自己的感情或告诉我们某些道理。 比如《落花生》中,作者就借花生告诉我 们要学习花生的品格,要做像花生一样对 社会有用的人。
交流平台
《白鹭》这篇课文用诗一般的语 言描绘了白鹭的美,处处流露出作者 对白鹭的欣赏与喜爱。作者就是在借 白鹭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 发现自然美。
李白的朋友。 【唐】李白
形容柳絮如烟、
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鲜花似锦的春天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景物,指艳丽的
春景。
辞别。
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 头,消失了。碧空:一作 “碧山”。
只看见。
顺流向下而行。
流向天边。天际:天 边,天边的尽头。
日积月累 4.诗意及情感: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 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 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 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 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 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 的孩子?
( 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 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 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
“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人身体的物质需求。 读书长大:则指的是人精神、心灵的成长。
饥肠辘辘: 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
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 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 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也不过能吃 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 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 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 留恋,不忍分离。
贪婪: 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林海音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 原籍台湾苗栗县。曾任记者、编辑、后从事文艺创作。 她的创作丰富,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芸窗夜 读》;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烛心》;长篇小说 《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等。
学习生字:
qiè dú jì
窃读记
tān lán 贪婪
长大”指很的快是乐人身也体”窃读到则记窃是“读指我的感人受
、
的—成—长感这情。种
窃读的滋味!” “我很快乐,也很惧
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是
《
》一文的中心句,它集中概括
了
和作者的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季羡林
(1911-2009.7)
是中国著名古文字 学家、历史学家、 作家。曾任中国科 学院哲学社会科学 部委员、北京大学 副校长、中国社科 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zhī chēng 支撑
tuò mò 唾沫
窃读 贪婪 唾沫 踮脚 饥饿 惧 怕 屋檐 皱纹 支撑 知趣 腰酸腿疼 饥肠辘辘 柜台
适宜: 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
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 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 合。
知趣: 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
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 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 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 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受到感 染。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 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 、 学 会 “ 踮 、 婪 、 辘 ” 3 个 要 求 会 认 的 字 和 “ 窃 、 婪 、 唾”3个要求会写的字,掌握“窃读记、贪婪、唾沫、知趣、 饥肠辘辘、适宜”等词语。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 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 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 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 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 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 来了。” (动作描写)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⑴我( )进店门,( )起脚尖,从大人 的腋下( )过去。哟,把头发( )了,
没关系,我总算( )到里边来了。
• ⑵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
心,好像在说:“
”其实,我的
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
课文主要内容:
《窃读记》一文是台湾作林海家英 写的 。 课 书文 的以酷爱 和为对线知识索的,精表神现、了。窃心“文读我中”“对吃渴读求饭物质需求
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 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动作描写)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满怀读书但又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 饿的狼,一页页地阅读,仿佛要把书中的 所有知识吞下肚去。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 “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 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的读书及求知 若渴的态度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 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 些!’” (心理描写)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通过发愁的
表情和高兴的心情的对比,写出了“我” 为雨天有充分的理由读书而十分高兴)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窃读记”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本文以“记叙”为主,属于叙事 散文 . 文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窃读记”中的“窃”是什么意思?
1.偷 2.偷偷地 3.谦指自己
整体感知
1.“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 (偷读)
2.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为何要“偷偷地”读书?
掌握开头四要素
北京大学季羡林家―――→地点
1999年8月21日――――→时间 季羡林,苗苗―――――→人物
(小苗与大树)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事件
粮食哺育的是人的身体,而书籍哺育 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 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 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书籍,是了望世界的窗口,改造灵魂的工具,打 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读书,能使人愉快,使人聪明。
(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 魔的程度。)
d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 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 地把书放回书架。 (动作描写)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 写出了“我”此时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 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 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收获的是知识 与智慧,犹如精神大餐。
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急忙打开书,一页, 两页,我像一匹饿狼, 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 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 滋味!
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集中 概括了窃读的感受和作者的感情。
自主交流: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语 句“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 “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带来的智慧与 快乐,却害怕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 驱逐。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这就是窃读 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