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山体的生态景观设计奥林匹克公园

合集下载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竖向规划设计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竖向规划设计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竖向规划设计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城市绿肺,为市民提供了宝贵的绿色空间。

本文将重点探讨公园的竖向规划设计,以呈现一个更加和谐、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竖向规划设计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合理地利用空间资源,竖向规划为公园创造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景观。

这些景观不仅使游客能够欣赏到公园的美丽景色,同时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有助于生态平衡的维护。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竖向规划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空间布局、建筑设计和交通组织。

在空间布局方面,公园充分利用地形,将山地、森林和水体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景观结构。

同时,通过设置生态廊道和绿化隔离带,公园实现了自然与城市的有机融合。

在建筑设计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公园内的建筑物多采用绿色建筑材料,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建筑风格也力求与周边环境相一致,以实现视觉上的和谐。

在交通组织方面,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模式,为游客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

同时,公园还设置了生态停车场和自行车道,鼓励游客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前期的研究和规划,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竖向规划设计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兼备的措施。

例如,在空间布局方面,公园可进一步优化景观结构,增设多功能活动区,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增加绿色屋顶和墙面的比例,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

在交通组织上,可以进一步完善步行系统和自行车道网络,方便游客出行。

总结来说,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竖向规划设计通过合理利用空间资源,实现了自然与城市的有机融合,为游客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

通过不断优化景观结构、注重绿色建筑设计以及完善交通组织等多方面的措施,公园竖向规划设计成为了创造可持续的绿色空间的典范。

未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将继续努力,通过竖向规划设计提升公园的生态环境和游憩体验,为市民带来更多福利。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方案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方案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方案目录
1、概述
2、方案设计
2.1植物景观
2.2结构景观
2.3灯光设计
2.4水景设计
2.5功能区
3、方案分析
3.1光照与冬春植物
3.2景观美学设计
3.3绿地与植被布局
3.4水域景观设计
4、结论
摘要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中心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娱乐综合体,它集奥林
匹克精神、自然、艺术、文化、休闲等组成。

本文重点介绍了奥林匹克森
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方案,主要包括景观设计的植物景观、结构景观、
灯光设计、水景设计等,通过分析景观美学设计、绿地和植被设计以及水
域景观设计,使得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方案能够更好地体
现绿色、创新和开放的城市景观精神。

1、概述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中心区是位于尼亚加拉瓜的一个以奥林匹克精神、自然、艺术、文化和休闲为主题的综合娱乐体。

该项目集室内外活动、生
态景观、自然景观和公园景观为一体,总建筑面积320-400万平方米,此
项目将由全球知名的建筑公司完成,为此需要制定出一整套全新的景观规
划方案。

2、方案设计
2.1植物景观。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一、背景介绍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我国著名的“疗养中心”,西安市曲江新区,
总占地面积达50公顷,是一个以“自我治疗,探索自然”为宗旨的新型
生态公园,也是一座源自奥林匹克运动的新兴旅游景点。

受地理环境所限,可分为三大特色景观,分别为山坡森林公园、奥林匹克海洋公园、游乐园
公园。

本文着重介绍山坡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二、关于山坡森林公园的特色
1.山势分布: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山势呈现出台地和陡坡的分布特点,
高差较大,能形成视觉上的悬崖峻壁。

2.植被特色:该公园内植被茂盛,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树种多样,植
物类型多,布局紧凑,植物繁茂,构成一片迷人的自然绿色景观。

3.景观元素:该公园内增设很多景观元素,如木栈道、竹林、悬崖轮椅、自行车路径等,使公园成为一个活动性强、自然景观丰富的公园。

三、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1.入口景观设计:景观规划师根据高差强烈,设计了一段从入口向深
处延伸的木栈道,其高差梯度合适,可以更好地融入自然景观;而入口处
的绿化布局。

2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整体规划方案

2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整体规划方案

2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整体规划方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一个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型公园,被认为是这座城市的“绿肺”。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管理这一宝贵资源,我们进行了一项全面的整体规划方案,以确保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和最大化利用。

首先,我们重新规划了公园的布局和设计。

我们将公园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包括休闲娱乐区、运动健身区、文化艺术区和生态保护区等。

每个区域都将有特定的设施和活动,以吸引不同群体的人群,并且保持公园的多样性和活力。

其次,我们着重提升了公园的生态环境。

我们将引进更多的植物物种,建立更多的湿地和人工湖泊,以促进动植物的生态平衡和多样性。

我们还将推动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提倡环保意识,以保护公园的自然环境。

除此之外,在公园的运动健身区,我们将引进更多的户外健身器材和运动场地,鼓励市民参与体育活动,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在文化艺术区,我们将举办更多的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

在生态保护区,我们将加强对动植物的保护和研究,促进公园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最后,我们还将进行公园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提升和改造。

我们将修建更多的步道和桥梁,方便市民步行和骑行,增加可访问性。

我们还将完善公园的卫生设施和便利设施,提升公园的整体服务水平。

我们还提出了一些可持续性的发展方案,包括光伏发电和雨水收集系统等,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我们的整体规划方案旨在提升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整体品质和功能,促进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和文化体验。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合作,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将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颗璀璨明珠,为未来的世代留下宝贵的遗产。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生态分析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生态分析

2 D 区—平地+自然+中地 区; E 区—平地+半自然+中 地区; F 区—平地+ 人工+ 中地 区;
3 G 区—平地+自然+湿地 区; H 区—平地+半自然+湿 地区; I 区—平地+人工+湿地 区;
4 J 区—低地+自然+湿地区; K 区—低地+半自然+湿地 区。
4.主要生态环境区域植物群落构成
群落设计生态思想: 运用适当的乡土植 物, 模拟自然植被群 落层次结构 , 创造出 近乎天然, 与“通往 自然的轴线”理念 相吻合的公园植物 景观。
植物群落结构
乔木、灌木、 草本地被 3 层 复层混交式。
生态作用
生态系统
光能利用率 土壤不同层次的水分和 养分 抗病虫害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稳 定性。
1)提供社交场所。 2)提供商业谈判场所。 3)提供康复疗养场所。 4)实施环境教育。 5)倡导生态与体育结合。
人与生态
以人为本:将体育健身 与生态主题公园结合起来, 可以使人们在公园式的环境 中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提 高了体育运动时所处的环境 的生态条件,也在现代人的 游园休憩中加入一些体育运 动的组分,将人们引导向运 动健身。
划分为自然、
将相对高度大于
根据其高度
半自然和人
工区
5m 的地上部分归
为高地 , 0~5m 高度归为平地 , 其余为低地 ;
对水分状况
划分为旱地 区、中生地 区、湿地区。
依据种植方式、高度、土壤水分状况 3 个因子,划分为 3 个梯度 , 并采用分层叠加的方式 ,获得不同的生态区域。
1 A 区—高地+自然+干地 区; B 区—高地+自然+中地 区; C 区—高地+半自然+中 地区;

展示生态修复的景观设计案例

展示生态修复的景观设计案例

展示生态修复的景观设计案例展示生态修复的景观设计案例引言:生态修复是一个旨在通过恢复和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以保护和提升环境质量的关键过程。

展示生态修复的景观设计案例是一种通过景观设计手段来实现生态修复目标的方式,它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质量,还可以提升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体验。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修复景观设计案例,以展示其在实践中的成果和影响。

一、案例一:伦敦奥林匹克公园的生态修复设计伦敦奥林匹克公园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举办地,它采用了一系列创新的景观设计手段来实现生态修复目标。

公园设计充分考虑了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多样性,通过引入湖泊、湿地和人工岛屿等水生生态系统,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的保持和净化能力。

公园内种植了大量的本土植物,如芦苇和红树等,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

公园还采用了可持续的排水系统和雨水收集设施,有效降低了对市政供水的需求,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这些生态修复设计手段,伦敦奥林匹克公园成为了一个具有环境友好和可持续性的城市绿地。

二、案例二:西班牙米尼奥宫的生态修复景观设计西班牙米尼奥宫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宫殿建筑,通过生态修复景观设计,成功地将其废弃的花园和周边环境转变为了一个生态系统完整、功能完善的公共空间。

设计师采用了分区管理的原则,将花园分为几个功能区,如水生生态区、植被展示区和游憩休闲区等。

每个功能区都针对特定的生态修复目标进行设计,如增加湿地面积、增加植物种植密度等。

设计师还引入了一些创新的技术手段,如雨水收集系统和太阳能供电系统,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这些生态修复景观设计手段,米尼奥宫成为了一个既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又具有生态环境价值的地标建筑。

结论:展示生态修复的景观设计案例不仅能够提供美丽、宜人的自然环境,还能促进人们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在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和米尼奥宫等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态修复景观设计不仅能够改善环境质量,还能提升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体验和认知。

2024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

2024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

2024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2024年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是为了举办2024年北京奥运会而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该规划设计旨在营造一个符合奥林匹克主题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景观环境,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该规划设计囊括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的整体规划,包括景观布局、建筑设计、绿化植被、水体设计等多个方面。

设计的主要原则是保护自然环境、融入城市环境、体现中华文化和营造良好的赛事环境。

在景观布局方面,设计师注重打造一个与奥林匹克运动理念相契合的空间。

整个公园的布局采用了"人、气、水、路"的设计理念,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公园内设置了众多座椅和休闲空间,供游客休息和欣赏美景。

此外,设计还规划了独特的步道和自行车道,以方便游客的步行与骑行。

建筑设计方面,设计师充分考虑了奥运会的功能要求和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规划中,建筑物的外立面采用了传统的灰色石材和现代的玻璃幕墙相结合的设计,既符合奥运会的标准,又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风格。

绿化植被是整个景观规划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设计师在公园内大量种植了各种绿色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花卉等。

这不仅为公园增添了美丽的景观,还能够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

此外,公园内还设置了多个草坪和休闲区,供游客进行体育活动和休憩。

水体设计方面,设计师充分利用了公园内原有的水体资源,打造了多个人工湖泊和喷泉。

这些水体不仅增添了公园的美观度,还起到了调节温度和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

总之,2024年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旨在为奥运会提供一个符合奥林匹克主题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景观环境。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公园将成为集休闲、娱乐和体育为一体的场所,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

人工山体的生态景观设计

人工山体的生态景观设计

人工山体的生态景观设计要:本文通过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的景观设计及施工过程的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探讨在城市园林中大型人工山体或荒山绿化的景观设计中,如何来进行生态景观设计。

关键词:人工山体;水土流失;水土保持;自然山林;维护管理人工山体指在景观设计中完全由人工堆砌形成的山体,一般高度大于5米,平均坡度大于9度,小于此数值的地形我们一般称为园林微地形。

人工山体由于体量大,坡度陡,缺乏植被覆盖,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所以在设计中应采取与普通园林微地形塑造不同的处理,以解决这些问题。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位于北京市城市中轴线的北端,为一完全由人工堆砌的山体,其面阔680米,与主湖的相对高度48米,基底面积约43.3公顷。

前山平均坡度10.2度,后山平均坡度19.3度,为一典型的人工山体。

为保证主山山体的稳固性,岩土工程采用了分层碾压的施工方式,施工后土壤密实度为0.92,山体表面有1米厚疏松种植土。

如此大型的人工山体,是在以往的设计中是极为少见的,其超大的尺度,多变的坡度坡向,复杂的土壤地质情况,给我们的设计带来了许多难题。

1.人工山体易出现的生态问题1.1水土流失的问题人工山体由于初期没有植被覆盖,坡长坡度大,表层土光滑疏松易被侵蚀,下层土壤密实度大不利于雨水渗透等因素,水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

1.2种植设计如何达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人工山体与普通园林的微地形塑造相比,具有尺度大,坡度坡向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造成了在公园建成后维护管理的困难,故在种植设计中应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建成具有一定自我维护及调节能力的植物群落景观,提高公园绿地的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可减少公园后期维护管理成本。

2.水土保持设计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1]。

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绿化工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工山体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合理的水土保持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雨水滞留措施ﻫ在对山体径流进行合理疏排的同时,还应采取一些局部滞留雨水的措施,一方面可减小雨水初期径流量,减少对土壤的侵蚀,一方面也有利于雨水的自然下渗,补充地下水,减少水的流失。ﻫ措施一:结合种植穴设置鱼鳞坑,利用鱼鳞坑对雨水进行截留,减少雨水径流量。ﻫ措施二:在排水横沟与纵沟中相距一定距离设置挡水板,一方面减缓沟中的雨水径流速度,减少径流对沟体本身的侵蚀,有利于水中泥沙的沉积;一方面这些挡水板也可形成小型的雨水截留坑,对雨水进行截留,减小雨水径流量。
1.1水土流失的问题
人工山体由于初期没有植被覆盖,坡长坡度大,表层土光滑疏松易被侵蚀,下层土壤密实度大不利于雨水渗透等因素,水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
1.2种植设计如何达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人工山体与普通园林的微地形塑造相比,具有尺度大,坡度坡向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造成了在公园建成后维护管理的困难,故在种植设计中应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建成具有一定自我维护及调节能力的植物群落景观,提高公园绿地的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可减少公园后期维护管理成本。
3.1空间结构
在对自然山林的考察中,可发现其都是由密林、疏林、林间空地三个基本要素组成,这三个要素的穿插组合,形成了丰富的自然山林景观。经调查分析后,我们认为应该要有较高比例的密林,只有高比例的密林才可呈现出莽莽苍苍的山林气势,保证总体景观效果。而适量的疏林和林间空地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如同透气的天窗,有效的调节植物景观节奏,丰富植物景观空间层次,给游人呈现出“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意境,使景观更为自然。另一方面,还可结合景点、设施形成游人的休憩活动空间,满足公园的功能要求。
人工山体的生态景观设计-奥林匹克公园
———————————————————————————————— 作者:
———————————————————————————————— 日期:
人工山体的生态景观设计
刘晓路、丘荣,《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12-18

——浅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绿化工程
而沟体的形式则宜软不宜硬,在满足径流冲刷的前提下,尽量使用软质沟体,能够跟周边景观自然协调,也更能体现其生态性。在奥运森林公园主山排洪沟的设计中,考虑到横沟的坡度较小,长度较短,雨水径流量小,采用的是素土夯实加生物护土垫或草坪卷的做法,在实践使用中我们发现,草坪卷的效果强于生物护土垫,生物护土垫其上的植被恢复较慢,早期景观效果不好,而草坪卷成景快,景观效果好。纵沟的坡度陡、长度长,雨水径流量大,沟体采用直径150-200mm的卵石活铺,不仅更抗雨水冲刷,而且大小不等的卵石形成粗糙的表面,能更大限度的截留雨水,减小径流,同时应在石缝中撒播地被花灌的种子,使其尽快被绿色覆盖,与山体植被景观融为一体。
3.模拟自然山林的种植手法ﻫ传统植物设计手法一般比较注重视觉美感的景观功能,而对植被的生态功能方面的研究不多,在设计中无法做到植物景观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在本次的设计中,我们借鉴了生态学、造林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并对北京周边低山地区的自然山林进行了考察,通过对自然山林的模拟与提炼,针对地块不同的景观要求及功能需求,采取适当的种植手法达到植物景观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双赢。
ﻫ2.3植物处理措施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已经发现,植物对水土保持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是植被对雨水的拦截、吸收、蓄积,可有效涵蓄降水,减小地被径流,减少和消除了外部动力对土壤的侵蚀动能,保护土壤,二是植被对土壤的覆盖阻止和减小了降雨对土壤的直接冲击侵蚀[2]。
因此,在主山种植设计中,我们针对以上两点,采取两项措施,一方面采用复层种植,利用多层次的植被对降雨进行有效的截留涵蓄,减小地表径流;另一方面大面积种植北京地区野生地被,迅速覆盖地面,减少雨水径流对土壤的侵蚀。ﻫ2.4山石护坡ﻫ在局部坡度过大的地段,在采取以上技术措施后,仍会出现局部的水土流失,采取了山石护坡的办法,利用山石的垂直高度减缓山体坡度,减轻雨水径流对土壤的侵蚀作用。
ﻫ图3在水流形成最大流速Vmax和最大径流深度hmax前设置截洪沟
ﻫ其次,在山体的山谷中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排水纵沟,对横沟中的雨水进行收集,沉沙过滤后排入公园主湖,防止雨水直排入湖中对对主湖水体的污染。
为保证公园景观效果,排洪沟的布置应与公园景观相协调,可与山体道路、水体景观结合设置。奥运森林公园主山排洪横沟就主要结合了道路来设置,而主山上最重要的景点之一——“林泉高致”就是一条结合排洪纵沟设置的自然溪流景观。
2.水土保持设计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1]。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绿化工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工山体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合理的水土保持设计。ﻫ2.1山体排洪措施ﻫ山体径流的合理疏排能有效的防止雨水径流对山体土壤的大面积冲蚀,减少山体的水土流失。ﻫ首先,围绕山体设置排水横沟,在雨水径流对土壤形成大的侵蚀前对其进行截留。根据山体土壤的类型,可得出其最大不冲流速,再根据山体坡度等数据可算出其最大径流深度,最后便可算出截洪横沟的最大间距,根据计算,奥运森林公园主山在截洪横沟前汇流长度小于130m时,就能够有效避免雨水径流对土壤表面形成冲刷。
摘要:本文通过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的景观设计及施工过程的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探讨在城市园林中大型人工山体或荒山绿化的景观设计中,如何来进行生态景观设计。ﻫ关键词:人工山体;水土流失;水土保持;自然山林;维护管理
人工山体指在景观设计中完全由人工堆砌形成的山体,一般高度大于5米,平均坡度大于9度,小于此数值的地形我们一般称为园林微地形。人工山体由于体量大,坡度陡,缺乏植被覆盖,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所以在设计中应采取与普通园林微地形塑造不同的处理,以解决这些问题。ﻫ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位于北京市城市中轴线的北端,为一完全由人工堆砌的山体,其面阔680米,与主湖的相对高度48米,基底面积约43.3公顷。前山平均坡度10.2度,后山平均坡度19.3度,为一典型的人工山体。为保证主山山体的稳固性,岩土工程采用了分层碾压的施工方式,施工后土壤密实度为0.92,山体表面有1米厚疏松种植土。如此大型的人工山体,是在以往的设计中是极为少见的,其超大的尺度,多变的坡度坡向,复杂的土壤地质情况,给我们的设计带来了许多难题。ﻫ1.人工山体易出现的生态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