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卫生防疫健康教育培训记录《儿童预防接种知识讲座》

合集下载

中小学幼儿园卫生防疫健康教育培训记录

中小学幼儿园卫生防疫健康教育培训记录
答:每日开窗通风。一般情况下,每周进行空气消毒一次,传染病流行季节,每天消毒一次。用消毒灯消毒时请注意:关好门窗、室内无人、时间30分钟,消毒结束,开窗通风后,幼儿方可入内。
八、怎样制定带粮食谱?各类食谱的量应该是多少(一餐两点)?
答:1.首先了解本地粮食、蔬菜、豆类及肉类供应情况。按营养需要选择每日所需的食品类、计划数量,力求各营养素之间有正确的比例,使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近1:1:4-5。2.根据伙食费标准,本着节约的原则,计划每日进食所需的量,做到花钱少,而营养丰富。3.根据幼儿年龄、生理特点配备制定食谱。4.配菜和烹调技术变化,做到多样化。 谷类100克左右,动物性食品60-80克,牛奶或豆浆100-150克、豆制品10-25克,蔬果类100-150克。
十一、托幼机构不安全因素有哪些?
答: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存在危房、安全通道是否堵塞,大型玩具连接处是否松动、油漆是否脱落、带刺、有棱角、缝隙等,地面是否过滑、台阶是否过高,电源是否安全,食品来源是否安全、饮用水、饭菜是否过烫,班级洗涤剂消毒用品是否保管合理,工作人员看护是否到位等等。
十二、怎样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制度?
六、怎样给幼儿喂药?幼儿园用药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答:1.保健人员负责喂药,送药时间日托为餐后20分钟,不许幼儿自己随便拿药吃。2.鼓励幼儿自己吃药,甜药先吃,苦药后吃,保健人员必须看着幼儿把药吃下再离开。3.只接受家长送治疗性药物,不接保健药和滋补药。4.用药前要核对班级、姓名、药名、用药时间、剂量、药物是否沉淀变质。 幼儿园用药注意事项:1.止泻药饭前服2.对胃有刺激的药和祛痰药饭后服。3.感冒时尽量不用抗生素。4.体温38以下不用退烧药。5.咳嗽时不要滥用止咳药。 七、怎样指导班上保育员进行空间消毒?

2024版幼儿园卫生保健培训记录范文精选

2024版幼儿园卫生保健培训记录范文精选

培训成果回顾
卫生保健知识掌握
通过培训,参训人员对幼儿园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日常操作规 范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实际操作能力提升
通过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参训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的卫生保健能 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团队协作意识增强
培训过程中,参训人员之间积极交流、分享经验,团队协作意识 明显增强。
未来工作展望
预防疾病传播
通过卫生保健措施,可以 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 传播,保护幼儿免受疾病 的侵害。
提高幼儿生活质量
良好的卫生保健环境可以 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促 进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
注重疾病的预防,通过改 善环境卫生、加强个人卫 生习惯的培养等措施,降 低疾病的发生率。
加强家园合作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提高家长对幼 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满意度。
THANKS
感谢观看
背景介绍
某幼儿园针对幼儿营养不良问题, 制定了营养改善计划。
计划内容
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 养素的摄入量;合理安排餐次和食 物搭配;开展营养知识宣传和教育。
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该幼儿园幼 儿的身体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身高、 体重等指标均有所提高。
案例三:某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举措
背景介绍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
02
对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卫生保健制度、
人员配备、疾病预防与控制等方面。
《儿童权利公约》
03
强调儿童有权享有最高标准的健康,并保障他们获得必要的医
疗和康复服务。
03
儿童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
常见呼吸道疾病预防与处理

幼儿园卫生防疫健康培训记录

幼儿园卫生防疫健康培训记录

体健康。
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定时定量进餐
培养儿童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 避免暴饮暴食或挑食偏食。
餐前洗手
教育儿童餐前洗手的重要性,减 少病从口入的风险。
不喝生水
教育儿童不直接饮用未经煮沸的 自来水,预防肠道疾病。
不吃变质食物
教育儿童识别变质食物并避免食 用,以免引发食物中毒等问题。
05
儿童心理健康与行为 指导
完善洗手设施,提供充足的洗手 液和纸巾,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
的良好习惯。
完善防疫制度及流程
制定详细的防疫预案,明确应急 处置流程,确保在突发疫情时能
够迅速响应。
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定期记录儿 童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
况。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儿 童的健康状况,共同做好防疫工
作。
提高教职工卫生素质及能力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注意 孩子保暖,避免受凉;教育孩子养成 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 吐痰等。
及时接种肺炎疫苗;注意孩子饮食均 衡,增强免疫力;避免孩子接触呼吸 道感染患者。
哮喘
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 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 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 体质。
提高幼儿园教职工卫生防疫意 识和能力,是保障儿童健康成 长的必要措施。
培训目的
增强教职工卫生防疫 意识,提高应对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了解儿童健康教育和 心理健康知识,促进 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掌握儿童常见传染病 的预防和控制知识, 有效减少传染病的发 生和传播。
培训对象
01
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等教职 工。
肪和高糖食品。
营养素的摄入与补充
01
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

幼儿园儿童预防接种知识讲座培训记录

幼儿园儿童预防接种知识讲座培训记录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儿童家长应该在接种前了解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配合接种人员,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并了解儿童的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儿童要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一旦出现可疑反应可得到及时处理。
2、下列情况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一)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六)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3、什么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有哪些?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预防接种异常也是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其发生率极低,但反应相对较重,需要临床处置。90%以上的异常反应均为过敏反应,包括局部过敏反应、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此外还有无菌性脓肿、热性惊厥等,比较少见有多发性神经炎、臂丛神经炎、脑炎和脑膜炎、脊灰疫苗相关病例等,接种卡介苗后的异常反应有淋巴结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绝大多数异常反应经过临床治疗后不留永久性损害。
给儿童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手段。2008年起,我国将乙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儿童要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我国目前使用的乙脑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全程共打2针,分别在8月龄和2周岁接种;灭活疫苗接种全程共打4针,分别在8月龄打2针(间隔7~10天打第2针),2周岁、6周岁各接种1针。从非流行区到流行区的人,也最好在来流行区前1个月完成接种。另外,除了接种乙脑疫苗,还要积极灭蚊、防蚊,预防乙脑传播。
目前,我国是无脊髓灰质炎病例的国家,但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仍然有脊灰流行,特别是与我国接壤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等国家仍然有脊灰的暴发流行,发生输入性病例的危险始终存在,因此各个国家仍旧对适龄儿童接种脊灰疫苗,直至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

幼儿园健康主题之常见疾病预防知识讲座

幼儿园健康主题之常见疾病预防知识讲座

幼儿园健康主题之常见疾病预防知识讲座一、引言幼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是全身器官发育成熟和免疫力增强的重要阶段。

但是,幼儿园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

为了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应该重视幼儿健康问题,让家长和幼儿更好地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做好防范措施。

二、预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易在集体环境下传播,幼儿园儿童是高发人群。

以下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1.保持干净。

幼儿园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教室通风,及时清洗卫生间、餐具等日常用品。

2.养成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不随地扔垃圾,不乱吐痰。

3.做好饮食卫生。

幼儿园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加工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防止食品交叉污染。

4.加强消毒。

幼儿园需要定期对卫生间、餐具、玩具、地板等物品进行消毒。

三、预防流感甲型H1N1流感和甲型H3N2流感是比较常见的流感类型。

以下是预防流感的方法: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应将手洗干净,勤换洗衣物,保持整洁。

2.加强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幼儿应坚持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3.做好室内通风。

幼儿园应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4.定期接种流感疫苗。

根据季节不同,每年推出不同病毒类型的疫苗,定期接种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流感。

四、预防腹泻腹泻是指食物和水质量受到污染后,引起细菌病毒侵袭肠道而发生的病症。

以下是预防腹泻的方法:1.严格保证食品卫生。

保证食品加工环境干净卫生,食品加工过程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制作。

2.保证饮用水清洁。

幼儿园应配备过滤净水器,过滤污染的水源,确保食用水的安全。

3.洗手。

儿童应该保持洁净的双手,从小学会正确洗手方法。

4.增强身体抵抗力。

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腹泻发生的风险。

五、预防水痘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幼儿园和学校是水痘发生的重要场所。

幼儿园卫生保健培训记录

幼儿园卫生保健培训记录

幼儿园卫生保健培训记录引言概述: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卫生保健工作对于幼儿园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水平,定期进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记录一次幼儿园卫生保健培训的内容和要点。

一、卫生保健知识培训1.1 学习传染病防控知识- 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消毒剂进行卫生清洁- 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法1.2 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卫生标准- 学习食品储存、加工和烹饪的卫生规范- 掌握食品中毒的预防和处理方法1.3 学习儿童健康保健知识- 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常见疾病- 学习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掌握儿童健康体检和保健的重要性二、卫生保健实践培训2.1 环境卫生清洁操作演练- 演练卫生清洁工作的流程和步骤-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清洁工具和消毒剂- 掌握卫生清洁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2.2 食品安全操作实操- 演练食品储存、加工和烹饪的操作流程- 学习食品安全检测和处理不合格食品的方法- 掌握食品安全操作中的卫生规范和标准2.3 儿童健康检测技能培训- 学习如何进行儿童健康体检和记录- 掌握常见儿童疾病的初步诊断方法- 演练儿童急救技能和处理常见意外伤害的方法三、卫生保健政策宣传3.1 宣传国家卫生保健政策- 介绍国家卫生保健政策的相关法规和文件- 强调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 鼓励幼儿园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卫生保健工作3.2 宣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介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见类型和处理方法- 学习如何正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演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3.3 宣传卫生保健知识普及- 向家长和社区居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提倡家庭卫生保健和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鼓励家长和社区居民参与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四、卫生保健培训效果评估4.1 培训后知识技能测试- 组织培训人员进行知识技能测试- 评估培训人员对卫生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 分析培训效果和改进措施4.2 实践操作评估- 观察培训人员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评估培训人员在卫生保健实践中的能力- 提出实践操作改进建议4.3 反馈意见收集- 听取培训人员对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反馈意见- 收集培训人员对卫生保健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综合反馈意见进行培训效果总结和改进五、卫生保健培训总结5.1 总结培训内容和要点- 梳理培训内容和要点,进行总结归纳- 强调培训的重点和关键技能- 提出下一步培训的建议和计划5.2 感言和展望- 表达对培训人员的感谢和肯定- 展望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未来发展- 鼓励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提升卫生保健水平通过本次幼儿园卫生保健培训,员工们不仅增强了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也提高了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效率。

幼儿园疫苗接种知识讲座

幼儿园疫苗接种知识讲座

幼儿园疫苗接种知识讲座幼儿园疫苗接种知识讲座一、引言在当今社会,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每个家庭都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幼儿园是他们第一次接触集体生活,也是最容易感染疾病的地方。

幼儿园疫苗接种知识讲座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从幼儿园疫苗接种知识的必要性、种类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探讨。

二、幼儿园疫苗接种知识的必要性1. 幼儿园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幼儿园疫苗接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预防性措施。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免疫屏障,减少感染疾病的风险,保护孩子的健康。

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环境中,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风险较高,因此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传播。

2. 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责任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应该共同关注幼儿园疫苗接种知识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学校进行相关的健康宣传和疫苗接种工作。

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才能确保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

三、幼儿园疫苗接种的种类1. 常规疫苗常规疫苗是指根据国家卫生部门制定的疫苗接种计划,为儿童接种的基本疫苗,包括麻疹、百日咳、流感等。

这些疫苗是保护儿童免受一些常见传染病侵害的关键。

2. 特殊疫苗特殊疫苗是指针对特定的传染病而设计的疫苗,例如水痘、乙肝等。

根据孩子的个人情况,需要考虑接种特殊疫苗的必要性。

四、幼儿园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1. 接种时机家长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门的疫苗接种时间表,确保孩子在适当的芳龄接种必要的疫苗。

及时接种可以有效地提高疫苗的有效性,保护孩子的健康。

2. 接种过程在接种疫苗时,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应该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接种过程,减少他们的恐惧和紧张情绪。

同时要确保接种过程在干净卫生的环境中进行,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3. 注意观察在接种疫苗后,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身体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发热、红肿等。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疫苗接种知识讲座不仅是一项法定的健康教育活动,更是每个家庭和幼儿园都应该重视和教育的重要内容。

幼儿园疫苗接种知识讲座

幼儿园疫苗接种知识讲座

幼儿园疫苗接种知识讲座概述幼儿园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环境之一,为了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疫苗接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本次讲座将为家长介绍幼儿园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常见疫苗种类以及接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疫苗接种的重要性1.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疫苗通过引入虚弱或死亡的病原体,让身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达到预防相应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目的。

2.提高免疫力:幼儿园是一个接触不同儿童的地方,免疫力较弱的幼儿容易受到感染。

接种疫苗可以加强幼儿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3.防控疫情传播:疫苗接种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降低疫情的发生和扩散,维护整个社区的健康。

二、常见幼儿园疫苗种类1.卡介苗:用于预防结核病,通常在出生后即进行接种。

2.脊灰疫苗: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一般在2、3、4、6个月龄和4岁时进行接种。

3.百白破疫苗: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接种时间与脊灰疫苗相同。

4.麻疹疫苗:用于预防麻疹,一般在8个月龄和18个月龄时接种。

5.腮腺炎疫苗:用于预防腮腺炎,通常与麻疹疫苗合并接种。

6.水痘疫苗:用于预防水痘,一般在12个月龄和18个月龄时接种。

三、疫苗接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接种时间和接种顺序:根据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时间表,及时接种,并按照要求的顺序接种不同的疫苗。

2.接种地点选择:选择具备接种资质、环境卫生良好的医疗机构或疫苗接种门诊进行接种。

3.接种前的健康评估:在接种前,医生会对幼儿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如有热病、免疫系统疾病等情况,需推迟接种。

4.接种后的观察与反应:接种后,家长应密切关注幼儿的身体反应,如发热、局部红肿等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

5.疫苗接种记录的妥善保存:将接种记录本保存在合适的地方,方便查看和更新接种信息。

四、疫苗接种常见的副作用1.轻度反应:如接种部位的红肿、疼痛、发热等,较为常见,通常会在接种后数天自行消失。

2.过敏反应:极少数人存在对疫苗成分过敏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皮肤红肿等症状,需就医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卫生防疫健康教育培训记录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
儿童预防接种知识讲座
培训教育内容
儿童预防接种知识讲座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以后每年全国都在这天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参加与计划免疫工作有关的宣传活动,对推动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起到很大作用。
七岁加强注射卡介苗、麻 疹疫苗、精制白破和 乙脑疫苗各一针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宣传材料(三)
1、如何看待接种反应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接种疫苗是安全的。不过疫苗毕竟是一种异物,部分儿童因个体差异会在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疼痛、硬结等,或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这些都是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病情轻微,多在1~2天内自行恢复,必要时就医。极少数儿童在接种后可出现罕见的异常反应,如无菌性脓肿、过敏反应等,病情相对较重,需要及时治疗。另外,如果儿童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发病前期,或存在某种潜在的疾病,在接种后碰巧发病,被称为“偶合症”,与疫苗本身无关,很容易与接种的不良反应混淆。
2、接种脊灰疫苗需注意哪些问题
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毒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灰质炎,会导致肌肉麻痹,俗称“小儿麻痹症”。
儿童服用脊灰疫苗(俗称小儿麻痹症糖丸),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手段。满2、3、4月龄的儿童,各服糖丸一粒,一岁以内共服3次,满4岁再服一粒。糖丸采用直接口/嚼服或溶于凉开水送服,服苗后半小时内不要喝热水及哺乳,以免降低疫苗活性。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儿童家长应该在接种前了解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配合接种人员,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并了解儿童的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儿童要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一旦出现可疑反应可得到及时处理。
2、下列情况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一)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任何疫苗对人体而言毕竟是一种异物,绝大多数健康人群接种后不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只有极少数因个体差异在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麻疹疫苗也是如此。部分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短暂发热及散在皮疹等一般反应,但病情轻微,一般在2天内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可对症治疗;因接种麻疹疫苗引起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等)或神经系统反应(如惊厥等)极为罕见。根据我国近几年对麻疹疫苗接种安全性的监测情况,接种麻疹疫苗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正常苗接种次数的增多,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说明我国的麻疹疫苗是安全的。
预防接种国家免费政策
一、疫苗分为哪几类?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我国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据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儿童接种第一类疫苗免费,疫苗以及接种费用由政府承担,预防接种单位按免疫程序为儿童接种这些疫苗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任何费用。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培训情况: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宣传材料(四)
1、疫苗是防控麻疹的最有效手段
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亦可以传播。麻疹发病最初表现为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第3~7天开始出红色斑疹,首先是面部,而后遍及全身,持续4~7天,出疹前后5天内具有传染性。
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和控制麻疹的最有效手段。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前,几乎每个儿童都难以幸免感染。我国广泛使用疫苗后,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下降。但在部分地区仍有麻疹病例暴发。及时全程接种麻疹疫苗,能有效预防麻疹的感染。麻疹疫苗应接种两次,初种月龄为8月龄,复种为18—24月龄。2008年以后,我国开始使用含麻疹成分的联合疫苗替代麻疹单价疫苗,如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即一次接种可以预防麻疹、风疹两种疾病。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按照0、1、6月龄的接种程序,全程接种3次乙肝疫苗。由于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在怀孕、分娩及产后,有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所以乙肝疫苗接种更强调首针的及时性——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立即接种第一针。如果孕妇已经明确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的接种时间越早越好,同时还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提高阻断病毒传播效果。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宣传材料(五)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传染病。早期症状有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皮疹常由面部遍及全身,持续4~7天。婴儿和成人发病比儿童严重,常见并发症包括中耳炎、肺炎、喉气管支气管炎、腹泻和脑炎等,特别当儿童伴有营养不良时,常常引起并发症死亡。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在麻疹疫苗使用以前,我国麻疹发病水平很高,儿童在15岁以前几乎都会感染麻疹。1965年开始使用液体剂型麻疹疫苗后发病率逐渐下降。1978年我国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后,麻疹发病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1986年,麻疹疫苗改为有效期较长的冻干疫苗,并开始执行两剂次免疫程序,发病率继续下降,1998年我国提出加速麻疹控制规划,近年来全国麻疹发病率一直在10/10万左右波动。
4、及时接种疫苗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传播
我国是乙肝大国,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经血传播。在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40%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可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后,90%~95%发展成慢性携带病毒状态,而成人仅为10%左右。
200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为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可受到保护,并且效力持久。
给儿童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手段。2008年起,我国将乙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儿童要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我国目前使用的乙脑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全程共打2针,分别在8月龄和2周岁接种;灭活疫苗接种全程共打4针,分别在8月龄打2针(间隔7~10天打第2针),2周岁、6周岁各接种1针。从非流行区到流行区的人,也最好在来流行区前1个月完成接种。另外,除了接种乙脑疫苗,还要积极灭蚊、防蚊,预防乙脑传播。
目前,我国是无脊髓灰质炎病例的国家,但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仍然有脊灰流行,特别是与我国接壤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等国家仍然有脊灰的暴发流行,发生输入性病例的危险始终存在,因此各个国家仍旧对适龄儿童接种脊灰疫苗,直至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
3、让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再流行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感染乙脑病毒所致。乙脑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猪是乙脑最重要的传染源。蚊子叮咬了感染乙脑病毒的猪后,再去叮人,可以造成乙脑在人群中的传播。乙脑常见症状是发热、头疼、喷射性呕吐等,病死率高达5%~35%,约30%的幸存者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主要有失语、肢体瘫痪、痴呆等。
任何一种疫苗的效率都不是100%的。通常情况下,麻疹疫苗在8月龄接种首剂时疫苗效率约为85%,在18月龄复种时疫苗效率约为95%。但即便人群疫苗接种率较高的情况下,对免疫无应答的人群也会导致麻疹易感人群的不断积累。麻疹的传染性很强,通常认为针对麻疹的人群免疫力至少达到95%以上,才能阻断麻疹病毒传播,当易感人群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麻疹的周期性流行或局部暴发。
二、现阶段我市第一类疫苗包括哪些?预防哪些传染病?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我镇第一类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以及应急接种的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共13种疫苗,预防乙肝、结核病、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13种疾病。
三、儿童办理预防接种证有哪些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都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到当地的接种单位办理预防接种证。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卫生局认可的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
3、 接种疫苗后出现反应,还是否继续接种?
国家规划疫苗需连续多次接种的疫苗如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糖丸等,如出现单纯的局部反应或低热,则不必改变免疫程序。如果引起严重反应,则不继续接种。接种百白破疫苗出现休克、高热、过敏反应、血清病等应停止以后预防接种。
4、 有免疫损害者是否可以接种疫苗?
凡患有白血病、全身恶性肿瘤或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婴幼儿或成人,感染传染病后造成严重后果,应按免疫程序接种灭活疫苗。有免疫损害者不能接种活疫苗。
五个月注射第三针百白破疫苗
六个月注射第三针乙肝疫苗和注 射乙脑疫苗二针(两针间 隔7-10天)乙型肝炎、流行 性乙型 脑炎
八个月注射麻疹疫苗麻疹
一岁半至二岁加强注射百白破和乙脑 疫苗各一针、小儿麻痹 糖丸一粒以上巩固对以上相应传染病 的免疫力
三岁加强注射乙脑和乙肝疫 苗各一针
四岁加强服食小儿麻痹糖 丸一粒
(二)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三)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四)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五)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简称受种方)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预防接种免疫程序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表
年龄注射(服食)疫苗名称可预防的疾病
刚出生注射第一针乙肝疫苗 和卡介苗乙型肝炎、结核病
一个月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乙型肝炎
二个月服食第一粒小儿麻痹糖丸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 破伤风
三个月服食第二粒小儿麻痹糖丸、 注射第一针百白破疫苗
四个月服食第三粒小儿麻痹糖丸、 注射第二针百白破疫破伤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