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脑肿瘤(垂体泌乳素腺瘤),通过药物治疗是有效的
长效奥曲肽治疗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的注射操作

肢端肥大症是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GH)过多导 致的全身性内分泌异常的罕见疾病 ,其 [1-2] 病理基础 是 GH垂 体 腺 瘤 , 垂 体 GH微 腺 瘤 手 术 治 愈 率 约 为 80%,垂体GH巨腺瘤治愈率仅为20%~40%[3-5],其余 患者应使用药物治疗[6-7]。近年来长效奥曲肽成为治 疗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的最主要对症、有效的治疗 药物,能有效的抑制激素水平,缩小肿瘤或延缓肿瘤 生长,从而提高垂体腺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 [7-9] 由 于药物的剂型和价格的特殊性,临床中护士使用这 种药物经验相对少,本文总结我院使用长效奥曲肽 治疗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的护理经验与教训体会, 希望能对今后工作提供帮助。
Abstract:Long-acting octreotide is an effective therapeutic ag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growth hormone pituitary adenomas. Because of its feature of pharmacology, dosage form and high prices, long-acting octreotide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general drug in injection operations. We began to use long-acting octreot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growth hormone pituitary adenomas from March 2012. We summary a series of injection procedures of long-acting octreotide. We performed with nursing car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method finally ensures its therapeutic effect. Keywords: pituitary adenoma; acromegaly; octreotide; injection
脑瘤化疗方案

脑瘤化疗方案1. 引言脑瘤是指发生在脑组织中的一种恶性肿瘤,常见于成年人和儿童。
脑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脑瘤化疗方案的主要内容。
2. 脑瘤化疗的基本原理化疗是通过使用药物来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达到杀灭或控制癌细胞的目的。
脑瘤化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给予药物治疗,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脑组织,抑制脑瘤细胞的生长及其转移。
3. 脑瘤化疗药物常用的脑瘤化疗药物包括:3.1. 苯丁酸氮芥苯丁酸氮芥是一种碱化剂,主要用于治疗脑膜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等脑瘤。
它通过与DNA分子中的碱基结合,干扰DNA的复制和修复过程,从而抑制脑瘤细胞的生长。
3.2. 氟达拉滨氟达拉滨是一种抗代谢药物,通过抑制脑瘤细胞的DNA和RNA的复制过程,从而达到杀灭脑瘤细胞的目的。
它常用于治疗胶质瘤和垂体瘤等脑瘤。
3.3. 泼尼松泼尼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它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少炎症反应,从而抑制脑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泼尼松常用于治疗垂体瘤和颅咽管瘤等脑瘤。
4. 脑瘤化疗方案脑瘤化疗方案通常根据脑瘤的类型、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来确定。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4.1. 单药治疗对于某些早期的脑瘤,单药治疗可能就足够了。
常用的单药治疗方案包括:•苯丁酸氮芥单药治疗:每周给予一次静脉注射,连续治疗6-8周。
•氟达拉滨单药治疗:口服给药,每日一次,连续治疗4-6周。
4.2. 联合化疗方案对于一些晚期或复发的脑瘤,联合化疗方案可能更加有效。
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包括:•苯丁酸氮芥和氟达拉滨联合治疗:每周给予苯丁酸氮芥静脉注射,每日给予氟达拉滨口服,连续治疗4-6周。
4.3. 化疗的周期和间隔脑瘤化疗的周期和间隔取决于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患者的耐受能力。
通常情况下,化疗周期为3-4周,间隔为1-2周。
5. 脑瘤化疗的副作用脑瘤化疗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不同药物和患者的反应程度各不相同。
垂体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垂体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垂体瘤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据瘤体的大小、类型和症状的严重程度来进行选择。
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用于控制垂体瘤引起的激素分泌过多的症状,如泌乳素瘤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
常用的药物有溴隐亭、卡莫司汀和奎奈酮等。
2. 放疗:放疗可以通过杀死瘤细胞来控制垂体瘤的生长和减轻症状。
放疗常用于手术无法完全切除或瘤体位置特殊的情况下,或者作为术后辅助治疗。
放疗主要有传统放疗和伽马刀放疗两种方式。
3.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垂体瘤治疗的主要方法。
手术可以通过开颅或经鼻内窥镜等方式来切除瘤体。
手术的选择取决于瘤体大小、部位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4. 衰减疗法:对于一些体积较小且没有出现明显症状的垂体瘤,可以通过定期随访观察和监测瘤体的生长情况,不进行主动治疗,而是等待其自然减小或稳定。
治疗方法的选择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脑瘤最好的治疗方法

脑瘤最好的治疗方法脑瘤是指发生在脑内的一种肿瘤,常常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的困扰和痛苦。
针对脑瘤,科学家和医生们一直在不断研究和探索,目前已经发现并应用了一系列治疗方法,其中最好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
首先,手术切除是治疗脑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手术切除可以通过开颅手术或者经导管手术实施。
在手术中,医生会尽力切除所有肿瘤组织,以避免其进一步生长和扩散。
手术切除的好处是可以直接清除肿瘤,有效减少病灶对身体的损害,但是手术风险较大,有可能会造成脑部功能障碍和并发症。
因此,在手术前,医生会进行全面评估,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肿瘤特点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法。
其次,放射治疗也是治疗脑瘤的重要手段。
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抑制其生长和分裂。
放射治疗可以控制肿瘤生长的速度和范围,减少病变对周围脑组织的损害。
射线治疗常常会与手术治疗结合起来,术前进行预处理或术后进行辅助治疗,以提高疗效。
放射治疗虽然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头痛、恶心等,但其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最后,化疗是治疗脑瘤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之一。
化疗通过给患者注射抗肿瘤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化疗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将药物输送到全身,进一步清除肿瘤细胞。
化疗是一种全身性的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手术治疗前后,或者作为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化疗的副作用主要体现在免疫力下降、恶心呕吐等方面,但是对于控制脑瘤的生长和延长患者生存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脑瘤的治疗方法众多,其中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然而,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是不同的,最佳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因此,在面临脑瘤治疗时,患者和家属应该积极与医生沟通,多方面考虑治疗的效果和风险,寻求最适合自身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病痛。
同时,科学家将继续努力研究,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法,为脑瘤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康复。
脑瘤最好的治疗方法

脑瘤最好的治疗方法脑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它可以发生在大脑、小脑、脑干等部位,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寻找最好的治疗方法对于脑瘤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在当今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针对脑瘤的治疗方法也日益丰富和多样化。
本文将就目前常见的脑瘤治疗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为脑瘤患者及其家人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手术治疗是治疗脑瘤的常见方法之一。
对于一些较大的脑瘤,特别是压迫周围脑组织或者位于重要部位的脑瘤,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通过手术可以尽量将脑瘤完全切除,减轻病人的症状,延长生存期。
但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手术后可能会出现感染、出血、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
因此,在选择手术治疗时,需要慎重考虑。
放疗是治疗脑瘤的另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放射线照射,可以抑制脑瘤的生长,减少其体积,从而减轻病人的症状。
放疗通常适用于手术切除不完全或者不能手术的脑瘤,或者是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
然而,放疗也会对正常脑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可能出现头发脱落、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进行放疗治疗时,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化疗是治疗脑瘤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使用抗肿瘤药物,可以抑制脑瘤的生长和扩散,达到治疗的目的。
化疗通常适用于手术后或者放疗后的辅助治疗,也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治疗手段。
然而,化疗也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恶心、脱发、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进行化疗治疗时,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除了上述常见的治疗方法外,近年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涌现。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脑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为一些难治性脑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这些新的治疗方法也还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和实践经验来支持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综上所述,针对脑瘤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多种选择,而且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手段在不断涌现。
垂体腺瘤怎么治疗

垂体腺瘤怎么治疗
一、概述
李工程师40多岁,知识渊博,在家和单位里都随和谦逊,因此颇得家人和同事称赞。
可是最近一年,大家发现他脾气有些急躁,对人对事都不耐烦;家里人还发现他近来饭吃得多了,但人却有些消瘦,而且怕热、爱出汗,还经常心慌。
开始大家都没在意,可是过了几个月,这些症状更明显了,这应该是垂体腺癌吧,那么垂体腺癌该怎么治疗呢?
二、步骤/方法:
1、首先先来看看什么是垂体腺瘤,它的全称是脑垂体瘤,因为是发生在脑补的肿瘤,它是一个良性的腺瘤,虽然很常见,全球每大概10万人口中就会有一个人患有这个病,而且是到了生育年龄的妇女。
2、医学上目前是采用内分泌学来进行检查,如果不先进行检查就要去治疗其实是不正确的,应用内分泌放射免疫方法可以直接测定大家人体的脑垂体它的这个生长激素等几种激素的变化,对治疗是有帮助的。
3、然后说到治疗方法,放射治疗的方法大家可能多少都有听过,这个方法对垂体腺瘤有一定的效果,通常是可以控制肿瘤发展的,有的时候使肿瘤缩小,缓解因为垂体腺瘤导致的视力问题等。
三、注意事项:
预防感染、对症治疗,有并发症者可以针对并发症进行处理,比如说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等药物,甚至可使用人血白蛋白,注意电解质及体液平衡。
垂体泌乳素瘤

垂体泌乳素瘤垂体泌乳素瘤是什么垂体瘤有很多种,垂体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垂体瘤。
垂体泌乳素瘤的患者多为女性,年龄多发在20~40岁之间,女性患者的几率会比男性多大。
泌乳素腺瘤来源于分泌相应激素的腺细胞,由分泌催乳素或生长激素的一种瘤细胞组成或由分泌混合型多激素两种或多种以上瘤细胞组成,垂体内一种细胞不是只能分泌一种相应的激素。
垂体泌乳素腺瘤通常是稀疏颗粒的单激素分泌性腺瘤。
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月经稀少、闭经、不孕、泌乳、性欲减退、病程长久者骨质疏松等。
但一般是高泌乳素内分泌症状、肿瘤压迫症状均有表现,而隐匿性泌乳素腺瘤是没有症状表现的垂体泌乳素瘤肿瘤占位的表现,与其他垂体瘤一样、增大的垂体瘤尤其是巨大的肿瘤可压迫、浸润邻近组织结构,出现头痛、偏盲型视野缺损、视力下降、海绵窦综合征。
垂体泌乳素瘤的症状垂体泌乳素腺瘤通常分为微腺瘤(<10mm)和大腺瘤(>10mm),微腺瘤一般出现在女性泌乳素腺瘤患者身上,男性的泌乳素腺瘤患者一般就诊年龄会比较大、肿瘤也大、泌乳素水平高和肿瘤侵袭性生长等。
隐匿性泌乳素腺瘤是没有症状表现的。
高泌乳素内分泌症状、肿瘤压迫症状有以下症状:1、如果是生育期的泌乳素患者,主要表现是月经稀少、闭经、不育、雌激素水平低、溢乳、性欲减退、黄体期短、不排卵等。
2、绝经后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唯一症状是性欲减退和溢乳。
3、男性患者的症状主要是性欲减退和性功能受损,也会有毛发稀少,睾丸较小等。
部分男性患者也会有泌乳症状。
4、骨质疏松是高泌乳素血症的常见并发症。
垂体泌乳素瘤的病因泌乳素腺瘤来源于分泌相应激素的腺细胞,由分泌催乳素或生长激素的一种瘤细胞组成或由分泌混合型多激素两种或多种以上瘤细胞组成。
泌乳素增加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下丘脑性障碍。
下丘脑及邻近部位的疾病,如脑炎等将会影响泌乳素抑制分子,抑制分子减少,泌乳素释放因子以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增加将会导致泌乳素增加。
另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是垂体肿瘤,因为肿瘤是由分泌泌乳素的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失控状态的时候会无节制地分泌泌乳素,同时,垂体柄受压等原因也会造成泌乳素升高。
脑垂体瘤治疗方案

脑垂体瘤治疗方案引言脑垂体瘤是一种生长在脑垂体的肿瘤。
它通常是良性的,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因此,为了有效治疗脑垂体瘤,医学界开发出了多种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脑垂体瘤治疗方案,并讨论它们的利弊。
1. 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是脑垂体瘤治疗的常见方式之一。
在手术中,医生会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并保护周围的正常脑组织。
外科手术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观察和处理肿瘤,并尽可能完全切除。
然而,手术风险较大,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和颅神经功能障碍。
此外,手术后需要一定的康复时间。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治疗方式,通过利用高能量射线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放射治疗可以用于肿瘤无法完全切除的情况,或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相比于外科手术,放射治疗的风险较低,但可能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周期。
此外,放射治疗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反应,如乏力、恶心和头痛等。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脑垂体瘤的治疗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有一些药物可以抑制脑垂体瘤的生长和分泌活动,从而减轻症状并控制疾病的进展。
例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以抑制垂体前叶激素的分泌,并减小肿瘤的大小。
然而,药物治疗可能需要长期使用,并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和心律不齐等。
4. 观察疗法对于一些较小、无症状或缓慢生长的脑垂体瘤,医生可能会选择观察疗法。
观察疗法意味着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
如果肿瘤开始变大或出现症状,医生可能会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观察疗法的优点是避免了手术和药物治疗所带来的风险和不适感。
结论脑垂体瘤的治疗方案因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外科手术可以完全切除肿瘤,在一些情况下是首选治疗方式。
放射治疗可以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或替代治疗,风险较低。
药物治疗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分泌活动,但可能需要长期使用。
对于较小、无症状或缓慢生长的肿瘤,观察疗法也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
患者应与医生充分讨论治疗方案,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脑肿瘤(垂体泌乳素腺瘤),通过药物治疗是有效的
垂体泌乳素腺瘤占垂体腺瘤的40%, 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50%~60%, 且多发生在年龄20~50岁的女性。
垂体泌乳素腺瘤引起泌乳素水平异常,导致性欲减退、不孕症、骨质疏松症、女性月经过多或闭经、性勃起功能障碍;肿瘤较大时, 可能出现头痛和视野缺损。
泌乳素,又称催乳素 (PRL),是一种由腺垂体泌乳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
高PRL血症是由持续的血浆PRL升高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女性催乳素血症诊疗共识(2016版) 》要求:早晨空腹或进食纯碳水化合物早餐,于上午9~11时到达,先清醒静坐0.5h,然后取血,力求“一针见血”,尽量减少应激。
高泌乳素血症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临床症状,通过降低血清泌乳素水平,保护剩余的垂体功能,阻止疾病的进展。
除了垂体泌乳素腺瘤外,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等同样能使泌乳素水平升高,因此高泌乳素血症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肌酐水平等相关检查是必要的。
90%的垂体泌乳素腺瘤是微腺瘤。
MRI能准确判断垂体腺瘤的存在与否及肿瘤的大小。
低龄垂体泌乳素腺瘤MRI多表现为鞍内型生长,高龄垂体泌乳素腺瘤多表现为突破型和包绕型生长。
其如果高泌乳素血症MRI没有发现垂体腺瘤,则可能为原发性高泌乳素血症。
药物治疗
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早期发现能实现有效的治疗,其初始治疗一般是采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导致泌乳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也能使肿瘤的体积显著减小,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使80%~90%垂体微腺瘤病人性腺功能恢复正常。
未接受治疗的垂体大泌乳素腺瘤,85%血清泌乳素水平可恢复正常,大约80%肿瘤直径至少缩小25%。
泌乳素大腺瘤开始治疗后1或2周内可以观察到肿瘤的缩小,但
有些病例治疗几个月也不会缩小。
持续的肿瘤缩小发生在开始治疗后的几个月或甚至几年,因此,开始治疗后的2~3个月应及时复查MRI。
有研究证实伴随着肿瘤缩小,损伤的前叶垂体功能得到恢复,而且90%以上的绝经前妇女恢复排卵性月经。
对于症状轻微,如只存在轻度溢乳、月经周期规律且MRI扫描垂体正常或垂体微腺瘤,可予以临床观察,每6~12个月监测一次泌乳素水平。
如果出现催乳素水平升高,或高泌乳素血症导致的症状进展,则需要复查垂体MRI并且需要开始治疗。
然而,应该注意到有些病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后即使泌乳素水平高于正常值的上限,性腺功能也能恢复正常。
对这些病人,应该观察有关治疗剂量的生物学反应而不是绝对的泌乳素值。
10年之内,只有5%到10%的泌乳素微腺瘤扩大。
对于月经减少或闭经的女性,如果没有生育要求,可以考虑口服雌激素或雌激素加孕酮疗法。
停经的女性可以进行雌激素治疗,但每年需要评估泌乳素水平。
溴隐亭(商品名:佰莫亭)
每天给药2~3次;通常起始剂量为0.62~1.25mg/d,每周增加1.25 mg,直至30 mg/d。
尽管溴隐亭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但存在很多副作用,包括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便秘、反流、消化不良) ,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头晕、运动障碍、思维混乱),心血管症状 (姿势性低血压、晕厥) 及其他副作用包括肌肉抽搐、精神错乱、口干舌燥。
这些副作用均十分常见,且药物剂量增加或药物依从性降低时副作用更明显。
另外,还有一个强制性行为的副作用,如沉溺于赌博或性欲亢进,发生率约为5%。
卡麦角林(商品名:诺果宁)
每周口服1~2次,通常是从每周0.25~0.5 mg开始,每周增加剂量,直到泌乳素水平达到正常。
卡麦角林是治疗侵袭性垂体泌乳素大腺瘤的主要药物,对于溴隐亭抵抗或耐受的病人,仍能有效降低泌乳素水平和缩小肿瘤体积;且与溴隐亭相比,副作用更小。
15%~20%病人,尤其是垂体大腺瘤病人,控制高泌乳素血症需要的剂量比传统剂量(≥2 mg/周) 更高。
溴隐亭、卡麦角林两种药物随机、直接对照研究表明:卡麦角林
在降低泌乳素水平、缩小肿瘤体积、病人耐受性方面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更小。
由于副作用更小,因此病人表现出更好依从性。
妊娠期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使用
怀孕时,胎盘高雌激素水平可刺激垂体前叶泌乳素细胞,导致21%的垂体大腺瘤病人和2%~3%垂体微腺瘤病人肿瘤增大。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不仅在妊娠早期是安全的,而且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将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作为孕妇B类用药 (没有证据证明该药对孕妇存在危害) 。
溴隐亭和卡麦角林均证实为妊娠期间安全有效的选择。
妊娠期间使用这两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与正常人比较并不增加流产、异位妊娠及胎儿畸形的风险。
由于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卡麦角林已经成为妊娠期间一线用药,但仍然需要大量的研究证实妊娠期间长期使用卡麦角林的安全性。
尽管如此,由于生育年龄垂体泌乳素腺瘤病人最重要的担心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胎儿生长的影响,通常建议服用药物的病人一旦确认怀孕立即停止服药,限制胎儿潜在接触药物时间只有3~4周。
如果肿瘤扩大导致头痛、视野缺损等相关症状, 治疗方案多会重新定制。
如果出现多巴胺受体治疗无效且视野缺损进行性加重等情况,可考虑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或引产。
药物与手术治疗的风险和益处必须和病人彻底交代,因为没有对照研究表明如果一个选择比另一个更好。
血泌乳素水平监测应在产后3个月进行,MRI检查应在泌乳结束后2周进行。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停药
停药的安全性与停药的最佳时间尚有争议。
停药后,血泌乳素水平持续正常几率在7%~50%。
研究表明,尽管停药后可能出现高泌乳素血症复发和肿瘤增大,但多巴胺能药物停药仍然安全。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停药应在持续用药4年以后开始考虑,且高泌乳素水平恢复正常,MRI未见肿瘤或肿瘤至少缩小50%,且2年或2年以上未见肿瘤侵犯周围重要结构。
有研究表明,卡麦角林治疗且用药时间越长病人将会得到更好效
果,但目前也有研究并不支持这一理论。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应逐渐减量,直到泌乳素水平恢复正常后停药。
停药第一年应每隔3个月规律随访一次,以后5年内每年定期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包括血泌乳素水平和肿瘤复发情况。
垂体泌乳素大腺瘤病人停药后6个月应进行MRI检查,且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因为大腺瘤病人复发风险更高。
有研究表明泌乳素大腺瘤病人停药后复发率为93%,微腺瘤病人停药后复发率为64%。
停药6个月到1年期间,高泌乳素血症复发率最高。
参考文献
底爱英,高文生.溴隐亭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的研究进展[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1(01):78-81.
王慧玉,陈丽红.溴隐亭不同给药时机对高泌乳素血症妇女促性腺激素诱导排卵的影响.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1):3-4,10.
程金华,张玉荣,王秀春.垂体泌乳素瘤的诊治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09):59-60.
路晓红,张爱荣,周彬,江森.高催乳素血症的药物治疗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0(04):299-300.
张剑宁,章翔.提倡垂体腺瘤的个体化及综合性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6(03):199-202.
王任直.目前垂体腺瘤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华医学杂志,2006(23):1585-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