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合集下载

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划分

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划分

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

三大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129.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13.5% 。

东部地区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生成条件,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一地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工农业基础雄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281.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29.3% 。

中部地区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基地。

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80%的煤炭储量,重工业基础较好,地理上承东启西。

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0个省、自治区;面积为541.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6.4% 。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因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与东、中部差距较大,但国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高中地理课件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543434

高中地理课件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543434

高中地理课件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543434
•我国三个地带发展水平比较
地带
东部 中部 西部
国内生 人口总 人均
产总值 量 GDP
(%)
(元)
59 41.1 10089
27 35.7 5407
13 23.2 4217
PPT文档演模板
高中地理课件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543434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 •
4)加快了西部科教的发展、
人才开发,推进了科技创新,充分发
挥出地区的优势条件
PPT文档演模板
高中地理课件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543434
•2、南水北调工程
PPT文档演模板
高中地理课件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543434
•中线方案将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 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l 241公里建设全立交、全衬砌引水渠道, 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
•自然原因
•社会经济原因
•位置临海,气候湿润 •近代工业起步早;思想观念开
地 势 低 平 , 植 被 良 好 ,放

• 东部经 水 源 充 足 , 土 壤 肥 沃 ,竞 争 意 识 强 ; 工 业 基 础 好 ;
• 济地带 矿 产 贫 乏 , 能 源 短 改革开放起步早;产业结构较合
缺。


城镇化程度高;生产力水平高;
543434
•①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西部和西部大开发划
定的西部不同,三个经济地带中的西部包括陕甘
宁青新川滇黔藏渝,而西部大开发则除了这十省
区市外,还应包括内蒙古、桂和鄂西和湘西。
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两
者是衡量三个地带经济差异的主要指标,前者通

我国的三大经济区

我国的三大经济区

优先发展东部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部崛起
+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 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 务,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 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 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 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 重大举措。”
西部部经济地带
优势:1.国境线,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2.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3.西南地区水能充足 4.资源的空间组合较好
2.科学文化教育不发达 3.交通落后 4.生态恶化
问题:1.工农业基础薄弱
1.绿洲农业→提高单产、稳定面积 2.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 方向:3.发展交通→发展边贸、旅游创汇 4.开发能源→全国动力基地(能源、矿产、水力) 5.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
大部地势低平, 利于开发
地形崎岖或海拔 较高,不利开发
距海较远,不利开放,距海远,较封闭, 区位较差 区位很差
工业基础薄弱 思想保守,竞争意识不强 第一产业比重大 改革开放晚 文化教育落后,交通不便
产业结构较合理 改革开放早
其他 文化教育水平高,交 通便利
经济优势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经济地带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地带 东部 地带 中部 地带 西部 地带
科学研究与技术开 发机构数(个) 2364 1936 1122
高等学校 数(所) 350 266 165
科学家工程师 人数(人) 907437 378919 258654
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除了因地制宜、按各地带特点安排 开发整治的重点外,还应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合,三个地 带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基础知识回顾
3.南方地区 (1)所跨温度带: 亚热带及少部分 热带地区。 水 (2)有利资源条件: 热量丰富、 分充足,有色金属 矿产、生物资源、 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环境 (3)限制性因素: 洪涝 灾害、 污染 、山地丘陵区 地形破碎 等。 (4)经济: 外向型经济建设 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 (5)问题:人地关系 日趋紧张。
高频考点讲练
(3)造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 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气候、劳动力、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 C.气候、地形、自然资源 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
高频考点讲练
【解析】 第(1)题,由表中各部 门比重可知,渔业和种植业差异较 大。第(2)题,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 均下降的是种植业和林业;三个地带 牧业、渔业比重均上升。第(3)题,选 项中劳动力、科学技术、交通均不属 自然区位因素。 【答案】 (1)D (2)A (3)C
区域 影响因素 地形 自 然 因 素 东部经济 中、西部 地带 经济地带 以平原和 以高原、盆地、 低山丘陵 山地为主 为主 以温带大陆性气 以季风气 候和高寒气候为 候为主 主 水热资 源、生物 各类矿产资源丰 资源、石 富、风能、太阳 油、煤炭 能、地热等丰富 丰富
气候
自然资源
高频考点 因 文化 素 对外开放程度 经 济 因 素
基础知识回顾
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 、经 济基础、发展水平和 对外开放程度 。 (2)范围: 辽、冀、京、 ①东部经济地带: 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12省市区。 黑、吉、内蒙 ②中部经济地带: 古、晋、豫、皖、鄂、湘、赣 9省区。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秦)、甘、 宁、青、新、川(蜀)、渝、贵(黔)、滇( 云)、藏10省市区。

高中地理必修3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3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能力迁移: 案例研究:
四川盆地
比 较 都江堰
吐鲁番的葡萄
吐鲁番盆地
C、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 产业比重最小
D、产业结构反映经济的优劣,经济越发达,第一产业 比重越大
巩固练习
下列重要城市中属东部经济地带的是___A
A、北京、上海、南宁 B、重庆、武汉、南京 C、天津、大连、合肥 D、沈阳、长春、哈尔滨
巩固练习
可以作为东部地带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是__D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
探讨: 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
影响因素 自 地形 然 因 素 气候
自然资源
社 城市化水 会平 因 科技、教 素 育和文化
对外开放 程度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丘陵、平原为主,地势 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海拔较
低平,便于开发利用
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 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
2.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3.西南地区水能充足 4.资源的空间组合较好
问题:1.工农业基础薄弱
2.科学文化教育不发达 3.交通落后 4.生态恶化
1.绿洲农业→提高单产、稳定面积 2.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
方向:3.发展交通→发展边贸、旅游创汇
4.开发能源→全国动力基地(能源、矿产、水力) 5.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
①自然条件的差异 ②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 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 经济发展的差异
①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东最高、西最低,差距还在扩大 ② 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东部快、中西部相对缓慢
与区域的位置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小结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气候、地貌共同构成了影响我国自然 环境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划分三大自然区的 主要依据。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又存在差异,而三 个经济地带也有不同的特征、差异,应该因地制 宜发挥各自优势,安排各自开发整治的重点,加 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系,协调三个地带的互补发 展。
10. 青藏铁路将经过三江源地区。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环境特点 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 B.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D.积雪冰川多,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
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A )
B.柴达木盆地—天山—江南丘陵—云贵高原
C.准噶尔盆地—长白山—青藏高原—横断山 D.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太行山 8. “西气东输”工程起始于 A.哈密盆地 B.塔里木盆地 (B C.柴达木盆地 D.吐鲁番盆地 )
9. 目前进入西藏地区主要依靠公路。下列四条进藏公路中,海拔 最高的是 ( D ) A.青藏公路 C.滇藏公路 B.川藏公路 D.新藏公路
A.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3.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能 说明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的有( AC ) A.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 B.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多 C.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沈阳
鞍山 本溪
辽中南
京津唐 北京 天津 唐山
辽阳 大连
沪宁杭
上海 南京 杭州 珠江三角洲

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讨论与分析: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1)三大经济地带差异表现(2)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3)三大经济地带各自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4)三大经济地带如何协调发展(1)划分以及差异性的表现:三个经济地带的提法,最早出自1983年国家制定的第七个五年计划。

当时根据全国自然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它们相互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1、东部经济地带自北向南依次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省(市、区)。

中部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赣、鄂、湘9省(区)。

西部包括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10个省(市、区)。

从人口和面积看,东部地带地狭人稠,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1.8%和16%,而西部地带地广人稀。

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23.2%和57%;中部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2、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比较突出地反映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上。

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体现下列图表中: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表: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固然很重要,事实上人均GDP指标更具可比性。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西部人均GDP的差异要比GDP总值的差距小得多。

另外,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速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速度代表了潜力。

一个落后地区,假如有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是可以缩小的,反之,则会差距更大。

从课文表1.2可以看出,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还在扩大。

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性。

(2)造成东、中、西三个地带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区位因素等;有社会经济因素,如资源、历史、科技教育、政策、产业结构等。

经济发展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是很大的。

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B.甘肃
C.山西
D.内蒙古
解析:这是一道把自然区、自然地区与经济地带、范围叠加起来考查的综合题,且陕西省南部的秦岭正是一些自然区划的重要界线。
答案:A
4.读图1-24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如果图例代表三个产业,那么,正确的组合是( )
①图1表示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 ②图例B代表第二产业 ③图2和图3分别表示中部和西部两个地带的产业结构 ④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依次降低
GDP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东部地带最大,占到59%,超过全国的一半;中部地带次之;西部地带最小。更切合实际的人均GDP:东部地带为10089元,近中部地带的1.9倍,西部地带的2.4倍,最多;中部地带次之;西部地带最少。由此说明,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特别提示: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按最终消费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劳务总量。GDP通常用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我国依照各省级行政区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疑难精析:(1)1983年,当时的国家计委在制定“七五”计划时,根据对全国经济状况的分析,将全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2)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三个经济地带的基本情况:①包括的省市区简称;②面积约占全国的比重;③人口约占全国的比重。
三、差异的影响因素
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是一系列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自然原因
经济的发展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各地带的自然条件各有优劣,这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影响三个地带经济差异的自然原因可从前两课的中国自然区域差异来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
16.5
16.0
16.4
14.1
13.8
-2.7
一、主干知识
划分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水平:东部>中部>西部
三大经 经济差异
济地带
发展速度:
一、主干知识
划分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水平:东部>中部>西部
三大经 经济差异
济地带
发展速度:东部>中部>西部
自然因素 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表1:地带性经济差异形成原因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我国三大经济带
10
9 12
一、主干知识
划分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三大经 济地带
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面积、人口占全国比重表:
面 积% 人 口%
东部 16 41.1
中部 27 35.7
西部 57 23.2
1、归纳三个经济地带的面积、比重规律:
从东部到西部,面积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少
一、主干知识
四、西部大开发
1.范围:10+广西、内蒙古
2.开发整治重点: 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②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 ③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0.73
39.8
中部
27
35.7
5407
0.70
29.8
西部
13
23.2
4217
0.92
25.4
(2)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年份
1990
1985
1990199519 Nhomakorabea9 比重增减
东部
52.3
52.9
53.8
58.3
58.8
+6.5
中部
31.2
31.1
29.8
27.6
27.4
-3.8
社会 经济
民族 思想观念开放,竟争意识 心理 强
思想观念保守
因素 历史 近代工业起步早
基础
工业基础薄弱
开放 政策
改革开放起步早
开放程度低,外资、 技术引进少
三、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与发展
地 带


优势
主要问题
基础设施
最好,城 东 市化水平 部 和科技水
平最高
承东
中 部
启西
西 部
发展 落后
发展方向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东部
中西部
自然 因素
气候 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地 干旱区或高寒区,海拔较
地貌 势低平,利于开发
高,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地理 区位
面向大海,有开放性和便 利的海运,利于发展开放
距海远,长期封闭,不利 于发展
型经济
产业 结构
产业结构较优,二、三产 一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 业远大于一产业,生产力 水平较低 水平较高
A、发挥资源优势,建成 能源和原材料基地,B、 大力发展农业C、加强东
西向运输通道建设,扩大 对外贸易D搞好大江大河 大湖治理 A、稳定农业播种面积,
提高单产,改善生态环境 B、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边境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C、开发能源,建设动力
便
基地
总结:每个经济地带的发展重点都不一样,为了实现 三大经济地带共同发展,应采取“协调发展”的 战略。一是地区间的协调:即各地区的经济发 展差距逐渐减少;二是产业间的协调:各地区 产业的发展应该优势互补、合理分工,逐步形 成合理的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特色(东部加快 产业结构升级,中部加快能源、原材料基地建 设,西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发国家急需资 源)
经济国际化程度
三大地带科技文化水平
东部
科研机构 数量
2346
高等学校 数量
350
科学家工 程师人数
907437
中部
1936
266
378919
西部
1122
165
258654
三、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与发展
地 带


优势
主要问题
发展方向
东 部
基础设施 最好,城 市化水平 和科技水 平最高
AB交D高科F、、、、通技城主工经便文市要业济利化分的发国水布农达际平最业化高密基程集C地度E、、AB缺 有 D年、 、 、汛环能 大北C期境、源 江方防污城原 大淡洪染材 河水镇问料 下资密题不 游源集突足 涝短区出A贸 基 高 三、、 产新地发国业技B挥、际和术沿技金集产海术融约业优创、化C、势新海农发建,洋业展设开开第外拓发
划分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水平:
三大经 经济差异
济地带
发展速度:
请阅读下列图表,分析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 差别有哪些?
(1)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1999年)
地带
国内生产总 人口总量 值(%) (%)
人均 GDP 人口自然增 每万人高校 (元) 长率(%) 在校生(人)
东部
59
41.1
10089
承东 中 启西

西 发展 部 落后
A、能源、矿产丰富 B、林牧业发达,粮
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C、有色金属、重工
A、铁路运输力不 足B、生态问题突 出
业发达
C、黄河长江洪涝
D、交通以铁路、河 问题
运为主,有边境优势
A、沿边经济有较
大优势 B、资源丰富,尤
其是能源、矿产、 旅游资源前景可观
A、工农业基础较薄 弱,教育、交通落 后B、西北地区土地 荒漠化严重,西南 地形崎岖,交通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