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美术教案

合集下载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7章元代的工艺美术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7章元代的工艺美术

7.4 漆器工艺
7.4 漆器工艺
故宫博物院现存有杨茂的剔红花卉渣斗和剔红观瀑图八方盘各 一件,前者全身朱漆,涂漆约五六十层,颈部饰缠枝牡丹,腹部为 盛开的山茶花,以两方连续图案形式围绕器身,形象写实,花叶茂 密,不刻锦地,藏锋不露;后者中间八方开光雕松轩,轩右一老人 临曲槛,眺望对山瀑泉,轩内外童子各一人,天空、地面和水用三 种不同花纹锦地雕成,盘旁雕仰俯花朵组成的图案,山树人物凸起, 低一层的天空水面铺衬各式细密的锦纹,形成了藏锋不露、隐起圆 滑的山水人物雕漆风格,这是元代一件杰出的雕漆作品。“花卉纹 剔红尊”也是杨茂的一件雕漆精品。
1966年在江苏金坛出土了元代银器50余件,有银碗、银盏、银 盘、银镯、银条脱等多种器具。
7.3 金属工艺
7.3 金属工艺
1964年在江苏苏州出土的一件银架,是罕见的银器杰作。银架 折高34厘米,由前后两个支架组成,后支架上部成方形,上面雕镂 双凤戏牡丹纹:下部中间捶饰团龙,两侧镂雕牡丹纹。前支架为“H 形,中心饰六瓣花形,花内饰浮雕状玉兔、蟾蜍、灵芝纹;底部隔 板起固定支架的作用,中心也成^瓣花形,花内锤饰折枝花和鸟纹, 每个横粱两端都饰以云头。该银架专为承镜而设计,既可立放又可 折合,纹饰优美,造型端庄,设计新奇,是一件实用和陈设巧妙结 合、装饰和设计融于一体的银器精品(102p)。
7.1 陶瓷工艺
青花鸳鸯戏水玉壶春瓶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瓶
7.1 陶瓷工艺
元代陶瓷的装饰方法主要有:印花、刻花、划花、贴花、捏塑、 绘花等,而绘花己成为元代陶瓷装饰的主流,也开了明清陶瓷以彩 绘装饰为主的先河。
元代陶瓷的装饰纹样题材广泛:动物纹有龙、凤、麒麟、仙鹤、 水禽、狮子、海马、鱼等;植物纹有松、竹、梅、菊、荷花、牡丹、 宝相花、石榴、山茶、萱草、葡萄、海棠、蔓草、芭蕉、水藻等: 此外还有云纹、海涛、山石、八宝和人物故事等。其中以松竹梅最 县时代特色,它具有清高、坚贞不屈的含义,表现出汉族文人高洁 的品质,以及对异族统治的不满情绪,这类题材在以后的明清时代被 广泛应用。通常龙纹常和云纹以及波涛汹涌的海水相结合,凤纹常 和各式花草相结合,各种鱼类、水禽则多与莲池、水藻相结合。

元代的工艺美术

元代的工艺美术
• 元代的工艺美术,成就最大的是染织工艺中的织金, 即在丝织物中采用加金技术,这是元代的特色。陶瓷工 艺中的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成功,是元瓷的一项重要贡
第二节 陶瓷工艺
• 一、陶瓷 • 元代的陶瓷,总的趋势是趋于衰落。制瓷工艺除官办
窑厂外,民间瓷窑大都质量不高。然而,这时期的制瓷 技术仍有新的发展,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的大量 流行,白瓷已经成为瓷器的主要品种,釉色白里泛青。
• 由于新疆和田玉的大量生产,为元代的琢玉工艺提供 了有力的条件,此时的琢玉工艺,
• 不仅可以雕琢小型的饰品,而且可以雕琢大型的作品。
第三节 玉器工艺
第四节 金属工艺
• 元人陶宗仪《辍耕录》记载:“浙西银工之精于手艺表 表有声者”,有朱碧山,嘉兴魏塘人;谢君余,平江人 (苏州);谢君和,平江人;唐俊卿,松江人。可见元 代的金银工艺的制作,大体是流行在江南一带。
• 二、蒙古的统治
• 蒙古人人数过少,文化程度又低,除了保持着他们的 军事精神和军事组织之外,他们无法维持种族的面目。 忽必烈本人,没有种族主义者的征象,他只是希望造成 一中通过诸族之间的统治,而不使蒙古人因为人数少而 吃亏。可是他统治的期间,从没有设法创造一种以文墨 为主中国式的文官官僚制度,他也从未主持过一次的文 官考试。可以说,在元代的统治时期,中过的经济、文 化得到了重大的破坏。
第三节 玉器工艺
• 元代玉器在宋代的基础上的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尚玉之 风盛行,无论官、民都非常重视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元代的蒙古皇室还是被汉文化同化了。虽然是被汉化 了,但是由于民族的自身特性,蒙古族的豪放、爽朗性 格造就了其工艺美术的特性,所以,这时期的玉的工艺 风格表现为:造型朴厚简括,刀法粗犷劲健。
中国工艺美术史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艺术系 李本全 597351895

第十二讲元代美术课件

第十二讲元代美术课件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长卷 纸本 水墨 纵33厘米 横636.9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为一极长手卷,全卷从起笔到完工,前后断续七 年。图绘富春山一带秀美景色。画中峰峦起伏,云山烟树, 怪石苍松,平溪村舍,野渡茅亭,渔舟出没。此画笔墨洗 炼,意境简远,“气清质实,骨苍神腴”,用草篆笔法挥 写, 中锋、侧锋、尖笔、秃笔夹用,将长短干笔皴擦与 湿笔披麻浑成一体,笔趣新颖,堪称创格,画家将富春江 两岸数百里景色概括笔底。此图在黄公望山水画中,可谓 是“以萧散之笔,发苍浑之气,得自然之趣”的代表性作 品。
鹊华秋色图
《秋郊饮马图》赏析
《秋郊饮马图》是赵孟頫晚年人物鞍马画的代表作。图中 画牧马官驱骏马十数匹驰逐于野水长堤、绿波红树之间。 此图布局讲究藏露,中景露地不露天,林木、坡石、人马 置于右半部,人马向左方走,把来处藏于画外。左方只露 出树干和溪水,把树干和远山远水藏于画外。堤岸、溪水 向左方延伸,通过岸上两马的奔逐,点出境外尚有无限景 物,画似尽而意未尽。 作者将书法用笔融入绘画,人马线描工细劲健,严谨中蕴 隽秀;树石、陂陀行笔凝重,苍逸中含清润。绿岸、丹枫、 红衣,设色浓郁中显清丽,且色不掩笔,淳厚而富于韵致。 十匹马的神态各异,或奔腾追逐,或徐步缓行,或低首就 饮,或引颈长鸣,人马虽小。意态生动。此图是形神兼备、 妙逸并具的佳作。
黄公望——典范图式
所谓“典范法式”是指在黄公望的山水作 品中,无论布局位置还是用笔用墨,无论 是丘壑林木还是云烟村社,疏密聚散、干 湿浓淡,都介于“中庸”之间。 尤其是他的浅绛山水,“用而不用,不用 而用”,为后人提供了一种既可学而至又 具有相当宽容度的规范法则。 明清画家无不对黄公望顶礼膜拜,以致出 现了“家家大痴,人人一峰”的局面。

初中中外美术史教案

初中中外美术史教案

初中中外美术史教案课时安排:10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人物,掌握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美术历史的认识,理解美术与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中国美术史:了解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脉络,掌握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美术特点及代表人物。

重点介绍绘画、书法、雕塑、瓷器等艺术形式。

2. 西方美术史:了解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掌握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流派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重点介绍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美术史概述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美术史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脉络,使学生了解各个朝代的美术特点。

3. 互动:学生分享对中国古代美术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课时:唐代美术1. 导入:通过展示唐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唐代美术的特点。

2. 讲解:介绍唐代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3. 互动:学生分析唐代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第三课时:宋代美术1. 导入:通过展示宋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美术的特点。

2. 讲解:介绍宋代绘画、书法、瓷器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3. 互动:学生讨论宋代美术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课时:元代美术1. 导入:通过展示元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元代美术的特点。

2. 讲解:介绍元代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3. 互动:学生分析元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

第五课时:明清美术1. 导入:通过展示明清时期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明清美术的特点。

2. 讲解:介绍明清时期绘画、书法、瓷器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3. 互动:学生讨论明清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第六课时:西方美术史概述1. 导入:通过展示西方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西方美术史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各个流派的美术特点。

中国美术史讲义8(元代部分)

中国美术史讲义8(元代部分)

元代时代概论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追求高 逸之美与主体情怀的表现。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 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 在野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 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 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作品强调 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 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初绘画


元初文人,在蒙古贵族的统治下,虽有“痛而不欲言” 的情况,事实上,他们都有各种对付的办法。有的应 统治者召唤,在朝作官;但多数在野,采取“不问政” 的态度,或卖卜为生,或入道参禅,或作隐士,放浪 形骸于山水间,以诗酒书画度日。这些文人画家,不 论在朝在野,往往以儒立身,熔道、释思想为一炉。 他们的这种思想作风,其实也正是使寄情遣兴的文人 画获得提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元代画家,有名于文苑艺林者,绝大多数是文人画家。 元初以赵孟頫的影响较大。其他如钱选、郑思肖、龚 开、高克恭等,也都以擅长花鸟或山水、人物为时人 所重 。

高 克 恭 《 云 横 秀 岭 图》
高 克 恭 《 春 山 欲 雨 图》 局 部
高 克 恭 《 春 山 欲 雨 图》 局 部
赵孟頫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是元代最显赫 的画家,也是在当时、并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的画家。 赵孟頫是赵宋一个没落贵族,后来与元朝合作。 赵孟頫等二十余人是至元二十四年(公元一二 八七年)第一批被征召,其后,屡次征召江南 士大夫,也有通过赵孟頫而求得利禄职位的。 赵孟頫受到元代皇帝的宠爱,“荣际五朝,名 满四海”,官至翰林学士,艺术上成为元代文 人画的领袖人物

兰花图》(局部) 郑所南 元.

初中中外美术史教案人教版

初中中外美术史教案人教版

初中中外美术史教案人教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流派。

2. 掌握中外美术史的重要人物和代表作品。

3. 分析中外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点。

4.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叙述的方式,传授中外美术史的知识。

2. 展示法:教师展示图片、作品,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美术史的内容。

3.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美术史的理解和思考。

4. 实践法:学生进行绘画、制作等实践活动,体验美术创作的过程。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中国美术史a. 古代绘画:介绍唐代、宋代、元代、明代等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和代表人物。

b. 古代雕塑:介绍佛教雕塑、石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和代表作品。

c. 古代建筑:介绍宫殿、寺庙、园林等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

2. 西方美术史a. 古代艺术:介绍古希腊、古罗马等时期的雕塑、绘画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

b. 中世纪艺术:介绍基督教艺术、拜占庭艺术等风格和代表作品。

c. 文艺复兴时期:介绍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

第二课时:1. 近现代美术史a. 中国近现代美术:介绍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等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

b. 西方近现代美术:介绍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流派的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

2. 当代美术史a. 中国当代美术:介绍当代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如张三、李四等。

b. 西方当代美术:介绍当代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如王五、赵六等。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实践活动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3.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通过测试、提问等方式展现的对中外美术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

2. 图片资料:中外美术史相关作品和流派的代表作品。

3. 网络资源:相关的中外美术史网站、文章、视频等。

第八章 元代美术

第八章    元代美术

第八章元代美术(1279——1368年)概述历史文化蒙古人原本为漠北一游牧民族。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其后灭夏亡金,占有中国北方。

1271年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继续对南用兵,1276年攻陷南宋首都临安,并于1279年厓山一役彻底击败南宋残余部队。

中国第一次全境沦陷异族之手。

蒙元以异族入主中国,把辖内各民族分为四个等级,依次为国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并对“汉人”、“南人”颇为岐视。

汉人即原金朝辖区的汉人、女真人、契丹人,他们主要继承的是辽、北宋、金以来的中国北方文化。

南人即原南宋辖区的汉人,在四种人中地位最低,广大的汉族知识分子仕进无门,便寄情于文学艺术,文人画遂得以长足进展。

元代对外文化交流空前繁荣,在对外征服战争中,蒙古贵族接触到许多宗教,如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蒙古统治者对各种宗教均采取包容的态度。

此外,元代西域文人的华化艺术也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宝库。

美术元代美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在近一个世纪的期间内所取得的成就是全面而丰富的。

突出的表现有:(一)元大都的建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统一地实现了周代儒家理想的建筑实例。

(二)元统治者于宗教上采取兼容包并的政策,大力扶持各种宗教美术,而域外宗教美术的传入,丰富了传统宗教美术的样式。

(三)元代文人画的发展是中国绘画史上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流风所被,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四)元代书法扭转了南宋书法的衰退之势,恢复了晋唐传统的法度。

(五)元代疆域辽阔,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出现了一批少数民族书画家和域外艺术家。

(六)蒙元把各地掳掠的工匠迁入中原,编成官匠,直接促进了工艺美术技艺的提高,而统治者的骄奢无度和重商政策,亦对元代工艺美术的蓬勃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七)元代海外贸易发达,陶瓷的外销超过唐宋两代。

陶瓷的大量外销,剌激了中国陶瓷业的蓬勃发展。

第一节建筑艺术城市与宫苑元代城市繁荣,工商业发达,市民阶层壮大,对建筑艺术产生很大影响,风格上延续宋代秀美传统而愈加严谨壮观。

元代美术ppt

元代美术ppt
地位:他精通各种题材的绘画,是文人画 风格的真正确立者。
赵孟頫的书法: 1.对“二王”系统用力最多; 2.最突出的成就在行书和楷书;
书法风格:遒劲姿媚,时称“松雪体”
►赵 孟

行 书
作 品
►水 ►村 ►图
鹊华秋色图
浴马图
神骏图
墨竹图
秋郊饮马 图
►钱 选
►山 居 图
►龚 ►开
►中 ►山 ►出 ►游 ►图
王蒙绘画特点
►构图、用笔都以繁密取胜; ►设色艳丽; ►创造出解索皴和牛毛皴。
►太 白 山 图
黄公望绘画特点
►他是“元四家”中影响最大的一位,对董源、 巨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正统地位的确立具有 重要作用。
►作品平淡天真,消散简远; ►构图繁密,用笔简略; ►披麻皴为主; ►水墨、浅绛均善,是“浅绛山水”的真正创
元代美术
一.重点内容:绘画 1.“文人画”的成熟(也是难点); 2.赵孟頫的书画艺术; 3.以钱选为代表的遗民画家; 4.“元四家”是重中之重的学习内容; 5.柯九思、王冕的书画艺术; 6.永乐宫壁画艺术; 7.颜辉的绘画艺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书法艺术
“元初三大家”:赵孟頫、鲜于 枢、邓文原的书法艺术。
三.建筑艺术
始人
►“画中之《兰亭序》”——富春山居图
►诸 暨
►王 冕
►故 居
►曹 知 白
►疏 松
幽 岫

►方 从 义
►武 夷 归 棹 图
►王 振 鹏
►伯 牙 鼓 琴 图
►刘 贯 道
►元 世 祖
出 猎 图
►永 乐 宫
►壁 画
►颜 辉
►李 铁 拐 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美术教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元代美术--赵孟頫详案
大家下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元代美术--赵孟頫》(ppt)
元这个朝代很特别它是夹在两个汉族王朝的少数民族王朝,前面是宋朝后面是明朝,元朝建立后废除了宋的科举制度和画院制度,仕人也就是文人、读书人的身份降低,而且大部分文人隐逸乡村。

朝代的更迭导致元代美术较之宋代发生了重大的变换。

此时画院已不复存在,画风(ppt)由两宋的高度写实向简淡的写意发展,文人画逐渐占据画坛的主流。

就画的题材(ppt)而言,人物画相对减少,山水画十分盛行,花鸟画中的枯木,竹石、梅兰等成为主要的题材之一。

在绘画的师承(ppt)上,追求唐、五代和北宋的风格,强调古意,摒弃了南宋院体的艳俗之弊,继承和发展了北宋以来文人画风格。

不求形似逼真,而追求物象的内在神韵和抒发画家本身的情感。

在笔墨形式(ppt)上,以简逸的水墨为上,突出笔情墨趣,重视书法的趣味,并将诗、书、画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画风。

这种新风对明清绘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书画鉴藏方面(ppt)元内府(皇宫内负责监管制造器具珍贵物品的部门)主要接收宋、金内府的旧藏,自文宗时期内府设立了“奎章阁”专门收藏和审定内府的书画作品,元代的私人收藏也也颇丰富如文宗的姐姐大长公主,着名画家赵孟頫、鲜于枢等。

元代的官私收藏,大都有鉴藏印记或题跋,这种现象自唐代以后已经出现,到了元代已经形成风尚,为今天判定书画的时代和真伪提供了重要的辅证。

元代美术的概况我先介绍到这,接下来我们来谈的是元代美术中不得不提的一位美术大家--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 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湖州(今属浙江)人,宋宗室。

宋亡后,归里闲居。

后作为南宋遗裔而出仕元朝,“官居一品,名满天下”封魏国公。

卒后谥文敏。

赵孟頫博学多才,在诗文、书画、音乐方面造诣均深。

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了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所写碑版甚多,圆转遒丽,世称“赵体”。

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也无所不精。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赵孟頫的几幅代表作
首先是一幅山水画《鹊华秋色图》
此图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纸本设色取材于济南郊区的鹊华山和华不住山及其周围的自然景物,采取平远法构图。

山石、坡岸,笔法用披麻皴兼荷叶皴法,山头用青绿皴染,树木、芦荻、屋舍等则精描细点,后又以青、赭、红、绿等多色调加以渲染,整个画面结构颇富节奏感,虚实相生,笔法潇洒清逸设色明丽浓郁,风格古雅俊秀。

此图作于元贞元年,42岁,“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归来,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见于《左传》,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为作此图。

其东则鹊山也。

命之为《鹊华秋色图》。

这是迄今发现赵孟頫存世最早的一幅有年款的山水画,也是他师法唐、五代传统与师法自然,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创造性的融为一体的杰作,体现了他以“云山为师”,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的艺术主张。

明董其昌在后幅题跋云:“吴兴此图,兼右丞、北苑二家法,有唐人之致去其纤,
有北宋之雄去其犷,故曰师法舍短…”道出了赵氏此图继承和创新的特点。

接下来看这幅《秋郊人马图》
藏于故宫博物院,这是他晚年人物鞍马代表作。

此图绢本,重设色。

图中画牧马官驱十数匹骏马驰逐于野水长堤、绿波红树之间,另外此图布局讲究藏露,中景露地不露天,人马、坡石、林木都置于右半部,人马向左方走,把来处藏于画外。

左方只露出树干和溪水,把树干和远山、远水藏于画外。

堤岸、溪水向左方延伸,通过岸上两马的奔逐,点出境外无限的景物。

构图均衡有致,物象虽具体而微,整体却极简括。

笔法苍劲中含秀逸,设色浓郁中显清丽,做到色不掩笔。

采用唐代铁线描或游丝描体现唐代遗风,也突出了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

赵孟頫在花鸟竹石方面也是具有突出成就的高手,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秀石疏林图》藏于故宫博物院,纸本墨笔。

画巨石周围分布数株古木山竹,画法上充分施展了书法笔墨在绘画中的效果,此图的题跋正是他影响后世的艺术主张“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这首诗明确阐明了唐张彦远书画同源的艺术理论,极大的影响了明清以来文人画创作的风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