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问颤振(原创精品)
震颤

震颤颤震,亦称“颤振”或称“振掉”,是指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以种病证。
轻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尚能坚持工作和生活自理;重者头部震摇大动,甚则有痉挛扭转样动作,两手及尚下肢颤动不止,或兼有项强,四肢拘急。
西医的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综合症,肝豆状核变性如出现以颤震为主要症状者,均可参照本病进行辨证治疗。
一、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4年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提出“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诊断标准。
2.中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1991年制定的《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的相关标准。
二、中医治疗本病以病象而言,头摇肢颤为标,脑髓与肝脾肾脏气受损为本;本病为本虚标实之患,发病虽与脑髓有关,但以肾为根,脾为本,肝为标。
关键在于年迈肾亏精乏、气虚痰结、血淤动风。
因此,治以填精补髓以熄风解痉,健脾益气以化淤散结为其大法。
1.辨证论治(1)风阳内动症状:症眩晕头胀,面红,口干舌燥,易怒,渐见头摇肢颤,不能自主,舌红,苔薄黄,脉弦紧。
治法:滋阴潜阳。
方药:滋生青阳汤加减。
生地10克,生石决明10克,磁石8克,石斛12克,麦冬10克,丹皮12克,白芍10克,甘菊10克,薄荷12克,柴胡12克,天麻12克,桑叶10克等。
中成药:可以选用滋荣养液膏治疗,每次10克,每天三次。
疗效评估:本证型患者多由年迈久病肾亏,劳欲太多,或药物所伤,致肾气不足,肾精亏耗,虚阳内动;也有因肾水不足则木少滋润,阳气内郁化热生风而成。
以中药滋阴潜阳,平抑风动,可以达到缓解症状,减缓病情发展的效果。
(2)髓海不足症状: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差或善忘,头摇肢颤,溲便不利,寤寐颠倒,舌质淡红体胖大,苔薄白,脉多沉弦无力或弦细而紧。
治法:填精益髓。
方药:龟鹿二仙膏加减。
鹿角胶10克,龟板胶12克偏气虚者可加人参大补中气,则气之源头得助,气化改善,气血调畅;偏肝肾亏虚者,可加杜仲滋补肝肾。
关于颤振的背景

飞行器在超声速飞行时,颤振问题就更突出。所以,现代飞机设计一开始就考虑颤振影响,而不是在设计完成后再以颤振标准进行检验。大型电子计算机出现后,人们可通过计算和风洞实验进行颤振分析(见颤振试验)。
颤振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下述几个方面:
①非定常气动力分析。只有研究了翼面周围气动力的变化,才能确定翼面所处的环境和环境对翼面的影响。这方面虽已逐步编制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计算机程序,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颤振(flutter),弹性结构在均匀气(或液)流中受到空气(或液体)动力、弹性力和惯性力的耦合作用而发生的大幅度振动。
颤振是弹性体在气流中发生的不稳定振动现象。弹性结构在均匀气(或液)流中受到空气(或液体)动力、弹性力和惯性力的耦合作用而发生的大幅度论研究或实验确定结构的模态,然后以模态作为广义坐标分析结构的颤振(或动力特性)。在颤振分析中主要的动力特性参量为结构的固有振型、固有频率、广义质量、阻尼系数等。模态实验技术已有很大发展,广泛使用的有多点激振调力方法和传递函数法。
③气动弹性优化设计。它是在满足气动要求(主要是防颤振要求)的前提下,以寻求最小重量结构为目的的结构综合设计。这方面的问题包括结构数学模型化,气动力计算,颤振方程求解,初始设计状态的确定和多次反复的寻优过程。
飞机结构的气动弹性问题和主动控制技术,涉及多门前沿学科领域的交叉与融合,目前我国还比较缺乏的颤振主动抑制技术开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本课题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对我国在军民用飞机技术,特别是发展大飞机和其他高速飞行器所需的关键创新技术,能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④主动颤振抑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反馈控制系统,主动控制颤振。具体方法是:在飞行器的适当部位,安置若干个传感器以感受结构振动,所感受到的信号按照预先确定的要求(控制规律)反馈到主动控制系统的舵机,由舵机驱动操纵面,产生所需的控制力,使结构振动趋于稳定,达到抑制颤振的目的。它与过去经常采用的被动方法(如增加结构刚度、配重和阻尼等)相比,在减少结构重量和保证飞行性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4.颤 震

治 疗 原 则
填精补髓以熄风解痉,健脾益气以化瘀 散结。 初期本虚之象不显,主要见于风火相煽、 痰热壅阻之标实证,当以清热、化痰、 熄风为主; 病程较长,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逐渐突 出,当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调补阴阳 为主,兼顾熄风通络。
分证论治
风阳内动证 肢体颤动粗大,程度较重,不能自制,眩晕耳 鸣,面赤烦躁,易激动,心情紧张时颤动加重, 伴有肢体麻木,口苦而干,语言迟缓不清,流 涎,尿赤,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 证机概要:郁怒伤肝,肝郁化火生风,风阳侵 扰筋脉。 治法:镇肝熄风,舒筋止颤。 方药:滋生青阳汤,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
颤 震
概 念
颤震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 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 重者可见头部震摇,肢体颤动不止,甚 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本病又称“振掉”、“颤振”、“震 颤”。
沿革
《内经》已有认识。《素问· 至真要大论》“诸 风掉眩,皆属于肝” ;《素问· 脉要精微论》“骨 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素问· 五常政大论》“其病摇动”、“掉眩巅 疾”、“掉振鼓慄”; 明代楼英《医学纲目· 颤振》:“颤,摇也;振, 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比之瘛疭其势为 缓。” 王肯堂《证治准绳· 颤振》论述了本病的发病特 点、预后和治疗。 孙一奎《赤水玄珠》提出气虚血虚可引起颤证,
因
饮食不节 :损伤脾胃,痰浊阻滞经络而动风;
或痰热互结,壅阻经脉而动风;或因饥饱无常、 过食生冷,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乏源,致使筋 脉失养或血虚生风。
劳逸失当 :行役劳苦,动作不休,使肌肉筋
颤证

颤证【概述】颤证亦称“振掉”、“颤振”,“震颤”,是指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仅表现在机体局部,或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头部震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本病一般起病缓慢,中、老年患病较多,男性多于女性。
《内经》虽无颤证之名,但有类似记载,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掉”字,即含震颤之义。
并且基本阐明了本病以肢体摇动为其主要症状,属风象,与肝、肾有关。
为后世对颤证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医学纲目》肯定了《内经》肝风内动的观点,阐明风寒、热邪、湿痰均可作为病因生风致颤,扩充了病因病机内容,还指出本病与瘛疭有别。
王肯堂《证治准绳》除收录了《医学纲目》有关颤证的内容外,又作了进一步的阐发,说明本病是由肝气太过,乘土侮金,化火生风而致筋膜不能约束的风病。
并指出本病的发病特点以中老年居多。
《赤水玄珠》又提出气虚、血虚均可引起颤证。
《张氏医通》在系统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他自己的临床实践,对颤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疾病预后有了较全面的阐述。
认为本病多因风、火、痰、虚所致,导致肝之虚热或实热,脾胃虚弱,心肾虚衰,或夹痰、夹瘀,实热积滞等,并载列相应的治疗方药十余首,还对颤证的脉象做了详细描述。
高鼓峰《医宗己任编》指出了本病是以气虚为本,而以补益为本病的重要治疗法则。
西医学中某些锥体外系疾病所致的不随意运动,如震颤麻痹、舞蹈病、手足徐动症等,符合本病证候特点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颤证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年老体虚、情志过极、饮食失节、劳逸失当或久病脏腑受损,致使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筋失所养,虚风内动;或风火夹痰,互阻络道而成本病。
一、年迈劳欲,肝肾不足年老体衰或劳欲太过,导致肝肾亏虚。
若肝肾精血耗伤,筋脉失却濡养而致颤证,临床可见肢体颤抖头部摇动。
溲便不利,精血不能上冲于脑,则头晕目眩,心神失养则神呆健忘,啼笑失常,预言失序,寤寐颠倒,舌淡胖等精血亏损之象。
风振及控制6-颤振

(1)Theodorson平板空气力公式
1935年,Th. Theodorson首先从 理论上研究了薄平版的非定常气动 力。他根据流体力学势流理论求得 了作用于振动平板上的非定常气动 力的解析表达式。对于图示二维理 想平板,在均匀水平流场中作微小 振动时所受到的非定常空气升力和 力矩可表达为:
2.2作用于桥梁的空气力
2.2.1.定常气动力
当气流以恒定不变的速度及方向绕过固定不动的物体时,就形成了 一定常的(即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场,空气对物体表面的动压力的合力 就是空气的作用力,也是定常的。对于二维流动,空气的定常作用力可 表达为静力三分力:
阻力
FH
1 2
V
2
HLC
H
升力 力矩
FV
时的折算速度即为临界值Kc,此时相应的颤振临界风速为
无量纲的Kc值称vc为r ThBKefoc dorson值(Th),于是:
vc Th1Bf
2.5抗风设计中颤振稳定性的检验
1. 颤振稳定性检验准则:
Vcr [Vcr ]
式中颤振检验风速:
[Vcr ] K f Vd
K为安全系数,取1.2; f为考虑风速脉动影响及水平相关特性的无量纲修正系数; Vd为设计基准风速;
3
A1*表示竖向运动对力矩的贡献,A2*,A3*表示扭转运动对力矩的贡献。
典型断面颤振导数曲线
典型断面颤振导数曲线
2.3桥梁颤振计算理论的发展
1948年Bleich 第一次用Theodorson 的平板空气公式来解决悬索桥的颤振分析。 他认为在悬索桥中常用的桁架加劲梁的上承桥面接近于一块平板,此时悬索桥的 二维颤振微分方程可以写成:
颤震的治疗原则

颤震的治疗原则颤震是指由内伤积损或其他慢性病证致筋脉失荣失控,以头身肢体不自主地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古代亦称.“颤振”或“振掉”。
辨证要点1.辨标本以病象而言,头摇肢颤为标,脑髓与肝脾肾脏气受损为本;从病因病机而言,精气血亏虚为病之本,内风、痰热、瘀血为标。
2.察虚实本病为本虚标实之病,即机体脏气虚损的见症属正虚,痰热动风的见症属邪实。
治疗原则扶正补虚、标本兼顾是本病的治疗原则。
根据标本虚实,以填精补髓,益肾调肝,健脾益气养血以扶正治本,清化痰热,熄风止痉,活血化瘀以祛邪治标为其治疗法。
分证论治·风阳内动症状:眩晕头胀,面红,口干舌燥,易怒,腰膝酸软,睡有鼾声,渐见头摇肢颤,不能自主,舌红,苔薄黄。
治法:滋阴潜阳。
方药:滋生青阳汤。
方中生地、白芍、石斛、麦冬养阴以潜阳;石决明、磁石镇逆以潜阳;桑叶、甘菊、薄荷、柴胡清肝以解郁热;天麻平肝熄风,滋燥缓急。
诸药配伍,则滋阴与潜阳,相得益彰,尤适于阳亢较甚者。
本证亦可选用滋荣养液膏,药用女贞子、陈皮、干桑叶、熟地、白芍、黑芝麻、旱莲草、枸杞子、当归身、鲜菊花、黑橹豆、南竹叶、玉竹、白茯苓、沙蒺藜、炙甘草治之。
本方长于养阴,尤适于虚风内动者。
·髓海不足症状: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差或善忘,头摇肢颤,溲便不利,寤寐颠倒,重则神呆,啼笑反常,言语失序,舌质淡红体胖大,苔薄白,脉多沉弦无力或弦细而紧。
治法:填精益髓。
方药:龟鹿二仙丹。
方中以鹿角通督脉,龟板通任脉,一善温养阳气,一善滋养阴精,均为血肉有情之晶,善补人之真气;人参大补中气,则气之源头得助,气化改善,气血调畅;构杞子滋补肝肾。
四味相合,填精益髓,达到补养精、气、神三宝之功。
方中尚可加熟地、鳖甲、丹参、赤芍以滋阴活血。
有热象者,加知母、黄柏清相火。
畏寒肢冷者,加淫羊藿、肉苁蓉温养肾阳。
本证亦可用益脑强神丸:鹿角胶50G,麝香4g、海马50g、龟板胶50g、燕菜50g、西红花50g、玳瑁100g、枸杞子100g、石菖蒲50G,山茱肉75G,桃仁25g、何首乌100g、熟地75G,黄精100g、稀莶草100g、生槐米100G,五味子50g,共为细面,制大蜜丸,每服1丸,日3次,淡盐水送服。
8-05颤震

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此天地之纲纪,变化之渊源,……原夫子推而次之,从其类序,分其部主,
别其宗司,昭其气数,明其正化。……太阳之政……其病眩掉。”
《素问·至真要大论》:“筋骨掉眩清厥甚则入脾。……头顶痛重而掉瘛尤甚,呕而密默,唾吐清液,甚则
舌体胖大质淡红,苔薄白滑,脉沉濡无力或沉细· .
治法:补中益气。· ; :
方药:补中益气汤或四君子汤送服天王补心丹。
补中益气汤调补脾胃、益气升清,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玄参、五味子、远志肉、麦冬、神曲、酸枣仁、柏子仁、白术、川贝
玳瑁100g、枸杞子100g、石菖蒲50g、山萸肉75g、桃仁25g、何首乌100g、熟地75g、黄精
100g、稀莶草100g、生槐米100g、五味子50g,共为细面,制大蜜丸,每服1丸,日3次,淡盐
水送服。
·气血亏虚
症状:眩晕,心悸而烦,动则气短懒言,头摇肢颤,纳呆,乏力,畏寒肢冷,汗出,溲便失常,
《内经》无颤震之名,但有类似记载,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旷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
“掉”的表现。《素问·脉要精微论》“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素问·五常政大
论旷其病摇动”、“掉眩巅疾吁、“掉振鼓傈”这些论述不但明确病因、主症,而且指出病名。后世
遵此予以阐发,如《证治准绳·杂病》释曰:“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
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素问·五常政大论》:“其藏肝……其病摇动注恐”;“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其化
颤证新ppt课件

8
清.张璐《张氏医通·颤振》在系统总结了前人 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颤证的病 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其预后有了较全面的阐 述,认为本病多因风、火、痰、瘀、虚所致, 并载列相应的治疗方药十余首,使本病的理 法方药认识日趋完善。
9
病因病机
病因: 颤证病因为年老体虚,情志内伤,饮食不节, 劳逸失当,导致气血津液亏虚,筋脉失养或 瘀血、痰浊阻滞,气血运行不利、筋脉失约。 风阳内动 痰热生风 气血亏虚 髓海不足 阳气虚衰
15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主要辨标本虚实,发病急缓。 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本虚。 风、火、痰、瘀—标实。
16
一般震颤较剧,肢体僵硬,烦躁不宁,胸闷 体胖,遇郁怒而发者—实证 颤抖无力、微弱,缠绵难愈,伴腰膝酸软, 体瘦眩晕,遇烦劳而加重者—虚证 但病久常标本虚实夹杂,临证需仔细辨别其 主次偏重。
5
历史沿革 《内经》对本病已有认识。 《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诸风掉眩,皆属于 肝。” 其“掉”字,即含震颤之义。 《素问·五常政大论》又有“其病摇动”、“掉 眩巅疾”、“掉振鼓栗”等描述,阐述了本病 以肢体摇动为其主要症状,属风象,与肝、肾 有关,为后世对颤证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6
明代.楼英《医学纲目·颤振》说:“颤,摇 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 还指出:“风颤者,以风入于肝脏经络, 上气不守正位,故使头招面摇,手足颤掉 也”, “此证多由风热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 亦有风夹湿痰者,治各不同也。”指出了 本病除了肝风内动外,外邪也可导致本病。
45
6.治疗原则:
实证: 本病的初期,本虚之象并不明显,常见风火相煽、 痰热壅阻之标实。—清热、化痰、熄风。 虚证: 久病体虚或年老体弱,其肝肾亏虚、气血不足, 本虚之象突出—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调补阴阳, 兼以熄风通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问·颤振(原创精品)
此文等待太久,小编实在不忍心啰嗦,直接轰轰烈烈、赤裸裸地上吧!
1. 什么是颤振?颤振是气动力、惯性力和弹性力三者相互耦合产生的一种振动现象。
我们日常能看见的振动基本只有惯性力和弹性力,例如足球在地上的弹跳、拨动琴弦后琴弦的振动等,由于阻尼的缘故,这种振动总是不断衰减直至消失。
但在飞行中的飞机除了自身结构固有的惯性
力与弹性力外,同时也持续处于外界气动力的作用之下,一旦发生振动,结构形变就会引起附加的气动力。
正常情况下气动力的作用方向与振动位移方向是同步的(相位差为0°),每次机翼恢复至中立位时气动力与振动方向相反,整个系统能量恒定;一旦两者之间的相位差为90°时,这时候的气动力就像荡秋千一样顺着振动方向施加作用力,且气动力的大小和结构形变也是成正比的,能量迅速累积,导致结构振动一发而不可收拾,转眼间造成毁灭性结果(请脑补好莱坞大片效果)。
2.什么是颤振模态、颤振型?先来回忆一下学校里做的简单的悬臂梁共振
试验,是找到悬臂梁的固有频率,然后施加一个同样频率的周期力就可以引发共振。
而对于复杂的结构就有了“结构模态”的概念,一个复杂结构的振动可以被看作为多个单自由
度振动的叠加,即多个结构模态的叠加。
每一个模态具有特定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
颤振模态和颤振型就是颤振专业所关心的结构模态和相应的模态振型。
还是以机翼为例,一个机翼的典型颤振模态包括:——机翼一弯(即一个弯折)或机翼一扭(即一个扭转);——机翼二弯(一个S 型的弯折),高于二弯的模态通常不需要考虑;——不仅是
机翼本身,还需要考虑吊挂在机翼下的发动机,包括发动机俯仰(发动机的点头运动和机翼耦合)、发动机偏航(发动
机摇头的运动和机翼耦合)等等。
除了机翼以外,全机颤振模态分析还需要对垂尾、平尾和机身等结构进行计算,而且每一个模态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都会随着飞行速度而
变化。
3.到底什么情况下会发生颤振啊?(相位差90°就发生颤振了啊!那什么时候相位差90°啊?……)在低速情况下,气动力通常提供了额外的阻尼,但随着速度的提高,气动阻尼会越来越小,并且气动力会显著增加,所以每架飞机都有一个理论上的极限颤振速度,高于该速度则会发生颤振。
当某两个或两个以上模态在某个飞行速度下频率一致时,模态发生“耦合”,而恰好这时候这些相互耦合的模态中,至
少有一个模态的阻尼比接近0,也就是说没有可以抵消能量积累的作用力,这时候振型就会发散,引起颤振。
4.
颤振试飞危险吗?危险!通常一架新机颤振试飞从
M0.75或250节开始,逐步向飞行包线右边界逼近,每一次
颤振试飞都在突破之前创造的速度记录!————胆小且华丽的分割线————关于颤振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可以
百度搜索关键词“塔可马大桥”。
这是飞行器设计专业颤振入门必修案例。
一般出现颤振现象后振动发散极快,这座桥当时经历的横向侧风为17m/s,而作用在飞机上的“风速”可达150m/s,这座桥发生颤振的过程能够被摄像机记录下来,而飞机发生颤振到解体则是一瞬间的事情,飞行员根本来不及反应。
不过感谢适航当局,适航条款没有要求试飞时要飞到颤振边界。
因为颤振试飞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足够的数据以修正颤振设计模型,所以条款仅要求要证明飞机在直至俯冲速度Vd/Md 的所有速度下,都有合适的阻尼余量,以及在接近Vd/Md 时,阻尼无大幅度的迅速减小。
即直到Vd 时阻尼余量不小于0.03,外推至1.15Vd 时阻尼余量不小于0。
也就是说飞机只要飞到Vd/Md就可以了,离真正会发生颤振的速度至少还应该有15%的空间,而这15%靠不靠谱就要靠我们飞机的设计人员来保证了。
5. 颤振试飞需要什么特殊试验装置?与共振试验类似,颤振试飞也要想办法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对飞机结构进行激励。
最直接的办法是通过试飞员“摇晃”飞机操纵杆,但对于激励幅度和频率精度控制都不甚理想。
如果需要进行精确的激励,地面上可以很方便地用激振器对结构施加周期力,但飞行过程中周围都是空气,激振器放哪儿?因此,聪明的前辈们设
计了各种各样的可以在飞行过程中产生周期力的装置。
主要包括:——惯性激励:在翼盒内布置偏心转子系统,转子旋转产生激励力;——小火箭激励:在飞机翼面安装小火箭,通过火箭发射产生脉冲激励;——操纵面激励:通过在飞控系统注入激励信号,引起飞机操纵面偏转,产生激励力;——振荡小翼激励:在翼尖外侧安装附加小翼,通过小翼绕自身转轴作俯仰振动产生激励力;——开缝圆筒固定小翼激励:振荡小翼激励的升级版,在翼尖外侧安装带开缝圆筒的固定小翼,通过圆筒转动引起小翼上下表面气动力发生变化,进而产生激励力。
如果上述装置都用不了(那你还想搞颤振试飞?),还有最后一个免费终极技能——大气紊流激励,利用飞行过程中气流对结构的随机扰动,通过特殊的方法计算得出结构模态,这种方法通常用于俯冲试验,数据处理方法较为复杂,不建议初学者使用。
6. 颤振试飞的安全保障措施有哪些?首先在开始试飞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整机的地面共振试验,虽然在地面上没有气动力,但这是在飞行前用真实的飞机对颤振设计模型作最后一次检验,同时也可以为颤振试飞时所需要的激励频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试飞过程中,颤振试飞的安全保障措施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慢,如果非要用四个字概括,那就是“循序渐进”——飞行包线扩展过程所迈出的每一步都要十分谨慎,对数据进
行充分分析后再决定是否迈下一步。
在进行大表速试飞时,应加强飞机结构检查及高度和速度参数的校准检查;在每次飞行前进行激励系统检查;每次飞行前、后进行飞机结构检查;在每一个试验点完成颤振激励后,进行该速度下的操稳检查。
飞行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振动或噪声等情况,停止试验动作,飞行员轻柔带杆,爬升减速,并向地面指挥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