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课件 粤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东方风来满眼春课件 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东方风来满眼春课件 粤教版必修5
第二单元 新闻
4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咬文 嚼字
“士族”非“士卒” 2012年11月22日《北京晚报》刊有《走进部长们的大课堂》 一文,其中讲到盛唐的经验与教训时有句话说:“当时的唐朝 正处在一个社会变迁的转折时期,豪强士卒已经衰落,门阀等 级已被打破……”此处“士卒”显系“士族”之误植。 士族,是指东汉以后在官僚地主阶级内部形成的大姓豪族。他 们在政治、经济方面享有许多特权,并世代相传。如魏晋南北 朝时实行九品中正制,选用官员着眼于士族高门,寒门则被排 斥。据学者研究,士族门阀制在唐代开始衰落。 而士卒即士兵,是军中最底层,和豪门、门阀·回报
“汇报”指综合材料向上级或群众报告,但不一定是接受使
命以后的报告。

“回报”指报告任务、使命等执行情况;指报答。


①要强化机关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端正工作作风, 接
下基层搞调研,不能只听__汇__报__,应真正深入基层,摸实情。
②目前投资银行从事的业务中很多与衍生品相关,而衍生金
(6)欣欣向荣:__形__容__草__木__茂__盛__。__也__比__喻__事__业__蓬__勃__发__展__。_______ (7)载歌载舞: _又__唱__歌__,__又__跳__舞__。__形__容__尽__情__欢__乐__。___________ (8)别具一格:__另__有__一__种__风__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源远流长:__比__喻__历__史__悠__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自以为是:认__为__自__己__的__看__法__和__做__法__都__正__确__,__不__接__受__别__人__的__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课件 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课件 粤教版必修5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要用简明生 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息,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 题思想。导语通常包含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何故、如何。常见的导语类型有四种——叙述式、描写式、 提问式、结论式。 栏 主体紧接在导语之后,它对导语作全面的阐述,具体 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实事求是地写出导语所概述的 内容。如果说导语是内容提要,那么主体部分就是详细内容。 主体内容的写作要遵循先写主要内容、后写次要内容的基本 原则。 结尾的方式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 望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有背景和结尾。
yànɡ 荡漾 ________ . nì 亲昵 ________ . tiào 远眺 ________ . zhèn 深圳 ________ .
栏 目 链 接
ɡuǎn 东莞 ________ . chànɡ 倡 导 ________ .
yí nɡ 萦 绕 ________ .
劝说 (2)说 游说 大厦 厦 厦门 à zài zǎi
ɡǎnɡ 黄土岗 岗 nɡ 岗尖 ɡà
期望 期 期年
qī jī
栏 目 链 接
2.写对字形
(1)
ɡ jiǒnɡ ɡ
炯炯

有神

云 (2) 元
千里 (3)
迢 笤 措 厝

田 (4)
栏 目 链 接
2.写作背景
1992 年,小平同志到南方考察,一个重要背景就是苏 联、东欧剧变,冷战结束,他在当时已然洞察世界的主流是 和平与发展,但这一历史变局又促使他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作出审慎思考,从而将他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实践中的一系 列探索、思考,融会成完整体系,并升华到理论高度。

高中语文 东方风来满眼春课件 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东方风来满眼春课件 粤教版必修5

小结: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有哪些 方法?
• 1、抓段落中心句 • 2、对文中重要词语、句子 进行重组 • 3、理解文段,用自己的话 表述
选材特点
• 1、总的思路是以小平在深圳参观浏览不同地 点的先后顺序为线索来选择和安排材料。 • 2、所选的题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小平对
于姓资姓社的看法,对如何发展经济使国家富强起来 的展望与规划就属于这一类)
• 通讯与消息相比: • 1、通讯侧重写人,消息侧重写事。 • 2、通讯内容详细完整,消息较为 简要概括。 • 3、通讯可采用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等表达方式,消息以记叙为主。 • 4、通讯时效性不如消息。
通讯
标题
• 消息的标题,分眉题(又称引题、肩 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 (又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有如 下几种情况: • (1)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有三 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心, 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 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 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 下面一行是副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 明正题或依据。
• 1、欢迎小平到来的盛况 • 2、回顾深圳特区的成立与改革开放 的历程 • 3、小平在桂园散步时的谈话 • 4、小平参观市容及重要谈话
• (二)、小平在国贸中心大厦的考察情况。
• 核心内容是小平强调改革开放的路 线、方针、政策和措施
• (三)、小平在华侨城考察的情况。
• 1、小平观赏锦绣中华和民俗文化 村 • 2、小平在回迎宾馆途中的重要讲 话,即有关社会主义的“共富论”
1984 12
1992 年 南 巡 讲 话
九 七 年 二 月 小 平 离 开 的 一 刻
立联 默合 哀国 一大 分会 钟对 邓 小 平 的 逝 世 起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第2单元-4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第2单元-4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阶 段 一
阶 段 四
阶 段 二
4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阶 段 五
阶 段 三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本课话题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开放
“东方风来满眼春。”小平同志来到深圳,使深圳再一次涌起改革开放的春潮。 小平同志在这里发表的许多重要谈话,对深圳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对整个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探背景] 1992 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当时,思想领域在大做如何反和平演变 的文章,不断提醒国人应该如何认真吸取前苏联的教训,力避重蹈覆辙。具体行 动中,由于受姓“资”姓“社”问题的束缚,每出台一个改革的新举措都显得步履艰 难。先行尝试进行市场经济运作的深圳在这一方面遇到的阻力更大一些。在这改 革开放的重要关头, 1992 年 1 月,邓小平亲临南方视察。19 日至 23 日,邓小平 在深圳视察工作,实事求是地澄清了当时人们思想上的误解,为我国改革开放的 进一步深入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

)词 )案 )施 )火积薪
喧 暄 揎 迢
) )
【答案】









第 3 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颁布· 颁发 两者都是动词。 “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 “颁发”侧重于授予、 发出, 对象常是奖品或命令、 指示等。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颁布 颁布/颁发)的“校园手机禁令”赢得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支持。 (1)日本______( 颁发 (颁布/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 (2)演讲结束后,学校领导向获奖学生______
【答案】 zhì kà n huì cuì guì yì yì bān hà o nì yí ng jiǒng jiǒng duó

2011年高中语文 2.4《东方风来满眼春》课件 粤教版必修5

2011年高中语文 2.4《东方风来满眼春》课件 粤教版必修5

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他一贯的原则和立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他一贯的原则和立场, 本文的选材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本文的选材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9、邓小平同志深圳谈话的意义何在? 、邓小平同志深圳谈话的意义何在? 提示: 提示:联系背景与歌曲 小平同志的谈话紧紧围绕着坚持改革开放, 小平同志的谈话紧紧围绕着坚持改革开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中心 而展开, 而展开,谈话涉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 设的性质、方向、道路等问题,讲得深刻, 设的性质、方向、道路等问题,讲得深刻, 精辟。如温暖的“东风” 精辟。如温暖的“东风”吹散了几年来笼 罩在人们心头的迷雾, 罩在人们心头的迷雾,坚定了人们深化改 革的信心,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革的信心,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春天的故事
Huangweiwenzi
请欣赏音乐: 请欣赏音乐:
歌中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歌中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1、请问这是指哪一件事? 请问这是指哪一件事? 2、一九九二年春,又是指哪一件事? 一九九二年春,又是指哪一件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 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中国,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 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 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阅读思考
3.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以什么为线索记叙小平同 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 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 志的深圳考察? 志的深圳考察?
以时间为顺序,以小平同志的行踪为线索。 以时间为顺序,以小平同志的行踪为线索。
4.找出这篇通讯的导语、主体和结尾。 找出这篇通讯的导语、主体和结尾。 找出这篇通讯的导语 5.导语部分交代了什么?有何特色?请将它换成“一句 导语部分交代了什么? 导语部分交代了什么 有何特色?请将它换成“ 话导语” 话导语”。 导语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意义。 导语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意义。 写得简明扼要、形象生动、文请并茂。 写得简明扼要、形象生动、文请并茂。 92年春,邓小平同志到深圳特区考察。 年春, 年春 邓小平同志到深圳特区考察。 6.结尾部分点出了什么?属于何种形式的结尾? 结尾部分点出了什么?属于何种形式的结尾? 结尾部分点出了什么 点明小平同志二次深圳之行的伟大意义。 点明小平同志二次深圳之行的伟大意义。 分析式、 分析式、展望式

《东方风来满眼春》粤教版必修5 (公开课课件)

《东方风来满眼春》粤教版必修5 (公开课课件)

❖ (5)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 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 答: ①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 样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 己;(第4段结尾句)
❖ ②他认识到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 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第5段首句)
❖ ③他认为自己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产生 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第5段末句)
小平同志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是 我国改革开放的组织者和领导人。
❖ 4.“关键时期”暗指1992年前后我国改革开放一个 特殊的艰难时期。
邓小平同志的深圳之行,可写的内容很多,作者在 通讯报道中是怎样选择与安排材料的?
从政治思想角度选材,着重邓小平同志的言 论。因为这关系到当时中国的命运。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 醒了长天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 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 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 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 ③正在这里浏览的群众、港澳同胞和外国朋友,纷纷驻足道旁,鼓掌向 小平同志致意。小平同志也频频向他们招手。
❖ ④到新疆维吾尔族民居,小平同志走下电瓶车,在这里坐下来,兴致勃 勃地观看维吾尔舞蹈。这时,小平同志的小孙子走过来,邓楠抱住他,说: "亲亲爷爷。"小孙子亲昵地吻了一下小平同志的面颊,小平同志十分开心。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 第4课《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 第4课《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课件

3.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能起到 重要的作用。请品味下列细节描写,说说有什么作用。 (1)散步时,邓楠向小平同志提起他在1984年1月26日为深圳特 区题词一事。邓小平同志接着将题词一字一句念了出来……一 个字没有漏,一个字没有错。
答案
表现了邓小平同志超强的记忆力,也表现了他对深圳的关注。
“侃侃而谈”是褒义词,易与贬义词“夸夸其谈”混淆。
(3)
舟旅途劳累。舟车车,指船和劳车,借指旅顿途;劳顿,:指劳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
(4)





奕奕,精神饱满的样子。答案
美文深读
变则通 ①《周易》曰:“穷则变,变则通。”(1)当我们陷入人生 的困境时,我们应该学会变通,只要能够适时变通,人生的道 路上我们才能风雨无阻。我们要做在蓝天上搏击的雄鹰,面对 风雨,唯有懂得变通,才能谱写出与众不同的人生故事;我们 要做在艰险中敢于攀登峰顶的勇士,面对险境,唯有懂得变通, 才能描绘出“山高人为峰”(2)的人生精彩! (1)文章从《周易》名句写起,有什么作用提?示
年秋收,小岗村的粮食总产由1978年的1.8万公斤猛增到6.6万公
斤。“大包干”如星星之火,迅速燃遍了中国的农村大地。
28年后,小岗人又先后两次按下红手印,目的却是为了留
住一个人——他们的书记:选派干部沈浩。2009年11月9日,当
小岗人第三次为沈浩庄严地按下手印的时候,留下的却是沈浩
【阅读感悟】 红手印对于小岗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31 年前,安徽凤阳小岗人,冒着风险按下红手印,分田到户大包 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沈浩作为小岗村的第一书记, 在小岗村任职近6年来,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 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用自己的生命在小岗村 的群众心中立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4、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东方风来满眼春》课件(共37张PPT)

4、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东方风来满眼春》课件(共37张PPT)

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邓 爷 爷 好
1月19日邓小平步入深圳迎宾馆
1月19日,邓小平在观光深圳市容途 中,视察深圳皇岗口岸
1月20日上午,邓小平到深圳国贸大厦参观
1月21日,邓小平在深圳参观中国民俗文化村
1月22日,邓小平听取省市负责人的汇报
1月23日,邓小平结束对深圳的视察,从 蛇口码头乘轮船前往珠海
将每个小节改为一则消息
导语: 简洁交代 自然和社会环境
以 事
一:1.19 参观市容
区别姓资与姓社
以 通

件 发
二:1.20 考察国贸 谈中心与基本点
讯 表
生 的
三:1.21 在华侨城 构想出共同富裕
达 的
区 姓 社
时 间
四:1.22 亲切座谈 坚持本质大胆闯
主 题
为 主
五:1.23 前往珠海 不怕错误搞快点
深圳今非昔比
二十年前的边陲小镇
今天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作者介绍
陈锡添,《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 现为《香港商报》总编辑。1992年1 月19——1月23日,邓小平视察深圳 时,这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的 新闻记者被指派为当地唯一的文字记 者,全程随同采访。是年3月26日, 本文发表,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通讯背景
当时,思想领域在大做如何反和平演变的文章, 不断提醒国人应该如何认真吸取前苏联的教训,力避 重蹈覆辙。具体行动中,由于受姓“资”姓“社”问 题的束缚,每出台一个改革的新举措都显得步履艰难。 先行尝试进行市场经济运作的深圳在这一方面遇到的 阻力更大一些。在这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 1992年1 月,邓小平亲临南方视察。19日至23日在深圳视察工 作,实事求是地澄清了当时人们思想上的误解,为我 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具备新闻五要素中的四要素:人物、 时间、地点、事件。
编辑ppt
3.怎样撰写标题新闻与新闻标题 怎样撰写标题新闻?
关键是准确筛选答题信息点。首先找 出重要的语段或语句。新闻分正文、导 语和背景几部分,迅速找准答题区间, 通常情况下,主要看导语。其次是对照 “标题新闻”的答题要点逐一搜寻、概 括,以“导语”为搜寻、概括的重点, 同时兼顾其他的内容。
2.用多种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再现伟人形象。
编辑ppt
消息改写 特区姓“社”不姓“资”
——邓小平南巡深圳 [本报讯](记者 秦建新)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各族 人民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于1月19日至23日南巡深圳,实事求是 地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 在深圳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小平同志参观了深圳市容,考 察了国贸中心大厦,游览了华侨城景区,就特区的性质与发展等 方面的问题,与深圳市的有关领导进行了广泛的交谈。交谈中, 小平同志充分肯定了深圳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明 确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要加快特区建设的发展。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小平同志的到来,是对深圳特 区最大的关怀和支持,是对深圳编辑人ppt民最大的鼓舞和鞭策。
作业:
• 找出文中描写突出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总设 计师形象的语句和表现小平同志性格的语 句。
编辑ppt
核 心

编辑ppt
• 请概括文章第四部分小平同志的谈话内容要点。
1.改革开放要大胆地试、闯,敢冒风险。 2.肯定省、市领导人的工作。 3.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鼓励同志们敢 试敢改。 4.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搞争论,大 胆改革。
编辑ppt
1.按时间顺序剪裁、刻画人物。
作者只选取和报道他与深圳改革开放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关的场景和谈话来写, 写场景是为了表现改革开放的成就,表现人 们对他的爱戴;写谈话是为了表现他的政治 思想和政治气魄,以及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建设所描画的宏、人物、事件、结编辑果ppt 。
2.新闻标题与标题新闻
新闻标题只标示新闻的核心对象的核心事 件,不一定要将新闻事件的主要要素全部概 括出来(有的内容还要在新闻稿件中加以表 达),因此,一般不会具备完整的新闻五要 素。
标题新闻也叫一句话新闻,即运用一句话, 采用新闻标题的语言表达形式,完成一篇新 闻稿件的报道任务。
编辑ppt
②怎样撰写好新闻标题?
第一、准确表达新闻事实。 第二、生动表达事实。 第三、立片言而居要。 第四、主副搭配,虚实结合。
编辑ppt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编辑ppt
199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思 想领域在大做反和平演变的文章,不断提醒国 人应该如何认真吸取前苏联的教训,努力避免 重蹈覆辙。在改革开放的具体行动上,由于受 姓“资”姓“社”问题的束缚,每出台一个新 举措都显得步履维艰。先行尝试进行经济运作 的深圳在这方面遇到的阻力就更大了。不少人 甚至对开放的前途表担忧。在这样的背景下, 邓小平同志亲临深圳再巡视察,并以他贯双坚 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的放矢地发表了一系列 讲话,理清了人们思想上姓“资”还是姓“社” 的模糊的观念。
4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编辑ppt
什么是新闻? 新鲜的事情 四面八方的事情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博加特) 能让女人喊一声“哎呀,我的天呀”的东西,就是新闻。
(爱得华)
新闻就是最多数人所注意而感到兴趣的最新的事实。 (黄天鹏)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编辑ppt
新闻
1.狭义的新闻指消息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 通讯、述评及其所属品种。
2.新闻写作的原则是用事实说话 ,新闻写作 的要求是真、短、快、活、强。
3.新闻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何因、何果 。
4.结构:一般由导语、正文、结尾和标题组 成。
编辑ppt
通讯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 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
通讯的类别: 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通讯的特点: 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编辑ppt
整体感知
以 通讯导语:简洁交代 自然和社会环境 以


件 第一部分:参观市容 区别姓资与姓社 讯


生 第二部分:考察国贸 谈中心与基本点 达
特 区 姓

的社
时 第三部分:在华侨城 构想出共同富裕 主
间 为
第四部分:亲切座谈
坚持本质大胆闯
题 为
不 姓
主 线
第五部分:前往珠海
不怕错误搞快点
编辑ppt
关于新闻标题与导语、新闻标题与 标题新闻 1.新闻标题与导语
“标题”是新闻的橱窗,具有多行性和层 次性。
通常有三行标题:第一行称为引题; 第二行称为正题; 第三行称为副题。
“导语”就是一篇新闻报道中的正文第一 句或开头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要用简明、生 动的语言,高度概括全篇新闻报道中的主要 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