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来人二首(宋) 翻译 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鉴赏知识诗词鉴赏入门

鉴赏知识诗词鉴赏入门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答案:这两句运用了对仗、拟人的手法。 皇家陵园的石马残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铜 铸的骆驼也在哭泣。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 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规范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分析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
感情。
三、真题探究
【2016年·山东卷】阅读下面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 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 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 笑琅然。
四、当堂训练
【2016年·浙江卷】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赏析诗中的画线句。
【2016年·浙江卷】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 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2016年·山东卷】阅读下面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 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 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 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 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 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 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 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 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 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角度】讲义及练习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角度】讲义及练习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角度】讲义及练习解析对比鉴赏要注意的四个角度1.形象角度——意境意象的比较这个角度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较。

一般来说,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

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2.语言角度——遣词造句的比较语言比较鉴赏主要分微观语言比较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题两类。

其中对“字词句”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主要通过“炼字题”在单首诗歌内进行比较。

但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也屡有考查。

风格类试题主要是就诗歌、诗人的整体风貌而言。

3.技巧角度——手法技巧比较在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中,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没有点明表现手法,需要考生辨别相关手法;有的点明了表现手法,但要求结合作品分析、比较。

4.情感角度——内容感情的比较本角度往往考查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读懂诗歌,理解内容、把握情感是前提。

[核心提示]比较鉴赏题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诗歌进行比较。

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相异点,因此,答题时不仅要求同更要求异。

古诗歌比较鉴赏题表面看来较难把握,实则有规律可循,纵观近年试题,一般是从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

突破点比较鉴赏题答题四角度角度一形象角度——————————————————————————————[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题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3 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3 含解析

2-2-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对点练1.(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解析】(1)叙述手法。

首先从叙述角度来看,本诗是从采地黄者的角度,以采地黄者的口吻讲述了采地黄和卖地黄的事。

诗人在客观的叙述中寄予了对以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那些豪门贵族的痛恨之情。

(2)对比手法。

诗人将采地黄以求度过饥荒的贫苦农民与朱门家的白面郎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

一是把农家与朱门的不同身份进行对比,二是将采地黄者与白面郎的形象进行对比,三是把采地黄者饥饿无食与白面郎的马吃地黄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在反复的对比中揭露了两个阶级的贫富差距。

尤其是结尾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

【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2.(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浙江省近十年高考诗歌鉴赏

浙江省近十年高考诗歌鉴赏

浙江省近十年高考诗歌鉴赏一、(6分)(2008•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此诗颔联以和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二、(6分)(2009•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

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三、(6分)(2010•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7分)(2011•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五、(7分)(2012•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唐)钱珝(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浙江省高考语文(2010-2019)诗歌鉴赏高考题汇编

浙江省高考语文(2010-2019)诗歌鉴赏高考题汇编

浙江高考真题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班级:姓名:一、2010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6分)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3分)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

(3分)二、2011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12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唐)钱珝(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2016-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2016-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学生版语文高考古代诗歌汇编一、【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7题。

(共12分)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二、【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11分)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

(6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5分)三、【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11分)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22版:微专题 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

22版:微专题 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

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在近年的古代诗歌的鉴赏题目中,比较鉴赏因其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而逐渐成为新宠。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和单一诗歌鉴赏的设题角度基本相同,都从诗歌的意象、意境、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不同的是比较鉴赏题需要考生针对两首或者三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解答,或对同一首诗歌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鉴赏解答。

从大方面看,比较鉴赏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

1.提问方式(1)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给出一首诗词和学过的课本上的诗词篇目或诗句,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3)给出一首词,对其上下片感情、手法等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4)辨析一首诗词不同版本各自的妙处。

2.一般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者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客观题相比主观题较为简单,只要会做主观题,客观题也就不在话下了。

突破点比较鉴赏题答题四角度角度1:形象角度方法指导形象特点比较两注意1.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传统内涵。

如杜鹃代表着悲情,松柏象征着坚贞。

2.揣摩诗中意象自身的特点。

要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与内在特点,归纳出其表层义和深层义。

典例(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诗歌阅读 微专题 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含解析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诗歌阅读 微专题 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含解析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诗歌阅读微专题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含解析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

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等等。

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突破点比较鉴赏题答题四角度角度一形象角度考题示例:透析考题,知能迁移【方法指导】形象特点比较两注意1.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传统内涵。

如杜鹃代表着悲情,松柏象征着坚贞。

2。

揣摩诗中意象自身的特点.要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与内在特点,归纳出其表层义和深层义。

【典例示范】典例(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解题思维]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作者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
• 宣和(1119-1125),徽宗年号。离仳(pǐ,音匹),离别。从北方逃回南方的原 有十人,如今只胜下自己一个。
北来人二首(宋)
刘克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 石马是皇帝陵墓道旁的陈列物。西晋洛阳宫殿前面陈列着铜制的骆驼。索靖 预见到天下将要大乱,指着铜驼叹息说:“会见汝在荆棘中耳。”西晋果然 不久被匈奴刘聪灭亡了。
• 蕃,同番。陷蕃衣,在金国时穿的衣服。甲第,贵族豪门的住宅。歌钟,即 编钟,古代一种编组的打击乐器,用以配合歌曲,故名。
• 探骑,侦察骑兵。翠銮:以翠羽和銮铃为饰,故名。无法看到南宋皇帝的车 驾回到东京汴梁,也就是在中原地重建汉族政权。
• 一家十口当年同时离别之后,如今我成了独飞的 孤雁。饥荒时节,我只好到荒芜的寺院里锄野菜 充饥;贫寒无衣时,我只能穿上国土沦陷后蕃人 穿的衣衫。豪门贵族歌舞喧闹,沙场将士却一天 天稀少。眼看自己就要老死在闽南之地,也不见 銮驾回转恢复中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占,卜卦。讹:错误。妆髻,发式。 • 边情,边界上的消息、动态。当时南宋朝廷不认真派人去探听消息,却听信
一些谣言,例如女真贵族夏天到东北去避暑,却误为是金朝出了什么乱子, 逃回了老家之类。
• (北方流落到南方的人)一说起京城发生的事情,仿佛白发也多了,皇家陵园
的石马残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骆驼正在哭泣。 料想胡人的命运也不会长久,听来的边地消息,特别容易以讹传讹。叫人多 么地感到凄凉啊——旧京的女子,还保留着宣和年间的发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 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 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 交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首诗在叙事Hale Waihona Puke 有何特色?试作 简要分析。(4分)
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 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 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 后境遇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②以 “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 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 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 的凄凉与孤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