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课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课件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1.在某公交车燃烧事故的原因调查中,多项证据显示,有人携带 汽油上车。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 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___低___(选填“高”或“低”);汽油主要成分的 化式:学_式2_C_为8_H_C_188_H+_1_28_,5_O_完2_=_点全=_=_燃燃=_=_烧_1_6时_C_O生__2成+__1二_8_H氧__2化O__碳__和__。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2课时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基础题 能力题 突破题
基础题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点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甲烷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2.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B.急速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0.如表所示为某校化学实验小组成员测定不同体积H2和空气混合 气体点燃时的实验现象。根据表中数据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H2体 积分 数/% 空气 体积 分数/%
点燃 现象
90
10 安静 燃烧
80
20 安静 燃烧
70
30 强爆

B.瓶装饮料
C.书刊
D.酒精
(4)这次事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讨论,下列观点
中,合理的是__A__B_C__。
A.公交车上要配备消防器材
B.公交车上座椅应用阻燃材料制成
C.应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人教版化学九级上71《燃烧和灭火》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化学九级上71《燃烧和灭火》课件(共23张PPT)
因为煤块制成蜂窝状可以增加 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它更充分燃 烧。
小明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居然能在二氧化碳气体 中燃烧!于是他进行了验证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 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 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和一种黑色粉末。
⑴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消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B烧杯中的蜡烛与空气(氧气)接触而不会熄灭;
(1)、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为了更有效的灭火,人们还使用其他灭火材料。
(
),木船燃烧的条件( )和(

CO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水蒸发吸热,提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而且水蒸气又起着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作用
2
点燃
2Mg+CO2
2MgO+C
⑵这个实验还引发我们对某些知识的反思,从而有些新
的发现: 在一定条件下,CO2也能支持燃烧;活泼金属 着火时,不能用CO2灭火。
本课回眸 一、燃烧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 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可燃物 2、条件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
清除可燃物 隔绝氧气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C、降低温度
D、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A、消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1)、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3、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2)二氧化碳是一种灭火的好材料,它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而且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原因:
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
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 氧化碳

最新初中人教版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课件(第2课时)

最新初中人教版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课件(第2课时)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第二课时
燃烧和灭火
情境引入
江苏昆山工厂爆炸
模拟实验
思考
1.单独一支蜡烛在罐外燃烧会不会爆炸? 2.单独一支蜡烛在罐内燃烧会不会爆炸? 3.点燃一支蜡烛在罐内,鼓入大量空气,但不加 盖会不会爆炸?
爆炸的条件: 1.有限空间内急剧的燃烧;
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较大, 或氧气浓度较高。
爆炸
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剧烈地燃烧,就会在 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而 引起爆炸。
化学变化
注意: 并非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
自行车轮胎爆炸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哪些物质会发生爆炸
除粉尘外,可燃性的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
定的浓度,遇火也会发生爆炸。如:H2、CO、 CH4等。
可燃气体
H2 CH4 CO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4.0%~74.2% 5%~15%
12.5%~74.2%
哪些物质会发生爆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油库
面粉加工厂
纺织厂
煤矿
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
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 可能引起 自燃
在无限空间中
安静燃烧
剧烈氧化
在有限空间中
可能引起 爆炸(化学爆炸)
再见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精品教学课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精品教学课件
故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学会透过现象 看本质,即看是否生成了新物质。
课堂小结
物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理 物变 质 化 只是形状、状态的变化 的
变 化
化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学
变 常伴随有颜色的改变、 化 放出其他、生产沉淀等
现象,还有能量的变化
随堂训练
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 的是( D ) A.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能量
气、钠等物质。
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氯
酸钾、硝酸铵等。
一切可燃性气体(天然气、煤气、液化石 油气)、可燃性蒸汽、可燃性粉尘与空气 的混合物遇明火或者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 炸
课堂小结
常见易燃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 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本质区别 伴随现象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发光、吸热、放热、颜 物质的外形、状态改变 色改变、生成气体、产
生沉淀等
实例 说明
矿石粉碎、水蒸发、 碘升华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 食物腐烂等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但有 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 变化
讲授新课
典例精析
例1 判断下列说法: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发生了什
随处可见的安全防范标志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将红纸剪成窗花与将红纸点燃,二者有什么 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燃烧和灭火》燃料及其利用PPT(第2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燃烧和灭火》燃料及其利用PPT(第2课时)

布置作业
家用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为防止燃气泄漏,可以在厨房安装漏气报警器。 (1)报警器应安在厨房上方还是下方?为什么? (2)燃气燃烧不充分时火焰就会显黄色还有黑烟,这时可以调整气灶中空气或燃气 的进入量,怎么调整?
(1)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如果某家庭用的是天然气,报警器的位置应安在 厨房上方; (2)燃烧不充分是因为氧气不足,燃气过量,所以燃气燃烧不充分时火焰就会显黄 色或有黑烟,这时可调大气灶空气进入量或调小气灶燃气进入量。
归纳小结
1、可燃性气体或可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 火会在有限空间里剧烈燃烧,导致爆炸。 2、在可燃物存在的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
强化练习
1、为避免矿井中发生瓦斯(含甲烷和一氧化碳)爆炸,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 )
A、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B、严禁烟火 C、检查电路是否损坏D、提高通风能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二课时
新课引入
“爆竹声声一岁除”,燃放烟花爆竹是由来已久的春节习俗之一, 欢快的爆竹声给愉快祥和的春节增添了许多节日的气氛。 实际上,燃放鞭炮就是使火药在极小的空间燃烧而引起的 爆炸。
新课讲解
一、爆炸的成因及防爆措施
新课讲解
1、爆炸的成因: 可燃性气体或可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就会剧烈 燃烧,导致在有限空间里,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从 而引起爆炸。
【方法点拨】了解爆炸的成因和防爆措施。 【解析】A、为防止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故A错误;B、 CO是空气污染物,不能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故B错误;C、油库、面粉厂、纺 织厂、煤矿矿井内的空气中都有大量可燃物,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所以都要严禁烟火, 故C正确;D、夜间厨房发生天然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以清除可燃物,但 不能开灯,这样会产生明火,容易点燃泄漏的天然气,故D错误。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知识导学分(完整版)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知识导学分(完整版)
种灭火器。如图显示了这种灭火器的原理。
(1)请你解释这个装置及灭火的原理。
装置正立时放在小试管中的浓盐酸 与放在吸滤瓶中的碳酸钠溶液不能接触, 因而不能引发反应。
装置倾斜倒置时,浓盐酸会与碳酸 钠溶液接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气体,强大的气压使二氧化碳气体夹带 液体一并从装置中溢出,喷射在可燃物 的表面,以达到隔绝空气及降温的作用。
出干粉——
2 . 距 火 3 米 处 ,隔绝空气
对准火焰根部
3.压下把手,
扫射
适用范围
一般失火及油、 气等燃烧引起 的失火
压力表 喷管
灭火器压柄 保险销
桶体
干粉灭火器的结构
灭火器
二氧化碳 灭火器
使用方法
灭火原理
1.拔出保险销 2.按下压把 注意:手一定 要先握在钢瓶 的木柄上,防 止冻伤
加压时将液态 二氧化碳压缩 在小钢瓶中, 灭火时再将其 喷出,有降温 和隔绝空气的 作用
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
爆炸
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
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可燃2%
CH4
5%~15%
CO
12.5%~74.2%
2.粉尘爆炸实验
实验现象
出现爆炸气浪, 掀开盖子。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
扑救火灾
燃烧是一把“双刃剑”,既 可以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 灾难,如何扑灭一般的火灾呢?
灭火原理 ➢ 隔绝氧气(或空气) ➢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思考 这个活动利用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
隔绝氧气(或空气)可以灭火。
探究灭火器的原理 根据灭火原理及上述活动所利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以设计一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课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课件
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 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 不燃烧的事实 ,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 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 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 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 件?
燃烧现象的共同特征: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 剧烈的 放热 的 生的一种 发光、 氧化反应。
提出问题 进行猜想
请根据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猜想一下燃 烧 需要什么条件? 请结合具体事例谈 一谈。
物质是否可燃 可能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可能与氧气(或空气)有关
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用 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 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 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上图所 示),观察现象。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遇到如下火灾,应采取什么措施灭火?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 2.酒精洒在桌上并被引燃。 3.煤气着火。 4.扑灭森林火灾。 5.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
火带给人类光明和温暖!
火也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
美国9.11事件
火,第一次支配了一种 自然力,从而把人从动物界 分离开来!
——恩格斯
说一说
你能描述出哪 些燃烧的现象?
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无色气体
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烧杯壁 有水珠
发光、放热、化学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公开课课件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公开课课件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课件)
一、情景引入,导入新知
一、情景引入,导入新知
一、情景引入,导入新知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2课时)
二、自主学习,发现疑问
01 疑问一
身处火灾现场,我们应该怎么做?
02 疑问二
如果被困火场,我们又应该怎么逃生?
03 疑问三
爆炸是怎么产生的?
04 疑问四
对于易燃易爆物,我们应该如何注意安全?
五、目标检测,检查效果
02 练习二
下图所示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A )
A.①③④
B .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五、目标检测,检查效果
03 练习三
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
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D )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 C.所在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04 探究四
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
04 探究四
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
04 探究四
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
04 探究四
四、展示归纳,点拨提升
1、引导归纳
火情 处理
火场
燃烧与
自救
灭火
爆炸
易燃易 爆物安 全知识
火情处理 ①如果火势很小,可根据起火原因,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火扑灭; ②如果火势很大,或有蔓延的可能,应立即拔打火警电话“119”。
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
01 探究一
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
01 探究一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 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硝酸铵、烟花 爆竹、黑火药……
为什么这些地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
面粉厂
纺织厂
加油站
液化石油气站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防火防爆,人人有责
▪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 出来与同学们共享。
练习
下列物质混合时,遇明火可能会发生
③用水浇灭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④用CO2灭火 隔绝氧气 ⑤剪掉蜡烛芯 清除(隔离)可燃物
哈尔滨加油站连环爆炸
刚果油罐车爆炸造成至少200人死亡
广州一纺织厂失火8小时烧掉3个亿
哥伦比亚一煤矿发生爆炸,造成至少20名 矿工死亡。还有6名矿工在爆炸中受伤。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什么是爆炸?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 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 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4.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常用的方法有 _清__除__可__燃__物__或__使__可__燃__物__与__其__它__物__品__隔__离_ 、 温__度__降__到__着__火__点__以__下_、_隔__绝__氧__气__(_空__气__)_.
方法
原理
①盖(压)灭 隔绝氧气
②吹灭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5—9.5
乙炔气 2—82
上限:只着不炸
下限:不着不炸
我们知道可燃性气体能导致爆炸,那 么面粉、煤粉等粉尘能导致爆炸吗?
何为易燃物和易爆物?你知道哪些?
▪ 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或液体, 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 以及一些可以引起气体物质燃烧的物质 等。如磷、酒精、汽油、液化气、氢气、 面粉、棉絮……
思考
爆炸都是燃烧引起的吗?
爆炸并不都是燃烧引起的。 如:轮胎爆炸、锅炉爆炸、气球爆炸等 均不是燃烧引起的,而是物理变化引起的, 属于物理爆炸。
爆炸极限:
燃气类别
氢气 一氧化碳 液化石油气
爆炸极限 (%)
4—74.2
燃气类别 天然气
爆炸极限 (%)
5—15
12.5—74.2 丁烷气 1.9—8.44
第二课时
1.燃烧是___可__燃__物__与___氧__气___发生的 一种__发__光__、__放__热__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一般情况下,使物质燃烧所需要的 _____最__低__温__度_____叫做着火点. 3.燃烧的三个条件是___可__燃__物______、
空__气__(_或__氧__气__)、 _温__度__达__到__着__火__点___.
爆炸的是( B )
A.氮气和空气
B.煤粉和空气
C.氢气和氮气
D.煤粉和氢气
凡是可燃性的气体、粉末,混有空气或者氧 气,在爆炸范围之内,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如:煤气和空气、煤粉和氧气、氢气和 空气、天然气和空气等
当堂达标
必做
1C 选做
2C
3A
4D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
开灯照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