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第39中学2015届高三物理8月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湖北省武汉市第39中学2015届高三8月月考化学试卷(无答案).pdf

湖北省武汉市第39中学2015届高三8月月考化学试卷(无答案).pdf

湖北省武汉市第39中学2015届高三8月月考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H—1 O—16 C—12 N—14 Si—28 Na—23 S—32 K—39 Ca—40 Al—27 Mg—24 Cl—35.5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A.将少量金属钠放人冷水中:Na + 2H2O=Na+ + 2OH+ H2↑ B.将铝片加入烧碱溶液中:2Al + 2OH+ 2H2O=2AlO2-+ 3H2↑ C.向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SO32- + 2H+=SO2↑ + H2O D.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2+ + 2OH=CaCO3↓ + H2O 4.下列反应原理不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的是(?)A.2HgO2Hg+O2↑B.2Na+Cl2↑ C.MgO(熔融) Mg+2↑ D. Fe2O3+3CO2Fe+3CO2 5.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4B.1∶5C.2∶3D.2∶5 6.A.B.C.D.+的Na2O溶解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7.将足量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K+、SO32-、Cl-、NO3-B.H+、NH4+、Al3+、SO42- C. Na+、S2-、OH-、SO42-D.Na+、C6H5O-、CH3COO-、HCO3- 8.A.Al3+ + 2SO42-+ 2 Ba2+ + 4OH-=AlO2- + 2BaSO4↓+ 2H2O B.Fe(OH)+2H+=Fe2++2H2O C.D.+OH--+H2O .实验室从海带灰中提取碘的操作过程中,仪器选用不正确的是( ) A.称取3 g左右的干海带——托盘天平 B.灼烧干海带至完全变成灰烬——蒸发皿 C.过滤煮沸后的海带灰和水的混合物——漏斗 D.用四氯化碳从氧化后的海带灰浸取液中提取碘——分液漏斗A.B.C.D..Al2O3 + N2 + 3 C 2 AlN + 3 CO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l2O3是氧化剂 B.C.D..在标准状况下,将aL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mL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2015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五月调考物理试卷和答案

2015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五月调考物理试卷和答案

2015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五月调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关于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典力学不能很好地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B.地球以3×104m/s的速度绕太阳公转时,经典力学就不适用了C.在所有天体的引力场中,牛顿的引力理论都是适用的D.20世纪初,爱因斯坦建立的相对论完全否定了经典力学的观念和结论2.(6分)某小型发电厂输出电压为u=220sin100πt(V)的交流电,经过升压变压器输送到较远的地区后,再经过降压变压器输给用户使用,如图所示.已知变压器都是理想变压器,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的匝数比分别为1:n和n: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降压变压器中原线圈的导线比副线圈的要粗B.升压变压器原线圈中的电流大于降压变压器副线圈中的电流C.若用户得到的电压(有效值)为220V,则降压变压器的匝数比大于n:1 D.若用户增加时,输电线上分得的电压将增加3.(6分)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环形电流同轴平行放置,甲的圆心为O1,乙的圆心为O2,在两环圆心的连线上有a、b、c三点,其中aO1=O1b=bO2=O2c,此时a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b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当把环形电流乙撤去后,c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A.B2﹣B1B.B1﹣C.B2﹣D.4.(6分)如图所示,两个带电量分别为2q和﹣q的点电荷固定在x轴上,相距为2L.下列图象中,两个点电荷连线上场强大小E与x关系的图象可能是()A.B.C.D.5.(6分)如图所示,一固定的细直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15°,一个质量忽略不计的小轻环C套在直杆上,一根轻质细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直杆上的A、B两点,细线依次穿过小环甲、小轻环C和小环乙,且小环甲和小环乙分居在小轻环C的两侧.调节A、B间细线的长度,当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β=45°.不计一切摩擦.设小环甲的质量为m1,小环乙的质量为m2,则m1:m2等于()A.tan15°B.tan30°C.tan60°D.tan75°6.(6分)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质点在3~10s 内的平均速度与哪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近似相等()A.第3s末 B.第5s末 C.第7s末 D.第9s末7.(6分)某蹦床运动员在一次蹦床运动中仅在竖直方向运动,如图为蹦床对该运动员的作用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至t2过程内运动员和蹦床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t1至t2过程内运动员和蹦床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增加C.t3至t4过程内运动员和蹦床的势能之和增加D.t3至t4过程内运动员和蹦床的势能之和先减小后增加8.(6分)如图所示,在x轴上方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在原点O处有一粒子源,t=0时刻沿纸面内的各个方向同时发射一群速率相同、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其中一个与x轴正方向成60°角射入磁场的粒子在t1时刻到达A点(图中未画出),A点为该粒子运动过程中距离x轴的最远点,且OA=L.不计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粒子的重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粒子的速率为B.粒子的速率为C.t1时刻仍在磁场中的所有粒子均处在以O点为圆心、L为半径的圆周上D.t1时刻仍在磁场中的所有粒子均处在以O点为圆心、L为半径的圆周上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题~第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题~第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9.(6分)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可同时测量定值电阻和电压表最小量程的内电阻.图中V1、V2为两块相同规格的多量程待测电压表,R x为较大阻值的待测定值电阻,A为电流表,R为滑动变阻器,E为电源,S为电键.(1)将两块电压表均调至最小量程,闭合电键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至适当位置,记录下电流表A的示数I、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U1和U2,则电压表最小量程的内电阻R V=,待测定值电阻的阻值R x=.(2)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提出一条减小实验误差的措施:.10.(9分)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一根轻质细绳绕过定滑轮A和轻质动滑轮B后,一端与力传感器相连,另一端与小车相连.动滑轮B 下面悬挂一个钩码.某次实验中,由静止开始向右拉动纸带的右端,使小车向右加速运动,由传感器测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为F=0.69N,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2所示,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50Hz,重力加速度为g=10m/s2,试回答下列问题:(1)打点计时器打下标号为“3”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3=m/s (保留3位有效数字);(2)要求尽可能多的利用图2中的数据计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结果是a=m/s2(保留1位小数);(3)不计轻绳与滑轮及轴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动滑轮B下面所悬挂钩码的质量m=kg.11.(14分)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如图所示,某空间站在轨道半径为R的近地圆轨道I 上围绕地球运行,一宇宙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检修后再与空间站分离,分离时宇宙飞船依靠自身动力装置在很短的距离内加速,进入椭圆轨道Ⅱ运行.已知椭圆轨道的远地点到地球球心的距离为3.5R,地球质量为M,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1)空间站围绕地球运行的周期.(2)分离后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至少运动多长时间才有机会和空间站进行第二次对接?12.(18分)如图所示,两根完全相同的光滑金属导轨OP、OQ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导轨间的夹角为θ=74°.导轨所在空间有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0.2T.t=0时刻,一长为L=1m的金属杆MN在外力作用下以恒定速度v=0.2m/s从O点开始向右滑动.在滑动过程中金属杆MN与导轨接触良好,且始终垂直于两导轨夹角的平分线,金属杆的中点始终在两导轨夹角的平分线上.导轨与金属杆单位长度的电阻均为r0=0.1Ω.求(1)t=2s时刻,金属杆中的电流强度I;(2)0~2s内,闭合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Q;(3)若在t=2s时刻撤去外力,为保持金属杆继续以v=0.2m/s做匀速运动,在金属杆脱离导轨前可采取将B从B0逐渐减小的方法,则磁感应强度B应随时间怎样变化(写出B与t的关系式)?三、选考题:共45分。

湖北省部分高中2015届高三理综(物理部分)元月调考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部分高中2015届高三理综(物理部分)元月调考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局部高中2015届高三理综〔物理局部〕元月调考试题〔含解析〕【试卷综析】本理综试卷物理局部试题紧扣考试大纲和现行课标教材,覆盖面广,包容知识点多,突出了高考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试题组编新颖,也设置了物理知识在科技知识方面的应用,表现现行教材的应用功能。

选择题组编是推陈出新,让人看似见过又容易犯错。

重视了应用图线和画图题的考查。

实验题组编更上了一层楼,在课本要求实验的根底上加以设计,独具匠心,真正做到了学生在校不做实验,就无法完本钱实验题,培养了考生的设计和创新能力。

计算题选题独到,每问编排科学,是由易到难组排,每题都突出重要物理规律的应用,通过检测能发现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修模块重视课本知识的考核,重根底,突主体。

总的来说,是在复习过程中难得的检测试卷。

考试时间:2015年1月7日上午9:00—11:30 试卷总分为:300分须知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号、班级、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一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完毕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1卷〔选择题,共126分〕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一小题6分,共48分。

其中14—18为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9—21为多项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题文】14.如下列图,质量均可忽略的轻绳与轻杆承受弹力的最大值一定,杆的A端用铰链固定,光滑轻小滑轮在A点正上方,B端吊一重物G,现将绳的一端拴在杆的B端,用拉力F将B端缓缦上拉,在AB杆达到竖直前〔均未断〕,关于绳子的拉力F和杆受的弹力FN的变化,判断正确的答案是〔〕A.F变大B.F变小C.FN变大D.FN变小【知识点】动态平衡问题考查题。

湖北省武汉市第39中学高三语文8月月考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第39中学高三语文8月月考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第39中学2015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认真核对与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信息是否一致,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试卷类型A或B后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的每题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和试题卷一并收回。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百舸(gě)颓圮(pǐ)团箕(jī)长歌当哭(dàng)B 弄堂(lóng)游说(shuì)皮辊(gǔn)蓊蓊郁郁(wěng)C 敛裾(jù)猗郁(yī)匏樽(páo)义愤填膺(yīng)D 肄业(yì)敕造(chì)錾银(zàn)少不更事(gē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栖惶盗跖珠玑舞榭歌台B 仓皇孱头放诞扪参历井C 蹙缩榫头巉岩海市蜃楼D 麦秸麇集贫瘠阒无一人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恰当的一项是①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自2000年开始评选以来,当选者均为所在行业内的名人,而2003年“经济年度人物”当选者之一竟然是四川的一位普通农妇。

②电视剧《孔子》虽然博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但因,收视率不高。

③看来,这个经历了八百年风雨的古塔,究竟还能保存多久,实在难以预料。

④终身教育改变了学校教育的功能,拿了毕业证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A 翻云覆雨曲高和寡侵蚀终止 B首屈一指寡不敌众侵蚀中止C 首屈一指曲高和寡腐蚀终止 D翻云覆雨寡不敌众腐蚀中止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才”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一颗奉献于国家,为人民谋取福祉的心,即使你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也不会被人民接纳、社会看重、时代铭记。

湖北省武汉市第39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第39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下列各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的得4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1、下面是关于质点的一些说明,其中正确的有:A 、体操运动员在做单臂大回环,可以视为质点B 、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的速度,可将木箱看作质点C 、研究地球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D 、细胞很小,可把它看成质点2、在图1中所示的时间轴上标出的是下列哪个时间(或时刻):A 、第4s 初B 、第3s 末C 、第3s 内D 、前3s 内3、以下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B 、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D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其路程4、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2s 、第2个2s 和第5个2s 内三段位移之比为:A 、1∶4∶25B 、2∶8∶17C 1∶3∶9D 、2∶2∶1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有些飞机上的飞行员的座舱没有密封盖,某飞行员在飞行时感到身边有个小物体,伸手一抓,原来是颗子弹,这说明:A .子弹此时是悬浮于空中不动B .以飞机为参考系,子弹几乎是静止的C .子弹的速度比飞机慢得多D .以上说法都不对6、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初速为零的竖直向下匀加速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B 、只受重力的竖直向下匀加速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C 、自由落体运动在前1s 内、前2s 内、前3s 内的位移之比是 1:3:5t/s图1D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7、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顺序关系应当是:A 、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B 、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C 、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D 、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8、甲球的重力是乙球的5倍,甲乙分别从离地高h 、2h 处同时自由下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是乙的5倍B 、乙下落的时间是甲的2倍C 、下落至同一高度处,甲与乙的速度相同D 、甲乙两物体在最后1s 内下落的高度相等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下列各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9、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是:A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B 、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C 、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D 、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10、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 、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 、位移-10m 比5m 小D 、温度-10℃比5℃低11、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2所示,由此可以判断:A 、前10s 内甲比乙的速度大,后10s 内甲比乙的速度小B 、前10s 内甲在前,后10 s 乙在前C 、20s 末两车相遇D 、相遇前,在10s 末两车相距最远 12、赛车的加速性能和刹车性能是反映赛车的重要标志,图3是某型号赛车在平直公路上进行性图350s t //(v 50 1000t/s能测试得出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赛车加速时,每秒钟速度增加10 m/s;B、赛车减速时,每秒钟速度减少2.5m/s;C、赛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停止,总共经过了4250m的距离;D、赛车在加速过程经过的距离是500m。

湖北省武汉市第39中学2015届高三8月月考政治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第39中学2015届高三8月月考政治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第39中学2015届高三8月月考政治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右图是某种商品从产生到退出市场的价格波动图,当该商品价格从A点运行到B点,说明A.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B.该商品的生产者从赚钱到保本经营C.该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D.生产该商品已无盈利空间2. 读漫画“铁路站票与坐票同价不合理”。

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①站票与坐票按相同价格出售违背价值规律②站票与坐票同价却无法享受同样的服务③票价的变化应以铁路客运市场需求为基础④服务性商品的价格应由其使用价值决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 2013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响应“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W市某餐厅为顾客提供“半份菜”、“小份菜”、“热菜拼盘”、免费打包等服务,并鼓励把没吃完的剩菜打包带走。

该餐厅的做法①根本目的在于引领消费行为,促进绿色消费②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③凸显了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④鼓励消费者坚持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②4. 据报道:不少国人跑到国外采购洋品牌,主要原因是比国内便宜。

洋品牌在我国的售价偏高与众多因素有关,与我国相关的因素有①通货膨胀率高,人民币升值快②消费者心理的影响③进口商品须交纳的关税普遍较高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5. “风险”一词与人类的决策和行为后果联系越来越紧密。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物理试卷(带解析)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物理试卷(带解析)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物理试卷(带解析)1.201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希格斯和恩格勒,以表彰他们对用来解释物质质量之谜的“上帝粒子”所做出的预测。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 .开普勒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B .牛顿认为在足够高的高山上以足够大的水平速度抛出一物体,物体就不会再落在地球上C .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和他坚信电和磁之间一定存在着联系的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D .安培首先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极大地促进了他对电磁现象的研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选项A 错误;牛顿认为在足够高的高山上以足够大的水平速度抛出一物体,物体就不会再落在地球上,选项B 正确;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和他坚信电和磁之间一定存在着联系的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选项C 错误;法拉第首先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极大地促进了他对电磁现象的研究,选项D 错误。

考点:物理学史及物理学家的贡献。

2.—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v-t 图像如图所示。

质点在t= 0时位于x = 3m 处,开始沿x 轴正方向运动。

当t= 7s 时,质点在轴上的位置坐标为( )A. x = 3.5mB. x= 6.5mC. x = 9mD. x=11.5m【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线可知,质点在前4s 内的位移为:()m 6m 24221=⨯+⨯;后3s 内的位移:()m 5.2-m 13221-=⨯+⨯,则当t= 7s 时,质点在轴上的位置坐标为:x=3m+6m-2.5m=6.5m ,选项B 正确。

考点:v-t 图线,质点的位置和位移。

3.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改变,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

假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且地球的质量、半径都不变,若干年后( )A.近地卫星(以地球半径为轨道半径)的运行速度比现在大B.近地卫星(以地球半径为轨道半径)的向心加速度比现在小C.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比现在小D.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与现在相同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因为地球的质量、半径都不变,则根据近地卫星的速度表达式:v=知近地卫星的速度不变,选项A 错误;近地卫星的向心加速度:2GM a R=,故近地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不变,选项B 错误;同步卫星的周期等于地球自转的周期,故若干年后同步卫星的周期变大,由222()()()MmG m R h T R h π=++可知R h +=则同步卫星的高度增大,故卫星的万有引力减小,向心加速度减小,选项D 错误;根据2()R h V Tπ+==C 正确。

八校2015届高三理综(物理部分)第二次联考试题

八校2015届高三理综(物理部分)第二次联考试题

2015年湖北省八校联考高考物理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2015•湖北二模)以下关于物理学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伽利略通过实验和论证说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使用价值C.法拉第最早引入了场的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D.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并提出分子电流假说解释磁现象【考点】:物理学史.【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解析】:解:A、伽利略通过铜球在斜面上的实验及合理外推,指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使用价值,故B正确;C、法拉第最早引入了场的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故C正确;D、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解释磁现象,故D错误;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2.(6分)(2015•湖北二模)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置坐标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已知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则0~t2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在t1时刻速度大小相等B.t1时刻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C.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平均速度.【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坐标的变化量等于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解析】:解:A、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则在t1时刻,甲图象的斜率大于乙图象的斜率,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B错误;C、坐标的变化量等于位移,根据图象可知,甲乙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的大小相等,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抓住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是分析的关键,知道,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3.(6分)(2015•湖北二模)美国宇航局的“信使”号水星探测器按计划将在2015年3月份陨落在水星表面.工程师找到了一种聪明的办法,能够使其寿命再延长一个月.这个办法就是通过向后释放推进系统中的高压氦气来提升轨道.如图所示,设释放氦气前,探测器在贴近水星表面的圆形轨道Ⅰ上做匀速圆周运动,释放氦气后探测器进入椭圆轨道Ⅱ上,忽略探测器在椭圆轨道上所受外界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探测器在轨道Ⅰ上A点运行速率小于在轨道Ⅱ上B点速率B.探测器在轨道Ⅱ上某点的速率可能等于在轨道Ⅰ上速率C.探测器在轨道Ⅱ上远离水星过程中,引力势能和动能都减少D.探测器在轨道Ⅰ和轨道Ⅱ上A点加速度大小不同【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知AB速度大小.探测器机械能是否变化要看是否有外力对探测器做功,当万有引力刚好提供探测器所需向心力时探测器正好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是供大于需,则探测器做逐渐靠近圆心的运动,若是供小于需,则探测器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解析】:解:A、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知探测器与水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同,则知A点速度大于B点速度,故A错误;B、在椭圆轨道远地点A实施变轨成圆轨道是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要实现这个运动必须万有引力小于飞船所需向心力,所以应给飞船加速,故在轨道Ⅱ上速度大于A点在Ⅰ速度,在Ⅱ远地点速度最小为,故探测器在轨道Ⅱ上某点的速率在这两数值之间,故可能等于在轨道Ⅰ上的速率,故B正确;C、探测器在轨道Ⅱ上远离水星过程中,引力势能增加,动能较小,故C错误.D、探测器在轨道Ⅰ和轨道Ⅱ上A点所受的万有引力相同,根据F=ma知加速度相同,故D错故选:B【点评】:卫星变轨问题,要抓住确定轨道上运行机械能守恒,在不同轨道上的卫星其机械能不同,轨道越大机械能越大4.(6分)(2015•湖北二模)如图所示,虚线AB和CD分别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相交于O 点,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分别处于椭圆的两个焦点M、N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处电势、场强均相同B.C、D两处电势、场强均相同C.在虚线AB上O点的场强最大D.带负电的试探电荷在O处的电势能大于在B处的电势能【考点】:电势能;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根据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线和等势面分布特点,可以比较A与B,C与D电势、场强关系及O、B电势高低;根据电场线疏密可知,在M、N之间O点场强最小;利用负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小,可比较负电荷在O、B电势能大小.【解析】:解:A、根据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结合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线、等势面分布对称性特点可知,A、B场强相同,A点电势较高.故A错误.B、如图,根据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线、等势面分布对称性,C、D两处电势、场强均相同.故B 正确.C、根据电场线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可知,在AB之间,O点处电场线最疏,场强最小.故C 错误.D、O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则负电荷在O处电势能小于在B处电势能.故D错误.故选:B.【点评】:这类问题要巧妙利用电场线、等势面分布对称性的特点,再根据电场线方向判断电势高低,电场线的疏密判断场强的大小.5.(6分)(2015•湖北二模)如图所示,一可看作质点的小球从一台阶顶端以4m/s的水平速度抛出,每级台阶的高度和宽度均为1m,如果台阶数足够多,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小球将落在标号为几的台阶上?()A. 3 B.4 C. 5 D.6【考点】:平抛运动.【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小球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结合几何关系即可求解.【解析】:解:如图:设小球落到斜线上的时间t,水平:x=v0t竖直:y=因为每级台阶的高度和宽度均为1m,所以斜面的夹角为45°,则代入数据解得t=0.8s;相应的水平距离:x=4×0.8m=3.2m台阶数:n=,知小球抛出后首先落到的台阶为第四级台阶.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6.(6分)(2015•湖北二模)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块形状大小均相同,将它们通过轻绳和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甲所示,绳子在各处均平行于倾角为α的斜面,M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不考虑M、m与斜面之间的摩擦.若互换两物块位置,按图乙放置,然后释放M,斜面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轻绳的拉力等于Mg B.轻绳的拉力等于mgC.M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sinα)g D.M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考点】: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由第一次放置M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可得M和m的质量关系,进而可求第二次放置M的加速度,轻绳的拉力.【解析】:解:第一次放置时M静止,则:Mgsinα=mg,第二次放置时候,由牛顿第二定律:Mg﹣mgsinα=(M+m)a,联立解得:a=(1﹣sinα)g.对M由牛顿第二定律:T﹣mgsinα=ma,解得:T=mg,故A错误,B正确,C正确,D错误.故选:BC.【点评】:该题的关键是用好牛顿第二定律,对给定的情形分别列方程,同时注意连接体问题的处理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灵活应用.7.(6分)(2015•湖北二模)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3.0V,内阻不计,L1、L2为相同规格的小灯泡,这种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所示,R为定值电阻,阻值为7.5Ω.当开关S闭合后()A.L1的电阻为Ω B.L1消耗的电功率为7.5WC.L2的电阻为7.5Ω D.L2消耗的电功率为0.3W【考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专题】:恒定电流专题.【分析】:电源内阻不计,路端电压等于电动势不变.灯泡是非线性元件,根据L1、L2的电压,由伏安特性曲线可读出电流,由R=算出它们的电阻.【解析】:解:A、电源电动势为3.0V,内阻不计,路端电压为3V.L1和两端的电压为3V,由图可知,此时的电流为0.25A,所以电阻值:Ω,故A错误.B、由伏安特性曲线可以读出L1和两端的电压为3V,由图可知,此时的电流为0.25A,L1消耗的电功率为:P=UI=3.0×0.25=0.75W,故B错误.C、在乙图上做出电阻R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由于R与L2串联,所以二者的电流值是相等的,由图可以读出,此时二者的电压都是1.5V时,二者电压的和等于3.0V,此时的电流值是0.2A.所以R2==7.5Ω,故C正确D、L2消耗的电功率为:P′=U′•I′=1.5×0.2=0.3W,故D正确.故选:CD【点评】:在分析电阻的I﹣U与U﹣I图线问题时,关键是搞清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也就是说是K=,还是K=R.对于线性元件,R=,但对于非线性元件,R≠.8.(6分)(2015•湖北二模)如图xoy平面为光滑水平面,现有一长为d宽为L的线框MNPQ 在外力F作用下,沿正x轴方向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空间存在竖直方向的磁场,磁场感应强度B=B0cos x(式中B0为已知量),规定竖直向下方向为磁感应强度正方向,线框电阻R,t=0时刻MN边恰好在y轴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力F为恒力B.t=0时,外力大小F=C.通过线圈的瞬间时电流I=D.经过t=,线圈中产生的电热Q=【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焦耳定律.【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分析】:由题意明确感应电动势的规律,根据导体切割磁感线规律和交流电有效值的计算方法可求得电流及热量.【解析】:解:A、由于磁场是变化的,故切割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为变值,安培力也会变力;故要保持其匀速运动,外力F不能为恒力;故A错误;B、t=0时,左右两边的磁感应强度均为B0,方向相反,则感应电动势E=2B0LV;拉力等于安培力即F=2B0IL=;故B正确;C、由于两边正好相隔半个周期,故产生的电动势方向相同,经过的位移为vt;瞬时电动势E=2B0Lccos;瞬时电流I=;故C正确;D、由于瞬时电流成余弦规律变化,故可知感应电流的有效值I=;故产生的电势Q=I2Rt=;故D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考查电磁感应及交流电规律,要注意交流电有效值定义在本题中的迁移应用;本题选题新颖,是道好题.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题~第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题~第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9.(6分)(2015•湖北二模)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某研究小组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的主要步骤是: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一端系一金属小球,另一端固定于O 点,记下小球静止时球心的位置A,在A处放置一个光电门,现将小球拉至球心距A高度为h 处由静止释放,记下小球通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1)如图乙,用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的直径d= 1.04cm;(2)该同学测出一组数据如下:高度h=0.21m,挡光时间△t=0.0052s,设小球质量为m=100g,g=9.8m/s2.计算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0.206J,动能的增加量△Ek=0.200J,得出的结论:在误差范围内,小球机械能守恒,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是克服空气阻力做功.(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实验题.【分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等于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2)根据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求出小球通过最低点的速度,从而得出动能的增加量,根据小球下降的高度求出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判断是否相等.【解析】:解:(1)游标卡尺的读数为10mm+0.1×4mm=10.4mm=1.04cm.(2)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mgh=0.1×9.8×0.21≈0.206J.小球通过最低点的速度v==m/s=2m/s,则动能的增加量△Ek=mv2=×0.1×22=0.200J,可以看出,在误差范围内,小球机械能守恒,产生误差的原因是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故答案为:(1)1.04;(2)0.206;0.200;在误差范围内,小球机械能守恒;克服空气阻力做功.【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知道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瞬时速度.10.(9分)(2015•湖北二模)现有一只电压表有刻度但无刻度值,提供以下可选用的器材及导线若干,要求尽可能精确地测量一个电压表的满偏电压Ug.A.待测电压表V1,满偏电压约3V,内阻RV1=3000Ω,刻度均匀、总格数为N;B.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RA约0.1Ω;C.电压表V2:量程15V、内阻RV2约15kΩ;D.标准电阻R1=10Ω;E.标准电阻R2=10kΩ;F.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200Ω;G.学生电源E,电动势15V,内阻不计;H.开关一个.①如图方框中已画出部分实验电路图,请你完成剩余的部分电路图,并标上题目中所给仪器的字母代号.②测出多组数据,其中一组数据中待测电压表V1的指针偏转了n格,可计算出满偏电压Ug为(用字母表示),式中除题目已给的物理量外,其他字母符号表示的物理量物理意义是标准电压表V2的读数.【考点】:伏安法测电阻.【专题】:实验题.【分析】:(1)根据题意及给出的仪表进行分析,明确实验中应采用的接法及电路图;(2)根据所设计的电路图,利用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可得出满偏电压值.【解析】:解:①待测电压表内阻已知,若能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即可明确其不同刻度处时的电压,根据格数即可求得满偏电压值;因电压表中允许通过的电流较小,不能用用让其与待测电流表相串联,故只能用电压表并联的方式测出电压值,而V2量程过大,故应串联一保护电阻;原理图如图所示;(2)若V2示数为U,则流过V1的电流I=;待测电压表的示数为:IR1=R1;故满偏电压Ug=;其中U是直流电压表V的指针指到第n格时,标准电压表V2的读数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标准电压表V2的读数【点评】:本题为探究型实验,要注意根据题意明确实验原理,注意所给仪器的正确使用,学会分析问题非常关键.11.(13分)(2015•湖北二模)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竖直放置,直径MN为竖直方向,环上套有两个小球A和B,A、B之间用一长为R的轻杆相连,小球可以沿环自由滑动,开始时杆处于水平状态,已知A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1)若B球质量也为m,求此时杆对B球的弹力大小;(2)若B的质量为3m,由静止释放轻杆,求B球由初始位置到达N点的过程中,轻杆对B 球所做的功.【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专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1)对B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杆的弹力,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合成法列式求解即可.(2)两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和两球速率相等的关系列式,即可求出B到达N点的速度,再运用动能定理求解功.【解析】:解:(1)对B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F=mgtan60°=mg(2)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又vA=vB对B,运用动能定理得:联立以上各式得:答:(1)此时杆对B球的弹力大小为mg.(2)B球由初始位置到达N点的过程中,轻杆对B球所做的功为﹣mgR.【点评】:第1小题是三力平衡问题,关键是受力分析后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合成法或者正交分解法列式求解.第2小题,要把握住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运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12.(19分)(2015•湖北二模)真空中存在一中空的柱形圆筒,如图是它的一个截面,a、b、c为此截面上的三个小孔,三个小孔在圆形截面上均匀分布,圆筒半径为R.在圆筒的外部空间存在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其方向与圆筒的轴线平行,在图中垂直于纸面向内.现在a处向圆筒内发射一个带正电的粒子,其质量为m,带电量为q,使粒子在图所在平面内运动,设粒子只受磁场力的作用,若粒子碰到圆筒即会被吸收,则:(1)若要粒子发射后在以后的运动中始终不会碰到圆筒,则粒子的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有何要求?(2)如果在圆筒内的区域中还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也为B,则为使粒子以后都不会碰到圆筒,粒子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有何要求?【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1)粒子若由a射向c,由c出磁场后,粒子受到的洛伦兹力的方向向左,粒子将向左偏转,若再次射入圆筒时从a进入指向c,则粒子偏转360°,这个显然是不可能的;若从a射向b,则圆心到c的距离一定大于圆心到a的距离,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粒子只能从a射向b.若粒子从a射向b,依题意,出圆筒后再次射入从a圆筒时,方向指向b,则粒子偏转360°,这个显然是不可能的;出圆筒后再次射入从c圆筒时,方向指向b,则粒子的偏转角是300°,这也是不可能的,做不出轨迹的图象;所以粒子进入圆筒后从a指向b,从b进入磁场偏转后只能由c进入圆筒,且方向指向a.画出粒子运动的轨迹,然后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得出粒子运动的半径,即可求出粒子速度的大小;(2)如果在圆筒内的区域中还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也为B,为使粒子以后都不会碰到圆筒,结合(1)的分析与粒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粒子运动的轨迹只能是从a到b,然后到c,再到a,等等,粒子运动的方向是从a指向圆心.做出粒子运动的轨迹,然后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得出粒子运动的半径,即可求出粒子速度的大小;【解析】:解:(1)依题意,粒子进入圆筒后从a指向b,从b进入磁场偏转后只能由c进入圆筒,且方向指向a.画出粒子运动的轨迹如图1,粒子的偏转角是240°,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得:粒子运动的圆心一定在圆筒上,而且粒子的半径r=R.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所以:联立得:;(2)如果在圆筒内的区域中还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也为B,由粒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粒子运动的轨迹只能是从a到b,然后在外侧的磁场中到c,在圆筒内再到a,然后在外侧的磁场中到b,在圆筒内再到c,然后在外侧的磁场中到a,如图2.粒子运动的方向是从a指向圆心.做出粒子运动的轨迹粒子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cd⊥oc,bd⊥ob,所以粒子的偏转角:β=240°,所以:∠bod=30°,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圆弧的圆半径为r′,粒子的偏转半径: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B=所以:答:(1)若要粒子发射后在以后的运动中始终不会碰到圆筒,粒子的初速度的大小为:方向从a指向b;(2)如果在圆筒内的区域中还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也为B,则为使粒子以后都不会碰到圆筒,粒子的初速度大小为,方向由a指向圆心.【点评】:本题考查了带点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分析清楚粒子运动过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数学知识即可正确解题;根据题意作出粒子的运动轨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二)选考题、请考生从以下三个模块中任选一模块作答【物理3-3】(15分)13.(6分)(2015•湖北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指液体或气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B.气体的温度升高,每个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都增加C.一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D.只要能减弱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可以降低E.空调机作为制冷机使用时,将热量从温度较低的室内送到温度较高的室外,所以制冷机的工作不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考点】:热力学第二定律;布朗运动;分子势能.【分析】:正确解答本题要掌握: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布朗运动是指液体或气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物体的内能;正确理解好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解析】:解:A、布朗运动是指液体或气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反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气体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有些分子的速率增加,也有些分子的速率会减小,只是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加.故B错误.C、一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汽,温度没有变化,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吸热,内能增加,所以分子之间的势能必定增加.故C正确.D、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只要能减弱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可以降低.故D正确;E、将热量从温度较低的室内送到温度较高的室外,产生了其它影响,即消耗了电能,所以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故E错误.故选:ACD【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分子运动和热现象的基本知识,对于这些基本知识一定注意加强记忆和积累.其中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几种不同的表述要准确理解.14.(9分)(2015•湖北二模)如图,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上部有长24cm 的水银柱,封有长12cm的空气柱,此时水银面恰好与管口平齐.已知大气压强为p0=76cmHg,如果使玻璃管绕底端在竖直平面内缓慢地转动180°,求在开口向下时管中空气柱的长度.封入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在转动过程中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没有发生漏气.【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专题】: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专题.【分析】:在玻璃管转动过程中,根据P=P0+hcosθ可知,转动的角度增大,封闭气体压强减小,体积增大,水银溢出,整个过程封闭气体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列式求解即可.【解析】:解:设玻璃管开口向上时,空气柱的压强为p1=p0+ρgl1 ①式中,ρ和g分别表示水银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玻璃管开口向下时,原来上部的水银有一部分会流出,设此时空气柱长度为x,则p2=p0﹣ρg[(l1+l2)﹣x]②式中,p2为管内空气柱的压强.由玻意耳定律有p1l2S=p2xS ③S为玻璃管的横截面积,由①②③式和题干条件得x=20 cm答:在开口向下时管中空气柱的长度为20cm.【点评】:本题关键是求出被封闭气体的压强即可正确解答,解答这类问题注意以水银柱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状态求解.【物理3-4】(15分)15.(2015•湖北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军队士兵过桥时使用便步,是为了防止桥发生共振现象B.机械波和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仅由介质决定C.泊松亮斑是光通过圆孔发生衍射时形成的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减弱玻璃的反射光E.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考点】:电磁波的产生;产生共振的条件及其应用;光的干涉.【分析】:当策动频率与固有频率相同时,出现共振现象;电磁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由光的衍射现象:绕过阻碍物继续向前传播;偏振原理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来减弱反射光的强度;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而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从而即可求解.【解析】:解:A、军队士兵过桥时使用便步,防止行走的频率与桥的频率相同,桥发生共振现象,故A正确.B、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波的频率无关,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波的频率均有关,故B错误.C、泊松亮斑是光通过不透明的小圆盘发生衍射时形成的;故C错误;D、加偏振片的作用是减弱反射光的强度,从而增大透射光的强度;故D正确;E、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而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E正确;故选:ADE.【点评】:本题考查光的衍射与干涉现象,掌握机械能与电磁波的区别,注意电磁波的预言与证实,理解偏振片的作用.16.(2015•湖北二模)如图所示,AOB是截面为扇形的玻璃砖的横截面图,其顶角θ=76°,今有一细束单色光在横截面内从OA边上的点E沿垂直OA的方向射入玻璃砖,光线直接到达AB面且恰好未从AB面射出.已知OE=OA,cos53°=0.6,试求:①玻璃砖的折射率n;②光线第一次从OB射出时折射角的正弦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武汉市第39中学2015届高三8月月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 有一弧形的轨道,如图所示,现取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分别置于A、B两点处于静止状态,则关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物块在A点受到的支持力大B.物块在A点受到的摩擦力大C.物块在A点受到的合外力大D.将物块放在B点上方的C点,则物块一定会滑动2.如图所示的曲线是某个质点在恒力作用下的一段运动轨迹。

质点从M点出发经P点到达N点,已知弧长MP大于弧长PN,质点由M点运动到P点与从P点运动到N点的时间相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从M到N过程中速度大小保持不变B.质点在这两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质点在这两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不相等,但方向相同D.质点在MN间的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的斜面B上,现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水平推力F分别作用在A、B上,A、B均保持静止不动。

则 ( )A.A与B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B.B与地面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C.B对A的支持力一定等于mgD.地面对B的支持力大小一定等于(m+M)g4.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假设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都在各自的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引力常量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神舟十号运行的周期和轨道半径可以求出地球的质量B.由神舟十号运行的周期可以求出它离地面的高度C.若神舟十号的轨道半径比天宫一号大,则神舟十号的周期比天宫一号小D.漂浮在天宫一号内的宇航员处于平衡状态5.如图所示,长为L1的橡皮条与长为L2的细绳的一端都固定在O点,另一端分别系两球A 和B,A和B的质量相等,现将两绳都拉至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放,摆至最低点时,橡皮条和细绳长度恰好相等,若不计橡皮条和细绳的质量,两球经最低点速度相比 ( )A.A 球大B.B 球大C.两球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6.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在挡板上。

质量为m 的物体以初速度v0沿水平面开始运动,起始点A 与轻弹簧自由端O 距离为s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与弹簧相碰后,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 ,则弹簧被压缩最短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 ( )A.mgxmv μ-221 B. mgs μC .)(2120x s mg mv +-μ D .)(x s mg +μ7. 如图所示,2013年2月15日,一颗陨星坠落俄罗斯中西部地区,造成数百人受伤。

在影响最严重的车里雅宾斯克州,爆炸造成玻璃窗破碎和人员受伤。

忽略陨星的质量变化,在陨星靠近地球的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陨星的重力势能随时间增加均匀减小B .陨星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C. 陨星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陨星增加的内能D .陨星的机械能不断减小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楔形物体b ,b 的斜面上有一小物块a ,a 与b 之间、b 与地面之间均存在摩擦。

已知a 恰好可沿斜面匀速下滑,此时若对a 施加如图所示的作用力,a 仍沿斜面下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a 上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1,则地面对b 无摩擦力B .在a 上施加沿斜面向下的力F2,则地面对b 的摩擦力水平向左C .在a 上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3,则地面对b 的摩擦力水平向右D .无论在a 上施加什么方向的力,地面对b 均无摩擦力9.如图所示,倾斜的传动带以恒定的速度v2向上运动,一个小物块以初速度v1从底端冲上传动带,且v1大于v2,小物块从传动带底端到达顶端的过程中一直做减速运动,则 ( )A .小物块到达顶端的速度可能等于零B .小物块到达顶端的速度不可能等于v2C .小物块的机械能一直在减小D .小物块所受的合外力一直做负功10.2012年6月24日,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深度超过7000米,预示着中国已经有能力征服全球99.8%的海底世界。

假设在某次实验时,“蛟龙”号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共历时10min,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蛟龙”号:A.下潜的最大深度为360mB.整个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0.025m/s2C.在3~4min和6~8min内出现超重现象D.在8~10min内机械能守恒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18分)11.如图为“测量弹簧劲度系数”的实验装置图,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装有指针及挂钩,指针恰好指向一把竖直立起的毫米刻度尺。

现在测得在挂钩上挂上一定数量钩码时指针在刻度尺上的读数如下表:下列问题:(1)请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 =_____________N/m。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考虑到在没有挂钩码时弹簧自身有重量,测量的劲度系数与真实值相比较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没有影响)。

1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电压为U、频率为f的交流电源上,从实验打出的几条纸带中选出一条理想纸带,如图所示,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5个点A、B、C、D、E,测出A点与起始点O的距离为s0,点A、C间的距离为s1,点C、E间的距离为s2,已知重锤的质量为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1)从起点O 开始到打下C 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P E ∆= ,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k E ∆= 。

(2)根据题设条件,还可利用重锤下落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经过计算可知,测量值比当地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要小,其主要原因是: 。

三、计算题(共32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 (8分)伽利略被誉为“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他认为将A 、B 两个斜面对接起来,让小球沿斜面A 从静止滚下,小球滚上另一斜面B 。

如果无摩擦,无论斜面B 比斜面A 陡些还是缓些,小球最后总会在斜面B 上的某点速度变为零,这点据斜面底端的竖直高度与它出发时的高度相同。

如图所示,设起点为P ,终点为q ,已知045α=,030β=,试求: (1)小球在A 、B 两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2)小球从P 到q 的过程中,在A 、B 两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之比。

14. (12分)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3/4圆弧形光滑管道半径略大于小球半径,管道中心到圆心距离为R ,A 端与圆心O 等高,AD 为水平面,B 点在O 点的正下方,一小球自A 点正上方由静止释放,自由下落至A 点进入管道,当小球到达B 点时,管壁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小球重力的9倍.求:(1)小球到B 点时的速度;(2)释放点距A 的竖直高度;(3)落点C 与A 的水平距离。

15.(12分)如图,可看作质点的小物块放在长木板正中间,已知长木板质量为M=4kg ,长度为L=2m ,小物块质量为m=1kg ,长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两物体皆静止。

现在用一大小为F 的水平恒力作用于小物块上,发现只有当F 超过2.5N 时,才能让两物体间产生相对滑动。

设两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重力加速度g=10m/s2,试求:(1)小物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一开始力F 就作用在长木板上,且F=12N ,则小物块经过多长时间从长木板上掉下?16.[物理——选修3-3](10分)(1)(4分)以下关于分子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3分,选对3个给4分.每选错一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分)A.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则分子间的斥力与引力均减小B.气体分子之间总没有分子力的作用C.液体难于压缩表明液体中分子总是引力D.当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时,随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势能增大E.当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时分子间势能最小(2)(6分)有一种方便旅游时携带的运动水壶,它可以充分压缩、折叠。

甲图是它的实物图。

乙图是它的使用原理图。

需要使用的时候,首先将其向水壶口一边推动,形成一个类半圆形物体,然后再拉动水壶底部拉环,把另一个藏起来的半圆往外拽。

这样,压缩的水壶就充分膨胀起来,可以装载液体了,这款伸缩水壶在旅行时携带十分方便,能减轻不少行李的压力。

如果此水壶的容积为2L ,在通过拉环使其膨起过程中,里面充入1.0atm 的1.6L 空气时,将水壶口拧紧。

求:①水壶内部的气体分子数;②当拉环完全拉开,水壶恢复正常形状时,内部空气的压强多大。

m F参考答案:二.实验:11. (1)31或32; (2)没有影响12.(1) P E ∆=)(10s s mg +k E ∆=32)(2221f s s m + (2) 221g=4s s f - 纸带与限位孔之间摩擦力(或答纸带与其它部分的阻力或摩擦阻力)的作用。

13.(1;(2)1:解析:(1)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可得:sin A mg ma α= ------------------------(1分)sin B mg ma β= -------------------------(1分)故sin :1sin A B a a αβ== -------------------(1分)(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公式可得:21sin 2A A A h s a t α==----------(2分) 同理可得21sin 2B B B h s a t β== ----------------------(2分)解得:sin sin A B t t βα== -----------------------(1分)14.解:(1)设小球到达B 点的速度为1v ,因为到达B 点时管壁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小球重力大小的9倍,所以有:219v mg mg m R -= -----------------(2分)解得:v1=2gR 2 ------------------(1分)(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11()2mg h R mv +=--------------(2分) ∴ 3h R = -----------------------(1分)(3)设小球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2v ,落点C 与A 的水平距离为x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1211222mv mv mg R =+ --------(2分)由平抛运动规律得212R gt = -------------------(2分)2R x v t += ---------------------(1分)由此可解得 1)x R = --------------------(1分)15. (1)设两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当F=2.5N 作用于m 时,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a m M F )(+= ------------------①(2分)对M ,由牛顿第二定律Ma f = --------------------------------②(1分)由①②可得f=2N -----------------------------------(1分)小物块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所受支持力N=mg ,由摩擦力性质f=μmg ----------------------------------(1分)得μ=0.2 -------------------------------③(1分)(2) F=12N 作用于M 时,两物体发生相对滑动,设M 、m 加速度分别为a1、a2,对M ,由牛顿第二定律1Ma f F =- ----------------------------------④(1分)得a1=2.5m/s2对m ,由牛顿第二定律2ma f = ------------------------------------------------⑤(1分)得a2=2m/s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两物体在t 时间内位移为21121t a s = -------------------------------------------------⑥(1分)22221t a s =--------------------------------------------------⑦(1分) m 刚滑下M 时L s s 2121=- --------------------------------------------------⑧(1分) 由⑥⑦⑧得t=2s -----------------------------------------------------------(1分) 评分说明:(1)问若算错,(2)问④~⑧仍可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