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学习心得.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中的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

环境工程中的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

环境工程中的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土壤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然而,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土壤污染既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一个健康问题。

因此,对土壤的污染控制与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土壤污染的原因。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农业活动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废弃物排放等。

工业生产中的废弃物、有害化学物质的排放往往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农药过量使用也会导致土壤污染,而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的建筑废弃物排放也成为了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

其次,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减少土壤污染。

工业企业应加强尾气和废水处理,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对于农业活动来说,应提倡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强土壤保护。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理,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此外,加强土壤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存在的土壤污染也需要得到修复。

土壤修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结合土壤污染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修复技术。

一般来说,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

物理修复主要通过土壤剖面分离、土壤转运等方式降低土壤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浓度,以达到减轻土壤污染的效果。

化学修复则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改变土壤环境,例如pH值的调节、添加化学吸附剂等,来降解或稳定土壤污染物。

生物修复则是依靠微生物和植物的作用来修复土壤污染。

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降解污染物;而植物则可以吸收污染物,降低土壤中的污染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土壤修复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时间和经济成本。

因此,在进行土壤修复时,需要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考虑到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

同时,需要引入科学监测手段,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以确保修复工作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任务。

从源头控制污染、加强土壤保护到进行修复工作,都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

2024年污染与防治的学习心得(2篇)

2024年污染与防治的学习心得(2篇)

2024年污染与防治的学习心得2024年的学习心得:污染与防治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污染与防治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课题之一。

回顾2024年,我参加了一系列关于污染与防治的学习活动,对于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形成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污染已经成为了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严重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排放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空气污染不仅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呼吸系统,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水污染则威胁到了我们的饮用水和水生生物的生存。

土壤污染则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食物安全和农作物的生长。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减少污染的产生,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我明白了治理污染需要多方合作和共同努力。

由于污染问题的复杂性,单一的个人或组织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政府、企业、学术界以及公众都需要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并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企业应该主动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

学术界应该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公众应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宣传环保知识,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同时,我还学到了一些具体的污染治理技术和方法。

例如,对于空气污染的治理,可以采用减少工业排放、改善交通状况、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等措施。

对于水污染,可以加强污水处理,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对于土壤污染,可以采用土壤修复技术,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

同时,我也了解到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在污染防治中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我们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最后,我认识到环境保护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

我们不能仅仅在学习活动中关注环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忽视环境保护。

每个人都应该从小事做起,减少浪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资源。

土壤污染修复资料总结范本(二篇)

土壤污染修复资料总结范本(二篇)

土壤污染修复资料总结范本标题:土壤污染修复资料总结一、引言土壤污染是指由于人为活动或自然原因导致土壤中含有有害物质,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现象。

随着人类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对于土壤污染的修复和治理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本文通过对多份土壤污染修复资料的研究总结,探讨了土壤污染修复的方法和技术,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常见的土壤污染修复方法1.物理方法:通过物理手段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从而达到修复土壤污染的目的。

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热解燃烧、超声波处理和电渗透等。

热解燃烧是利用高温对污染土壤进行燃烧分解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

超声波处理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作用来分解和分离土壤中的污染物。

电渗透则是通过施加电场来提高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速率,使其迅速被移除。

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通过施加化学药剂或添加剂来改变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性质或稳定性,从而减少其对土壤和环境的危害。

化学方法包括改变pH 值、氧化还原修复和添加药剂等。

调整土壤的pH值可以改变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解吸/吸附平衡,促进其迁移和分解。

氧化还原修复则是利用强氧化剂或还原剂来改变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化学性质,使其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

添加药剂则是通过添加各种化学物质来降解有机污染物或减少其迁移性。

3.生物方法:生物方法利用微生物、植物或生物制剂等生物因素来修复土壤污染。

常用的生物方法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生物激发修复。

微生物修复是利用土壤中存在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来降解和分解污染物的方法。

植物修复则是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利用其吸收、吸附或转化有害物质的能力来修复土壤污染。

生物激发修复则是利用特定生物和土壤环境条件来激发土壤中的生物活性,增强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迁移。

三、工程实例与效果评价1.案例一:在某工业园区,土壤中出现了重金属铅污染的问题。

研究人员采用化学方法,在污染土壤中添加了一种络合剂,并调整了土壤的pH 值。

2024年土壤污染修复资料总结范文(二篇)

2024年土壤污染修复资料总结范文(二篇)

2024年土壤污染修复资料总结范文【引言】土壤污染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以及农业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进行土壤污染的修复变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对2024年土壤污染修复的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____年至____年的土壤污染情况】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严重,对农田土壤、城市土壤和工业用地等不同类型土壤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土壤污染发生率居高不下,占据土壤总面积的比例超过16%。

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农药和有机污染物等。

【____年至2024年的土壤污染修复研究进展】在对土壤污染的修复研究中,有许多值得关注的进展。

以下是我国在____年至2024年期间对土壤污染修复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进展概况:1. 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和生物体系来修复土壤污染的方法。

在____年至2024年期间,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通过选择适宜的微生物和植物来进行修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利用某些微生物或植物物种对重金属进行吸附和积累,以达到减少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目的。

此外,还有许多研究针对有机污染物,探索了具有高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种,并进行了相关的修复实验。

2. 修复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在土壤污染修复方面,修复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____年至2024年期间,我国的研究人员在修复材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例如,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和吸附性能的修复材料,有效修复了部分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

此外,还有许多新型材料被引入到修复领域中,如纳米材料、功能材料等。

3. 修复技术的整合与应用:土壤污染修复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通常需要综合应用多种修复技术。

在____年至2024年期间,我国在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整合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例如,结合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多种技术手段,将其相互协同应用,形成修复技术的综合体系。

2024年污染与防治的学习心得范文

2024年污染与防治的学习心得范文

2024年污染与防治的学习心得范文____年污染与防治的学习心得____年,我在学习污染与防治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环境造成的巨大威胁,同时也明白了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进行污染防治。

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学习心得。

首先,我了解到污染的类型和来源是进行防治的前提。

污染主要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三大类。

大气污染是由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燃烧等产生的,水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土壤污染则主要由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造成。

了解这些污染类型和来源,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策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影响。

其次,我学到了污染物的治理技术和方法。

治理污染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理、化学治理和生物治理。

物理治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将污染物从环境中分离出来,如利用过滤器、吸附剂等;化学治理则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如利用氧化剂和还原剂等;生物治理则是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等生物体来分解和降解污染物。

通过学习这些治理技术和方法,可以在实践中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解决具体的污染问题。

第三,我也意识到了污染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污染防治不只是政府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个人可以从减少自身的污染排放开始,如减少车辆使用、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全社会的行动。

政府也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政策,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推动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最后,我还了解到了国际合作在污染防治中的重要性。

污染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之间需要共同合作来解决。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制定全球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挑战。

在学习中,我也了解到了一些国际合作组织和机构,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等,这些组织在推动全球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污染与防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2024年土壤学实习心得总结(2篇)

2024年土壤学实习心得总结(2篇)

2024年土壤学实习心得总结____年土壤学实习心得总结作为土壤学专业的学生,我在____年参加了一次为期三个月的土壤学实习。

这次实习让我对土壤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在这次实习中,我深入实地调查了不同地区的土壤状况,学习了土壤分析的方法以及土壤改良的技术。

下面是我对这次实习的心得总结。

首先,我要感谢导师和教授们的指导和支持。

在实习期间,他们耐心地教给我实验的操作技巧,帮助我理解分析结果,还鼓励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他们的帮助让我在实习中更加自信,也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方向更加坚定。

在实习的第一周,我参观了当地的土壤分析实验室,并学习了常用的土壤分析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土壤样品的采集和样品的前处理步骤,也了解了不同土壤指标的测定原理。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这些实验操作,我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

但是,通过和导师的交流和实践实验,我逐渐掌握了实验技巧,提高了实验效率。

在之后的几周里,我分别到不同的地区进行了土壤调查和采样工作。

这些地区包括农田、林地、湿地以及城市公园等。

在土壤调查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水分和气味等特征,了解了这些特征与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的关系。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并记录相关环境和地理信息,我了解了不同地区土壤的差异和变化趋势。

这些调查工作让我对土壤的多样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实习的最后一个月,我参加了一项土壤改良的项目,并学习了一些土壤改良的技术。

在这个项目中,我学习了有机肥料的施用方法、土壤覆盖技术以及土壤修复的原理和方法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了解了不同种类的有机肥料对土壤的影响以及不同土壤覆盖方式对水分和养分的保持效果。

我还参与了一些土壤修复实践,通过添加生物修复剂和改良土壤结构,使得受污染的土壤恢复了一定的生物活性和肥力。

这个项目让我明白了土壤改良的重要性,也对未来的土壤治理工作充满信心。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024年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2篇)

2024年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2篇)

2024年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土壤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涉及内容广泛,实践性强,它不仅具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

土壤学实习是研究土壤科的基本方法,是搞好林业和实行科学种树的前提,也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土壤是农林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地,土壤的性质不仅影响农林产品的产量,还影响其品质。

土壤是生命活动的产物,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

低等生物的固氮作用使土壤具有了生长植物的肥力,而植物的生长促进了土壤的腐殖化过程和养分的富集过程,从而使土壤肥力进一步发展,在茂盛的植被下,强烈的生物风化推动着母质向土壤的演化。

土壤又是生命的摇蓝。

土壤不仅是生物的栖息地,而且是生物作用的对象,同时也是地球生命诞生与进化的温床。

有证据表明,土壤巨大的表面及复杂的多孔多相体系,对于生命的产生与进化至关重要。

学习土壤学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和了解土壤,野外实习就是一种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土壤的方法。

土壤学实习是为了探明土壤的发生发育和分布规律,查清土地资源及其生产条件,以便按不同需要利用和改良土壤。

土壤学实习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和土壤形态、性状上的特征,找出影响植物正常长的限制因素和障碍因素,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土壤问题。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富集循环的重要场所。

因此土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

土壤又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因此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

2024年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2)____年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引言在____年的环境土壤学实习中,我有幸参与了一系列与土壤相关的实地调查和实验,这一次实习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土壤在环境科学中的重要性。

2024年污染与防治的学习心得范本(2篇)

2024年污染与防治的学习心得范本(2篇)

2024年污染与防治的学习心得范本。

隐蔽性和滞后性,累积性和地域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周期性和难治理性。

2.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实践意义:1、土壤环境背景值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特别是土壤污染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2、它是研究和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制定土壤环境标准的基本数据3、是研究污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的化学行为的依据4、在土地利用及其规划,研究土壤生态、施肥、污水灌溉、种植业规划,提高农林牧副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进行食品卫生、环境医学研究时,它是重要的参比数据。

3.土壤自净按其作用机理的不同,可将土壤自净作用划分为物理净化作用、物理化学净化作用、化学净化作用和生物净化作用。

水质污染型、大气污染性、固体废弃物污染型、农业污染型和综合污染型。

5.面源污染特点:①形成随机性②影响的滞后性③影响因子的复杂性④存在的广泛性6.水质污染的污染源: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受污染的地面水体。

特点。

沿已被污染的河流或干渠呈树状或呈片状分布,污染物一般集中于土壤表层。

①工业或民用燃烧排放的废气,如so2②工业废气中颗粒物(包括飘尘),如铅,镉等③炼铝厂,磷肥厂的含氟废气④原子能工业,核武器的大气层试验,产生放射性物质。

特点。

以大气污染源为中心呈椭圆状或条带状,分布长轴沿逐风向伸长,其污染面积和扩散距离取决于污染物质的性质,排放量和排放形式。

8.固体废弃物:工矿业废渣,污泥,城市垃圾;农业:化肥,农药,城市垃圾堆肥,厩肥,污泥。

9.影响土壤污染物的转化和毒性:①酸碱性,通过影响组分和污染物的电荷特性,沉淀溶解等来改变污染物的毒性,还可改变土壤微生物活性来改变污染物毒性②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与土体内水气比有关③突然质地和构型,质地的差异导致结构和通透性不同,对环境污染的截留,迁移和转化产生不同效应④土壤生物活性,生物是土壤环境形成中最活跃的因素(光合作用,选择性吸收,协调水,肥,气,热等)10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形态多变,易积累,不能被降解而消除土壤中重金属存在的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学习心得专业学号o幽谷蓝月o1 前言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不可缺少、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壤这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资源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

各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土壤恢复计划,荷兰、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都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土壤污染的恢复研究和应用。

在中国,由于工业生产规模和乡镇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受到工业三废和农用化学品的污染日趋严重,污染土壤修复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

污染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以阻断污染物进入食物链,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于全球目前的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和修复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针对本学期的课程,关于土壤修复的部分我更加感兴趣,尤其是生物修复,于是我总结了一些内容并且查找了一些相关信息。

2 土壤修复技术分类土壤修复技术按照修复场地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即对污染土壤就地处置或进行异地处理。

按照技术类别可以将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

具体分类如下:按修复场地:⑴原位修复:①蒸汽浸提;②生物通风;③原位化学淋洗;④热力学修复;⑤化学还原处理墙;⑥固化/稳定化;⑦电动力学修复;⑧原位微生物修复。

⑵异位修复:①蒸汽浸提;②泥浆反应器;③土壤耕作法;④土壤堆腐;⑤焚烧法;⑥预制床;⑦化学淋洗。

按技术类别:⑴物理修复:①物理分离;②蒸汽浸提;③玻璃化;④热力学;⑤固化/稳定化;⑥冰冻;⑦电动力学。

⑵化学修复:①化学淋洗;②溶剂浸提;③化学氧化;④化学还原;⑤土壤性能改良。

⑶微生物修复:①生物通风;②泥浆反应器;③预制床。

⑷生态工程修复(植物修复):①植物提取;②植物挥发;③植物固化;④植物降解;⑤植物根际圈生物降解;⑥生态覆盖系统;⑦垂直控制系统;⑧水平控制系统。

⑸联合修复:①物理化学-生物:淋洗-生物反应器联合修复;②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菌根菌剂联合修复。

3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土壤环境中有毒有害物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污染了的土壤环境能够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

广义的生物修复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

3.1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是常用的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它主要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对进入土壤环境中的难降解物质如大分子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进行治理。

通常把这种狭义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称为土壤的生物修复。

3.1.1生物通风法生物通风工艺是一种强化污染物生物降解的修复工艺。

一般是在受污染的土壤中至少打两口井或三口井,安装鼓风机和真空泵,将新鲜空气强行排入土壤中,然后再抽出,土壤中的挥发性毒物也随之去除。

在同空气时,有时加入一定量的NH3或营养液,为土壤中的降解菌提供氮素营养,从而达到强化污染物降解的目的。

生物通风法常用于处理在对受地下储罐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进行生物恢复处理时产生的少量土壤。

3.1.2泵出生物法泵出生物法是将污染场地的地下水抽出经地表处理后与营养液按一定比例配比后注入土壤,促进微生物最大限度地降解。

该法适用于处理污染时间较长、状况已基本稳定的地区或受污染面积较大的地区。

3.1.3生物堆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土壤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污染了的土壤环境能够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

在进行生物堆时,把污泥堆成数个独立堤,然后把空气输入泥土,加速石油碳氢化合物的生物降解过程,泥土內的微生物会把污染物分解为H2O及CO2等无害物质。

3.1.4土地填埋土地填埋是将废物作为一种泥浆,将污泥施入土壤,通过施肥、灌溉、添加石灰等方式调节土壤的营养、湿度和pH值,保持污染物在土壤上层好氧降解。

该法已广泛用于油料工业的油泥处理。

3.1.5土壤耕作在非透性垫层和砂层上,将污染土壤以10~30cm的厚度平铺其上,并淋洒营养物、水及降解菌株接种物,定期翻动充氧,以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彻底清除污染物。

处理过程产生的渗滤液再回淋于土壤,以彻底清除污染物。

该技术已成功用于处理受五氯酚、杂酚油、石油加工废水污泥、焦油或农药等污染的土壤。

3.1.6 预备床将土壤运输到一个经过各种工程准备的预备床上进行生物处理,处理过程中通过施肥、灌溉、控制pH值等方式保持对污染物的最佳降解状态。

此方法适用于挥发/半挥发性、含卤和非卤有机污染物、多环芳径及爆炸性污染物;不适于二噁英/呋喃、杀虫剂/除草剂和PCB,不适于无机污染物和腐蚀性污染物,不适于黏土和泥炭土。

3.1.7 泥浆生物反应器污染土壤和水混合成泥浆在带有机械搅拌装置的反应器内通过人为调控温度、pH 值、营养物和供氧等促进专性微生物最大限度地降解污染物。

此方法适用于杀虫剂/除草剂,挥发/半挥发性、含卤和非卤有机污染物、PAH、二噁英/呋喃等有机污染物;不适于PCB,不适于无机污染物和爆炸性污染物,不适于泥炭土。

3.1.8 投菌法直接向污染土壤接入外源的污染降解菌,同时提供这些细菌生长所需营养。

不同的菌种可处理不同的污染物质。

3.1.9 生物搅拌向土壤饱和部分注入空气,从土壤不饱和部分吸出空气,加大气体流动性为微生物供氧,促进其最大限度地降解。

适用于挥发/半挥发性、含卤和非卤和PAH等有机污染物,不适于二噁英/呋喃和PCB、杀虫剂/除草剂等,不适于无机污染物、腐蚀性和爆炸性污染物,不适于黏土和泥炭土;可同时处理饱和土壤、不饱和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3.1.10 工程螺钻和慢速渗滤用工程螺钻系统使表层污染土壤混合,并注入含有营养和氧气的溶液,促进微生物最大限度地降解。

慢速渗滤,通过污染土壤区内布设垂直。

两种方法均适用于有机污染物(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挥发/半挥发性、含卤和非卤有机污染物,PAH、二噁英/呋喃、PCB等有机污染物);均不适于无机污染物(包括重金属、非金属、石棉、、腐蚀性和爆炸性污染物),但均适于氧化物。

均适于沙土、壤土和沉积物等土壤类型;均不适于黏土和泥炭土。

3.2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指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污染的土壤上,而该种植物对土壤中污染元素具有特殊吸收富集能力,将植物收获后并妥善处理(如灰化回收)后即可将该种重金属移出土体,达到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目的。

植物修复为从根本上解决土壤污染提供了一条重要的修复和治理途径,因而植物修复在土壤污染治理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植物修复技术主要类型有:3.2.1 植物提取即利用污染物富集能力较强的植物通过吸收和运转的过程,将污染物转移并储存在地上部分,最终通过收获地上部分集中处理来达到减少土壤污染物含量的目的。

适用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3.2.2 植物稳定指利用植物吸收和植物根际作用使土壤中污染物转化为相对无害物质。

在这一过程中,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并不减少,但由于降低了在土壤中的有效态,从而达到减轻污染的效果。

主要用于采矿和废弃矿区、冶炼厂污染的土壤、清淤污泥和污水厂污泥等重金属污染现场进行复垦。

3.2.3 植物挥发指植物通过植物的吸收促进某些重金属转为可挥发态并将之挥发出土壤和植物表面。

主要用于挥发性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如汞和硒。

3.2.4 根际过滤指利用植物庞大的根系和巨大的表面积过滤吸收、富集水体中重金属元素。

应用范围广泛,可处理杀虫剂、除草剂、PAH、PCB、矿物油等有机污染物。

4 几种超富集植物植物修复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最有效的途径,它是一种绿色环保技术。

在植物修复上,植物吸收技术表现最佳,治理效果是永久性的。

经过查找,发现几种典型的超积累植物(表一):表一几种典型超积累植物Tab.1 Typical hyper accumulator plan元素植物种名地上部元素含量/(mg·kg~1) 发现地点植物体内平均含量/(mg·kg~1)Cd 天蓝遏蓝菜1800 宾夕法尼亚0.21CoHaumaniastrum robertii 10200 扎伊尔0.036Cu 高山甘薯12300 扎伊尔 3.49Mn粗脉叶澳洲坚果51800 新喀里多尼亚25.65Ni 九节木属47500 新喀里多尼亚0.49Cr Sutera fodina wild 2400 津巴布韦\As 蜈蚣草5100 中国\Mn 商陆19299 中国湘潭\Zn 东南景天4515(叶) 中国\P 圆叶遏蓝菜8200 奥地利/意大利 2.52每种重金属都有多种植物可以富集,但超积累的种类并不多。

我对在我国发现的几种超积累植物更感兴趣,以蜈蚣草、商陆和东南景天为代表重点介绍。

4.1 蜈蚣草(Pteris vittata)凤尾蕨科、凤尾蕨属中型陆生蕨,为优良观赏蕨类。

多年生草本,高 1.3~2m。

根状茎短,被线状披针形、黄棕色鳞片,具网状中柱。

叶丛生,叶柄长10~30cm,直立,干后棕色,叶柄、叶轴及羽轴均被线形鳞片;叶矩圆形至披针形,长10~100cm,宽5~30cm,1次羽状复叶;羽片无柄,线形,长4~20cm,宽0.5~1cm,中部羽片最长,先端渐尖,先端边缘有锐锯齿,基部截形,心形,有时稍呈耳状,下部各羽片渐缩短;叶亚革质,两面无毛,脉单1或1次叉分。

孢子囊群线形,囊群盖狭线形,膜质,黄褐色。

生于海拔2000~3100m的空旷钙质土或石灰岩石上。

分布于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蜈蚣草是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发现的世界上第一种砷的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具有超常规吸收与富集能力。

将蜈蚣草植于污染土壤,吸收重金属加以回收,可达到“清污与回收”双重目的。

研究表明,蜈蚣草对土壤中铅、铜、锌与砷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性和修复能力。

在自然条件下,蜈蚣草可生长在砷含量40~50mg/Kg土壤中,甚至能在砷含量高达23400mg/Kg的矿渣中正常生长;在野外其叶片砷含量超过1000mg/Kg,室内栽培的叶片砷含量高达5070mg/Kg。

美国佛罗里达的研究表明,生长在未污染地区的蜈蚣草植株砷含量只有11.8~64.0mg/L,而在受污染地区植株砷含量却高达1442~7526mg/L,远高于生长在正常土壤中植株的平均值(低于3.6mg/L)。

蜈蚣草可在铅浓度高达3368~3550mg/Kg的铅锌矿尾砂库及其周围环境成片生长;可在铜含量896~12802mg/Kg的矿区土壤中正常生长,且其体内铜浓度高达918mg/Kg;可在锌浓度高达22616mg/Kg的矿渣上正常生长,其羽叶锌含量最高可达737mg/Kg。

目前,利用蜈蚣草等植物富集与修复砷、铜和锌等重金属污染的技术已推广应用,对受砷污染土壤进行低成本改良具有极大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