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第二节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一)光照大豆是喜光作物,光强不足影响大豆生长。
大豆属短日照作物,日照缩短促进大豆开花结实。
因此,不同地区间引种时要考虑到大豆的光周期特性。
(二)温度大豆是喜温作物,春季当播种层低温稳定在10℃以上时,大豆种子开始萌动发芽。
夏季气温平均在24-26℃左右,对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最为适宜。
当温度低于14℃时生长停滞,秋季白天温暖,晚间凉爽但不寒冷,有利于同化产物的积累和鼓粒。
(三)水分大豆产量高低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
春大豆区,大都生育期间的降雨量在600mm左右,大豆产量最高。
在500mm次之,降雨量超过700mm或低于400mm均造成减产。
夏大豆区6-9月份的降雨量若在435mm以上,可以满足夏大豆的要求。
二、品种选择(一)品种选择原则1.根据各地自然条件,选择生育期适宜、类型恰当的品种,便于发挥品种潜力;2.品种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高产优质;3.品种纯度应高于96%,发芽率高于95%,含水量小于13%,净度大于97%;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定并允许推广的品种。
(二)常用品种简介1.徐豆10号早熟夏大豆型,抗病、抗倒性强,是以一年两熟制地区种植2.嫩丰15号抗灰斑病和孢囊线虫病3.8157大豆王适宜肥地种植4.开育10 适宜平肥地种植5.改良开育10 适宜沙地、山地种植6.早熟豆种97-1 抗倒伏三、种子处理(一)选种利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选种,剔除病粒、残粒、虫食粒、杂粒等(二)拌种1.根瘤菌拌种大豆根部有根瘤,根瘤能固氮,根瘤菌活性货数量决定根瘤固氮能力。
通过根瘤菌拌种来提高根瘤菌活性和数量,增加固氮量。
具体方法是按每667m2用种量拌50mL菌剂,避光条件下均匀拌种阴干后24h播种。
注意拌种后不能混用杀菌剂。
2.微肥拌种大豆需要钼肥较多,钼肥有利于形成根瘤的钼铁蛋白,用钼肥有利于根瘤菌的形成。
具体方法是1kg种子用钼酸铵0.5g溶于20mL水中喷洒在大豆种子上阴干后播种。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2023最新

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环境条件 (1)5 茬口 (1)6 播种 (2)7 种植密度 (3)8 施肥 (3)9 灌溉 (3)10 田间管理 (3)11 病虫草害防治 (3)12 收获贮存 (3)附录A(资料性)大豆主要病害及防治 (5)附录B(资料性)大豆主要虫害及防治 (6)大豆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大豆生产在环境条件、茬口、播种、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贮存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地区春播大豆和夏播大豆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春播大豆 spring soybean5月初至6月初播种的大豆。
3.2夏播大豆 summer soybean6月上旬至6月底播种的大豆。
4 环境条件4.1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相关要求,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相关要求。
4.2 选择生态环境、排灌条件良好,周围无污染源的地块,不宜选择易发生病虫草鼠害或施用农药过多的地块。
4.3 应注意田间卫生,清除病残体。
5 茬口12大豆与非豆科作物至少以3年为一个轮作周期。
5.2 间作 5.1 轮作倒茬套种间作套种可选择以下方式:——以大豆为主间作玉米:可4~6行大豆间作1~2行玉米,大豆的密度接近单作;——以玉米为主间作大豆:可2行玉米间作2~3行大豆,玉米缩小行间的行距和株距或双株留苗,保证在玉米株数接近单作的前提下,在大行间种植大豆。
大豆压榨工艺流程

大豆压榨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 This document has been carefully written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大豆压榨工艺流程:①原料清理:首先对大豆进行筛选,去除混杂的杂质如灰尘、泥沙、石子、金属碎片及劣质豆粒,以防损毁设备并确保油品质量。
②破碎:将清理后的大豆送入破碎机,将其破碎成小颗粒,便于后续加工步骤中的油分提取。
③软化:破碎后的大豆需经过软化处理,调整其水分和温度,使其更容易被挤压出油。
④轧胚:软化后的大豆颗粒被送入轧胚机,压制成薄片,增加油料与溶剂接触面积,提高出油率。
⑤蒸炒:将大豆薄片进行高温蒸煮和炒制,破坏细胞结构,使油脂更易释放,同时提升油脂品质。
⑥压榨:将处理后的大豆薄片送入榨油机,通过物理压力将油脂从豆饼中挤出,得到毛油。
⑦豆粕处理:压榨后剩余的固体物质称为豆粕,可用作饲料或进一步加工。
⑧毛油精炼:提取的粗油(毛油)需经过精炼过程,包括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步骤,以去除杂质,提升油品的纯净度和稳定性。
⑨成品包装:精炼后的食用油经过质量检测,符合标准后进行灌装、密封,最后进行外包装,准备进入市场销售。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大豆生产的产地环境、种子及其处理、选茬和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包装、贮藏和运输及质量追溯体系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大豆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04. 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GB/T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2475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GB / 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NY / 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 / 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 / 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3、产地环境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 / T391的要求,宣年活动积温三10℃在2100℃以上,年降雨量在450mm以上。
土壤肥沃、耕性良好。
4种子及其处理1.1品种选择应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经审定推广的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不应使用转基因品种。
1.2种子精选播种前对所选用的种子进行筛选或人工粒选,剔除病粒,虫食粒、破碎及杂质,并晒种。
1.3种子质量应符合GB404. 2的要求。
净度不低于99%,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含量不高于12%。
4.4种子处理可对精选后的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种子包衣应符合GB/T15671的要求,种衣剂还应符合MY / 7393的要求。
5选茬和整地5.1选茬实行科学轮作,不重茬,不迎茬。
宜选用五米、小菱、马铃薯等茬口。
6.2整地采取机械联合整地,实行秋翻起垄或秋深松起垄,深松深度25cm以上,耙茬、深松、起垄连续作业。
耕层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达到适宜播种状态。
6施肥7.1总则施用肥料应符合MY / T394的要求,以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大豆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制造等领域。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合理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共1200字以上。
一、大豆种子选择与预处理1.选择优质的种子,种子外观完整无病害,并具有强大的萌发力。
2.对种子进行预处理,采取浸种法浸泡24小时,然后晾干。
二、土壤准备1.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大豆种植。
种植前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酸碱度。
2.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必要的土壤改良。
如果土壤酸性过高,可添加石灰来中和土壤酸性。
3.用犁将土地松土,使土壤质地松散,便于大豆的生根和生长。
三、施肥1.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
2.在种植前施用有机肥,如畜禽粪肥或绿肥。
有机肥的施用量根据土壤肥力情况而定。
3.在播种前施用磷肥和钾肥。
磷肥的施用量较大,有利于大豆的生长与幼苗的发育。
钾肥则有利于提高大豆的抗病性和干旱抗性。
4.避免施用过量的氮肥,以免促进大豆茎叶生长过多,而影响花芽分化和结实。
四、播种1.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通常在春季出苗最佳。
2.播种前,在田地上进行整地,使种植床整齐,有利于水分渗透和根系发育。
3.进行单行直播,行距一般为40厘米,并根据品种选择适宜的穴距和种植密度。
4.每穴播入2-3粒种子,覆土3-4厘米。
五、田间管理1. 种植后要及时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但要避免大豆长时间处于水logged状态,以免引发秧苗腐烂和疫病的发生。
2.及时除草,保持田地清洁。
但要注意除草时不要伤到大豆的根系。
3.定期进行追肥,适量施用适宜比例的氮肥、磷肥和钾肥,促进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4.对大豆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进行及时防治,采取合理的药剂喷洒和轮作措施。
5.在大豆的生长过程中,适时修剪主茎,有利于侧枝的分枝和顶花序的分化。
六、收获与储存1.根据大豆的生长周期确定最佳的收获时间。
大豆加工设备的工艺流程

大豆加工设备的工艺流程大豆加工是将大豆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流程转化为食品、饲料、食用油等产品的过程。
下面详细介绍大豆加工设备的工艺流程。
1.清洗与脱水大豆加工的第一步是清洗和脱水。
清洗主要是去除大豆表面的杂质和沙土,并进行初步的预处理。
清洗后的大豆进入脱水设备,去除表面水分,为后续的工艺流程做好准备。
2.烘干与烘烤脱水后的大豆需要进行烘干,将其水分降至一定的含水量。
烘干可以通过热风烘干设备或烘烤设备进行。
烘干后的大豆含水量在合适的范围内,便于后续的加工过程。
3.去皮与破碎经过烘干后,大豆需要去除外皮。
去皮设备可以通过磨皮机或剥皮机来完成。
去皮后的大豆进入破碎设备进行破碎。
破碎设备可以采用破碎机或裂豆机,将大豆破碎为较小的颗粒。
4.粉碎与搅拌破碎后的大豆颗粒进一步进行粉碎,以便于后续的搅拌和提取。
粉碎设备一般采用磨粉机,将大豆颗粒粉碎为细粉末。
粉碎后的大豆粉末进入搅拌设备进行搅拌,使大豆内部组织均匀。
5.蒸煮与酶解搅拌后的大豆粉末进入蒸煮设备进行蒸煮,以破坏大豆的细胞结构和蛋白质酶。
蒸煮的温度和时间要控制得当。
蒸煮完成后,大豆粉末进入酶解设备进行酶解,使大豆蛋白质逐渐溶解。
6.压榨与分离经过酶解后的大豆进入压榨设备进行榨取,以提取大豆油。
压榨设备一般采用油压机,将大豆油榨取出来。
同时,在榨取的过程中,还会产生豆渣。
豆渣需要进行分离处理,以获取高品质的大豆油和豆渣。
7.提取与浓缩榨取大豆油后,还需要进行提取和浓缩。
提取设备一般采用循环萃取机,通过溶剂提取的方式,将残余的油脂提取出来。
提取后的油脂进入浓缩设备进行浓缩,使其达到标准质量的要求。
8.精炼与脱臭浓缩后的油脂需要进行精炼和脱臭,以提高油脂的质量和口感。
精炼设备一般采用白油精炼机,通过脱酸、脱胶等工艺,将油脂的杂质和浑浊物去除。
脱臭设备一般采用蒸汽脱臭器,通过蒸汽作用,去除油脂中的有害气味。
9.包装与贮存经过精炼和脱臭后的大豆油进入包装设备进行包装,以便于贮存和销售。
4、大豆种子生产技术[73页]
![4、大豆种子生产技术[73页]](https://img.taocdn.com/s3/m/f0bc44d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3.png)
• 蔓生型:植株生长较弱,茎、枝细长爬蔓,呈强度缠绕, 匍匐地面(野生型)
1、子叶
二、叶
功能:在出苗后10~15天内,子叶所贮藏的营养物质
和自身的光合产物为幼苗提供养分。
2、单叶
大豆子叶展开后约3天,从子叶上部节上长出两片对生的 单叶与子叶成直角互生,为真叶。
3、复叶
形状: 三出复叶。小叶的形状、大小因品种而异。叶形可 分为椭圆形、卵圆形、披针形和心脏形等。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
大豆种子的类别
大豆种子从新品种审定到应用于大田生 产全过程分为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 大田用种(良种)。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
育种家种子: 由育种家生产的、具备本品种特征特性
、纯度达到100%的种子。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
原种: 用育种家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
2.田间设计
各株行的长度应一致,行长5m~10m,每隔19行 或39行设一对照行,对照应用同品种的原种。
3.划区
在株行圃一侧,先留出保护行
,然后沿垄向垂直方向拉线,人工
踩印,在两侧垄上用皮尺量依次量
出田间设计的行长,田间走道长度
,拉线、划印,直至所有株行全部
划完为止。划完后,将事先写好的
牌子按田间设计,插在相对应的垄
根据大豆荚果在植株上分布和生长习性,通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将大豆分为三种类型
• 1.无限结荚习性 • 主茎和分枝的顶端生长点无限性生长,顶芽不转变成顶
端花序, 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可保持继续生长的能力 • 开花顺序是主茎基部的花朵先开,然后由下向上,由内
向外陆续开放 • 常常一面开花结荚,一面进行茎叶生长,其营养生长与
大豆预处理的车间工艺流程

大豆预处理的车间工艺流程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大豆的加工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多个工序进行预处理,才能得到高品质的豆制品。
本文将以大豆预处理的车间工艺流程为标题,详细介绍大豆预处理的各个环节及其重要性。
一、清洗清洗是大豆预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去除大豆表面的杂质和不洁物。
清洗过程通常采用水洗或机械洗浆的方式,可以有效去除大豆表面的土壤、石头、叶子等杂质,确保大豆的卫生安全和品质。
二、筛选筛选是将清洗后的大豆按照大小、形状和颜色等进行分级。
筛选过程通常采用振动筛或气流筛等设备,可以将大豆按照一定规格进行分离,以便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
三、破碎破碎是将筛选后的大豆打碎成一定大小的颗粒,以便后续的脱皮和脱脂工艺。
破碎过程通常采用破碎机或研磨机等设备,可以将大豆破碎成适合后续工艺处理的颗粒大小。
四、脱皮脱皮是将破碎后的大豆去除外皮的过程。
大豆的外皮富含纤维素和蛋白质,如果不去除外皮,会影响后续工艺的进行和豆制品的品质。
脱皮过程通常采用去皮机或脱皮机等设备,可以将大豆的外皮去除,得到裸大豆。
五、脱脂脱脂是将脱皮后的大豆中的油脂去除的过程。
大豆中的油脂是大豆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多的油脂会影响豆制品的品质和口感。
脱脂过程通常采用脱脂机或萃取机等设备,可以将大豆中的油脂去除,得到低脂的豆渣或豆粉。
六、烘干烘干是将脱脂后的大豆进行干燥的过程。
烘干的目的是去除大豆中的水分,以便后续工艺的进行和豆制品的储存。
烘干过程通常采用烘干机或烘箱等设备,可以将大豆中的水分蒸发掉,使大豆的水分含量达到合适的水平。
七、分选分选是将烘干后的大豆进行分级的过程。
分选的目的是将不同质量和规格的大豆进行分离,以满足不同产品的需要。
分选过程通常采用分选机或振动筛等设备,可以将大豆按照一定规格进行分离,得到符合要求的大豆产品。
八、包装包装是将分选后的大豆进行包装和封装的过程。
包装的目的是保护大豆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延长其保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大豆生产的产地环境、种子及其处理、选茬和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包装、贮藏和运输及质量追溯体系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大豆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2475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3、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391的要求,宣年活动积温≥10℃在2100℃以上,年降雨量在450mm以上。
土壤肥沃、耕性良好。
4种子及其处理
4.1品种选择
应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经审定推广的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不应使用转基因品种。
4.2种子精选
播种前对所选用的种子进行筛选或人工粒选,剔除病粒,虫食粒、破碎及杂质,并晒种。
4.3种子质量
应符合GB404.2的要求。
净度不低于99%,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含量不高于12%。
4.4种子处理
可对精选后的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种子包衣应符合GB/T15671的要求,种衣剂还应符合MY/7393的要求。
5选茬和整地
5.1选茬
实行科学轮作,不重茬,不迎茬。
宜选用五米、小菱、马铃薯等茬口。
5.2整地
采取机械联合整地,实行秋翻起垄或秋深松起垄,深松深度25cm以上,耙茬、深松、起垄连续作业。
耕层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达到适宜播种状态。
6施肥
6.1总则
施用肥料应符合MY/T394的要求,以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为
主,化学肥料为辅。
无机氮素用量应不超过大豆当季需求量的一半。
6.2底肥
根据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结合整地一次施入。
宜每hm2施用含有机质8%以上腐熟的农家肥30-40t.
6.3种肥
化肥做种肥,根据测土配方结果确定化肥用量。
应施用符合NY/T394要求的肥料,深施于种下4cm~5cm处。
6.4叶面追肥
大豆前期长势较差时,在大豆初花期,叶面追肥
7播种
7.1播期
地温(耕层10cm的温度)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
7.2播法
7.2.1垄三载培
垄距65cm-70oem,机械上双行精量点播,双行间小行距10cm~12cm。
7.2.2大窄行密植
110cm大3~4行种植。
种植三行,平均行距22.5cm种植四行,小行距12cm,宽行距21cm.
7.2.3小窄行密植
垄距45cm~50cm,机械上双行精量点播,双行间小行距10cm~12cm。
7.3播种量
根据地势土壤肥水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密度,计算播种量
公顷播量=
10
*
%
*
%)
1(*
*
)
发芽率(
)
净度(损失率
)
百粒重(
每公顷保苗数
g
注:田间损失率以10%计算实据量与计算播量误差为土3%
7.4播种质量
总播量误差不应超过2%,单口排量误差不超过3%,播种均匀,无断条(30cm内无籽为断条)。
行距开沟器间误差小于1cm,往复综合差误差小于5cm,播深3cm~5cm,覆土一致,播后及时镇压。
8田间管理
8.1铲蹚管理
在大豆苗期进行差沟深松,深度20cm以上,宜进行中耕培土2次。
8.2病虫草害防治
8.2.1总则
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尽量利用物理和生物描施,必要时,合理使用低风险农药。
优先选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农药的选择、使用和残留都应符合/T393的要求应技照农药产品标签或GB/T8321和GB12475的规定使用农药,控制施药剂量(或浓度)、施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
8.2.2除草
采用人工和机械除草为主。
化学药剂防治宜采用播后封闭和苗期茎叶处理相结合的方式
8.2.3病害
大豆主要病害防治技术应符合M/T2159的要求
8.2.4虫害
大豆的主要虫害有虫、食心虫、红如蛛等,应按照不同种类虫害发生的规
律进行防治,并注意特殊年份对虫害的及时防治,防治效果应达到相应虫害防治指标。
8.3灌溉
天气干早情况下,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在大豆开花、鼓粒期应适时浇灌9收获
在大豆完熟期时收获,干后及时脱粒,脱粒后统一过筛,清除杂质、粒,分级。
10包装、和运输
10.1包装
应符合NY/T658的要求
10.2贮藏
仓库应冷源、干燥、通风良好。
贮设施、周国环境、卫生要求、出入库、堆放等应符合NYT1056的要求
10.3运输
运输工具和运输管理等应符合NY/T1056的要求
11质量追湖体系
生产全过程,要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包括:地块档案和整地、播种、铲蹚、施肥、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仓贮、销售记录等。
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