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合集下载

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为确保生产出绿色食品优质大米,特制定此技术规程。

对水稻生产基地的规管理和技术指导,严格控制各种污染。

一、水稻栽培管理(一)育秧1、品种选择选择适宜地区的优质髙产新品种,不带病菌、虫源、无破粒、无枇粒、优质髙产新品种。

经两年实验示,选出绥粳4,龙洋16, 180,旱香74, 旱香52等优质品种。

这些品种抗病性强、生产性好、米质优良(一级米)、适口性好。

2、种子处理晒种3月25日——3月30日,室外晒种1—2天,增加种子活力。

盐水浸种,浸种4—5天后捞出控干进行催芽,有50%种子露白后方可播种。

3、营养床土配制根据当地条件选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偏酸、无草籽的腐殖土或旱田土,风干过筛,最好加15-20%草碳土, 按照每平方米苗床需要20kg原土,加入适量75%浓硫酸使PH值达到5-6.0,制成营养土。

4、秧床整理选取无盐碱、土地肥沃、平坦的壤土为育秧地块,田要泡透使土质松软。

秧床设置宽1.5米、长15米,秧沟宽30厘米,将秧床精细整理,达到平整一致,无作物根茬、杂草。

5、播种4月5日一一4月12日,首先在浇透水的置床上铺有孔地膜或软盘,然后铺撒3cm厚的营养土,刮平,浇透水,盘育苗每盘播70克左右,合理密植,稀播育壮秧。

6、秧田管理温度管理出苗前密封保温,棚温控制在3(rc左右,苗出齐后及时撤去地膜。

2叶1心时,温度控制在20—25°C左右,低温大床苗,严防髙温烧苗和徒长。

降温主要靠通风大小来调节。

水分管理6、整地11月上旬,水稻机收后,秸秆全部还田深翻,亩秸秆还田量在600公斤以上。

按照绿色食品优质米要求,四月下旬在耙地时施用em 菌发酵好的农家肥2吨/亩,施底肥磷酸二胺5公斤/亩,农家肥要施均匀,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进土壤理化性状。

一次性深施,这样不仅节省施肥次数,而且有利于提髙有效分菓率和有效穗数及穗大粒饱,减少垩白率,提高稻米品质。

4月25日——5月1日泡田。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选育原种
1. 选择具有短生育期、抗逆性强、产量高的水稻品种作为原种。

2. 在无病虫害、土壤肥沃的条件下进行育种,确保原种的优良特性。

二、播种
1. 选用良种,使用种粒热处理方法,保证播种质量。

2. 播种前进行土壤松翻,均匀施入有机肥料,保证作物的生长需要。

三、田间管理
1. 定期给予水稻农田适量的化肥,根据生长期合理施肥。

2. 对水稻田间杂草进行及时清除,保持田间整洁。

3. 定期对水稻进行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控、物理防控等方法。

四、收获
1. 在水稻成熟期,根据水稻颗粒的颜色、成熟度等指标,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收获。

2. 使用适当的收获机械,保证收获效率和质量。

五、加工
1. 对收获下来的水稻果实进行烘干、打谷等加工工序。

2. 对加工前后的水稻进行质量检查,保证原种的纯度和质量。

六、储藏
1. 将加工完成的原种进行密封存放,保证原种的质量不受影响。

2. 定期对储存的原种进行检查,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通过以上操作规程,可以保证水稻原种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为水稻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水稻种植技术及流程

水稻种植技术及流程

水稻种植技术及流程英文回答:Rice cultivation is a complex process that involves several stages and requires specific techniques for successful growth and harvest. Let's explore the steps and techniques involved in rice cultivation.1. Land preparation: Before planting rice, the land needs to be prepared properly. This includes plowing, leveling, and smoothing the field to ensure uniform water distribution during irrigation.2. Seed selection: Choosing the right rice variety is crucial for a successful harvest. Factors such as climate, soil type, and market dem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selecting seeds.3. Seedbed preparation: Rice seeds are first sown in a seedbed to allow them to germinate and grow into seedlings.The seedbed should have good drainage and be well-fertilized to promote healthy seedling growth.4. Transplanting: Once the seedlings reach a certain height, usually around 15-20 cm, they are ready for transplanting. Transplanting involves carefully uprooting the seedlings from the seedbed and planting them in the main field.5. Water management: Rice is a semi-aquatic crop and requires a consistent water supply. Proper water management is essential for healthy growth. The field is flooded with water during the vegetative stage and the water level is gradually reduced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stage.6. Fertilization: Rice plants require adequatenutrients for optimal growth. Fertilizers, both organic and inorganic, are applie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growth to ensure the plants receive the necessary nutrients.7. Weed control: Weeds compete with rice plants for nutrients, water, and sunlight. Effective weed controlmeasures, such as manual weeding or herbicide application, are necessary to minimize weed interference.8. Pest and disease management: Various pests and diseases can affect rice plants, leading to reduced yields.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cluding the use of resistant varieties, biological control, and chemical pesticides, are employed to minimize damage.9. Harvesting: Rice is harvested when the grains have reached the desired moisture content. The harvesting method can vary, with options such as manual cutting or the use of machinery like combine harvesters.10. Post-harvest processing: After harvesting, the rice grains need to be processed to remove the husk and other impurities. 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milling, polishing, and sorting to obtain high-quality rice.中文回答:水稻种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阶段,需要特定的技术才能成功种植和收获。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杂交水稻是指通过人工杂交和选择培育出的高产、抗逆、优质的水稻品种,其种子生产是杂交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为了保证杂交水稻的种子质量和产量,制种技术操作规程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关于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的具体内容。

一、适时筛选亲本
在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中,首先需要适时筛选优质的亲本以进行杂交。

亲本应当具有较高的产量、抗病性和抗逆性,且杂交组合要保持较高的杂种优势。

适时对亲本进行筛选,可以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二、严格执行杂交操作
在进行杂交操作时,需要做到区分配种、花粉采集、杂交授粉以及标记亲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特别是在杂交授粉的过程中,需要确保花粉粘附到雌穗上的正确位置,以提高杂交成功率。

三、科学管理种植和病虫害防治
在杂交水稻的种植过程中,需要科学施肥、灌溉和农药防治,确保水稻生长环境的良好;同时也需要对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治,避免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四、科学收获和处理
在水稻成熟后,需要根据成熟程度科学地进行收获和处理。


获时应注意避免损伤种子,处理时要进行糙米层的清除和饭芽的剔除,确保种子的质量。

五、严格的质量控制
在实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时,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种子的收获、处理和贮存进行监管,确保种子的生长力和纯度。

通过遵循以上的技术操作规程,可以保证杂交水稻的种子质量和产量,为推广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一、土壤准备1.选择种植土壤:选择肥沃、排水好、土层厚实的土地作为水稻种植基地。

2.耕种准备:在播种前进行深翻耕种,犁翻至30-40厘米深度,翻耕后进行平整,消除土壤硬塊和播种前的杂草。

二、播种阶段1.选择优质种子:选择外观饱满、无病害的优质水稻种子进行播种。

2.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播种日期,通常是春季或秋季。

3.播种方法:采用直播法进行播种,每亩播种量为150-200公斤。

三、田间管理1.种植密度:根据水稻品种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每亩密植30-40万株。

2.施肥方法:根据土壤质地和肥力情况,进行适量施肥。

整地前施基肥,分蘖期和灌浆期适量追加追肥。

3.病虫害防治: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定期巡查水稻田,发现病虫害及时喷洒杀虫剂或药剂进行防治。

4.浇水管理:稻田保持适度湿润,每次浇水深度约为5-8厘米,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四、收割与后续处理1.收割时间:根据品种的生长周期和水稻籽粒的成熟度选择合适的收割期,一般在水稻籽粒成熟时进行收割。

2.收割方法:采用机械收割或手工收割皆可,机械收割时应调整好收割高度,保证收割的整齐和茬齐。

3.粮食储藏:收割后及时将水稻晒干,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避免霉变和损坏。

五、紧急情况应对措施1.干旱:在干旱条件下,加大浇水量和频率,保持土壤湿润,避免水分缺乏。

2.洪涝:及时排水,保证田间的排水系统畅通,避免积水引起作物死亡。

3.病虫害暴发:发现病虫害暴发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或药剂进行防治。

六、安全操作措施1.在使用农药或化肥时,应佩戴劳动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

2.在农田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用火,避免火灾和事故发生。

3.勤洗手,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确保卫生安全。

七、验收标准1.种子质量:收割后的种子应饱满、完整,无病害和变质。

2.田间管理:水稻苗期健壮,无严重病虫害,整体农田生长均匀。

3.收割质量:成熟期收割时水稻秆稷黄金,籽粒饱满而透明粒。

有机水稻种植操作规程

有机水稻种植操作规程

有机水稻种植操作规程1.地块选择和准备(1)选择适宜的土地,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避免选择有污染的土地。

(2)进行土壤分析,了解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根据结果进行调整,确保土壤的适宜性。

(3)进行坡地整平,开垦田地,填补坑洼,确保土壤的平整性。

2.品种选择和育苗(1)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水稻品种,比如选择耐病虫害的品种,同时考虑其对有机农业的适应性。

(2)选用有机育苗基质,如有机肥料和有机土壤改良剂,确保苗床的有机性。

(3)进行育苗繁殖,注意保持苗床的湿润和温度适宜。

(4)在苗床上进行适当的管理,如适时浇水和松土,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3.田间管理(1)在选种前进行土壤施肥,使用有机肥料,如农家肥、堆肥等,确保土壤的养分供应。

(2)适时进行间作或轮作,使土壤得到休养和恢复。

(3)进行稻田水利措施,如修建水沟和水坑,保证稻田的灌溉和排水。

(4)进行稻田的翻耕、松土等操作,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5)在田间进行除草作业,可使用有机除草剂或人工除草,避免使用化学除草剂。

(6)定期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使用有机农药,如红蜘蛛、稻飞虱等害虫的防治。

4.高水稻连作(1)选择适合连作的品种,如连作耐性强的品种。

(2)进行密植,增加光照强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适时进行追肥,增加土壤的养分供应。

(4)注意灌溉和排水,保持稻田的湿润和通风。

(5)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定期进行防治措施。

5.收获和后期处理(1)选择适时的收割期,进行收割,避免过晚或过早。

(2)在收获过程中,注意将杂质和病虫害的稻谷进行剔除。

(3)将收获的稻谷进行晾晒,保持一定的湿度。

(4)进行稻谷的清理和分类,去除杂质和损坏的谷粒。

(5)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包装,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以上就是有机水稻种植的操作规程,通过正确的操作,能够保证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养分的供应,以及病虫虫害的防治。

有机水稻的种植能够保护环境,提高土壤质量,同时为人们提供健康的食品。

水稻的种植步骤

水稻的种植步骤

水稻的种植步骤
水稻的种植步骤如下:
1. 地选和准备:选择适合种植水稻的土壤,通常是湿润的、富含有机质的疏松土壤。

清理杂草和其他农作物残留物,并犁地平整。

2. 播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水稻品种的种子。

可以直播种、栽插或育秧后移栽。

直播种即将种子直接撒在湿润的土地上;栽插是将幼苗直接插入耕地;育秧后移栽是先将种子在湿田中育苗,然后将幼苗转移到田地中。

3. 灌溉和水管理:水稻需要大量的水进行生长,因此在种植早期需要充分灌溉田地,以保持土壤湿润。

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的浸水和排水来保持足够的水分和氧气供应。

4. 施肥:水稻生长需要丰富的养分,因此在播种前或水稻生长期间,需要适量施入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以满足水稻生长的营养需求。

5. 病虫害防治:水稻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可以使用农药喷洒或采用生物控制的方法。

6. 育秧和移栽:育秧是将种子在湿田中培育成幼苗的过程。

育秧后,将幼苗移栽到水田中以适当的间距和深度。

7. 田间管理:包括保持适宜的灌溉水位、杂草清除、病虫害预防和控制、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

8. 成熟和收割:水稻的生长周期通常为3-7个月,取决于品种和气候条件。

当稻穗变黄,籽粒呈黄色时,即可收割水稻。

收割后,将稻谷晾晒或通过其他方法进行干燥和储存。

请注意,以上步骤仅为基本参考,具体的水稻种植步骤可能因地区、气候和特定种植技术的使用而有所不同。

有机大米操作规程

有机大米操作规程

第一章有机水稻种植技术规程1.范围GB/T19630-2019规定了有机水稻生产的地块选择、种子种苗来源、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控、产品采收、贮运、销售及管理体系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合作社有机水稻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630-2019 有机产品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1561-20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3.基本要求3.1地块选择栽植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2018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2012,灌溉水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3.1.1在适宜水稻栽培的区域选择生态环境良好且周边没有污染源的的水田进行有机水稻栽培。

3.1.2选择有天然隔离带能杜绝周边田地常规种植时引发的化肥农药污染及生态环境良好且适宜水稻生长的地块进行有机水稻转换生产。

3.1.3要求所有有机种植的地块周边与邻近地块之间都应建立隔离带,宽度以不受常规地块种植时使用的化学肥料及农药、用水等污染影响为准。

3.2种子、种苗选择种子、种苗来源必须符合GB/T19630-2019有机产品国家标准。

严禁使用任何经化学及其他的禁用物质处理的种子、种苗和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

选用良种,突出优质。

突出优质品种特点,选用抗逆性好、分蘖力强、偏大穗,适宜大棚旱育苗,超稀植栽培模式的中、晚熟品种,种子质量在二级以上,发芽率95%以上,纯度98%以上,播前进行发芽试验,达不到标准的不能做种子。

3.3土壤培肥农家肥或有机肥,肥料施入均匀。

有机水稻不能施用化肥,只能施入经过认证有机肥和生物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为确保生产出绿色食品优质大米,特制定此技术规程。

对水稻生产基地的规管理和技术指导,严格控制各种污染。

一、水稻栽培管理
(一)育秧
1、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地区的优质高产新品种,不带病菌、虫源、无破粒、无秕粒、优质高产新品种。

经两年实验示,选出绥粳4,龙洋16,180,旱香74,旱香52等优质品种。

这些品种抗病性强、生产性好、米质优良(一级米)、适口性好。

2、种子处理
晒种 3月25日——3月30日,室外晒种1—2天,增加种子活力。

盐水浸种,浸种4—5天后捞出控干进行催芽,有50%种子露白后方可播种。

3、营养床土配制
根据当地条件选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偏酸、无草籽的腐殖土或旱田土,风干过筛,最好加15-20%草碳土,按照每平方米苗床需要20kg原土,加入适量75%浓硫酸使PH值达到5-6.0,制成营养土。

4、秧床整理
选取无盐碱、土地肥沃、平坦的壤土为育秧地块,
田要泡透使土质松软。

秧床设置宽1.5米、长15米,秧沟宽30厘米,将秧床精细整理,达到平整一致,无作物根茬、杂草。

5、播种
4月5日——4月12日,首先在浇透水的置床上铺有孔地膜或软盘,然后铺撒3cm厚的营养土,刮平,浇透水,盘育苗每盘播70克左右,合理密植,稀播育壮秧。

6、秧田管理
温度管理
出苗前密封保温,棚温控制在30℃左右,苗出齐后及时撤去地膜。

2叶1心时,温度控制在20—25℃左右,低温大床苗,严防高温烧苗和徒长。

降温主要靠通风大小来调节。

水分管理
6、整地
11月上旬,水稻机收后,秸秆全部还田深翻,亩秸秆还田量在600公斤以上。

按照绿色食品优质米要求,四月下旬在耙地时施用em 菌发酵好的农家肥2吨/亩,施底肥磷酸二胺5公斤/亩,农家肥要施均匀,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进土壤理化性状。

一次性深施,这样不仅节省施肥次数,而且有利于提高有效分蘖率和有效穗数及穗大粒饱,减少垩白率,提高稻米品质。

4月25日——5月1日泡田。

耙地
春季耙地以旱耙为主,泡田后水耙找平为辅,水耙地以寸水不露泥为准。

(二)插秧
5月9日——5月28日,当气温稳定在13℃时,就可开始插秧,插前3—5天整好地耙细耙平,寸水不露泥,沉淀适宜时,就可以插秧,插秧时要保证插秧质量,浅插,插秧
密度以30cm*17-20cm为宜,每穴3—5苗,有利于早生快发。

(三)田间管理
1、节水灌溉
按照绿色优质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要求,采用浅、湿、干――浅间歇灌溉方法。

插秧后深水护苗2-3天,返青期和分蘖期,潜水(2-3厘米),中期潜水间歇灌溉,抽穗期水深3-5厘米,齐穗后干干湿湿,有利于灌浆成熟。

9月15日前后,黄熟期撤水。

采用上述节水灌溉方法,每公顷只需6000-7000立方水,每公顷可节水3000立方水。

2、田间水分管理
插秧后,深水护秧,水层3—5cm,使秧苗1/2—1/3置于水中,减少叶面蒸腾,促使早返青。

秧苗返青活棵后,浅水管理,干干湿湿促分孽。

分孽末期进行第一次晒田,时间3—5天;水稻生育中期,浅水管理、间歇灌溉。

7月10日前后,幼穗分化始期,进行第二次晒田,时间3—5天。

水稻抽穗后,干干湿湿管理,
8月10日——9月20日,浅水灌溉,干干湿湿,适时晒田,干湿壮籽。

9月20日——10月1日,停水,收割前7天排水。

3、追肥
5月18日追返青分蘖肥5千克/亩尿素,
7月5日——7月15日,追穗肥硫酸钾5公斤/亩,
7月5日——7月15日,微生物菌肥2千克/亩(哈茨木霉菌0.5公斤、多粘芽孢杆菌0.5公斤、巨大芽孢杆菌0.25公斤、细黄链霉菌0.5公斤、枯草芽孢杆菌0.25公斤)。

(四)病虫害防治措施
1、综合防治
(1)冬耕晒田
秋收后,采用深耕晒垄养田的方式,即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又可冻死越冬虫卵。

(2)浅水层管理及适时晒田
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了田间湿度,破坏了病虫害发生条件,减轻病虫害发生。

(3)田块泡田时在田块的下风口及时打捞作物浪渣残体清除病源菌核,降低病源基数,减轻病虫害发生。

(4)黑光灯诱杀害虫
7月中旬,在田间设置黑光灯诱杀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成虫。

2、药剂、菌剂防治
本基地病虫草害主要为苗期稻瘟病、水稻穗茎瘟病、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一年生杂草。

1、4月20日和7月15日分别用春雷霉素2%水剂80毫升/亩,全田喷雾防治水稻穗茎瘟病、稻瘟病。

2、5月5日水稻移栽前用噁草酮30%薇乳剂80毫升/亩兑土15千克撒施,药土法预防水稻一年生杂草。

3、应用微生物菌剂:
7月18日云金杆菌100克/亩喷雾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

7月5日——7月15日,微生物菌肥2千克/亩(哈茨木霉菌0.5公斤、多粘芽孢杆菌0.5公斤、巨大芽孢杆菌0.25公斤、细黄链霉菌0.5公斤、枯草芽孢杆菌0.25公斤)。

(五)适时收获
10月初,水稻黄熟后期适时收获。

水稻收割机进行机收,含水量达13—15%时,袋装入仓贮存。

农业科技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