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的基本性质
锡的原子序数

锡的原子序数锡的原子序数是50,它的化学符号为Sn,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
锡在自然界中以氧化物和硫化物的形式存在,主要产自锡石和锡矿石。
锡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制造合金、电子元件、食品包装等领域。
锡的物理性质锡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它的密度为7.31克/立方厘米,熔点为231.9摄氏度,沸点为2602摄氏度。
锡的热导率和电导率都比较低,但它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可焊性。
锡的化学性质锡是一种化学活性较低的金属,它可以与氧、硫、氯等元素发生反应。
锡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锡,与硫反应生成硫化锡,与氯反应生成氯化锡。
锡还可以与一些非金属元素形成合金,如与铜形成青铜、与铅形成锡铅合金等。
锡的应用锡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制造合金、电子元件、食品包装等领域。
锡和铅的合金是一种常用的焊接材料,锡和铜的合金则是制造青铜器的材料。
锡还可以用于制造锡箔、锡盒、锡管等食品包装材料,因为锡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不易与食品发生化学反应的特点。
此外,锡还可以用于制造电子元件、太阳能电池板等高科技产品。
锡的历史锡是人类早期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已经开始使用锡制造青铜器。
在中国,锡的使用历史也非常悠久,早在商代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锡制造青铜器和铜器。
在欧洲,锡的使用也可以追溯到古代,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就已经开始使用锡制造各种器具和武器。
总结锡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它广泛用于制造合金、电子元件、食品包装等领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锡的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已经被人类广泛使用。
锡的性质及分析方法综述

锡的性质及分析方法综述一、锡的基本性质锡精矿熔炼(粗炼)方法主要有两段熔炼法、还原熔炼-烟化挥发法和烟化富集-还原熔炼法三种。
具体如下:(1)两段熔炼法。
是锡冶炼的传统方法,锡精矿先在较低温度和弱还原条件下熔炼(一次熔炼),得到较纯的粗锡和含锡较高的富渣。
富渣在较高温度和强还原条件下进行二次熔炼,产出硬头和贫锡渣。
硬头为富渣中的一部分铁在强还原条件下与锡同时还原产出的锡-铁合金(成分波动较大,一般含锡约50%,含铁约40%),返回一次熔炼,以回收其中的锡。
贫锡渣通常废弃。
两段熔炼法的优点是过程简单,缺点是锡和铁在生产过程中循环。
此法仅适于处理含铁低的高品位锡精矿(图1)。
(2)还原熔炼-烟化挥发法。
为了避免铁在生产过程中循环,对含铁较高的锡精矿,一般采用富渣烟化炉硫化挥发,以代替两段熔炼中的二次熔炼。
烟化挥发产出的不是硬头而是含锡较高的挥发烟尘。
烟尘返回精矿还原熔炼。
此法适于中等品位锡精矿(图2)。
(3)烟化富集-还原熔炼法。
适于处理低品位锡精矿或锡中矿,其原则工艺流程见图3。
烟化富集能使低锡矿料中的锡和多种有价元素富集于挥发烟尘中,大量的脉石成分则造渣与主金属分离。
二、锡的试样分解方法目前,常用的锡试样分解方法是氧化镁半熔法和酸溶法。
三、锡的分离、富集方法四、锡的测定方法及干扰五、应用生产锡的主要原料是锡精矿和锡矿石。
针对锡精矿和锡矿石的测定,结合仪器设备能力,一般可按如下方法进行:1.固体样品中锡的测定:前处理:1)锡精矿: 试料以盐酸、氯酸钾分解,以氯化物形式挥发除砷。
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存在下,以氢氧化铍作载体,用氨水使锡沉淀,与铜、钨、锑、铋、等元素分离。
灰化沉淀,以锌粉-硼砂-硼酸熔融,盐酸浸去,用铁粉和铝粒将锡还原为二价。
2)锡矿石:试料用过氧化钠熔融,水浸去,在盐酸介质中,用铝片将锡(Ⅳ)还原为锡(Ⅱ)。
测定方法:碘量法2.液体样品中锡的测定:前处理:1)直接酸化法:适合基体简单的试样,硫酸含量小于2%对ICP测定无影响。
锡元素知识点

锡元素知识点锡(Sn)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它在化学和工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将通过逐步的思考来了解锡元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第一步:锡的基本属性锡是一种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元素。
它的原子序数是50,原子量约为118.71。
在周期表中,锡位于碳和铅之间,属于第14族。
锡的密度相对较低,为7.31克/立方厘米。
它的熔点较低,约为231.93摄氏度,而沸点则较高,约为2602摄氏度。
这使得锡在许多应用中非常有用。
第二步:锡的化学性质锡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
它可以与氧、氮、硫等多种元素形成化合物。
锡的氧化态有两种,即锡(II)和锡(IV)。
它能够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如SnCl2和SnCl4。
此外,锡还可以与一些有机物形成配合物,如有机锡化合物。
这些化学性质使得锡在许多化学反应和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步:锡的用途锡在工业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种常见的应用是制造锡合金。
锡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常用于制造食品罐、饮料罐、化妆品容器等。
锡合金还可用于电子器件、电路板和焊接材料等领域。
此外,锡也可以用于镀层,以提高其他金属的耐腐蚀性能。
第四步:锡的历史和文化意义锡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利用锡制作器皿和装饰品。
在古罗马时期,锡还用于制造硬币。
锡也在一些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例如,在英国,锡被用来制作针和指南针的外壳,这被认为是给予它们魔法力量的象征。
第五步:锡的环境影响锡的开采和加工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锡矿石的开采可能导致土地破坏和水源污染。
此外,锡的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废水和废气,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这些负面影响,确保锡的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对锡元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有了初步的了解。
锡作为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在化学和工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锡的基本属性、化学性质、用途以及其历史和文化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元素。
锡的基本性质

第1章绪论锡矿资源的分类与锡矿的基本知识1.1.1锡的地球化学知识地壳岩石圈中锡的丰度为2×10-6,属于含量较低的元素,与其他金属的丰度相比,约为钢的1/27,铅的1/6,锌的1/35,故将锡称为稀有金属。
锡的原子半径为0.15nm,在自然界中常见的价态为+2价和+4价,其离子半径分别为0.093nm和0.069nm。
由于离子半径、电负性的相似,离子Sn2+可与Cn2+、In2+、Fe2+等呈类似同像置换;离子Sn4+可与Fe3+、Sn3+、In3+、Nb5+、Ta5+、Ti4+等呈类质同像置换。
锡常赋存于钛酸盐和钽酸盐的类质同像混合物中或铌、钽以类似质同形式存在于锡石中。
锡矿床与酸性岩浆岩的关系密切,具有明显的专属性。
于锡矿生成物有关的含锡花岗岩岩石成分长具有高硅、高钾钠、贫钙镁、富氟的特点。
1.1.2锡的矿物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系矿物有50多种,可以分为自然元素、金属互化物、硫化物、氧化物(锡石)、氢氧化物、硅酸盐(硅锡矿)、硫锡酸盐(黄锡矿)、硼酸盐等几类。
在地壳岩石圈中的系矿物主要是以锡石状态存在,常见矿物还有黝锡矿,辉锑锡铅矿、硫锡矿、硫锡银矿、圆柱锡矿、硼钙锡矿、马来亚石、钽锡矿等十余种,其他的锡矿很少,只有地质学和矿物学的意义。
锡的工业矿物很少,以现有选冶技术条件,有工业价值的锡矿物仅有锡石和黝锡矿,且以锡石为主。
纯锡石(SnO2)含锡78.8%,但由于天然锡石中常含有铁、锰、铟、钽、铌、钨、镓、锗、钒、铍和钪等元素,其中以铁最多,所以天然锡石的含锡量仅为70%~77%。
纯锡石无色透明的,天然锡石因含杂质元素的不同而使其颜色不同,一般常见为褐色和棕色。
锡石的莫氏硬度位6~7,性脆。
密度6.8~7.0g/cm3。
锡石矿床在成因上与酸性岩浆岩,尤其是与华港呀有密切的关系。
在各类型锡矿床均有锡石产出,其中以锡石石英脉和热液锡石硫化物矿床最具有工业价值。
原生锡石矿经风化破坏后,常形成砂锡矿。
纯锡延伸率

纯锡延伸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纯锡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包装、建筑等领域。
在工业生产中,纯锡的延展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影响着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对纯锡的延展率进行介绍和分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指标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一、纯锡的基本性质纯锡是一种稳定的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腐蚀性。
在常温下,纯锡呈现为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
纯锡具有较高的延展率和塑性,能够经受较大的拉伸和压缩变形而不断裂或变形。
这使得纯锡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用作焊接材料、包装材料和电子元器件等。
二、纯锡的延展率纯锡的延展率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材料受外力作用而发生塑性变形时,其长度或面积的增加与原长度或面积的比值。
延展率是衡量材料塑性变形能力的重要参数,也是评价材料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之一。
纯锡的延展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应变速率、纯度等。
通常情况下,纯锡的延展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这是因为在低温下晶格结构较为稳定,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导致材料更加容易发生塑性变形。
当应变速率增加时,纯锡的延展率也会相应增加,这是因为在较大的应变速率下,锡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使得塑性变形更容易发生。
三、纯锡的应用由于纯锡具有良好的延展率和塑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电子行业中,纯锡常用作焊接材料,因为其延展率较高,能够适应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焊接要求。
在包装行业中,纯锡也常用于制作食品包装盒和容器,其延展率能够确保包装盒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在建筑和航空航天领域,纯锡也常用作材料的外包装和结构件,其良好的延展率和耐腐蚀性可以确保材料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二篇示例:纯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和制造中被广泛应用。
对于纯锡的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能有很多研究,其中延伸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本文将介绍纯锡的延伸率,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化学元素 锡

化学元素锡
锡是化学元素,原子序数为50,化学符号为Sn。
它属于碱土金属的第14族元素。
以下是关于锡的一些基本信息:
1. 物理性质:
- 锡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常温下呈现出柔软的特性。
- 它的熔点相对较低,约为232摄氏度(449华氏度),而沸点约为2,602摄氏度(4,716华氏度)。
- 锡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可以被轻松地压制成薄板或拉伸成细线。
- 在空气中稳定,但会受到强酸和浓碱的影响。
2. 化学性质:
- 锡是一种相对不活泼的金属,通常以+2和+4的价态存在。
- 它可以与许多非金属形成化合物,如氧化物、硫化物和卤化物。
- 锡可以通过加热和还原反应从其矿石中提取出来,并且在工业上广泛用于制造各种合金,如青铜和钎料。
- 锡也广泛用于制造罐头、管道和电子器件等应用领域。
3. 常见化合物:
- 氧化锡(SnO)和氧化二锡(SnO2)是最常见的锡化合物,具有重要的应用。
- 锡酸盐、硫酸锡和氯化锡等也是一些常见的锡化合物。
整体而言,锡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在工业、科研和其他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锡的结构特性及原理

锡的结构特性及原理
锡是一种属于金属元素的化学元素,其原子序数为50,化学符号为Sn。
锡的结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金属结构:锡属于金属元素,具有金属的结构特性。
它的晶体结构属于面心立方结构,即每个原子周围有12个最近邻原子,形成密堆积结构。
这种金属结构使锡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
2. 定向性束缚:锡的结构中存在相对较弱的电负性差异,这使得它的束缚力相对较弱,但锡在金属结构中通过金属键形成定向性束缚。
定向性束缚在锡中起到增强锡材料的强度和硬度的作用。
3. 元素外壳层结构:锡的元素外壳层结构为5s24d105p2。
这种电子结构使得锡具有一定的化学活性,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锡常以+2和+4的价态存在,形成Sn2+和Sn4+两种离子。
锡的价态变化和元素外壳层结构也与锡的化学反应和性质有关。
锡的结构特性和原理是由其原子和分子的构成、电子结构以及化学键的性质决定的。
+。
锡的基本性质

第1章绪论锡矿资源的分类与锡矿的基本知识1.1.1锡的地球化学知识地壳岩石圈中锡的丰度为2×10-6,属于含量较低的元素,与其他金属的丰度相比,约为钢的1/27,铅的1/6,锌的1/35,故将锡称为稀有金属。
锡的原子半径为0.15nm,在自然界中常见的价态为+2价和+4价,其离子半径分别为0.093nm和0.069nm。
由于离子半径、电负性的相似,离子Sn2+可与Cn2+、In2+、Fe2+等呈类似同像置换;离子Sn4+可与Fe3+、Sn3+、In3+、Nb5+、Ta5+、Ti4+等呈类质同像置换。
锡常赋存于钛酸盐和钽酸盐的类质同像混合物中或铌、钽以类似质同形式存在于锡石中。
锡矿床与酸性岩浆岩的关系密切,具有明显的专属性。
于锡矿生成物有关的含锡花岗岩岩石成分长具有高硅、高钾钠、贫钙镁、富氟的特点。
1.1.2锡的矿物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系矿物有50多种,可以分为自然元素、金属互化物、硫化物、氧化物(锡石)、氢氧化物、硅酸盐(硅锡矿)、硫锡酸盐(黄锡矿)、硼酸盐等几类。
在地壳岩石圈中的系矿物主要是以锡石状态存在,常见矿物还有黝锡矿,辉锑锡铅矿、硫锡矿、硫锡银矿、圆柱锡矿、硼钙锡矿、马来亚石、钽锡矿等十余种,其他的锡矿很少,只有地质学和矿物学的意义。
锡的工业矿物很少,以现有选冶技术条件,有工业价值的锡矿物仅有锡石和黝锡矿,且以锡石为主。
纯锡石(SnO2)含锡78.8%,但由于天然锡石中常含有铁、锰、铟、钽、铌、钨、镓、锗、钒、铍和钪等元素,其中以铁最多,所以天然锡石的含锡量仅为70%~77%。
纯锡石无色透明的,天然锡石因含杂质元素的不同而使其颜色不同,一般常见为褐色和棕色。
锡石的莫氏硬度位6~7,性脆。
密度6.8~7.0g/cm3。
锡石矿床在成因上与酸性岩浆岩,尤其是与华港呀有密切的关系。
在各类型锡矿床均有锡石产出,其中以锡石石英脉和热液锡石硫化物矿床最具有工业价值。
原生锡石矿经风化破坏后,常形成砂锡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
锡矿资源的分类与锡矿的基本知识
1.1.1锡的地球化学知识
地壳岩石圈中锡的丰度为2×10-6,属于含量较低的元素,与其他金属的丰度相比,约为钢的1/27,铅的1/6,锌的1/35,故将锡称为稀有金属。
锡的原子半径为0.15nm,在自然界中常见的价态为+2价和+4价,其离子半径分别为0.093nm和0.069nm。
由于离子半径、电负性的相似,离子Sn2+可与Cn2+、In2+、Fe2+等呈类似同像置换;离子Sn4+可与Fe3+、Sn3+、In3+、Nb5+、Ta5+、Ti4+等呈类质同像置换。
锡常赋存于钛酸盐和钽酸盐的类质同像混合物中或铌、钽以类似质同形式存在于锡石中。
锡矿床与酸性岩浆岩的关系密切,具有明显的专属性。
于锡矿生成物有关的含锡花岗岩岩石成分长具有高硅、高钾钠、贫钙镁、富氟的特点。
1.1.2锡的矿物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系矿物有50多种,可以分为自然元素、金属互化物、硫化物、氧化物(锡石)、氢氧化物、硅酸盐(硅锡矿)、硫锡酸盐(黄锡矿)、硼酸盐等几类。
在地壳岩石圈中的系矿物主要是以锡石状态存在,常见矿物还有黝锡矿,辉锑锡铅矿、硫锡矿、硫锡银矿、圆柱锡矿、硼钙锡矿、马来亚石、钽锡矿等十余种,其他的锡矿很少,只有地质学和矿物学的意义。
锡的工业矿物很少,以现有选冶技术条件,有工业价值的锡矿物仅有锡石和黝锡矿,且以锡石为主。
纯锡石(SnO2)含锡78.8%,但由于天然锡石中常含有铁、锰、铟、钽、铌、钨、镓、锗、钒、铍和钪等元素,其中以铁最多,所以天然锡石的含锡量仅为70%~77%。
纯锡石无色透明的,天然锡石因含杂质元素的不同而使其颜色不同,一般常见为褐色和棕色。
锡石的莫氏硬度位6~7,性脆。
密度6.8~7.0g/cm3。
锡石矿床在成因上与酸性岩浆岩,尤其是与华港呀有密切的关系。
在各类型锡矿床均有锡石产出,其中以锡石石英脉和热液锡石硫化物矿床最具有工业价值。
原生锡石矿经风化破坏后,常形成砂锡矿。
黝锡矿(黄锡矿)分子式为Cu2FeSnS4。
其化学组成(质量分数,%)为:Cu 29.58、Fe 12.99、Sn 27.61、S 29.82。
呈钢灰色。
黝锡矿的莫氏硬度为3~4,性脆。
密度4.3~4.4g/cm3.其属热液成因,分布较广,在钨锡石英脉或锡石硫化物矿床中常有产出,但分布物量较锡石少得多。
在氧化带中的黝锡矿易氧化、分解,而形成白色非晶质锡的氢氧化物---锡酸矿(SnO2·nH2O)。
1.1.3锡矿床及锡矿资源
世界锡矿床分布很不均,按全球性锡矿相对集中的部位,将其分布划分五个主要的锡成矿带,既东亚滨太平洋锡成矿带(该矿带储量约占世界中储量的23%)、西美滨太平洋锡成矿带(该矿带储量约占世界中储量的11%)、欧亚大陆锡成矿带(该矿带储量约占世界中储量的7.5%)及非洲锡成矿带(该矿带储量约占世界中储量的8%)。
我国锡矿成矿区受滨太平洋、特提斯—喜马拉雅及古亚洲三大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
锡矿带分布于华南褶皱系、三江褶皱系、大兴安岭褶皱系、北天山脉褶皱系和杨子准地台构筑单元中根据锡矿所处构造部位和区域分布关系,大体上可分为十个锡矿带。
根据成矿原因或开采条件,锡矿床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1)原生矿床(俗称山锡、脉锡矿床);(2)冲积矿床(俗称砂锡矿床)。
若根据锡的矿物成分又可以分为:(1)硫化矿床(锡石与重金属硫化矿物、黄铁矿等相结合);(2)氧化矿床(锡石分散氧化物脉石中)。
我国锡矿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同国外产锡国相比,我国锡矿资源有以下特点:(1)锡矿分布高度集中。
主要集中分布于云南、广西、江西、广东、湖南五省(区)占全国以利用储量的90%,其中云南、广西两省(区)既占80%。
(2)锡矿床类型原生脉锡矿为主。
原生矿储量约占90%,砂锡矿仅占10%。
(3)原生矿以亲硫系列矿床为主。
其约占脉锡矿储量的85%。
锡冶炼的方法
锡的冶炼方法主要取决于精矿(或矿石)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一般以火法为主,湿法为辅。
现代锡的生产,一般包括四个主要过程:炼前处理、还原熔炼、炼渣和粗锡精炼。
炼前处理是为了除去对冶炼有害的硫、砷、锑、铅、铋、铁、钨、铌、钽等杂质,同时达到综合回收各种有用金属的目的。
炼前处理的方法包括精癣焙烧和浸出等作业,根据所含杂质的种类不同,可采用一个或几个作业组成的联合流程。
但是我国某些单纯含铅、铋、铁高的锡精矿也可不经炼前处理。
还原熔炼主要是使氧化锡还原成粗锡,同时将铁的氧化物还原成FeO并与脉石成分造渣。
为此,不能使生成金属铁,故需控制较弱的还原气氛和适当温度,这必然会限制锡氧化物的完全还原,因此炉渣含锡较高(这种渣称富渣),必须进一步处理。
炼渣用烟化炉挥发方法,这样产出的废渣含锡低,金属回收率高,同时大量减少了铁的循环。
粗锡精炼主要是除去铁、铜、砷、锑、铅、铋和银等杂质,同时综合回收有用金属。
一般分为火法精炼和电解精炼。
烟化炉在锡冶炼过程中的重要性
烟化炉是向液态炉渣中鼓入空气和粉煤的混合物,使渣中的某些有价金属以金属、氧化物或硫化物的形态挥发出来的设备。
烟化炉原是处理铅
鼓风炉渣的设备。
1962年,中国用于处理炼锡炉渣,得到含锡50%左右的烟尘,使炉渣含锡量由3%降至0.1%以下。
1972年,又用它处理含锡1~5%的锡中矿,提高了选矿实收率(见有色金属冶炼回收率)。
在铅、锌、锡冶炼厂中,凡含有易挥发的有价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物料,都可用烟化炉处理。
用烟化炉处理铅、锡炉渣的优点是:可利用熔融渣的热量,金属回收率较高,生产率高,操作简便,可用劣质煤或天然气作燃料。
第2章锡的物理化学性质
金属锡
锡的元素符号是Sn,源于拉丁名字stannum,其英文为tin。
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69,在元素周期表其原子序数为50,属第Ⅳ主族的元素,位于同族元素锗和铅之间。
故锡的许多性质与铅相似,且易于铅形成合金。
金属锡的物理性质
锡是银白色的金属,但锡锭表面由于生成氧化物膜而呈金黄色,迅速冷却的锡,生成粗大的树枝状结晶。
锡条弯曲时,由于晶体间的摩擦,发生响声,称为“锡鸣”。
人们常见到的是白锡,在13.2 ℃--161℃之间稳定,低于13. 2℃时白锡开始转变成灰锡,但转变速度很慢,要过冷到一30℃才达到最大的转变速度。
灰锡的出现先是成分散的小斑点,破裂成粉状,逐渐布满整个表面,而粉末的接触作用又加速这种转变,最后全部成为粉末,这种现象称为“锡疫”.
锡的熔点经精确测定为231. 96C,沸点的测定数据文献所载不一,可见其液体范围很大,目前大多数人认为是2270℃。
液体锡的比重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其蒸气压力在冶炼温度范围内很小。
锡的莫氏硬度为3. 75,具有很好的展性,可以制成0.04毫米厚的锡箔,其展性随温度而变化,在100℃附近达到最大,但到2000就失去展性而变脆.锡的延性很差,不能拉成锡丝。
锡有三个同素异形体:灰锡(α–Sn )、白锡(β–Sn )、和脆锡(γ–Sn ),其相互转变温度和特性如下:
灰锡 13.2℃ 白锡 161℃ 脆锡 231℃
(α–Sn ) (β–Sn ) (γ–Sn )
晶体结构 等轴晶系 正方晶系 斜方晶系
密度/g ·cm -3 5.35 7.30 6.55 6.99
特征 粉状 块状,有展性 块状,易碎
固态锡的密度在20℃时为7.3g /cm 3,液态锡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具体关系见表2-1.
表 2-1
金属锡的化学性质
锡是元素周期表中第四主族的元素,位于铅、锗之间,许多性质与镜相似.原子盘为118-69,原子序为50,锡的原子价为二价和四价.二价化合物不稳定,易于失去两个电子变成稳定的四价化合物,因此锡的二价化 合物可作为还原剂使用。
常温时,锡在空气中稳定,因为锡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阻止了锡的进一步氧化,故工业上用镀 锡来保护钢铁。
在高于150℃时,锡开始慢慢地氧化生SnO 和SnO 2。
水、水蒸气和碳酸气在常温下均不与锡作用,但卤族元素,特别是氟厢氯,在常温下即与锡作用生成卤化 物,硫化氢和二氧化琉与锡在加热时生成硫化物。
锡的标准电极电位为一0. 136伏,但由于氢在锡金属上的超电压相当大,因此在酸性水溶液中,锡与稀的无 机酸作用缓慢,在许多有机酸、水果汁和醋酸中实际上不起作用。
热的浓酸和碱与锡作用生成锡的盐类,但浓硝酸除外,它与锡作用生成偏锡酸(H 2SnO 3),同时放出NH 3,NO 和NO 2 等气体。
温度/℃
250 300 500 700 900 1000 1200 密度/g ·cm -3
6.982 6.943 6.814 6.695 6.578 6.518 6.339
液体锡
第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