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诉作业案例分析题
刑法的法律案例分析题目(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8年3月15日晚上,被告人李某酒后驾驶一辆小型轿车,在行驶至本市某路段时,因车速过快,与前方一辆正常行驶的电动车发生碰撞,造成电动车驾驶员张某当场死亡,李某本人受伤。
经鉴定,李某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2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
事故发生后,李某主动报警,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
二、争议焦点1.李某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2.李某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3.李某的刑事责任如何确定?三、案例分析(一)李某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危险驾驶罪是指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本案中,李某醉酒驾驶机动车,其行为符合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
(二)李某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本案中,李某醉酒驾驶机动车,因车速过快与张某发生碰撞,造成张某死亡,其行为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
(三)李某的刑事责任如何确定?1.关于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竞合问题李某的行为同时符合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属于想象竞合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想象竞合犯应当从一重罪处罚。
由于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较重,故李某的行为应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2.关于李某的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和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李某犯交通肇事罪,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鉴于李某在事故发生后主动报警,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四、结论综上所述,李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应当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刑法疑难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市某小区发生了一起命案。
被害人张某,男,45岁,某公司经理。
案发当天晚上,张某在自家小区的地下停车场被不明身份的歹徒刺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警方在现场提取到一把疑似凶器,经鉴定,凶器上留有疑似凶手DNA。
经调查,警方发现被害人张某生前与一名叫李某的男子有经济纠纷。
李某,男,35岁,无业,曾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张某生前曾向警方报案,称李某欠其50万元人民币,多次索要未果,李某对此事一直怀恨在心。
在侦查过程中,警方还发现李某与一名叫王某的女子关系密切。
王某,女,30岁,某美容院老板。
据王某供述,李某曾向她透露,他打算报复张某,并计划在张某回家的路上将其刺伤。
王某表示,她知道李某的计划,但并未阻止。
在进一步的调查中,警方还发现王某与一名叫赵某的男子有染。
赵某,男,40岁,某公司总经理。
据赵某供述,王某曾向他透露,李某打算报复张某,并询问赵某是否愿意参与。
赵某表示,他并不想参与此事,但他担心自己会受到牵连,于是向警方举报了王某和李某。
二、争议焦点1. 李某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2. 王某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3. 赵某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三、法律分析1. 李某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本案中,李某明知张某欠其50万元人民币,且多次索要未果,心生报复之意。
在王某的协助下,李某计划在张某回家的路上将其刺伤。
李某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2. 王某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在本案中,王某明知李某的计划,并未阻止,反而向赵某透露,表明王某与李某有共同犯罪的故意。
因此,王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3. 赵某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刑事法律案例分析题库(3篇)

1. 案例一:故意伤害罪案情简介:甲与乙因邻里纠纷发生争执,甲持刀将乙刺伤,致乙重伤。
事后,甲逃离现场。
经鉴定,乙伤情构成重伤二级。
问题:(1)甲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2)甲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3)如果甲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其可能面临何种刑罚?2. 案例二:盗窃罪案情简介:丙为筹集学费,多次潜入学校宿舍,盗窃他人财物,价值共计人民币5万元。
案发后,丙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问题:(1)丙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2)丙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3)如果丙被认定为盗窃罪,其可能面临何种刑罚?3. 案例三:交通肇事罪案情简介:丁酒后驾驶一辆小型客车,在高速公路上与一辆重型货车相撞,造成货车司机重伤,客车损坏。
事故发生后,丁逃离现场,后被警方抓获。
问题:(1)丁的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2)丁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3)如果丁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其可能面临何种刑罚?4. 案例四:故意杀人罪案情简介:戊因与妻子离婚纠纷,心生报复,持刀将妻子杀害。
案发后,戊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1)戊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2)戊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3)如果戊被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其可能面临何种刑罚?5. 案例五:贪污罪案情简介:己为某国有企业财务主管,利用职务之便,多次侵吞公司公款,共计人民币50万元。
案发后,己被查获。
问题:(1)己的行为是否构成贪污罪?(2)己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3)如果己被认定为贪污罪,其可能面临何种刑罚?6. 案例六:强奸罪案情简介:庚在夜间潜入女子宿舍,对一名女学生实施强奸。
案发后,庚被警方抓获。
问题:(1)庚的行为是否构成强奸罪?(2)庚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3)如果庚被认定为强奸罪,其可能面临何种刑罚?7. 案例七:放火罪案情简介:辛因与邻居发生纠纷,心生报复,点燃邻居家的房屋。
火灾造成邻居一家经济损失50万元。
问题:(1)辛的行为是否构成放火罪?(2)辛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3)如果辛被认定为放火罪,其可能面临何种刑罚?8. 案例八:绑架罪案情简介:壬为勒索财物,绑架了一名小学生。
刑法疑难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案件背景:某市A区居民李某,男,35岁,无业。
一日,李某因琐事与邻居王某发生争执,双方互不相让,情绪激动。
在争执过程中,李某从家中拿出了一把水果刀,威胁王某。
王某为了自卫,拿起身边的一根木棍反击。
在推搡过程中,李某不慎摔倒,手中的水果刀刺入王某的腹部。
王某立即倒地,李某见状慌乱逃离现场。
王某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经诊断为重伤二级。
问题:1. 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犯罪,应如何定性?2. 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如构成正当防卫,其防卫行为是否过当?3. 如果李某的行为构成犯罪,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自首?对李某的量刑有何影响?分析:一、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及定性1. 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李某明知持刀威胁他人可能会造成对方伤害,仍然故意实施该行为,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2. 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李某持刀威胁王某,并在争执过程中不慎将王某刺伤,其行为属于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应定性为故意伤害罪。
二、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及防卫过当1. 构成正当防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王某在李某持刀威胁的情况下,为了自卫,拿起木棍反击,其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2. 防卫过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在本案中,王某的防卫行为虽然造成了李某的轻伤,但考虑到王某是为了自卫而采取行动,且防卫行为与侵害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此,王某的行为不构成防卫过当。
三、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自首及对李某量刑的影响1. 构成自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法律犯罪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某,男,25岁,无业。
因生活琐事与邻居李某发生争执。
在一次争吵中,张某持械将李某打成重伤。
经鉴定,李某的伤势构成重伤二级。
此案经公安机关侦查,依法向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二、案件事实1. 案发经过:2021年5月15日,张某与邻居李某因房屋修缮问题发生争执。
在争吵过程中,张某情绪激动,持械攻击李某。
李某躲避不及,被张某打成重伤。
2. 现场勘查:公安机关到达现场后,对案发现场进行了勘查,提取了作案工具和李某的伤情鉴定材料。
3. 调查取证:公安机关对张某进行了讯问,张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同时,公安机关调取了张某的犯罪前科,发现张某曾因故意伤害他人受过行政处罚。
4. 伤情鉴定:经法医鉴定,李某的伤势构成重伤二级。
三、法律适用1. 刑法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 司法解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故意伤害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致人重伤’:(一)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二)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的;(三)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
”四、案例分析1. 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仍然故意实施,其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2. 张某的犯罪情节严重:张某持械攻击李某,致李某重伤,其犯罪情节严重,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3. 张某有前科:张某曾因故意伤害他人受过行政处罚,此次犯罪是其恶习未改,应当从重处罚。
4. 李某的伤情鉴定结果:李某的伤势构成重伤二级,属于严重后果,应当作为从重处罚的情节。
五、判决结果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犯罪情节严重,且有前科,依法应当从重处罚。
刑诉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1、1999年8月, 某市印染厂女工赵某突然失踪, 其家人发现她失踪后多方寻找未果, 几天后,在郊区一片废弃的建筑工地上发现其尸体。
该市公安局经立案、侦查,认为该市印染厂的司机钱某有嫌疑.侦查终结后,公安局于1999年10月31日将案件移送至该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市检察院接到公安局移送起诉的案件后,由检察员孙某一人仅对犯罪嫌疑人钱某进行了讯问,即认为证据不足,遂于11 月12 日退回公安局补充侦查。
12月19 日,公安局补充侦查完毕,再次移送起诉。
市检察院经过审查,认为证据仍然不足以证明钱某实施了杀人行为,遂于2000 年2月10日作出了证据不足不起诉的决定.市检察院公开宣布该不起诉决定,并于 2 月12日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了公安局、犯罪嫌疑人钱某、被害人赵某的母亲李某。
市公安局认为不起诉决定不当,于是继续羁押钱某并向上一级检察院即该省人民检察院提请复议, 省检察院维持了不起诉决定。
李某对不起诉决定不服,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该法院以未先行向检察机关申诉为由拒绝受理. 问:以上公、检、法机关对案件的处理有哪些违法之处?本案的程序违法之处包括:一审法院以审判员李玉良为审判长组成合议庭的程序错。
第一审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公开审理错。
一审法院仅根据被告人供述,对未曾指控的抢劫罪进行审理,并以数罪并罚原则作出判决是错。
一审法院宣判时,告知被告人王川的上诉期限为 5 天错。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案件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理由“量刑过轻” 错.对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又以李玉良为审判长组成的合议庭不合法错。
重新审理该案的法院在原审“事实完全不变”的情况下,改判被告人犯强奸罪十年的判决有误,明显地违背了上诉不加刑原则.重新审理的法院告知被告人“本判决为终审判决,不得上诉"错误。
三、案例分析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1、程序违法之处:(1)市检察院接到公安局移送起诉的案件,不应仅由检察员孙某一人来讯问犯罪嫌疑人钱某.(2分)(2)市检察院不应在仅讯问了犯罪嫌疑人钱某后即认为证据不足。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题

二、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题1. 案情:M县的陈某、刘某合伙从本县将同村的女青年付某拐骗外省N 县,在N县伺机寻找买主,后经人贩介绍卖给D 县的钱某为妻,后付某到D县公安机关报案。
D县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陈某、刘某抓获。
问题:1. N 县公安机关对本案是否具有管辖权?为什么?(3分)2. M 县公安机关对本案是否具有管辖权?为什么?(3分)3. D 县公安机关对本案是否具有管辖权?为什么?(3 分)4. D 县公安机关抓获陈某、刘某后应当怎么办?(1 分)案例1:1. N县公安机关对本案具有管辖权。
(1 分)因为刑事案件原则上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
(1 分)拐卖妇女犯罪行为的一部分发生在N 县。
(1 分)2. M 县公安机关对本案也具有管辖权。
(1 分)因为刑事案件原则上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
(1 分)拐卖妇女犯罪行为的一部分也发生在M县。
(1 分)3. D 县公安机关对本案没有管辖权。
(1 分)D 县既不是犯罪地(1 分),也不是犯罪嫌疑人居住地。
(1 分)4. D 县公安机关抓获陈某、刘某后,经审查有犯罪事实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处理。
(1 分)2. 案情:县公安局接到报案,在人民路有两人持刀拦路抢劫行人,立即组织侦查人员赶赴案发现场。
到达时,拦路抢劫的犯罪嫌疑人张某(男,19 岁)和王某(女,20 岁)已被下夜班路过此地的李某和赵某当场抓获。
本案经县公安局立案侦查,依法决定对张、王二人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张某聘请的律师要求会见犯罪嫌疑人,公安局10 日后才安排会见。
被害人钱某(女,27 岁)被犯罪嫌疑人张某刺了两下,侦查人员因侦查需要欲对其进行人身检查,以确定其伤害状况,但钱某拒绝检查,侦查人员组织女医师强制进行了人身检查,确定为轻伤。
侦查人员头口通知目击证人李某、赵某到公安局的内部招待所进行询问。
由于现场的李某、赵某等对二犯罪嫌疑人实施抢劫行为的具体事实情节陈述不一致,侦查人员便对两目击证人同时进行询问,两人互相提醒、互相补充,终于作出了一致的陈述。
法律法规刑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李某,男,25岁,某市某区居民。
2019年5月,李某因邻里纠纷与邻居王某发生争执。
双方争执过程中,王某持刀威胁李某,要求李某赔偿其损失。
李某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持木棍还击,致使王某受伤。
事后,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二、案件事实1. 时间:2019年5月某日。
2. 地点:李某居住小区内。
3. 当事人:李某(被告人)、王某(被害人)。
4. 事件经过:- 李某与王某因邻里纠纷发生争执。
- 争执过程中,王某持刀威胁李某,要求赔偿损失。
- 李某为了保护自己,持木棍还击,致使王某受伤。
- 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三、法律问题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是: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如果构成正当防卫,其行为是否合法?如果不构成正当防卫,其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四、法律规定1. 正当防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2. 故意伤害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五、案例分析1. 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2)为了制止不法侵害;(3)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4)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与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具有直接因果关系。
- 本案中,王某持刀威胁李某,属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李某为了保护自己,持木棍还击,致使王某受伤。
李某的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其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2. 李某的行为是否合法?- 由于李某的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其行为合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李某不负刑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事诉讼法》第二次作业——案例分析题
班级:学号:姓名:
(一)
案情:县的刘某、陈某合伙从本县将同村的女青年傅某拐骗至外省县,在县伺机寻找买主,经人贩子介绍卖给县的钱某为妻,后傅某到县公安机关控告。
县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刘某、陈某抓获。
问题:
1、县公安机关对本案是否有管辖权?为什么?
2、县公安机关对本案是否有管辖权?为什么?
3、县公安机关对本案是否有管辖权?为什么?
4、县公安机关抓获陈某、刘某后应当怎么办?
(二)
案情:某县公安局对一起共同抢劫案件立案侦查,以公安局长韩某为首组成侦查小组,查获犯罪嫌疑人赵某、钱某、孙某涉嫌结伙拦路抢劫。
在侦查过程中,孙某聘请的律师李某提出本案的侦查员张权与被害人是同住一个小区的邻居,关系密切,申请其回避。
刑警大队长立即停止了张权的侦查工作,张权为避免别人的闲话也立即退出了侦查活动,后刑警大队长经审查认为李某提出的回避申请不属
于法定回避的理由,驳回了回避申请。
接着钱某通过其它途径向上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公安局长韩某回避,理由是韩某与犯罪嫌疑人赵某的父亲是老战友,关系密切。
上级公安机关随即作出了韩某的回避决定。
问题:本案侦查过程中的回避程序存在哪些违法之处?请简要说明理由。
(三)
案情:年月日,吴某(女,岁,某公司职工)向县公安局报案称其于月日晚被同事高某(男,岁)强奸。
县公安局决定立案侦查,当日对高某刑事拘留。
经过三天的侦查查明,高与吴自年以来就发生不正当男女关系,吴要高与妻子离婚并与其结婚,被高拒绝,吴便报案称其强奸。
侦查人员提取到吴某写给高某余封情书,吴、高的几名同事也证实二人之间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县公安局于年月日对高某取保候审,责令高某的父亲为保证人,同时要求高某交纳元保证金。
高某在取保候审期间严格遵守了取保候审的规定。
县公安局年月日解除了对高某的取保候审,但未退还保证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