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慢性疾病及其预防
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生活知识讲座

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生活知识讲座教育系统职工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生活知识讲座之慢性病防治知识问与答一、慢性病基本知识1.什么是慢性病?答:慢性病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是指病程为长期,很难或几乎不能治愈的疾病。
主要包括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肺部疾患、肝肾疾病等。
2.慢性病有哪些共同特点?答:慢性病常见、多发,起病缓、病程长,经常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显着,有些几乎不能治愈,增长幅度快、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3.慢性病的危害有多大?答:目前,慢性病已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最主要问题,并带来不堪重负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05年全球总死亡人数为5800万,其中近3500万死于慢性病。
中低收入国家由心脏病、脑卒中、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造成的死亡占全世界的80%,且呈快速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在我国,几乎80%的死亡可归因于慢性病。
不仅如此,慢性病已不再是富贵病。
二、慢性病危险因素知识问答4.慢性病有哪些共同的危险因素?答:危险因素是指机体内外存在的使疾病发生和死亡概率增加的诱发因素,包括个人特征、环境、遗传因素等等。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男性)、年龄、职业、婚育状况(对女性而言)、遗传因素、社会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缺乏身体活动和吸烟等。
上述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缺乏身体活动和吸烟等都是可以控制的。
5.年龄与慢性病有何干系?答:年龄越大,发生各种慢性病的几率越大。
慢性病多发生在中老年(40-60岁),但其病变的积累每每从青少年开始。
慢性病的防治应该越早越好。
仅供个人研究参考6.性别与慢性病有何关系?答:与女性比拟,男性患心血管病突发事件的大概性大而且早。
除肿瘤,除少数妇科肿瘤外,多半也是男性高于女性。
因此男性本身就是一个危险因素。
女性绝经后,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迅速上升,并逐渐赶上同年龄段的男性。
健康管理师培训常见慢性病保健ppt课件

健康管理师在慢性
06
病保健中角色与职
责
健康管理师职业概述
定义
从事个体和群体健康检测、分析 、评估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危险
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工作内容
包括收集和管理个人健康信息,评 估个人健康和疾病危险性,进行健 康咨询与指导,制定个人健康促进 计划等。
职业前景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模 式的转变,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前景 越来越广阔。
危险因素
包括遗传、肥胖、高血压、高血脂、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
保健措施
控制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适当运动,提高身体代谢 水平;定期检测血糖,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
冠心病
定义和流行病学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 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 或心肌坏死的心脏病。流行病学 调查显示,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
健康管理师如何开展个性化服务
了解个体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健康体检等方式,全 面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 家族史等信息。
评估健康风险
根据收集的信息,对个体的健康风险 进行评估,识别潜在的健康问题。
制定个性化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为个体制定个性化的 健康管理计划,包括饮食、运动、心 理等方面的指导。
跟踪与调整
心血管疾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
推荐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 慢跑、游泳等,结合适量的力量训练,注 意避免剧烈运动和竞技性运动。
推荐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 骑车、跳舞等,结合适量的力量训练,有 助于控制血糖和减少并发症风险。
肥胖症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推荐进行较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如跑步、 跳绳等,结合控制饮食和减少久坐时间, 有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心血管健康。
四大慢性病

〔三〕慢性病的危害
• 1、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损害 ,造成致残、致死增加。
• 2、影响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给 患者经济和社会资源消耗带来沉重的 负担。
• 3、慢性病与贫困形成恶性循环,因 病致贫使国民幸福感下降,阻碍社会 各方卖弄的平衡开展。
〔一〕高血压的分类
• 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以缓进型多见。
• 缓进型高血压
•
早期多无病症,偶尔体检时发高血压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冲动或劳
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病症,可能系高级精神
功能失调所致。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脏器受累。
• 急进型高血压
•
也称恶性高血压,可由缓进型突然转变而来也可自发起病。血压明显升高,舒张
压多在17.3Kpa(130mmHg)以上,有乏力,口渴、多尿等病症。视力迅速减退,眼底有
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常有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迅速出现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不全。
也可发生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危象,病程进展非常迅速。
• 综上所述:饮食对每一类疾病、尤其慢性病的治疗与 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安康的饮 食是我们保持安康、远离疾病的关键因素。
谢谢!
〔一〕类风湿病症表现
• 疼痛 本病早期即有关节部分痛感,尤其是在活动期,并伴有触痛及压痛,此为最 早出现、也是患者最敏感的体征。
• 僵硬 受累关节僵硬,尤其在晨起开场活动时最为明显,但活动一段时间后,将会 逐渐有所改善。
• 肿胀 受累关节周围软组织呈弥漫性肿胀,且外表温度略高于正常关节。 • 畸形 后期病例一般均出现掌指关节屈曲及尺偏畸形;如发生在足趾,那么呈现爪
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及其预防讲座

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及其预防讲座尊敬的各位中老年朋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今天为大家带来这场以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及其预防为主题的讲座。
在这个讲座中,我将与大家一起探讨中老年人常见的一些疾病,并分享一些预防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健康问题。
我们来谈谈高血压这个常见病。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动脉中流动时对动脉壁施加的压力过高,长期高血压会给身体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如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等。
为了预防高血压,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运动、控制饮食、减少盐的摄入等。
让我们来关注一下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病,主要特征是血糖升高。
为了预防糖尿病,我们应该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暴饮暴食和吃过多高糖食物,同时也要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心脑血管疾病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中风等,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我们应该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
骨质疏松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问题。
骨质疏松是指骨头变薄、骨密度降低,容易发生骨折。
为了预防骨质疏松,我们应该增加钙的摄入,多食用奶制品、豆制品、鱼虾等富含钙的食物。
我们来谈谈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面临着很多身体和生活上的变化,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为了保持心理健康,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多交流,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结一下,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
为了预防这些疾病,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健康等。
希望通过今天的讲座,大家能够更加了解和重视自己的健康,做到早预防、早干预,保持身心健康,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谢谢大家!。
慢性病防治与管理

社区诊断的概念
研究在特定的时间与特定的范围内人群中健康状 况或疾病与有关变量(影响健康的因素)的关系 对卫生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测量 判断生物、社会、经济、生态、文化、政治等重 要因素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 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提供和利用及其趋势进行评 价和分析 对卫生措施、政策进行效果、效益评价,对卫生 信息进行分析等
内容:医疗或行为管理;角色管理;情感
管理
社区综合防治中 疾控制机构的职责与任务
从人群的角度,制定防治策略和防治措施 促进政策发展 开展防治网络的建设 组织落实社区慢病综合防治的各项措施 对基层实施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进行督导、质控和效果评价
在社区综合防治中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与任务
慢性病防治管理
自贡市疾控中心 郑庆梅
2010.06.24
主要内容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治策略
二、慢病高危人群的干预和管理 三、慢病防治工作的考核与评估
慢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治策略
慢性病防治管理 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为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几个基本概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定义和范围
社区健康促进
在社区内针对不同目标人群、有计划、有 组织地实行一系列的健康促进策略和活动,以 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 活方式,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之一,政策、 法规、组织以及其它环境的支持都是健康促进 的组成成份
为什么?——充分认识: 慢性病威胁着人类健康
• 每年新发肿瘤病例15万左右,死亡超过10万,人 群中患病例数超过25万。
2009年自贡市在职职工中慢病及相 关危险因素情况:
慢性病防治管理 ppt课件

慢性病往往呈现的共同特点:
病程长 预后差 死亡率高 致残率高
慢病的分类
根据国际疾病系统分类法(ICD-10)标准分类 • -精神和行为障碍:老年性痴呆、神经衰弱等 • -呼吸系统:慢支炎、肺气肿 • -循环系统: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 • -消化系统:慢性胃炎、脂肪肝等 • -内分泌• -恶性肿瘤:肺癌、肝癌等
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
慢病流行状况
• 只有20%的慢性病死亡发生在高收入国家
• 80%的慢性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或中等收
入国家。
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前5个国家 2025-143.6million
10% 15%
9% 中国 美国 巴基斯坦 印度尼西亚 印度
40% 26%
Source: “Global Burden of Diabetes”. Diabetes Care: V21: No 9 1998
恶性肿瘤增加60%
精神分裂症增加29%
疾病风险与可持续发展
• 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威胁使中国 遭遇了“未富先病”的严重威胁 • 疾病已经成为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甚至政治风 险的直接诱因 • 中国每十三个人中就有一个处于贫困或贫困的 边缘 • 中国的贫困人口中,有1/4至1/3与疾病直接相 关 • 慢性病是致贫返贫的直接原因
• 高血压成为我国居民健康头号杀手
• 如不采取措施,糖尿病将为中国居民健康 带来重要威协
高血压-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手
慢病已成为中国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1996~2005,慢性疾病急速上升 慢性病总例数增加14.3%
糖尿病增加305%
高血压增加176% 脑血管病增加106% 损伤中毒增加77% 冠心病增加63%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
健康饮食习惯与预防慢性疾病

健康饮食习惯与预防慢性疾病1. 引言1.1 概述现代社会,慢性疾病成为令人担忧的全球健康问题。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等慢性疾病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主要死因。
不良的饮食习惯被认为是导致这些慢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慢性疾病非常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健康饮食习惯与预防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将介绍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并探讨影响其形成的因素。
接着,我们将详细讨论良好饮食习惯对身体的积极影响以及与预防慢性疾病之间的联系。
随后,我们将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等常见慢性疾病,介绍它们的预防方法并着重探讨这些疾病与健康饮食之间的关系。
在最后一部分,我们将提供制定个人化健康饮食计划和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的建议,并介绍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法。
1.3 目的本文旨在呼吁广大人们关注自身的饮食习惯,并认识到养成良好健康餐谱和生活方式对于预防慢性疾病的重要性。
通过详细介绍影响健康饮食习惯形成的因素、健康饮食对身体的积极影响以及常见慢性疾病与健康饮食之间的联系,引导读者更加了解如何制定个人化的健康饮食计划和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所面临的挑战,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法。
最后,本文旨在唤起公众对于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重要性的关注。
2. 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性2.1 影响健康饮食习惯的因素健康饮食习惯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结构和均衡的营养摄入来维护身体健康的饮食方式。
然而,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都对人们形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
加上现代便利食品和高糖、高盐、高油含量的加工食品大量涌入市场,进一步影响了人们的饮食选择。
在现代社会中,以下因素可以影响一个人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食物可获得性、经济条件、文化背景、个人口味喜好以及大众媒体宣传。
当一个人仅仅注意到方便快捷而不考虑营养需求时,就可能导致不良的饮食选择。
慢病防治PPT课件

农村居民家庭人年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人年均可支配收入
心脑血管病直接医疗费用增长速度
20
16
❖ 从 1993 到 2003 年
的 10 年间
12
%
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
8
增长速度为 9.0%
而慢性病中最主要的
4
心脑血 管病费用的增
长速度却高达 17.3%。 0
17.3
11.8
12.9
9
国内生产总价值卫生总费用
4-中国慢病防控行动
“健康中国2020”:慢性病防控的重要策略
❖ 预期目标
与慢性病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不健康饮食、静坐生活 方式、吸烟和被动吸烟、酗酒下降
4种生物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超重检测 率和控制率
6种主要慢性病: 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肺癌、肝癌、 COPD:标化死亡率下降;
建国初 1981 2005
35
67.9
72.0
200
34.7
19.0
250-300 61.0
22.5
1500
80.0
47.7
2140* 1884
263
18*
3.5
0.8
*为1955年数据;**为1991年数据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45 40 35 30 25 % 20 15 10 5 0
40
6 1964
估计我国目前有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变化
3
2.6
2.5
2
患 1.5 病 率1 %
0.5
0.67
0 1979年
2002年
❖ 中国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由1979年的0.67%,增加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慢性疾病及其预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慢性病的特点
2.了解慢性病的危害
3.了解慢性病防治原则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教学资料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调查当地常见慢性疾病,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进行社会调查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慢性疾病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慢性疾病的预防观点。
通过对慢性疾病的讨论,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的。
教学重点:掌握慢性病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慢性病的危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青少年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心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同学们你们还听说或者了解哪些慢性疾病吗?
1、引导学生了解慢性病的概念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无法立刻使用药物加以
治愈的疾病,只能先利用药物控制病情。
同学们知道哪些慢性疾病?明确: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等。
让学生结合书上的几种常见的慢性病资料阅读课本,了解这些慢性疾病的知识。
2、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慢性疾病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且明确:引发慢性疾病的主要因素,身体因素、环境因素、运动量不足、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因素等
3、学生活动.自己的家人或者亲朋好友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如果有,请你简单的举例介绍一下他们的病情及症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能够说清楚主要症状。
4、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慢性疾病以及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的成因,那么对于慢性疾病,我们应该怎样才能预防呢?要求学生积极举手回答。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小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预防:控制研究、合理膳食、适度锻炼、心情舒畅等几方面来预防。
结合课文小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慢性病三级预防措施.
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不论其病因是否确定,在不给任何治疗和干预的情况下,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称为疾病的自然史可将疾病的自然史粗略地分为发病前期、发病期和发病后期三个阶段。
在发病前期,虽未发病,但已存在各种潜在的危害因子,如血清胆固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吸烟是肺癌的危险因子,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子。
发病前期也可包括某种病理生理的改变,如血管粥样硬化等。
在发病期,一般都有轻重不一的临床表现。
在发病后期,其结局可能是痊愈或死亡,也可能会留下后遗症以至残疾等。
在疾病自然史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或恶化。
因而预防工作也可以根据疾病的自然史相应地分为三级,第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第二级预
防为“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三组预防为对症治疗、防止伤残和加强康复工作。
这就是疾病的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也叫初级预防,主要是针对致病因子(或危险因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其中包括自我保健和健康教育。
自我保健即在发病前期就进行干预,以增强人的健康状况,促进健康。
健康教育是以教育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从而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在致病因子或机制尚不明确或尚未出现之前,尽可能地保持健康体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是对健康的人和人群而言的,这又称为“原始预防”或“原级预防”。
在三级预防中,它应是第一级预防的核心。
第一级预防还包括保护和改善环境,旨在保证人们生产和生活区的空气、水、土壤不受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和生活三废——即粪便、污水、垃圾,以及农药、化肥等的污染。
第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它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
为了保证“三早”的落实,可采用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以及设立专科门诊等措施。
第三级预防,主要为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通过康复治疗,促进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复,使其恢复劳动力,病而不残或残而不废,保存其创造精神价值和社会劳动价值的能力。
二、小结
三、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今天学习的知识,向家人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