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开篇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课.ppt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课.ppt

——陈永平、李委莎《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
破坏力量》
强调宗族及宗族观念的负面影响
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
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
对宗族有正负双重—性—杨的平评《价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
试根据史料,评述宗法制复兴或重建的观点。(要求:围绕史料中
简介:中国历史分期
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古代史
至今社会主义社会
1949年新中国成立 共110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鸦片战争
包括了漫长的100多万年的 原始社会,一千多年的奴隶 社会,和两千多年的封建社 会。
你们还记得中国古代的朝代顺序吗?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天下大宗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 4.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嫡长子继 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 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 5.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 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 3.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 征。 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 6.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适应了 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维护了西周
西周:周武王——周幽王(前1046~前771年)镐(今陕西西安)
(统一时期) 青铜时代
春秋:周平王—— 洛邑(今河南洛阳) 铁器时代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座-ppt课件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座-ppt课件
大一统、世俗王
权依附于教权、 其政体:议 会 君 主 制 封建割据



和等级



君主制
殖民扩张 与 世界市场的发
展 裂与 战 乱 纷 争
成一工与世界市场初步形
近代民 族国 家
立 主 权 国 家(或民族国家)的建
早期资革、代议制确立(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代议制发展与完善
法律体系:英 美 法 系和 国际法理论与实践

资本主义的 萌


分散的手工工场







现代企业制度(东



司 1603—1858)


资 本 主义 的 进 一步 发展
资 本 主 义 的 工 业 化时代
集中的手工工场
工厂制度
私人垄断
国家垄断
二工与世界市 场最终形成
新航路与世界市场雏形
政治形势、国家形态、政体形式:长 政治 ; 封君封臣 王 权 制度、教会神权
1.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中枢机构问题上皇帝与丞相之间“总揽与分权”的关系 地方机构问题上的中央与地方之间“统一与分治”的关系 选官机制问题上的“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问题 思想控制与文化专制问题 中华法系的君权与法权关系、礼治与立法关系
10
2. 古代东方大河流域专制政治体制的成因 封闭的地理环境与疆域辽阔的国家现状 ——自然原因 分散的小农经济与兴修农业工程的需要 ——经济基础 儒家的思想影响与皇权主义和忠君观念 ——理论基础
16
抓一对概念
1949——1956
新民主主义社会
传统社会主义社会

2021版高考历史(人教版通史)一轮复习课件:阶段二 第1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

2021版高考历史(人教版通史)一轮复习课件:阶段二 第1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

拓展①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_长__城___和“直道”。 (2)疆域③②“岭西 南南 :夷 平” 定岭 :开 南并 辟置 “郡 __五_,尺__实道__施__军”事,镇并守在和其行中政部管分理地。区任命官吏。
(3)影响: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4.选官制度:察举制 (1)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选官标准:孝廉。 (3)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具有封闭性的特征。 5.外戚宦官专权 (1)西汉后期,重用外戚与宦官,政局混乱,国家权力削弱。 (2)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大多年龄较小,外戚宦官轮流控制朝政。 6.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东汉时期,“累世公卿”的豪族把持着东汉从中央到地方的政 权,豪强地主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
2.手工业的进步 (1)概况:汉武帝以后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b.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②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业 a.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b.丝织技术相当成熟,能织出二十多个花色品种。 c.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
秦朝政治制度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 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 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核心论点:秦朝的统一和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文明的传承,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形成、发展。
四、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1.农业的发展 (1)耕作方式 ①西汉赵过推广___耦__犁______,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②汉朝以后,___铁__犁_牛__耕_______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 ①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 ②西汉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灌溉:汉朝出现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5讲 新航路的开辟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5讲 新航路的开辟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为寻 求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场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绝 大多数亚、非、拉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 终形成。
知识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 1.背景 (1)原因 ①经济根源:15 世纪前后,__西__欧__国__家____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对黄 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后,人们渴望到东方“寻金”。 ③直接原因:___奥__斯__曼__土__耳__其_____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引起商业危机。
英国强大的军事优势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建立起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 军,为争夺殖民地提供了武力后盾。为了争夺殖民霸权,17 世纪下半期经过三次英荷 战争,摧毁了荷兰的殖民优势。接着,英国又同法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8 世纪中期, 英国最终击败了法国,英国由此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2.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是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使欧洲金银货币剧增,形成“通货膨胀”。 它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而收取固定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财富相对贬值,走向 衰落。
[对点训练] 2. (2020·广东百校联考)16 世纪中期,英国谷物价格上涨了 8 倍。1495
年,一个工人以 15 周的劳动就能挣得全家一年的口粮,1564 年则要花 40 周的劳动,
核心论点:荷兰东印度公司是荷兰殖民扩张的据点。
2.英国的殖民扩张 (1)条件 ①地理条件:大西洋航运日趋繁忙,英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②政治条件:英国在 17 世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③物质基础: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 ④武力保障:大力发展海军力量。
(2)表现 ①1588 年,英国击溃西班牙“___无__敌__舰__队___”,开始确立海上霸权地位。 ②17 世纪初,成立____东__印__度__公__司____等垄断性贸易公司。 ③17 世纪中期,经过三次英荷战争,夺取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_纽__约___。 ④18 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在北美和印度扩大了殖民势力。 (3)结果: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建立起“___日__不__落_____”殖民帝国。

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课件人民版

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课件人民版

【易错点拨】 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从革命任务看,它主要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反对封建主义。 (2)从革命结果看,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皇权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 府。
【教材补遗】 《布列斯特和约》 《布列斯特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 克(今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为保存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被 迫采取的暂时妥协性行动,使苏俄尽早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恢复 和发展经济、建立红军赢得了喘息时间,为后来消灭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武装和击退 14 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核心论点:俄国十月革命是在经济现代化受阻和一战影响下为推进现代化而进行的社会 主义革命的尝试。
知识点二 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年) (1)背景 ①政治上: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_苏__维__埃__政__权__。 ②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十月革命的影响
史料一 十月革命是列宁主义指导下的一场震撼世界的理想探索……十月革命把马克思 主义从理论变成了实践,让这一理论不再停留于小部分人的思想武器,而是成为更广泛 人群的现实力量。苏联也因此成为一个象征和符号,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被统治阶级的 希望之所寄。
第十四单元 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
第1讲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
历史
01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02
互动探究热考重点
03
命题研析高考动向
04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第33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第33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知识点二 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2)规定__儒__家__经__典____为国家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3)兴办__太__学__,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角度 3 新儒学的消极影响
试答:
【提示】 角度 1:先秦儒学的神学化、宗教化 角度 3:新儒学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导致了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 奋进等性格特点。
“家国情怀”下的“历史担当” 认识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 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打击和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 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 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 宗教有一定的作用。
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解析:选 D。据题干可知,“灾异示警”和“君权神授”是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 础,同时统治阶级也接受了这一思想,并且“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意即统治阶级借 助宗教思想而稳定统治秩序,故选 D 项。
3.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但最早源于孔子。 (1)“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 子、夫妇之间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 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2)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在一定时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 际关系的作用,但是经过董仲舒改造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哲学,成为束缚 人民的精神枷锁。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第6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第6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对点训练] 2.右图为 1907 年《时事画报》上刊载的一幅有
关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漫画《舆论》。画中左上角的葫芦里分别
装的是“专制”“立宪”,落款为“依样”。画中老人口呼
“立宪”,胸藏“专制”。该漫画意在说明
()
A.清政府无视群众建立民主政治的心愿
B.内忧外患迫使清政府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清政府已经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2.发展 ①永安建制:1851年9月,在__永__安___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
(1)初期了政权。 ②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_南__京____,改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廷对峙。
(2)全盛①②北西伐征::北西伐征军军打与到曾天国津藩郊的区湘军,激因战孤军,深_石__入达__,开__最进后军失江败西。,夺取许多 州县。
①内容bc..确国立内行各政民、族立一法律、平司等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实行__责__任__内__阁__制____。
②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___资__产__阶__级_____宪法性文献,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的进步意义。
4.结果 (1)1912 年 2 月,宣统帝退位,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2)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859 年)
(2)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 (3)开设__新__式__学__堂______等
(1)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 中国发展___资__本__主__义_____的设想 (2)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4.转折——天京变乱
(1)原因① ②领 领导 导者 集进 团取 内部心矛衰盾退日,益腐尖朽锐思。想滋长。
民国共和政体的失败 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 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据。它是外国的、 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2021版 高三一轮复习备选课件《历史》(专题版)

2021版 高三一轮复习备选课件《历史》(专题版)
第18讲 新航路开辟与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第19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八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及社会生活变迁
第20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21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2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23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总目录
目录
CONTENTS
5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4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15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6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17讲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总目录
目录
CONTENTS
6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34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35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十五单元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37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38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39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
总目录
2021版
高三一轮总复习实用课件
历史
1
目录
CONTENTS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第九单元 第八单元 第十一单元 第十二单元 第十三单元 第十四单元 第十五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方的政治文明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篇
2
高考的根本目标一定是“立德树人”,研究高考命题;演练高 考真题,围绕高考命题进行备考复习,本质上是接受教育的过程。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服务于高等学校挑选人才。
3
“一体四层四翼”评价体系——教育部考试中心
4
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 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和价值 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课程的核心价值, 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所提出的新的课程目标。以五大核心 素养引领专项提能,是突破高分瓶颈的重要途径。
8
[概念界定] 时空观念是在特 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 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 方式。
[内涵阐释]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 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 确的理解。
9
[概念界定] 史料实证是的 态度与方法。
[内涵阐释]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 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 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10
[概念界定]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 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 力与方法。
[内涵阐释]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 历史的解释,即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 陈述者的主观认识,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 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 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 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11
[概念界定]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 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 责任感和使命感。
[内涵阐释]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 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为使命。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5
一、聚焦五大核心素养
6
7
二、诠释五大核心素养
[概念界定]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 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内涵阐释]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 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 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 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