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运行时间和五行学说(简化版)

合集下载

经络当令时间表图

经络当令时间表图

经络当令时间表图【概述】人体有12条经络,一天有12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2个小时)。

12时辰与12条经络相对应,不同时辰对应不同经络。

【对应时间】1.子时:胆经当令时(23:00-1:00)。

2.丑时:肝经当令时(01:00-3:00)。

3.寅时:肺经当令时(03:00-5:00)。

4.卯时:大肠经当令时(05:00-7:00)。

5.辰时:胃经当令时(07:00-9:00)。

6.巳时:脾经当令时(09:00-11:00)。

7.午时:心经当令时(11:00-13:00)。

8.未时:小肠经当令时(13:00-15:00)。

9.申时:膀胱经当令时(15:00-17:00)。

10.酉时:肾经当令时(17:00-19:00)。

11.戌时:心包经当令时(19:00-21:00)。

12.亥时:三焦经当令时(21:00-23:00)。

【作用】1.子时:具有调节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

2.丑时:具有贮藏血液、疏肝理气(调理肝脏气机)的作用。

3.寅时:具有调节呼吸功能的作用。

4.卯时:具有调节肠道、排毒的作用。

5.辰时:具有贮藏食物、对饮食水谷初步消化的作用。

6.巳时:具有促进胃肠运动的作用。

7.午时:具有推动血液循环、调养心神的作用。

8.未时:具有调节体内津液代谢的作用。

9.申时:具有贮存和排泄尿液的作用。

10.酉时:具有主生长发育生殖的作用。

11.戌时:具有调节神志的作用。

12.亥时:具有运行水液的作用。

【注意事项】1.子时:子时养生需重视睡眠,阳入于阴而眠是遵从阴阳变化之道,在睡眠中,胆经经气可得以顺畅运行、涵养,重视子时养生能使人获得良好的睡眠,头脑清晰,有胆识有胆量,反之则会出现偏头痛、头昏蒙等症状。

2.丑时:丑时肝经的养生对养血护目、荣养筋肉四肢有着重要意义。

肝经当令之时宜卧不宜动,能养肝经者则面色红润光泽、肢体动静有力,反之则见脾气暴躁、晨起四肢无力等。

3.寅时:寅时肺经经气汇聚,肺以其布散之能将气血推向周身,使皮毛得生得养。

中医子午流注:十二经络运行时间表(经络动图)

中医子午流注:十二经络运行时间表(经络动图)

中医子午流注:十二经络运行时间表(经络动图)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人体气血的运行与时辰有关联。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太阴时间15-17 23-1 7-9 17-19 1-3 9-11足膀胱胆胃肾肝脾时间13-15 21-23 5-7 11-13 19-21 3-5手小肠三焦大肠心心包肺足少阳胆经子时(23点至1点)-- 胆经旺: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

”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

”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

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

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足厥阴肝经丑时(1点至3点)-- 肝经旺。

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

”“人卧则血归于肝。

”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

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 肺经旺。

每天十二个时辰所对应的十二条经络

每天十二个时辰所对应的十二条经络

每天十二个时辰所对应的十二条经络在天干地支的基础常识中,地支三合如下:寅午戌合成火局、申子辰合成水局、亥卯未合成木局,巳酉丑合成金局。

在十二经络中,寅午戌分别为肺经,心经,心包经。

见表一。

这三条经络正好巧妙的分布手内侧的同一平面上,共称为手太阴经,恰好可归列为一个区,可将之称为第一区。

按三合火局,称之为火区火经。

亥卯未分别为三焦经,大肠经,小肠经。

见表一。

这三条经络正好巧妙的分布在手外侧的同一平面上,被共称为手太阴经,可称为木区木经。

巳酉丑为:脾经,肾经,肝经。

同为手太阴经,可称为金区金经。

申子辰为:膀胱经,胆经,胃经。

同为手太阳经,可为水区水经。

同时可以发现手上的内外经为木火经,木火通明。

手为上,正好木火炎上。

而脚上的里外经为金水经,金水相恋。

脚为下,正好金水沉下。

在这里,十二地支中的三合局规则,在十二经络上,在人的身体分布上得到奇妙的体现。

而著名实用的手足三针,选的也恰恰正好是手太阳经即木区,手外侧三条经络上三个穴位。

很巧吧?寅午戌为:肺,心,心包。

此肺经,心经,心包经,好像在身体相近部位。

不,应该说肺,心,心包三个器官在相近部位。

而三合火局是不是可以说心血功能旺盛?是不是可以说肺的呼吸功能良好促进和保证了血液流动?如血液流动不良可借针肺经?以肺经为来相助?巳酉丑为:脾,肾,肝。

此好像有肝肾同源一说?另脾肝好像都运载血的?而肾是不是生成精水的?精血有无关联?此三合在针法上是不是能成立?如补肾也可以在脾经肝经来相下针?亥卯未为:三焦,大肠,小肠。

此只知道大肠和小肠是在一起的,别的相关之处就基本不懂了,请教!申子辰为:膀胱,胆,胃,此只知道胆汁好像是帮助胃消化的,不知道对不对?如果胆经有问题是不是可以同时在膀胱经胃经上下针?请教!而三合局从地支方位上来看是个比较稳定性的三角形。

十二经络当令时间

十二经络当令时间

十二经络当令时间子时(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胆经当令丑时(凌晨1点到3点):肝经当令寅时(凌晨3点到5点):肺经当令卯时(早晨5点到7点):大肠经当令辰时(早晨7点到9点):胃经当令巳时(上午9点到11点):脾经当令午时(中午11点到13点):心经当令未时(下午13点到15点):小肠经当令申时(下午15点到17点):膀胱经当令酉时(下午17点到19点):肾经当令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

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

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可见吃早餐的重要,和晚上11点前睡觉的重要,特别是女性一、子时(23∶00—1∶00) 深睡的时候(养睡眠、养胆)子时是夜里11-1点。

这个时间是人体的胆经当令,也就是胆经值班。

在中医里讲,子时是一阳初生,这时阳气开始升发,胆气是主决断的。

十二生肖以鼠打头,用鼠来比喻胆经,鼠在这个时间最活跃。

人在这个时候也开始升发,有过熬夜经历的人知道,晚上九十点钟的时候会感觉非常困,但是过了11点后,反而能感觉到自己变精神了,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人在这个时候如果不睡觉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失眠。

而且,造成失眠的原因,基本上有两种。

一是心肾不交。

二是胃不合则卧不安。

所以,晚饭一定要少吃,晚上阴气过盛,进入的食物不容易消化。

子时睡觉养生发之气,在脏腑来讲,养的是你的胆气,中医有一句名言叫“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意思就是胆在子时“值班”,胆“值班”情况的好坏,关系到脏腑、全身气机的生发;生发得顺畅,人的胆气就壮,胆量就足。

虚症:头昏、眼睛发黄、视力下降、皮肤灰暗、无光泽、体力差(休息不好压力大)等。

实症:偏头痛、胸口胀、口苦、易失眠、食欲不振、血压异常。

二、丑时(1∶00—3∶00) 适合养肝血(养肝)子时是养睡眠和养胆的好时机,而丑时正是养肝明目的好时机。

肝对应的时辰是丑时,丑时对应凌晨1-3点。

《黄帝内经》的精髓是顺其自然,如果一个人早上四点钟才睡,而且长此以往,健康很容易出现问题。

12经络动态循行图

12经络动态循行图

12经络动态循行图,看看经络到底是怎么运行的!母婴人元元妈2016-03-22 15:161手太阴肺经▍巡行时间: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经络歌诀: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孔最与列缺,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2手阳明大肠经▍巡行时间: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经络歌诀: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髎巨骨起,天鼎扶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

3足阳明胃经▍巡行时间: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经络歌诀: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关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下巨虚上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4足太阴脾经▍巡行时间: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经络歌诀: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太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5手少阴心经▍巡行时间: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经络歌诀: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通里阴郄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6手太阳小肠经▍巡行时间: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经络歌诀:手太阳小肠经穴,少泽先行小指末,前谷后溪腕谷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巡行时间: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经络歌诀: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攒竹曲差参,眉头直上眉冲位,五处承光接通天,络却玉枕天柱边,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肾俞次,气大关小膀中白,上髎次髎中后下,会阳须下尻旁取,还有附分在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譩譆膈关魂门当,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连胞肓,秩边承扶殷门穴,浮郄相邻是委阳,委中在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飞扬跗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侧寻至阴。

十二经脉运行时间和五行学说(简化版)

十二经脉运行时间和五行学说(简化版)

从胸部走向手指末端的有: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部的有: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从头部走向足部的有: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从足部走向胸部的有: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脉、阳脉穴位A十四经穴:归属12正经和任督二脉循行线上的穴位,大概有361个B奇穴:指十四经穴外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作用的穴位C阿是穴又称压痛点:以疼痛部位或与疼痛有关的压痛点作为穴位经气运行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即为一条经络的开穴运行时间子时(23-1点)胆经值班,迎接入睡(可在21-23点,进行敲打或揉手足外侧的少阳经)丑时(1-3点)肝经值班,静卧深睡(可在19-21点改在同名经手厥阴心包经按摩)寅时(3-5点)肺经值班,熟睡或静坐(气血由阴转阳,睡不着可面南盘腿静坐)卯时(5-7点)大肠经值班,排便迎新(可适当喝杯温水)辰时(7-9点)胃经值班,及时吃早餐(肠胃有问题可以揉搓或敲打两腿或推摩胸腹)巳时(9 -11点)脾经当值,忙里偷闲按摩一下(采用坐位,搭4字腿式,用对侧的手逐个按揉或敲打脾经上的隐白、大都、太白、公孙、三阴交)午时(11 -1点)心经值班,靠按摩、午睡蓄精(摩擦手臂内侧,至有热感为止)未时(13 -15点)小肠经值班,吃份高营养午餐(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能治疗颈肩部的病症)申时(15-17点)膀胱经值班,学习、工作的高效时间(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酉时(17-19点)肾经值班,以休息、补充能量为主(不适宜做太强烈的运动,也不适宜大量喝水,肾经分布在腿部后面的内侧)戌时(19-21点)心包经值班,与家人共进晚餐.(可拍拍手张开双臂,是看书的最佳时间)亥时(21-23点)三焦经值班,入睡、行房事的时期.(阴气更重,阳气更弱)手少阳三焦经三焦腑亥时21:00-23:0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心主脉,肺主皮毛。

十二经络的运行时间

十二经络的运行时间

⼗⼆经络的运⾏时间
1、肺经
运⾏时间:3:00-5:00,⽓⾎流注于肺,肺经上最容易堵塞的⽳位是:孔最、鱼际⽳
2、⼤肠经
运⾏时间:5:00-7:00,⽓⾎流注于⼤肠,⼤肠经上最容易堵塞的⽳位是:合⾕、⼿三⾥、曲池、⼿五⾥⽳
3、胃经
运⾏时间:7:00-9:00,⽓⾎流注于胃,胃经上最容易堵塞的⽳位是:髀关、梁丘、丰隆⽳
4、脾经
运⾏时间:9:00-11:00,⽓⾎流注于脾,脾经上最容易堵塞的⽳位是:地机⽳、三阴交、公孙⽳、太⽩⽳
5、⼼经
运⾏时间:11:00-13:00,⽓⾎流注于⼼,⼼经上最容易堵塞的⽳位是:神门、通⾥⽳、灵道⽳、少海⽳、极泉⽳
6、⼩肠经
运⾏时间:13:00-15:00,这段时间⽓⾎流注于⼩肠,⼩肠经上最容易淤堵的点:天宗⽳、后溪⽳、肩贞⽳。

7、膀胱经
运⾏时间:15:00-17:00,这段时间⽓⾎流注于膀胱,膀胱经上最容易淤堵的点:⼋髎⽳、委中⽳、昆仑⽳
8、肾经
运⾏时间:17:00-19:00,这段时间⽓⾎流注于肾,肾经上最容易淤堵的点:⼤钟、⽔泉、照海
9、⼼包经
运⾏时间:19:00-21:00,这段时间⽓⾎流注于⼼包,⼼包经上最容易淤堵的点:天泉、郄门⽳
10、三焦经
运⾏时间:21:00-23:00,这段时间⽓⾎流注于三焦,三焦经上最容易淤堵的点:四渎⽳、翳风⽳、⾓孙⽳
11、胆经
运⾏时间:23:00-1:00,这段时间⽓⾎流注于胆,胆经上最容易淤堵的点:肩井、环跳⽳、风市⽳、悬钟⽳、⾜临泣⽳
12、肝经
运⾏时间:1:00-3:00,这段时间⽓⾎流注于肝,肝经上最容易淤堵的点:阴包⽳、太冲、期门⽳
疏通经络,可以⽤经络拍,更加简单⽅便喔,喜欢的就点开下⾯看看!。

人体十二条经脉和一天中十二个时辰的对应表

人体十二条经脉和一天中十二个时辰的对应表

人体十二条经脉和一天中十二个时辰的对应表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和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相对应,明白了这种对应关系,就可以在一种经络对应的时间内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下就是对应表:凌晨一点到三点是肝经运行最旺盛的时候,是肝脏修复和排毒的最佳阶段,所以这个时候即便你有再多的事情也要上床睡觉了。

接下来的两个时辰是肺经时段,此时呼吸运作最佳,因为鼻炎导致的呼吸艰难此时会有所缓解。

五点到七点是大肠经,这个时候是起床的时间了,别急着吃早餐,先喝杯凉开水,这有助于滋润大肠,防止便秘。

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吃早餐了,因为这时候胃经最活跃,如果空着肚子去上班或者运动,对胃伤害很大。

九点到十一点属于脾经,这个时辰内你至少需要喝掉六杯水,让脾脏处于最活跃的程度。

十一点到十三点,这是心经运行旺盛的阶段,这个时候是最适合午睡或休息的了,心情放松,才有好心情。

这个时候你一定吃完午饭了吧?否则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小肠就该受煎熬。

十五点到十七点的这两个小时中也要多喝水,因为这个时候是膀胱最活跃的时候。

十七点到十九点是肾经运行阶段,此时你应该刚刚吃完晚饭,还是坐下来休息一下吧!十九点到二十一点,你该在这个时间段里散散步,以配合心包经的运行,之后的两个小时,你可能有一些事情要做,不能及早睡觉休养生息,即便如此,为了保养三焦经,也要保持心境平静!二十三点到一点,是胆经时刻,是时候该睡觉了,骨髓已经开始它的造血功能了。

二十四小时在十二经脉的陪伴中规律的结束了,想必你已经感觉到通畅的经络对你的欢呼了吧自古以来,无数事实证明人与天地自然是否息息相通并保持和谐统一,是生命长短的根本问题。

而这一根本的根本,乃是阴阳。

天地之间,四方上下之内,无论是世上的万物,还是人的九窍、五脏、十二关节,都与天地自然之气息息相通。

阴阳之道,化生出木、火、土、金、水五行,体现为天、地、人三气。

人如果常常违背这些就会被邪气所伤。

所以说阴阳乃是寿命的根本。

人既然与天地自然息息相通,所以,天气如果清爽明净,人的心情就会平和安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经脉
从胸部走向手指末端的有: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部的有: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从头部走向足部的有: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从足部走向胸部的有: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奇经八脉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脉、阳脉
穴位
A十四经穴:归属12正经和任督二脉循行线上的穴位,大概有361个
B奇穴:指十四经穴外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作用的穴位
C阿是穴又称压痛点:以疼痛部位或与疼痛有关的压痛点作为穴位
经气运行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即为一条经络的开穴运行时间
子时(23-1点)胆经值班,迎接入睡(可在21-23点,进行敲打或揉手足外侧的少阳经)丑时(1-3点)肝经值班,静卧深睡(可在19-21点改在同名经手厥阴心包经按摩)
寅时(3-5点)肺经值班,熟睡或静坐(气血由阴转阳,睡不着可面南盘腿静坐)
卯时(5-7点)大肠经值班,排便迎新(可适当喝杯温水)
辰时(7-9点)胃经值班,及时吃早餐(肠胃有问题可以揉搓或敲打两腿或推摩胸腹)
巳时(9 -11点)脾经当值,忙里偷闲按摩一下(采用坐位,搭4字腿式,用对侧的手逐个按揉或敲打脾经上的隐白、大都、太白、公孙、三阴交)
午时(11 -1点)心经值班,靠按摩、午睡蓄精(摩擦手臂内侧,至有热感为止)
未时(13 -15点)小肠经值班,吃份高营养午餐(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能治疗颈肩部的病症)申时(15-17点)膀胱经值班,学习、工作的高效时间(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酉时(17-19点)肾经值班,以休息、补充能量为主(不适宜做太强烈的运动,也不适宜大量喝水,肾经分布在腿部后面的内侧)
戌时(19-21点)心包经值班,与家人共进晚餐.(可拍拍手张开双臂,是看书的最佳时间)
亥时(21-23点)三焦经值班,入睡、行房事的时期.(阴气更重,阳气更弱)
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心主脉,肺主皮毛。

五行相生:指有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
其规律为:木———火———土———金———水———木
结合五脏:肝———心———脾———肺———肾———肝
五行相克:有制约、抑制、损害的意义
其规律为:木———土———水———火———金———木
结合五脏:肝———脾———肾———心———肺———肝
同身寸定位取穴
拇指同身寸:本人拇指中节的宽度为1寸,适用于四肢部位取穴
中指同身寸:本人中指中节两侧横纹头的距离为1寸
三指横寸:本人中指、食指、无名指并起来,其中间宽度为2寸
四指横寸:本人中指、食指、无名指、小指并起来,其中间宽度为3寸
十二经脉主治:(备注括号内为经络上主要穴位)
手太阴肺经(中府、尺泽、孔最)首穴中府,末穴少商
主治:咳、喘、咳血、咽喉痛等肺系疾病及经脉循行路线上的其他疾病,如喘息气粗、心烦、胸闷、手臂内侧前缘酸痛厥冷或掌心发热
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常与公孙相配、曲泽)首穴天池,末穴中冲
主治:心、胸、胃、神志病及经脉循行路线上的其他疾病,如心痛、胸闷、心烦、肘臂挛痛、掌心发热
手少阴心经(神门)首穴极泉,末穴少冲
主治:心、胸、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病症及经脉循行路线上的其他疾病,如心痛、心悸、失眠、咽干、口渴及上肢内侧后缘疼痛
手阳明大肠经(合股、偏历、手三里、曲池)首穴商阳,末穴迎香
主治:眼、耳、口、牙。

鼻、咽喉等器官疾病,胃肠等腹部疾病、热病和经脉循行路线上的其他疾病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牙痛、头痛、咽喉肿痛、各种鼻病或寒冷麻木
手少阳三焦经(支沟)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
主治:热病、头面五官病症和经脉循行路线上的其他疾病如:头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及手臂外侧疼痛。

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小海穴)首穴少泽,末穴听宫
主治:头顶、五官病症、热病、神志疾病和经脉循行路线上的其他疾病如小腹疼痛、腰背痛、耳聋、目黄、咽喉肿痛、癫狂及臂弯外侧后缘痛
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阴陵泉、大横《腹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和腿部漏谷、地机、血海是瘦身常用穴》)首穴隐白,末穴大包
主治:脾、胃等消化疾病及经脉循行路线上的其他疾病如胃痛、恶心、呕吐、打嗝、腹胀、腹泻、黄疸、身体乏重无力、膝关节、大腿内侧肿胀、冷痛
足厥阴肝经(大敦、太冲、行间、中封)首穴大敦,末穴期门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神经系统病症、肝胆病症、眼病及经脉循行路线上的其他疾病如腰痛、疝气、遗尿、月经不调、子宫出血、性功能减退、头晕眼花、易疲劳、皮肤枯黄、面色暗晦
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复溜)首穴涌泉,末穴俞府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还可治精神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及经脉循行路线上的其他病如月经不调、水肿、遗精、阳痿、带下异常、哮喘、泄泻及下肢疼痛麻木足阳明胃经(足三里、丰隆《腹部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等和腿部的髀关、浮兔、阴市、梁丘、牍鼻、上巨虚、条口、下巨虚是瘦身常用穴》)首穴承淇,末穴厉兑
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经脉循行路线上的其他病如肠鸣腹胀、腹泻、胃痛、呕吐、厌食、鼻出血、牙痛、口眼歪斜、咽喉肿痛
足少阳胆经(风池穴、肩井穴、风市穴、阳陵泉也叫筋会)首穴瞳子,末穴足窍阴
主治:肝胆病症、头面五官病症、神志病及头痛、目眩、烦躁易怒、胁肋部疼痛、口苦、失眠、神经衰弱、面色灰暗、皮肤干燥、下肢外侧疼痛
足太阳膀胱经(背部腧穴、腿部承扶、殷门、委阳、委中、秩边、承山、飞扬)首穴睛明,末穴至阴。

督脉旁开2横指
主治:腧穴主治头顶、眼、背、腰、下肢部病症,背部的穴位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症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如:癫痫、头痛、目疾、鼻病、遗尿、小便不利及下肢后侧部位的疼痛
奇经八脉
督脉(大椎、腰阳关、命门、风府穴、上星穴、水沟穴)首穴长强,末穴龈交
主治:腰骶、背部、头顶、局部热病及相应的内脏疾病
任脉(气海、中脘、关元)首穴会阴、末穴承浆
主治:腹部、胸部、颈部、头部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病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