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_百度文库(精)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与工业信息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与工业信息化)

**部专业代码: 080202 校内专业代码: 0171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发展的,掌握机械设计、智能创造、工业信息化等专业方向领域内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现代科技理念、综合人文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机电工程领域从事机械设计、智能创造信息系统开发和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材。

上述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四项:1.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机械工程相关理论,解决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 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运用现代设计方法、现代工程工具及信息技术工具、现代设计工具从事机电工程领域的机械设计、智能创造信息系统开发和工业机器人研发及应用。

3. 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能够正确评价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4. 具备现代科技理念、综合人文素质,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机械设计、智能创造技术、机械电子及自动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了解机械设计创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机械工程问题,以获得结论。

3. 设计/开辟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智能创造系统及工业信息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开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分析机械创造中时常浮现的问题,制定智能创造系统 完整工作计划并具体实施;并了解其局限性。

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认识

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认识

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认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涵盖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学科。

在当今社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这一专业进行认识和探讨。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概念1.1 机械设计制造的概念:机械设计制造是指通过对机械结构、运动规律和工艺流程的研究和设计,实现产品的制造和加工过程。

1.2 自动化技术的概念: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控制技术和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1.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定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技术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学科。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科特点2.1 跨学科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涵盖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2.2 实践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接触大量实际工程案例和实验,培养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2.3 创新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在项目设计和实践中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3.1 机械设计师:毕业生可以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研发和改进工作。

3.2 自动化工程师:毕业生可以从事自动化设备、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工作。

3.3 机械制造工程师:毕业生可以在制造企业从事生产工艺、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改进工作。

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趋势4.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将更加注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4.2 网络化:网络化生产和智能制造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学生需要掌握网络化生产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

4.3 环保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将更加注重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习方法和建议5.1 多实践:学生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参加实验和项目设计,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精)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精)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Machine Design & Manufacturing and Their Automation(门类:工学,二级类:机械类,专业代码:080301)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技术问题的基本素质,能在企业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机电设备的控制监护,或在相关行业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传授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及电子技术、机电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重视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机电设备控制监护、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与开发及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并掌握一定的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经济管理、法律、国防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岗敬业、求真务实、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力学、机械学、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基础、计算机及信息化技术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5、具有工程及设备的管理、安全、质量和效益观念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6、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能力;7、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电子学、计算机科学。

四、主要课程/学位课程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专业课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专业课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专业课程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个日益重要且具有广泛应用的领域。

作为该领域的专业人才,我们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相关课程来积累知识和技能。

在本文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评估并探讨该领域的主要专业课程,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二、课程概述1.《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大核心课程是《机械制图》,它系统地介绍了机械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图形表达、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纸的绘制。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不仅可以掌握规范的机械图纸绘制技术,还可以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机械原理》《机械原理》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另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介绍机械系统的结构、运动和力学性能。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各种机械构件和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机械运动学和静力学等内容,为日后的设计和制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数控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数控技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控技术》课程主要介绍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编程方法和应用技术。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数控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流程,掌握数控编程和加工技术,为未来的数控加工工作做好准备。

4.《自动化原理》《自动化原理》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各种控制器和执行器的应用技术,为今后从事自动化设备的设计与调试提供理论支持。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我深知这些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我看来,这些课程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也认为这些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综合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专业《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专业《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单选题(20分,每⼩题2分)1.在外圆磨床上磨削⼯件外圆表⾯,其主运动是()。

a. 砂轮的回转运动b. ⼯件的回转运动c. 砂轮的直线运动d. ⼯件的直线运动2.普通车床的主参数是()。

a. 车床最⼤轮廓尺⼨b. 主轴与尾座之间最⼤距离c. 中⼼⾼d. 床⾝上⼯件最⼤回转直径3.形成发⽣线所需独⽴的运动最多的成形⽅法是()。

a. 成形法b. 轨迹法c. 相切法d. 展成法4.车削加⼯时,车⼑的⼯作前⾓()车⼑标注前⾓。

a. ⼤于b. 等于c. ⼩于d. 有时⼤于、有时⼩于5.⼑具上能减⼩⼯件已加⼯表⾯粗糙度值的⼏何要素是()。

a.增⼤前⾓;b.减⼩后⾓;c.减⼩主偏⾓;d.增⼤刃倾⾓;e.减⼩副偏⾓。

6.⼑具磨钝的标准是规定控制()。

a.⼑尖磨损量;b.后⼑⾯磨损⾼度VB;c.前⼑⾯⽉⽛洼的深度;d.后⼑⾯磨损的厚度(即深度)。

7.误差的敏感⽅向是()。

b. 进给运动⽅向c. 过⼑尖的加⼯表⾯的法向d. 过⼑尖的加⼯表⾯的切向8.箱体类零件常采⽤()作为统⼀精基准。

a. ⼀⾯⼀孔b. ⼀⾯两孔c. 两⾯⼀孔d. 两⾯两孔9.淬⽕钢7级精度外圆表⾯常采⽤的加⼯路线是()。

a. 粗车-半精车-精车 c. 粗车-半精车-粗磨b. 粗车-半精车-精车-⾦刚⽯车 d.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10.直线尺⼨链采⽤极值算法时,其封闭环的下偏差等于()。

a.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上偏差之和b.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上偏差之和c.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下偏差之和d.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下偏差之和⼆、多选题(20分,每⼩题2分)1.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可以()来完成。

a. 单独由⼯件b. 单独由⼑具c. 分别由⼯件和⼑具d. 分别由⼑具和⼯件2.切削⽤量包括()。

a. 切削速度b. 进给量c. 切削深度d. 切削厚度3.Y3150E型滚齿机上的内联系传动链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简介学科:工学门类:机械类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讣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在髙等院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科学技术部门的研究工作:生产部门的产品发展研究:CAD技术及各种图形的研究.应用、软件开发及教冇工作。

目前国内对该领域人才的需求,呈现明显的供不应求趋势。

专业信息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适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而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而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木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机械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篦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

实践教学: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认识

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认识

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认识引言概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程类专业中的重要分支,涵盖了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自动化控制等多个方面。

对于学生来说,选择这个专业需要对其有深入的认识,了解其特点和就业前景,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1.1 知识结构全面:这个专业涉及到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自动化控制等多个领域,学生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胜任相关工作。

1.2 实践能力要求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参与实验、实习等活动,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1.3 创新意识重要:在这个专业中,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2.1 行业需求旺盛: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需求量逐渐增加,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

2.2 薪资待遇优厚: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薪资待遇相对较高,能够获得较好的收入。

2.3 发展空间广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机械制造、自动化设备、汽车工业等多个领域就业,发展空间较为广阔。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习方法3.1 多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3.2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这个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

3.3 多与老师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多与老师交流,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方向4.1 智能制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学生需要关注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4.2 绿色制造: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绿色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之一,学生需要关注绿色制造技术的发展。

成人大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成人大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成人大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成人大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知识体系丰富、实践操作性强的专业。

这一专业培养的是一支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基本理论和技术,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冶金、化工、轻纺、医疗器械等领域从事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自动化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制图、工程制图、CAD/CAM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机械加工工艺、设备、技术的基本知识;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包括数控机床、数控编程、自动装配线、机器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学习自动化仪表、传感器、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习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

在校期间,学生将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加深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理论知识的了解,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将来成功从事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冶金、化工、轻纺、医疗器械等领域的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还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创新思维和工程技术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设计和实践项目中,学生将有机会从实际工程问题出发,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设计与制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将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如使用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运用数控机床进行数字化加工、掌握自动控制技术等。

这些实践技能的掌握将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备竞争力。

毕业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各种制造企业、研究机构、设计院所、以及相关行业的技术部门等领域就业。

他们可以从事机械设计、产品研发、工艺优化、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与调试、机器人应用等工作。

总之,成人大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同时,还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械类车辆保险与理赔专业
====推荐图书===
高考专业详解与填报指南
开办院校
北京
[比较]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比较]中国农业大学[比较]中国地质大学[比较]北京化工大学
[比较]北京林业大学[比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比较]北方工业大学[比较]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比较]北京物资学院
天津
[比较]天津大学[比较]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比较]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上海
[比较]上海交通大学[比较]华东理工大学[比较]上海大学[比较]上海师范大学
[比较]上海理工大学[比较]上海水产大学[比较]上海海事大学[比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比较]上海电力学院
重庆
[比较]重庆科技学院[比较]重庆大学[比较]西南农业大学[比较]重庆工商大学[比较]重庆工学院[比较]重庆交通学院[比较]重庆三峡学院
河北
[比较]华北科技学院[比较]唐山学院[比较]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比较]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比较]燕山大学[比较]河北大学[比较]河北工业大学[比较]河北农业大学
[比较]河北科技大学[比较]河北工程学院[比较]河北理工大学[比较]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比较]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南
[比较]河南科技大学[比较]河南理工大学[比较]河南工业大学[比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比较]郑州轻工业学院[比较]中原工学院[比较]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比较]黄河科技学院
山东
[比较]山东大学[比较]石油大学[比较]中国海洋大学[比较]山东科技大学
[比较]济南大学[比较]山东理工大学[比较]烟台大学[比较]莱阳农学院
[比较]青岛理工大学[比较]山东轻工业学院[比较]潍坊学院[比较]山东交通学院
山西
[比较]运城学院[比较]太原理工大学[比较]中北大学[比较]山西农业大学
[比较]山西师范大学[比较]太原科技大学[比较]山西大同大学
安徽
[比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比较]合肥工业大学[比较]安徽农业大学[比较]安徽工业大学[比较]安徽理工大学[比较]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比较]安徽技术师范学院[比较]皖西学院[比较]合肥学院
江西
[比较]南昌大学[比较]江西农业大学[比较]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比较]华东交通大学[比较]宜春学院[比较]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比较]景德镇陶瓷学院[比较]井冈山学院[比较]九江学院
江苏
[比较]东南大学[比较]南京农业大学[比较]扬州大学[比较]南京工业大学
[比较]江苏大学[比较]南京林业大学[比较]南通大学[比较]苏州科技学院
[比较]江苏科技大学[比较]江苏工业学院[比较]淮海工学院[比较]盐城工学院
[比较]南京工程学院[比较]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比较]常州工学院
浙江
[比较]浙江理工大学[比较]浙江大学[比较]宁波大学[比较]浙江师范大学
[比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比较]浙江林学院[比较]中国计量学院[比较]绍兴文理学院[比较]浙江科技学院[比较]嘉兴学院[比较]浙江海洋学院[比较]湖州师范学院
[比较]台州学院
湖北
[比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比较]华中科技大学[比较]武汉大学[比较]武汉理工大学[比较]华中农业大学[比较]长江大学[比较]三峡大学[比较]湖北工业大学
[比较]武汉工程大学[比较]江汉大学[比较]武汉科技学院[比较]武汉工业学院
[比较]襄樊学院[比较]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南
[比较]中南大学[比较]湖南大学[比较]湘潭大学[比较]湖南科技大学
[比较]长沙理工大学[比较]湖南农业大学[比较]南华大学[比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比较]湖南工业大学[比较]湖南理工学院[比较]湖南文理学院[比较]湖南工程学院[比较]邵阳学院
广东
[比较]广东工业大学[比较]深圳大学[比较]广州大学[比较]湛江海洋大学
[比较]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比较]韶关学院[比较]肇庆学院[比较]茂名学院
[比较]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比较]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比较]东莞理工学院
广西
[比较]桂林电子科技学院
云南
[比较]昆明理工大学[比较]云南农业大学[比较]西南林学院
[比较]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比较]贵州大学[比较]贵州工业大学[比较]贵州师范大学
四川
[比较]四川大学[比较]电子科技大学[比较]西南交通大学[比较]成都理工大学
[比较]西南石油大学[比较]西南科技大学[比较]西华大学[比较]四川理工学院
陕西
[比较]西安文理学院[比较]西北工业大学[比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比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比较]长安大学[比较]西安理工大学[比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比较]西安科技大学
[比较]西安石油大学[比较]陕西科技大学[比较]西安工程科技学院[比较]陕西理工学院
[比较]西安工业学院[比较]宝鸡文理学院
青海
[比较]青海大学
黑龙江
[比较]哈尔滨工业大学[比较]哈尔滨工程大学[比较]黑龙江大学[比较]东北林业大学
[比较]东北农业大学[比较]哈尔滨理工大学[比较]大庆石油学院[比较]佳木斯大学
[比较]齐齐哈尔大学[比较]黑龙江科技学院[比较]哈尔滨商业大学[比较]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比较]黑龙江工程学院
吉林
[比较]白城师范学院[比较]长春东方职业学院[比较]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比较]吉林农业大学[比较]长春理工大学[比较]北华大学[比较]延边大学[比较]吉林师范大学
[比较]东北电力大学[比较]长春工程学院[比较]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比较]吉林化工学院
辽宁
[比较]辽宁工学院[比较]辽东学院[比较]大连理工大学[比较]沈阳农业大学
[比较]沈阳工业大学[比较]大连海事大学[比较]沈阳大学[比较]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比较]辽宁科技大学[比较]大连大学[比较]沈阳化工学院[比较]沈阳建筑大学
[比较]大连水产学院[比较]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比较]大连民族学院
新疆
[比较]新疆大学[比较]石河子大学[比较]新疆农业大学[比较]塔里木大学
内蒙古
[比较]内蒙古农业大学[比较]内蒙古科技大学[比较]内蒙古工业大学[比较]内蒙古民族大学
海南
[比较]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福建
[比较]厦门大学[比较]福建农林大学[比较]福州大学[比较]集美大学甘肃
港澳台
[比较]香港科技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