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式电度表知识

合集下载

电子式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电子式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三章
电子式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三章 电子式电能表的结构和原理
第一节 机电式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二节 全电子式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三节 单相电子式复费率电能表 第四节 单相预付费电能表 第五节 三相三线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
电子式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一节 机电式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U U(t)K U X(t)U Y(t)
割乘法器 它在提供的节拍信号的周期T里,对被测电压信号ux作脉
冲调宽式处理,调制出一正负宽度T1、T2之差(时间量)与 ux成正比的不等宽方波脉冲,即T2-T1=K1ux;再以此脉冲宽 度控制与ux同频的被测电压信号uy的正负极性持续时间,进 行调幅处理,使u=K2uy;最后将 调宽调幅波经滤波器输出,输出 电压U0为每个周期T内电压u的平 均值,它反映了ux、uy两同频电 压乘积的平均值,实现了两信号 的相乘,输出的调宽调幅方波如 图3-17所示。
缺点是结构复杂、价格昂贵。
电子式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二节 全电子式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电子式电能表工作原理框图如图3-10所示 被测量的高电压u、大电流i经电压和电流变换器转换后
送至乘法器,乘法器完成电压和电流瞬时值相乘,输出一个 与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成正比的直流电压U,然后再利用 电压/频率转换器,U被转换成相应的脉冲频率f,将该频率 分频,并通过一段时间内计数器的计数,显示出相应的电能。
机电式电能表主要由感应式测量机构、光电转换器和分频 器、计数器及显示器四大部分组成,工作原理框图如图3-1所 示。
• 感应式测量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将电能信号转变为转盘的转数 • 光电转换器的作用是将正比于电能的转盘转数转换为电脉冲 • 分频器和计数器的主要作用是对经光电转换器转换成的脉冲信

[全]电子式预付费电能表的基本原理

[全]电子式预付费电能表的基本原理

电子式预付费电能表的基本原理电能作为一种商品,衡量其多少的唯一工具是电能表。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正在向高智能、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全自动计费的方向发展。

1、电子式电能表的基本原理电子式电能表是基于电功率的测量技术,采用电子乘法器实现功率运算的新型电能计量仪表。

具体是把输入的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经分压器和互感器进行增益和相位补偿后,分别送至有功乘法器和无功乘法器(90 °相移后送无功乘法器) 产生脉冲信号,经过处理器、检测器等电路准确地测量出有功、无功、视在功率电能,并进行各种费率时段处理以及最大需量选择。

2、特点对比(1)精度高。

电子式电能表能在很宽的电压、电流范围内实现1.0 至0.1 级高精度的电能测量。

1.0 级表误差很容易控制在+0.5%以内。

0.5级可控制在±0.2%以内,0.2级表可控制在±0.1%以内。

而机械式电能表做到0.5 级就已经很困难了。

(2)误差曲线平直。

从负载下限到最大负载,误差数据基本不变。

而对于机械式电能表,即使调整优良也不可能实现,而且大部分机械式电能表在轻负载时误差数据偏大且为负值。

(3)误差衡定。

在误差范围内不因内部条件变化而发生变化,校验数据基本不变。

机械式电能表由于存在机械磨损的因素导致误差加大,必须定期(3~6个月) 进行调整校验。

实际应用中,只对少数大用户进行校验,对于占绝大多数的小用户和居民用户进行周期校验很难实现,运行中轻负载负超差现象仍然存在。

(4)TV 二次回路压降小。

电子式电能表接入TV 二次回路后,每相输入电流仅为1OmA ,而且一只电子式表可同时实现有功、无功及最大需量测量,至少取代三只机械式电能表,对于同样的TV 二次回路压降可减少到甚至更小。

而压降通常是负值。

同时.电子式电能表对于提高电能计量精度,减少电量计量损失作用较大。

(5)省去抄表环节。

实现电量预购功能是电子式电能表的主要特点.用户到供电部门预先购买了电量,就不用抄表员去用户处抄表,减少用工成本。

电子式电表工作原理

电子式电表工作原理

电子式电表工作原理
电子式电表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相乘来计算电力的消耗量。

电流和电压是通过装在电表内部的感应器进行测量的。

电流感应器是将待测电流通过一根线圈传导,产生感应磁场,进而激发出感应电势。

这个感应电势经过放大和处理后,转换为代表电流大小的电信号。

电压感应器是通过将待测电压接到电表的电压输入端口上,经过一定的放大和处理,将输入电压转化为代表电压大小的电信号。

电流和电压信号经过放大和处理后,进入一块专用的电路芯片,根据电流和电压的乘积计算出电力的消耗量。

然后,电路芯片将计算结果转化为表针或数字显示器上的读数。

除了计算电力消耗量,电子式电表还可以进行其他功能,例如记录用电量、显示电压频率、分析电流波形等。

总之,电子式电表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通过相关电路和芯片的处理和计算,来实现电力的测量、记录和显示。

电子式电度表知识

电子式电度表知识

机械式电能表和电子式电能表比较一、工作原理:目前使用的电能表有两种:一种是机械式电能表(又称感应式电能表),一种是电子式电能表。

它们由于出现的年代不一样,因而其工作原理截然不同。

机械式电能表的工作原理是:当电能表接入电路时,电压线圈和电流线圈产生的磁通穿过圆盘,这些磁通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同相,分别在圆盘上感应出涡流,由于磁通与涡流的相互作用而产生转动力矩使圆盘转动,因磁钢的制动作用,使圆盘的转速达到匀速运动,由于磁通与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成正比例,使圆盘在其作用下以正比于负载电流的转速运动,圆盘的转动经蜗杆传动到计度器,计度器的示数就是电路中实际所使用的电能。

电子式电能表是近几年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而出现的,它是利用电子电路/芯片来测量电能;用分压电阻或电压互感器将电压信号变成可用于电子测量的小信号,用分流器或电流互感器将电流信号变成可用于电子测量的小信号,利用专用的电能测量芯片将变换好的电压、电流信号进行模拟或数字乘法,并对电能进行累计,然后输出频率与电能成正比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驱动步进马达带动机械计度器显示,或送微计算机处理后进行数码显示。

二、电能表简单分类:电能表是专门用来测量电能累积值的仪表,电力企业用以计量发电量,用电量、供电量、损耗电量、销售电量等数值均依赖于电能表。

所以有人也把电能表比作电力工业销售产品的一杆秤。

上面所说的机械式电能表与电子式电能表是按照电能表的结构原理进行分类的,也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除了这种分类之外,电能表还可以按以下标准进行分类:1、按照所测不同电流种类可分为:直流式和交流式二种。

2、按照电能表的用途可分为:单相电能表、三相有功电能表、三相无功电能表、最大需量表、复费率电能表、损耗电能表。

3、按电能表的接线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接入式、经互感器接入式、经万用互感器接入式;同时也分为单相、三相三线和三相四线等。

4、按照电能表的等级划分为:普通有功电能表(0.2或0。

2S级、0.5或0。

电子式电能表内部原理

电子式电能表内部原理

液晶具体工作原理:
在上下玻璃电极之间封入液晶材料,液晶分子平行排列上、下扭曲90度,
外部入射光线通过上偏振片后形成偏振光,该偏振光通过平行排列的液晶
材料被旋转90度,再通过与上偏振片垂直的下偏振片,被反射板反射回来 ,呈透明状态;当上、下电极加上一定的电压后,电极部分的液晶分子转 成垂直排列妥失去旋光性,从上偏振片入射的偏振光不被旋转,光无法通 过下偏振片返回,因而呈黑色。
电压/频率转换器:
得到输出电压U。的频率
22
谢谢.
计量中心 2012.5.16
根据需要将电极做成各种文字、数字、图形,就可以获得各种状态显示。
4
管理部分:
单片机:所有的控制命令,都是由它发出的。它是电子式电能表
的大脑
4
(一)单片机内部结构:
控制 结构
时钟
由晶振产生,相当于人的神经信号 原理:压电效应。在电场中的晶体受交变电压作用发生振 荡,振荡后产生交变电场,从而产生时钟频率。
计量单元
2013-7-31
测量部分:
1
接收交流电压、电流信号,将其运算后得 到 相乘的电功率信号,数字乘法器或A/稳定性的主要性能就由此部件决定。它是 电子式电能表的心脏
5
电能数字测量原理:
18
A/D转换器
类似于称重原理
数字乘法器
数字乘法器实现电能测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A/D转 换器的精度(位数)以及采样间隔的大小。A/D转换 器的精度越高,测量精度越高,采样间隔越小,测 量精度越高。
电子式电能 表内部原理
计量中心
5/16
2013-7-31
电子式电能 表内部结构
计量中心
2013-7-31
总体 结构

电子式电能表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

电子式电能表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

电子式电能表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电子式电能表1、电子式电能表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模拟乘法器型、电子式电能表和数字乘法器型电子式电能表。

2、一般来说,电子式电能表由六个部分组成:电源单元、电能测量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单片机) 、显示单元、输出单元、通信单元。

3、正常供电时,电子式电能表的工作电源通常有三种实现方式:工频电源(即变压器降压) 、阻容电源(电阻和电容降压) 、开关电源。

4、电子式电能表的显示单元主要分为 LED数码管和 LCD液晶显示器两种,后者功耗低,并支持汉字显示。

5、电子式电能表的关键部分是电能测量单元6、时分割乘法器是许多电子式电能表的关键部分,它通常由三角波发生器、比较器、调制器、滤波器四个部分组成。

7、若某电子式电能表的启动电流是0.01Ib,过载电流是6Ib,则A/D型的电能表要求A/D转换器的位数可以是10,A/D的位数取决于Imax和Imin的比值,6÷0.01=600,而29<600<210,即要求A/D的位数至少是10位。

8、U/F(电压/频率)转换器组成的电能测量单元,其作用是产生正比于有功功率的电能脉冲。

9、采用电阻网络作为电能表的电压采样器的最大特点是线性好和成本低,缺点是无法实现电气隔离。

采用电压互感器的最大优点是可实现初级和次级的电气隔离,并可提高电能表的抗干扰能力,缺点是成本高。

请登陆: 浏览更多信息10、检定无源脉冲电能表误差:通常在脉冲正端施加一个VDD=+5~12V的直流电源,有的现场校验仪或电能表检定装置具有这一电源,中间串联R=5~10Ω的电阻,再输入给检定脉冲回路。

11、单片机就是将微型计算机所具备的几个基本功能,如中央处理单元CPU 、程序存储器ROM 、数据存储器RAM 、定时计数器Timer/Counter 、输入输出接口I/O 等,集成到一块芯片中而构成小型计算机。

12、单片机的总线可以分为三种:地址总线AB 、数据总线DB 、控制总线CB 。

电子式电能表电原理图分析

电子式电能表电原理图分析

电子式电能表电原理图分析大纲:一、电子式电能表原理(分类为5大部分:电源、采样计量、单片机处理、通讯、输出):电表维修原则:1、通过现象查上一级电路输出的电压(或信号)是否正常。

2、上一级电路输出的电压(或信号)是正常的,则故障不在上一级电路,查本级电路。

3、上一级电路输出的电压(或信号)是不正常的,再查上上一级电路输出的电压(或信号)是否正常。

4、通过分级检测输出的电压(或信号)是否正常来确定故障的范围。

1、供电原理(讲原理时要画出电路,提及有故障时的现象和检测维修方法);1.1、三相表供电原理:变压器供电原理(详细讲解);电原理图如下:用变压器变压、整流、稳压对三相表进行供电,电路中有三个变压器。

其中的每个变压器的工作原理都相同,只是各个变压器的初级输入电压是三相电压中的不同的相。

对于三相四线电表:T1初级为A—N线电压,T2初级为B—N线电压,T3初级为C—N线电压;对于三相三线电表:T1初级为A—B相电压,T2初级为A—C相电压,T3初级为B —C相电压,对应我们经常在三相三线电表上显示的A相电压(为A—B相电压)、B相电压(为A—C相电压)、C相电压(为B—C相电压)。

用三个变压器供电的好处是:1、当电网出现某一相或两相无电压时,电表仍然可以计量有电压的相的用电情况;2、增加电表供电的带载能力,保证电表的正常工作。

现以变压器T1为例详细说明以上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1、压敏电阻RV1压敏电阻的工作原理顾名思义,压敏电阻就是对电压敏感,由电压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电阻,我公司使用的压敏是正常时为开路,当电压达到一定值时(压敏的动作电压),压敏电阻会非常快速地阻值下降到零(短路。

这个时间为t、t为1nS—10 nS,t 因选择的压敏型号不同而不同)。

而对多少电压值(动作电压)会开始阻值下降也是因选用的型号不同而不同,一般是型号上的数值。

比如:20K510的压敏电阻,则最大不动作电压为510V,可以查相关的电子元件资料,电子文档文件路径:Z:\研发中心\综合组\陈大全。

单相电子式电能表读数

单相电子式电能表读数

单相电子式电能表读数
单相电子式电能表读数是电能表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用于记录电量的一种可靠工具,可以提供准确的市电消费信息,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般来说,电能表的读数是用一些数字来表示的。

一般来说,单相电子式电能表的读数是由数字、字母、符号、分隔符组成的。

数字通常用来表示电能,字母和符号用来表示其他附加信息,如电压等,而分隔符用来分隔不同的读数部分。

单相电子式电能表的读数在市电消费记录、电价结算以及电能表参数调整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读数记录是在指定时间段内总耗电量的累计量,它主要用来结算电费,但也可以作为查验用户用电状况的依据。

而电能表的参数调整正是根据电能表的读数进行的。

另外,单相电子式电能表的读数还可以用来衡量用电状况。

如果一个用户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读数增加了很多,那么就可以证明用户在这段时间内用电量较大,而如果一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的读数几乎没有变化,这就可以证明这段时间内他的用电量很小。

此外,单相电子式电能表的读数还可以用来发现故障和提高用电效率。

如果一定时间段内的电能表读数大幅度增加,可以推测出用户用电的效率不高,可能是由于用电设备出现故障,或者由于设备老化。

此时,可以考虑调整设备或维修设备,以提高用电效率。

总之,单相电子式电能表读数可以为用电结算、查验用户用电状况、衡量用电状况和发现故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是电能表使用中
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式电能表和电子式电能表比较一、工作原理:目前使用的电能表有两种:一种是机械式电能表(又称感应式电能表),一种是电子式电能表。

它们由于出现的年代不一样,因而其工作原理截然不同。

机械式电能表的工作原理是:当电能表接入电路时,电压线圈和电流线圈产生的磁通穿过圆盘,这些磁通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同相,分别在圆盘上感应出涡流,由于磁通与涡流的相互作用而产生转动力矩使圆盘转动,因磁钢的制动作用,使圆盘的转速达到匀速运动,由于磁通与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成正比例,使圆盘在其作用下以正比于负载电流的转速运动,圆盘的转动经蜗杆传动到计度器,计度器的示数就是电路中实际所使用的电能。

电子式电能表是近几年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而出现的,它是利用电子电路/芯片来测量电能;用分压电阻或电压互感器将电压信号变成可用于电子测量的小信号,用分流器或电流互感器将电流信号变成可用于电子测量的小信号,利用专用的电能测量芯片将变换好的电压、电流信号进行模拟或数字乘法,并对电能进行累计,然后输出频率与电能成正比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驱动步进马达带动机械计度器显示,或送微计算机处理后进行数码显示。

二、电能表简单分类:电能表是专门用来测量电能累积值的仪表,电力企业用以计量发电量,用电量、供电量、损耗电量、销售电量等数值均依赖于电能表。

所以有人也把电能表比作电力工业销售产品的一杆秤。

上面所说的机械式电能表与电子式电能表是按照电能表的结构原理进行分类的,也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除了这种分类之外,电能表还可以按以下标准进行分类:1、按照所测不同电流种类可分为:直流式和交流式二种。

2、按照电能表的用途可分为:单相电能表、三相有功电能表、三相无功电能表、最大需量表、复费率电能表、损耗电能表。

3、按电能表的接线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接入式、经互感器接入式、经万用互感器接入式;同时也分为单相、三相三线和三相四线等。

4、按照电能表的等级划分为:普通有功电能表(0.2或0.2S级、0.5或0.5S级、1.0级、2.0级),普通无功电能表(2.0级、3.0级)。

标准电能表分为(0.5级、0.2级、0.05级、0.02级、0.01级)。

三、机械式电能表与电子式电能表的比较机械式电能表与电子式电能表诞生于不同的年代,原理也大不相同,为什么这两种电能表还能并存呢?这是由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所决定的。

这两种电能表在性能上有什么样的优缺点呢?1、稳定性电子表因采用高稳定性材料制作电流采样元件,高质量的电路作运算处理元件,因此总体的稳定性很好,用户在安装前可以实现免调,工作中的调校周期也可以大大延长,从而节省了人工。

机械表因采用机械转动方式工作,摩擦力不稳定,因此稳定性与电子表相比显得较差,经运输后准确度就可能更差,在安装之前必须重新调校。

安装运行后的表由于上述原因,稳定性又会逐渐变差。

2、精度电子表电路中的A/D模数变换器的精度可达2-14以上,因此分辨力和精度很高,可以设计0.5级以上的高精度电能表。

因此,电网管理中计量精度可大大提高,线损统计也可以更为准确。

机械表由于采用磁路结构非线性失真大,一致性差,因此要采用各种补偿机构,采用补偿机构又降低了稳定性,也不利于生产使用中的调校,因此要生产精度高的机械电能表的难度相当大。

3、灵敏度电子表的电子线路本身灵敏度极高,可比机械表高一个数量级,而且可以长时间保持这种高灵敏度。

机械表的机械摩擦阻力是原理性的问题,目前无法克服,特别是在低转速时,机械摩擦力接近静态摩擦力,数值明显提高,因而计量漏洞将增大,长时间工作后尤其如此。

4、线性动态范围与计量准确度由于电子表的采样元件、A/D变换元件、放大电路等的线性好,使得电子表的线性动态范围较大,适应性很强,特别适合于用电量变化大的地方,能保证大小电流时计量精度不变。

机械表的线性动态范围小,原因是非线性因素太多,如小电流低转速时受制于摩擦力上升、磁阻上升等因素,大电流时磁路容易产生磁路饱和,因此当用电量变化很大时计量精度将受到很大影响。

5、功耗由于电子表采用的CMOS元件,自身功耗很小,例如一只单相电子表的每月功耗约为0.3~0.5kW·h。

而机械表的功耗约为每月0.8~1kW·h。

不要小看了这0.5kW·h左右的差别,对一个拥有几十万只甚至上百万只电能表的大电网而言,这个总数是十分庞大的,对电网的节能效果及电网的管理成本影响十分巨大。

6、防窃电效果由于电子线路内部在设计上很容易实现对付各种窃电行为防范措施,因此电子表在防窃电功能上要比机械表强得多IC卡预付费电度表小知识1. 什么是IC卡预付费电度表?简单来说IC卡预付费电度表是以IC卡作为电能量值数据传输介质,在电度表(电子式电度表或机械式电度表)中加入负荷控制部分等功能模块,从而实现电量抄收和电量结算的智能型电度表。

管理售电系统包括用户信息管理子系统、IC卡初始化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和售电子系统。

2. 近几年IC卡预付费电度表发展状态95年前,主要为电钥匙IC卡,以93C46和24C01为主IC卡为可擦写存储芯片(EEPROM)或一般存储卡,IC卡存储方便、使用简单、价格便宜,安全性不高,存在被破解的可能性,用户以物业小区为主。

95年~99年,主要为电话卡式IC卡,以存储卡(24C01)和逻辑加密卡(4442、4428)为主,其中逻辑加密卡(4442、4428)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内嵌芯片在存储区外增加了控制逻辑,在访问存储区之前需要核对密码,只有密码正确,才能进行操作。

用户从单纯物业小区扩展到电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大规模普及使用98年~至今,主要为金融级IC卡,以CPU卡(CPU卡和SAM模块为加密介质)为主CPU卡内嵌芯片相当于一个特殊类型的单片机,内部除了带有控制器,存储器,时序控制逻辑等外,还带有算法单元和操作系统,存储容量大,处理能力强,信息存储安全等特性。

率先在北京供电局全面推广,并在河南、湖南等城市开始推广。

IC卡预付费电度表为电力部门的收费及抄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收益,也为生产厂商带来了利润;作为IC卡预付费电度表各生产厂家应充分借鉴该案件所带来的众多思考,积极进行自我反思,防微杜渐,积极淘汰问题产品,做到对企业自身负责、对行业发展负责、对社会负责!共同维护电度表行业的健康发展!特点:(1)不需要人工抄表,有利于现代化管理。

IC卡电表的使用避免人工抄表上门收费给客户带来的诸多不便,且历史购电数据均可以保存,便于客户查询。

(2)充分体现了电力的商品属性。

实行先买电后用电,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购电、用电,不会因欠费而发生滞纳金,增加不必要的开支。

(3)解决了收费难的问题。

能很好地解决零散居民客户、临时用电客户、经常欠费客户的收费问题。

IC卡电表具有多种防窃电功能,启动电流小、无潜动、宽负荷、低功耗,误差曲线平直、长期运行时稳定性好,外形美观、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

准确度高:全电子式设计,内置进口专用芯片,精度不受频率、温度、电压,高次谐波影响。

长寿命:采用SMT技术,优化的电路设计,整机出厂后无需调整电路。

功耗低:采用低功耗设计,降低电网线损。

预购电量;IC卡传递数据,实现数据回读,包括:回读总电量,剩余电量,表内累积购电量,总购电次数等信息。

储存表常数、初始值、用户住址、姓名等信息。

超负荷报警断电、剩余电量报警,提醒用户及时购电。

技术参数:采用长寿命基表,延长使用周期DDSY-51-E 单相IC卡预付费集抄电能表技术分析(深圳龙电电气有限公司)单相电子式预付费电能表和单相电子式集抄电能表的报道,已在各种刊物上陆续见到,且有些厂家已批量生产。

本文介绍的产品将两种功能合二为一,而且在抗干扰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一、前言目前,国内生产的各种型号的单相预付费电能表约有几十种,基本功能为:先买电后用电,剩余电量为零时跳闸断电。

但由于实现预付费后取消了每月的抄表工作,电力局就无法知道用户每月的实际用电量,也就无法计算其线损,而线损是电力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单相集抄式电能表是为了解决传统抄表工作量大、易错抄、漏抄而设计的,但它对用户不交、欠交电费的情况却很难处理。

我们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设计了DDSY51-E单相电子式预付费集抄电能表。

二、工作原理该表主要由两大功能模块组成(图1):其一是信号采样和电能计量部分(图中虚线所示)。

采用大规模专用集成电路,将输入的电流、电压取样信号经过模拟乘法器产生一个与输入功率成正比的电压,再经过V/F变换、分频电路,得到一个与输入电能成正比的电能脉冲,其常数为1600imp/kWh。

其二为数据处理和控制部分,采用专用掩膜微处理器,完成电能计度、数据处理、IC卡操作、LED显示、负荷控制及485接口通讯功能。

三、主要功能介绍DDSY51—E型电能表采用一户一卡制。

1需先持卡到供电局购电,然后将卡插入电表,电表方能合闸供电。

电表每隔30秒钟显示一次剩余电量(显示时间为2秒钟)。

当剩余电量等于报警电量时,电表跳闸并显示“BEEP”,提醒用户购电。

当用户负荷超过最大允许负荷时,LED显示“SUP”并跳闸,5分钟后恢复供电。

当用户卡插入时,电表将累计用电量、超负荷次数、剩余电量等信息回写至用户卡上。

当用户持IC卡购电时,售电系统将IC卡上的内容读入计算机数据库。

该表具有485通讯接口,便于集中抄表和负荷监控。

四、可靠性分析装有微处理器的电子产品其可靠性指标通常指两个方面,一是选取高可靠性的元器件,采用合理的生产工艺及老化工艺,保证产品在其预期的生命周期内元器件的失效率满足技术指标;二是工作程序尽可能不受干扰,即使受到干扰,微处理器不会“死机”,寄存器的数据不错、不丢。

这两方面缺一不可,尤其是后者,由于电表的外界影响量是随机的,难以捕捉,其解决的方案是否正确也就难以确认,往往要通过批量的试用,才能验证该产品的抗干扰设计是否完善,这就给设计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下面就DDSY51-E电子式单相预付费电能表的抗干扰设计谈一谈我们的体会。

3电能表的微处理器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电能脉冲进行计数,对E2PROM进行读写操作,上电、下电的处理,IC卡内容的读取。

干扰源主要以传导和辐射两种方式对微处理器进行干扰,而且干扰的强度和时间都是随机的。

我们采取了如下的软硬件抗干扰措施:①在电源变压器前装高电感的共轭滤波器,配以吸收电容,有效地抑制传导干扰;②采用德州公司的T17705A电源检测电路,该电路的特点是响应速度只有1μs,可以在干扰引起微处理器误动作之前,使微处理器处于复位状态,将其“屏蔽”起来,待干扰过去之后,微处理器恢复正常工作;③PCB板采用大面积屏蔽地可以有效地抑制幅射干扰;④IC卡的插座与微处理器的连接导线较多也较长,这就相当于有多根接受高频信号的“天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