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铅对农产品的污染与安全标准
农产品重金属含量标准

农产品重金属含量标准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来源,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g/cm ³的金属元素,包括铅、镉、汞、铬等,它们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
因此,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标准,以规范农产品生产和流通。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不同国家对于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标准。
在中国,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标准由国家质检总局制定并发布,主要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文件。
这些标准规定了不同农产品中重金属的允许含量限值,如水稻中镉的限量为0.2mg/kg,猪肉中铅的限量为0.1mg/kg等。
而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都有严格的农产品重金属含量标准,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其次,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可能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长期摄入含有过量重金属的农产品会对人体造成慢性中毒,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如肝肾损害、神经系统疾病等。
尤其是婴幼儿和孕妇,由于其身体对重金属的代谢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重金属的危害。
因此,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标准对于保障特定人群的健康至关重要。
最后,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控制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呢?首先,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重金属污染源的排放,减少土壤和水体中重金属的积累。
其次,农产品种植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土壤和水源,避免重金属的污染。
同时,加强对农产品种植和养殖环节的监管和检测,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也应选择有质量保障的产品,避免购买含有过量重金属的农产品。
综上所述,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以保障全球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人们健康饮食,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重金属污染如何危害农产品质量

重金属污染如何危害农产品质量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而这一污染不仅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态环境,更对农产品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进而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重金属,通常指密度大于 5 克/立方厘米的金属,如铅、镉、汞、铬、砷等。
这些重金属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容易在土壤、水体中积累,并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农产品中。
首先,重金属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当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对植物的根系产生毒害作用,抑制根系的生长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
例如,镉会破坏植物根系的细胞结构,导致根系变短、变粗,吸收能力下降。
这就使得农作物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生长缓慢,植株矮小,产量降低。
其次,重金属会降低农产品的品质。
以粮食作物为例,重金属污染可能会导致谷物中的蛋白质、淀粉等营养成分含量减少,品质下降。
对于蔬菜和水果来说,重金属污染会影响其口感、色泽和储存性能。
比如,受重金属污染的蔬菜可能会变得苦涩、口感变差,水果的甜度和外观也会受到影响。
再者,重金属在农产品中的积累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人们食用了被重金属污染的农产品后,重金属会在人体内逐渐蓄积。
长期摄入含铅的农产品可能会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肾脏功能,导致智力下降、贫血、高血压等疾病。
镉的摄入则与骨质疏松、肾功能衰竭以及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汞中毒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那么,重金属是如何进入农产品中的呢?一种常见的途径是土壤污染。
工业废水、废渣的排放,以及含重金属的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都可能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从被污染的土壤中吸收重金属,并在体内积累。
大气污染也是一个重要的来源。
工业废气中的重金属颗粒会随着大气沉降到农田中,或者被农作物直接吸收。
此外,灌溉水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如果使用被重金属污染的水源进行灌溉,水中的重金属会进入土壤和农作物中。
无公害蔬菜和水果类检测项目及指标

无公害蔬菜和水果类检测项目及指标一、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检测农产品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无公害蔬菜和水果必须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确保农产品不超过国家或地方相关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常见的农药残留检测项目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氮、各类除草剂、杀菌剂等。
二、重金属:重金属污染是蔬菜和水果安全性的重要问题。
常见的重金属包括铅、汞、镉、铬等,它们会通过土壤、水源、化肥等途径进入植物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无公害蔬菜和水果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重金属的污染,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检测项目通常包括铅、汞、镉等重金属的含量。
三、微生物:微生物污染是蔬菜和水果产品安全性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在蔬菜和水果上的污染会导致食物中毒和消化道感染等问题。
无公害蔬菜和水果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外源性微生物的污染,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检测项目通常包括大肠杆菌群、沙门氏菌等微生物的存在情况和数量。
四、营养成分:营养成分是蔬菜和水果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无公害蔬菜和水果在生长过程中要注意补充养分,使产品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
检测项目通常包括维生素C含量、维生素A含量、矿物质含量、膳食纤维含量等。
此外,无公害蔬菜和水果的检测项目还包括农残指数(即农药残留水平和重金属含量的综合评价指标)、食品添加剂残留(如染色剂、防腐剂等)、转基因成分等。
为了保证无公害蔬菜和水果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有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行业标准和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
这样可以保证消费者购买到的蔬菜和水果是安全可靠的,对人体健康无害。
同时,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加强检测工作也是提升自身竞争力和信誉度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总之,无公害蔬菜和水果的检测项目及指标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营养成分等方面的检测,通过严格控制和检测,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环境重金属污染对作物品质影响

环境重金属污染对作物品质影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潜在的威胁,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还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克/立方厘米的金属元素,包括铅、镉、汞、铬、铜、锌等。
它们可以通过工业废弃物、矿山排放、污水处理厂和农业使用的化肥等途径进入农田土壤和水体中。
由于重金属在环境中的存在量长期积累,因此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对农作物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长受阻和减产环境中的铅、镉等重金属通过农田土壤被农作物吸收,并在作物体内积累。
这些重金属会阻碍作物的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同时,重金属还可以进入作物的地上部分,干扰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代谢,导致植株发黄、矮化和叶面积缩小等现象。
这些不利因素将导致作物生长受限,减产严重。
2. 毒害作用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危害,而农作物作为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其含有重金属的水平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镉和铅等重金属有较强的毒性,会在农作物中积累。
如果人们食用了含重金属的农产品,长期暴露在这些重金属的毒害下,可能导致肝肾功能受损、造血功能下降、神经系统损伤等多种健康问题。
3. 影响食物的外观和质感重金属的积累也会导致农作物在外观和质感上发生改变。
例如,由于铬的影响,蔬菜的叶片可能变得发黄,质地变硬。
而镉的积累则可能导致水果表面出现异常颜色,影响果肉的口感和质地。
这些改变使得农产品的外观和质感下降,影响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和购买欲望。
4. 传递到食物链农作物吸收的重金属不仅仅会影响自身的品质,而且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上层消费者体内,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连锁反应。
例如,人们食用了镉污染的植物,镉就可能进入人体,而后通过食物链影响其他消费者,进一步危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减轻环境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品质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1. 合理利用肥料农业肥料是造成环境重金属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粮食中重金属浓度标准

粮食中重金属浓度标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人们关注重金属的来源和危害,其中粮食中重金属成为焦点。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各国制定了粮食中重金属浓度标准。
本文将分别介绍中国、美国和欧盟的标准以及其背后的科学依据。
一、中国标准中国是重农业国家,饮食习惯以米、面、菜为主。
因此,粮食中重金属的控制对中国十分重要。
目前,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重金属限量》规定,粮食中的铅、汞、镉、砷的限量分别为:铅≤0.2 mg/kg,汞≤0.02 mg/kg,镉≤0.1 mg/kg,砷≤0.15 mg/kg。
这些标准是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依据,也是中国市场上最普遍使用的标准。
二、美国标准美国农业发达,大豆、玉米、小麦是三大主要粮食作物。
美国农业部颁布的《食品铅限量规定》规定,大米中铅的限量为:铅≤0.12 mg/kg。
这个标准仅适用于进口或贸易用米,而非美国国内种植的大米。
此外,美国政府还颁布了其它粮食中重金属的标准,但其限制范围与中国和欧盟的标准有所不同。
三、欧盟标准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进口国之一。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欧盟制定了一系列食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
其中,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规定了农产品中的镉限量为:镉≤0.05 mg/kg。
同时,欧盟还颁布了其他重金属的限制,并指出了这些限制的科学依据。
四、科学依据粮食中重金属的标准是经过科学评估和风险分析的。
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包括:神经、肝、肾、免疫、生殖、血液等多种器官和系统的损害。
这些重金属会积聚在人体内部,长期摄入可能导致慢性中毒。
因此,各国制定的粮食中重金属限制标准都是根据科学研究评估的结果,并考虑到人体的健康风险。
总之,随着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粮食中重金属的污染问题愈发重要。
了解各个国家的粮食中重金属限制标准的差异和科学依据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粮食安全局势,并且有利于消费者做出更有利于自己身体健康的食品选择。
重金属污染标准

重金属污染标准
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
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制定和执行严格的重金属污染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重金属污染的定义、影响、标准制定和执行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重金属污染是指环境中镉、铬、铅、汞等重金属元素超出环境容许值的
现象。
这些重金属在环境中积累,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此外,重金属的积累还会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甚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质量。
针对重金属污染的严重影响,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重金属污染标准。
这些标
准一般包括了重金属元素在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容许浓度限值,以及相关的监测、评估和处理方法。
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重金属元素的毒性、环境特点、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等因素,以保障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安全。
然而,仅仅制定标准还不够,执行标准同样至关重要。
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建
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加强对重金属污染源的排查和治理,严格执行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促使企业和个人自觉遵守重金属污染标准,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总之,重金属污染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
我们
应当加强对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治理,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落实,共同努力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减少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大米的重金属检测标准

大米的重金属检测标准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大米作为我国主要的主食之一,其质量安全更是备受关注。
重金属是大米中一个重要的污染物,其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并严格执行大米的重金属检测标准,对保障大米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一、重金属对大米的影响。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克/立方厘米的金属元素,如镉、铬、铅等。
这些重金属物质在大米生长过程中可能被土壤吸收,进而富集在大米中。
长期摄入富集了重金属的大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导致慢性中毒甚至致癌。
因此,对大米中重金属的检测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米的重金属检测标准。
1. 检测项目,大米中重金属检测项目应包括镉、铬、铅等重金属元素。
2. 检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3. 检测标准,大米中重金属的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如《大米中镉、铅限量标准》(GB 2715-2016)等。
4. 检测频率,大米生产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原料大米、半成品大米和成品大米进行定期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5. 检测机构,大米重金属检测应由具备相关资质和能力的检测机构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重金属检测标准的执行和监管。
1. 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大米重金属检测管理制度,确保检测工作的规范性和全面性。
2.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大米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重金属检测,不得私自篡改检测结果。
3. 消费者应加强对大米产品的选择和鉴别,选择有质量保证的产品,并对市场上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举报。
四、结语。
大米的重金属检测标准对保障大米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重金属检测,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大米产品的质量安全。
消费者在购买大米时也应注意产品的质量安全,共同维护大米市场的良好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农产品重金属含量标准

农产品重金属含量标准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克/立方厘米的金属元素,比如铅、汞、镉、铬等。
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害,长时间摄入过量会引起慢性中毒,影响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和某些器官的功能。
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农产品重金属含量标准,规定了允许的最高含量。
1、水果和蔬菜
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最大残留限量》规定了水果和蔬菜重金属汞和铅的最大残留限量。
例如:
-苹果、葡萄、柚子等水果中汞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1毫克/千克,铅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5毫克/千克;
-菠菜、茄子、甘蓝等蔬菜中汞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1毫克/千克,铅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3毫克/千克。
2、谷物和豆类
国家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规程》规定了谷物和豆类中镉和铬的限量标准。
例如:
3、畜禽肉类
《畜禽肉类检验标准》规定了畜禽肉类中铅、镉、铬、汞的最大残留限量。
例如:
总体来说,农产品重金属含量标准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保护公众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业生产者和经销商应该了解并遵守这些标准,以确保其产品在市场上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提高监管力度,加强对农产品重金属含量的抽检,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为公众吃得放心提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金属铅对农产品的污染与安全标准摘要:阐述重金属铅污染的来源其对农产品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如何防治重金属铅对农产品的污染给出相关建议,并探讨重金属铅的安全标准。
关键词:重金属铅农产品污染安全标准
中图分类号:x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4-138-02
近年来,和谐社会、小康生活的建设,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随之而来也带来一些问题,尤其是工业化进程中所带来的污染,化工及其相关产业中重金属铅对农产品的污染更为严重。
因此,研究重金属铅对农产品的污染,探讨其安全标准显得十分重要。
1 农产品的污染中重金属铅的来源
农产品中重金属铅的污染主要是农作物通过根茎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铅和铅的化合物造成农作物体内铅含量富集,从而造成农产品的污染,这一问题归根到底也就是土壤中重金属铅含量的超标,造成土壤中重金属铅含量超标的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工业采矿冶金行业造成的重金属铅污染
富含铅的矿产开发就会伴随着重金属铅的扩散。
铅矿石的开采,往往会除去低品位的的矿渣和所产生的小颗粒粉尘,这当中含有相当高浓度的铅,对当地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矿产主要分布在山区,
而山区的生态条件比较脆弱,对农产品的危害较大,同时随着洗矿和雨水的冲刷,就会使含高浓度铅的废水流入河流,对河流两岸的农作物造成严重污染。
此外,冶炼厂、陶瓦制品厂、火力发电厂、铅蓄电池厂所产生的粉尘、污水都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铅,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边的农产品造成很严重的污染。
1.2 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的使用造成的重金属铅污染
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铅。
农药的喷施会使农作物通过叶片、茎吸收农药,同时吸收农药里边含有的铅及铅化合物,因此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正常程序喷洒农药,如果农药喷施过量或者使用三无厂家生产不符合规定的农药就会使土壤生态系统失衡,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化肥的施用会使农作物通过根茎吸收其所含有的铅,当化肥中铅含量超标时,农作物体内铅的含量就会富集。
而饲料添加剂中含有铅、铜、铬等重金属,这造成了农畜产品污染及农畜粪便对农作物的施用造成的农产品重金属铅污染。
1.3 车辆汽油燃烧造成的重金属铅污染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拥有量也随之保持快速增长。
从全球角度来看,汽车尾气是最严重的重金属铅污染源。
通常在汽油中加入四乙基铅用作防爆剂,根据检测每升汽油中含有200-500 g铅,因此汽车尾气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铅。
而汽车尾气一部分飘落在公路两侧的田地里,另一部分则以粉尘的形式向远处扩
散。
通过采集的样品显示,公路两侧农作物中铅含量高达
3000mg/kg。
全球每年排放的铅有40万吨,由此可见汽车尾气排放所含的铅对农作物的污染程度。
另外,涂料、油漆也是重要的农作物铅污染源。
铅丹和铬酸铅主要用于涂料当中,油漆中的重金属铅主要用作颜料的稳定剂。
用在建筑行业中的涂料、油漆在几年之内经过风吹日晒雨淋,就会剥落,就会增加空气、土壤中铅的含量,也会对农作物造成影响。
2 重金属铅对农产品的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重金属铅是高毒至中等毒性物质,当重金属铅在土壤中积累过多时会使农作物的器官功能发生严重失调,从而造成农作物体内营养不均衡,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危害。
从食物链角度来看,人类处在食物链的最顶端,重金属铅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们健康。
因此,重金属铅不仅对生态环境、农作物造成破坏,还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2.1 对农作物的危害
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使用大量含有重金属铅的农药、化肥,就会使农作物的色素器官遭到严重损害,产生失绿症,主要是高浓度重金属铅抑制了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铁进入农作物体内,直接导致农作物光合作用失去作用,从而破坏农作物叶绿素的合成,严重时农作物叶片枯萎,甚至死亡。
此外,金属铅对农作物根部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金属铅能够降低农作物根部细胞分裂速度,这也就造成
了农作物生长缓慢。
另外,重金属铅会妨碍农作物对磷、氮、钾的正常吸收,造成农作物叶子变黄、杆茎矮短,从而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2.2 对人体的危害
当重金属铅在人体内富集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进入人体的一些器官中,与体内的酶、蛋白质等相结合,从而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导致病变。
当金属铅达到一定含量时,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出现感觉异常和运动不便,同时还伴有疲乏无力、头疼、失眠、记忆力衰退、食欲不振、腹痛等症状。
当人体金属铅中毒时往往会出现贫血,这主要是金属铅抑制了血红素合成过程中很多酶的催化作用,导致骨髓系统红细胞中水分、钾离子和钠离子的缺失,从而造成贫血。
另外,金属铅还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主要表现出肝部硬化、肝坏死、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心率变慢、肾功能下降、影响生殖。
而且,金属铅还能使基因突变,导致胎儿畸形,癌症发病率提高。
3 加强预防重金属铅对农产品污染的建议
近年来,人们日益关注重金属铅对农产品的污染问题,如何预防和防治重金属铅对农产品的污染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土壤中重金属铅的超标已经严重影响到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工农业的发展。
对于土壤中金属铅含量超标造成的农作物污染,应该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和“谁
污染、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采用有效措施,保护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
由于重金属铅污染的长期性、不可逆性和污染严重性,因此对重金属铅的污染治理应该立足于预防的基本原则。
3.1 工业、矿产自身方面
对于含铅矿产的开采要注重防止含铅粉尘的扩散和含铅污水的随意排放。
企业自身要建立先进的含铅污水处理系统,含铅污水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才能排放,当然这要靠企业自身的企业道德、社会责任和社会良知。
3.2 环保部门加强执法力度
对于环保部门,要加强对一些企业的执法力度。
定期对相关企业进行检查和对排污进行检测,并把相关结果公布于众,对于一些含铅重污染企业不能只是罚款了事,要对其进行整改,达不到整改标准的要坚决取缔。
同时,加强对农产品的检测力度,发现铅污染问题要及时给予处理。
3.3 媒体和环保公益组织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督
新闻媒体和环保公益组织要发挥监督作用,对一些金属铅重度污染地区重点监督。
另外,宣传重金属铅对农产品危害的严重性,提高大众对此的认识,以尽量减少对受铅污染的农产品的食用。
3.4 技术人员加强对重金属铅污染的治理
调整种植农作物的品种,改变耕种制度,种植一些不容易进入食物链的农作物,在受重金属铅污染严重的土壤中,种植花卉、苗
木等观赏性而非食用性的植物。
另外,选择能够降低土壤重金属铅污染的农药、化肥和有机肥等措施来降低农田中重金属铅的污染,从而减少重金属铅对农产品的污染。
4 重金属铅的安全标准
目前,中国国家标准规定蔬菜中重金属铅的含量应低于
0.1mg/kg,豆制品中铅含量应低于0.5mg/kg,而茶叶中铅含量应低于5.0mg/kg,松花蛋中铅含量应低于0.5mg/kg。
调查表明,一个成年人每天饮食中铅的摄入量为0.2-0.3mg,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个人铅摄入量为0.43mg/周,由此可见个人对重金属铅的摄入量要严格限定。
5 结束语
重金属铅不仅对农产品造成污染,还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只有减少或消除重金属铅的污染,才能构建生态系统的平衡,才能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还人们一个健康的体格。
参考文献:
[1] 朱智伟.农产品重金属污染与安全性[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2(5):16-17.
[2] 张英,周长民.重金属铅污染对人体的危害[j].辽宁化工,2007(6):396-397.
[3] 霍霞.蔬菜中重金属铅污染现状及对策[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27-30.
[4] 孙福金.重金属铅对农产品的污染与安全标准[j].现代农业,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