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专业技术实务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归纳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归纳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归纳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归纳消防安全是指预防和控制火灾,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技术手段来提高火灾预防和控制能力。

下面将对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的常见知识进行归纳,以提高人们对火灾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一、火灾预防措施1. 维护电气设备安全:电气设备是火灾的常见原因之一,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的安全性,确保电气线路没有老化、短路和漏电等现象。

使用防火线、安装漏电保护器等措施也能有效预防火灾。

2. 确保燃气安全:注意厨房燃气使用和储存的安全性,检查和清洁燃气炉具,不放置易燃物品附近,定期检查气管是否老化,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等措施可以预防燃气泄漏引发火灾。

3. 合理使用明火:明火使用时要保持警惕,不离开时要及时熄灭火源,不在易燃物附近使用明火,要确保灭火设备的有效性,并作好备用灭火设备的准备。

4. 控制吸烟:尽量不在禁止吸烟的地方吸烟,将烟蒂熄灭后,再扔进专用的吸烟器具或垃圾箱内,确保避免引发火灾。

二、火灾应急处理措施1. 发现火灾要快速报警:当发现火灾时,要第一时间拨打火警电话或通知楼层、单位的消防人员,尽可能提供详细的火灾信息,并按照消防人员的指示进行撤离。

2. 迅速疏散人员:在火灾发生时,应立即启动疏散计划,组织人员有序撤离。

撤离时应尽量避免乘坐电梯,以防电梯故障导致人员被困。

3. 利用灭火器灭火:对于初起火灾,可以利用灭火器进行扑灭。

在使用灭火器时,要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采取适当的射程和角度,保持冷静,务必将火源彻底扑灭。

4. 防烟和保护呼吸:如果火灾导致烟雾弥漫,应尽量躲避烟雾,低姿势前进,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尽量减少吸入有害气体。

5. 尽量避免逆行:在火场逃生时,要尽量避免逆行,避免进入未知的危险区域,寻找安全的疏散通道,并尽量选择离火源远的出口。

三、消防器材使用技巧1. 灭火器的使用:使用灭火器时,要先拉开安全销,拔掉保险销,持握灭火器把手,将喷射嘴对准火源的基部,按下开关,均匀地喷射灭火剂。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知识整理笔记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知识整理笔记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知识整理笔记消防安全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火灾事故,因此了解消防安全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文将对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希望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一、火灾的形成原因火灾是指火源直接点燃可燃物质并造成火势蔓延的现象。

火源是火灾发生的前提条件,必须具备着火和加热两个因素。

因此,我们要避免可燃物质的积存和易燃物品的堆放,同时也要注意用火安全问题。

二、灭火器的种类及使用方法灭火器是灭火的主要工具。

根据使用的灭火剂不同,可以将灭火器分为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灭火器的灭火效果也不同,应根据火灾的种类选择合适的灭火器。

使用灭火器时,首先要将灭火器引到火源附近,然后按下灭火器上的把手,将灭火剂喷向火源。

此外,应注意灭火器的储存及使用时效问题,及时更换以确保灭火效果。

三、演练和撤离演练和撤离是消防安全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演练和撤离前,应进行火灾疏散预案的制定和设置火警报警装置,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演练。

在火灾时,应根据疏散预案,合理有序地疏散人员,并尽量避免踩踏事故的发生。

四、火灾救援技术火灾救援技术是指在火灾现场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事故处置的方法。

消防队员应注意自我保护,采取合适的灭火手段,避免火势进一步蔓延。

同时,还要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援和抢救。

五、消防安全常识除了了解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的具体方法和技巧之外,广大民众还应常常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例如在家中避免乱堆乱放易燃物品、勿将电器长时间插头、定期检查防盗报警装置、不乱扔烟蒂等等。

总之,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大民众要时刻关注消防安全,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切实做到“预防、消防、救援”的组合措施。

希望此文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消防技术实务知识点

消防技术实务知识点

消防技术实务知识点汇总第一篇燃烧与火灾第一节知识点:1、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链式反应自由基;2、燃烧分为着火和爆炸;3、固体燃烧: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动力燃烧(爆炸);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气体燃烧:扩散燃烧(液化气)、预混燃烧;4、闪点、燃点、自燃点;5、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

第二节知识点:1、火灾:失去控制的燃烧;2、固、液、气、金、电、烹(A、B、C、D、E、F)A:水型灭火器、泡沫、干粉、卤代烷;B:干粉、泡沫、卤代烷;C:干粉、卤代烷;D:干沙掩埋;E:CO2、干粉、卤代烷;3、电气是火灾发生的首要原因;4、火灾传热基础: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5、火灾蔓延路线: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着火房间、室外;着火房间、相邻上部各楼层、室外;6、烟气的驱动力:烟囱效应、火风压、外界风;7、火灾发展的阶段: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轰然)、衰减阶段;8、灭火机理:冷却灭火(降温)、隔离灭火(隔离可燃物)——泡沫、窒息灭火(降低氧浓度)——水喷雾、化学抑制灭火(自由基)——干粉、七氟丙烷。

第三节知识点:1、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2、爆炸分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炸药爆炸、可燃气体爆炸、可燃粉尘爆炸(面粉、煤粉、鱼粉、镁粉、铝粉)、核爆炸;3、爆炸极限:爆炸下限(g/m3)——10%的用隔爆型,其他用防爆型、爆炸上限、爆炸范围;4、影响因素:火源能量、初始压力、初温、惰性气体;5、常见爆炸引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化学火源、机械火源(电、化、机、热)。

第四节知识点:1、易燃气体分级:一级:爆炸下限<10%,或不论爆炸下限,爆炸范围>=12%;二级:10%=<爆炸下限<13%,且爆炸范围<12%;2、易燃液体分级:一级:闪点<28度;二级:28=<闪点<60;三级:闪点>=603、易燃固体(小于300度)分级:一级:燃点底;二级:燃点较高。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1.燃烧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2.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链式反应自由基;必考1第二节:燃烧类型1.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

2.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闪点与可燃性液体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

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必考23.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分为:着火、爆炸;第三节:燃烧方式及特点1.气体燃烧:扩散燃烧(比较稳定,易于补救火灾)和预混燃烧(爆炸式燃烧);2.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重油和原油会容易发生沸溢和喷溅;必考33.固体燃烧:蒸发燃烧(硫、磷、蜡烛)、表面燃烧(木炭、焦炭、铁)、分解燃烧(木柴、煤、塑料)、熏烟燃烧(阴燃;棉、麻、纸)、动力燃烧(爆炸);4.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的速率高低与液体的蒸汽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有关;第四节:燃烧产物必考41.完全燃烧产物:H2O、C02、S02;不完全燃烧产物;CO、NH3、醇类、醛类、醚类;2.燃烧中含有的有毒成分:CO、HCN、S02、N02、NH3、HCL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1.火灾的分类: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6类:必考5A固体火灾B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石蜡)C气体D金属E带电火灾(变压器)F烹饪物按照火灾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A特大火灾(30人100人1亿)B重大火灾(10人50人5000万)C较大火灾D一般火灾(3人10人1000万)2.火灾死亡中,75%的人因吸入有毒有害气后直接导致死亡;3.火灾发生的原因:电气(首位);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4.烟气蔓延的途径:孔洞开口蔓延、穿越墙壁管线和缝隙蔓延、闷顶内蔓延、外墙面蔓延。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笔记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笔记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笔记一、火灾的成因和分类1. 火灾的成因:- 火源:明火、电器设备故障、自燃等- 可燃物:易燃液体、气体、固体等- 氧气:空气中氧气浓度过高-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热量引发火灾2. 火灾的分类:- A类火灾:固体可燃物火灾,如木材、纸张等- B类火灾:液体可燃物火灾,如汽油、柴油等- C类火灾:气体可燃物火灾,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 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钠、镁等- E类火灾:电器设备火灾- F类火灾:油脂火灾,如油烟机、厨房炉灶等二、消防设施和装备1. 消防器材:- 灭火器:根据火灾类型选择合适的灭火器- 消防栓:消防水源之一,设置在建筑物外部-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大面积火灾进行有效灭火 - 消防水泵:提供水源供应,保证消防水压- 消防排烟系统:及时排除火灾烟气,保障人员疏散2. 消防通道和疏散设施:- 消防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堆放杂物- 火灾报警器:及时发出火灾警报信号- 疏散指示标志:指示人员疏散方向和距离- 应急照明:保证在火灾中有足够照明三、火灾防控技术1. 火灾预防:- 定期检查电器设备,预防电器设备故障引发火灾 - 定期清理可燃物,保持环境整洁- 确保火源的安全使用,禁止明火进入危险区域2. 火灾控制:- 采取适当灭火措施,确保火灾不扩大- 使用合适的灭火器材,对不同类型的火灾有针对性3. 火灾疏散:- 定期演练火灾疏散计划,提高人员的应急撤离意识- 确保疏散通道畅通,避免堵塞和拥挤四、重要法律法规和标准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规范了火灾防控的基本要求和责任分工- 明确了各类火灾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程序2. 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对建筑物的防火功能、疏散通道、消防设备等进行规范3. GB 50140-2005《建筑消防设施设计规范》- 对建筑物消防设备的选型、布置、设计要求等进行规范五、火灾应急处理步骤1. 发现火灾:- 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 迅速启动灭火器材进行初期灭火2. 钟鸣报警和疏散:- 响应火警信号,启动疏散计划- 沿疏散通道有序撤离人员3. 灭火控制:- 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防止火势蔓延和扩大范围4. 救援伤员:- 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援和急救处理- 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六、重点火灾风险行业和场所1. 餐饮行业:油烟、燃气使用等易引发火灾2. 娱乐场所:电气设备、大量人员聚集等火灾隐患3. 仓储物流行业:易燃易爆物品储存和操作引发的火灾4. 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可能引发火灾5. 高层建筑和住宅小区:人员密集、安全防范措施不足七、消防安全宣传和培训1. 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2. 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消防知识学习3. 制定消防演练计划,定期开展火灾应急演练结束语: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是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火灾防控、提高应急处理能力,能够有效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和对社会造成的损失。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第一章消防基础知识1.1 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安全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等活动中,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减少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人身与财产安全的一种安全方式。

消防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对消防安全问题的认识、了解和重视程度。

树立正确的消防安全意识,能有效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1.2 火灾的危害性火灾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明火、烟雾和有毒气体的现象。

火灾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 人身伤害火灾发生时,热量和火焰会导致人身烧伤,甚至致命。

同时,火灾过程中生成的烟雾和有毒气体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引发中毒、窒息等。

1.2.2 财产损失火灾烟雾与高温可以迅速蔓延并引燃可燃物,造成大面积的财产损失。

火灾后,由于烟雾污染和破坏,往往导致被灾现场无法再使用。

1.2.3 社会影响火灾发生后,除了直接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会对社会秩序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

特别是大面积火灾发生时,可能会引发社会恐慌和民众的不安全感。

1.3 消防法律法规为了加强和规范消防工作,我国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消防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包括: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是我国消防工作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法律责任和违法行为的处理办法等。

1.3.2 消防条例消防条例是各地区根据消防法制定的具体法规,对消防安全工作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包括消防组织、消防设施、消防宣传、消防检查等方面。

1.3.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我国为了提高建筑物的防火能力而制定的技术标准,包括建筑物的火灾分类、防火分区、防火门窗、疏散通道等要求。

1.3.4 消防工程设计规范消防工程设计规范是对消防工程设计和施工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技术标准,包括消防给水、灭火系统、疏散通道等方面的规定。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总结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总结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总结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总结一、火灾的基本原理和分类1. 火灾的三要素:可燃物、氧气和火源。

2. 火灾的分类:(1) A类火灾:可燃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纸张等。

(2) B类火灾:可燃液体火灾,如汽油、煤油等。

(3) C类火灾:可燃气体火灾,如天然气、煤气等。

(4) D类火灾:可燃金属火灾,如钠、钾等。

(5) E类火灾:电器设备起火。

(6) F类火灾:油脂起火。

二、消防安全设施和器材1. 消防器材:(1) 灭火器:根据火灾类型选择合适的灭火器,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2) 蓄水池:供应消防用水。

(3) 消火栓:提供消防用水。

(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通过自动感应器控制喷水。

(5) 水幕喷淋系统:形成水幕隔离火灾。

(6) 漏电保护器:防止电气设备引起火灾。

2. 消防设施:(1) 火灾报警系统:通过感应器检测火灾,并通过声光报警设备发出警报。

(2) 消防电梯:用于火灾时的疏散和救援。

(3) 疏散通道:保证人员疏散顺利。

(4) 防烟设施:防止烟雾蔓延。

(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灾并启动喷水灭火。

三、固定灭火系统1. 水雾灭火系统:利用高压水雾灭火。

2. 雾状水幕灭火系统:利用高压水雾形成一条水幕灭火。

3. 惰性气体灭火系统:利用惰性气体灭火,如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4. 泡沫灭火系统:通过喷射泡沫灭火。

5. 干粉灭火系统:利用干粉灭火。

四、火灾的预防和控制1. 防止火灾的发生:(1) 合理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禁止在储存场所吸烟。

(2)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防止电气设备引发火灾。

(3) 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队伍,进行消防演习。

2. 火灾的控制:(1) 发现火灾后,立即拨打火警电话报警,并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

(2) 封闭门窗,切断燃气和电源。

(3) 向安全出口方向疏散,保持冷静。

五、火灾逃生和自救1. 火灾逃生通道:(1) 火灾逃生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总结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总结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一、燃烧的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二、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第二节燃烧类型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其中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自燃又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

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燃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越小,特别是在敞开的容器中很难将闪点和燃点区分开来。

因此,评定这类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

对于闪点在100℃以上的可燃液体,闪点和燃点差值达30℃,这类液体一般情况下不易发生闪燃,也不宜用闪点去衡量它们的火灾危险性。

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用燃点来衡量。

自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氧)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

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自燃点,同一种可燃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自燃点也会发生变化。

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点总结
一、燃烧基础知识
1、燃烧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2、爆炸产生破坏的作用的原因是压力突变;
3、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高低,与液体的蒸汽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密切
相关;
4、沸溢形成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既沸程宽,密度相差较
大;(2)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汽;(3)原油黏度较大,使水蒸气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油层,含有1%水分的石油,经45~60min燃烧就会发生沸溢;
5、液体的闪点是以闭杯法测定;
6、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
7、火灾分类:A固体物质,B液体及可熔化固体,C气体火灾,D金属火灾,E电气火灾,F
烹饪器具内火灾;
8、火灾事故等级:特别重大火灾-30人以上死亡,100人以上重伤,1亿元以上财产损失;重
大火灾-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5000万以上1亿元以下财产损失;较大火灾-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1000万以上5000万元以下财产损失;一般火灾-3人以下死亡,10人以下重伤,1000万元以下财产损失;
9、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500℃以上热烟所到之处,遇到的可燃
物都有可能被引燃起火,轰然标志火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衰减温度降至80%;
10、烟气流动速度:火灾初期0.1~0.3m/s,火灾中期0.5~0.8m/s,垂直方向扩散1~5m/s,
烟囱效应可达6~8m/s;
11、灭火的基本原理:冷却灭火,隔离灭火,窒息灭火,化学抑制灭火;
12、粉尘爆炸的条件:1、粉尘本身是可燃的,2、粉尘必须悬浮于空气中,且有一定的浓
度,3、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引火源;
13、爆炸极限影响条件:1、火源能量的大小,2、初始压力的大小,3、初始温度的大小,
4、惰性气体的影响;用g/m3表示爆炸极限;在爆炸下限时压力不超过4*10/5Pa;
14、易燃固体的自反应物质包括:1、脂肪族偶氮化合物,芳香族硫代酰肼化合物,亚硝
基类化合物,重氮盐类化合物;
15、发火物质是指少量物品与空气接触,不到5min内边燃烧的物质,如白磷、三氯化钛;
二、建筑防火
1、爆炸极限和自然点是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
2、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
3、熔点和燃点是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
4、丁、戊类储存物品的仓库,包装》1/4,体积》1/2时按丙类确定;
5、建筑材料燃烧性能附加信息:1、产烟特性2、燃烧滴落物3、微粒等级4、烟气毒性
6、耐火极限:指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或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h表示;
7、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是以楼板的耐火极限为基准;
8、防火间距不足的消防措施:
9、燃油锅炉应采用丙类液体作为燃料,采用相对密度不小于0.75的可燃气体为燃料时不得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储油间储存的量不大于1m3,与锅炉房分隔采用3h防火隔墙分隔,设置甲级防火门,与其他房间分隔采用2.0h的防火隔墙,1.5h的楼板分隔,甲级门窗;
10、油浸变压器室设置防止油品散流的设施,下面设置储存全部油量的事故储油设施,总容量不应大于1260KV.A,单台容量不大于630KV.A;
11、室内楼梯的疏散距离按其水平投影长度的1.5倍计算;
12、厂房中丙类液体的储罐应设置在单独的房间内,其容积不应大于5m3;与其他房间分隔
采用3.0h的防火隔墙,1.5h的楼板分隔,甲级门窗;
13、地下防火分区局部联通采用方式:1、下沉式广场2、防火隔间3、避难走道4、防烟
楼梯间
14、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分隔,采用2.0h的防火隔墙(无门窗洞口),1.5h的楼板分隔,
高层时:采用防火墙(无门窗洞口),2.0h的楼板分隔,上下层采用1.2m高实体墙或
1.0m宽的防火挑檐(长度不小于洞口宽度),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实体墙不小于0.8m;
建筑外墙相邻户开口之间的墙体宽度不小于1.0m,小于1.0m时应在开口之间设置凸出外墙0.6m的隔板;
15、中庭灭火和救援活动可能受到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