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科学-九年级(上册)-浙教版-《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

分类标准
无机 化合物:
NaCl
物
( 组成、性质 )
有机 化合物:
CH4
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在组成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3.无机化合物分类
无 机 分类标准 化合物
( 组成 )
氧化物: 分类标准 酸: H2SO4( 组成 ) 碱: NaOH 盐: KNO3
金属 氧化物: CuO 非金属 氧化物: SO2
物质
混合物 空气、溶液
金属单质: Fe
单质
非金属单质:O2 Ne
纯 净
(稀有气体) 氧化物:
金属 氧化物:CuO 非金属
物
无机 化合物:
酸:H2SO4 氧化物: SO2
碱: NaOH
化合物
盐: KNO3 有机化合物: CH4
1.根据物质分类图,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并填入表中。
镁、硫、锌、氧气、氧化镁、二氧化硫、甲烷、氢氧化钙、 高锰酸钾、盐酸、乙炔。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金属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另一种 是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非金属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另一种 是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酸: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都是H+的化合物。
碱: 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都是OH-的化合物。
盐: 电离时产生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混合物 纯净物
空气、溶液 氧气、水、氯酸钾
混合物: 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当我们研究某一物质的性质时,通常用的是纯净物。
2.纯净物分类
纯 净 分类标准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节第2课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用途与制法

8.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所示),过一会儿后,在冷碟 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A ) 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 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 9.如图所示装置也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于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 )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氧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
第二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用途与制法
1.在空气中,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 五分之四 ,氧气约占 五分之一 。
2.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叫混合物,如 空气 等;纯净
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叫纯净物,如 氧气、氮气 等。
3.物质都是由 元素 组成的, 物质组成或结构 的不同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差异。
C.空气 D.二氧化碳
D.5∶1
5.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人类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恰当使用,造成了温室效
应、酸雨、赤潮、白色污染、潮汐等环境问题
B.绿色化学是指以绿色植物为原料的化学新工艺
C.北京等城市雾霾天气是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导致的结果
10.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 B.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
C.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11.有下列物质:①石灰水;②干冰;③食醋;④镁;⑤碳酸氢铵;⑥冰和水;⑦苹果汁饮料。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采用“实物演示法”,使学生了解物理性质,“对比法”,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含义,再由变化引出性质,进而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相似概念的理解与把握。
不同的性质决定不同的变化,不同的变化反映不同的性质;不同的性质,决定不同的用途,不同的用途,反映不同的性质,让学生初步形成性质决定变化、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基本观念。
二、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在学生认识了两种变化后,进而介绍什么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以及两者这间的关系,层次分明,方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有关概念,课后练习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变化,进行分类,贴近生活,学生易于接受。
(二)学情分析物质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物质的两种变化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有初步的学习化学概念的体验,相对来说,在学习上难度有所下降。
但是,学生对化学还是比较陌生的,对化学知识了解甚少,所以教师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
(2)初步形成“性质决定变化,变化表现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表现性质”的化学基本观念。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初步进行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学会搜集资料,提高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2)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变化和性质的区别,性质和变化、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通过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性质的概念,联系实例帮助学生学会区分变化和性质,并得出性质决定变化、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
六、教学过程复习:(1)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不同的是()A.B.C.D.(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变化时是否生成新物质)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点评。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

仔细观察 元素周期 表,你能 发现什么 规律?
三、元素周期表简介
门捷列夫
周期: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共
7 个周期。
族: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
18个列, 16 个族。
+1 1
元素周期表
+6 2 4 +7 2 5
+2 2
氢H
+3 2 1 +4 2 2 +5 2 3
He 氦
+8 2 6 +9 2 7 +10 2 8
道尔顿的元素符号
发现的元素种类逐渐增多,他设计的元素符号就越显得
粗笨、繁杂了,不便于记忆和书写。 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 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
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 母来表示元素,如氢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 Hydrogenium,元素符号就写为H,氧元素的 拉丁文名称为Oxygenium,元素符号就写为O。 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 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例如用C表示 碳元素,Cu表示铜元素,Cl表示氯元素,Ca表 示钙元素。
1、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 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H 1.008 2 He 4.003
3 Li 4 Be 6.941 9.012 …… 11 Na 12 Mg 22.99 24.31
银 汞
找
一
找
下列元素符号有错的,错在哪里? 并改正。 钙 锰 氯 氢 铁
CA mn cL h Fe
改正:Ca
Mn
Cl
H
元素符号的表示的意义
• 表示一种元素 • 还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
氢元素
人教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第2课时教案

人教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2第二课时Section A (3a-4c)重点单词steal v.偷;盗窃lay v.放置;安放;产(卵);下(蛋)dessert n.(饭后)甜点;甜食garden n.花园;园子admire v.欣赏;仰慕tien n.领带v.捆;束重点短语the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节in the shape of以……形状shoot down击落;射下give sb.sth.给某人某物plan to do sth.计划做某事so...that...如此……以至于……call out呼叫;大声叫喊lay out摆开;布置as a result结果one...the other...一个……另一个……重点句子1.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celebrating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ndenjoying mooncakes for centuries.数个世纪以来,中国人一直有庆祝中秋节和吃月饼的传统.2.One night,he found that the moon was so bright and round that he couldsee his wife there.一天晚上,他发现月亮又亮又圆,以至于他能够看到月亮上的妻子.3.What fun the Water Festival is! 泼水节真有趣啊!4.How fantastic the dragon boat teams were! 龙舟队太棒了!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that、if和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以及感叹句一、根据句意及汉语提示写出单词或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__Whoever__(无论谁) makes mistakes will be punished.2.Eating too many __desserts__(甜点) is bad for your teeth.3.To tell the truth,I __admire__ (钦佩) your frankness.4.My wallet __was_stolen__ (steal) on the bus yesterday.5.Mother __laid__ (lay) out the dishes and asked us to have dinner.二、写出下列画线短语的汉语意思.1.After Hou Yi shot_down the nine suns,a goddess gave him magic medicine to thank him.__击落;射下__2.Hou Yi was so sad that he called_out her name to the moon every night.__大声喊叫__3.He quickly laid_out her favorite fruits and desserts in the garden.__摆开;布置__环节1新课导入Boys and girls,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n China?And do you know the origin of this festival?Today,we'll learn one of the most moving traditional folk stories about this festival.设计意图:以图片的形式进行直观教学,能很快导入课文,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2学习3a-3c1.首先,让学生谈一谈关于中秋节他们了解些什么.2.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了解其大意,并回答文章前面的两个问题.3.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标记出新的单词、重点短语和句子.4.让学生再次仔细阅读文章,并完成3b中的任务.5.让学生在不看文章的情况下,完成3c中的句子.6.要点点拨.(1)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celebrating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nd enjoying mooncakes for centuries.该句使用了现在完成进行时,其结构为:have/has been+v.-ing形式.它表示到说话时为止的某一段时间里一直在进行的动作,这个动作可能还在进行,也可能刚刚停止.(2)Whoever took this could live forever,and Hou Yi planned to take it with Chang'e.①whoever代词,意为“无论谁,不管什么人”.本句中whoever引导主语从句,相当于anyone who.例:Whoever breaks the rules will be punished.无论谁破坏规则都将受到惩罚.②plan to do sth.计划/打算做某事.(3)One night,he found that the moon was so bright and round that he could see his wife there.①本句为复合句,从句中套有从句,出现了两个由that引导的从句.“that the moon was so bright and round that he could see his wife there”为一个宾语从句,作动词found的宾语;而该宾语从句中又包含so...that...结构,that引导结果状语从句.②so...that...如此……以至于……,so后接形容词或副词.该结构可与too...to...(太……而不能……)结构进行同义句转换.7.学以致用.(同义句转换,一空一词)(1)No matter who you are,you must obey the traffic rules.__Whoever__ you are,you must obey the traffic rules.(2)My brother is so young that he can't dress himself.My brother is __too__ young __to__ dress himself.设计意图:通过阅读3a的文章,让学生对中秋节及其起源传说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3b和3c的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环节3学习Grammar Focus-4c1.让学生朗读第12页上Grammar Focus中的句子并尝试分析其句子结构.2.让学生模仿Grammar Focus的句子,根据4a中的词汇提示,完成句子(写出宾语从句或感叹句).3.让学生阅读4b的文章,掌握其大意,然后在宾语从句下画线.4.让学生分组练习,询问彼此最喜欢的节日,并说明理由.尽量使用所学的宾语从句和感叹句.5.从每组中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该组的询问结果.6.要点点拨.(1)that、if和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①宾语从句的时态a.主句为一般现在时,从句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任意时态.b.主句为过去时,从句用过去某个时态.c.当从句描述的是客观事实或真理时,不管主句是何种时态从句都使用一般现在时.②that、if和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a.that用于引导原句为陈述句的宾语从句,此时that无实际意义,也不在句中充当任何成分,在非正式文体中可以省略.例:He told me (that) he would go to the college next year.他告诉我他明年上大学.b.if和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多是由一般疑问句转换而来,即将原来的疑问句语序改为陈述句语序.if和whether意为“是否”.例:I don't know if there will be a bus.我不知道是否会有公交车.Nobody knew whether he could pass the exam.没人知道他是否会通过考试.(2)感叹句①what引导的感叹句句式a.What+a/an+形容词+可数名词单数(+主语+谓语)!b.What+形容词+可数名词复数(+主语+谓语)!c.What+形容词+不可数名词(+主语+谓语)!②How引导的感叹句句式a.How+形容词/副词+主语+谓语!b.How+主语+谓语!7.学以致用.(按要求完成句子)(1)that,I,watching English movies,good,a,way,English,learn,to,is,think(.)(连词成句)___I_think_that_watching_English_movies_is_a_good_way_to_learn_English.__(2)He may come,but I'm not sure.(写出同义句)I'm not sure __whether__ he will come __or_not__.(3)What a useful dictionary it is!(写出同义句)__How_useful__ the dictionary is!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朗读和不断地实践练习,巩固对that、if和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以及感叹句的掌握.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Section A (3a-4c)layin the shape ofshoot down so...that... call outlay outas a result one...the other... One night,he found that the moon was so bright and round that he could see his wife there.What fun the Water Festival is!How fantastic the dragon boat teams were!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最新初中人教版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课件(第2课时)

水 通电
水
水蒸气
氢气
氧气
水的蒸发
水蒸发是物理变化, 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 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水的通电分解
水的通电分解是化学变化,水分子破裂,生成的 氢分子、氧分子 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水的化学性 质发生了改变。
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 氧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在反应里,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 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 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 个氧分 子。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
导入新课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O 水分子
H H (H2O)
1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 氢原子构成。
氧分子
O O (O2)
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HH
氢分子 (H2)
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讨论
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有什么不同? 加热
O
HH
H H 通电
重新
O
O 组合
HH
HH
水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
HH HH
氢分子 氧分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堂小结
1.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 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物理变化: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分子。
再见
A.氢分子 B.氯分子 C.氯化氢分子 D.氢原子、氯原子
课堂反馈
3.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A、D)。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

野味野菜 蔌,菜蔬
陈列,摆开
弦乐器。
下棋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
古义:管乐器 今义:竹子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 饮酒计数的筹码
古义:容颜 今义:颜色
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倒在众人中间
返回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名词用作动词, 取别号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寄托
寓之酒也。
古义:领会 今义:得到
概述滁州的地理特征
醉 翁 林壑尤美的西南诸峰
亭
的 蔚然深秀的琅琊山
自
然 环
泻出两峰之间的酿泉
境
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
空
间
顺
序 层层推进写出醉翁亭的目的:
: 由
让读者了解醉翁亭的地理位
远 置,并通过层层烘托,突出
而 近 醉翁亭之美,给人以移步换
由 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
面 到
感觉。
点
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聚拢
昏暗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
开放
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
古义:花
古义:茂盛
今义:芳香
今义:秀丽
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非丝非竹( 古义:管乐器 今义:竹子 )
苍颜白发( 古义:容颜 今义:颜色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古义:领会 今义:得到 )
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居高面下 ) 临溪而渔( 靠近 )
人教版(浙江专用)九年级英语上册课件:Unit 2 第二课

families begin Mother's Day with breakfast in bed. 18. Usually (usual) dad and the children will let mom get 19. up late as they go into the kitchen and get ready
►lay动词,意为“放置;安放;产(卵);下(蛋)”。其过去式与过去分词都 为laid,为及物动词,后必须接宾语。lay out固定词组,意为“摆开;布置”。
eg:Mother laid the baby gently on the bed.母亲把婴儿轻轻放在床上。 ►admire动词,意为“欣赏;仰慕;钦佩;赞赏”。 eg:We admire his working so hard.我们钦佩他工作努力。 I really admire your courage to tell the truth.我真的很欣赏你说出真相的勇气。
17. ways (way) to celebrate Mother's Day is to give your mother the day off.
Let her have a good rest while other members of the family do the housework. Many
eg:How long has it been raining?雨已经下了多久了? ►steal动词,意为“偷;窃取”,其过去式与过去分词分别为stole,stolen。 eg:Someone stole his money when he was away.有人趁他不在时,偷了他的 钱。 【拓展】steal sth.for sb.为某人偷某物 steal sth. from...从……偷某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九年级上册)
课题:文学常识
一、复习目标:
1.识记重要作家作品以及文体常识。
2.识记名著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3.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1.判断文学常识和文体常识的正误。
2.辨析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的正误。
三、考点分析:文学常识题:
1.文学常识题考查的范围是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语文课本附录中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涉及的作家作品。
2.考试内容包括:作家的生活年代和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重要作家的作品和出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与性格;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包括诗文内容、写作目的和体裁特点。
3.考试题型:可以是客观型的选择题,也可以是主观题的填写表述题。
【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一般采用客观型的选择题。
四、知识梳理:
1.文学常识题的复习方法:纵向记忆法和横向联系法。
纵向记忆法:以文学史为线索,把课文所涉及的古今作家、作品归类,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横向联系法:即把与之相关的内容归类记忆。
2.作家作品:
(1)茅盾: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玄珠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林家铺子》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作品还有《蚀三部曲》(《幻灭》、《追求》、《动摇》)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2)陆蠡(lǐ):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学名陆圣泉,原名陆考原,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
资质聪颖,童年即通诗文,有“神童”之称。
巴金认为他是一位真诚、文如其人的作家。
著作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曾翻译俄国屠格涅夫的《罗亭》,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等。
(3)毕淑敏,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4)姚雪垠:现、当代作家,原名姚冠三,字汉英,河南邓县人。
幼年在家乡读私塾和小学。
1924年至信阳一所教会中学就读。
1929年春考入河南大学预科。
次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释放后被校方开除,离开河南至北平。
1935年起,陆续在北平《晨报》、天津《大公报》发表短篇小说。
1937年到开封,与嵇文甫、范文澜、王阑西等人创办《风雨》周刊。
1938年春到武汉,在《文艺阵地》1卷3期发表著名的
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描写农民在抗战大潮中的觉醒和成长,最显著的特色是采用鲜活的群众语言,为当时一般作品所少见,被认为抗战文艺的杰作。
1939年,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开始在胡绳主编的重庆《读书月报》上连载,这是最早出现的反映抗战生活的长篇小说,人物性格鲜明,生活气息浓厚,语言朴素、自然,细腻、流畅。
同时还创作了颇有影响的中篇小说《牛全德与红萝卜》。
1945年初至四川三台任东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同年下返成都创作了取材于自身经历的长篇小说《长夜》,真实的描写了豫西农村的“土匪”生活,充满乡土气息和传奇色彩。
(5)志贺直哉:日本作家,“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日本小说之神。
1910年发表曾被《帝国文学》退稿的《到网走去》与新作《剃刀》,1912年发表短篇小说《克罗谛思日记》,显示他出众的才华,为文艺界瞩目。
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
作者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其代表作包括《在城崎》、《佐佐木的场合》、《好人物夫妇》等名著,以及历史小说《赤西蛎太》等。
从1921年开始,历时15年完成自己生平惟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这是他的代表作。
(6)邓拓:原名邓子健,笔名叫马南邨,福建闽侯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
1961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邀请,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为宗旨,开设《燕山夜话》专栏,此后又与吴晗、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开设《三家村札记》专栏,发表大量切中时弊的杂文。
“文革”时,对邓拓等人的批判被称之为“砸烂三家村”,邓拓成为“文革”文字狱的第一个受害者。
(7)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也译作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
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8)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9)庄子,姓庄,名周,字子林,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与老子一同被世人并称为“老庄”。
他的著作为《庄子》,唐代以后又称为《南华经》,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他创作的许多寓言故事如“螳臂当车”“东施效颦”“运斤成风”“庖丁解牛等至今为人称引。
”
(10)列子,汉族,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世人对他的尊称),郑国人。
战国前期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
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11)韩非: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韩非子》一书,是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的著作,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
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书中许多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相矛盾”等历来为人们喜爱、传送。
(12)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人。
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少年时以神童召试,赐进士出身,官至宰相。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
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13)韦应物:唐代诗人,汉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后做过滁州、江州、苏州刺史,故称韦江州或韦苏州。
他的诗歌以田园风物著名,言语简淡。
也有一些作品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
有《韦苏州集》。
3、名著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