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

合集下载

如何提高土壤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如何提高土壤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如何提高土壤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如何提高土壤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土壤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为农业、森林、生态系统等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避免,全球范围内的土地退化现象日益严重,土壤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土壤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应对当前土地退化的挑战。

一、加强土壤保护意识与教育要想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土壤资源,首先必须加强人们对土壤保护的意识与教育。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引导人们形成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和行动。

同时,应加强土壤相关知识的教育,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土壤保护和管理水平。

二、推行科学耕作,遵循可持续农业原则农业是土壤利用的主要领域,科学耕作是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首先,要通过科学的施肥管理和轮作制度,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

其次,推广农作物多样化种植,减少连作连种现象,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加强水土保持措施,防止农田水土流失,进一步减缓土地退化过程。

三、加强工业与城市发展中的土壤管理随着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废物和城市污染对土壤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工业和城市发展中的土壤管理至关重要。

要完善工业园区的环境监测体系,严格控制和治理工业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

在城市化过程中,要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合理布局城市建设,减少对农田和可耕地的占用。

另外,加强城市垃圾分类与处理,降低有害物质对土壤的污染。

四、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土壤保护技术科技创新是促进土壤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推动力量。

加大对土壤科研的投入,推动土壤保护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例如,推广使用精准农业技术,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监测土壤质量和水分状况,实现精确施肥和灌溉,提高土壤利用效率。

此外,研发土壤修复技术,对受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

五、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全球土壤保护土壤保护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农业科普合理利用农田土壤资源

农业科普合理利用农田土壤资源

农业科普合理利用农田土壤资源农业科普:合理利用农田土壤资源农田土壤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

合理利用农田土壤资源,不仅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还能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土壤肥力管理和保护方面进行科普介绍。

一、土壤肥力管理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提高农田土壤肥力的基础。

根据农作物的需求以及土壤的养分状况,选择适当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

化肥、有机肥等可以结合使用,互补优势。

同时,注意配合施肥与追肥,保证农作物在生长周期内得到充足的养分供应。

2. 精细施肥精细施肥是提高施肥效益的关键。

通过土壤测试,准确测定土壤的养分含量,并依据测试结果调整施肥方案,减少农民的施肥成本,避免养分浪费。

此外,在施肥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施肥、地域施肥等精确施肥技术,使养分更加精准地到达植物根系。

3. 配套施肥配套施肥强调不同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差异,合理安排作物的轮作和间隔。

不同作物搭配种植,能够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减少土壤肥力退化的风险。

通过安排合理的作物轮作,还能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病虫害的防治。

二、土壤资源保护1. 合理耕作合理耕作是土壤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

合理选择农耕方式,如兼顾耕地利用率和土壤保护的杂粮间作、粮草综合种植等耕作方式,可以避免连作难题和土壤侵蚀等问题的发生。

此外,合理的耕作深度和施耕频率,也能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养分流失。

2. 植物覆盖植物覆盖是保护土壤资源的有效途径。

在农田休耕或间作期间,可以种植耐旱耐寒的绿肥作物,如苜蓿、燕麦等,来覆盖裸露的土壤。

植被覆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同时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固体有机质。

3. 防止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重要的土壤资源流失途径之一。

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设置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梯田等,能有效减缓水流速度,防止土壤和养分流失。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保持河道生态,减少土壤流失风险。

4. 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仅能减少污染,还能提高土壤肥力。

植物农学技术专家分享如何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植物农学技术专家分享如何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植物农学技术专家分享如何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土壤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要素,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为植物农学技术专家,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的经验和技巧,希望能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

第一,土壤理化性质的了解充分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是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的基础,只有了解了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等重要指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土壤,提高其质量和肥力。

针对土壤pH值,可以通过添加石灰、腐熟有机肥等方法进行调节,使其适宜于不同农作物的生长。

同时,及时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合理施用化肥或者有机肥料,以充分满足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提高产量和质量。

第二,科学合理的耕作措施在耕作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耕作措施也是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的重要方法之一。

首先,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水分和养分的平衡。

通过适时施水和施肥,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流失,达到节约并有效利用的目的。

其次,要注重农作物的轮作和间作,以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的发生,并保持土壤的生态平衡。

同时,要注意合理安排农作物的密度,以充分利用土壤空间,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第三,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技术有机肥料是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品质的重要手段。

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如合理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促进养分的释放和吸收,增加植物对养分的利用率。

生物技术在土壤修复和植物病虫害防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科学施肥和草地建设科学合理的施肥是实现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的关键。

应根据土壤养分的状况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用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养分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草地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建设和管理草地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第五,监测和评估土壤质量和肥力定期进行土壤质量监测和评估是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的重要环节。

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产量

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产量

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产量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增加农作物和养殖业的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

本文将探讨几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土地利用效率。

一、科学耕作科学耕作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

首先,合理施肥是科学耕作的基础。

根据土地的肥力状况,科学调配有机肥和化肥,避免肥力过强或过弱。

其次,合理灌溉是科学耕作的重要环节。

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含水情况,科学确定灌溉周期和水量,避免因灌溉不当造成水分浪费和土壤盐碱化。

此外,适时翻耕、松土和除草,以保持土壤松散和通透,提供足够阳光和营养供应。

二、推广农业技术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

例如,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和喷灌,可以减少水分损失,提高灌溉效果。

此外,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减少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另外,推广种植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和适应性,增加产量。

三、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首先,要根据土地的质量和功能,确定不同土地的利用方式。

高肥沃耕地适合发展粮食作物、蔬菜和经济作物;山地和丘陵地适合发展果树和茶叶等经济作物;水域和湿地适合发展水产养殖。

其次,要合理划定农田和生态用地,保护好耕地资源,并加强对农田的保护和监管。

最后,要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的灌溉条件,确保作物的水源供应。

四、发展农田与农业综合开发农田与农业综合开发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首先,可以进行农田水果种植与养殖的结合,进行农田水果种植与家禽养殖、渔业养殖的有机结合,增加农业的产值和农民的收入。

其次,可以开发农田观光旅游,提供农田游览和采摘等服务,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此外,可以进行农田与农业科技研发的结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作物品质。

环保教案:如何在挖土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环保教案:如何在挖土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环保教案:如何在挖土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壤资源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壤资源的重要性和价值;2.掌握在挖土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的方法;3.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心,培养爱护土地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价值;2.挖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危害;3.如何在挖土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视频、图片等资料向学生介绍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土壤资源的特点和功能;2.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在挖土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危害,让学生就如何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展开探讨并分享观点;3.实践法: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进行环保活动,比如植树、固定土地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如何爱护土地。

四、教学过程1.认识土地资源(1)引导学生观看PPT、视频等资料,介绍土地资源的特征和价值。

(2)让学生组成小组,对土地资源的重要性进行讨论,然后让代表分享小组观点。

2.挖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危害(1)以视频、图片等资料向学生介绍挖土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危害,比如土石方、空气污染、噪音扰民等。

(2)让学生再次组成小组,就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危害展开讨论,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如何在挖土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壤资源(1)介绍一些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的方法,如工地土壤的分类、筛分、保存和利用;(2)让学生再次组成小组,就如何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展开探讨,并找出可行的方法。

4.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进行环保活动,比如植树、固定土地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如何爱护土地;(2)回顾本次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收获,并再次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根据学生的调查报告、PPT、讨论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

2.实践效果:根据学生在环保活动中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估。

3.师生互动:根据学生的提问和教师的解答进行评估。

六、教学评价本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既讲授法,又讨论法和实践法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协同合作,展开互动交流,培养出对环保的意识和责任心。

保护土壤植被的措施

保护土壤植被的措施

保护土壤植被的措施保护土壤和植被是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土壤和植被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植被的繁茂与否直接影响土壤的保水性、抗风蚀能力、肥力等特性。

因此,保护土壤植被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工作。

以下是一些保护土壤植被的措施:1.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保护土壤植被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固定土壤,改善土地环境。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水的蒸发,增加土壤的含水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同样,植树造林可以对风蚀具有重要意义,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

2.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土壤和植被的保护至关重要。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土壤和植被的不良影响。

采用适宜的方法和剂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遵守使用规范,以减少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污染。

3.种植地被植物:地被植物是指低矮的、矮小的植物,可以生长在树木或高大植物的根部周围。

地被植物可以覆盖土壤,形成保护层,减少水土流失,并提供栖息地。

此外,地被植物还能通过根系的增长来稳定土壤,增强土壤的抗风蚀能力。

4.留茬休耕:留茬休耕是指栽种作物后留下一部分未耕种或未开垦的土地,让其自然恢复和生物多样性发展。

留茬休耕可以延长土壤的寿命,减少土壤疲劳,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保护土壤和植被。

5.沟壑治理:沟壑治理是指对耕地的沟壑进行修复和处理,防止水土流失和沟壑扩大。

通过修筑护坡、设置植物根系保护措施和建设保护设施等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壤和植被。

6.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保护土壤和植被的基础。

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合理安排农作物的轮种和种植方式,避免过度开发土地和过度耕种,保持土地的生态稳定性和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7.加强生态保护:加强生态保护是保护土壤和植被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强生态保护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种植野生植物和保护珍稀物种等方式来实现。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可以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农田和森林的生态平衡,保护土壤和植被。

立冬如何合理利用农田土壤资源

立冬如何合理利用农田土壤资源

立冬如何合理利用农田土壤资源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贯彻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关键时期。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合理利用农田土壤资源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土壤保育、营养管理和土壤改良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立冬时期合理利用农田土壤资源。

一、土壤保育1. 强化覆盖措施立冬后土壤水分的流失速度逐渐加快,为了减少水分流失和固定土壤中的养分,农民们应该合理选择地膜或秸秆进行覆盖。

地膜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湿润;秸秆则可以防止风蚀和水蚀,减少土壤颗粒的流失。

2. 控制农田水管理立冬时期要合理进行农田灌溉,避免因灌溉不当导致的水分浪费和土壤盐碱化。

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湿度,科学制定灌溉计划,避免灌溉过量或不足,保持土壤湿润度适宜。

二、营养管理1. 合理施肥立冬时期是适合进行基肥施用的时候。

根据农田土壤的养分状况,科学配置有机肥和化肥的配比,根据作物的需求施用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

同时,要合理选择有机肥料,如秸秆、饼肥等,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2. 种植绿肥绿肥是一种能够改善土壤质量和保持土壤肥力的作物或草本植物。

在立冬时期,可以选择适合的绿肥作物进行种植,如大豆、红花苜蓿等。

绿肥作物长势旺盛,通过根系的生长和分泌,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的结构和肥力,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三、土壤改良1. 翻耕与松土立冬时期适合进行翻耕和松土,通过破碎和松散土壤,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养分的吸收。

同时,翻耕还可以将土壤中的农残、病虫害等有害物质暴露在土壤表层,利于接受日光和微生物的作用而减少对农作物的伤害。

2. 发展有机农业立冬是适合发展有机农业的时期。

有机农业注重土壤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构建,通过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有机废物等资源,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和生态功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培养健康有机农产品。

第五节-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第五节-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我国人地矛盾更突出,从50年代早期至1980年不到30 年旳期间,人均占有耕地少了667m2(1亩)。40数年 来,开荒造田虽达2513万公顷,但降低耕地达4073万 公顷,而人口增长了6亿多。如太湖地域近期工业建设 每年占用耕地1.8%,南方不少地域旳耕地占用比率也 在2—3%之间。1988年全国农村建房占用耕地约67万 公顷,伴随人口每年新增1600万以上旳速度发展,生
肥旳年产量。水土流失不但对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旳威胁,同 步对水利、交通、工矿事业等带来巨大危害。
3.土壤资源退化,肥力下降。
因为土壤侵蚀和垦殖利用不合理,使土壤退 化,生产力下降。土壤退化实际涉及了土壤 环境以及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特征劣 化综合表征,如体现在有机质含量下降,营 养元素短缺,土壤构造破坏,土壤侵蚀,土 层变薄,土壤板结,土壤碱化、沙化诸方面 劣化表征。据艾伦统计,世界土壤资源养分 亏损面积达23%;热带地域中亏损最多旳是 磷、钙、镁、锌、硼等;南美酸性土中缺乏 氮、磷养分者占90%以上,缺钙者占70%, 缺锌者占62%,故土壤有机质含量旳下降是 当前土壤退化旳主要标志。据B.G.Rozanov
腐殖质是地球表面太阳能旳主要累积器,也是确保 生物圈生态稳定旳土壤生产力保护者。
4.土壤盐碱化、沙化加剧。
世界各大洲干旱、半干旱地域都有不同程度旳盐碱土分布,其面 积约占干旱区面积旳39%,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洲大陆西 部、非洲大陆北部,其中前苏联旳盐碱土面积最大,约7500万公 顷,印度有692.6万公顷,巴基斯坦约600万公顷。其他干旱、半 干旱地域都有分布。另外在滨海地域和旱作土壤浇灌区,也有滨 海盐土和次生盐土发生。据报导(世界资源报告,1987),某些 排水不充分旳浇灌系统引起土壤盐渍化程度远比在自然条件下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土壤资源合理利用
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 的土壤类型的总称。
土壤资源的特点: 1、具有一定肥力; 2、具有可更新性和可培育性; 3、具有地域分异规律。
A
1
第一节 土壤资源的现状
一、世界土壤资源的现状 1、低质量的土壤资源比例大 可耕地占陆地总面积的23% 已耕地占陆地总面积的10.7%
A
19
A
20
A
21
我国土壤退化
据统计:因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土壤肥力衰减 和土壤污染及酸化等造成的土壤退化总面积约 4.6 亿公顷, 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40% ,是全球土壤退化总面积的 1/4。
我国从 1979 年到 1989 年 10 年间,草场退 化每年约 130 万公顷,人均草地面积由 0.4 公顷 下降到 0.36 公顷。
A
10
4 、耕地质量总体较差,自持能力弱
中低产田占 2/3 ,其中亩产低于 150kg/亩的低产田占 1/3. 低产田的种类有:缺水地、坡地、风沙地、盐碱地、涝地、水 浸地等。
如南方低产红壤的面积约为1200万公顷
总而言之:
国土面积大而耕地少,分布不均衡且优质土壤少, 人均水平低且后备资源少,山地多平原少旱涝灾害多。
牧林结合的土壤面积为234.47万Km2 ,占总面积
24.42%,仅部分适于林业或牧业的高山及亚高山土
壤,面积为198.66万Km2 ,占总面积20.7%;尚难开
发利用的石质山地及其他土地,共约20.24万Km2 ,
占总面积2.1%。
A
7
2 、山地面积多,平原面积少,地区差异大 山地 33% 高原 26% 盆地 19% 平原 12% 丘陵 10% 90% 以上的耕地和陆地水域分布在东南部 50% 以上的林地集中在东北和西南 80% 以上的草地分布在西北 山地丘陵及高山的土壤占全国总面积的65%,
3
A
4
A
5
二、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
A
6
1、土壤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按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地总面积占世界陆地总 面积的1/15,居第三位。
据统计,在我国土壤资源中,适于发展农业或农林
结合的土壤约263.33万Km2 ,占全国土壤资源总面
积27.4%,适于发展林业和林农结合的土壤约243.33
万Km2 ,占总面积25.38%;适于发展牧业或牧农、
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土地
数量减少可以表现为表土 质量下降乃至荒芜的过程。
丧失,或整个土体的毁失, 或土地被非农业占用。
其主要内容包括森林的破
质量降低表现在土壤物理、 化学、生物学方面的质量下
坏及衰亡、草地退化、水资 源恶化与土壤肥力下降等。
降。
A
13
土地退化与土壤退化
在讨论土地退化或土壤退化时,两者常常混为一 谈,许多情形下,把土壤退化简单地作为土地退化 来讨论,反之亦然。
林地 106ha
268.2
农业人 口 %
2.5
11.6 2.32 2.1
人均耕 地
hm2/p 0.764
0.121
加拿大 922.1 25.9 45.9
32 3.54
3.6
1.772
中 国 948.7 1200 118 261 196
80
A
0.098
9
如中国北方的农牧交错带、黄土高原、西部绿洲、卡 斯特地区、荒漠化地区等。
A
11
三、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
1、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2、土壤侵蚀严重,危害巨大 3、土壤资源退化,肥力下降 4、土壤盐碱化,沙化加剧 5、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农田生态环境恶化。
A
12
四、土壤退化
土壤退化概念
土地退化概念
土壤退化指的是土壤数量减 土地退化是指人类对土地的
少和质量降低。
A
8
3.人均土地少,分布不均
总耕地面积为 1.23 亿 hm2 ,人均不到 0.1km2。
表 14 - 1 我国与一些国家的土地资源占有情况对比
国家
美国 英国
土地总 人口 面积 106 106ha
916.7 246. 1
24.2 57.2
耕地 106ha
187.9
6.93
草地 106ha
241.5
2、类型繁多,利用差异大
A
2
3、耕地面积小,分布不均,开发有一定潜力 耕地面积1400万Km2,占陆地总面积的10.7% 已耕地面积占可耕地的42%,尚有1600万Km2可耕
地待开发
但①开发难度大,难以利用
②分布不平衡,与人口分布不相适应,非洲、南 美洲,大洋洲人口少,但可开发耕地多
A
侵蚀、盐碱、有机废料、传染性生物、工业无机废料、 农药、放射性、重金属、肥料和洗涤剂、旱涝障碍、养 分亏缺、非农占用
A
17
A
18
土壤退化主要表现
1.土壤(地)沙化和沙漠化
沙化:指土壤在风蚀作用下,表层土壤细颗粒 减少而粗质砂粒增多的过程。 沙漠化:是土壤在风蚀作用下,向沙漠生境演 化的过程。沙漠是沙漠化的顶极状态。
土地退化的直接后果是:
( 1 )直接破坏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其生产力;
( 2 )破坏自然景观及人类生存环境;
( 3 )通过水分和能量的平衡与循环的交替演化诱发
区域乃至全球的土被破坏、水系萎缩、森林衰亡和气
候变化
A
14
A
15



相 克




竟 天



木土
然 平
衡AΒιβλιοθήκη 16土壤退化的分类
1971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土壤退化》一书。土壤退化包括 类: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荒漠化 一词最早是有法国的科学家A.Abreville与1949年提出,原 意是指中非和西非年降水量在700-1500mm之间的半湿润、湿润 地区的热带森林,由于人类滥伐、烧荒和耕作导致森林的稀树草 原化和干旱环境的出现以及类似的荒漠化景观的演变模式。
A
26
土壤退化原因
风啸啸沙龙舞!
大漠漫漫归何
A
处?
27
内蒙古草原的理论载畜量应为 0.49 只羊/ha,而实际 载畜量每公顷达 0.65 只羊,超出 33% 。
A
28
沙进人退
A
29
五、荒漠化
1.定义:“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
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
地退化。
杞人忧天,谁人忧地!
呜呼!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何人何时何地!
A
22
干旱沙区:内蒙狼山—宁夏贺兰山—甘肃乌鞘岭以西 半干旱沙区:内蒙中西部、河北北部、陕北及宁夏东南部。 半湿润沙区:东北地区。
A
23
A
24
土壤退化原因
过度开采地下
水,导致百年
的树林死亡
A
25
土壤退化原因
二月春风似尖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