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八年级上古诗古文翻译
【古诗词】沪教版八年级上古诗词汇总及译文

【古诗词】沪教版八年级上古诗词汇总及译文九儿(红高粱)来自魔都语文园地00:0002:301《春日五首》其二宋·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差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译文】一声轻雷过后,顷刻落下了如丝般的春雨,雨过天晴后屋顶上的琉璃瓦如碧玉般浮光闪闪。
雨后的芍药如惆怅的女子含着点点泪珠,雨打后的蔷薇,也似乎绵软无力,其实枝条正悄悄攀枝蔓延着。
2《三衢道中》宋·曾幾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4《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清·郑燮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译文】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
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5《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译文】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2.唐诗五首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八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译文

八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译文八年级上册的必背古诗词涵盖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以下是部分古诗词的译文,供同学们学习和参考: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让人误以为是地上的霜。
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低头时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2.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的景象如何呢?齐鲁大地的青翠还未消散。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得山的阴阳分明,清晨和黄昏的界限清晰。
胸中涌动的云层,眼中飞入的归鸟。
我定要登上那最高的峰顶,俯瞰那些小山。
3.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家虽然破碎,但山河依旧。
春天的城中草木茂盛。
感伤时光的流逝,花朵似乎也在流泪,离别的鸟儿让人心惊。
战争的烽火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的价值胜过万两黄金。
白发越搔越短,几乎无法插簪。
4.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太阳依偎着山峦逐渐落下,黄河奔流入海。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登上更高的楼层。
5.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千山之中鸟儿已经飞走,万条小路上人迹罕至。
一位孤独的渔翁,戴着蓑笠,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6. 《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乘船即将启程,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踏歌。
桃花潭的水深达千尺,但都不及汪伦对我的深情厚意。
7. 《游子吟》-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中拿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
临行前她密密地缝补,担心儿子迟迟不归。
谁说小小的草心,能够报答春天的阳光?8. 《题西林壁》-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古诗词(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以下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古诗词(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 《登鹳雀楼》杜甫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Translation:As the white sun sets behind the mountain, the Yellow River flows into the sea.To see farther, one must climb another level of the tower.2. 《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牛渚西江水,揽胜翠岚忘。
曾爲神仙地,锦屏谷口藏。
Translation:Niu Zhou's Western River, its captivating green mist makes one forget.Once it was a place for immortals, hidden at the entrance of Jinyan Valley.3. 《赋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Translation:The grass on the ancient plain withers and rejuvenates each year.The wild fire cannot destroy it, and it sprouts again in the spring breeze.Its fragrance spreads on the old path, its lush green meets the desolate city.Once again, bidding farewell to a loved one, filled with deep emotions.4.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原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原文翻译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原文翻译,供大家学习参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开阔敞亮了。
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
八年级上册古诗四首翻译

归园田居(三)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使至塞上
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
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渡荆门送别
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水路,来到荆门之外。
山已经到了尽头,江水就在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
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
云气勃郁,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水水山山,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这位游子。
初中八年级上文言文古诗译文

桃花源记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
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
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
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翻译1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翻译:园中青青的葵菜上,布满朝霞;子上颗颗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等待着阳光把自己晒干。
春天的太阳四处洒下恩泽,使万物都生机勃勃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面对美景,自己却时常担心秋天的降临,那时候花和叶子就会变黄,然后衰败凋谢了。
所有的河流都向东流入茫茫大海中,什么时候这一去不复返的水流,才能再向西方流回来呢?一个人在少壮年华不勤奋努力,那么等到岁数大了,老年将至时,就只能白白后悔和悲哀了。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
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
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
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日五首其一三衢道中
秦观曾幾
一夕轻雷落万丝,梅子黄时日日晴,
霁光浮瓦碧参差。
小溪泛尽却山行。
有情芍药含春泪,绿阴不减来时路,
无力蔷薇卧晓枝。
添得黄鹂四五声。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韩愈郑燮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乌纱掷去不为官,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囊橐萧萧两袖寒。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写取一枝清瘦竹,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秋风江上作渔竿。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归园田居畲田词五首(其四)北陂杏花
陶渊明王禹偁王安石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北山种了种南山,一陂春水绕花身,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相助力耕岂有偏?身影妖娆各占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愿得人间皆似我,纵被东风吹作雪,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也应四海少荒田。
绝胜南陌碾成尘。
和淮上遇便风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苏舜钦陆游朱熹
浩荡清淮天共流,古人学问无遗力,昨夜江边春水生,
长风万里送归舟。
少壮工夫老始成。
艨艟巨舰一毛轻。
应愁晚泊喧卑地,纸上得来终觉浅,向来枉费推移力,
吹入沧溟始自由。
绝知此事要躬行。
此日中流自在行。
听弹琴听张立本女吟早梅
刘长卿高适张谓
泠泠七弦上,危冠广袖楚宫妆,一树寒梅白玉条,
静听松风寒。
独步闲庭逐夜凉。
迥临村路傍溪桥。
古调虽自爱,自把玉钗敲砌竹,不知近水花先发,
今人多不弹。
清歌一曲月如霜。
疑是经冬雪未销。
、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孔孟论学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黄生借书说
袁枚
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黄生借书说
书生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交给他并告诉他说: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去读。
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人的事吗?《七略》《四库》是皇帝的藏书,但是皇帝中读书的有几个呢?那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家中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那些像祖辈、父辈积藏(书)而子辈、孙辈丢弃(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就忧惧地抚摩玩赏那东西久久不停,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被拿走了,我不能再看到它了。
”如果(这东西)已经被自己所占有,必定会把它捆
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暂且等到别的日子再看吧”如此而已。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
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
(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
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
所以,只要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
做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蠹虫丝迹,时常覆盖书册。
这样以后我才慨叹借书读的人是多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候的光阴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现在姓黄的书生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和姓张的吝惜自己的书(不肯出借),好像不相同。
既然这样,那么是我本来不幸而遇到姓张的,而姓黄的书生本来幸运遇到了我吧?(黄生)懂得了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我)写下这一篇“说”,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黄生)。
孔孟论学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做事合于礼;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就不受迷惑,五十岁,掌握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的话,用不着怎么想,便能领会;到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会超出规矩。
”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出危险。
”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称他(谥号)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以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谥号)为“文””。
孔子说:“好比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如果停止了,这是自己停止的。
好比填平洼地,即使只倾倒下一筐土,如果继续前进,这是自己前进的。
孟子说:”王不聪明,不值得奇怪。
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不能生长了。
我和大王相见的次数太少了。
我退居在家对他冷淡到极点而那些谄谀的小人就乘机来到(王的身边),我怎么能使他的的善良之心萌发呢?
(譬如)现在下围棋作为技术,只是一种小技术,(如果)不把心思全部放在上面,也就不能学到(这门小技术)。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假使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把心思全部放在上面,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去射它。
虽然他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一定比不上那个人。
这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那个人吗?回答是:“不是这样的”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
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只)采用它两三片罢了。
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
凭极仁道的周武王征伐极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野中被选拔出来,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
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推举上来的,百里奚是从奴隶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交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深受贫穷之苦,使他所做的事不能如意。
(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长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人常会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扰,思绪阻塞,然后才知道奋发。
(困扰的心绪)表现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就可以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死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