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家乡的古建筑》教案 (2)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家乡的古建筑(2)_湘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家乡的古建筑(2)_湘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家乡的古建筑(2)_湘美版课程标准:1、了解、观赏家乡的古建筑,学习古建筑的表现的方法。

2、学习图案设计以及线描的差不多方法。

3、培养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宣传家乡情感教学重点:了解、观赏家乡的古建筑并把握绘画古建筑的差不多方法,注意疏密关系教学难点:能比较准确的描画出古建筑的外形,以及学会线描的差不多手法。

课前预备:1、PPT课件2、部分手绘稿3、音乐一、教学过程:教师导入:同学们,大伙儿都明白我们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建筑是人类文明进展的重要标志,几千年来勤劳聪慧的劳动人民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古老建筑,那些亭台、楼阁、寺院、民居,虽历经沧桑而魅力仍旧,已成为弥足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大伙儿所明白的有哪些古建筑文明遐迩?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家乡的古建筑,去感受它们的专门魅力。

(板书:家乡古建筑)师: 同学们你们明白的古建筑有哪些?生: 积极回答……师:老师展现国内的有名古建筑,同学们看看,认不认识它们?生: 积极回答……二、图片讲解,渗透文化内涵。

(课件出示)师:每一座不同的建筑,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和造型特点,它所包含的文化含义有所不同。

(讲解课本插图:《山西应县木塔》又名佛宫寺释迦塔(1056年),塔身共九层,外观为六檐五层,塔平面呈八角形,底直径为30米。

塔结构全由大梁、立柱与斗拱卯榫而成,未用铁钉。

是现存国内外最高大的木结构楼阁式古塔。

虽经历七次大地震却安稳无恙。

拙政园是苏州最大园林建筑,图为拙政园中的见山楼,它只是全园的一小部分。

)什么是古建筑呢?古建筑包括哪些呢?亭周围开敞供人停留、观览的小型点式建筑,俗称阁楼。

一样设置在可供停息、观眺的形胜之地,如山冈、水边、城头、桥上以及园林中。

以木构为最多,也有用砖石砌造的。

如,长沙岳麓山的爱晚亭。

台榭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

是宫室、宗庙中常用的建筑形式。

楼阁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家乡的古建筑》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家乡的古建筑》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
《家乡的古建筑》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古建筑的建筑风格;
技能目标:能用线描的方式描绘一些古建筑;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进行线描的工具、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古建筑吗?你能把你见过的古建筑,用线描的方式描绘下来吗?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家乡的古建筑》;一、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6页的几幅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说一说,这些古建筑的特点是什么?你的感受又是什么?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小朋友;三、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用线描的方式,画一处你记忆中的古建筑;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展示;
生:结合课文积极创作;
师:巡视指导;
生:创作完成后,积极上台展示;
师:对学生作品做出必要的点评;
四、课后作业:收集家乡古建筑的传说故事;。

家乡的古建筑美术教案

家乡的古建筑美术教案

家乡的古建筑美术教案【篇一:美术教案:家乡的古建筑】家乡古建筑一、教材分析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古建筑作为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到处都矗立着它的身影。

尽管有的已经破败或只留遗迹,也是熠熠生辉,珍贵无比。

在我们居住生活的家乡,或多或少,总有值得我们珍视的古建筑:亭台、楼阁、寺庙、民居??无一不在见证着文明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已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些古代建筑虽历经沧桑而魅力依旧,受人景仰,得到保护。

更重要的是古建筑物上所承载的人文价值,让一代又一代新人不断去追寻、学习、传承,获得有利于人类社会更好发展的东西。

在世人越来越重视开发利用文化与自然遗产价值的情形下,把《家乡古建筑》编入新教材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安排在小学高年级,与初中阶段的《门》、《远古的呼唤》等课有着密切联系并与之呼应。

属于综合探索的单元课。

在教材编排的呈现上,分为紧密相连的三部分,也是有机的三个学习活动内容:观察描绘(画古建筑),制作体验(泥做小亭子),想象创作(画故事画),有一定的层次性。

1.观察与描绘,是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家乡某处古建筑作有意图的考察,并作简单的记录,比如材质(砖制、木制、石制等)、造型(亭、台、楼、民居等)、建造年代以及建筑物结构等作较深入的观察,以加深对建筑物的了解(历史、科技、艺术的),继而进行描绘(或线描或彩画均可)。

通过写生或记忆画古建筑,既训练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又使得学生更进一步对古建筑物的理解与猜想(尤其是残败的),体验、感悟古代建筑师和工匠是怎样想象构思、怎样画草图、怎样施工建造该古建筑的。

2.制作体验。

是让学生通过就地取材(泥、石、木等)制作一幢仿古建筑物,并有所创意。

通过体验陶泥捻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也是一次摸拟建筑师工匠的学习活动,获得传承的意义。

3.在对古建筑较了解的前提下,将古建筑的有关故事用想象画形式创作表现出来,画一幅故事画,表达自己的悠思。

因此《家乡古建筑》课目的内涵是很丰富的。

五年级上册《家乡的古建筑》第二课时教案

五年级上册《家乡的古建筑》第二课时教案

五年级上册《家乡的古建筑》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家乡的古建筑》第二课时教案课题第2课家乡的古建筑共 3 课时第 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

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乡古建筑艺术的美,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合理组织线条,注意疏密关系的处理。

难点:能比较准确的描画出古建筑的外形。

教法学法欣赏、讨论、讲解、自主表现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一、复习旧知,解决疑难对比上节课的学生尝试作业进行讲解:1、一幅画疏密关系恰当,给人的是一种美感。

2、一幅画没有疏密关系的处理,刻画也不细致,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二、讲解作画步骤及方法?提示步骤(整体到局部):?1、构图:在描绘之前,先在纸上大致比一下,确定建筑的的大体外形,画线条轮廓。

构图要饱满,不能画散了。

2、表现:画出主要的建筑及场景,进行细致描绘。

刻画物体要注意细致,有细节才能打动人。

用线画就要注意疏密关系。

3、添画:完善画面,添画背景并落款。

?三、欣赏范作,提供作业参照。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2、小结:通过线条的组织和疏密的对比来表达画面的黑、白、灰关系。

四、尝试表现1、作业要求:用线描画你喜欢的古建筑的局部。

要求构图饱满,线条组织疏密得当。

2、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3、强调:勾画线条轮廓,确定建筑的的大体外形;添画细部,细致描绘及添画背景。

学生欣赏画面,比较哪一幅的线条组织更能表达琉璃瓦的感觉?听讲、领会、感悟。

1、发表自己的看法。

2、领会、感悟。

尝试练习,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湘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家乡的古建筑》教案

湘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家乡的古建筑》教案

湘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家乡的古建筑》教案(共5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五年级美术湘教版第二课家乡的古建筑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欣赏古建筑,了解古建筑的常见类型、一般特征。

2、过程与方法:用线条描绘古建筑,体验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线条描绘古建筑,体验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难点:突出古建筑的结构特征,运用流畅的线条表现作品的疏密关系。

教学准备:教具:ppt课件、勾线笔、曲阜的古建筑图片学具:彩色卡纸、勾线笔教学过程:一、初次欣赏感受古建筑类型,导入课题。

1、简单了解古建筑类型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跟魏老师一起欣赏一些名胜古迹。

请看大屏幕。

师:亭,湖南长沙爱晚亭,亭子一般在公园中常见到是供人休息的场所;台,武灵丛台,战国赵王检阅军队所用;楼,岳阳楼,古建筑中高于两层的被称为楼;阁,滕王阁,与楼不同,阁的四周有回廊,供人环阁漫步、观景眺望;寺塔,纯木建筑,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塔。

还有民居,园林,宫殿,(音乐停,北京故宫气势磅礴)师:这些古建筑令人肃然起敬,我们曲阜也有古建筑你知道哪些家乡的古建筑吗?生:三孔(是啊,三孔可以说是我们曲阜的标志。

)师:咱们曲阜以三孔闻名于世,真是名副其实的古建筑之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课《家乡的古建筑》。

二、进一步了解古建筑的材料及造型特点师:家乡的古建筑让我们既亲切又自豪,让我们欣赏家乡的古建筑,感受他们的美。

欣赏时思考以下问题:a、你发现古建筑一般有哪些材料建造。

b、古建筑在造型上有哪些独特的地方你觉得古建筑美在哪万仞宫墙—大成殿—杏坛—碑亭—鼓楼—翘檐—门窗—屋脊—雕梁画栋—(定格图片一组图:大成殿、翘檐、雕梁画栋、屋脊)教师旁白:从万仞宫墙走过,看到大成殿,杏壇,碑亭,孔府重光门,让我们走进一些,独特的双层屋顶,翘起的屋檐,屋脊上的吻兽,圆形的瓦当和流水用的滴水,威武的石狮,古香古色的门窗,当我们抬起头来,你会看到木架结构的秩序美,层层叠叠的斗拱,让我们走进去,感受它昔日的繁华。

三年级美术下册《家乡的古建筑》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美术下册《家乡的古建筑》优秀教学案例
1. 分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性别等因素,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
2. 明确任务:为每个小组分配具体的任务,如资料收集、实地考察、创作实践等。
3. 合作交流: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分享心得,共同完成任务。
4. 成果展示:组织小组进行成果展示,让其他同学了解各小组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四)反思与评价
4. 成长记录: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家乡著名古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建筑的美。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古建筑背后的故事吗?”引发学生对古建筑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古建筑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
1. 教师组织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古建筑的特点、装饰艺术寓意和保护方法。
2. 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补充,强化重点知识。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古建筑是家乡的瑰宝,我们要珍惜和传承。
(五)作业小结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实地考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关于家乡古建筑的调查报告,内容包括古建筑的基本信息、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保护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1. 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学习制定计划。
2. 相互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教师评价: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家乡的古建筑(2)-湘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家乡的古建筑(2)-湘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家乡的古建筑(2)-湘美版
1. 教学目标
•了解家乡的古建筑特点
•学习绘画线条的技巧
•能够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表现家乡的古建筑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如何以线条方式表现建筑物
•练习线条的使用和技巧
教学难点:
•活学活用线条绘画技巧
•合理运用线条表现建筑特色
3.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画板、画纸、铅笔、橡皮、色彩笔等
•学生准备:笔、笔记本、绘画工具等
4. 教学过程
4.1 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家乡的古建筑,但是我们学习的时候,除了要了解家乡古建筑的特色,我们还要学会一些绘画技巧,以便更好的表现我们所画的建筑。

4.2 学习教材
•分组呈现教材内容,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所涉及的建筑物特点和独特之处,并记录下来。

4.3 讲解画线条技巧
•运用讲解PPT呈现画线条技巧,让学生理解如何绘制建筑物线条。

4.4 讲解色彩运用
•运用讲解PPT呈现如何运用色彩表现建筑物的特性和特点。

4.5 绘画实践
•让学生分组完成各自绘画作品,老师在侧边指导。

鼓励学生注重线条和色彩运用。

4.6 展示和反思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思想,并以学习笔记和老师的点评为基础展开反思讨论。

5. 作业
•继续练习家乡古建筑的绘画,加深对画线条技巧和色彩运用的理解。

6. 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家乡的古建筑和其特点,并掌握了一些绘画技巧和色彩运用的方法。

同时,通过绘画实践,学生们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和创作能力。

家乡的古建筑第二课时教案

家乡的古建筑第二课时教案

家乡的古建筑第二课时教案《家乡的古建筑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古建筑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2. 培养学生对家乡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讲解家乡古建筑的独特之处。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对古建筑的热爱转化为实际的保护行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家乡那些美轮美奂的古建筑,今天呀,我们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它们。

(这时,我想起小时候,有一次和小伙伴们在一座古老的寺庙里玩耍。

那寺庙的墙壁已经有些斑驳,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美。

我们在里面追逐嬉戏,还好奇地去研究那些雕刻和壁画,哎呀,那可真是有趣极了。

)2. 知识讲解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详细介绍家乡古建筑的各种细节,如建筑风格、结构特点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对家乡古建筑的感受和想法。

4. 分享与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5. 保护行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古建筑,鼓励大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就像我们小时候在那寺庙里玩耍,虽然玩得开心,但也应该意识到要爱护它呀。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

四、教学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去实地观察一座家乡的古建筑,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家乡古建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初步树立了保护意识。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强化,让学生真正将保护古建筑落实到行动中。

哎呀,希望我们家乡的古建筑能一直好好地保存下去,让后人也能欣赏到它们的美呀!以上就是家乡的古建筑第二课时教案啦,大家看看怎么样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家乡的古建筑》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建筑的特点、类型,能够运用白描等手法创作家乡的古建筑.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法方,提高创作、构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对古文化遗产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家乡古建筑的持久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古建筑构造形式,掌握白描的创作方法.
【难点】创作过程中的用线及观察方法。

三、教学准备
建筑范例、建筑构造图、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诗人王之涣一首:“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以他的笔墨道出了抒怀励志,瞩目高远的心境。

大家还记的诗中所提及的楼阁是哪一个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它是位于山西的著名楼阁建筑——鹳雀楼。

一起走进--《家乡的古建筑》.
(二)直观感知
1。

播放课件欣赏不同种类的古建筑(如:故宫、应县木塔、钟楼)。

并思考按照材质、造型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按材质可分为:砖制、木制、石制。

按造型可分为:亭、台、楼阁、寺庙、塔、民居。

2.继续观察图片,并说说这些建筑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总结:古建筑一般以柱子、樑、枋、檀、斗拱和重檐合理构建,或巍峨壮丽,或精巧别致,极尽形式之美.
(三)形式分析
1.出示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陕西窑洞、福建土楼)并提问:我国居民建筑样式多种多样,你能说出哪些样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古建筑因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建筑样式,大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集聚而居,以土木结构的庭院式,最为普遍,另有干栏式,窑洞式和碉楼等样式。

2.继续观看各地古建筑图片.提问:看看这些建筑它们有什么不同?各具有什么样的特色?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窑洞依山而建,施工简便、冬暖夏凉.福建土楼,就地取材,风格古朴粗犷。

傣族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

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楼上隔为大小若干间屋,四周有走廊。

3.出示简易的古建筑构架。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

并提问:它们各自都由什么型组成?学生回答。

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

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

(四)直观教学
1。

教师进行古建筑结构的示范创作,学生认真观看.
第一步构图,整体布局。

第二步,深入刻画细部。

主要白描线条疏密的运用可以使建筑呈现块面感。

第三步调整,根据画面及建筑细部,进行相应调整。

(五)实践创作
1.教室布置练习任务并明确创作要素.
以“我的家乡”为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乡有哪些古建筑,并将它们创作出来。

创作手法不限。

2。

学生活动与创作。

学生动手实践期间,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纠错,积极与学生互动。

3。

创作完成,展示评价
开展“家乡的古建筑"展览会,评选“小小家乡解说员”的活动.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笔下的家乡古建筑,学生相互展开讨论评价,教师总结学生作品亮点.
(六)小结作业
总结升华: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气候孕育了祖国多元的物质文化资源,都说“建筑是石头的史诗",同样我国的古建筑也诉说着中华渊源的古老文明史。

课下收集中外相关的古建筑和同学欣赏。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