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零伤亡的经典战例 葛岘岭阻击战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事迹简介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事迹简介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1、黄继光堵枪眼。
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身边已无弹药,身体又多处受伤,他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
刹时,敌军正在喷吐的火舌熄灭,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
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2、邱少云放弃自救。
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年仅26岁。
3、杨根思切断敌军退路。
朝鲜战争中,已负伤的杨根思毅然抱起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纵身向敌群冲去,炸死了爬上阵地的敌人,完成了切断敌军退路的任务,自己壮烈牺牲,时年28岁。
4、孙占元与敌人同归于尽。
上甘岭战役中,两腿被炸断的孙占元在弹药用尽后,爬到敌军尸体堆里,解下手榴弹投向敌群。
当敌人扑到身边时,他毅然滚入敌群,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
5、奇袭白虎团。
1953年7月13日晚,夏季反击战役金城战役打响了,杨育才奉命率侦察班12名战士,以化装奇袭手段,歼灭南朝鲜军“精锐师团”——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
他们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沿着侦察路线,直插敌军308高地,进入“虎口”415高地。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故事事迹胡修道的英雄事迹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第91团第5连战士胡修道,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奉命坚守阵地,连续打退敌军进攻。
在班长调往其他阵地、战友负伤的情况下,孤胆奋战,激战一天,击退敌军数十次冲击,毙敌200多人。
胡修道的英雄事迹传到国内后,赞颂信象雪片一样,从祖国四面八方飞向朝鲜前线,一致赞扬胡修道的英雄行为。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有哪些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彭德怀、杨根思、黄继光、伍先华、许家朋、孙占元、邱少云、李家发、杨连第、杨春增、杨育才、胡修道等。
鏖战上甘岭

鏖战上甘岭作者:高峰来源:《晚晴》2017年第10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攻势,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在朝鲜金化东北上甘岭地区进行了坚守防御作战。
上甘岭战役的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所取得的辉煌胜利,使得上甘岭成为了一座精神丰碑。
65年后,我们回首那场激动人心、憾人心魄的战役,仍然觉得荡气回肠,向上甘岭战役中英勇的志愿军将士们致敬!以寡抵众以弱胜强1952年下半年,朝鲜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彭德怀指着朝鲜地图对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
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
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当时的事实是,联合国军连续攻下了“喋血岭”和“伤心岭”,尽管他们损失了几千人,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达到了战略目的。
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五圣山——美方将其叫做“三角形山”,美军将领范弗里特预计以200人为代价,在5天内实现目标。
为此他动用了联合国军共7万余人的庞大兵力。
志愿军方面在敌情判断上出现了巨大的失误。
我方把几乎所有的火炮和十五军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到了西方山谷地,而五圣山方向只留下了一个连,秦基伟自己也承认算不上主力的四十五师,区区一万来人。
五圣山下敌方集中了六七倍的优势兵力,至于火炮、飞机、补给等优势就更不必说了。
1952年10月14日凌晨三点半,战斗打响。
范弗里特计划用一天时间夺下五圣山前的两个小山包——597·9和537·7北山高地。
这两个高地背后的山地里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岭。
这场战役我方叫做“上甘岭战役”,美方称之为“三角形山战役”。
美军320多门重炮、27辆坦克以每秒钟6发的火力密度将钢铁倾泻到这两个小山包上。
在长达8个小时的时间里,前沿部队未能得到有力的炮火支援,一天伤亡550余人。
抗美援朝烽火山阻击战

志愿军特等射手率部与美军激战17小时伤亡0:360在抗美援朝烽火山阻击战中,一个仅有6人的战斗小组与美军指挥的两个营抗击,创造了0比360的辉煌战绩:个中奥秘是什么——特等射手判断出敌人可能向我进攻的路线。
提出了多种阻击方案带领这个战斗小组创造奇迹的小组长名叫李飞,山西省河曲县人。
这位22岁的志愿军68军某团6连战斗小组组长早在入朝前就已获特等射手称号。
1951年美军发起的“秋季攻势”在东线遭到惨败后,又于10月中旬在西线集中4个师的兵力向我金城一线的防御阵地发起了进攻。
李飞所在的部队奉命投入轿岩山、烽火山地带的阻击战。
战斗打响后,李飞带领他的战斗小组坚守在月峰山头。
月峰山位于月峰里正南方。
它突出我军防线,便于我观察和阻击敌军的行动,为我军防御的最前哨,也是敌向我烽火山主阵地进攻的门户。
因此,月峰山成了敌我双方殊死争夺的要点。
10月17日20点,李飞根据首长的命令,带领小组进入阵地后,根据敌情、地形,判断出敌人可能向我进攻的路线,形成了多种情况下的阻击方案,并连夜构筑了交通沟、散兵坑。
大家士气高昂,决心打好出国第一仗。
办法一:敢于将敌人放近30米左右打。
使敌人的飞机大炮、压制火力完全失去效力10月18日拂晓,距我阵地前沿300米处与我对峙的美军第7师的两个营(内含配属其指挥的一个荷兰营)在4架飞机、6辆坦克和大量炮火的支援下,向我月峰山阵地发动了疯狂的、连续的进攻,企图一举攻克要点,继而大举北犯。
在进行了40分钟的狂轰滥炸后,有80多个敌兵在排子炮和重机枪的掩护下,如羊群般从正面冲了上来。
大伙不约而同高喊:“组长,敌人快攻上来啦,打吧!”李飞镇定地说:“沉住气,不到跟前不理他。
”当敌人接近到距阵地100米时,李飞为了让大家定下心来,说:“同志们,我先给你们做个示范动作,看这群羊是怎样滚下山去的。
”随着一阵机枪的吼叫,冲在前面的美国兵纷纷倒下去了。
李飞的举动有效地稳定了大家的心态。
这时,另一股敌人又冒着浓烟冲了上来。
上甘岭的坑道战

上甘岭的坑道战作者:***来源:《红岩春秋》2020年第10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莫过于上甘岭战役。
当时,武器装备处于明显劣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殊死较量中,之所以能够克敌制胜,一个主要原因是志愿军利用坑道战,有效地削弱了敌人空炮火力的杀伤效果,较好地保存了志愿军有生力量,杀伤、消耗、钳制了敌人,最终赢得了战役的胜利。
筑城1951年6月,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转入战略防御。
“联合国军”依靠装备物资上的优势,对志愿军发动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
在美军猛烈的空炮火力下,志愿军阵地防御工事被大量摧毀,人员大量伤亡。
为提高生存能力,志愿军在战斗实践中不断改进工事。
在夏季防御作战中,志愿军第47军140师的战士在阵地堑壕壁上挖防炮洞(俗称“猫耳洞”),某班创造性地将两个加深的防炮洞连在一起,形成U形小坑道。
有了这种坑道,敌人轰炸时,战士们进洞隐蔽;敌步兵进占表面阵地时,战士们冲出去杀敌。
这样,具有作战功能的坑道基本成型。
坑道工事解决了在敌人强大火力突击下志愿军有生力量的保存问题,大大增加了防御的稳定性。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对此极为重视,钻进坑道视察,称赞其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创造”。
苏联顾问团总顾问还向140师师长黎原询问坑道是谁发明的,“应当给这个人以很大奖励”。
黎原回答:“这个人叫‘群众’,是广大指战员用鲜血和汗水发明创造的。
”此时,“联合国军”的秋季攻势已被粉碎,战场相对平静,彭德怀下令全军大规模构筑坑道工事。
志愿军在战略防御地带筑起一条“地下长城”,因此,构筑坑道被称作“筑城”。
1952年4月26日,志愿军总部召开各兵团、各军参谋长筑城会议。
会议指示,坑道工事必须达到“七防”,即防空、防炮、防毒(疫)、防雨、防潮、防火、防寒;坑道工事必须与野战工事相结合,成为“四能”的完整体系,即能打(消灭敌人)、能防(保存自己)、能机动、能生活。
当月,志愿军第15军接防五圣山阵地。
上甘岭战役介绍

上甘岭战役介绍上甘岭战役,是我志愿军在金化东北上甘岭附近的突出部之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约三点七平方公里)为主的阵地上,依坑道工事,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进攻的一次成功的坚守防御战役。
此役,敌先后投入美第7师、伪第2师、第9师及美空降第187团等部共六万余人和大量的武器装备,我参战兵力为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29师,第12军第31师及34师第102团和炮兵、高射炮兵等共四万二千余人。
战斗自一九五二年十月十四日至十一月二十五日,历时四十三天。
我军经过反复激烈的急争夺作战,阵地我交失而复得,终于粉碎了敌之进攻。
取得了歼敌二万五千余人,击毁击伤敌机三百架,击毁敌大口径火炮六十一门、坦克十四辆的重大胜利。
第一,战前情况一九五一年六月,我军转入战略防御后,在“持久作战、积极防御”作战方针指导下,第一线各部队构筑了大量坑道工事,逐步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绵亘正面的坚固阵地防御。
同时调整和加强了东西海岸和纵深地区的防御力量,改善了道路和后方供应。
自一九五二年春夏以来,我军又开展了一系列巩固阵地的斗争,取得了依托坑道进行小分队攻防作战的经验。
一九五二年秋,我军为了锻炼部队,争取主动,粉碎敌人可能发动的局部进攻,令第一梯队各军于九月十八日起对敌营以下战术要点实施反击作战。
正当我军秋季有限目的的进攻进入第二阶段这时,敌人为了在七届联大和美国大选开始前取得宣传资本,并加强其在停战谈判中的地位发动了所谓“金铧攻势”,上苦岭战役由此开始。
敌军企图及兵力部署敌人发动所谓金化攻势的企图是:首先攻占我597.9高地及537.7高地北山,进一步夺取整个五圣山地区,改善金化地区防御态势,为尔后进攻平康、金城以北地区创造条件。
其主突方向为区亭岘、五圣山。
进攻正面宽二点五公里。
为实现上述企图,敌纠集的主要兵力是:美第9所属美第7师(配属美空降第187团、阿比西尼亚营、哥伦比亚营)、伪第2师(配属步兵第37团)及伪第9师等部。
鏖 兵 上 甘 岭

鏖兵上甘岭苏亮杨丽上甘岭战役是志愿军在朝鲜金化东北上甘岭附近的五九七点九高地和五三七点七高地北山为主的阵地上,主要依托坑道工事,用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进攻的一次成功的防御战役。
1952年秋天,敌人为了取得宣传上的资本,加强在停战谈判中的地位,发动了所谓“金化攻势”,上甘岭战役由此开始。
敌人发动此次攻势的目标是,通过攻占五九七点九高地和五三七点七高地,夺取整个五圣山地区以扭转金化的防御态势,为以后进攻平康、金城以北地区创造条件。
其主攻方向就是五圣山。
为了实现上述企图,敌人将美军第7师部署在上佳山至松亭一线,将伪第2师部署在鸡雄山至外也洞一线。
另外,敌军参战的还有伪第9师等部。
10月14日凌晨4点半,美军第7师和伪第2师各一部共七个营在飞机的掩护下,动用了三百余门火炮和二十余辆坦克,向五九七点九高地和五三七点七高地北山发起了猛烈进攻。
当天,敌人向我阵地发射三十万发炮弹。
我方工事大部分被摧毁,坚守五九七点九高地和五三七点七高地北山的两个连,只好依托坑道工事抗击敌人的进攻。
傍晚时分,除五九七点九高地主峰及西北山脊仍为我军坚守外,其余表面阵地均为敌军占领。
我军只好退守坑道与敌继续战斗。
晚上,我军以共四个连的兵力实施了全面反击,全部收复阵地。
随后,我方派了两个营作为五九七点九高地和五三七点七高地北山的预备队,准备继续抵抗敌人的进攻。
在以后的四天时间里,敌人先后投入了两个团和一个营的兵力连续向我方阵地发起了进攻。
我军依托坑道的优势昼失夜得,与敌人反复争夺。
18日,敌人占领了五九七点九高地西北山脊表面阵地。
19日晚上,我军以五个连的兵力向五九七点九高地和五三七点七高地北山实施了反击,并全部收复了失去的阵地。
20日,敌人又以三个营的兵力向我方反扑。
傍晚时分,我方除了五九七点九高地西北山脊外,其余阵地再度被敌人占领。
由于我表面阵地被毁严重,我方遂转入坑道战。
敌人占领我方阵地后,开始对我方坚守坑道的军队展开攻击。
血战上甘岭留下千古名 抗美援朝中的八大血战

(5)血战砥平里
第四次战役为保持全线不致崩溃,李奇微命第十军死守砥平里,防守砥平里的是美二师第二十三团(包括法国营在内有四个步兵营,以及一个炮兵营和一个坦克中队,总计6000人),第三十八团为预备队,第九军,英第二十九旅,韩国第六师向砥平里和文幕里之间移动。志愿军攻击部队投入了来自三十九,四十,第十二军的三个军八个团,由40军199师统一指挥,2月13日晚砥平里开始受到志愿军的攻击,此后几天里,中国军队一往无前的一波接一波的攻击,无所畏惧,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美军望着踏着同伴尸体冲锋的中共部队非常恐惧,他们见到了比日军更不惜生命的部队,美国动用的大量航空兵,炮兵持续不断反反复复地轰炸志愿军的攻击方向,每平方米落下几十颗炸弹,鲜血染红的砥平里,一百多人的连队往往几分钟后仅剩七八人,战斗到最后的战士往往与反击的敌人同归于尽皆是,志愿军阵亡者应在5000人以上,仅40军三个团伤亡就达1830人,359团3营仅有数人生还,由于通讯不畅,敌我装备相差悬殊,没有炮兵航空兵只有简陋装备的志愿军装备最终无法突破美军的防线撤出战斗,但志愿军的英勇令敌手感到他们遇到了有世界第一勇气的部队。
(7)血战汉江
第四次战役为保证东线的会战胜利完成,38军奉命在汉江南岸死守,自1月25日顶住美24师,骑一师,英27旅等数倍敌人的攻击,敌人凭借炮兵,坦克和空军的掩护下分七路进攻,经十几昼夜,38军付出巨大代价。重点扼守350.3高地的342团大战后,生还的仅几十人,相继守卫580高地的3个营及军警卫连等总计也只剩下几十人,牺牲及重伤者均为十之七八以上。至2月16号38军付出极大的代价,胜利完成的阻击任务,敌人全线攻势减退,至此五次战役结束。
(8)血战上甘岭
美韩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争夺朝鲜中线门户于1952年10月14日向守卫的志愿军15军45师发起上甘岭战役,至20日仅一个星期45师伤亡50%以上,21个步兵连无一完整。联合国军17个营,伤亡达7000人以上,至11月15日联合国军无力再战,上甘岭战役宣告结束。志愿军伤亡20000人左右,联合国军伤亡10000人以上,3.8平方公里的土地完全被削平,被鲜血浸透。美军共发射190多万发炮弹,5000多枚航弹,志愿军发射40多万发炮弹。志愿军涌现了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等战斗英雄,激烈战斗中与敌同归于尽者比比皆是,后12军加入上甘岭的防守取得最后胜利。二等部队的45师基本上被打光,但从此昂首跨入志愿军一等主力行列,后被特别挑选改建中国第一空降军。
郭忠田:创造战争奇迹的英雄

郭忠田:创造战争奇迹的英雄作者:来源:《作文评点报·初中版》2019年第08期在美国和韩国关于朝鲜战争的记述中,曾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地名——葛岘岭。
1950年11月29日,这里发生了一场令各国军人肃然起敬的阻击战:一个志愿军步兵排在敌人百余架次战机和数千颗炮弹的轮番轰炸下,巧妙地利用地形,仅靠手中的轻武器顽强地阻击了拼死逃命的美军大部队,歼敌215人,自身却无一伤亡。
创造这一令人赞叹的战争奇迹的是排长郭忠田和他的战友们。
郭忠田,吉林怀德(今公主岭)人。
1945年参加东北人民自治军,次年入党。
曾参加临江、辽沈、平津等战役,先后立功四次。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排长。
1950年11月,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
三十八军侦察队发现美军有向三所里以西的龙源里逃窜的迹象。
一一三师指挥部随即下达命令:“把二梯队三三七团拉上去,急行军赶到龙源里!死死守住龙源里!”三三七团兵分两路。
担任团左前卫的一营一连将尖刀排的重任交给了郭忠田带领的二排。
为了抢时间,战士们不顾疲惫,14小时急行军70多千米,于次日凌晨抢占龙源里葛岘岭,切断美军退路。
郭忠田登上葛岘岭主峰,巡视战场地形。
他发现主峰虽然是制高点,但太突兀。
一旦美军战机来了,部队只有挨炸的份儿。
顺着公路望去,葛岘岭北侧的公路旁有一个山包。
公路在此正巧有一个急转弯,车辆行驶到此必须减速。
郭忠田不由得心花怒放,决定调整部署,将主阵地设置在小山包上,而主峰上则都是假工事,堪称“真假美猴王”。
早晨8点多,公路上出现了七八辆军车,这是美军的先头部队。
郭忠田把第一枪的任务交给神枪手张祥忠:“干掉那辆吉普车!”车队很快行驶到了山包拐弯处,速度慢了下来。
张祥忠瞧准时机,扣动扳机,一串子弹直射向吉普车,车上的军官当场被击毙,吉普车瞬间燃起烈焰。
紧接着,重机枪、轻机枪、步枪一齐向后面的卡车倾泻弹雨,美军的先头部队就这样报销了。
此时,“轰隆隆”的响声由远而近,山谷轰鸣,树叶也震得沙沙发抖,这是美军后续部队的坦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美援朝零伤亡的经典战例葛岘岭阻击战2013-7-16…………………………………………………………………抗美援朝零伤亡的经典战例葛岘岭阻击战朝鲜战争的记叙中,在美国和韩国关于曾不约而同的提到一个地名——葛岘岭。
1950年11月29日这里发生了一场令各国军人肃然起敬的阻击战:志愿军一个步兵排,在对手100余架次战机和50余辆坦克的轮番攻击下,巧妙的利用地形,仅靠手中的轻武器顽强的阻击了拼死逃命的美军,歼敌215人,自己无一伤亡。
1950年11月28日夜,朝鲜北部三所里通往龙源里的小路上,一支身着黄色棉服的队伍正奋力疾行。
他们的军服上没有任何标识,千余人的行军纵队除了有力的脚步声和沉重的呼吸声,听不到一个人讲话。
他们装备简陋,大多数人扛着步枪,重火器也只是轻、重机枪。
在朝鲜的寒夜中,士兵们敞开棉衣,呼出的热气和身上冒出的热汗。
这只队伍的番号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3师337团。
38军此次的任务是向军隅里、三所里猛插,切断敌退路,配合正面的志愿军第39军、40军围歼美军。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13师进行了彪炳军史的大穿插,14小时强行军72.5公里,先敌抢占三所里,关闭了逃敌退路。
读者熟悉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记叙的就是38军在三所里松骨峰的惨烈阻击战。
三所里的战斗刚刚打响,113师侦察分队报告:“发现美军有迹象向三所里以西的龙源里逃窜,龙源里有可能成为美军的又一条逃路。
龙源里地处丘陵地区,在三所里的西面。
它不仅北通价川、军隅里,南通顺川、平壤,而且它的北面有公路可与三所里相连,相距不过几十公里。
因此不仅在三所里碰壁的敌人会转道龙源里,而且从清川江南撤的美军也可能从这里逃跑。
不迅速守住龙源里,敌人的逃路还是切不断。
113师师长下达死命令:“担任第二梯队的337团,拼死也要赶到龙源里,死死守住龙源里”。
军情紧急,337团立即猛扑龙源里。
担任左前卫的1营1连将尖刀排的重任交给了2排排长郭忠田。
向龙源里进发时,2排已经5天5夜没正经睡一觉了,加上2昼夜的激战,战士们疲惫不堪,一边走路一边睡觉,后面的战士常常撞到前面的战士才清醒过来。
三所里到龙源里的路途不到10公里,为了抢时间,部队从悬崖峭壁、荆棘丛生,根本没有路崇山峻岭中穿了过去,全排每人的衣服几乎被荆棘扯烂。
下山更难。
山陡,又有积雪,急红了眼的部队走这样的路极易发生危险。
郭忠田让大家把带的绳子接起来,拴在山顶的大石头上,一个接一个滑到山下。
大同江却横在了眼前,全体战士迅速脱了棉裤,无声地跳进冰河里。
没什么挡得住这只英雄的部队。
关于113师向三所里和龙源里的穿插,美军战史有这样的记载:第9军第2师师长基瑟将军,乘直升机飞越军隅里上空,发现有数千难民沿大小道路南下。
根据美军的经验,难民总是先于攻击军队到达。
其实,这些“难民”正是志愿军的穿插部队。
衣着褴褛的中国士兵,在超越人体极限的强行军中,被基瑟误判为难民。
这个判断成为了悲剧的开始。
11月29日凌晨,郭忠田的尖刀排终于插到了联合国军的心脏——龙源里。
郭忠田登上葛岘岭主峰,审察着战场地形。
主峰虽是制高点,但面对有空中和炮火优势的美军,这里太突兀了,一旦敌机临空,部队只能挨炸。
顺公路望去,岭北侧有一座山包。
巧的是公路在此正好有一个拐弯,任何车辆到这里都必需减速。
更妙的是,山包靠公路一侧宛如刀削一般,坦克、装甲车爬不上来。
山包上有一块巨石,巨石下,一个天然的石洞仿佛是天然的掩体,山包距公路才50余米,非常便于步兵发挥火力。
再看山包两侧,几个山头上都有志愿军的阻击阵地。
郭忠田不由的心花怒放,决定不按照上级的布署。
转而将主阵地设置在小山包上。
排里的重机枪安置在巨石附近,由郭忠田亲自掌管,4、6班部署在巨石两侧,5班作为机动力量。
至此,作战部署完成。
阵地确定后,战士们都想抓紧时间打个盹,郭忠田却下严令:“全排立即抢修工事,谁也不许睡觉。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指挥员,郭忠田深知土工作业的重要性。
他对全排的要求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扔,三件东西不能扔:武器弹药、干粮袋、小铁锨。
每次打扫战场,郭忠田都会要求每个战士拣一把轻便、刃口好的工兵锨。
郭忠田逐个检查着工事,但仍不满意。
他和美军交过手,领教过美军的火力,他对着疲惫不堪的部队下达命令“到主峰上再造一些假工事,来个真假猴王”。
后来的战场实践证明,正是这些假工事起到了生生死攸关的作用。
8点多,东方放亮,郭忠田发现公路上出现了许多小黑点,渐渐地小黑点越来越清晰,是1辆吉普车,3辆十轮大卡车,后面是黑压压的车队。
这支美军在三所里碰壁后,正向龙源里逃来。
郭忠田命令进入阵地,并规定:吹一声长喇叭,轻、重机枪立即开火。
吹两声长喇叭,一人扔两颗手榴弹。
三声长喇叭,全排出击,与敌人刺刀见红。
说完,郭忠田飞快的穿过松树林,来到了前沿6班长张祥忠的工事里。
张祥忠参军前以打猎为生,练得一手好枪法,郭忠田把第一枪的任务交给了他。
汽车轰鸣声越来越近。
“打掉那辆吉普车有没有把握?”张祥忠回答很干脆,:“跑了兔了我就不玩鹰了。
”很快,车队行驶到了2排阵地下的拐弯处,速度慢了下来。
张祥忠瞧准时机,扣动扳机,一串子弹射向吉普车。
吉普车瞬间燃起了烈焰,车上的军官也被击中,当场毙命。
“嘀——”郭忠田吹响了一声长喇叭。
2排的机枪、步枪一起开火。
郭忠田命令:“5班出击,从右翼插下去,把敌人消灭掉,4班到汽车上抢弹药。
”幸存的敌人跳下汽车,向路边的一条大沟冲去,准备依托地形反击,但马上遭到5班的猛烈攻击,很快这股美军就被消灭。
4班搬来不少弹药,还有不少面包和罐头,正准备饱餐,忽然从北方传来了“轰隆隆”的声音。
郭忠田一听便知是坦克。
随即命令:“全排立刻进入阵地,不准暴露目标,听命令开火!”越来越来近的坦克有50多辆。
刚刚进行了长距离的行军,部队没有携带反坦克武器,不要说专用的火箭筒,就是炸药包也被轻装了,到底打不打?“打吧,排长!”战士们群情激昂,第一辆坦克已经驶到拐弯处了,郭忠田急的双眼直冒火,但作为指挥员,他并没有因为情况紧急而丧失理智,一个步兵排,没有火箭筒、炸药包,就连反坦克手雷都没有,靠步机枪和每人4颗手榴弹去阻挡一个坦克营的结果是什么他很清楚。
看着敌坦克从眼前逃走,对这支王牌部队的尖刀排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耻辱,几名战士捆好手榴弹请战,郭忠田深思了一会儿,斩钉截铁的说:“把敌人的坦克统统放过去,谁也不准开枪!”郭忠田的命令让大家大吃一惊:“排长!上级命令不让我们放走一辆坦克、一辆汽车,放走了敌人怎么交代。
”郭忠田火了“我是排长,听我的!”坦克过完了,紧接着,美军的运兵车、弹药车、炮车组成的车队接踵而至,头尾相连,一眼望不到边。
“打”郭忠田一声令下,全排一起开火,前边几辆车被打着了,两辆弹药车被引爆,后续车队被前面爆炸的车辆挡住去路。
美军的反扑很迅速,已经开过阻击线的坦克被爆炸声惊醒,3辆坦克调过头来反攻。
一名指挥官从炮塔上探出身来,举旗发令,很快有200多名美军步兵集结起来,准备用坦克掩护步兵,攻击2排阵地。
“打掉他!”,郭忠田命令刚下,张祥忠一枪将敌指挥官击毙。
第二辆坦克又钻出个指挥官,躲在两辆坦克之间,用步话机呼叫。
不一会,飞来30多架敌机。
郭忠田独到的战术眼光和智谋得到了证明。
敌机将葛岘岭主峰的伪装阵地当成了志愿军阻击阵地,机炮扫射,汽油弹、炸弹把整个山头变成了火焰山。
但2排毫发未损。
美军向2排阵地包抄过来,当近至手榴弹投掷距离时,郭忠田吹响了喇叭,手榴弹把美军炸的抱头鼠窜。
美军再次冲锋又被2排打了下去。
30分钟后,美军占领了2排对面的高山,向2排猛烈射击,50多辆坦克倾泻弹药,天上的飞机再次飞临轰炸。
2排被美军火力压制住了,坦克趁机向被打坏的汽车压去,后面的坦克将被压碎的汽车推进沟里,道路很快疏通。
被阻挡的汽车、炮车加大油门潮水般向2排阻击线涌来。
眼看敌人就要通过封锁线,关键时刻,神枪手张祥忠立了头功,一辆弹药车的油箱被他打着了,一车的榴弹炮弹连续爆炸,吓的车队顺着原路退了回去。
战斗间隙郭忠田命令战士再到葛岘岭主峰上挖假工事,给敌人造成又有增援部队的假象。
下午2点,敌机又来了,对着假工事轰炸一番,山头又变成了一片火海。
飞机一走,大炮、坦克一通狂轰滥炸,美军呐喊着分三路向2排阵地山冲来。
337团首长在望远镜中看到尖刀排的处境,直接要通了郭忠田的步话机:“2排的同志们,这个山头关系全局,希望你们坚决守住,打出抗美援朝英雄排!”这些话却极大的激励了战士们的士气。
敌人越来越近了,郭忠田一声令下,所有火器一起开火,特等射手阎镇章11枪击毙9个美军。
战士朱高品在敌人十几米的地方将手榴弹甩入敌群。
2排给敌人以迎头痛击。
美军这次攻击持续了两个小时,但始终未能攻下2排阵地。
2排难攻,敌人开始转攻3连阵地。
眼看3连吃紧,郭忠田让5班带机枪从侧面攻击敌人,这招果然奏效,敌人再次被打退。
这时围歼的大部队就要到了,美军拼尽全力垂死挣扎。
敌机进行了第三次轰炸,对着假阵地又足足炸了一个小时。
困兽之斗的敌人,倒下一批又冲上一批,表现出少有的顽强。
2排战士奋勇还击,敌人一排排的倒在阵地前。
5点多,敌人的攻势开始减弱,后撤的车队始终未能跨过尖刀排阵地。
天黑后,志愿军大部队对敌人进行了围歼。
打扫战场时,2排阵地前面共发现215具美军尸体(击伤和尸体被美军拖回者不算)。
郭忠田向连长报告:“全排一个不少,除了5班长的耳朵被震得听不清外,全排没有一个伤亡。
”此次共消耗1305发子弹和14颗手榴弹,缴获和击毁美军火炮6门、汽车58辆。
接着郭忠田向连长检讨了两条不足:“把敌人坦克放走了;没抓住一个俘虏。
”连长笑着说:“放走坦克是为了更好的打击敌人。
你们打得是完美战,没有俘虏不算缺点。
”听了连长的评价,全排一片欢呼。
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2排“郭忠田英雄排”的光荣称号,并给郭忠田记特等功,授予“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