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语典故知识竞赛试题(题目)
121历史成语故事竞赛

春秋时,管仲等人跟随齐桓公去攻打孤竹国, 他们在春天出发,到了冬天才班师回国,可是他 们在回程的途中迷了路。管仲说:“现在正可以 利用老马识路的本领。”于是便让老马在前面领 路,大军则紧随其后,最终找到了归途。
这个成语是什么?
老马识途 语源:韩非《韩非子‧说林上》
班固的评论我们可以总结为哪个成语?
矫枉过正
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出外游学时随 身载有五车书,后来衍生出一个成语, 用来形容知识渊博。
请问这个成语是什么?
学富五车
请回答下列各组成语故事产生的 历史时期以及其中心人物。
图穷匕现 答案:战国、荆轲;
破釜沉舟
秦朝、项羽;
初出茅庐
东汉、诸葛亮;
煮豆燃萁
三国、曹植
⑷盲人 ⑸郑人 ⑹塞翁
答案: ⑴叶公好龙 ⑵愚公移山 ⑶庸人自扰
⑷盲人摸象 ⑸郑人买履 ⑹塞翁失马
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中出现了 很多诸侯国的国号,如吴头楚尾、楚材晋 用等,请找出4个含有诸侯国国号的成语。
答案:见贤思齐、完璧归赵、朝秦暮楚、 四面楚歌、秦晋之好、围魏救赵
讲诚信道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 现实生活中也有少数因为利益而违背诺言, 不讲道义的伪君子,你能找出形容这种人的 成语吗?(回答2个以上可得分)
西周时大规模实行分封制,后来导致了春秋、 战国割据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分封,立郡 县”,强化了中央集权,由于秦实行暴政,二世而亡。 刘邦建汉后,恢复了分封制,结果带来严重的后患。 东汉史学家班固评论说:“刘邦恢复分封制,是想把 弯曲的东西扭直,结果用力过大又弯曲到另一边,同 样造成不良后果。”
请回答下列各组成语故事产生的 历史时期以及其中心人物。
历史成语典故擂台赛试题

历史成语典故擂台赛试题(七年级政史社团)1、“破釜沉舟”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A.楚庄王B.陈胜C.项羽D.刘邦2、项羽与刘邦之间的一战中,使项羽自刎的典故是什么?()A.破釜沉舟B.四面楚歌C.揭竿而起D.打草惊蛇3、众所周知的“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A.战国B.春秋C.秦朝D.西汉4、“卧薪尝胆”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A.战国B.春秋C.秦朝D.西汉5、“草木皆兵”与“风声鹤唳”是出自同什么历史事件?()A.昆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6、请根据提示写出一个成语“东汉末年、诸葛亮、刘备、聘请”()A.三顾茅庐B.火烧赤壁 C 桃园结义 D.四面楚歌7、“闻鸡起舞”主要讲的是谁的故事?()A.刘备B.孙权 C祖逖 D.谢安8、“完璧归赵”主要讲的是那两国间的故事?()A.秦国、赵国 B.秦国、楚国 C.赵国、楚国 D.楚国、齐国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谁一生行为的概括?()A.曹操B.黄盖C.周瑜D.诸葛亮10、根据对话猜成语:司马昭问刘禅:“你想不想回到蜀国老家去啊?”刘禅答:“我在这里过得很快活,并不想蜀国老家。
”()A. 火烧赤壁B. 桃园结义C. 三顾茅庐D.乐不思蜀11、“退避三舍”是指哪个历史人物?()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12、大禹治水用的是什么方法?() A.堵塞 B.筑堤堵水 C.疏通河道 D.疏通河道与筑堤堵水相结合13、在曹植作的《七步诗》中,有一句话现在用来比喻兄弟间不顾亲情,自相残杀的诗句,请问是哪一句?()A.煮豆燃斗箕B.豆在釜中泣C.本是同根生D.相煎何太急14、“纸上谈兵”是形容谁?()A.廉颇B.赵括C.项庄D.李斯15、“合纵连横”指什么时期的事件?()A.战国B.春秋C.秦朝D.西汉16、“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形容谁?() A.尧 B.舜 C.禹 D.启17、“草船借箭”是哪场战争的故事?()A.昆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8、“不耻下问”出自哪本书?() A.《春秋》 B.《墨子》 C.《庄子》D.《论语》19、“朝秦暮楚”是什么时期的典故?() A.战国 B.春秋 C.秦朝 D.西周20、“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A.刘邦B.项羽C.祖逖D.诸葛亮21、“望梅止渴”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22、“入木三分”是指谁的艺术?() A.王羲之 B.顾恺之 C.阎立本 D.柳公权23、“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是指哪个成语?()A.开天辟地B.精卫填海C.夸父追日D.哪吒闹海24、“负荆请罪”是指战国时期哪个国家的历史人物?()A.秦国B.魏国C.晋国D.赵国25、“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是指哪一历史事件?()A.长平之战B.陈胜、吴广起义C.楚汉之争D.黄巾大起义。
成语历史知识竞赛共56页

成语历史知识竞赛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Βιβλιοθήκη 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成语历史知识竞赛

返回
东 施 效 颦
返回
闻鸡起舞
(三国时曹魏) (东晋,谢安)
(蔡桓公)
23、一个人非常贫穷,穿得破烂,一 提衣襟。胳膊都露出来了,请说成语
(捉襟见肘)
成 语 表 演
1
2
3
4
成语故事
负荆请罪
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蔺相如因多次为国争誉立功,被封为 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 见到蔺就要羞辱他。蔺相如为顾全大局,多次退让 躲避廉颇,致使廉颇深受感动,于是廉颇便光着上 身,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两人结为生死 之交,赵国亦将相和睦,国势大振。这个成语表示 完全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对方惩罚。邯郸市内至 今仍保留着蔺相如回避廉颇的“回车巷”遗址。
成语历史 知识竞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卧 薪 尝 胆
返回
四面楚歌
返回
纸上谈兵
返回
草木皆兵
返回
三顾茅庐
返回
退避三舍
返回
一箭之仇
返回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返回
精卫填海
返回
三过家门 而不入
返回
乐不思蜀
返回
揭竿而起
返回
成 语 抢 答
1、成语钻燧取火表明远故人类能够人工取火, 成语钻燧取火表明远故人类能够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 人工取火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
山顶洞人
2、春秋时期,是哪个诸侯王野心勃勃,想问鼎中原? 楚庄王) 春秋时期,是哪个诸侯王野心勃勃,想问鼎中原? 楚庄王) ( 3、成语合纵连横中出现的合纵家是谁? 成语合纵连横中出现的合纵家是谁? 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哪本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书? 5、成语破釜沉舟出自于哪一场战争? 成语破釜沉舟出自于哪一场战争? 6、学富五车和哪一种书写材料有关? 学富五车和哪一种书写材料有关? (公孙衍) 公孙衍)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 (竹简) 竹简)
历史成语典故知识竞赛试题(题目)

历史成语典故知识竞赛试题(分值:100分,时间:40分钟。
)班级 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 评分________________一、把与成语有关的一个历史人物填在括号里(一个3分共75 分)。
1、多多益善()2、围魏救赵()3、退避三舍()4、毛遂自荐()5、负荆请罪() 6 、纸上谈兵()7、一鼓作气()8 、讳疾忌医()9、卧薪尝胆()10、约法三章()11、一字千金()12、高山流水()13、指鹿为马()14、焚书坑儒()15、穷图匕见()16、悬梁刺股()17、四面楚歌()18、背水一战()19、三顾茅庐()20、精忠报国()21、七步成诗()22、单刀赴会()23、望梅止渴()24、无颜见江东父老()25、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二、以下故事叙述的是哪一个成语,把它填在括号里(一个5分,共15分)。
故事1:蔺相如到了秦国,把和氏璧献给了秦王,秦王看到玉璧,认为果真是名不虚传,非常高兴,将玉璧传给左右嫔妃大臣观看,众人皆呼万岁。
蔺相如见秦王根本无意割城给赵国,就走上前去说:“璧上有点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看。
”秦王将璧递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持璧而立,大怒道:“大王您想得此璧,派人送信给赵王。
赵王召集群臣商议时,群臣们认为秦国依势欺人,拿15 座城换玉璧只不过是一种空话。
可我认为百姓之间交往都不会欺骗,何况秦国是一个大国呢!况且因一璧而得罪秦国,实在不值。
赵王采纳了我的建议,为了表示对秦国的尊重,赵王还斋戎五日后,才派我将璧送给您。
可大王您在召见我时无礼傲慢,还将璧传给众人看,这是在戏弄我和赵国。
我看大王您根本无意割城易璧,就取回此璧。
您若再逼我献出玉璧,我的头就和这玉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蔺相如说罢,高举玉璧,做出撞击柱子的样子。
秦王惟恐玉璧被撞碎,连忙道歉,并召人拿来地图,指出给赵王割去15 座城。
蔺相如看出这不过是秦王的缓兵之计,就对秦王说:“赵王派我送璧之前曾斋戒五日,现在大王您也应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这样我才会献出玉壁来。
成语历史知识竞答

破釜沉舟 兔死狗烹 九牛一毛 一字千金
初出茅庐 投笔从戎 势不两立 指鹿为马
煮豆燃萁 世外桃源 草木皆兵 运筹帷幄
答案:战国、荆轲;秦朝、项羽;东汉、诸葛亮;三国、 答案:战国、荆轲;秦朝、项羽;东汉、诸葛亮;三国、曹植
答案:战国、廉颇;春秋、范蠡;西汉、班超;东晋、 答案:战国、廉颇;春秋、范蠡;西汉、班超;东晋、陶渊明
成语历史知识竞赛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形式简洁而意思 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庄重严肃而 又机智幽默,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聪颖的智慧。 又机智幽默,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聪颖的智慧。 ——题记 题记
答案: 答案:⑴刮目相看 ⑵死而后已 ⑶后事之师 ⑷焉得虎子
成语历史知识竞赛 6、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中出现了很多 、 诸侯国的国号,如秦晋之好、围魏救赵等, 诸侯国的国号,如秦晋之好、围魏救赵等,请找 个含有诸侯国国号的成语。 出4个含有诸侯国国号的成语。 个含有诸侯国国号的成语
答案:见贤思齐、完璧归赵、朝秦暮楚、 答案:见贤思齐、完璧归赵、朝秦暮楚、 四面楚歌、吴头楚尾、 四面楚歌、吴头楚尾、楚材晋用
答案: 答案:史知识竞赛
14、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人物姓名组成成语 。 、 追日; ⑴_____追日; 追日 填海; ⑵ _____填海; 填海 效颦; ⑶ _____效颦; 效颦 自荐; ⑷ _____自荐; 自荐 舞剑; ⑸ _____舞剑; 舞剑 之心, ⑹ _____之心,路人皆知。 之心 路人皆知。 答案: 答案:⑴夸父 ⑵精卫 ⑶东施 ⑷毛遂 ⑸项庄 ⑹ 司马昭
成语历史知识竞赛
10、一些重要的字词在不同的成语中出现时,其含 、一些重要的字词在不同的成语中出现时, 义有很大的差别,请将下列成语中“ 义有很大的差别,请将下列成语中“兵”的含义正确连 线。 兵不血刃 兵不厌诈 兵连祸接 兵临城下 用兵 兵器 军队 战争
成语故事考试题库及答案

成语故事考试题库及答案
1. 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其含义是什么?
A. 多此一举
B. 画蛇时必须添上脚
C. 画蛇时不能添上脚
D. 画蛇时可以随意添上脚
答案:A
2. 成语“守株待兔”的典故中,农夫在田边等待的是什么?
A. 兔子
B. 老虎
C. 鹿
D. 狐狸
答案:A
3. 成语“杯弓蛇影”形容的是什么心理状态?
A. 疑神疑鬼
B. 心不在焉
C. 心如止水
D. 心旷神怡
答案:A
4. 成语“滥竽充数”中,滥竽是指什么?
A. 乐器
B. 人名
D. 一种植物
答案:A
5. 成语“掩耳盗铃”的典故中,盗铃者掩耳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A. 为了听不见铃声
B. 为了不让别人听见铃声
C. 为了不让自己听见铃声
D. 为了让别人听见铃声
答案:B
6. 成语“刻舟求剑”中,刻舟的人最终能否找回剑?
A. 能
B. 不能
C. 可能
D. 取决于剑的大小
答案:B
7. 成语“对牛弹琴”用来形容什么?
A. 对牛弹琴
B. 对人弹琴
C. 对琴弹琴
D. 对人说话
答案:D
8. 成语“狐假虎威”中,狐狸借助的是什么动物的威势?
A. 狼
C. 狗
D. 狮子
答案:B
9. 成语“井底之蛙”比喻的是什么?
A. 视野狭窄的人
B. 井底的青蛙
C. 喜欢井水的人
D. 住在井底的人
答案:A
10. 成语“破釜沉舟”表示的是什么决心?
A. 放弃一切
B. 背水一战
C. 重新开始
D. 放弃战斗
答案:B。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 试题

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学习与探究之四【课内探究】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
它的来源非常广泛,其中有不少成语或者出自于某一历史故事,或者出自于某一历史人物的言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成语历史典故。
熟悉这些成语历史典故,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有助于培养和进步我们阅读历史读物的才能,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性。
1.如今由你当主持人把全班同学组织起来,举办一次“学历史知识,讲成语故事〞比赛。
形式:每组出两人,一人面对台下同学,背对主持人,另一人那么相反。
由你出示随机挑选的成语,一人用所学知识或者相关的历史故事解释,但不能出现成语本身的字。
时间是以1分钟为限,以猜对多者为胜。
供选择的成语:闻鸡起舞四面楚歌入木三分投鞭断流画饼充饥老马识途三过家门而不入退避三舍风声鹤唳合纵连横愚公移山一鸣惊人画蛇添足鸡鸣狗盗守株待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暗渡陈仓怒发冲冠惊弓之鸟完璧归赵精卫填海钻燧取火三顾茅庐三人行必有吾师2.以下都是教材中明确提到的成语,同学们可以任意抽取一个成语,看谁抢先判断出这些成语在课本中的哪一课出现过,然后把该故事给大家介绍一下,比一比,谁讲得最生动、最有趣。
知道该成语出处的还可以获得意外惊喜(另外加分)!教材中提到的成语:(1)钻燧取火(2)三过家门而不入(3)精卫填海(4)退避三舍(5)问鼎中原(6)合纵连横(7)卧薪尝胆(8)三人行必有吾师(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0)纸上谈兵(11)揭竿而起(12)破釜沉舟(1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14)四面楚歌(15)学富五车(16)三顾茅庐(17)草木皆兵(18)风声鹤唳3.查找资料,找出以下成语典故的出处。
(1)学步(2)东施效颦(3)东山再起(4)投笔从戎(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课后拓展】4.下面表格类似普通的填字游戏,由假设干行和列组成,互相穿插。
请充分挖掘你的潜力,做完后交给父母检查,努力争获得到父母的夸奖!图4—25—1 图4—25—2答案: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学习与探究之四1.点拨:提示成语涉及的时间是、地点、关键人物、重要影响等突出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成语典故知识竞赛试题
(分值:100分,时间:40分钟。
)
班级姓名座号评分
一、把与成语有关的一个历史人物填在括号里(一个3分共75分)。
1、多多益善()
2、围魏救赵()
3、退避三舍()
4、毛遂自荐()
5、负荆请罪()
6、纸上谈兵()
7、一鼓作气() 8、讳疾忌医()
9、卧薪尝胆() 10、约法三章()
11、一字千金() 12、高山流水()
13、指鹿为马() 14、焚书坑儒()
15、穷图匕见() 16、悬梁刺股()
17、四面楚歌() 18、背水一战()
19、三顾茅庐() 20、精忠报国()21、七步成诗() 22、单刀赴会()23、望梅止渴() 24、无颜见江东父老()
25、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二、以下故事叙述的是哪一个成语,把它填在括号里(一个5分,共15分)。
故事1:蔺相如到了秦国,把和氏璧献给了秦王,秦王看到玉璧,认为果真是名不虚传,非常高兴,将玉璧传给左右嫔妃大臣
观看,众人皆呼万岁。
蔺相如见秦王根本无意割城给赵国,就走上前去说:“璧上有点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看。
”秦王将璧递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持璧而立,大怒道:“大王您想得此璧,派人送信给赵王。
赵王召集群臣商议时,群臣们认为秦国依势欺人,拿15 座城换玉璧只不过是一种空话。
可我认为百姓之间交往都不会欺骗,何况秦国是一个大国呢!况且因一璧而得罪秦国,实在不值。
赵王采纳了我的建议,为了表示对秦国的尊重,赵王还斋戎五日后,才派我将璧送给您。
可大王您在召见我时无礼傲慢,还将璧传给众人看,这是在戏弄我和赵国。
我看大王您根本无意割城易璧,就取回此璧。
您若再逼我献出玉璧,我的头就和这玉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蔺相如说罢,高举玉璧,做出撞击柱子的样子。
秦王惟恐玉璧被撞碎,连忙道歉,并召人拿来地图,指出给赵王割去15座城。
蔺相如看出这不过是秦王的缓兵之计,就对秦王说:“赵王派我送璧之前曾斋戒五日,现在大王您也应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这样我才会献出玉壁来。
”秦王见无法强夺,只好同意了。
蔺相如回到宾舍,想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但秦王的一举一动表明他根本不可能割城给赵国。
于是便派手下人乔装打扮,怀揣玉璧,连夜逃回了赵国。
答案:()故事2:宋朝苏州滑稽才子孙山与朋友去苏州参加乡试。
考完以后,孙山考中但是最后一名。
朋友没考中留在省城。
孙山回到乡里接受乡亲的祝贺。
朋友的父亲来打听儿子的情况,他作诗“解
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来回答朋友的父亲。
答案:()
故事3: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
答案:()三、写出与给出的成语有关的故事(10分)。
成语:孟母三迁
【成语故事】答案:。